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31
机械工程概论题库一、简述答题1.何谓晶体缺陷?在工业金属中有哪些晶体缺陷?答:晶体中原子排列不完整、不规则的微小区域称为晶体缺陷。
工业金属中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线缺陷(位错),面缺陷(晶界、亚晶界)。
合金2.简要说明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及结晶过程。
答;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过冷,即实际结晶温度必须低于理论结晶温度。
金属结晶过程是由形核、长大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并且这两个过程是同时并进的。
3.指出在铸造生产中细化金属铸件晶粒的途径。
答:用加大冷却速度,变质处理和振动搅拌等方法,获得细晶小晶粒的铸件。
4.一般情况,铸钢锭中有几个晶区?各晶区中的晶粒有何特征?典型的铸锭组织有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和中心粗晶区三个晶区。
表层细晶区的晶粒呈细小等轴状,柱状晶区的晶粒为平行排列的长条状,中心粗晶区的晶粒呈粗大的等轴状。
5.固态合金中的相有几类?举例说明。
固态合金中的相有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如铁碳合金中的铁素体为固溶体,渗碳体为金属化合物。
6.形成间隙固溶体的组元通常应具有哪些条件?举例说明。
形成间隙固溶体的两组元原子直径差要大,即d质/d剂<0.59,所以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元素为原子直径小的碳、氮、硼;溶剂元素为过渡族金属元素。
如铁碳两元素可形成间隙固溶体。
7.置换固溶体的溶解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置换固溶体的溶解度与组元的晶体结构、原子直径差和负电性等因素有关。
8.简要说明金属化合物在晶体结构和机械性能方面的特点。
金属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是与任一组元的均不相同,其性能特点是硬度高,塑性、勧性差。
9.指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在晶体结构和机械性能方面的区别。
固溶体仍保持溶剂的晶格类型。
而金属化合物为新的晶格,它与任一组元均不相同。
固溶体一般是塑性、韧性好,强度、硬度低;金属化合物是硬度高,塑性、韧性差。
10.简要说明共晶反应发生的条件。
共晶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合金液体的化学成分一定,结晶温度一定。
11.比较共晶反应与共析反应的异同点。
第一章绪论(一). 机械的基本概况1、机构:由两个以上的构件通过活动连接以实现规定运动的组合体,其各组成部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对运动用来传递、转换运动和动力,或实现某种特定的运动2、机器: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机构组成,具有确定机械运动并完成一定有用工作过程的装置3 、机械:机构和机器的总称4、机构和机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5、机构:传递、转换运动与动力实现某种特定的运动6、机器:具有确定机械运动、转换机械能、完成一定有用工作过程7、零件:组成机械不可拆的基本单元;专用零件8、构件:在机构中组成机构彼此间具有一定相对运动关系的基本单元9 、部件:机械的一部分,为可以完成同一功能而在结构上连接在一起、能协同工作的零件的组合体10 、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之间的关系11 、机械的特征及种类12 、制造业和机械工业. 机械工程的涵义机械工程的工作内容(按工作性质划分)1、建立和发展能直接应用于机械工程的工程理论基础2、研究、设计和发展新的机械产品3、机械产品的生产4、机械制造企业的经营和管理5、机械产品的应用6、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过度耗费问题及其处理措施三.机械工程发展1、社会发展与机械工程第一次革命:大约200 万年前,学会了用木棍和石块等天然工具,并锻炼了大脑和手指第二次革命:大约50 万年前,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简单的木制和石制工具,继而发现了火第三次革命:大约15000 年前,制作和使用简单机械,开始了农耕与畜牧第四次革命:1750 年到1850 年之间,瓦特第一台蒸汽机第五次革命:计算机的发明导致了一场现代工业革命。
智能机械开始应用,计算机正在改变人类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2、机械工程发展史a. 古代机械史(ancient history of machinery ,〜1750年)机械始于工具b. 近代机械工程史(modern histor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用生产能力大和产品质量高的大机器取代手工工具和简陋机械。
大一机械工程概论知识点机械工程概论是大一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了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相关知识点。
在本文中,将全面概述大一机械工程概论的核心知识点,帮助学习者对这门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机械工程概论的概述机械工程概论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掌握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它是机械工程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对于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机械工程是工程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与设计、制造、控制和维修各种机械设备的方法和过程。
机械工程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机械的简单运动到现代复杂的机器系统,在农业、工业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静止或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动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材料力学研究材料的性能和力学行为。
