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火山岩分类命名及肉眼鉴定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14
火山岩的分类与命名及肉眼鉴定关键词:地壳/矿物/熔岩/碎屑岩/肉眼鉴定主讲人:李丹时间:2004.8.1地点:大庆油田油田录井分公司资料采集第一大队五楼培训室1. 预备知识1.1 地壳地球是个准旋转椭球体,形状象个梨子,极半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与标准旋转椭球相比,北极凸出10km,南极约缩进30km。
地球赤道半径:6378.245km极半径:6356.863km表面积:5.1*108km2体积:1.083*1012km3质量:5.976*1027g地球表面形态基本上分为大陆和海洋两大部分,大陆约占29.2%,平均高度0.86km,最高点珠穆朗玛峰达8848.13m;大洋约占70.8%,平均深度3.9m,最深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m,抹平后,位于海平面以下2.44km处。
从地表往下,洋区:5-12km大陆平原区:30-40km大陆高山区:50-75km在一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大地表向下,大陆地下:80-250km大洋地下:50-400km在200Km外存在软流圈670km为古登堡面,上部为上地幔,下部为下地幔2900km以下为地核5100km以下为内核大陆区地热梯度为20-50℃/km平均30℃/km地壳的8种主要化学成分:02 Si Al Fe Ca Mg Na K46.5% 25.7% 7.65% 6.24% 5.79% 3.23% 1.81% 1.34%1.2 岩浆作用岩浆作用:分为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分别形成火山岩和侵入岩。
火山作用:包括地下岩浆的分异、运移、喷出、直至冷凝的全过程及其相关构造和产物的特征,包括由此形成的岩石、矿物组合和成矿特征。
火山作用有阶段性次火山阶段:通常认为上地幔软流圈是形成岩浆的有利地段,温度达1200℃以上,熔融的岩浆向上运移,汇集到岩浆房,积蓄能量,沿地球内部薄弱地带(断层、裂隙)上升。
在1200℃以下时,气液分异出来,从而加大了岩浆的活动性,向上运移时围岩的压力减少,气体膨胀,产生向上的作用力。
火山岩分类
火山岩分类
火山岩是由火山熔岩在冷却和熔化过程中形成的,由岩浆、熔体和火成岩组成。
火山岩的分类方法,一般根据其矿物成分及形成特征,将其划分为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和斑岩四大类。
一、玄武岩类
玄武岩是由流纹状、褐色、灰色等较硬的粗糙的岩石,其形成时岩浆具有较高的熔体压力及温度,主要构成矿物为硅酸盐,其主要有玄武岩、二辉石岩、辉石岩、石英玄武岩等,均为火山类岩石。
玄武岩的特征,颜色为灰褐色,有光泽,质地较硬,有弹性,具有半透明性,成岩深度较深,通常可以在地表见到,是非常普遍的火山岩类型。
二、安山岩类
安山岩是一类橙黄色、褐色、灰色等色调较浅的岩石,其来源于laterite。
其主要形成于埋藏型火山或内火山,由淡绿色、黄色、棕色等不同颜色的晶岩和斜长石等混合物组成,主要由砂岩混合砂砾构成。
安山岩类的特征,岩石较脆,颜色较浅,具有粉质的特点,手感柔软,有细小晶粒,可以用来制作装饰品或是建筑用品。
三、花岗岩类
花岗岩是一种粉粒状的岩石,其主要矿物组成为肉眼可观察的片状结晶体,其外观表面具有晶质的结构,具有绿色、灰色、红色、紫色等多种色泽,以及微量的金属杂质,广泛分布于火山及后火山质发育的地区,主要形成于口至心的火山喉部,具有高耐磨性能,表面有
一定的光亮度,多用于建筑、装饰、碎石路面等。
四、斑岩类
斑岩是一类柔软的碎屑岩,常见于火山及后火山的口部及心部,以及火山口的火山口周围地带,具有多孔性、可折叠性、可观察到细小的晶粒、表面常常带有流纹状的斑纹等特征,也常见于喷发点外的海山环岛等地区,属于火山岩类的一种,常以其有色、具有莹光的特点作为装饰材料。
