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4.87 MB
- 文档页数:8
宿州市十三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345678910DABCCCCDDA11121314151617181920DCCBBBDCBA2122232425ABAAA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计50分) 26.①价值决定价格。
猪肉价格不断上涨是由养猪成本决定的,由于饲料价格高居不下,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导致生猪价格上涨。
(2分)②供求影响价格。
前几年由于肉价便宜,养殖户减少养殖规模,导致今年生猪存栏量较少,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2分)预测:猪肉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1分)理由①猪肉价格上涨,消费者可能减少其需求量,转向购买其它替代品。
(2分)②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价格变动会调节产量;肉价上涨,获利增加,养殖户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供应量,缓解供不应求的局面。
(2分)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以玉米为主的饲料价格高,养殖户就会寻求价格相对便宜的复合饲料,从而降低养殖成本。
(2分) 27.⑴①生日请同学吃饭,互赠礼品等可能是从众心理的消费;(1分)②买个性化服装,标新立异可能是求异心理的消费;(1分)③买手机可能是攀比心理的消费。
(1分) ⑵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根据自己的家庭收入状况在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进行消费;(2分)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赶时髦,不情绪化消费,做到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协调;(2分)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分) 28.⑴旅游消费是享受资料的消费(1分);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观念转变。
(2分) ⑵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业销售实现10820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收入4213亿元。
(3分)②消费所形成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宿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A卷)参考答案1、C(说法绝对,于文无据。
)(3分)2、C(“保护守法公民的尊严”错,原文是“显然有损于人的尊严”。
)(3分)3、A(变已然为未然,原文是:这不是一种逻辑演论。
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大数据”的人们,已经有了“宁可相信数据,也不相信人”的初步理念。
)(3分)4、B (长逝,指远去。
)(3分)5、D(3分)6、A (范冉在王奂做考城令时,二人联系就不多了,“屡遣书请冉,冉不至”。
)(3分)7、(1)范冉奉命(或“文书”)迎接督邮,他以此为耻,于是(或“因此”)弃官离去。
(5分)(耻、乃、遁去,句意2分)(2)他住的地方简陋,有时粮食吃光了,过着穷苦的日子,还像往常一样,言谈和表情依旧。
(5分)(所止、若、言貌各1分,句意2分)8、已是阳春三月,山头依然白雪皑皑,风卷黄沙滚滚而来,“堆”字写出积雪的深厚,“卷”写出了风力之大,黄沙弥漫。
(2分)用此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将士巡边生活的艰辛。
(2分)9、(1)忠于职守。
在春季环境依然恶劣的情况下,坚持巡边。
(2)忠君报国。
一个“赤”字,体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3)感慨年华已逝。
为国操劳,头发已经斑白,青春不再。
(4)对故乡的思念。
回望故乡,已在天涯,漂泊之感顿生。
(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10、略(10分)11、B、E(E,3分;B,2分;A,1分;C、D不得分)(5分)12、久经战阵,沉着冷静,经验丰富;关心战士,智勇双全;舍己为人,勇于牺牲。
13、(1)折得死死的烟盒;(2)大胡班长的一句话:你突围出去了,再看;(3)小战士突然想起,大胡子班长是个文盲。
(答出两处即可)14、从故事情节看,最后两段是小说的尾声,交代了小战士现在的情况,他一直保存着那封信,一直记着他无法完成的任务,让故事情节更完整。
从人物形象看,最后两段交代了小战士一直保存着那封信,表现了他对大胡子班长的怀念,从而从侧面进一步衬托大胡子班长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安徽省宿州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试卷(扫描版)
高一历史(B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25=50分)
二、非选择题(18+16+16=50分)
26.(18分)
⑴表现: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6分。
)
⑵变化: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国王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6分)
⑶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6分)
27.(16分)
⑴教训: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动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6分)
⑵①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8分)
②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分)
28.(16分)
⑴①性质:分别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集团。
(2分)
②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4分)
⑵①变化: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2分)。
②应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8分)。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4-2024学年度其次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留意事项:1.本试卷分I卷和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卷上按要求填写信息,粘贴条形码。
3.作答必需在答题卷上相应的区域,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卷上。
)1.今年以来,蝗虫灾难侵袭全球多地。
在中国古代史中,几乎历朝历代都出现过蝗灾的记载,除了蝗灾之外,还有旱灾、水灾等等,从而导致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走向破产境地。
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A.稳定性B.自给性C.脆弱性D.落后性2.唐朝从波斯引入波斯枣等,宋朝从越南引入占城稻,明朝则大量引入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番茄等。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缘由是A.政府的重视B.生产工具的进步C.受惠于中外文明的沟通与互鉴D.得益于对传统科技的传承与创新3.古代中国的三张名片:三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青铜器;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
