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376.00 KB
- 文档页数:46
2024年《财政学》第01章课件一、教学内容1. 财政学基本概念2. 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3. 财政的职能和任务4. 财政政策及其分类二、教学目标1. 掌握财政学基本概念,理解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的区别与联系。
2. 了解财政的职能和任务,认识财政政策的重要性。
3. 学会分析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为实际经济运行提供指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财政政策分类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财政学基本概念、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的区别与联系、财政的职能和任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析我国近年来的财政政策,引发学生对财政学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财政学基本概念、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的区别与联系。
3. 财政的职能和任务:(1)介绍财政的四大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社会公平。
(2)分析财政任务: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4. 财政政策及其分类:(1)讲解财政政策的概念。
(2)分析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
5.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我国近年来实施的财政政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财政学基本概念2. 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3. 财政的职能和任务4. 财政政策及其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财政学基本概念。
(2)分析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的区别与联系。
(3)论述财政的四大职能及其任务。
(4)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
2. 答案:(1)财政学基本概念:研究政府收支活动、财政政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的区别与联系:公共财政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目标,私人财政以满足个人需求为目标。
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影响。
(3)财政的四大职能及其任务: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收入分配(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经济稳定(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平)。
《财政学》第01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财政学》第01章,具体内容包括: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种类与特征、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税收的原则与功能、税收负担与税负分配、税收征收管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种类、特征及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2. 掌握税收的原则、功能以及税收负担与税负分配的相关知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税收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税收的原则与功能、税收负担与税负分配。
教学重点:税收的基本概念、种类与特征、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与税收相关的实例,引起学生对税收话题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1)税收的基本概念、种类与特征;(2)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3)税收的原则与功能;(4)税收负担与税负分配。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税收问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用大号字体书写,清晰明了;2. 重点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突出重点;3. 例题与解答:用清晰、简洁的语言书写,方便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税收的基本概念、种类与特征;(2)分析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3)谈谈你对税收原则与功能的理解;(4)结合实际,说明税收负担与税负分配的关系。
2. 答案:(1)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是政府为了筹集财政收入,依法对纳税人征收的一种强制性的财产性收入。
种类与特征: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等特征。
(2)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税基、税收征收管理等。
(3)税收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适度原则、透明原则。
财政学大纲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第一节财政的概念1.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市场失灵:纯粹市场机制的现实调节结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条件性市场缺陷包括:竞争失灵、外部效应、信息不充分、交易成本和偏好不合理。
原生性市场缺陷包括: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2.公共物品及其特征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纯粹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在效用不可分割性基础上,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双重属性的物品被称为混合物品,也称准公共物品或半公共物品。
物品按照属性可以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类,它们的生产和提供组合方式由四个要素构成。
3.政府与公共财政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凭借自己的特有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其目的是为国民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物品。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为目的的财政模式。
公共财政与计划财政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
表现为:服务内容不同、集中程度不同、法制化程度不同和管理机制不同。
4.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公平是指社会收入分配结果处在全体社会成员都比较满意的状态。
公平的评价指标有两种:(1)贫困指数(2)基尼系数效率是指现有经济资源的使用结果可以给国民带来最大限度的满足。
第二节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是财政客观具有矫正资源配置结构,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获得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能力。
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途径: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有两种作用方式。
一种是直接方式,;另一种在间接方式。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财政职能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 一、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二、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第一节政府与市场●一、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 (一)市场与市场效率 ● 两种资源配置系统(市场与政府) ▪ 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 ▪ 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采取何种方式? ● 市场的组成、政府是主体之一 ▪▪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基础设施、教育、社会保障)和 采买大量投入品和办公用品 政府又是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介入 和干预市场 ● 家庭和企业构成的市场 ▪▪▪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提供生产要素、获 取收入、进行消费和投资、基本目标是满足需要和效用水平最大化 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买进要素、加工成为商品和劳务、卖 出获得收入和利润,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并实现扩大再生产 市场不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而是指在无数个买者与卖者的相互作 用下形成的商品交易机制。
基本规律是供求规律。
《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市场是一种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机制 ▪▪ ▪ 亚当斯密:市场规律是 “看不见的手”—无须干预,自动均衡;个人 利益的实现同步于社会福利的实现 马克思:价格规律升华为价值规律、价格波动调节生产和流通 帕累托 经济效率标准 ●(二)市场失灵▪ ▪ 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 市场资源的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市场失灵● 垄断▪ 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 ●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 ▪ ▪ 生产者要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以及需求的变化 消费者要知道产品的品种、性能和质量生产者之间也需要相互了解,商品营销是生产与消费的链接环节 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的竞争对象《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 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与效益内在化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正的外部效应: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补偿负的外部效应:成本转嫁、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收入分配不公▪ ▪ 激烈的竞争不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统一● 经济波动▪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第一节政府和市场二、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一)政府的经济作用 ●●政府执行政治、社会和经济的职能,在财政学中经济职 能更加受到关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 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肯定市场、但并非一切、政府弥补 宏观调控—市场缺陷、协调经济健康稳定的运行●新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市场观《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政府的经济作用货币产品公共物品产品市场产品公共物品货币供给家庭征税供给生产要素货币政府要素市场征税生产要素货币企业需求图1-1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政府干预程度是和政府规模相联系的 ▪▪ 政府规模一般是以财政支出(或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集权化倾向的国家高于分权化倾向的 国家▪ ▪ ▪ ▪ ▪ ▪ 英国和欧洲国家 “新自由主义”市场模式 政府集中GDP 达50%以上 美国 经济运行自由度较大 30% 德国 “社会市场经济” 35%北欧国家 “高福利” 承担大量社会服务和福利 60% 日本的亚洲模式 政府计划、发展战略、产业引导 20% 我国 20%● 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 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等● 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生产是指有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主要是生产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也可以在垄断部门建立公共生产,并从效率或社会福利角度规定价格。
第一章――讲义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政府与市场
一、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1、何谓市场和市场效率?