火山岩结构的类型和特点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或火山活动形成的岩石。
根据不同的成岩过程和成分组成,火山岩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1. 玄武岩(Basalt)玄武岩是最常见的一种火山岩,由于其流动性好和喷发量大,因此在地球上广泛分布。
它主要由斜长石、辉石和少量的橄榄石组成。
玄武岩的颗粒细腻,呈黑色或暗灰色,常具有斑状结构,外观光滑。
其特点是富含铁镁矿物,因此质地较重,常常被用于建筑、道路铺设和装饰。
2. 安山岩(Andesite)安山岩是一种灰黑色的火山岩,由于其中等粘度和喷发量适中,因此在火山带中较为常见。
它主要由斜长石和辉石组成,与玄武岩相比,安山岩中的铁镁矿物含量较低。
安山岩的表面常有小孔洞,呈现出犹如蜂窝状的外观。
其特点是中等密度和耐磨性,因此常被用于建筑材料和路面铺设。
3. 流纹岩(Rhyolite)流纹岩是一种浅色的火山岩,其成分主要由角闪石和石英组成。
流纹岩的颗粒较为粗大,呈现出犹如细线条状的纹理,因而得名。
流纹岩的颜色多种多样,包括白色、灰色、粉红色等。
由于其高硅含量,流纹岩的质地较轻,常用于建筑和装饰。
4. 英安岩(Diorite)英安岩是一种灰黑色的火山岩,主要由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
与安山岩相比,英安岩中的铁镁矿物含量较高。
英安岩的质地较硬,因此常被用于建筑和道路铺设。
其颗粒较大,呈现出犹如大颗粒状的结构。
5. 凝灰岩(Tuff)凝灰岩是一种由火山灰和岩屑组成的火山岩。
火山灰是由火山爆发喷发时释放的细小颗粒物质,而岩屑则是由火山爆发时释放的比较大的碎屑物质。
凝灰岩的颗粒细小,呈现出类似于泥土的质地,常常被水泥结合成建筑材料。
凝灰岩的颜色多种多样,包括灰色、黄色、红色等。
6. 火山角岩(Volcanic Breccia)火山角岩是由火山喷发时释放的大块碎屑物质形成的岩石。
与凝灰岩不同,火山角岩的碎屑颗粒较大,呈现出角状或棱状的结构。
火山角岩的颜色多种多样,常常呈现出多彩的外观。
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岩石是地球表面的主要物质组成部分之一,其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的三大类岩石为火山岩、沉积岩和岩浆岩。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这些岩石时,需要注意其外貌特征、颜色、质地、结晶程度、矿物组成等方面,以便准确鉴定其种类。
以下分别介绍如何进行这三类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
一、火山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火山岩是由火山活动产生的岩石,分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多种类型。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玄武岩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1. 外貌特征:玄武岩色泽深浅不一,大多呈黑灰色或暗绿色。
质地致密坚硬,有时呈毛细结构,切割面有光泽。
2. 结晶程度:玄武岩为深成岩,具有颗粒状的结晶,但结晶程度一般较低。
3. 矿物组成:玄武岩主要由斜长石、黑云母、辉长岩、磁铁矿等矿物组成,这些矿物一般肉眼可见。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安山岩时,也可从上述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
