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调查法
- 格式:pptx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2
一、开场白我们今天讲的是第四章《市场调查方法》的第八节,也是最后一节的《实验调查法》。
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内容均比较详细,各位同学自己看书也能明白,所以我们也不必多加累述。
今天我们想多讨论一点教材上没有的东西,当然还包括一些PPT上没有的内容。
也就是说,PPT或者书上有的内容我们今天不会讨论,一些书上和PPT上没有的内容我们今天有可能会谈到,视具体情况而定。
有必要的同学可以记一记笔记,以加深理解。
二、实验调查法的概念实验调查法也称为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小规模的实验来了解企业产品对社会需求的适应状况,以测定各种经营手段取得效果的市场调查方法。
那我们接下来看一下,实验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实验法的基本要素有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活动、实验环境、实验活动和实验检测。
实验者即进行实验的主体,而实验对象就是被实验的客体。
而实验活动应在可控可测的特定环境下进行。
所谓的实验环境,应是实验对象所处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实验调查的过程,就是实验者控制这些条件——使一些条件发生变化。
另一些条件不发生变化,或使某几个条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在实验法中,实验者控制一个或多个的自变量(如价格、包装、广告),研究在其他因素(如产品质量、服务、销售环境等)都不变或相同的情况下,这些自变量的对因变量(销售量)的影响效果。
举例来说,例如某家寿险公司对某种万能保险产品的价格修正后,检测其在某一地区市场中的消费者接受程度。
那么实验者即是这家寿险公司,而实验对象就是我们进行修正后的这款万能保险的潜在消费者。
在市场实验中,我们未必都能控制所有其他因素不改变。
例如对手竞争策略的改变、消费者的偏好等等。
这些外来因素都有可能对实验的结果有影响。
所以,我们在进行实验设计的时候,要特别考虑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实验的误差;此外,我们对收集而来的数据应该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检验,以确定在一定的水平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即T 检验。
让我们回忆一下《计量经济学》中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有关于一元线性回R度归模型的统计检验的内容,其中与之相关的即检验参数的显著性。
第十三章实验调查法实验作为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开始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以后逐渐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
实验调查,是一种最重要的直接调查方法,也是一种最复杂、最高级的调查方法。
第一节实验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要掌握实验调查方法,必须首先弄清楚实验调查的概念、特点和种类等问题。
一、什么是实验调查法实验调查法,也称试验调查法,它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实验调查的基本要素是:实验者,即实验调查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主体;实验对象,即实验调查所要认识的客体;实验环境,即实验对象所处的社会条件的总和;实验活动,即改变实验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实验检测,即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所作的检验和测定。
实验调查的过程,就是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实验调查的目的,则是揭示社会现象间的因果联系,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实验调查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实践性。
实地观察,口头访问和集体访谈等直接调查方法,都不涉及改变调查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问题。
实验调查法则不同,它不仅要眼看、口问、耳听,而且要亲自动手干,即通过某种实践活动,有计划的改变实验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并在这种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
这说明,实践性是实验调查的本质特点,没有一定的实践活动,就不能称为实验调查。
调查对象的动态性,是实验调查的另一重要特点。
在实地观察,口头访问和集体访谈的过程中,调查对象一般都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
实验调查法则不同,由于实践活动不断进行,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实验对象本身也必然发生不断的运动和变化。
这就是说,实验调查的实践性,决定着实验对象的动态性。
在调查研究的方法上,实验调查法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在实验调查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改变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外,一般都要采用实地观察、口头访问和集体访谈等直接调查方法,有时还要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调查等间接调查方法。
实验调查法的步骤
实验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研究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或假设,这可以帮助你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2. 设计实验:根据研究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实验变量的操纵、实验材料和设备的准备等。
3. 选择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如个体、群体、组织等。
4. 进行前测:在正式实验之前,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以了解他们的初始状态或特征。
5. 实施实验: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不同的处理,操纵实验变量,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6. 收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反应、行为、态度等。
7. 分析数据: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检验研究问题的假设是否成立。
8. 解释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研究问题进行解释和讨论,说明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局限性。
9. 撰写报告:最后,需要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调查法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尊重研究对象的权益和隐私,确保研究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常用的实验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事前事后对比实验这是最简便的一种实验调查形式。
采用这一方法是在同一个市场内,实验期前在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测量,收集必要的数据;然后进行现场实验,经过一定的实验时间以后,再测量收集试验过程中(或事后)的资料数据。
从而进行事前事后对比,通过对比观察,了解实验变数的效果。
2、控制组同实验组对比实验控制组,是指非实验单位(企业、市场),它是与实验组作对照比较的,又称对照组;实验组,系指实验单位(企业、市场)。
控制组同实验组对比实验,就是以实验单位的实验结果同非实验单位的情况进行比较而获取市场信息的一种实验调查方法。
采用这种实验调查方法的优点在于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现场销售对比,不需要按时间顺序分为事前事后,这样可以排除由于实验时间不同而可能出现的外来变数影响。
3、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是指控制组事前事后实验结果同实验组事前事后实验结果之间进行对比的一种实验调查方法。
这种方法不同于单纯的在同一个市场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也不同于在同一时间的控制组同实验组的单纯的事后对比实验。
这一实验方法,是在同一时间周期内,在不同的企业、单位之间,选取控制组和实验组,并且对实验结果分别进行事前测量和事后测量,再进行事前事后对比。
这一方法实验的变数多,有利于消除实验期间外来因素的影响,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实验变数的准确性。
4、随机对比实验随机对比实验,是指按随机抽样法选定实验单位所进行的实验调查。
事前事后对比实验、控制组同实验组对比实验、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等三种方法,尽管它们的特点不同,但是在选择实验单位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按照判断分析的方法选出的。
在对调查的对象情况比较熟悉、实验单位数目不多的条件下,采取判断分析法选定实验单位,简便易行,也能够获得较好的调查效果。
但是,当实验单位很多,市场情况十分复杂时,按主观的判断分析选定实验单位就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