《唱脸谱》评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唱脸谱》说课稿8篇《唱脸谱》说课稿1(课件)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说课,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课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欣赏《唱脸谱》,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想:(课件)《唱脸谱》是一首京歌,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
(课件)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感官的艺术形式,而本课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如果借助于多媒体手段,从网络上搜集脸谱知识,精选的图片,京剧唱段,编辑整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鉴赏体验音乐,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势必会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我确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课件)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歌曲,使学生了解脸谱的特点及脸谱在京剧中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模仿、演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听赏能力及表演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课件)了解京剧知识、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难点:在听赏过程中了解脸谱,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关键:通过各种途径聆听、观察,记忆、模仿。
我是通过三个大环节进行的:(课件)一、首先进入第一大环节激情导入,探索求知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正如古人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开课我就播放京剧《铡美案》片段,(课件)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探索求知的欲望,学生了解了京剧的形成。
(课件)认识京剧的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课件)并且了解了他们的形象特点(课件),以上的多媒体图片的运用让学生的视觉得到充分的审美体验,这更加点燃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又展示了脸谱形象,(课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一次被调动起来。
二、接着进入本课的第二大环节欣赏乐曲,立美实践1、如果说音乐是听的艺术而视觉的辅助更加深学生的鉴赏与感受,所以完整的欣赏音乐时,我运用了特制的动画音乐,(课件)学生也了解本课是一首戏歌。
(课件)2、在接下来分声部欣赏歌曲时,我又用了多媒体剪辑手段,分声部欣赏了音乐,首先欣赏了第一部分音乐(课件)我采用设疑、讨论等方法,放手让同学们自主的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opera”和“四击头”是什么意思?解释“opera”学生可以明白它就是歌剧的意思。
唱脸谱说课稿《唱脸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唱脸谱》。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唱脸谱》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巧妙地将京剧元素与现代音乐风格相结合,旋律明快,歌词富有韵味,是一首具有浓郁京剧风格的戏歌。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能够了解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提高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
在音乐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欣赏能力,但对于京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可能了解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唱脸谱》,并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如颜色、图案所代表的人物性格特点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模仿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准确演唱歌曲《唱脸谱》,把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2)理解京剧脸谱的含义,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2、教学难点(1)歌曲中拖腔的演唱,如“叫喳喳”“笑哈哈”等。
(2)引导学生用富有京剧韵味的声音演唱歌曲。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京剧脸谱的知识,让学生对京剧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2、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京剧名段和《唱脸谱》的演唱视频,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3、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和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4、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演唱练习,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5、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京剧艺术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唱脸谱》音乐教案及反思《唱脸谱》音乐教案及反思(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唱脸谱》音乐教案及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唱脸谱》音乐教案及反思篇1学情分析:《唱脸谱》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韵味”的一篇主体课文。
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剧种,被世人称为“国粹”,而京剧脸谱被称之为“国粹中之国粹”,素以精巧的构图,绚丽的色彩,细腻的线条见长,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歌曲《唱脸谱》的歌词便是本课的课文,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脸谱文化,热情洋溢地赞美了脸谱这一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