安山岩形成于中酸性岩浆,与玄武岩相比,其颜色较浅,通常为灰色或棕灰色。
其质地也比玄武岩稍微细腻,有时呈流纹状结构。
安山岩的矿物组成较为复杂,主要有镁铁质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
1. 外貌特征:流纹岩表面常有米粒状或半球形凸起,由于形状类似牛乳突起而得名。
颜色一般呈浅灰色或黄灰色,质地坚硬。
2. 结晶程度:流纹岩的晶体一般很小,肉眼很难看到。
其基质由细小的熔岩组成,直径约为0.1毫米至3毫米,成团状的熔岩通常有多种颜色和形态。
沉积岩是由地层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类型有砂岩、泥岩、灰岩等。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这些岩石时,需要注意其颜色、粒度、质地、厚度以及沉积环境等方面。
1. 砂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砂岩由石英砂颗粒累积而成,颜色和质地均较不均匀。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砂岩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a. 粒度大小:砂岩的砂粒大小差异较大,范围从0.063毫米到2毫米不等。
b. 粒度成分:由于砂岩主要由石英砂组成,因此其质地较细,切割面常有光泽。
火山岩的野外定名1.流纹岩-英安岩类为中酸性火山岩,常具斑状结构,流纹构造。
玻璃质结构、球粒结构、霏细结构,气孔构造、珍珠构造也常见。
斑晶以高温石英和碱性长石为主,有时出现斜长石。
斑晶自形程度高,熔蚀结构发育。
暗色矿物以黑云母,褐色角闪石为主,也可呈斑晶出现。
种属划分主要根据斑晶成分。
当斑晶为石英和碱性长石时,称流纹岩;当斑晶中出现明显的斜长石时,可称英安岩;当斑晶中有霞石,碱性角闪石出现时,可称碱流岩;当岩石全为玻璃质时,可根据结构构造和颜色进一步命名。
如紫红色,具珍珠构造的珍珠岩;黑色,具玻璃质结构,贝壳状断口的称黑耀岩。
石英角斑岩为灰白色或浅灰色,致密块状,矿物成分以钠长石和石英为主,有少量钾长石。
暗色矿物极少。
石英角斑岩为海底火山喷发作用产物,常与细碧岩共生。
2.安山岩为中性火山岩,几乎全为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玻璃结构,气孔构造或杏仁构造。
斑晶主要为板状自形-半自形斜长石和/或角闪石,黑云母。
有时出现少量辉石和碱性长石。
野外安山岩常常呈紫红色。
安山岩的进一步命名主要根据暗色矿物及基质结构。
如黑云母安山岩、辉石安山岩、玻基安山岩等。
3.粗安岩粗面岩指的是与正长岩相当的火山熔岩,结晶程度较低,致密块状。
岩石颜色较浅,呈浅灰或浅褐红色,斑状结构常见,基质通常具有典型的粗面结构,即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冷凝固结形成的,基质中的碱性长石(钾长石)微晶近似于平行排列,遇到斑晶时,流线绕过斑晶,其与交织结构的区别是,微晶石钾长石,定向性更好。
粗面岩的矿物成分以钾长石为主,斜长石比较少,一般含量达不到全部长石含量的1/3。
镁铁矿物不多,主要是角闪石,黑云母和少量辉石。
至于石英,则可有可无,如有出现,含量一般达不到20%。
和流纹岩一样,粗面岩也可常分为钙碱性粗面岩和碱性粗面岩两种。
前者不含似长石和碱性镁铁矿物,而钾长石和斜长石经常同时出现;后者常含少量碱性镁铁矿物,斜长石含量很少甚至完全缺失,主要是钾长石,有时还有少量似长石出现。
三大岩类野外观察描述定名技巧经验总结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
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
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
