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工车间危险源识别
- 格式:ppt
- 大小:353.00 KB
- 文档页数:19
车床危险源辨识1、防护用品使用不当(戴手套操作,衣袖、衣襟不紧)易发生绞手,缠卷衣袖危险。
2、安全防护装置有缺陷或被拆卸产生不安全隐患。
3、用手直接抓砂布在工件上磨光;隔着正在加工的工件拿取物体;在加工过程中清理刀具上的铁屑、在切削过程中测量工件,擦试机床等,易发生碾、碰、割伤害事故。
4、加工细长件超过主轴后200mn没有加设防护装置,可发生甩击伤害。
5、卡具装卡不牢或卡压方法不合理。
转动的工、卡具、工件飞出导致事故。
6、加工偏心工件时,没有做好平衡配重,致使工件飞出,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7、卡盘保险销子没有锁紧,工、卡具、工件飞出伤人。
8工、卡、量具摆放顺序交叉,混放不符合要求产生隐患。
9、吊卸工卡具、工件时不符合起重作业安全要求,发生起重伤害。
10、高速切削时未戴防护眼镜、工件未夹紧、用砂布光内孔时,将手指或手臂伸进工件打磨、切断小料时用手接、戴手套操作、切大料时直接切断、一手扶攻丝架(后扳牙架)一手开车会造成机械伤害。
11、机床接地不好,照明灯线裸露,照明未采用安全电压均易生触电事故。
立式车床危险源辨识1、卡具装卡不牢或卡压方法不合理,卡盘上有浮动物件,浮动物件甩出造伤害。
2、未调整工件与刀架间距,刀架与工件相撞造成伤害。
3、卡盘爪或压板超出卡盘,发生刮衣将人绞入。
4、没有穿戴好防护用品或操作不当,易伤人。
5、防护用品使用不当(戴手套操作,衣袖、衣襟不紧)易发生绞手,缠卷衣袖危险。
6、吊卸工卡具、工件时不符合起重作业安全要求,发生起重伤害。
7、机床接地不好;照明灯线裸露,照明未采用安全电压,易发生触电伤害。
钻床危险源辨识1、防护用品使用不当(戴手套操作,衣袖、衣襟不紧)易发生绞手,缠卷衣袖危险。
2、用手扶工件、用手清除铁屑划伤手指;3、在旋转的刀具下,翻转、卡压或测量工件会造成机械伤害。
4、工卡具装卡不牢,飞出伤人;5、员工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
7、工件超出操作平台尺寸时支撑架要平稳牢靠,如有摆动或滑移现象易造成重物伤害。
机加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清单
状态:正常-Δ 异常-○ 紧急-∧ 时态:过去-□ 现在-▽ 将来-◇ 辨识方式:直接辨识-☆ 工具仪器仪表-♀ L-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分值:0.1、0.2、0.5、1、3、6、10) E-处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0.5、1、2、3、6、10) C-救护轻微伤害或经济损失(分值:1、3、7、15、40、100)D-风险性分值=L×E
机加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清单
状态:正常-Δ 异常-○ 紧急-∧ 时态:过去-□ 现在-▽ 将来-◇ 辨识方式:直接辨识-☆ 工具仪器仪表-♀ L-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分值:0.1、0.2、0.5、1、3、6、10) E-处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0.5、1、2、3、6、10) C-救护轻微伤害或经济损失(分值:1、3、7、15、40、100)D-风险性分值=L×E
机加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清单
状态:正常-Δ 异常-○ 紧急-∧ 时态:过去-□ 现在-▽ 将来-◇ 辨识方式:直接辨识-☆ 工具仪器仪表-♀ L-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分值:0.1、0.2、0.5、1、3、6、10) E-处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0.5、1、2、3、6、10) C-救护轻微伤害或经济损失(分值:1、3、7、15、40、100)D-风险性分值=L×E。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
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
1 / 11
批准日期: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
记录编号: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审核日期: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
记录编号:
批准日期: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
记录编号:
审核日期:
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
记录编号:
批准日期: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
记录编号: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
记录编号:
审核日期:
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
记录编号:
批准日期:
审核日期: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
批准日期:审核日期:。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范本一、机械设备危险源1. 旋转机械:例如电机、发动机、扭转机械等。
工人在接触这些旋转机械时应当确保没有松散的衣物或长发,并且要经常检查机械运行状态,并及时修理或报废损坏的部件。
