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薄片鉴定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19.54 MB
- 文档页数:65
实习指导书岩浆岩薄片的观察与鉴定(三)二长玢岩和安山岩薄片鉴定和描述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复习薄片中所见的斜长石、正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磷灰石、榍石、绿泥石等造岩矿物的光性特征;2、认识中性斜长石的各种环带结构类型;3、进一步熟悉并掌握在镜下观察岩浆岩薄片的方法及描述方法;二、实验内容观察以下岩石薄片:二长玢岩薄片、安山岩薄片三、实验指导(1)、二长玢岩薄片(参考实例)显微镜下观察:薄片号————斑晶:斜长石:40%,呈长方形或正方形断面的自形晶体,表面干净,无色透明,正低突起。
粒度2~4mm为主。
环带结构明显,发育钠长石律、肖钠长石律双晶及二者构成的联合双晶,少量斜长石具卡钠联晶,用最大消光角法及卡钠联晶法测得An=39-46,为中长石。
基质:正长石:35%,半自形板柱状,粒径为1mm左右,具卡氏双晶。
因次生变化而变得较浑浊,单偏光下呈灰色,具浅褐红色调。
斜长石:10%,自形,干净透明,具环带结构,An=35-40。
石英:5%,正低突起,无色透明,一级灰白—浅黄干涉色,呈不规则他形粒状充填在正长石的间隙中。
普通辉石:3%,略带浅黄绿,正高突起,具完全解理。
Ng ∧C=45°,绿泥石化明显。
普通角闪石:4%,绿-黄绿色的明显多色性,Ng∧C=21°,{110}解理完全,锐夹角56°。
黑云母:2%,褐黄-浅黄色,多色性明显,一组极完全解理,平行消光。
多与角闪石相伴出现。
副矿物:榍石:≥1%,正极高突起,浅褐黄色,菱形、平行四边形等形状。
高级白干涉色,除榍石外还有磁铁矿、磷灰石。
次生矿物:高岭石,绿泥石。
显微结构特征:似斑状结构,具环带结构的中长石斑晶为自形晶,基质中斜长石自形程度比正长石高,近似于二长结构。
在局部有石英,又似花岗结构。
显微构造:均一构造。
次生变化:正长石高岭土化,辉石具绿泥石化、蛇纹石化、碳酸盐化。
矿物结构顺序:榍石-斑晶斜长石-辉石等暗色矿物-正长石-石英-高岭石,绿泥石。
学会砂岩薄片鉴定技术并不难(一)在野外条件下研究岩石,只能凭借手中的放大镜简单确定岩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
岩石的很多特点都因为组成岩石的组分太小,不能精确鉴定,而从研究者手中滑过或被遗漏。
岩石的薄片研究弥补了这一缺憾!在岩石薄片中可对岩石进行全面的研究,如岩石的物质成分、生物遗体、结构、构造、矿物的次生变化,等等。
并且,薄片除了能够确定岩石现有的成分和组构特点外,还能查明岩石逐步形成的历史。
薄片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还能预先决定进一步详细研究整个岩石或岩石中某些部分的物质成分所应采取的方法。
碎屑岩的薄片所提供的资料最丰富。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详尽地研究岩石内部一切主要的矿物组分,空间类型,同时也能解决一系列的成因问题。
如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能够判断供给区的特性;碎屑物质成分中,稳定组分或不稳定组分的存在,它们的风化程度,都能提供有关沉积物堆积时环境的概念,如风化性质,侵蚀和堆积速度,碎屑物质在沉积带中停留的久暂,等等。
所以,很多搞沉积的人非常想能够亲自掌握砂岩的薄片鉴定技术。
当然,也有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岩石薄片研究技术很难,或苦于会遇到很多困难无处请教,有畏难心理。
其实,对于一个具备一定地学基础的人,一个有着沉积学、岩石学基础的人,一个渴望能够自己学会在显微镜下观察砂岩微观特征的人,一个能在显微镜前安静坐下来的人,是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掌握砂岩薄片鉴定基本技能的。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些砂岩薄片鉴定资料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砂岩薄片鉴定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四项主要内容:1、砂岩的组分及含量;2、砂岩的结构特征;3、砂岩的空间类型及可见孔面孔率;4、岩性描述及砂岩的定名。
这是一张空白的砂岩薄片鉴定原始记录其次,让我们来逐一解剖这张砂岩薄片鉴定表中所涉及的内容。
学习砂岩薄片鉴定,让我们先从这张鉴定表开始。
1、砂岩的组分:(1)碎屑组分(骨架颗粒),通常包括:石英类(石英、燧石)、长石类、岩石碎屑及其他陆源组分。
其他陆源组分包括云母、绿泥石、重矿物(含量小于1%时不作统计)。