被誉为古代中国瓷都的是A.广州B.西安C.南京D.景德镇4.下图是河南省安阳市出土的商朝时期的文物,由此可知当时的耕作方式是A.个体农耕B.集体劳作C.精耕细作D.机器生产5.下面关于重农抑商的表述最精确的是A.中国古代社会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B.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与社会不断进步C.对封建土地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以稳固农业生产基础D.主见是重视农业,上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6.有人说新航路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沟通之路”,有人认为它是“人类思想震撼之路”,也有人说它是“罪恶之路”。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它,应当是①引起“商业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形成,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②引起“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东西两半球不同文化圈的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④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7.“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宿州市十三所要点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参照答案一、选择题1----5BACDD 6---10BDCCA11---15ACDBB16---20CBABC21---25ACDAB二、非选择题26.(1)变局: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4分)(2)变化:推行三省六部制。
(2分)影响:切割了相权,增强了皇权;提升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4分)(3)朱元璋(明太祖)(2分)认识:君主专制进一步增强,有益于政局稳固;另一方面,相权的缺失,国家决议则易出现失误,不利于社会发展进步(4分)27.(1)特色:直接民主;主权在民;权利限制。
(6分)(2)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6分)(3)意义: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确立了最先基础。
(2分)合约:《马关合约》,《辛丑合约》(2分)影响:《马关合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辛丑合约》标记着中国完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分)太平天国运动。
(1分)作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运动的最顶峰;深重打击了中外反动权利;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究;对以后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6分,随意3点)辛亥革命。
(2分)结果说明:答案一:成功,(1分)它颠覆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财产阶级共和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建了有益的条件;民主共和的观点逐渐人心所向。
(4分,随意2点)答案二:失败,(1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盗取,没有达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4分)。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答案(文)一、选择题: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题,其中第26题15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7分。
共计50分。
26、(15分)(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3分)背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经济大变动。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2分)(2)思想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2分)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分)(3)特点:多元性(兼收并蓄或开明兼容均可)。
(2分)原因:唐代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2分)(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
(2分)27、(16分)(1)看法:反对神话孔子;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依时代而变化。
(4分)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分)(2)认识:儒家学说是中华文明之魂。
(2分)意图: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2分)(3)态度:反对对孔子偶像的崇拜和儒家伦理纲常,但尊重和崇敬孔子。
(3分)原因:北洋军阀利用孔教维护其专制统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3分)28、(19分)(1)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宗教束缚。
(4分)(2)风格:风俗画;(1分)时代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3分)(3)变化:图3:人物单调、僵硬、面无表情;图4:表现了真实自然的人性。
(2分)原因:人文主义的兴起。
(2分)(4)图1、图2、图4。
说明:图1描绘北宋都城汴梁的市井生活;图2充满生动浓郁的生活气息;图4表现真实自然的人性,反映了世俗的审美情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
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
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
宿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计52分)25. (16分)(1)特点:中国不计经济利益的朝贡贸易,西方对外输出商品的殖民贸易。
(2分)影响:中国: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造成中国沉重的财政负担。
西方: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的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
(4分)(2)特征: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2分)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首先成为工业国家,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资产阶级开拓市场,抢占殖民地,19世纪中期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分)(3)变化:中国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2分)原因: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国外竞争的加剧。
(2分)26.(16分)(1)原因:鸦片战争特别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师夷长技”不能挽救民族危饥;借鉴日本成功的经验。
(6分)(2)认识:材料二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国民对宪政的常识、宪政的心理都没有准备;材料三认为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各个方面都不具备实行宪政的条件。
(4分)理由:中国是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专制主义历史悠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不独立;封建思想浓厚;国民缺乏宪政意识。
(6分)27. (10分)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
(观点2分)评析: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论述方面: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6分, 语言方面: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2分)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
选择题1959年在山东宁阳堡头村发现了——处墓地,它和泰安大汶口隔河相对,是一个遗址的两部分,考古学界将其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根据C-14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4200年公元前2600年左右。
下列关于大汶口文化遗址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B.属于长江流域文化遗址C.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D.属于辽河流域文化遗址【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6500—4500年,C项正确;排除ABD项。