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
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
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
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
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
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
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
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
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
岩浆岩类别是根据SiO2含量百分比确定的,而SiO2含量可在岩石矿物成分上反映出来。
◆在野外如何准确的区分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沉积岩具有层状构造,层理清楚,有的沉积岩有化石,地表出露有规律性,有明显的地层产状。
岩浆岩具有矿物和胶结物之分,斑岩的斑晶和胶结物的成分往往差别比较大,岩石致密坚硬,无层理和解理的块状构造,有的岩浆岩还可以见到俘虏体,地表出露没有规律性,找不到产状。
变质岩具有明显的丝捐光泽,片理明显,变余结构清楚,有重结晶现象。
片麻岩的黑白相间条带特殊。
地表出露比较有规律如何在手标本上区分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一是各大岩石由于成分的侧重性而有所区别;二是结构构造上有各自特点。
具体分析一下。
岩浆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辉石、橄榄石。
酸性岩浆岩中前几种矿物居多,而基性岩浆岩中则偏向于后者。
也因此,在岩石的颜色上来说由肉红色--灰白色--黑色变化。
结构上来说,侵入的岩浆岩里面的矿物应该是较均匀的分布,岩石呈现块状。
而喷出的流纹岩中会呈现一些流动构造;以及喷出的安山岩和玄武岩中会有气孔和杏仁状构造,这种特殊的结构构造也是它们的鉴定标志。
沉积岩:由于组成沉积岩的矿物都是经过了风化和搬运,所以一般来讲每种沉积岩在成分上相对较简单。
沉积岩的划分就是根据成分划分的,泥岩、碳酸盐岩、石英(长石)砂岩。
所以沉积岩就以某种成分为主(如以泥质、或以石英等)。
构造上沉积岩一般都呈现层状构造。
当然如果手表本很小的话可能见不到层理而是块状的。
沉积岩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生物的出现。
尤其在碳酸盐岩里面贝壳等生物的出现很普遍,这是一大鉴别标志。
变质岩:变质岩是岩浆岩和沉积岩经过后期的高温或者高压过后,原来的岩石经过了成分和构造上的改造而形成。
所以成分上来讲除了与前两种岩有相同的造岩矿物外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属于变质岩的专有矿物或者矿物组合。
例如红柱石,出现红柱石的岩石就必定是低级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石榴石与紫苏辉石组成的代表高温高压环境的麻粒岩。
但手表本鉴别变质岩更主要的依据是其结构构造。
◆在野外如何准确的区分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沉积岩具有层状构造,层理清楚,有的沉积岩有化石,地表出露有规律性,有明显的地层产状。
岩浆岩具有矿物和胶结物之分,斑岩的斑晶和胶结物的成分往往差别比较大,岩石致密坚硬,无层理和解理的块状构造,有的岩浆岩还可以见到俘虏体,地表出露没有规律性,找不到产状。