大部分学生对京剧了解较少,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京剧、课文涉及到的人物的相关资料,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脸谱,了解脸谱,品读课文,感受韵味。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京剧中不同脸谱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感受丰富多彩的脸谱文化。
2.练习独立识字,认字2个,写字11个。
3.结合听歌曲,品一品《唱脸谱》的韵味,激发学生对京剧这一国粹以及对戏曲音乐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脸谱。
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剧种,被人们称为“国粹”,京剧脸谱更是被称为“国粹中之国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京剧脸谱,来细细品味《唱脸谱》这篇课文的韵味。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借助课前谈话,让学生交流有关京剧的资料,借助京剧名段,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用京剧是我国最著名的剧种,被称为“国粹”,而京剧脸谱又被称为“国粹中之国粹”这样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带着这种民族自豪感走进课文,去品读文本】二、检查预习,感知脸谱。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指名读,齐读)3.理解词义,扫清障碍。
“四击头”和“鸳鸯瓦”是京剧里的专业术语,来让我们了解一下它们。
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学戏曲中的《唱脸谱》优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唱脸谱》是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戏曲中的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体裁为“戏歌”。
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
全曲用京剧曲调谱写而成,共两部分: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
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
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
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唱出了我们对京剧艺术的骄傲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一般接触戏曲的比较少,更谈不上对戏曲的了解了。
针对此情况,在本节课中,我制定了以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爱好为情感目标,鼓励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在活动中了解京剧,喜爱京剧。
本课学生认知的障碍点在于
理解歌曲,了解京剧的行当,能否用韵味十足的京腔演唱歌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京剧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爱好。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听赏、模唱、表演等方式在欣赏过程中渗透京剧的相关知识,体验净行演唱的特点。
3、知识技能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和识别京剧中的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学习简单的锣鼓经节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欣赏与模唱歌曲
难点: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爱好。
唱脸谱教学评语〔共7篇〕第1篇:唱脸谱《唱脸谱》教学设计洛阳中心小学徐春华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人物以及脸谱特点。
3、读课文,听歌曲,品一品《唱脸谱》的韵味,激发学生对京剧这一国粹以及对戏曲音乐的热爱。
教学中重难点:读课文,听歌曲,品一品《唱脸谱》的韵味,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京剧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大家喜欢听歌吗?播放歌曲《唱脸谱》〔听一段〕2、谁来说说它跟你平时听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它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大家说得很棒,这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腔〕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剧种,被世人称为“国粹〞,而京剧中的脸谱又被称为“国粹中的国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唱脸谱》,体会这一“国粹中的国粹〞中所蕴含的韵味。
3、了解“脸谱〞。
二、新课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同桌互相检查朗读。
2、指名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3、〔1〕这首歌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总分总〕〔2〕课文每一局部都写了什么?〔师板书:外国友人称赞、勾画脸谱、总结特点〕三、细细品读,感受“韵味〞1、朗读第1小节〔全班读〕〔1〕学习词语“四击头〞“顶呱呱〞“四击头〞是什么意思?模仿一下。
〔主角出场前,龙套们翻跟头时,锣鼓使劲地敲——“哐齐来栽~~哐齐来栽~~哐——伧〞最后这几声就是“四击头〞〕〔2〕从“愣〞“简直〞你体会到了什么?〔外国人的惊奇、不可思议〕“愣〞和“简直〞都是北京方言。
用上这些词语使歌词更具有京腔、京韵。
〔3〕齐读第一小节。
小结:这节写外国人的称赞和观众的喝彩,这是一种什么描写?〔侧面描写〕2、学习2、3小节。
〔1〕女同学读第二小节,男同学读第三小节。
学习词语“窦尔敦、典韦、叫喳喳、夜叉、猴王〞〔2〕利用你查找到的资料,结合文中提到的人物说一说你对他的了解,以及各种脸谱的颜色与人物性格的联系。
鲁教五四学制2011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戏曲脸谱》评课稿1. 课程概述本篇评课稿是基于鲁教五四学制2011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课程中的《戏曲脸谱》一课进行评述。
此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戏曲脸谱,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表演艺术,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 课程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包括:•了解戏曲脸谱的起源、分类和意义;•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种类的戏曲脸谱;•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设计属于自己的戏曲脸谱;•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 课程内容3.1 戏曲脸谱的起源和分类在本节课的首部分,将向学生介绍戏曲脸谱的起源和分类。
课堂教学将结合图片和文字,简单易懂地解释戏曲脸谱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性,并向学生展示不同角色在戏曲表演中所使用的脸谱种类及其象征意义。
