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成语典故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6.16 MB
- 文档页数:172
高中成语故事成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高中成语故事。
高中成语故事1:白头如新西汉时期,邹阳有一次因为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进监牢,准备处死。
邹阳十分激愤,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信中列举事实说明:“待人真诚就不会被人怀疑,纯粹是一句空话。
”他写道:“荆轲冒死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可是太子丹还一度怀疑他胆小畏惧,不敢立即出发。
卞和将宝玉献给楚王,可是楚王硬说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脚。
李斯尽力辅助秦始皇执政,使秦国富强,结果被秦二世处死。
所以谚语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双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头发都白了,也还是像刚认识时一样;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会像老朋友一样。
”梁孝王读了邹阳的信后,很受感动,立即把他释放,并做为贵宾接待。
高中成语故事2:病入膏肓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来。
医生还没到。
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
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
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 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替晋景公治病。
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
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
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高中成语故事3:兵贵神速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
经典成语故事高中生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经典成语故事高中生,欢迎查阅。
经典成语故事高中生1东汉末年,朝政大权落在董卓手中。
董卓骄横跋扈,出入宫廷用皇帝的仪仗,并让弟弟、侄儿统率禁军,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论老小一律封为列侯。
他还征二十五万民夫为自己修筑宫室,又从民间选来八百美女,纳入宫内。
司徒王允见董卓如此嚣张,很为汉玉室担心,但又无法除掉董卓,心中十分烦恼。
一天夜里,他到后花园散心,忽然听见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
走近一看,原来是家中的歌妓貂蝉。
王允问道:“深更半夜,你为什么来这里唉声叹气?”貂蝉回答说:“承蒙大人恩惠抚养,为我训习歌舞,并以礼相待。
我虽然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万一。
近来见大人双眉紧锁,知道必定是为国事操心,所以心中忧伤,但不敢询问。
今晚又见大人行坐不安,因此也长吁短叹起来,想不到被大人发现。
如果大人有用我的地方,我一定效力,虽万死也决不推辞。
”王允听了貂蝉的话,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马上朝貂蝉跪下,纳头便拜。
貂蝉慌忙扶起。
王允流着眼泪说:“眼下朝廷危如累卵,贼臣董卓将要篡位,朝中文武元计可施。
董卓有一个义子吕布,骁勇异常,天下无有敌手。
方才听了你的话,我想出一条‘连环计’来,先把你许配给吕布,然后再暗中献给董卓。
你去离间他们父子两人,让他们因为想得到你而互相仇恨,最后挑拨吕布去杀死董卓。
如此方能除掉大害,为国效忠。
不知你意下如何?”貂蝉缓缓站起,态度坚决他说:“我已许下大人虽万死也决不推辞,如果不能遵计杀死董卓,以报国恩,愿意死在万刃之下!”玉允和貂蝉共同谋划,实现了“连环计”,结果除掉了奸臣董卓。
经典成语故事高中生2齐泯王是个骄傲、喜欢享乐的人,因此人民生活得很苦,于是齐国的邻国——燕国便派大将联合另外几个国家一同进攻齐国。
课文成语: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成语典故荟萃《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含义: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请求对方的宽恕典故: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气愤到极点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成语: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
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成语: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后赤壁赋》苏轼:“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含义:天所宠爱的人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出处:《国风》《离骚》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
如果燕赵发生战争,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
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
成语故事典故高中七纵七禽三国时期,蜀国丞相为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撤军时,南方彝族首领孟获纠集残兵余勇来袭击蜀军。
