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颈曼盲蝽越冬卵在香樟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取样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251.03 KB
- 文档页数:4
香樟树六大重点害虫防治技术作者:陈光辉来源:《绿色科技》2019年第15期摘要:指出了香樟是南方城市绿化先锋树种、城市干道主角。
由于香樟具有芳香气味,极易吸引虫子,危害香樟的害虫高达20余种。
但由于香樟树体高大,同时又价格低廉,因此不可能见虫就治,考虑防治成本和产出效益等综合因素总结了6种害虫由于危害较大,需要重点应对。
通过对香樟树6种害虫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以期对香樟树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香樟树;害虫;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7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5-0159-021引言香樟是樟目、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树高30m,直径3m,树冠广卵形;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是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
盛产中国南方及西南各省区。
越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其他各国常有引种栽培。
材质上乘,是制造家具的好材料。
樟树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树木,为常绿乔木或灌木,有着较为不错的价值,适合绿化或者园林防护。
樟树的价值不错,但是也容易收到病虫害的危害。
2樟叶蜂2.1危害症状每年从4月下旬开始,香樟嫩叶都可能遭受到食叶害虫樟叶蜂的严重危害,尤其是新种或经过截杆的树木,往往受害更严重。
樟叶蜂主要危害香樟新梢嫩叶,严重时,能在3~4d内将所有嫩叶嫩梢吃光,大大影响香樟的生长和美观。
2.2发生规律该害虫一年发上多代,世代重叠,一般以蛹在土中越冬。
浙西地区3月份开始陆续羽化,随后产卵于叶片上,4月初偶见第一代早期幼虫,4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大量孵化,5月份是该虫危害高峰期。
该虫成虫卵产于叶脉附近,孵化初期在嫩叶叶脉附近吃成一个个小洞,稍大后转移到另一叶片边缘,啃食整个叶片。
并有极强的匐作叶片能力,任凭风吹雨打也不掉落。
2.3防治方法由于樟叶蜂危害期较长、世代多,用生物农药防治较理想,因其能控制较长时间内的虫口数量。
如4~5月份用400亿孢子/g白僵菌500倍、5月之后用1600单位/mg苏云杆菌800倍、或25%灭幼脲3号1000倍等,这些药都可持效20d左右。
绿盲蝽越冬卵在苹果园中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苏恒;李国平;孙小旭;封洪强;张金勇
【期刊名称】《植物保护》
【年(卷),期】2022(48)5
【摘要】近年来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果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对其越冬卵在果树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利用6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分析了苹果园中绿盲蝽越冬卵的空间分布型,同时对苹果园绿盲蝽越冬卵聚集的原因和最适理论抽样数进行了分析与计算。
结果显示,绿盲蝽越冬卵在苹果园呈聚集分布,并且随着越冬卵密度的增加,分布越聚集。
绿盲蝽越冬卵的种群聚集是由其生活习性与周围环境共同引起的。
运用绿盲蝽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参数,建立Iwao理论抽样数模型,从而明确不同密度下绿盲蝽越冬卵的最适理论抽样数,为今后绿盲蝽越冬卵在苹果园内密度的准确调查和种群密度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页数】6页(P298-303)
【作者】苏恒;李国平;孙小旭;封洪强;张金勇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611.2
【相关文献】
1.绿盲蝽越冬卵在鲁北地区冬枣树上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2.绿盲蝽越冬卵在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3.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及粘虫板对其秋季成虫落卵量的影响
4.绿盲蝽越冬卵在葡萄园中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研究
5.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空间分布及诱集管诱集效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合肥樟颈曼盲蝽10月发生预测与防治措施樟颈曼盲蝽10月发生预测