《岩石薄片鉴定》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岩石薄片鉴定》是借助于偏光显微镜,在透射光下来研究和鉴定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相关成因分析的一种最重要的常规方法。
大部分岩石的准确鉴定和成因研究都需要专业人员通过偏光显微镜来完成,因此《岩石薄片鉴定》成为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勘探学等相关专业广大地学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岩石薄片鉴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课程。
全课程分为晶体光学、光性矿物学、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五部分,教学内容涉及《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光性矿物学》、《岩石学》等基础课程及相关课程的衔接和渗透。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相结合的立体模式,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辅以答疑解惑,着重于技能培养。
在教学手段上,合理利用我院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传统教学手段与新型多媒体动态演示过程有机地结合,达到优势互补。
二、课程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可以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两个教学层次。
基础班教学内容侧重于岩类学基础鉴定,培养目标是:掌握偏光显微镜下透明矿物薄片鉴定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学会常见透明矿物的“特征法鉴定”和未知矿物的“系统鉴定”;了解不同层次岩石的分类命名依据,掌握主要岩石类型的基本特征和常见岩石类型的鉴定和描述。
提高班教学内容是基础班教学内容的继续和拓展。
总体目标是在达到基础班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学会疑难矿物、疑难岩石类型的鉴定;认识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中常见的具有成因意义的特征组构,了解岩石组构在岩浆演化方式与过程、变质作用方式与过程、沉积岩形成环境与过程等岩石成因分析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教学内容包括晶体光学、光性矿物学、火成岩鉴定、沉积岩鉴定和变质岩鉴定五部分,总学时为156学时。
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对相应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做适量增减。
各部分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初步设计如下。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本次实习为岩石薄片鉴定实习,主要针对安山岩类岩石进行观察与描述。
安山岩是一种常见的火山岩石,具有中性岩的特征,主要由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
通过本次实习,旨在掌握安山岩的基本特征、分类命名原则及其主要类型,了解安山岩与其他岩石的区别,提高对安山岩的识别和鉴定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方法1.观察安山岩薄片的颜色、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
2.对比分析安山岩与其他岩石的差异,掌握安山岩的主要区别。
3.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安山岩的分类命名。
4.总结安山岩的特点,提高对安山岩的认识和鉴定能力。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1.观察结果安山岩薄片呈灰紫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为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其中中性斜长石含量较高,约占60%左右,角闪石含量约占30%。
此外,还可见少量辉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
斜长石以中长石为主,其次为更长石和拉长石,环带发育。
角闪石常为绿色普通角闪石,在喷出岩中常具暗化现象。
辉石为透辉石或普通辉石。