变质岩具有明显的丝捐光泽,片理明显,变余结构清楚,有重结晶现象。
片麻岩的黑白相间条带特殊。
地表出露比较有规律如何在手标本上区分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一是各大岩石由于成分的侧重性而有所区别;二是结构构造上有各自特点。
具体分析一下。
岩浆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辉石、橄榄石。
酸性岩浆岩中前几种矿物居多,而基性岩浆岩中则偏向于后者。
也因此,在岩石的颜色上来说由肉红色--灰白色--黑色变化。
结构上来说,侵入的岩浆岩里面的矿物应该是较均匀的分布,岩石呈现块状。
而喷出的流纹岩中会呈现一些流动构造;以及喷出的安山岩和玄武岩中会有气孔和杏仁状构造,这种特殊的结构构造也是它们的鉴定标志。
沉积岩:由于组成沉积岩的矿物都是经过了风化和搬运,所以一般来讲每种沉积岩在成分上相对较简单。
沉积岩的划分就是根据成分划分的,泥岩、碳酸盐岩、石英(长石)砂岩。
所以沉积岩就以某种成分为主(如以泥质、或以石英等)。
构造上沉积岩一般都呈现层状构造。
当然如果手表本很小的话可能见不到层理而是块状的。
沉积岩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生物的出现。
尤其在碳酸盐岩里面贝壳等生物的出现很普遍,这是一大鉴别标志。
变质岩:变质岩是岩浆岩和沉积岩经过后期的高温或者高压过后,原来的岩石经过了成分和构造上的改造而形成。
所以成分上来讲除了与前两种岩有相同的造岩矿物外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属于变质岩的专有矿物或者矿物组合。
例如红柱石,出现红柱石的岩石就必定是低级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石榴石与紫苏辉石组成的代表高温高压环境的麻粒岩。
但手表本鉴别变质岩更主要的依据是其结构构造。
第一节侵入岩的肉眼鉴定1.岩类的确定肉眼鉴定侵入岩的岩类,可以根据其矿物成分和颜色来进行。
(1) 主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组成侵入岩的矿物,主要有碱性长石、斜长石、钠长石、似长石(霞石、白榴石、方钠石等)、辉石、角闪石、橄榄石、黑云母、石英等。
1) 石英:岩石中有石英出现,通常表明SiO2过饱和,石英是酸性岩类的主要矿物。
石英在岩石中多呈烟灰色,不规则的粒状,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玻璃光泽。
因此易于灰白色的斜长石区别。
但当长石等矿物的解理不发育时,可用肉眼观察长石的双晶来区别。
鉴定岩石是否含石英时,最好将标本用水湿后观察。
这样,在同其他浅色矿物区别时效果会好一些。
2) 碱性长石:主要为正长石、微长石,在浅成侵入岩中可见透长石。
这些长石,从化学成分上说,统称为钾长石。
钾长石经常是肉红色、褐黄色、灰紫色、灰白色等。
以肉红色的钾长石最为常见。
但钾长石也有灰白色的,斜长石也有浅红色、蔷薇红色或肉红色的。
在鉴定两类长石时,颜色只能作为辅助条件,须考虑其他特征。
产于花岗岩中的正长石、微斜长石,常为他形粒状晶体,呈斑晶时可为自形晶。
正长石的卡式双晶常见(将长石的晶面或解理面迎光转动到一个合适的角度,就可以看见以一条直线或折线为界,两边反光强度不一,即为卡式双晶)。
产于正长岩、霞石正长岩中的正长石,其颜色有时呈肉红色,有时呈灰色。
富钠斜长石在钾长石中呈条纹交生状态,成为条纹长石。
如果是钾长石在斜长石中成条纹交生状态,则成为反条纹长石。
粗大的条纹在手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如在钾长石的晶面或解理面上,可以见到一些大致沿一定方向的须根状细脉,其颜色多半比主题要浅,这些细脉就是条纹结构。
3) 斜长石:斜长石广泛产于各种侵入岩中,多呈暗灰色-白色,有时也有肉红色或褐灰色。
玻璃光泽,风华和蚀变后呈土状光泽,两组解理(即(001)与(010)解理)完全。
