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以及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495.94 KB
- 文档页数:86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一、 配位化合物及其组成配位化合物1. 中心离子:中心(中央)离子(或原子)也称为络合物形成体,是配合物的核心部分,位于络离子(或分子)的中心。
2. 配位体:是在中心离子周围的阴离子或分子,简称配体,其中直接与中心离子结合的原子叫配位原子。
单基配位体配位体按所含配位原子的数目多基配位体3. 配位数:与中心离子直接结合的配位原子数目。
影响配位数大小的因素:4. 配离子的电荷:等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总电荷的代数和。
配离子 电荷5.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凡含有配位离子(或配位分子)的化合物叫配位化合物。
二、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配位化合物的命名遵循一般无机物命名原则,命名配位化合物时,不论配离子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都是阴离子名称在前,阳离子名称在后。
其中配位个体的命名顺序为:配位体数(汉字)――配位体名称(如有不同配位体时,阴离子在先,分子在后)――“合”字――中心离子名称及其氧化数(在括号内以罗马字说明)四氯合铂(II )酸六氨合铂(II )有的配体在与不同的中心离子结合时,所用配位原子不同,命名时应加以区别。
如: 六异硫氰酸根合铁(III)酸钾 硝酸一氯一硫氰根二乙二胺合钴(III ) +])([23NH Ag 1021+=⨯+++243])([NH Zn 2042+=⨯++-36][AlF 3)1(63-=-⨯++463])([63CS N Fe K ∙32]))(([NO en CN S CoCl ∙三硝基三氨合钴(III ) 硫酸一亚硝酸根五氨合钴(III) ])()([332NH NO Co ∙453]))(([SO NH ONO Co ∙。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讲义一、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在化学的世界里,配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物质。
那什么是配合物呢?简单来说,配合物是由中心原子(或离子)和围绕它的若干个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复杂离子或分子。
中心原子通常是金属离子,它们具有空的价电子轨道,能够接受配位体提供的孤对电子。
而配位体则是含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比如氨分子(NH₃)、水分子(H₂O)、氯离子(Cl⁻)等。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它是由配位体提供孤对电子进入中心原子的空轨道而形成的。
这种键的形成使得配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二、配合物的形成过程让我们以常见的铜氨配合物 Cu(NH₃)₄²⁺为例,来看看配合物的形成过程。
首先,铜离子(Cu²⁺)在水溶液中以水合离子 Cu(H₂O)₄²⁺的形式存在。
当向溶液中加入氨时,氨分子中的氮原子上有一对孤对电子,能够与铜离子的空轨道相互作用。
氨分子逐渐取代水合离子中的水分子,与铜离子形成配位键,最终形成稳定的Cu(NH₃)₄²⁺配合离子。
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受到溶液的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配合物的形成过程中,中心原子的电子构型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化学性质。
同时,配位体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决定配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三、配合物的结构配合物的结构可以分为内界和外界两部分。
内界是由中心原子和配位体组成的核心部分,它通常以方括号括起来,比如 Cu(NH₃)₄²⁺中的 Cu(NH₃)₄²⁺就是内界。
内界中的中心原子和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紧密结合,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外界则是位于方括号外面的离子,它们与内界通过离子键相结合。
例如,在 Cu(NH₃)₄SO₄中,SO₄²⁻就是外界。
配合物的空间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直线型、平面三角形、四面体、八面体等。
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取决于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构型和配位体的种类及数量。
配合物一、介绍配合物是由一个或多个中心金属离子与周围的配体形成的化合物。
配合物在化学和生物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分类、配位键以及其在化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二、配合物的基本概念1. 配体:配体是与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相连的分子或离子。
配体可以是阳离子、阴离子或中性分子。
2. 配位键:配位键是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原子与金属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配位键可以是共价键或离子键。
3. 配合物的化学式:配合物的化学式通常以金属离子作为中心,配体写在金属离子周围,并用括号括起来。
例如,[Fe(H2O)6]2+代表铁离子与六个水分子形成的配合物离子。
三、配合物的分类1. 根据配体的性质:配合物可以根据配体的性质分为无机配合物和有机配合物。
无机配合物通常由无机配体组成,如水分子、氨分子等。
有机配合物则由有机配体组成,如有机胺、有机酸等。
2. 根据配位键的数量:配合物可以根据配位键的数量分为单核配合物和多核配合物。
单核配合物是指一个金属离子与一个配体形成配合物,而多核配合物则是指一个金属离子与多个配体形成配合物。
3. 根据配位键的类型:配合物可以根据配位键的类型分为配位键只有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共价键配合物(如钌烯配合物)、配位键只有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离子键配合物(如六氰合铁配合物)以及配位键同时存在共价键和离子键的配合物(如铂阴离子配合物)。
四、配合物的配位键形成机制配位键的形成机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 配位键通过配体的配位效应形成。
配体中的原子或离子发生配位效应,通过与金属离子形成化学键,从而形成配位键。
2. 配位键通过酸碱反应形成。
当金属离子作为酸时,它可以接受一个或多个配位键,与配体形成配合物。
当金属离子作为碱时,它可以损失一个或多个配位键,从而形成配合物。
3. 配位键通过配体之间的配位效应形成。
在多核配合物中,配体之间可以通过配位键相互连接,形成配合物的骨架结构。
五、配合物在化学中的应用1. 催化剂:很多配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