选择题黄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
”黄帝播百谷草木,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的中华文明先祖。
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B.可作为国家形成的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黄帝的真实存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黄帝播百谷草木,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的中华文明先祖”可知,黄帝传说历史久远,其中涉及部分史实,由此折射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A正确;黄帝所处的时代尚未形成国家,排除B;传说中包含了部分史料,具有一定的可信度,C排除;D不符合史实,黄帝是传说人物,尚未证实其存在,排除。
选择题如图所示,《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并,井九百亩。
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就是说被分成九块的井田里,中间的一块为公田,周边的八块为私田,耕种者先耕种好公田,再管理私田。
这一制度下A.土地可以自由买卖B.私田归耕田者个人所有C.公田是公有制性质D.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先秦时期的井田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井田制下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故选D;井田制下土地不可以自由买卖,私田并不归个人所有,排除AB;公田名义上是国有所有,实际上都是归周王所有,而不是公有性质的,排除C。
安徽省宿州市2015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宿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13C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题,其中第35题25分,第36题24分,共49分。
)35.(25分)⑴欧洲:交通及工具不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流往来频度低,对异质文明的认识程度不同,战争与强国霸权造成的交通阻隔等。
(4分,答出两点即可给4分)美洲: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答经济文化交流亦可)。
(4分)⑵利用:开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促使人们的思想解放;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形成了世界市场;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6分)作用:推动西方国家社会的转型与不断进步。
(2分)⑶①差异: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表现:西方,向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迈进;中国,在封建农耕文明中徘徊。
(3分)②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3分,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表述亦可)③规律性作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转型与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科技文化交流的速度与频度对社会的转型与发展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制度与政策对科技文化交流产生重要影响。
(3分,从其它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36.(24分)⑴影响:工业生产中机器使用数量迅速增加,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职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一产业从业人口下降,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口逐渐增加;英国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6分,回答其中三点即可)⑵①背景:在斯大林模式下,利用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国家资源,强力推行工业化建设。
(2分)②成就:在短期内实现工业化,推动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2分)③问题: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市场调节作用,导致经济缺乏活力与动力;以剥夺农民利益的方式积累工业化资本,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缺乏人文关怀。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留意事项:1.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2.请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中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和阶级产生,最终国家形成,人类文明产生。
人类文明产生之初呈现的基本特点是A.同一地点扩散,多元一体B.基本独立发展,明显多元C.都是大河文明,中心集权D.都是城市国家,商业发达2.东亚、南亚文明与西亚、北非、南欧文明,都以农畜牧经济文化为起点,从而产生国家和文明,从奴隶制小邦起先,发展为奴隶制帝国。
发展到后来,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都日益困难,文明地区的分区分界渐渐失去意义。
这说明A.不同文明区域发展道路相同B.早期文明普遍存在奴隶制度C.不同文明区域在沟通中携手共进D.早期文明发展自有内在历史逻辑3.中古西欧庄园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包括一个或几个村庄,有的则只是一个村庄的一部分。
一个典型的庄园一般由封建主的城堡、农奴的农舍群、教堂、耕地、牧场、森林、河流,还有磨坊、烘烤间等组成。
这段文字反映了A.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经济实体B.庄园大体上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C.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D.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4.明代郑和船队在下西洋航行中,除了运用“针路”(罗盘方位)、“更数”(水上里程)等航海技术,还运用了阿拉伯人的“牵星过洋”(星辰定位)技术,从而到达非洲东海岸一些地区。
由此可知A.阿拉伯人航海技术超群B.地理环境制约东西方沟通C.中国传统航海技术落后D.东西航海技术具有互补性5.在东非,中国瓷器在千百年以后仍是考古学家触摸得到的,不像成千上万匹中国丝绸无影无踪地消逝在湿热的气候里,更令人惊喜的是近年来在东非海岸外沿发觉有中国古代沉船。
这说明A.瓷器受到非洲人宠爱B.中非交往史源远流长C.丝绸在非洲较少发觉D.宋以后中非交往增多6.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在算术、天文学和历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他们的学问传播范围只面对贵族阶层和祭司阶层。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金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打破“部落政治”的重大举措是实行A. 分封制B. 王位世袭制C. 宗法制D. 世卿世禄制【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时间“周朝”可以排除C、D两项,“部落政治”明显是地方管理,故选A项。
B是夏朝政治特点,排除。
2.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后世称为《大学》的“八条目”,强调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这种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层次扩展的关系源头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王位世袭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是儒家的经典。
中国古代以宗法制为纽带的家族成为自成一体的微型邦国,国家可以看做是宗法家庭的扩大。