二、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三、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3、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有何区别?
第二节财政概念
一、财政的基本含义 (definition of public finance)
二、财政的基本特征 (features of public finance) 1
第三节财政职能
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二、资源配置职能(resource allocation)
1、如何理解资源配置职能?
4、财政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
三、收入分配职能(income distribution)
四、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economic stab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编号:__________ 《财政学》第01章课件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财政学》第01章课件目录一、教学内容1.1 财政学的基本概念1.2 财政学的起源与发展1.3 财政学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二、教学目标2.1 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2.2 掌握财政学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2.3 能够运用财政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财政学的基本概念3.2 财政学的起源与发展3.3 财政学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课件4.2 教材4.4 黑板4.5 粉笔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讲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5.3 介绍财政学的起源与发展5.4 阐述财政学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5.5 课堂互动与讨论六、板书设计6.1 财政学的基本概念6.2 财政学的起源与发展6.3 财政学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七、作业设计7.1 课后习题7.2 案例分析7.3 研究性作业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方法的改进8.3 学生的反馈与建议九、拓展及延伸9.1 相关课程推荐9.2 学术研究动态9.3 实践与应用案例分享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财政学的基本概念1.1.1 财政的定义1.1.2 财政活动的基本形式1.2 财政学的起源与发展1.2.1 财政学的起源1.2.2 财政学的发展历程1.3 财政学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1.3.1 财政学的主要内容1.3.2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二、教学目标2.1 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2.1.1 财政的定义2.1.2 财政活动的基本形式2.2 掌握财政学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2.2.1 财政学的主要内容2.2.2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2.3 能够运用财政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财政学的基本概念3.1.1 财政的定义3.1.2 财政活动的基本形式3.2 财政学的起源与发展3.2.1 财政学的起源3.2.2 财政学的发展历程3.3 财政学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3.3.1 财政学的主要内容3.3.2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课件4.2 教材4.4 黑板4.5 粉笔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1.1 情景引入:介绍财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1.2 提出问题:什么是财政?财政有哪些基本形式?5.2 讲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5.2.1 讲解财政的定义5.2.2 讲解财政活动的基本形式5.3 介绍财政学的起源与发展5.3.1 介绍财政学的起源5.3.2 介绍财政学的发展历程5.4 阐述财政学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5.4.1 阐述财政学的主要内容5.4.2 阐述财政学的研究方法5.5 课堂互动与讨论5.5.1 讨论财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5.5.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5.6.2 复习财政学的起源与发展六、板书设计6.1 财政学的基本概念6.1.1 财政的定义6.1.2 财政活动的基本形式6.2 财政学的起源与发展6.2.1 财政学的起源6.2.2 财政学的发展历程6.3 财政学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6.3.1 财政学的主要内容6.3.2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七、作业设计7.1 课后习题7.1.1 完成教材后的课后习题7.1.2 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的课后习题 7.2 案例分析7.2.1 分析财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7.2.2 分析财政学的发展历程案例7.3 研究性作业7.3.1 针对财政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7.3.2 针对财政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1.1 学生对财政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8.1.2 学生对财政学起源与发展的掌握程度 8.2 教学方法的改进8.2.1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8.2.2 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改进8.3 学生的反馈与建议8.3.1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8.3.2 分析学生的建议并进行改进九、拓展及延伸9.1 相关课程推荐9.1.1 推荐与财政学相关的课程9.2 学术研究动态9.2.1 介绍财政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9.3 实践与应用案例分享9.3.1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1 财政学的基本概念1.1.1 财政的定义1.1.1.1 财政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是指政府为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通过税收、发行债券等手段筹集资金,并进行支出管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