“配合物化学及其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配合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让学生掌握配合物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配合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2.配合物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3.配合物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配合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难点:配合物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和PPT。
2.配合物化学的实验模型。
3.教学视频和网络资源。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分子结构、化学键等。
2.教学策略: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设计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配合物的性质。
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介绍配合物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讲授新课:通过PPT和实验模型展示配合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强调重点和难点。
3.巩固练习:给出一些配合物的例子,让学生判断其类型并解释其应用。
4.归纳小结:总结配合物化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回顾整个教学内容。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进行小测验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作业布置:1.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配合物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设计一个与配合物化学相关的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3.总结配合物化学的主要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4.思考配合物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配位化学基础配位化学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很强交叉性的学科,配位化学旧称络合物化学,其研究对象是配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应用。
配位化学的研究范围,除最初的简单无机加和物外,已包括含有金属-碳键的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含有金属-金属键的多核蔟状配位化合物即金属簇合物,还包括有机配体与金属形成的大环配位化合物,以及生物体内的金属酶等生物大分子配位化合物。
一、配合物的基本概念1.配合物的定义及构成依据1980年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命名原则,配合物可以定义为: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统称为配体)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为中心原子),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
结合以上规定,可以将定义简化为:由中心原子或离子和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统称为配体单元。
含配体单元(又称配位个体)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
配体单元可以是配阳离子,配阴离子和中性配分子,配位阳离子和阴离子统称配离子。
配离子与与之平衡电荷的抗衡阳离子或阴离子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而中性的配位单元即时配位化合物。
但水分子做配体的水合离子也经常不看成配离子。
配位化合物一般分为内界和外界两部分,配体单元为内界,抗衡阳离子或阴离子为外界,而含中性配位单元的配位化合物则无外界。
配合物的内界由中心和配体构成,中心又称为配位化合物的形成体,多为金属,也可以是原子或离子,配体可以是分子、阴离子、阳离子。
2.配位原子和配位数配位原子:配体中给出孤对电子与中心直接形成配位键的原子配位数:配位单元中与中心直接成键的配位原子的个数配位数一般为偶数,以4、6居多,奇数较少配位数的多少和中心的电荷、半径及配体的电荷、半径有关:一般来说,中心的电荷高、半径大有利于形成高配位数的配位单元,如氧化数为+1的中心易形成2配位,氧化数为+2的中心易形成4配位或6配位,氧化数为+3的易形成6配位。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包括配位键、中心离子、配体等。
2、掌握配合物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3、了解常见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4、认识配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二、学习重点1、配位键的形成和特点。
2、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3、配合物在生物、医药、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学习难点1、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和配位键的方向性。
2、解释配合物的颜色变化与结构的关系。
四、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通过教材、网络资源等,系统学习配合物的相关知识。
2、实验探究:参与相关实验,观察配合物的形成和性质变化。
3、案例分析:研究实际应用中的配合物案例,加深对其作用和价值的理解。
五、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化学键的类型,如离子键、共价键等。
2、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二)配合物的概念1、配位键定义:一方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化学键。
形成条件:具有孤电子对的原子或离子与具有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
特点: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中心离子(原子)定义:在配合物中接受孤电子对的离子或原子。
常见的中心离子:过渡金属离子,如 Fe2+、Cu2+等。
3、配体定义: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
常见的配体:NH3、H2O、Cl等。
4、配位数定义:直接与中心离子(原子)结合的配体的数目。
(三)配合物的形成1、形成过程以Cu(NH3)42+为例,Cu2+具有空轨道,NH3 分子中的 N 原子有孤电子对,N 原子的孤电子对进入 Cu2+的空轨道,形成配位键,从而形成配合物Cu(NH3)42+。
2、形成条件中心离子(原子)具有空轨道。
配体具有孤电子对。
外界条件,如一定的温度、浓度等。
(四)配合物的结构1、简单配合物的结构直线型:如Ag(NH3)2+。