《大学》的“八条目”,强调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以宗法血缘治理家庭,直到治国、平定天下。
这种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层次扩展的关系源头是宗法制度。
故选B。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3.《荀子·君道》载:“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此,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 确立皇帝制度B. 设立丞相协助处理政事C. 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D. 设立太尉掌管全国军务【答案】C【解析】“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意思是君主要知道大臣的行为,仅在王宫里面是不知道的,故他主张国王要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皇帝大权独揽,和题意无关,排除;丞相和太尉职位不是负责监察,排除BD。
4.我国古代中央机构迭经变革,先后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和军机处等。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所有答案均应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 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周初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周武王姬发封其兄弟立国者15,姬姓立国者40人。
这说明分封制的突出特点是A.等级 B.血缘 C.嫡长子继承 D.世袭2.教育部要求各级学校于2010年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
拜年内容为: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中华民族这种重视血缘亲情的文化传统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3.《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A.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B.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C.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 D.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4.秦王赢政在初并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
他的真实意图在于A.标榜自己的功德 B.追求制度创新C.显示与众不同 D.强调君主的权威5.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
”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为使“兵不复起”,他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三公九卿制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6.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7.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8.与下图相对应的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A.分封制、郡县制B.分封制、行省制C.郡国并行制、行省制D.郡县制、行省制9.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组镜头:安徽某地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A.唐朝 B.元朝C.明朝 D.清朝10.高一(2)班在暑假旅游时,见一旅游景点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宿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数学(B 卷)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3.23π 14. 15. 2π 16. 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和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解: (1)2- ------------------------------------------------------------5分(2)13- ------------------------------------------------------------10分18. (本小题满分12分)解:(1)2()21f x x x =-+ --------------------------------------------------------6分(2)()f x 在[0,]m 上的值域为[0,1],由()y f x =的单调性及其取值为0的位置,再根据其对称性可知12m ≤≤ ----------------------------------------------------------------12分19.(本小题满分12分)解:(1)原式53=+ ----------------------4分 8= ----------------------6分 (2)原式sin cos sin cos cos cos αααααα+-=-++ ---------------------------8分 1= ---------------------------12分 20.(本小题满分12分)解:(1)由题知32(4,9)a b +=,(2,31)a b λλλ-+=---,由(32)//()a b a b λ+-+有4(31)9(2)0λλ----=,解得23λ=-;--------6分 (2)2(5,1)a b -=-,(21,3)ka b k k +=-+,由(2)()a b ka b -⊥+有5(21)(3)0k k --+=,解得89k =----------12分 21. (本小题满分12分)解:(1)2()3sin 22cos 1f x a b x x =∙=+-2cos 2x x =+2sin(2)6x π=+单调递减区间为2[,]63k k ππππ++,k Z ∈ ------------------6分 (2)当2[,]63x ππ∈-时,32[,]662x πππ+∈-, 当23x π=时,min ()2f x =-;当6x π=时,max ()2f x = -------------12分 22. (本小题满分12分) 解:(1)相邻两对称轴距离为π,2T π=,所以1ω=6()sin()()sin f x x g x x πϕ=+−−−→=右移,所以6πϕ=------------------5分(2)由(1)知,函数()sin [0,1]g x x =∈且在[0,]2π上单调, 令2()21h t t mt =-+,若在[0,1]上有两个不等实根,且(0)1h =280m ∆=->,得出m >(1)210h m =-+≥,可得3m ≤综上m ∈ ---------------------------------------------------------12分。
宿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B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25=50分)C20二、非选择题(18+16+16=50分)26.(18分)⑴①原因:旧中国的反动统治和长期战乱;工农业生产下降;国家财政基础薄弱;投机资本造成市场不稳。
(4分)②危害:给人民生活和各项工作造成了巨大困难。
(2分)⑵①问题:农副产品产量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分)②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农业生产的破坏。
(2分)③措施: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分)⑶①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分)②原因:改革开放后,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生产力,粮棉产量逐年提高;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生活必需品供应逐渐充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4分)27.(16分)⑴措施:①工业方面: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竞争章程;通过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4分)②农业方面: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防止农产品过剩。
(4分)⑵意义:新政使美国经济走向复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走上法西斯化的道路;(回答其中一点即可。