3.2 观察和辨认不同种类的戏曲脸谱本节课的第二部分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辨认不同种类的戏曲脸谱。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将学会观察脸谱的线条、色彩和表情特点,并学习如何辨认不同角色在戏曲表演中所使用的脸谱。
3.3 创作属于自己的戏曲脸谱在学习了戏曲脸谱的基础知识后,本节课的第三部分将启发学生的创作能力,让他们设计属于自己的戏曲脸谱。
学生将被鼓励思考并绘制自己心目中的脸谱形象,同时要求他们为设计作品选择适合的线条、色彩和表情,以体现所描绘的角色特点。
3.4 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本节课的最后一部分旨在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与学生讨论和展示学生创作的成果,教师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戏曲脸谱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并与学生分享课堂之外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戏曲的知识和资源。
4. 教学方法•图片和文字介绍:通过图片和文字的辅助,向学生介绍戏曲脸谱的起源和分类。
•观察和辨认训练: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和辨认不同种类的戏曲脸谱。
•创作绘画: 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让他们设计属于自己的戏曲脸谱。
•讨论和分享: 与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唱脸谱》音乐教案(通用6篇)《唱脸谱》音乐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和学唱《唱脸谱》,体验京剧艺术与流行歌曲的融合,进而提高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唱脸谱》和亲自学唱其中的音乐片段,充分体验《唱脸谱》中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综合艺术审美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欣赏《唱脸谱》,掌握京剧与脸谱的一些知识,能够简单的演唱这首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唱脸谱》中的京剧部分,并能知道部分脸谱所代表的一些人物。
【难点】学生能随着京剧的音乐,有感情、简单的演唱歌曲。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钢琴、脸谱的图片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视频《新贵妃醉酒》,请学生探究以下问题:1、演唱者是谁?2、这首歌曲属于通俗歌曲还是戏曲?“戏歌”是把戏曲声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既像戏曲又像歌的唱段它就是戏歌。
戏歌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中国戏曲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动听的同时也感动人的心灵,而流行歌曲却是新时代人的极宠,二者结合,自然相得益彰,风格独特。
环节二:新课教学1、欣赏《唱脸谱》,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这首作品跟上面的那首形式是一样的吗?这首歌曲也是“戏歌”,中间我们听到有蓝、红、黄、白、黑几个颜色的脸谱。
(2)什么是脸谱?在传统的戏曲表演中,演员根据剧情的需要,在脸上绘有五颜六色的图案,称为“脸谱”。
(3)什么叫京剧?出示京剧的基本知识以及传统的剧照2、再次欣赏戏歌《唱脸谱》,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戏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这首戏歌中唱了哪几种颜色的脸谱?出示课件:蓝、红、黄、白、黑、紫、绿、金、银、灰(3)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别代表的性格?红色:忠勇白色:奸诈黑色:正直蓝色脸谱:窦尔敦,是一员勇猛、刚强的武将。
红色:关羽。
刘备手下的一员武将性格耿直忠勇。
[《唱脸谱》评课]唱脸谱篇一:[唱脸谱]《唱脸谱》歌词《唱脸谱》歌词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 Opera ,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哇呀......)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 Opera ,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哇呀.....),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笑哈哈!(间奏)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 Opera ,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哇呀......),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哇哈哈......)[《唱脸谱》歌词]篇二:[唱脸谱]说唱脸谱教学课件说唱脸谱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以学唱《说唱脸谱》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加的京剧知识,如京剧历史、京剧行当、京剧脸谱、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等融入其中。
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学唱,让学生借助课件与录像了解一些京剧曲调的基本特点,基本唱会《说唱脸谱》的一些片段。
2. 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历史、京剧脸谱、京剧行当、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等融入其中。
3. 感受流行歌曲与传统京剧完美结合的独特的魅力,积极参加课堂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能有韵味地边表演边唱《说唱脸谱》片段教学难点:画一画脸谱并表演唱教学准备:脸谱、课件、视频文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什么音乐呀?生:流行音乐、儿童歌曲、曲艺、动画片插曲等。
(如生回答不出来,提醒引导其进行归类)师:接下来,请认真聆听两段音乐,分别是什么音乐风格?(播放《飞得更高》、《苏三起解》)生:。
(师补充生的答案,总结提升)师: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什么音乐吗?我来唱,你们来猜!(教师现场演唱《红灯记》、《红娘》、《卖水》)师:对啦!它就是京剧,看来同学们挺喜欢京剧的,那你们对京剧了解多少呢?说说吧!(如生回答不出来,师提问的方式解决,如行当表演方式,起源,出示图片)二、新课学习1. 听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传承我们的戏曲文化,非常棒!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聆听一首歌曲。
唱脸谱说课稿(精选5篇)唱脸谱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戏曲音乐是华夏文化的瑰宝,伴随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唱脸谱》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与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所以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了解京剧中的不同脸谱与人物性格的联系。