2. 锯、刨床等切削机械:这些机械有很高的切削速度,工人在操作时应当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确保安全开关可靠,并且保持专注,避免分心或疲劳操作。
3. 压力机、冲床等冲击机械:工人在操作这些机械时应当使用适当的手套和防护眼镜,确保机械固定可靠,并且随时注意杂物,避免危及自身安全。
4. 输送带、传送带等移动设备:工人在接触这些设备时应当确保没有杂物、脚下平稳,并且要注意防滑鞋的使用,以避免摔倒和受伤。
二、化学物质危险源1. 有毒气体、蒸气和粉尘:工人在接触这些有毒物质时应当佩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服,确保通风设备正常工作,并且定期检查防护设施的有效性。
2. 腐蚀性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工人应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并且避免与水或其他可燃物质接触,以防止发生化学反应。
3. 易燃物和爆炸品:工人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戴上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并确保储存和使用这些物质的区域远离明火和热源。
4. 有害放射性物质:工人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以及防辐射服,并确保工作区域的辐射防护措施完善。
三、高处作业危险源1. 高处坠落:工人在高处作业时应当佩戴安全带、头盔和防滑鞋,并确保作业平台牢固可靠,避免产生晃动和倾斜。
2. 攀爬、攀岩等:工人在进行需要爬高或攀爬的作业时应确保攀援设备可靠,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滑鞋,并且熟悉攀爬技巧,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3. 高温作业:工人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时应佩戴防护面具和防护服,注意保湿和补水,并定期进行体温检测,以避免中暑和热伤风。
四、电气设备危险源1. 电击:工人在接触电气设备时应确保设备断电,并使用绝缘手套和绝缘工具进行操作,避免湿手或湿地操作。
2. 高压设备:工人在接触高压电气设备前应先断电,并佩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确保操作安全。
机械制造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别及主要危险源控制措施机械行业是一个行业类别众多、设备品种繁杂、工种以及涉及的加工技术关联到机械力、热力、电力、光、化学、粉尘、有毒成分等众多因素,危及操作者或有关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以下尝试列举机械行业部分分行业的危险源如下:一、金属切削机床产生的危险源(车、铣、磨、刨、镗等):1、直线运动的危险:由机械的往复或接近对人身造成伤害,如刨床、内外圆磨床的往复运动、铣床的升降运动等;旋转运动的危险:机械的旋转部件将人体或衣服卷入,造成伤害,如机床的主轴、卡盘、丝杆,磨削的砂轮,切削刃具---钻头、铣刀锯片等在旋转时伤人;2、静止危险:人接触或与静止的设备产生相对运动,如被设备的尖锐部位或部件划伤、撞伤;3、飞出物击伤:a,刀具或机械部件:如未夹紧的刀具、工件、破碎的砂轮在高速旋转中飞出伤人;b,飞出的金属切屑:如连续的或破散飞出的切屑飞出伤人;4、机械加工中的烫伤:高温金属切屑对人体的烫伤;5、切屑对眼睛的伤害:切屑高速飞入眼中造成伤害;6、机械加工中的电气伤害。
二、钣金机械产生的危险源(冲、剪、压设备):1、冲、剪、压设备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造成运转失灵;2、冲、剪、压设备未设计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防护装置设计不合理;3、冲压模具对操作者的伤害:模具开合时,未能防止操作者手或人体一部分进入模具之间,可能造成伤害;4、冲压工件飞边对操作者的伤害:划伤;5、剪板机及其他设备的传动带、飞轮等运动部件将人体或衣服卷入,造成伤害;6、剪板机脚踏开关误操作:剪板机一般由二人同时操作,脚踏开关易误操作造成人体肢体、皮肤等伤害。
7、冲压,特别是高速冲产生的高分贝噪声对人体听力的伤害;8、冲、剪、压设备使用中的电气伤害。
三、铸造过程的危险源:(造型、熔炼、落砂清理)1、造型中起重、运输的起重伤害、机械伤害;2、铸造设备对人体的伤害:包括撞伤、旋转部件将人体卷入(如混砂设备隔离罩电气连锁装置失灵或设计不合理);3、铸造过程中的电气伤害;4、造型中粉尘伤害造成的矽肺、尘肺等职业病;5、造型中的噪声伤害;6、熔炼过程现场的金属、焦炭及其他辅助材料的运输、起重、堆放、破碎加工中造成的事故伤害;7、铸造熔炼过程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和高温水蒸气等对人体的伤害8、铸造熔炼过程中熔炉高温对炉前工的烫伤、热辐射造成的人体伤害、职业病;9、铸造熔炼过程中高温对浇注工的烫伤、热辐射造成的人体伤害、职业病;10、落砂清理过程中的噪声对人体听力的伤害;11、落砂清理过程中的粉尘造成的矽肺等职业病;12、落砂清理过程中飞砂对人眼、皮肤的伤害等。
机加工车间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1)风险值≥70时风险等级为不可接受风险,则一定要采取补充措施并使残余风险值小于70;当20≦风险值<70时风险等级为可接受风险,根据各部门的具体情况而定,可采取相应的补充措施也可以不采取;当风险值<20时风险等级为可忽略风险,可不采取补充措施。
⑵风险值D≥70即为重大危险源,列出各部门的重大危险源清单。
若本部门评价打分后没有重大危险源,则将以往发生过事故的作业活动或本部门比较危险的作业活动做为本部门的重大危险源。
审核/日期:编制/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