4分)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期。
(4分)28.(16分)⑴目标:①对内----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②对外----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贸易政策。
(8分)⑵趋势:规模不断扩大,成员国不断增加;经济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程度不断加深;从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
(8分)。
2015-2016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联考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描述地球的运动B.“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为参考来描述江水的运动C.用GPS定位系统确定正在南极冰盖考察的某科考队员的位置时,该队员可看做质点D.研究苹果的大小随生长日期的变化时,可将苹果视为质点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B.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物体的路程就是位移C.汽车从甲站向乙站行驶的速度是40km/h,4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D.小球第13s末的速度是4m/s,4m/s指的是瞬时速度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为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D.物体的加速度增大,则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加4.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零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速度一直保持不变D.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位移达到最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下落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B.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因此重心总是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C.放于桌面上的皮球受到的弹力是由于皮球形变后欲恢复原状而产生的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6.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长度为L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其长度为L2,则它的劲度系数是()A.B.C. D.7.图中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丙球与其右侧的球放在另一个大的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丁球用两根轻质细线吊在天花板上,且其中右侧一根线是沿竖直方向.关于这四个球中受两个弹力的是()A.甲球 B.乙球 C.丙球 D.丁球8.俄罗斯火箭航天集团专家称,人类能在20年后飞往火星,若一物体从火星表面竖直向上抛出(不计气体阻力)时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A.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比地球的大B.该物体上升的时间为10sC.该物体落到火星表面时的速度为16m/sD.该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8m/s9.一小球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6cm,BC=10c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则小球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A.2cm/s,3cm/s,4cm/s B.2cm/s,4cm/s,6cm/sC.3cm/s,4cm/s,5cm/s D.3cm/s,5cm/s,7cm/s10.以v0=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6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A.3s内的位移是9m B.3s内的位移是12mC.第2s内的位移是12m D.3s未加速的大小是6m/s11.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240m,紧接着再观察2分钟,发现火车又前进了1020m,则火车的加速度为()A.0.02m/s2B.0.03m/s2C.0.05m/s2D.1.2m/s212.取一根长1.7m 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0cm 再系一个,以后相邻两垫圈之间的距离依次为30cm、50cm、70cm,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面上的金属盘内.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各垫圈()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14分)13.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0﹣10s内的加速度是m/s2,40﹣50s内的加速度是m/s2,10﹣50s内的位移是m.1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计时点未标出,设A点为计时起点,则:(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3为有效数字)(1)由图可判断小车做直线运动(2)BD间的平均速度BD= m/s(3)D点的瞬时速度v D= m/s(4)小车的加速度a= m/s2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8分)15.一滑块以某初速度从斜面的底端向上运动,经过3s恰好停在斜面顶端,加速度的大小为a=4m/s2求:(1)滑块的初速度大小;(2)斜面长度;(3)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16.从离地面180m高的空中静止释放一小球,小球自由落下,取g=10m/s2,求:(1)小球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2)落地速度是多大?(3)自开始下落计时,小球最后1s内的位移是多大?17.如图所示,在国庆阅兵式中,某直升飞机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待命,要求该机10时57分20秒由静止状态沿水平方向做匀速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段加速后,进入BC段的匀速受阅区,11时准时通过C位置,已知X AD=4km,X BC=8km,问:(1)直升飞机在BC段的速度大小是多少?(2)直升飞机在AB段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18.一列火车从车站开出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m/s2,启动时,恰好有一辆自行车(可视为质点)从火车头旁边驶过,自行车速度v0=6m/s,火车长L=364m.(1)火车用多少时间可追上自行车?(2)火车追上自行车以前落后于自行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3)火车追上自行车后,再过多长时间可超过自行车?2015-2016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联考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描述地球的运动B.“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为参考来描述江水的运动C.用GPS定位系统确定正在南极冰盖考察的某科考队员的位置时,该队员可看做质点D.研究苹果的大小随生长日期的变化时,可将苹果视为质点【考点】质点的认识;参考系和坐标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只有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才能可做质点.参考系是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说水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故参考系是地球,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描述太阳的运动.