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研究生课程-高等结构动力学-第五章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458.50 KB
- 文档页数:26
哈工大研究生培养方案一、总体思路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分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两类进行分类培养。
学术研究型学生的培养方案适当增加理论性课程比例,基础理论课程学时适度增加,在学位论文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从事本学科基础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应用研究型学生的培养方案适当增加应用性课程比例,增加工程实践课程学时,增设实践环节。
在学位论文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应用研究型相同。
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学术研究型:硕士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所修学分总和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课程学习阶段应完成29学分。
课程体系框架如下:1、学位课(19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3学分)(课程讲授2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2)第一外国语(2学分)(3)数学基础课或基础理论课(4学分)(4)学科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5)学科专业课(不少于2学分)学科基础课和学科专业课的总学分不少于10学分。
2、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3、专题课程(2学分)专题课程在研究生学位论文阶段完成,结合学科的前沿和热点研究内容,以若干个教师开设系列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
4、学术活动(1学分)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在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范围内参加5次以上学术研讨活动,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并交导师签字认可,方得1学分。
应用研究型:硕士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所修学分总和不少于31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1学分,课程学习阶段应完成29学分。
课程体系框架如下:1、学位课(16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3学分)(课程讲授2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2)第一外国语(2学分)(3)数学基础课或基础理论课(2学分)(4)应用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5)应用技术课(不少于2学分)应用基础课和应用技术课的总学分不少于9学分。
2、选修课(不少于11学分)3、实践课程(1学分)实践课程在研究生学位论文阶段完成,结合专业特点,到实习基地学习实践1周。
第五章位移法一判断题1.图a为对称结构,用位移法求解时可取半边结构如图 b 所示。
答:(×)题 1 图2.图示结构,用位移法求解,有三个结点角位移和二个结点线位移未知数。
(×)。
题2图题3图3.以下两个单跨梁左端产生 1 所施加的弯矩相同。
(×)4.用位移法计算刚架,常引入轴向刚度条件,即“受弯直杆在变形后两端距离保持不变”。
此结论是由下述假定导出的:( D)A忽略受弯直杆的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B弯曲变形是微小的;C变形后杆件截面仍与变形曲线相垂直;D假定 A 与 B 同时成立。
5.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时,独立的基本未知数数目是 4 。
(×)题 5 图题 6 图6.图示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其基本未知量的数目为 3 个(√)。
7.在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中,数值范围可为正、负实数的有:( D)A主系数;B主系数和副系数;C主系数和自由项D负系数和自由项。
8.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时考虑了到的条件是:(A)A物理条件、几何条件、和平衡条件;B平衡条件C平衡条件与物理条件D平衡条件与几何条件9.规定位移法的杆端弯矩正负时,对杆端而言,以顺时针为正,对结点则以逆时针为正,这一规定也适合于杆端剪力的符号规定。
(×)10.图 a 对称结构可简化为图( b)来计算。
(×)题10图题11图11.图示结构用位移法求解时,基本未知量个数是相同的(√)12.图示结构用位移法求解时,只有一个未知数(√)题12图题13 图题14图13. 图示结构横梁无弯曲变形,故其上无弯矩。
(×)14.图a对称结构可简化为图b来计算,EI 均为常数。
(×)15.图示结构用位移法求解的基本未知量数目最少为3。
(√)题15图题16图16.图示结构EI=常数,用位移法求解时有一个基本未知量。
(√)。
17.位移法中固端弯矩是当其基本未知量为零时由外界因数所产生的杆端弯矩(√)18.位移法的典型方程与力法的典型方程一样,都是变形协调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