石英和碱性长石多为他形充填状。
2.分析与讨论安山岩与其他岩石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
与闪长岩相比,安山岩中的斜长石含量较高,角闪石含量相近,且暗色矿物较少。
与 rhyolite 相比,安山岩的矿物成分相似,但安山岩的斑状结构更为明显,且颜色呈灰紫色。
与gabbro 相比,安山岩的矿物成分相似,但安山岩的斜长石含量较高,结构构造更为多样。
3.分类命名根据安山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可将其归类为安山岩。
安山岩是一种中性火山岩石,主要由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具有斑状结构和块状构造。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安山岩的基本特征、分类命名原则及其主要类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了安山岩与其他岩石的区别,提高了对安山岩的识别和鉴定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学会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提高了观察和描述岩石的能力。
学会砂岩薄片鉴定技术并不难(四)正交偏光下的观察所谓正交偏光镜(简称正交偏光)就是除了用下偏光镜外,再将上偏光镜插入镜筒,这样,上、下偏光镜的偏光震动面方向互相垂直正交,并分别与目镜十字丝的横丝及纵丝一致。
在正交偏光条件下,如果载物台不放置矿物薄片,视域是黑暗的。
通常,我们通过这一特征来检测上、下偏光是否处于正交位置,因为很多偏光显微镜的上偏光旋钮正好位于手柄处,很易因固定螺丝松动使上偏光位置偏离正交。
当上、下偏光不正交时,矿物的干涉色便会失真,这种问题在初学者中经常可能遇到。
在正交偏光镜下主要研究矿物的消光、双折射率和双折射率所产生的干涉色等光学现象,同时还涉及光率体椭圆半径轴名有关的一些内容,如光率体椭圆半径轴名的测定、消光角、延性符号和双晶等。
1、消光矿物在正交偏光下变黑暗的现象,称为消光。
均质矿物、非晶质矿物和非均质矿物垂直光轴的切面,在正交镜下无论怎么转动物台总是消光的,称为全消光。
均质体矿物全消光,是因为其光性是各向相同的;非晶体消光,是因为它没有光性;非均质体垂直光轴的切面全消光,是因为在该切面上光率体切面为圆形。
常见的均质体矿物有萤石、石榴子石、方沸石等;常见的非晶质如蛋白石、火山玻璃等。
如何区分均质体切片和非均质矿物垂直光轴切面呢?仅仅应用正交偏光是不行的,必须借助锥光条件(在锥光下均质体切片不出现干涉图,而非均质矿物垂直光轴切面则可出现干涉图)。
非均质矿物除垂直光轴外的其他切面,旋转物台一周,会有四次变暗,即有四次消光,这四个位置称为该矿物的消光位。
消光位是矿物的一个鉴定特征。
当矿物处在消光位时,如果其解理缝、双晶缝、晶形或晶面与目镜十字丝之一平行,称为平行消光;如果二者斜交,则称为斜消光,其交角为消光角;如果目镜十字丝为两组解理或两个晶面夹角的平分线,称为对称消光。
一轴晶矿物,大多数切面为平行消光和对称消光;二轴晶矿物中,斜方晶系矿物大部分切面是平行消光和对称消光,少数可见斜消光,而且消光角一般都较小;单斜晶系矿物,各种消光类型都有,但以斜消光常见;三斜晶系矿物,绝大多数则是斜消光。
学会砂岩薄片鉴定技术并不难(三)下面将将要介绍的是作为一名合格岩矿鉴定人员所必须要具备的一些最起码的常识。
开始的时候可能感觉有些难,但只要结合着对矿物的镜下识别,很快就能够熟练掌握了。
在单偏光镜下观察的主要内容单偏光镜下,是指仅用一个偏光镜(通常是下偏光)组成的单偏光系统对矿物光学性质、形态等进行观察、测定。
在单偏光下能够观察到矿物的晶形、断面形态、解理、裂理、颜色和多色性、突起、糙面、贝壳线等光学性质。
1、晶形晶形对识别典型的表现有良好晶面的矿物很有用。
打开《光性矿物学》或《透明矿物薄片鉴定手册》等专业书籍的时候,在每种矿物的介绍中都能看到这种矿物的结晶特点。
如萤石的晶体呈立方体或八面体,在薄片中常呈不规则粒状,有时也见方形和菱形面;方沸石晶体为四角三八面体,通常呈不规则粒状;石榴子石在薄片中常为自形的六边形,白榴石常呈八边形;磷灰石横断面常为六边形而纵断面为柱状;石英常呈他形粒状;长石晶体常呈板状和柱状;白云石晶体常呈菱面体;菱铁矿晶体常呈菱面体,薄片中多见菱形切面或半自形粒状,有时呈纤维状、板状、柱状、鲕状或球粒状、葡萄状;电气石横断面呈弧状三角形而纵断面为柱状;锆石常常呈四方柱状或两端为锥形的长柱状;云母通常呈假六方板状、片状,集合体呈叶片状和放射状,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薄片切面的随机性,上述矿物的斜切面也可以表现为其他的形状,如石榴石和白榴石还可以出现正方形、长方形甚至三角形的晶形,磷灰石也可以表现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晶形。
所以,必须要学会在镜下观察矿物的晶形。