【解答】解:A、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描述太阳的运动,故A错误.B、“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说水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故参考系是地球,故B错误.C.用GPS定位系统确定正在南极冰盖考察的某科考队员的位置时,队员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以看做质点,故C正确.D、研究苹果的大小随生长日期的变化时,苹果的形状和大小不可以忽略不计,不可以看做质点.故D错误.故选:C.【点评】为了研究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了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状态可以不同,选取合适的参考系可以使运动的研究简单化.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B.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物体的路程就是位移C.汽车从甲站向乙站行驶的速度是40km/h,4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D.小球第13s末的速度是4m/s,4m/s指的是瞬时速度【考点】位移与路程.【分析】位移代表初末位置有向线段,路程表示路径长度.位移与路程么有必然联系,位移为零,路程可以不是零.平均速度的大小不等于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解答】解:A、位移代表初末位置有向线段,路程表示路径长度.位移与路程么有必然联系,位移为零,路程可以不是零.如物体做圆周运动一周,回到出发点,此时位移为零,而物体不是静止的,故A正确.B、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其路程,不能说物体的路程就是位移,故B不正确.C、汽车从甲站向乙站行驶的速度是40km/h,40km/h指的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平均速率.故C不正确;D、小球第13s末的速度是4m/s,4m/s指的是瞬时速度.故D正确.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C【点评】本题重点掌握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明确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才等于其路程;其他情况位移大小均小于路程.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为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D.物体的加速度增大,则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加【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即a=.反应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解答】解:A、根据a=可知,速度大,速度变化量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 错误.B、加速度是反应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B正确.C、根据a=可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始终相同,但不能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故C错误.D、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时,物体的速度不一定增大,当两者方向相反时,则速度在减小.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即a=.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反映速度的变化快慢.4.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零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速度一直保持不变D.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位移达到最大【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雨滴开始下落时,重力大于阻力,合力向下,故做加速运动,当阻力增加到和重力相等时做匀速运动【解答】解:雨滴开始下落的时候,速度很小,阻力也小,重力的方向向下,阻力的方向向上,故重力和阻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故雨滴做加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增加,阻力也越来越大,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当阻力增加到和重力相等的时候,雨滴做匀速运动,加速度为零,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以及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功状态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中档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下落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B.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因此重心总是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C.放于桌面上的皮球受到的弹力是由于皮球形变后欲恢复原状而产生的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考点】重心.【分析】物体的重心有的在物体上,有的在物体之外;一个力是要有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解答】解:A、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与其运动状态无关.故A错误;B、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但是并不一定在物体上,例如质量分布均匀的被拉开的弓,故B错误;C、放于桌面上的皮球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形变后欲恢复原状而产生的.故C错误;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故D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知识点较多,学习中要注意加强记忆,重心的位置取决于物体的几何形状和质量的分布情况;一定要注意力是成对出现的,一个力一定与两个物体相关联,即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运动状态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6.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长度为L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其长度为L2,则它的劲度系数是()A.B.C. D.【考点】胡克定律.【分析】当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G;当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弹力大小等于G.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伸长的长度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分别列方程,即可求解k.【解答】解:设弹簧的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则根据胡克定律得:G=k(L1﹣L0)… ①G=k(L0﹣L2)… ②联立①②得:k=故选:D.【点评】应用胡克定律解题时要注意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不是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7.图中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丙球与其右侧的球放在另一个大的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丁球用两根轻质细线吊在天花板上,且其中右侧一根线是沿竖直方向.关于这四个球中受两个弹力的是()A.甲球 B.乙球 C.丙球 D.丁球【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分析】考察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反过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主要考察接触有无支持力和绳子有无弹力,常用假设法进行判定.