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技术方法五号令讲座
- 格式:pptx
- 大小:117.17 KB
- 文档页数:22
中高层管理人员集中培训《生产成本管理》补充教材成本中心绩效的衡量(实例)一、前言中钢采行标准成本制度,实施弹性预算控制成本。
控制的步骤:1、建立作业的预算标准。
2、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标准之间的差异。
3、作业改善。
成本中心是成本收集的基本单位,由一个或几个相同的作业活动所组成,有一定的责任范围。
每一成本中心有一位负责人负全责,负责人通常是这个单位的主管。
成本中心绩效的衡量,是把成本中心负责人所能控制的成本项目,列入责任范围。
譬如设备的折旧费用是取决于当初的购置成本和耐用年限;房屋的保险费,是取决于公司政策;这些都是成本中心负责人无法控制的项目,就不列入责任范围。
反之,成本中心所发生的直接原料、直接人工、燃料、物料等,是负责人能够控制的,就列入责任范围。
另外关于价格因素,则不是无采购权的生产单位所能控制的。
而且它是受到市场经销、物价波动的影响,即使采购单位有时也无法完全控制,故衡量成本中心绩效时价格因素应予剔除,而采用标准价格计价,成本中心负责人纯粹只负责「量」的控制。
如此在实际产量下,标准单价的实支数(实际耗用标准单价Actual at Standard)与预算数(责任绩效予算Operator Control Budget)互相比较,才能公正衡量出成本中心的绩效。
其间的差异称作责任绩效差异(Responsibility Performance Variance)。
责任绩效差异是由(1)产出率差异(Yield Var.),(2)作业绩效差异(Production Rate Var.),(3)费用支出差异(Spending Var)等三项差异所组成。
产出率差异是用以评估原料使用的绩效,作业绩效差异与费用支出差异是用以评估附加成本(Cost Above )的绩效。
(1)产出率差异(Yield Var.)。
即实际产量下标准允许使用原料数量与实际产量下实际使用原料数量两者之间的差异。
在订定标准原料使用量时(原料标准),对于生产过程,一些漏失、蒸发、浓缩等损耗,均须给予适度的允许量。
PCAOB审计准则(五号)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华盛顿特区20006,NW,K街1666电话:(202)207-9100传真:(202)862-8430审计准则提案—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整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以及其它相关提议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发行号2006-0072006年12月19日PCAOB规则制定事件第021号Rulemaking Docket Matter No. 021概要: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委员会”或”PCAOB “)提议采用新的审计规则—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整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该提案将取代PCAOB第2号审计准则。
PCAOB同时提议采用另一个相关的审计准则—审计中对他人工作的考虑和使用,一条独立性原则,它关系到与内部控制相关的非审计服务以及对中期准则的某些补充。
公众评论:相关人士可以向委员会递交书面评论,投寄地址如下:华盛顿特区20006-2803,N.W.,K 街,1666;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comments@)或PCAOB的网站. 提交评论。
所有评论都应针对PCAOB规则制定事件第021号的主题和参考系列,最晚收件时间为2007年2月26日下午5点(东部时区时间)。
委员会联系人:Laura Phillips,副审计长(202/207-9111;phillipsl@);Sharon Virag,助理审计长(202/207-9164;virags@)。
概述2003年6月,证券监管委员会(SEC)根据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法案》)的404条款,规定发行者的年度报告应包括一份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估以及一份审计师对此评估的报告1/。
不久,根据404条款(b)和《法案》103条款的要求,委员会采纳了第2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整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第2号审计准则),该准则将适用于新的报审公司。
证券监管委员会于2004年6月17日批准通过了第2号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号——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内部审计准则,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所称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管理领导干部(以下简称企业内管干部)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企业主要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企业下属全资或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包括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等。
第三条本指南所称经济责任,是指企业内管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所在企业或部门(以下简称企业内管干部所在企业)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第四条本指南适用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及下属全资或控股企业(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
其他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参照本指南执行。
第五条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包括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业内管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
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业内管干部任职期间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实行年薪制及股权激励机制的企业(包括试点企业)在任期内奖励兑现前的审计、任期届满连任时的审计,以及任职时间较长、上级企业根据规定和需要安排的审计。
页脚内容1专项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业内管干部存在违反廉洁从业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行为,或其所任职企业发生债务危机、长期经营亏损、资产质量较差等重大财务异常状况,以及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关闭、重组改制等重大经济事项情况下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
第六条经济责任审计期间按照会计年度确定,并以此确定审计和评价财务数据的期初数。
企业内管干部的任职时间为某一年度的上半年,则以该年度初作为企业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期间的期初;企业内管干部的任职时间为某一年度的下半年,则以下一年度初作为企业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期间的期初。
李星吾审计公开课:审计方法和审计技巧摘要:1.审计的定义与重要性2.审计方法分类与介绍3.审计技巧的应用4.审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的方法6.案例分析与讨论正文:一、审计的定义与重要性审计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的财务报表、财务信息披露以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审查,以判断其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审计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揭示潜在的财务舞弊,还为企业提供了合理的保证,使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能够确信企业的财务报告真实可靠。
二、审计方法分类与介绍1.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通常由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组织开展,侧重于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评估,以促进企业改进管理水平、提高运营效率。
2.外部审计:外部审计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主要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准确性。
3.合规审计:合规审计关注企业是否遵守了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和内部制度,以评估企业的合规性。
4.风险审计:风险审计旨在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并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审计技巧的应用1.审计计划编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范围、时间表等。
2.审计证据收集:通过查阅财务报表、询问管理层、执行现场测试等手段,收集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
3.审计抽样:运用恰当的抽样方法,对审计对象的部分事项进行审查,以推断整体情况。
4.审计风险评估:分析审计对象的特点,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审计策略。