2021年9月下旬,采用路线踏查和标准地监测方法,对合肥市城区樟颈曼盲蝽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涉及主要区域包括:塘西河公园、大蜀山、市政务中心、环城公园、庐州公园等,具体发生情况与趋势预测如下:
一、樟颈曼盲蝽的发生与危害
1、寄主植物:为害为害樟树;
2、危害部位:若虫和成虫在叶背吸汁,同时也能危害叶柄和小嫩枝;
3、发生区域危害程度:市区广泛分布(如塘西河公园、大蜀山、市政务中心、环城公园、庐州公园);危害属于中度,局部较重;预计发生较2020年基本一致或略有加重。
樟颈曼盲蝽危害状及成虫
二、樟颈曼盲蝽的发生预测
目前,樟颈曼盲蝽继续大面积危害,各代同时发生,该虫世代重叠十分明显。
9月下旬以来,第四代成虫开始产卵,部分卵越冬至翌年孵化,部分卵发育,继续发育为第五代。
三、樟颈曼盲蝽的防治措施
1、栽培措施:应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虫力,减少落叶,降低危害。
8~10月份天气干旱的年份,加强肥水管理尤为重要。
2、物理防治:利用黄色的频振式杀虫灯或黄色杀虫板进行诱杀。
3、化学防治: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或25%的溴氰菊酯1500倍、0.5%的苦参碱水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樟颈曼盲蝽发生情况初步调查
石慧芬
【期刊名称】《植物保护》
【年(卷),期】2010(36)5
【摘要】樟颈曼盲蝽是一种为害香樟的园林新害虫.2010年3月,对上海东郊宾馆内香樟上樟颈曼盲蝽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在馆内由樟颈曼盲蝽引起的香樟株受害率为100%,受害后严重落叶的植株占11%.樟颈曼盲蝽导致香樟落叶的位置主要集中在春梢上,这一现象在严重落叶的植株上非常明显.樟颈曼盲蝽越冬卵多产于生长势旺盛的植株的秋梢叶柄上.
【总页数】3页(P186-188)
【作者】石慧芬
【作者单位】上海东郊宾馆,上海,201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8
【相关文献】
1.樟曼盲蝽的形态特征及在上海的发生情况 [J], 王凤
2.安康市樟颈曼盲蝽危害与防治 [J], 马原;刘均;王晓东;郭敦荣;段少为;孙丙寅
3.赣州发现樟树新害虫樟颈曼盲蝽 [J], 卢和平;赖水长;涂冲冲;何益民;
4.赣州发现樟树新害虫樟颈曼盲蝽 [J], 卢和平;赖水长;涂冲冲;何益民
5.黄山市屯溪区樟颈曼盲蝽形态特征与生物习性 [J], 余成龙;韩玲凤;杨俊;郑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樟树新害虫——樟颈曼盲蝽包春泉;张敏;余雪棋;孙品雷;王嫩仙;徐君良;柴小君;朱光沛【摘要】Mansoniella cinnamomi, a new pest to Cinnamomoum camphora in Tonglu, Zhejiang province was reported. Description was made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 nymph and egg as well as on its damage. Observation was conducted on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insect. Control measures were offered such as improving tree growth, strengthening quarantine, protecting natural enemies, using low toxic pesticide on first generation of nymph.%报道了在桐庐发现的樟颈曼盲蝽(Mansoniella cinnamomi),介绍了其成虫形态特征,首次对其在樟树上的为害情况和若虫、卵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提出了增强树势、加强检疫、保护天敌、在第一代若虫期,采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重点防治的建议.【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年(卷),期】2009(029)003【总页数】5页(P94-98)【关键词】半翅目;盲蝽科;单室盲蝽亚科;曼盲蝽属;樟颈曼盲蝽;樟树;防治【作者】包春泉;张敏;余雪棋;孙品雷;王嫩仙;徐君良;柴小君;朱光沛【作者单位】浙江省桐庐县林业局,浙江,桐庐,311500;浙江省桐庐县林业局,浙江,桐庐,311500;浙江省桐庐县林业局,浙江,桐庐,311500;浙江省杭州市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总站,浙江,杭州,310009;浙江省杭州市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总站,浙江,杭州,310009;浙江省桐庐县林业局,浙江,桐庐,311500;浙江省桐庐县林业局,浙江,桐庐,311500;浙江省桐庐县林业局,浙江,桐庐,311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35樟树是我国长江以南及西南地区城乡绿化的主要乡土绿化树种,2008年,杭州地区、丽水地区公园、庭园、道路、苗圃的樟树,叶片普遍有许多褐色斑,并大量落叶,为害严重的甚至整树叶片基本脱光。
香樟栽植地注意了,网蝽危害高发期!