【解答】解:A:甲球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地面给它的弹力两个力,斜面没有给其弹力,如果有的话球不会静止,故A错误.B:乙球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地面给它的弹力两个力,与乙接触的球不会给乙弹力,如果有的话乙球不会静止,故B错误.C:丙球受重力,圆面给它的指向圆心的弹力和与它接触的小球给它的沿他们圆心连线向左的弹力,如果它接触的小球不给它沿他们圆心连线向左的弹力的话它不能保持静止状态.故丙球受两个弹力的作用,故C正确.D:丁球受重力和右边竖直绳子给它的竖直向上的拉力,倾斜的绳子不会给它拉力的作用,如果有的话小球不能保持平衡状态,故丁球只受一个向上的弹力,故D错误.故选:C【点评】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反过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是最近几年高考常考的内容,主要考察接触有没有支持力和接触有没有摩擦力,表现在此题的类型和判断物体受力个数的问题上.8.俄罗斯火箭航天集团专家称,人类能在20年后飞往火星,若一物体从火星表面竖直向上抛出(不计气体阻力)时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A.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比地球的大B.该物体上升的时间为10sC.该物体落到火星表面时的速度为16m/sD.该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8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物体从行星表面竖直上抛,由图读出最大高度和上升的时间,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初速度和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物体落回行星表面的速度与抛出时速度大小相等.【解答】解:AB、由图读出,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20m,上升的时间为 t=5s.根据上升、下落的对称性知,对于下落过程,由h=gt2得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1.6m/s2;可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比地球的小.故AB错误.CD、该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 v0=gt=8m/s,根据对称性可知,该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与初速度大小相等,也为8m/s.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首先考查读图能力,图上能读出最大高度、上升和下落时间等等;其次要灵活应用对称性和选择运动学公式求解.9.一小球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6cm,BC=10c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则小球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A.2cm/s,3cm/s,4cm/s B.2cm/s,4cm/s,6cm/sC.3cm/s,4cm/s,5cm/s D.3cm/s,5cm/s,7c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小球做匀加速运动,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可根据△x=aT2求出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小球经过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即可求得小球经过B点的速度.由速度公式求出经过A、C两点的速度.【解答】解:小球做匀加速运动,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由题知AB=6cm=0.06m,BC=10cm=0.1m,则小球经过B点的速度为 v B===0.04m/s=4cm/s由BC﹣AB=aT2得,a==m/s2=0.01m/s2则 v A=v B﹣aT=0.04﹣0.01×2=0.02m/s=2cm/s;v C=v B+aT=0.04+0.01×2=0.06m/s=6cm/s;故选:B【点评】本题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求出加速度和B点的速度,比较简便,也可以根据基本公式,列方程组求解.10.以v0=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6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A.3s内的位移是9m B.3s内的位移是12mC.第2s内的位移是12m D.3s未加速的大小是6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该问题是刹车问题,车子停止后不再运动,首先判断汽车经过多长时间停止,然后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和速度时间公式v=v0+at进行求解【解答】解:A、汽车刹车到停下来所需的时间t=s=2s,所以3s内的位移等于2s内的位移.x=.故A正确,B错误.C、反向看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第2s内的位移即为反向看第1s内的位移为x,故C错误.D、2s末速度为0.所以3s末速度还等于0.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该问题是刹车问题,车子停止后不再运动,所以求位移、速度时,先判断多长时间停下来11.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240m,紧接着再观察2分钟,发现火车又前进了1020m,则火车的加速度为()A.0.02m/s2B.0.03m/s2C.0.05m/s2D.1.2m/s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两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火车的加速度.【解答】解:火车在第1分钟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火车在接着2分钟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则加速度为:a==0.05m/s2.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12.取一根长1.7m 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0cm 再系一个,以后相邻两垫圈之间的距离依次为30cm、50cm、70cm,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面上的金属盘内.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各垫圈()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5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知,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确定落地的时间间隔是否相等,从而根据v=gt得出落到盘中的速率之比.【解答】解:A、5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看成一个铁垫圈自由下落,经过位移之比为1:3:5:7.因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知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故A错误,B 正确.C、根据v=gt,知各垫圈依次落到盘中的速率之比为1:2:3:4:5.故C错误.D、各垫圈依次落到盘中的时间比为:1:2:3:4:5.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本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些推论.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14分)13.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0﹣10s内的加速度是 1 m/s2,40﹣50s内的加速度是﹣2 m/s2,10﹣50s内的位移是700 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v﹣t图象中各点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由“面积”求解位移.【解答】解: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则汽车在0﹣10s内的加速度大小 a===1m/s2.40﹣50s内的加速度是a′===﹣2m/s2.根据v﹣t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10﹣50s内的位移是x==700m.故答案为:1,﹣2,700.