2、教学内容(1)京剧中的四个行当,以及主要的伴奏乐器。
(2)学唱歌曲《唱脸谱》。
(3)音乐活动:全班表演《唱脸谱》。
3、教学准备:脸谱、打击乐器、电子琴、四个行当图、录音机、磁带、课件等。
4、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中的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以及简单伴奏乐器的使用。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感受京剧的演唱气氛,以及京剧中不同脸谱的含义。
(3)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增加学生的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学生欣赏、了解、演唱京剧的兴趣。
(4)通过全班讨论,达到相互学习的效果。
5、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全班有表情的表演《唱脸谱》。
(2)难点:1、歌曲中拖腔的演唱。
2、学生对学习戏曲音乐兴趣的激发。
二、说教法1、实践性教学方法:通过乐器、舞蹈、演唱表演,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体验性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片、音乐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可以创造可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景。
3、语言性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问答式谈话法以及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进行学习。
三、说学法学会合作:《唱脸谱》这首歌不同角色的扮演培养学生的配合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吗?生:是熊猫。
师:那国花又是什么?生:是牡丹花。
师:那国粹呢?生:是戏曲......是京剧......问题1:这段音乐里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问题2:里面的人物又分别属于什么行当?3、播放京剧,学生找到答案,回答问题。
板书:国粹是京剧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有:京胡、月琴、大锣、小锣、铙、钹等。
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同时展现乐器与四大行当代表人物的图象)4、学唱戏歌《唱脸谱》(1)师: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脸谱来表现,不同的脸谱又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与其他流行歌曲不同的歌曲———《唱脸谱》(2)播放《唱脸谱》,思考歌曲里唱的是哪个行当,唱了哪些人物,通过不同人物的脸谱联想不同颜色代表的是什么性格,并找出最难唱的地方。
《唱脸谱》教学评课这是一篇集歌唱、表演、知识、创作于一体的音乐教学课例。
教学中教师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自觉地走进音乐, 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与音乐鉴赏能力。
此案例体现了教师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教学内容丰实合理,教学目标确定准确1、教学内容把握准确,分析到位,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有效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探索音响的愿望,从而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理性认识。
2、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制定,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的欣赏水平。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能够从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感受音乐的能力出发,将音乐知识与技能有机渗透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更多的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模仿、创作,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从而成功的实现教学目标,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把握音乐学科特点,教学自然、朴实、扎实此课例能够用新理念指导教学,有思想、有行为、有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关注音乐,每个环节都以音乐为主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感知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做到了每一个环节,都在深入研究教材和充分地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过程体现了自然、朴实、扎实。
三、教学设计巧妙自如,师生互动、兴趣盎然这篇课例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教学过程引人入胜。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捉住了京剧的亮点——形形色色的脸谱,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鼓励学生听、唱、说、演, 引导学生及时的对京剧音乐的感受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充分调动起学生欣赏京剧的积极性,让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鉴赏分析能力和创作表现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和进一步提高。
小学音乐课唱脸谱的评课稿两篇小学音乐课唱脸谱的评课稿(篇1)今天,我有幸观摩了一堂小学音乐课——《唱脸谱》。
在这堂课中,老师巧妙地将京剧元素与音乐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享受音乐之美的同时,也对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评课稿。
一、教学目标评价本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且贴合课程标准。
老师通过教授《唱脸谱》这首歌曲,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老师做得非常好,教学目标不仅实现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了情感的引导和文化的传承。
二、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方面,老师选择了京剧《唱脸谱》这一经典作品,这首歌既有京剧的味道,又有现代的节奏,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
通过这首歌,学生不仅学习了音乐知识,还了解了京剧的一些基本元素,如脸谱、唱腔等。
教学内容丰富、有趣,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教学方法反思在教学方法上,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示范演唱、分组练习、角色扮演等,这些方法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特别是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脸谱角色进行表演,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京剧的魅力。