四、审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保持独立性:审计人员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保密性:审计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应予以保密,防止泄露企业机密。
3.遵循审计准则:审计人员应遵循国家审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确保审计质量。
五、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的方法1.利用现代审计技术:如计算机辅助审计、大数据分析等,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513工作法审计513工作法是一种用于进行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论,它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技巧,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本文将对审计513工作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审计513工作法的原理审计513工作法是基于对企业内部运营过程的全面分析和评估,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找出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并提出改进方案和控制措施,以达到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的目的。
1.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企业的财务报表、业务数据、运营记录等相关信息,建立起全面的数据基础。
2.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3. 风险评估:对企业的运营过程和相关数据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点和问题。
4. 问题识别:通过对潜在的风险点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5. 解决方案:针对识别出的问题和隐患,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6. 实施控制:将提出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落实到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并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和制度。
7. 效果评估: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调整和优化控制措施。
三、审计513工作法的应用审计513工作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尤其适用于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
它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在财务方面,审计513工作法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财务数据的异常和错误,提升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业务方面,它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和评估业务流程,发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
在风险控制方面,它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对策略。
四、总结审计513工作法是一种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方法,通过全面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正文:---------------------------------------------------------------------------------------------------------------------------------------------------- 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2003年12月15日审计署令第5号)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测评行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其管理或者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遵守有关法规,而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程序和措施的过程。
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组成。
第三条本准则所称的内部控制测评,是指审计人员通过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置和运行情况,并进行相关测试,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以确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时间和重点的活动。
第四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保证其有效实施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审计人员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第五条审计人员进行内部控制测评分为下列四个步骤:(一)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查了解;(二)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评估控制风险;(三)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四)提出内部控制测评结果,并利用测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和方法。
第六条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调查了解和初步评价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一)查阅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二)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三)检查内部控制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和记录;(四)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情况。
第七条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控制环境进行了解的内容主要有:被审计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的控制意识和诚信程度,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各部门的分工和职责,主要财政预算和财务计划,人力资源政策等。
审计机关审计抽样准则正文:---------------------------------------------------------------------------------------------------------------------------------------------------- 审计机关审计抽样准则(2003年12月15日审计署令第5号)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抽样行为,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从审计对象总体(以下简称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方法,包括统计抽样方法和非统计抽样方法。
第三条审计人员应当运用专业判断,决定采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第四条审计人员在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可以运用审计抽样方法。
第五条审计抽样通常不适用于下列情况:(一)以检查总体完整性为目的的;(二)审计事项总体数量较少的;(三)单笔业务金额超过重要性水平的;(四)可接受检查风险过低或要求审计保证程度过高的;(五)有特殊风险或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六)使用审计抽样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
第六条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抽样方法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考虑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依据样本测试结果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对总体进行详细审计所形成的审计结论不一致的可能性。
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
第七条审计人员在确定样本规模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审计目标;(二)总体及抽样单位;(三)可接受的审计检查风险;(四)可容忍误差;(五)预计总体误差。
第八条审计人员在确定总体时,应当保证总体项目的完整性和相关性,对于特殊或异常事项应当从总体中剔除,单独实施检查。
第九条审计人员对于由若干具有不同特征层次组成的总体,应当实施分层抽样。
审计谈话技巧讲座
1. 嘿,你知道吗?审计谈话就像一场微妙的棋局!比如说吧,在和被审计对象交流时,咱得像下棋一样精准布局。
不能一下子就把棋走死了,要慢慢引导,引出关键信息,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做到的哟!