双方一交锋就活捉孟获。
诸葛亮从大局出发放他回家。
孟获先后七次被捉住,最终真心归顺蜀国。
成语故事典故高中逾淮之橘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见他矮小就嘲笑他,抓一个小偷说是齐国人。
晏婴回答说:"人们都知道橘树逾淮为枳,齐国人到楚国来成为小偷,环境改变而已。
"巧妙地应对楚王。
楚王刮目相看,改用高规格接待他。
成语故事典故高中驿使梅花南北朝时期,陆凯与范晔是很好的朋友,两人经常书信往来。
一年早春,陆凯遇到去长安的驿使,就折下一枝盛开的梅花,托信使带给远在长安的范晔,并作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成语故事典故高中揠苗助长从前,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人,他有很大一块地,他在地里全种上水稻。
他把小苗苗种了下去,今天看看,小苗苗没长高,明天看看,小苗苗还是没长高。
这个人着急起来,他想:"小苗苗总是长不高,我应该把小苗拔高一点儿吧。
"于是,第二天,他一大早就起床了,到地里开始拔小苗苗,小苗很多,他拔了一天,累得腰也直不起来了。
他回到家里,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累死我了。
今天我总算帮小苗苗长高一点儿了。
"他的儿子不知道爸爸是什么意思,就跑到田里去看,结果所有的小苗苗都死了。
"揠苗助长"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有人为了急于要把一件事情办好,可是采用了违背事理的方法,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可以说他是"揠苗助长"。
成语故事典故高中盲人摸象大街上有人牵过一头大象。
高考常考的50个成语典故公文学堂2021-12-06 11:161.高山流水(余伯牙、钟子期)【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网开一面(商汤)【解释】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3.三缄其口(姜太公)【解释】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语出《说苑·敬慎》)【出处】《太公金匮》:“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
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4.朝三暮四(庄子)【解释】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
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狙:猕猴;芧:橡子,橡果;5.完璧归赵( 蔺相如)【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6.负荆请罪(廉颇)【解释】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7.一鼓作气(曹刿论战)【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高中的成语典故及出处故事的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诙谐性和伦理性,蕴藏丰富的知识和道理。
引导幼儿适当地接触成语故事,既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能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的成语典故及出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高中的成语典故及出处篇一:随珠弹雀鲁侯(或谓即鲁哀公)听说颜阖是个贤明的人,想请他出来为国家出点力,便派人先送一份礼物去。
颜阖家里很穷,住在一个破烂的村子里,这一天正披着件粗麻布旧衣,在那儿喂牛。
鲁侯派的人来了,向颜阖问道:“喂,这儿是颜阖的家吗?”颜阖说:“是的,这是我的家。
”那人这才知道他就是颜阖,便说明来意,把带去的礼物当面交给他。
颜阖不受,说:“恐怕你听错了?要是送错,你会获罪的,还是回去问问清楚吧!”那人就这样被打发走了。
可是不一会,又来了,说:“没有错,就是送给您的,无论如何,求您一定收下!”那人放下礼物就走,颜阖还有什么办法推辞呢。
《》说完了这个故事,接着发表了一段议论,大意是说:颜阖无意于富贵,富贵送上门来,也并不欢迎,这样的人是难得的。
一般的世俗君子,都宁愿冒着危险、不惜牺牲,去追求富贵,岂不悲哉!其实道理很明白: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以“随侯之珠”,去弹“千仞之雀”,人们一定要笑他是个大傻瓜。
为什么呢?因为他所用的珍珠太贵重,而所打的雀子太轻微,得不偿失啊!那么,生命难道不该比宝珠更要贵重得多吗,为什么轻易以生命去求富贵呢?,所谓“随侯之珠”,是传说中的宝珠,有这样一段神话:随侯(春秋时随国国君)曾救治过一条受了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了一颗直径约一寸的夜明珠来报答他。
这颗宝珠因此叫做“随侯之珠”。
人们把它作为天下最贵重的珍珠。
人们还把它和“卞和之璧并称为“和璧随珠”,或“随珠和璧”、“随和之宝”、“随珠赵璧”以形容稀世的珍宝。
用“随侯之珠”作弹丸,去打飞翔于高空的雀子,这是极不上算的。
所以《庄子》说:“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高中成语故事
1. 画龙点睛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吴起请教名匠张良制作一副画,张良按照吴起的要求完成了画,但是吴起觉得画中还缺少点什么,不够生动。
于是,张良在画的眼睛上点了一点颜色,画面顿时栩栩如生,形象立体逼真。
这就是“画龙点睛”的典故。
2. 纸上谈兵
这个成语出自《晏子春秋》。
晋国一位名士欲与墨家辩论,先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观点,发给墨家,希望能够通过文字互相辩驳。
然而,墨家智者看到这些观点后,当即批判了这位名士。
墨家认为,论战要原则明确,实践经验丰富,只有直接参与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守株待兔
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列御寇》。