香樟在我国栽植面积广泛,特别是在南方地区,是一类优良的行道树种,近期随着气温高升,香樟上的一类刺吸式害虫---樟脊冠网蝽进入高发时期,对此发生及防治要求如下!
【1】樟脊冠网蝽的形态特征:
成虫:虫体长约3毫米,体小而扁平。
前胸背板发达。
翅膜质透明,翅脉黑褐色,前翅面上布满网状花纹;若虫体似成虫,只有翅芽;卵白色,稍弯曲,上有卵形盖。
【2】樟脊冠网蝽的危害特点:
樟脊冠网蝽主要危害香樟,常以成、若虫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危害。
幼虫群集叶背刺吸为害,成虫则聚集在叶背为害,受害叶面出现黄白色细小斑点,严重时斑点成片,可致全叶失绿,使植物长势衰弱,提早落叶,影响景观价值。
【3】樟脊冠网蝽的生活习性:
该虫一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樟叶背面主脉两侧的叶肉组织内越冬,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成虫和若虫性喜荫蔽,不甚活泼,卵成行产于叶背主脉和第1分脉两侧的组织内,疏散排列,上覆灰褐色胶质或褐色排泄物。
樟曼盲蝽的形态特征及在上海的发生情况王凤【摘要】樟曼盲蝽(Mansoniella cinnamomi)是近年来在香樟上发现的新害虫.本文报道了该虫形态特征和在上海的发生情况.比较了居民区绿地、生态防护林、行道树、公园绿地4种不同绿地类型中的虫情发生差异.樟曼盲蝽成虫体型狭长,红褐色;卵光亮、半透明、长茄形;若虫分5龄,半透明,光亮,鲜绿色,长形.该虫在上海18个区县均有发生,大部分地区株害率均为100%,为害程度较严重的分别为挹翠苑、东方苑、四和花园、闵行东方花园、松江中山西路、古华新村、长江农场,这些地点虫情指数均大于80%;4种不同绿地类型中樟曼盲蝽为害程度差异显著,居民区绿地中发生最为严重.%Mansoniella cinnamomi is a new pest feeding on Cinnamomum camphora. In this paper, we reported its morphology and occurrence in 4 different greenbelts, residential green spaces, ecological protection forests, street trees and parks in Shanghai. The adults were long oval and mahogany) the eggs were lucent, translucent, and long eggplant-shaped; the nymphs were translucent, lucent, reseda and length-shaped and had five instars. M. cinnamomi was found in 18 districts and countiesin Shanghai. The damage rate was 100% in most areas. The highest pest indexes (> 80%) were observed at Yicui Court, Dongfang Court, Sihe Garden, Minhang East Garden, Songjiang West Zhongshan Road, Guhua Village and Changjiang Farm. The damag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four greenbelts, and the highest was in the residential green spaces.【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12(038)005【总页数】5页(P134-138)【关键词】樟曼盲蝽;形态特征;发生情况;香樟【作者】王凤【作者单位】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上海2002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85香樟是上海地区园林绿化常见树种。
樟巢螟的防治技术
道的绿化带和荒护的苗圃地危害尤为严重。
该虫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基周围的浅土层内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
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交尾后产卵于缀合的两叶间隙或叶缘。
卵期8至10天,两代幼虫分别于5月底到7月中旬,8月到10月取食,初孵幼虫群集吐丝两叶片或卷单叶,躲在隐蔽处啃食叶肉。
随着虫龄增长,逐渐将附近枝叶吐丝缀合,形成鸟巢状的虫苞,幼虫在苞内取食,将粪排在苞内。
每虫苞内有幼虫5至20头,龄期相差很大。
幼虫取食近一个月,于7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有的蛹在虫苞内,也有下树入土的。
蛹期10至15天,7月底到8月上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第二代老熟幼虫于10月底开始陆续下树入土结茧越冬。
樟巢螟防治建议如下:1、幼虫期,人工摘巢,剪除带虫枝叶,烧毁消灭巢内幼虫;
2、幼虫初期可用百分之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百分之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可加百分之0.1的洗衣粉以提高药效),百分之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1500至2000倍液喷雾防治。
3、冬春在树冠下深翻抚育,及时深翻土壤,杀死入土的幼虫,以减少越冬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