聚片双晶为重要鉴定特征,其观察方法如下:将标本来回转动,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晶面或解理面上的反光情况,当看到互相平行的明暗相间的线段时,就是聚片双晶纹。
火山岩的分类与命名及肉眼鉴定关键词:地壳/矿物/熔岩/碎屑岩/肉眼鉴定主讲人:李丹时间:2004.8。
1地点:大庆油田油田录井分公司资料采集第一大队五楼培训室1。
预备知识1.1地壳地球是个准旋转椭球体,形状象个梨子,极半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与标准旋转椭球相比,北极凸出10km,南极约缩进30km.地球赤道半径:6378.245km极半径:6356。
863km表面积:5。
1*108km2体积:1。
083*1012km3质量:5。
976*1027g地球表面形态基本上分为大陆和海洋两大部分,大陆约占29。
2%,平均高度0.86km,最高点珠穆朗玛峰达8848.13m;大洋约占70.8%,平均深度3。
9m,最深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m,抹平后,位于海平面以下2.44km处。
从地表往下,洋区:5—12km大陆平原区:30—40km大陆高山区:50—75km在一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大地表向下,大陆地下:80—250km大洋地下:50—400km在200Km外存在软流圈670km为古登堡面,上部为上地幔,下部为下地幔2900km以下为地核5100km以下为内核大陆区地热梯度为20-50℃/km平均30℃/km地壳的8种主要化学成分:02SiAeFeCaMgNaK46.5%25.7%7。
65%6.24%5.79%3。
23%1。
81%1。
34%1。
2岩浆作用岩浆作用:分为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分别形成火山岩和侵入岩.火山作用:包括地下岩浆的分异、运移、喷出、直至冷凝的全过程及其相关构造和产物的特征,包括由此形成的岩石、矿物组合和成矿特征。
火山作用有阶段性次火山阶段:通常认为上地幔软流圈是形成岩浆的有利地段,温度达1200℃以上,熔融的岩浆向上运移,汇集到岩浆房,积蓄能量,沿地球内部薄弱地带(断层、裂隙)上升。
在1200℃以下时,气液分异出来,从而加大了岩浆的活动性,向上运移时围岩的压力减少,气体膨胀,产生向上的作用力。
在地表以下2—3km处沿破坏的通道喷出地表。
火山过程主阶段:熔透式喷发:直接熔透地壳(大陆区几乎没有)裂隙式喷发:沿地壳巨大裂隙溢出地表,表现为串珠状火山口现象。
中心式喷发:由喉管状通道喷出中心式又根据喷发的激烈程度,分为:爆发式:爆炸现象(产生酸性熔浆、火山灰、蒸气)宁静式:岩浆从火山口涌出(产生基性岩浆)中间式:有时激烈、有时宁静(产生基→酸性岩浆)火山期后阶段:喷气、喷水火山岩分为四大类,通常分为:火山喷出的固体产物火山灰〈0。
001mm火山砂0。
01-1mm火山角砾1-50mm火山巨砾〉50mm火山气体:CO2、CO、SO2、SO3、N2、H2、Cl2、水蒸气1。
3矿物矿物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在一定的物理、化学环境中形成的元素或化合物,大多数为晶体,少数为非晶体.矿物的光泽,指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金属光泽:反射率(R)〉0.25半金属光泽:反射率(R)0。
19-0.25非金属光泽:反射率(R)0。
19-0.04非金属光泽常见:金刚光泽:指金刚石磨光面上的光泽(如白铅矿)玻璃光泽:玻璃表面反射的光泽(如方解石、长石)珍珠光泽:由于平行解理的对光的多次反射结果,如蚌壳内珍珠层的光泽(如白云母)油脂光泽:在矿物的断口上,反射表面不平滑,光发生散射,造成同油脂般的光泽(如石英)丝绢光泽:纤状集合体各个纤维的反射互相影响的结果,呈现如一束蚕丝所表现的光泽(如石棉)蜡状光泽:隐晶质或胶凝体表面的石蜡状光泽(如叶蜡石)硬度参照物:指甲2.5小刀5。