据说一个农夫在田野里干活,发现一只野兔撞到一棵树上撞死了。
农夫想着这只野兔可能是被自己埋伏的陷阱所吓到,于是他决定把这个陷阱放在同样的位置,等待更多的野兔前来送命。
这就是“守株待兔”的典故。
4. 马马虎虎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秋水》。
相传有一个人要渡河,他问船夫:“这条河水深浅如何?”船夫回答说:“马马虎虎。
”结果,乘客并没有明确地了解河水的深浅,最终落水身亡。
从此,“马马虎虎”就成
了形容不负责任、草率随便的词语。
5. 井底之蛙
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列御寇》。
据说有只青蛙生活在一个井里,由于从来没有离开过井口,因此认为井里面就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另一只青蛙从外面跳进井里,告诉他外面的世界比井里大得多,井底之蛙却根本不相信。
这就是“井底之蛙”的典故。
高中的成语典故精选成语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学习成语是小学生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成语、积累素材、了解历史、通达事理。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高中的成语典故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高中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一:空言虚语西汉时期,项羽在乌江被迫自刎之后,楚汉之间的战争正式宣告经束。
刘邦的手下以及各路的诸侯商量着请刘邦做皇帝。
刘邦听说后说道:这可不行呀。
大臣们问道:为什么呀?能够称帝的人都是贤人,绝非空言虚语之人所能,如此重任我可不能担当。
大臣们说道:你也是个贤人呀。
刘邦摇着手说道:我的出身是很低微的,这事情还是过一阵子再说吧。
大臣们都说道: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啊,否则天下又会变得不太平了,您当了皇帝我们都会誓死效忠于您。
这时侯刘邦再说道:大家既然都这么认为那我就做吧。
就这样刘邦在汜水北岸登了帝位。
高中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二:明日黄花重阳节赏菊,是我国的民俗之一。
所以,古代的文人常在这一天相聚赏花,吟诗作文。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不少歌咏重阳,或颂菊花的佳作。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城东寺菊》等,都是。
此外,史称“三苏”之一的宋代大学士苏东坡,也曾写下过相应诗篇,其中之一就是《九日次韵王巩》。
在这首诗中,苏东坡写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意思是: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着急回去,还是趁这菊花盛开的重阳节日赏花为好。
因为,倘等到“明日”,重阳已过,不但人观之无趣,恐怕飞舞的彩蝶看了那过时的菊花也会犯愁的。
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所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之苏氏名句。
后来,大家便将“明日黄花”作为一个成语,用来表示事情已“过期”之意。
高中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三:始作俑者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
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高中中学成语故事有哪些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中学成语故事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中学长一些成语故事1 【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愉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慨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假如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鹤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假如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习题的。
高中中学长一些成语故事2 【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襟怀坦荡、具有远大理想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适合高中生讲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9 条适合高中生讲的成语故事:1. 《画龙点睛》张僧繇在寺壁上画了四条龙,可是不点眼睛。
有人问他为啥,他说点上就会飞走。
人们都不信呐!后来他给其中两条龙点上了眼睛,嘿,那两条龙真就腾空而起,飞向天空了。
这就跟你画画一样,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让整个画面活起来呀!你想想,要是你画了一幅很棒的画,最后再来一笔神来之笔,那不是绝了嘛!2. 《叶公好龙》从前有个叶公,天天说自己多喜欢龙,家里到处都雕着龙画着龙。
结果呢,当真龙听说后去他家,他却吓得要死。
这多可笑啊!就好像有的人说自己特别喜欢某个东西,等到真接触了,又吓得不行。
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难道喜欢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3. 《亡羊补牢》有个人丢了一只羊,他觉得无所谓。
后来又丢了几只,这才着急了,赶忙去修补羊圈。
这告诉我们,出了问题要及时补救啊!就好比你考试没考好,那是不是得赶紧想办法提高成绩呀,而不是继续放任下去。
难道要等到一败涂地才后悔吗?4. 《狐假虎威》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在森林里大摇大摆。