1 石英呈他形粒状集合体2 变质岩中的矽线石呈纤维状集合体3 长石晶体常呈板柱状4 照片中方沸石呈三向等长的粒状生长于粒间孔内5 黑云母呈片状2、解理和裂理某些解理特征明显的矿物,能根据其解理很快确定,如云母具有一组细密、平直而不间断的解理;角闪石的两组解理以56 度相交,而辉石、红柱石、方柱石的两组解理近于正交。
但与解理斜交的切面上所表现的角度要比其最大交角要小。
第一章岩浆岩岩石学试验指导一、岩浆岩薄片的镜下观看和描述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岩石薄片进展深入、细致的观看、描述和分析是常规的且是最重要的岩石学争论的根本方法,岩石薄片的镜下观看和争论不仅可以更为准确地确定组成岩石的矿物组分和百分含量、粒度、次生变化等,而且可以提取更多的成因信息。
岩石构造的重要内容——矿物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多为显微构造,多在显微镜下才能进展观看。
尤其是具细粒构造、微粒构造、隐晶质构造的岩浆岩,在手标本上表现出的岩石学性质比较有限,要进展更细致的观看和较准确的命名,必需进展镜下观看。
镜下观看和描述的内容主要是矿物成分及百分含量、显微构造、显微构造、次生变化等;在此根底上推断岩石中矿物的结晶挨次,并给出正确的定名。
首先在试验报告上写上试验名称、日期、姓名、班级及薄片号,假设有对应的手标本,则把标本号登记,并对手标本进展具体的观看和描述。
〔一〕矿物成分的观看和描述:岩石薄片中,常可见多种矿物成分,初学者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
建议按如下挨次进展观看和描述:(1)依据矿物颗粒的大小,承受低倍物镜或中倍物镜,在单偏光和正交偏光下反复地对整个岩石薄片概略地扫瞄,大致推断岩石的构造类型并分出有几种矿物;(2)对矿物一种一种地具体观看其晶体光学特征,一般先看铁镁矿物,再看硅铝矿物、副矿物和次生矿物;或依据矿物含量多少的挨次来观看。
(3)估量百分含量。
描述时,对具等粒构造、连续不等粒构造的岩石薄片,按矿物含量多少及其在分类命名中的作用,分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分别描述;斑状构造则分斑晶和基质描述。
描述内容主要是矿物在单偏光、正交偏光下的主要晶体光学性质,包括形态、颜色、多色性、突起等级、解理特征、包裹体类型、最高干预色、消光性质、消光角、双晶类型等,同时也要描述矿物颗粒的一些构造特征,如自形程度、粒度大小、与其他矿物的关系等,再次为矿物的次生变化特征,如次生矿物类型、大小、分布方式等。
对矿物名称确实定,一般要求定到矿物“种”,连续类质同象系列的矿物则要定到“亚种”。
岩石薄片鉴定:微观世界下的地质解码一、引言在地质学的探索过程中,岩石研究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
而对于岩石的研究,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岩石薄片鉴定。
通过将岩石制作成薄片,我们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其微观结构,从而获取到丰富的地质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岩石薄片鉴定的流程、方法以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二、岩石薄片制备1. 采样与选择:进行岩石薄片鉴定的第一步是从研究区域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岩石样本。
在选择样本时,应注重样本的新鲜度、无风化以及均质性。
2. 切割与磨制:将选定的岩石样本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体,然后使用磨片机进行磨制。
磨制的目的是使岩石表面平整,达到光学显微镜的观察要求。
3. 粘片与抛光:将磨制好的岩石块体用特殊的胶水粘在玻璃片上,形成一个平整的观察面。
之后,通过抛光处理,去除表面的划痕和瑕疵,使薄片表面更加光滑。
三、岩石薄片鉴定方法1. 矿物成分鉴定: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薄片中的矿物成分,通过矿物的形态、颜色、解理等特征进行鉴定。
不同矿物的组合和分布可以揭示岩石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2. 结构与构造分析:观察岩石薄片中的矿物颗粒大小、形态、排列方式等特点,分析岩石的结构类型(如粒状结构、片状结构等)。
同时,研究岩石中的构造特征(如层理、节理等),以揭示其形成过程和环境条件。
3. 变质作用研究:通过观察岩石薄片中的矿物变质现象(如重结晶、新生矿物等),可以判断岩石是否经历过变质作用,并分析变质作用的类型和程度。
4. 流体包裹体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薄片中的流体包裹体,分析其成分、形态和分布特征。