5玻璃6.5矿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面的特性,谓之解理;光滑面,谓之解理面。
矿物断口:矿物受力后,不沿一定方向裂开,而是成不规则状的破裂面,称为断口.有贝壳状、锯齿状、羽状等。
岩石结构:岩石中矿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如隐晶结构、斑状结构、等粒结构等。
岩石构造:岩石中由于物质组成的差异,或结构的差异,反映出的外貌、总体特征。
如气孔状构造、层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等。
主要造岩矿物:石英:SiO2分为β高温变种为长柱状,γ低温变种为短六方锥,硬度:7;常见杂质,颜面色多样,含气体时叫含绵.正长石:KAlSi308厚板状,短柱状,卡氏双晶发育肉红色,硬度:6,玻璃光泽。
斜长石:Na[AlSi308]—Ca[Al2Si208]根据钠长石和钙长石的含量多少,划分为6个种:方母:白云母:KAl2(AlSi308)(OH)2假云方柱,板状一组极完全解理,珍珠光泽黑云母:K(Mg。
Fe)3(AlSi3010)(OH.F)2黑色、褐色,一组极完全解理,具多色晕,次生变化,常变成绿泥石普通角闪石:(Mg.Fe)7Si8O22(OH)2或Ca2(Mg。
Fe)5Si8O22(OH)2长柱状,绿色-黑绿色,2组完全解理,夹角56°或124°普通辉石:Ca(Mg。
Fe。
Al)[Si。
Al]2O6]短柱状、粒状、黑色,2组解理,夹角87°或93°,常产于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中栖栖子石:A3B2[SiO4]3其中A3=Mg艹Fe艹Mn艹Ca艹……B2=AeFeMnTi……棱形12面体,四角三八面体,无解理高岭土:[Al4(Si4O10)(OH)8]土状因含Fe2O3而带褐色,是长石,在酸性介质中分解的产物迪开石:火山岩受低温热液蚀变后形成的方解石:CaCO3菱面体,硬度3,粒状、钟乳状、细脉状、被膜状、遇酸起泡黄铁矿:FeS2立方体,五角12面体,粒状、块状、结核状、属蚀变矿物磁铁矿:Fe3O4八面体、菱形12面体,钢灰色,金属光泽,具磁性褐铁矿:Fe2O3。
nH2O次生矿物,铁镁矿物风化产物玉髓:SiO2灰、兰、黑色,常含杂质,酸性岩脱玻化产物蛋白石:SiO2.nH2O含海洋污染2%-20%白、黄、灰、绿色,块状、结核状杆栏石:(Mg.Fe)2SiO4粒状,杆栏绿色地壳中石英占12%长石占59。
5%辉石、角闪石、杆栏石占16。
8%含铁矿物占1.5%磷灰石占0.5%其他占5。
9%合计:100%2.火山熔岩喷出岩都有与其相对应的深成岩,常见的喷出熔岩可分为基性的玄武岩,中性的安山岩,酸性的流纹岩,此外尚有三者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
2.1肉眼观察特征(借助放大镜或双目镜)2.2玄武岩一般为黑色细粒状岩石,但由于岩石结晶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各种组份发生分解,因此使岩石具有不同的颜色,如:紫色、绿色。
玄武岩的矿物组成主要为基性斜长石、辉石。
肉眼观察时,斜长石为透长石状,即特别透明,针柱状、细柱状。
辉石粒状、黑色、解理不发育,有时可见杆栏石。
SiO2过饱和时,出现石英,则此时杆栏石不出现.玄武岩的结构主要为斑状结构,隐晶结构基质的结构常见(1)辉绿结构:在条状长石不规则分布时,其空间为辉石或绿泥石化的辉石充填,为全晶质结构。
(2)间隐结构:在密集的条状长石、柱状长石微晶所形成的间隙中,有玻璃质充填,玻璃质一般呈棕色或黄色。
此结构为半晶质结构。
(3)间片结构:即在长石搭成的孔隙中有片状的绿泥石等充填。
(4)交织结构:主要见于向安山岩过渡的岩石中。
大量的斜长石微晶呈平行、半平行紧密排列,而其间夹有辉石、磁铁矿的晶粒.此结构能反映出岩浆活动方向.a.杆栏玄武岩:含杆栏石斑晶5—30%,达40%时称为苦杆玄武岩、杆栏石伊丁石化时,称为伊丁石玄武岩.b。