这就好像有些人,自己没什么本事,却靠着别人的势力吓唬人。
你看现实中那些仗着家里有点背景就嚣张跋扈的人,不就是活脱脱的狐假虎威吗?那能长久吗?肯定不能啊!5. 《画蛇添足》几个人比赛画蛇,有个人最先画好,可他非得再给蛇画上脚。
哎呀,蛇哪有脚呀,这不是多此一举嘛!就像有的人,做事情已经很好了,却非要去做些多余的,结果反而搞砸了。
你说这是不是自找麻烦呀?6. 《郑人买履》一个郑国人去买鞋,他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也太死板了吧!生活中就是有些死脑筋的人,不知变通呐!比如明明有更简单的方法做事,却非要按照老一套来,多不灵活啊!你可别学他哦!7.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
这太滑稽了吧!就跟有些学生在合唱团滥竽充数一样,口型对得。
高中历史成语典故故事表演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成语故事中某一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语言、动作、手势、表情),再现该成语故事的内容(或某一片断)的一种游戏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历史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高中历史成语典故篇一:捕风捉影谷永,字子云,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人,汉成帝时担任过光禄大夫、大司农等职。
汉成帝二十岁做皇帝,到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
他听信方士的话,热衷于祭祀鬼神。
许多向汉成帝上书谈论祭祀鬼神或谈论仙道的人,都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官厚禄。
成帝听信他们的话,在长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赐福,花了很大的费用,但并没有什么效验。
谷永向汉成帝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蒙蔽。
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
听他们的说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
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绝对不说这种话。
”谷永又举例说:周代史官苌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让天下诸侯来朝会,可是周王室更加衰败,诸侯反叛的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灵保佑打退秦国军队,结果仗打败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药,结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
最后,他又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去求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
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
”汉成帝认为谷水说得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意见。
高中历史成语典故篇二:屡见不鲜陆贾是楚汉相争时期刘邦手下的一名说客,因为学富五车所以常常被派到各个诸侯国去,在他才高八斗的学识基础之下,经常口若悬河胜辩而回。
刘邦对他一直以来都很赏识,对他也是封官加爵不断的升迁。
高中的经典成语典故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可与古相提并论。
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既具有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义,又有妙趣横生的典故和灵活多变的语言环境。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的经典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高中的经典成语典故篇一:不名一钱汉文帝当政的时候,有个名叫邓通的善于划船,被选到宫里当御船的水手。
一天夜里,文帝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想升天,却怎么也上不去。
就在这时候,有个头戴黄帽的人在背后推他,终于使他上了天。
他回过头来看推他的人,发现那人的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
第二天,文帝来到建在宫西苍池中的渐台,见到有个御船水手头戴黄帽,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正是他梦中遇见的人。
召来一询问,那人名叫邓通。
文帝想,他既然能把自己推上天,必定是个奇才,便非常宠爱他。
邓通也老实谨慎,不随便和外人交往。
文帝多次赏赐他的钱财,总数上亿之多,还授予他上大夫的官职。
其实,邓通并没有什么才能。
他自己处事谨慎,也不能推荐贤士,只是谄媚文帝而已。
有一次,文帝命一个善于算命的人去给邓通相面,那人相面反对文帝说:“邓通这个人将来要贫饿而死。
”汉文帝忧虑地说:“能让邓通富起来的只有我,我怎么会叫他受穷呢?”于是,文帝下令把蜀郡严道的一座铜山赐给邓通,允许他自已铸钱。
从此邓通发了大财,他铸造的铜钱布满天下,人人都知道有“邓氏钱”。
有一天,文帝背上生了个疮,脓血流个不停。
邓通觉得孝顺皇帝的机会到了,便天天进宫去,用嘴巴替文帝吮吸脓血。
不过,文帝心中还是不高兴。
一天他问邓通:“天下谁最爱我?”邓通恭顺地回答:“应该说没有谁比太子更爱陛下的了。
”一次太子刘启来看望文帝病情,文帝要他吮脓血。
太子见疮口脓血模糊,腥臭难闻,禁不住一阵恶心,但又不敢违抗,只得硬着头皮吮吸,可是脸色很难看。
后来他听说,邓通常为文帝吮吸脓血,感到惭愧,也因此而忌恨邓通。
文帝死后,刘启即位,史称汉景帝。
景帝免去邓通的官职,让他回家闲居。
不久,有人告发邓通偷盗境外的铸钱。
景帝派人调查,结果确有此事,便把邓通家的钱财全部没收,邓通顿时变成了穷光蛋,还欠下好几亿钱的债。