四、课堂氛围观察课堂氛围方面,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面带微笑,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这使得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同时,老师也非常注重课堂氛围的调节,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五、教学效果总结从教学效果来看,这堂音乐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学会了《唱脸谱》这首歌,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兴趣将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动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六、改进建议提出虽然这堂音乐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我认为还有几个方面可以进一步改进。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老师可以进一步拓展与京剧相关的知识,如京剧的历史、表演技巧等,以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艺术形式。
《说唱脸谱》观评课报告《说唱脸谱》这节课是由李亚男老师执教的音乐活动课。
《说唱脸谱》取材于京剧。
京剧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 是中国的国粹。
京歌《说唱脸谱》旋律铿锵有力, 突出表现了几种脸谱代表人物的形象, 京剧韵味十足。
孩子对京剧可以说是比较陌生的, 但是京剧中奇特的唱腔、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所以孩子们对该活动特别感兴趣。
李老师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展开教学。
一开始,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说唱脸谱》的伴奏音乐, 走圆场步入场, 用京剧的腔调将念白向老师们问好。
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然后李老师让孩子们观看脸谱, 播放《铡美案》经典唱段, 并说一说自己对京剧、京剧脸谱的了解, 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
最后简单小结一下, 京剧是中国的传统艺术, 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是中国的国粹, 我们中国的传统戏曲有360种, 种类繁多, 作为一名中国人而为之自豪, 使幼儿初步萌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了德育教育。
在欣赏歌曲后, 李老师利用动态图谱, 与歌曲歌词相关的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歌词, 让孩子认识不同脸谱的代表人物, 并简单介绍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李老师让孩子们带着问题“他们是谁?他们的脸是什么颜色?他们的代表人物是谁?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京剧听上去与我们小朋友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初次欣赏京剧《说唱脸谱》来了解京剧的唱腔。
在第二次欣赏的时候,孩子们居然能跟着音乐节奏哼起来,虽然谈不上什么韵味, 但很投入, 孩子们特别开心。
在幼儿学唱歌曲环节, 李老师采用了听旋律、用儿歌的形式说念歌词和演唱的形式逐句将歌词唱出来, 并配上了一定的表情、声调及动作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记忆歌词内容, 教学效果很好。
最后, 在完整表演的环节, 李老师利用互动表演, 自愿选择角色合作唱的形式让孩子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唱, 自己录制视频, 幼儿自我评价, 再一次掀起了活动高潮。
《唱脸谱》评课
评课:
于明丽:我们听了于老师执教的《唱脸谱》,总体上看是节成功的课。
课的结构比较新颖完整,各环节层层相扣,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在生动有趣的欣赏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京剧中本枯燥单调的内容。
从整个教学环节中,于老师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对我校拟定的“五步六环节尝试教学”的基本模式有了初步的展现,以下是我们组在评课过程中的汇总。
谭建妮:课前氛围的营造适时、得当。
课间于老师特意播放歌曲《唱脸谱》,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听中品味京剧的韵味。
殷锦绣:课前预习扎实。
本课中涉及到京剧的相关知识与人物(窦尔敦、典韦、张飞等)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在孩子们充分预习后,课堂上的交流也多样性。
谭建妮:体现了“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特点
进入新课,于老师并没有着急读诗歌,而是让学生尝试填写诗歌内容,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了解了脸谱颜色与课文中提到的人物的关系后,“连一连”环节,让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了脸谱颜色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于明丽:整节课的安排紧凑却不显繁重,教师用生动活泼的方式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起到了推动教学的作用,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建议:板眼节奏,渗透的再深一点会更好。
对学生唱腔尽量做到字正腔圆,有京腔的韵味会更好!。
《唱脸谱》说课稿5篇《唱脸谱》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参赛选手,现在说课的题目是《唱脸谱》,此课选自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五单元《京腔昆韵》第二课时,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为大家一一阐述。
一、教材分析《唱脸谱》是一首带有中国国粹京剧的戏歌,即歌中有戏,戏中带歌的内容,中快板, 仅仅教唱歌曲旋律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课堂中渗透相关的京剧知识,开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资源整合的方式,不断丰富学生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乐理基础知识, 和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和体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传达性上更为准确,他们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也日趋成熟,因此也不像低年级的学生一样参与意识强,会很内秀,很羞涩。