辉石玄武岩:富含辉石的玄武岩。
c。
角闪玄武岩:有原生角闪石斑晶的。
d.次闪石玄武岩:角闪石由辉石变化来的。
e。
浅色玄武岩:富含基性斜长石,而暗色矿物含量<35%,相当于浅色辉长岩的喷出相产物。
f.中长玄武岩及更长玄武岩:斜长石相当于中长石、更长石,边缘为透长石或正长石外壳形式出现,暗色矿物〉40%。
g。
云母玄武岩:暗色矿物主要呈黑云母。
h.石墨玄武岩:含有一定量的石墨。
2。
3安山岩在肉眼观察时,一般呈斑状结构.安山岩可以有各种颜色,灰色、浅玫瑰色、浅黄色、红褐色等经变化的安山岩有褐色的.安山岩的构造有块状、多孔状、杏仁状等,气孔多呈圆形.安山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中性斜长石及少量辉石,个别红褐色和灰色安山岩中可见少量角闪石或黑云母。
肉眼可见斜长石的环带构造及沙钟构造,晶形呈短柱状。
辉石斑晶也可见环带结构,角闪石常见褐色的,有时为绿色,被熔蚀成不规则状,或具暗化边.安山岩与玄武岩有中间过渡的玄武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均出现杆栏石斑晶,因此,安山岩与玄武岩较难区分、划定,通常利用化学方法加以界定。
其种类有:a。
辉石安山岩:辉石含量达50%就可定名。
b。
角闪安山岩、黑云母安山岩:斑晶为斜长石及角闪石、黑云母者。
c。
斜长安山岩:几乎不含暗色矿物,主要由斜长石组成,全部为中长石组成,基质也是杂乱的板条状斜长石,其中有少量隐晶质矿物分布。
安山岩的次生变化:主要为青盘岩化,其中斜长石钠长石化致使岩石整体显绿色、绿帘石化、黝帘石化,伴随有较多的碳酸盐化,辉石绿泥石化,常出现黄铁矿化.岩石整体面貌发青绿色,称其为“青盘化”在造山力的作用下,可变成绿泥石片岩。
2.4流纹岩肉眼观察时,一般为灰、灰红、红、灰白色,也有的呈灰黑色、绿、紫色.流纹岩一般为斑状结构,斑晶为石英和碱长石.石英斑晶为高温石英、双锥状、碱长石呈短柱状,可普遍见到卡氏双晶,颜色为肉红色,可以与中、基性岩斑晶很好地加以区别.流纹岩的矿物成份:石英、碱长岩、斜长石,流纹岩一般都具有流纹构造,其组成是由于岩中不同结构部分形成的条带反映出来.流纹岩的气孔有时也出现,但因其酸性熔浆粘度大,气体不易散出,所以气孔大都不规则,酸性岩中的孔向孔壁向孔心突出成弧状。
流纹岩中一般没有角闪石出现,但可见绿泥石呈角闪石假象。
其变种有:a.斑流岩:含大量斑晶的。
有时斑晶多于基质。
b。
霏细岩:无斑隐晶的流纹岩。
流纹岩的次生变化:较普遍的呈碱长石的高岭土化,斜长石的绢云母化,同时析出铁质,造成铁染,而发粉红、褐红色,在造山力作用下,可变成绢云母片岩。
3.火山碎屑岩3。
1概述火山碎屑岩是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各种碎屑物或原地堆积或经空气、水介质搬运沉积,再经过熔结、压实、水化胶结等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火山爆发时,火山碎屑物可以充填火山管道(火山颈)或形成凝灰岩流,堆于陆地,也可以落于水盆地中或水底喷发。
火山碎屑岩是介于喷出熔岩和正常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3.2火山碎屑岩的结构3。
2.1火山碎屑物及其特征火山碎屑物的形态反映成岩环境和运移、堆积时的特点,根据熔浆的凝固程度和破碎物堆积时的特点,将火山碎屑物分为刚性碎屑、半塑性碎屑、塑性碎屑和火山灰.刚性碎屑:是火山爆发时崩碎形成的,常见岩屑、晶屑、玻屑等.岩屑:已固结的熔岩,火山通道围岩、火山基底岩石在火山喷发时崩碎,多为棱角状,堆积时已不再变形,有玻璃质的和晶质的,半玻璃质的。
晶屑:大多是熔浆中早期结晶的斑晶或火山通道的围岩中的矿物在喷发过程中破碎成棱角状、阶梯状,由于喷发时聚然冷却而多发育裂纹,常有熔蚀现象,石英、长石被熔蚀,黑云母、角闪石产生暗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