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及释义精选是古代语和事的高度凝练和浓缩,往往文言色彩浓厚,保留着许多古汉语词汇的痕迹,现代人可以借以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语言等面貌。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及释义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及释义精选篇一:箪食壶浆的故事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
公元前320xx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气,想杀掉子之。
于是,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这个时候,齐国军队趁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齐宣王非常得意,想借这个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便对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
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
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
你认为怎么样呢?”孟子听完齐宣王的一番话,说:“占领不占领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是否欢迎我们。
如果他们欢迎我们,那么可以占领。
古人也有这么做的。
比如武王灭商就是如此。
如果燕国老百姓不欢迎我们,就坚决不能占领。
古人也有这样做的。
比如文王不灭商就是这道理。
现在,燕国老百姓用箪盛着吃的,用壶装着喝的,来欢迎齐国的军队,这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无非是想结束原先那种水深火热的沉重。
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使水更深,火更热,老百姓就会避开这更为痛苦的日子,离您远远的,那么即使您占领了燕国,统治时间也不会太长的。
”“箪食壶浆”即从孟子的言辞中引申而来。
此外,还引申出成语“水深火热”。
【解释】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及释义精选篇二:釜底游鱼的故事东汉顺帝时,皇上无视宦官为恶,放任外戚专权。
语文高中的成语典故汉语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而又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成为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等学科研究课题中的重要分点。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语文高中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语文高中的成语典故篇一:南柯一梦淳于棼是唐朝人。
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
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
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
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
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
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
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语文高中的成语典故篇二:为虎作伥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
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
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
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
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
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
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
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咬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
高中经典成语典故是我们民族语言中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一部分精炼、形象、富于表现力而又寓意深刻的语言材料,它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借用成语故事讲清道理,可收到较好的教学。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经典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高中经典成语典故篇一:取而代之项羽名籍,他是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县西)人。
他从小死了父亲,全靠叔父项梁把他养大成人。
项羽少年时,就很聪明,项梁便亲自教他念书、写字,但项羽不愿好好学习;项梁又教他使枪用剑,但项羽学不多久,又不学了。
叔父项梁骂他没有出息,项羽回答说:“认字、写字只能记记姓名罢了,学剑术只能敌得住个把人,不值得学,我要学能抵挡万人的本领。
”项梁见他有抱负,便教他学兵法,项羽很高兴。
后来项梁被人诬告抓到监狱,为了报仇,出狱后项梁便把诬告他的人打死了。
为逃避官府的追捕,他带着项羽逃到关中。