2. 哇塞,审计谈话技巧那可太重要啦!就好像医生治病得对症下药一样。
比如你面对一个紧张的被审计对象,你得像个知心朋友一样让他放松下来呀,你说是不是很关键!
3. 咱说审计谈话技巧可真是个宝藏啊!好比是一把钥匙能打开各种门。
就拿寻找证据来说,巧妙的谈话能让对方不知不觉就透露出重要线索,这多神奇呀!
4. 哎呀呀,审计谈话技巧讲座你可千万别错过!这可跟打仗似的要有策略。
比如说不能直愣愣地就冲上去问问题吧,得迂回前进,多有意思呀!
5. 嘿,审计谈话技巧讲座真的超有用的!就类似炒菜要掌握火候。
谈话时的语气、节奏都要把握好,才能炒出一盘好菜,收获想要的答案。
6. 哇哦,审计谈话真的不简单呐!就像解一道复杂的谜题。
你得从对方的言行举止中找到线索,一点点解开谜团,是不是很有挑战性!
7. 听我说呀,审计谈话技巧绝对值得你好好学!如同航海要找对方向。
在谈话中要明确目标,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顺利到达彼岸嘛!
结论:审计谈话技巧讲座非常有必要参加,能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取得更好的成果。
会计审计讲座心得《会计审计讲座心得》参加了会计审计讲座之后,我的内心满是收获,同时也有对自己所学和未来方向的诸多思考。
刚开始听讲座的时候,我就慢慢发现会计审计领域的知识犹如一片浩瀚的海洋,那么深邃、广阔。
讲座一开始有关会计审计基本概念的阐述,我以为自己已经掌握得很好了。
但是随着讲师深入讲解不同行业的审计特点,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理解是多么的浅薄。
比如说讲师提到在制造业企业的审计中,对存货的审计是个重点也是难点。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核对,还要从原材料的采购、储存、生产环节中的领用,一直到最终产品的入库和销售,整个流程可能存在的风险点都要考虑进去。
这让我想明白之前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总是死记硬背那些审计流程,却没有深入了解在实际企业环境中是如何灵活运用的。
特别有感触的是讲师分享的一个审计失败的案例。
一家看似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经过审计后发布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但没多久企业就暴露出财务造假的问题。
原来审计人员在对关联方交易审计的时候失察,被企业刻意制造的复杂交易结构所迷惑。
这让我深深意识到审计职业所肩负的巨大责任,每一个数字、每一项业务背后都可能隐藏着被操纵的风险,我们必须要有一双慧眼,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是敏锐的职业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
而且这个案例也让我思考未来如果自己成为一名审计师,要从哪些方面建立起严谨的审计思路,避免出现这样的失误。
在讲座过程中关于审计道德方面的讲解也让我有了新的感悟。
审计人员要保持独立性,这是基石。
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或者压力时,怎么坚守底线呢?比如说被审计单位可能威逼利诱审计员,使其放水通过某些项目检查。
现在回想起来,这就需要我们内心有颗坚定的决心,同时也要有完善的法规制度保障和行业监管体系来保驾护航。
这次讲座中提到的各种审计方法和技巧,我感觉像是给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比如抽样审计中如何确定样本量、从哪个区间进行抽样都是很有讲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