平面三角形:如Cu(CN)32-。
正四面体:如Zn(NH3)42+。
2、复杂配合物的结构介绍一些具有多核中心或多配体的复杂配合物结构。
学习情境2:配合物性质及应用知识目标1.了解配合物的发现过程;2.了解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3.了解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概念及其应用;4.了解配合物的异构现象;5.理解配合物的组成;6.理解配合物内、外界,中心原子/离子,配位体,配位原子,配位数等的含义;7.理解配合物的命名依据;7.掌握配合物的命名;8.掌握配合物化学式的写法;9.掌握配合物内外界的相对稳定性。
能力目标1.能正确识别配合物;2.能正确判断配合物的内、外界,中心离子/原子,配位数,配位原子,配(位)体等;3.能对给定配合物进行命名;4.能根据配合物名称写出对应配合物的化学式;5.能正确应用配合物的相对稳定性引言:组成为CoCl3·6NH3的化合物第一次制备出时,人们认为它是由两个简单化合物(CoCl3和NH3)形成的一种新类型的“复杂化合物”(complex compand),1893年维尔纳(Werner A)教授对这类化合物本性提出了天才见解, 被后人称为维尔纳配位学说。
维尔纳获得1913年诺贝尔化学奖。
一、配合物的基本概念1.配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由中心离子(或原子)和一定数目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以配位键相结合。
例如:硫酸铜氨、氢氧化银氨、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配位化合物又可以叫做配合物,以前曾称为复杂化合物或络合物。
一般由内界和外界组成,配合物特点:①由内、外界组成的配合物,内界(配位个体)是配合物的特征部分.②内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水中难以解离,可象一个简单离子那样参加反应.③内、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相结合,在水中可几乎完全解离.Cu(NH3)4]SO4 = [Cu(NH3)4]2+ + SO42-,以硫酸铜氨为例:内界[Cu(NH3)4]2+,外界SO42-2.配位个体(Coordination entity) :[Cu(NH3)4]2+称为配位个体。
由形成体(Cu2+)和一定数目的配体组成。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第五章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又称络合物,是一类非常广泛和重要的化合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配合物不仅在化学领域里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对生命现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植物生长中起光合作用的叶绿素,是一种含镁的配合物;人和动物血液中起着输送氧作用的血红素,是一种含有亚铁的配合物;维生素B12是一种含钴的配合物;人体内各种酶(生物催化剂)的分子几乎都含有以配合状态存在的金属元素。
因此学习有关配合物的基本知识,对学习医学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节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一、配合物的定义如果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氨水,首先可得到浅蓝色碱式硫酸铜[Cu (OH)2]SO4沉淀,继续加入氨水,则沉淀溶解而得到深蓝色溶液。
显然由于加入过量的氨水,NH3分子与Cu2+离子间已发生了某种反应。
经研究确定,在上述溶液中生成了深蓝色的复杂离子[Cu(NH3)4] 2+。
从溶液中还可结晶出深蓝色[[Cu(NH3)4]SO4晶体。
这说明CuSO4溶液与过量氨水发生了下列反应:或离子方程式已知NaCN,KCN有剧毒,但是亚铁氰化钾(K4[Fe(CN)6])和铁氰化钾(K3[Fe(CN)6])虽然都含有氰根,却没有毒性,这是因为亚铁离子或铁离子与氰根离子结合成牢固的复杂离子,失去了原有的性质。
由一个阳离子(如Cu2+或Fe3+)和几个中性分子(如NH3)或阴离子(如CN-)以配价键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复杂粒子,其带有电荷的叫配离子或络离子,其不带电荷的叫配合分子或络合分子。
配合分子或含有配离子的化合物叫配合物。
例如:[Cu(NH3)4]SO4,K4[F e(CN)6],K3[Fe(CN)6],K2[HgI4],[Ag(NH3)2]NO3,[Pt(NH3)2C L4],[Co(NH3)5(H2O)]CL3等都是配合物。
二、配合物的组成(一)中心离子中心离子也称配合物的形成体,它是配合物的核心部分,位于配离子(或分子)的中心,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具有空的价电子轨道的阳离子。
配合物发光能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三、配合物发光能力的原理四、配合物发光能力的应用五、总结正文一、引言在现代化学领域,配合物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配合物不仅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还具有丰富的应用,如催化、传感、光电等领域。
在这些应用中,配合物的发光能力尤为重要,为许多高科技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围绕配合物发光能力展开讨论,介绍其基本原理、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二、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与分类配合物,又称络合物,是由一个或多个配体与一个中心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根据配体的不同,配合物可以分为有机配合物和无机配合物;根据中心金属离子的种类,配合物又可以分为过渡金属配合物和主族金属配合物等。
了解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发光能力的本质和特点。
三、配合物发光能力的原理配合物发光能力的产生主要源于其分子或离子中的电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配合物中,中心金属离子的 d 轨道或 f 轨道与配体的π轨道或σ轨道相互作用,形成所谓的“金属 - 配体”作用。
这种作用使得配合物具有稳定的分子结构,并且能够吸收和释放能量,进而产生发光现象。
发光配合物的原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子发光,主要发生在有机配合物中,如有机磷光体和有机染料;另一类是离子发光,主要发生在无机配合物中,如金属有机框架(MOFs)和金属有机配合物(M(CO)6)。
四、配合物发光能力的应用配合物发光能力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显示器件、光催化、生物标记、传感等。
以下是配合物发光能力在几个领域的具体应用:1.显示器件:有机磷光体和有机染料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液晶显示器(LCD)等领域,为显示设备提供高亮度、高对比度和快速响应的特性。
2.光催化:某些具有光催化活性的配合物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为太阳能转换提供新思路。
3.生物标记:生物活性配合物可用于生物成像和疾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