流体包裹体可以提供关于岩石形成时古流体性质、来源和运移路径的信息,对于理解成矿过程、油气运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岩石薄片鉴定在地质学中的应用1. 岩性分类与命名:通过对岩石薄片进行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分析,可以对岩石进行准确的分类和命名,为地质填图和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2. 地质年代确定:通过观察和分析岩石薄片中的化石、矿物组合和变质现象,可以对地质年代进行准确的确定,为区域地质演化和地层对比提供依据。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培养同学们的野外鉴定能力。
使学生们增强感性认识并掌握辨别矿物、岩石的基本能力与方法、达到以下目的:掌握各类矿物的基本特征掌握各类岩石的基本特征学会观察与描述矿物、岩石的基本方法学会对各类岩石正确命名、熟悉命名原则利用岩石学特征来恢复形成条件与换环境。
第一章矿物一、手标本上观察矿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矿物的形态(1)矿物单体形态??????? 一向伸长型——呈针状、柱状晶形??????? 二向延长型——呈片状、板状晶形??????? 三向等长型——呈粒状或等轴状晶形(2)矿物集合体形态?????? ? ????一向伸长型——晶簇状、纤维状、放射状、束状、毛发状、柱状??????? 二向延长型——片状、鳞片状、板状??????? 三向等长形——粒状2、矿物的物理性质??? (1)颜色:是矿物吸收可见光后所呈现的色调。
??? (2)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
??? (3)光泽:矿物表面反射光波的能力。
??? 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树脂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土状光泽等。
??? (4)透明度:指矿物可以透过可见光的程度。
透明??? 半透明??? 不透明??? (5)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 摩氏硬度计: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指甲? 2.5???? 铜针? 3???? 钢针? 5.5??? 玻璃5-5.5??? 在野外工作及室内实习中,常用小刀(硬度5.5)、指甲(硬度2.5)代替硬度计,将硬度大致分为三级:低(小于2.5)??? 中等(2.5-5.5)??? 高(大于5.5)??? (6)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 解理可分为五级:极完全解理? 完全解理? 中等解理? 不完全解理? 极不完全解理??? (7)断口:矿物受敲击后沿任意方向裂开成凹凸不平的断面。
变质岩标本和薄片观察与鉴定----8678d494-6eac-11ec-bcab-7cb59b590d7d岩石学、矿相学实习讲义_6――岩石矿石组成和结构鉴定第四章变质岩标本和薄片的观察和鉴定第一节变质岩的分类――第二节:变质岩结构构造(丁强,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2-2025)第四章变质岩标本和薄片观察与鉴定第一节变质岩的分类与化学分类和物理分类不同,岩相学分类是基于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岩相学特征把岩石划分成不同类型,不同岩石类型有不同的基本名称。
与火成岩和沉积岩的岩相学分类不同,在变质岩分类中,常可找到一些名称是基于岩石构造的,如片岩;而另一些则基于矿物成分,如榴辉岩,还有基于产地俗成约定的,如麻粒岩、大理岩。
变质岩有两种类型的岩相分类方案:一类建立在矿物成分基础上称为矿物学分类,常限于结晶质的区域变质岩,用矿物含量在双三角形分类图解上的投影点位置得出岩石的基本名称,称为矿物学分类,由于矿物学分类基本名称采用片岩、片麻岩等结构名称,会出现岩石名称与岩石结构不一致。
结构分类中岩石的基本名称与结构等最显著的特征相一致,易于掌握,便于野外工作。
近十年来,国外岩石学教材采用了变质岩的结构分类,已成为变质岩岩石学分类的主流。
所有分类在命名岩石时都遵循以下两个原则:①“以矿物名称+基本名称命名岩石,基本名称前矿物以含量多少为序排列,含量高的矿物靠近基本名称”的原则;②当岩石的变余结构构造非常发育,原岩十分清楚时,则以“变质××岩”命名之,其中“××岩”是原岩名称,如变质长石砂岩、变质玄武岩等。
在教科书中,变质岩首先根据变质作用的类型分为几个类别,然后根据成分进行细分,这很繁琐,而且是重叠的。
下文仅根据构造将变质岩分为叶理和非叶理至弱叶理两类,并根据构造和矿物组成特征进一步划分基本类型。
分类中保持了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基本名称的构造定义,也保持了大理岩、石英岩、蛇纹岩、榴辉岩等基本名称的矿物成分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