【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图象两个基本的意义: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等于位移,结合数学知识研究.1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计时点未标出,设A点为计时起点,则:(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3为有效数字)(1)由图可判断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BD间的平均速度BD= 1.71 m/s(3)D点的瞬时速度v D= 2.35 m/s(4)小车的加速度a= 6.40 m/s2【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实验题.【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否为一恒量判断小车的运动规律,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BD段的平均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D点的速度,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解答】解:(1)由图可知x AB=7.50cm,x BC=13.90cm,x CD=20.30cm,x DE=26.70cm,可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x=6.40cm,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BD段的平均速度为: m/s=1.71m/s.(3)D点的瞬时速度等于CE段的平均速度,则有:.(4)根据△x=aT2得,加速度为:a=.故答案为:(1)匀加速;(2)1.71;(3)2.35;(4)6.40.【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关键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运用.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8分)15.一滑块以某初速度从斜面的底端向上运动,经过3s恰好停在斜面顶端,加速度的大小为a=4m/s2求:(1)滑块的初速度大小;(2)斜面长度;(3)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反向看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公式,位移时间公式即可求得【解答】解:(1)滑块在斜面底端的速度为为:v0=at=12m/s(2)反向看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故斜面的位移为:x=(3)平均速度为:v=答:(1)滑块的初速度大小为12m/s;(2)斜面长度为18m;(3)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公式,关键是抓住反向看为初速度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6.从离地面180m高的空中静止释放一小球,小球自由落下,取g=10m/s2,求:(1)小球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2)落地速度是多大?(3)自开始下落计时,小球最后1s内的位移是多大?【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求解时间;(2)由v=gt求的落地速度(3)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求解前n﹣1s内的位移,再求解最后1s的位移【解答】解:(1)由公式h=gt2得下落时间为:t=(2)落地速度为:v=gt=60m/s小球前5s内的位移为:h4=gt2=故小球最后1s内的位移即第5s内的位移为:h5=h﹣h4=180m﹣125m=55m答:(1)小球经过6s时间落到地面;(2)落地速度为60m/s(3)自开始下落计时,小球最后1s内的位移为55m【点评】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只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而已,运用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即可17.如图所示,在国庆阅兵式中,某直升飞机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待命,要求该机10时57分20秒由静止状态沿水平方向做匀速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段加速后,进入BC段的匀速受阅区,11时准时通过C位置,已知X AD=4km,X BC=8km,问:(1)直升飞机在BC段的速度大小是多少?(2)直升飞机在AB段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英语答案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1-5. CBCBC 6-10. BABCA11-15. CBCAB 16-20. ABCBC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20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A篇21-24 .DCCD B篇25-28 .ADADC篇29-32 .ACDD D 篇33-36 .CCBA E篇37-40.ADCC第三部分语言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41-45 .CDCAB 46-50. BAADC51-55. DBCAC 56-60 .BBADD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61.How 62.bored 63.so 64.In 65. examples66.whatever/ no matter what 67.a 68.social 69.progress70.will persuade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71. any 改为many或some 。
根据句意,此处应表示“一些,许多”,而any表示“一些”时,常常用于否定句、疑问句和条件句中。
72. Because 后面加of。
此处so much viewing相当于一个名词,故加of。
73.删去be。
此处may not develop 已经构成谓语动词部分,be属于多余。
74.read改为reading。
of 为介词,后面需要接名词、代词、动名词作宾语。
75. program改为programs 。
program为可数名词,且根据句意,此处应为复数概念。
76.noise改为noisy。
noise为名词,noisy为形容词。
此处应用形容词构成系表结构。
77.On 改为In。
根据上下文逻辑,此处意为“在一年中“。
78.seen 改为see79.删去第二个to。
宿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A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25=50分)
二、非选择题(16+18+16=50分)
26.(16分)
⑴表现: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6分。
)
⑵变化: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国王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4分)
⑶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6分)
27.(18分)
⑴①本质:人民当家作主(或“人民主权”、“人民民主专政”。
2分)。
②实现: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分)
⑵①实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分)
②教训: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动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2分)
⑶①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分)
②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分)
28.(16分)
⑴①目标:建立美国主导的世界格局(或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2分)。
②结局:形成美国与苏联对峙的两极格局(或“美苏冷战局面”。
2分)。
⑵①性质:分别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集团。
(2分)
②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4分)
⑶①变化: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2分)。
②应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回答其中两点即可。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