四、机械零件的设计与构造机械零件的设计与构造是机械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它包括零件的功能要求、设计原则、设计步骤以及相关的设计工具和软件。
合理的零件设计和构造对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机械传动与控制机械传动与控制是机械工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了各种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皮带传动和链传动等。
机械传动与控制的目的是实现机械设备的运动和力的传递,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和性能。
六、机械制造工艺及其设备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工程的基础环节,它包括了各种加工工艺和制造方法,如切削、焊接、锻造和压铸等。
机械制造工艺的选择和掌握对于实现正确的制造流程和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七、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是机械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故障诊断和设备管理等内容。
合理的维护与管理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八、机械工程的应用领域机械工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制造业、交通运输、能源等。
机械⼯程概论复习提纲第⼀章绪论(⼀)⼀.机械的基本概况1、机构:由两个以上的构件通过活动连接以实现规定运动的组合体,其各组成部分之间具有⼀定的相对运动⽤来传递、转换运动和动⼒,或实现某种特定的运动2、机器:由⼀个或⼀个以上的机构组成,具有确定机械运动并完成⼀定有⽤⼯作过程的装置3、机械:机构和机器的总称4、机构和机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5、机构:传递、转换运动与动⼒实现某种特定的运动6、机器:具有确定机械运动、转换机械能、完成⼀定有⽤⼯作过程7、零件:组成机械不可拆的基本单元;专⽤零件8、构件:在机构中组成机构彼此间具有⼀定相对运动关系的基本单元9、部件:机械的⼀部分,为可以完成同⼀功能⽽在结构上连接在⼀起、能协同⼯作的零件的组合体10、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之间的关系11、机械的特征及种类12、制造业和机械⼯业⼆.机械⼯程的涵义机械⼯程的⼯作内容(按⼯作性质划分)1、建⽴和发展能直接应⽤于机械⼯程的⼯程理论基础2、研究、设计和发展新的机械产品3、机械产品的⽣产4、机械制造企业的经营和管理5、机械产品的应⽤6、环境污染和⾃然资源过度耗费问题及其处理措施三.机械⼯程发展1、社会发展与机械⼯程第⼀次⾰命:⼤约200万年前,学会了⽤⽊棍和⽯块等天然⼯具,并锻炼了⼤脑和⼿指第⼆次⾰命:⼤约50万年前,学会了制造和使⽤简单的⽊制和⽯制⼯具,继⽽发现了⽕第三次⾰命:⼤约15000年前,制作和使⽤简单机械,开始了农耕与畜牧第四次⾰命: 1750年到1850年之间,⽡特第⼀台蒸汽机第五次⾰命:计算机的发明导致了⼀场现代⼯业⾰命。
智能机械开始应⽤,计算机正在改变⼈类的传统⽣活⽅式和⼯作⽅式2、机械⼯程发展史a.古代机械史(ancient history of machinery,~1750年) 机械始于⼯具b.近代机械⼯程史(modern histor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产能⼒⼤和产品质量⾼的⼤机器取代⼿⼯⼯具和简陋机械。
总结第一章(1)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机器是人为的实体组合,它的各个部分之间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能代替和减轻人类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
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各种实物的组合。
(2)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基本要素,即机器的最小制造单元。
各种机器中经常用到的零件称为通用零件。
在特定的机器中用到的零件称为专用零件。
(3) 一部完整的机器基本由原动机、工作机和传动装置三部分组成,较复杂的机器还包括控制部分。
(4)根据用途不同,机械可分为动力机械、加工机械、运输机械、信息机械。
动力机械主要用来实现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间的转换;加工机械主要用来改变物料的结构形状、性质及状态;运输机械主要用来改变人或物料的空间位置;信息机械主要用来获取或处理各种信息。
(5)加工机械包括各类加工机床、农业机械、林业机械、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化工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印刷机械、包装机械、食品机械、钻探开采机械等。
(6)动力机械经历了从蒸汽机、电力供应系统和电动机、内燃机到燃气轮机、喷气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7)机械加工包括铸造、锻压、钣金、焊接、热处理等技术及其装备,以及切削加工技术和机床、刀具、量具等。
(8)从18世纪起,机械设计计算从材料强度方面和机械结构的力学分析方面提高了精确度。
第二章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物质运动最普遍和最基本的形式。
平衡是机械运动的特殊情况。
理论力学包括三个部分: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轨迹、速度、加速度)。
动力学——研究受力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2.1.1 静力学(1) 基本概念1) 刚体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刚体是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图片 2-6 刚体2)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图片 2-7 力的三要素按作用方式,力分为集中力和分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