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邯郸人)五十岁时,带领李斯和赵高(邯郸人)等一批官员和他二十岁的小儿子胡亥,去巡游东南。
秦始皇先游览了湖北、浙江一些地方,然后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去祭祀埋葬在那里的大禹。
秦始皇对手下的人赞扬大禹说:“大禹对中国的功劳实在太大了!他开大山,凿江河,把水引到大海里去。
为了治水,他毕生辛勤劳累,死了就葬在这儿,大禹太伟大了。
”祭祀完大禹陵后,秦始皇率众经过浙江吴中(今浙江杭州市郊)回咸阳,街道两旁挤满了观看的人群。
此时,项羽同叔父项梁特地赶来看热闹,当项羽看到秦始皇车驶过的盛况时,不禁脱口说道:“彼可取而代之。
”意思是说:秦始皇算什么,我可以取代他。
项梁赶紧跨前一步,捂住他的嘴说:“不要乱讲,这话是要犯灭族之罪的。
”回到家里,项梁联想到项羽要学“万人抵”,暗暗赞他这个侄儿志存高远,久后必成大器。
高中经典成语典故篇二:墨守成规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
那时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
高中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
相传古代有一个画师,他非常擅长画蛇。
有一次,他在一幅画蛇的作品上,觉得画蛇的脚不够完美,于是就在蛇的腹部加上了脚。
后来有人看到这幅画,笑话他画蛇添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不可过分追求完美,否则会适得其反。
2. 杯弓蛇影。
相传古代有一个人,他在夜晚行走时,看到地上的一条弯曲的影子,误以为是蛇,吓得丢掉了手中的弓和箭。
后来才发现原来只是杯子和弓的影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会因为自己的想象而感到恐惧,事后才发现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危险。
3. 杞人忧天。
相传古代有一个杞国人,他总是忧心忡忡地担心天会塌下来。
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担心,他说他听到了一声巨响,以为是天要塌下来了。
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树上的果子掉下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总是杞人忧天,凡事想得太多,反而给自己制造了不必要的焦虑。
4. 掩耳盗铃。
相传古代有一个人偷了别人的铃,他偷之前先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见铃声了。
后来被人发现了,他才知道掩耳盗铃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自欺欺人,做了错事却不愿意承认,最终只会欺骗不了别人,也欺骗不了自己。
5. 亡羊补牢。
相传古代有一个农夫,他的羊跑了出去,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好。
后来他明白了亡羊补牢的道理,意识到事后补救是不够的,应该及时预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及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来后悔。
以上就是一些有趣的高中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含义,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一些人生道理。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成语故事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中⽣的成语典故精选 汉语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地位。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著作纷呈,留下了数量众多流传千古的成语。
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的成语典故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的成语典故精选篇⼀:狗尾续貂的故事 晋武帝司马炎兼并了魏、蜀、吴三国,建⽴了统⼀的晋朝以后,把家族⼦弟分封各地为王,企图巩固晋王朝的统治。
结果事与愿违,诸王互相争权夺利,造成了严重的内乱。
晋武帝的叔叔司马伦是个野⼼家,武帝在位时把他封为赵王,武帝去世不久,他就发动政变,赶⾛皇帝,⾃⼰称帝。
他把亲戚和同党都攫升公侯,就连奴仆、⼩卒也滥加封赏。
每到朝会的时候,满朝的⼈都头戴貂蝉(皇帝近⾂帽⼦上的饰物,⽤貂尾制成)。
当时的⼈编了个谚语讽刺说:貂不⾜,狗尾续。
意思是说:貂尾是珍贵的⽪⽑,⼤官太多,貂尾不够⽤了,就⽤狗尾代替吧。
⾼中⽣的成语典故精选篇⼆:桀⽝吠尧的故事 西汉景帝时,有个名叫邹阳的⽂⼠,“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
起初,他和⽂学家枚乘等⼈都在吴王刘濞⼿下做事。
因他们不但有⽂才,⽽且也有⼝才,所以很受器重。
后来,吴王阴谋叛乱,邹阳不愿随从,便上书劝谏。
可吴王刘濞听不进去,邹阳便和枚乘等⼈⼀起投奔了梁孝王刘武。
但是梁孝王的⼼腹公孙诡等⼈嫉妒邹阳,在梁孝王⾯前说了邹阳等不少的坏话。
梁孝王⼀怒之下便将邹阳关进监牢,并准备把他处死。
邹阳在狱中上书梁孝王,为⾃⼰辩⽩,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名⽂《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在信中列举了⼤量历史上名⼈被疑甚⾄被迫害⾄死⽽实际上都是忠贞之⼠的事例,提醒梁孝王细察真情,重⽤贤才,不要冤枉好⼈。
他还说道:“今⼈主(实指梁孝王)诚能去骄傲之⼼,怀可极之意,披⼼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爱于⼟,则桀之⽝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 梁孝王看了很受感动,便将邹阳释放出狱。
⾼中⽣的成语典故精选篇三:刚愎⾃⽤的故事 公元前597年春(春秋时期),楚国打进郑国,郑襄公裸体牵⽺迎接楚庄王,并苦苦求饶,取得了楚王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