这也就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引导能力和调动能力!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学情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风格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用带有京韵在唱腔充满激情的演唱《唱脸谱》的戏曲部分,了解有关京剧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能让学生认真积极参于到音乐活动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欣赏和演唱,使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
因为学生对戏曲的接触不多,在唱腔的把握上和韵味的处理就需要做重点的练习和处理,故本节课的重点就设立在能够运用带有京韵唱腔的语言演唱《唱脸谱》的戏曲部分。
而这首歌的难点在于散板的演唱,是因为它的拖腔和板式,不容易把握,故要想唱好这首歌曲就必须先解决这个难点。
二、教学方法五、设计理念接下来谈谈我设计《唱脸谱》的教学理念。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即自我学习,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始终坚持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
初中唱脸谱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和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体验京剧艺术与流行歌曲的融合,提高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唱脸谱》和亲自学唱其中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充分体验《唱脸谱》中音乐与美术的结合,提高学生对综合艺术审美的能力。
3.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欣赏《唱脸谱》,掌握京剧与脸谱的一些知识,能够简单地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欣赏《唱脸谱》中的京剧部分,并能知道部分脸谱所代表的一些人物。
2. 难点:学生能随着京剧的音乐,有感情、简单地演唱歌曲。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钢琴、脸谱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课件播放视频《新贵妃醉酒》。
2.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演唱者是谁?(2)这首歌曲属于通俗歌曲还是戏曲?二、新课教学1. 欣赏《唱脸谱》,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歌曲的曲调特点是什么?(2)歌曲的节奏特点是什么?(3)歌曲的结构是什么?2. 教师讲解《唱脸谱》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含义。
3. 学生跟随多媒体课件学唱《唱脸谱》。
三、实践拓展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脸谱,根据脸谱的特点创作一首类似的歌曲。
2. 各组展示创作成果,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欣赏了《唱脸谱》,了解了京剧与脸谱的知识,学会了演唱这首歌曲。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提高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唱脸谱》的歌曲内容和京剧脸谱的知识。
2. 观看京剧表演,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激趣,让学生在乐中学
——评《唱脸谱》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
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道破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只有激发起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听了赵洪老师的教唱课《唱脸谱》,我折服于她丰富的教学艺术,精湛的教学基本功,特别是对学生的激趣教学,值得我们广大同行学习。
一、以趣导入,乐中求知
在进行新知识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充满好奇心,总想先知道要学的是什么知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求知欲。
因为兴趣是激发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也是求知欲的基础。
《唱脸谱》是一首以京剧音调为素材写成的歌曲,赵教师在引入的过程中以观看京剧《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的武打片断,做为切入点。
接连抛出几个问题:这是什么戏剧?主人公是谁?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这个人物的?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人物形象,教师借此作为以“趣”导入的材料,使学生感到亲切的同时很自然学习“京剧”这一新的内容。
二、趣味发声,解决难点
学习歌曲之前,进行必要的发声练习,是培养学生运用自然良好的嗓音进行发声的重要途径,也是唱好歌的前提。
歌曲《唱脸谱》的难点是结尾处如何把握拖腔的时值以及换气。
赵洪老师在此处将歌唱技能的练习与演唱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先采用解决难点弱起小节的节奏,再进行尾音拖腔的练习。
此处的拖腔练习结合练声环节起到了恰到好处的作用,并结合气息的练习,让学生在有趣的练声环节中不仅熟悉了尾音的旋律,还对拖腔这一难点做了很好的解决。
三、巧设环节激趣
教师的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元素。
大部分的教学活动必须依靠语言来传授知识,所以语言的艺术是教学活动顺利与否的决定因素之一。
赵老师自身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语言,幽默的语言使课堂里笑声不断。
在学完全曲后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赵老师灵机一动,让在场听课的老师与同学们合作演唱。
一时间,老师们美妙的歌声成为激发学生演唱的又一兴趣点。
学生们的演唱更带劲了,情绪也更为高涨,教学的效果在无意中提高了一个层次。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应该说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即是一句至理名言。
在音乐教育中,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当前教师的重要能力和人格魅力的体现。
本堂课赵洪老师在各环节中的激趣教学为学生演唱歌曲和了解京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值我们广大年轻教师借鉴学习。
本课是一堂成功的歌唱教学课,从精益求精的角度出发,我觉得有几个环节还可以再做的更加完美一些。
教师缺少对于学生的适时地肯定性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歌唱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和演唱的自信心,因此教师的鼓励性,表扬性评价就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本堂课在演唱歌曲包括练声和节奏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都是很不错的,此间如果教师加以适当的肯定性评价的话,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有着更大的促进作用。
以上这些是自己对赵洪老师这堂教研课的肤浅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