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家具设计师及作品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38
世界著名家具设计师资料【简介】家具设计是一门将美学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而世界上有许多杰出的家具设计师通过他们创造性的设计作品,为家具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本文将介绍几位世界著名的家具设计师,他们的作品不仅在设计界享有盛誉,也对整个家具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路易斯·康】路易斯·康(Louis Kahn,1901-1974)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家具设计师。
他的设计作品以简约、现代、功能性为特点,深受世界各地建筑师和设计师的推崇。
康的家具作品常常采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皮革等,注重细节和舒适性。
他的设计作品包括椅子、桌子、灯具等,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他对空间和材料的精准把握。
【2. 里奥·迈耶·范·罗伊】里奥·迈耶·范·罗伊(Le Corbusier,1887-1965)是瑞士法国籍的建筑师、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
他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家具设计领域的重要人物。
范·罗伊的家具作品以简洁、功能性和美学为特点,他注重人体工程学和材料的运用,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家具设计,如著名的“LC2椅子”和“LC4椅子”。
【3. 伊姆·皮尔斯】伊姆·皮尔斯(Eames,1907-1978)是美国著名的家具设计师,与他的妻子雷·埃姆斯(Ray Eames)一起合作创作了许多具有创意和实用性的家具作品。
他们的设计作品包括椅子、桌子、沙发等,其中最著名的是“Eames Lounge Chair”,这款椅子以其独特的曲线和舒适的座椅而闻名于世。
伊姆·皮尔斯的设计风格以现代主义为主,注重材料的质感和结构的稳定性。
【4. 菲利普·斯塔克】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是法国著名的家具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以其奇特而富有创意的设计风格而闻名。
斯塔克的设计作品常常充满幽默感和想象力,他善于将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而具有冲击力的家具设计。
20世纪主流家具设计大师的设计思想及其作品〔八〕4.1.4布吉·穆根森〔BORGEMOGEBSEN,1914-1972〕穆根森是1938年至1941年在丹麦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直截了当师从柯林特,成为柯林特设计哲学最重要的传人之一。
毕业后他曾在建筑师设计事务所工作过,1945年—1947年间曾作为柯林特的助手参与母校的教学,同时开始与汉斯·维格纳的友谊及合作,在一年一度的“木工行业协会展览〞中,穆根森也时常获奖的明星设计师。
1942年至1950年穆根森担任丹麦合作协会家具设计部部长,在丹麦家具走向世界的工程中起过特不重要的作用。
1950年穆根森在哥本哈根开办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同时为国内外许多公司设计家具,其朴实而典雅的设计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受到国内外市场持久的迎接。
“越简单越好〞是穆根森设计理念的一个概括。
它的家具根基上为一般市民家设计的,尤其适合青年人的趣味。
尽管对现代艺术有特别高的品位,穆根森的家具设计根基上取材于最一般的民间家具,在英国温莎椅及美国沙克家具,这些几百年开展成熟的民间家具。
经穆根森再度提炼,竟能再放异彩,深受一大批思想进步而又留恋传统的中产阶级的喜爱。
二战以后,穆根森还担任过多年丹麦建筑研究员的参谋,同许多建筑师、设计师一道开展家具模块化设计的研究,成为这方面的先驱者之一,他研制的贴墙组合框系统同时能适用于卧房、客厅、书房,在市场上销路特不行。
穆根森设计中只用木料做结构件,这对他而言不仅是有传统因素,更重要的还在于生态学上的考虑。
〔图73〕4.1.5穆根斯·库奇〔MOGENSKOCH,1898-1993年〕生于哥本哈根的库奇是柯林特的另一位最有成就的传人。
库奇于1925年毕业于丹麦皇家学院建筑系,随后留校担任柯林特的助手多年,这期间,他于1932年设计的MK折叠椅是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作品。
除家具之外,库奇也配合丹麦教堂建筑改造工程设计了许多金银器、地毯和其它纺织品,库奇的作品逐渐成为丹麦学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局部,定期参加“丹麦艺术〞在美国的巡展,引起极大的轰动。
包豪斯设计理念家具作品包豪斯是20世纪初德国的一股前卫的设计运动,提倡“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注重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强调工艺与材料的结合。
在包豪斯设计中,家具作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这一理念。
以下是一些包豪斯设计家具的代表作品。
1. “MR20”椅子(马儿椅)“MR20”椅子是包豪斯著名设计师密斯·凡·德·罗的作品,由金属管材和皮革制成。
它的造型简单而优雅,椅背和椅座的曲线流畅自然,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这款椅子的设计充分利用了金属管材的强度和可塑性,使其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而且结实耐用。
2. “Wassily”椅子(瓦西里椅)“Wassily”椅子也是密斯·凡·德·罗的作品,以俄罗斯画家瓦西里·坎定斯基的名字命名。
这款椅子采用了金属管材和皮革组合,具有简洁的几何形状和极简主义风格。
椅背和椅座之间的结构与飞机座椅相似,使人坐下时感到轻盈而舒适。
3. “B3”椅子(熊熊椅)“B3”椅子是包豪斯设计师马尔塞尔·布劳尔的作品,被人们戏称为“熊熊椅”,因为它的形状像是一只巨大的毛绒玩具熊。
这款椅子采用了皮革和钢管材料,结构简单,线条流畅。
椅背和扶手之间的大面积开放空间,使人们能够舒适地坐下,并且可根据个人需要自由调整坐姿。
4. “Laccio”茶几“Laccio”茶几是包豪斯设计师马塞尔·布劳尔和布鲁诺·图契曼合作的作品。
这个茶几的设计简洁明快,由两根钢管和矩形玻璃桌面组成。
它的线条流畅自然,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为室内空间增添了一抹时尚的现代气息。
5. “LC2”沙发“LC2”沙发是包豪斯设计师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采用了钢管框架和皮革填充。
这款沙发的造型简洁明快,线条硬朗而有力,给人一种坚固稳定的感觉。
它的设计追求舒适和实用性,并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成为了包豪斯设计中的经典之作。
18位全球著名家居、家具设计师设计师Achille Castiglioni设计师阿基利卡斯蒂利奥尼生于米兰,卒于米兰,是传奇的义大利建筑师暨工业设计师。
在他长达五十七年的设计生涯中,创造了风格独具,意味深长,具有高度创意的产品,种类繁多诸如家具,灯饰,展览布置等,都曾留下卡斯蒂格尼涉猎的足迹,卡斯蒂廖尼在当代设计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阿基利卡斯蒂廖尼的作品以许多不同的材质,不同的技术完成,并具有传统性或具实验性价值的外型,带给世人深远的启发和影响。
设计师Adrien Gardère法国设计师Adrien Gardère 2000 年开始创立自己的事业,他创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家具设计、舞台设计与室内建筑。
Adrien Gardère 的事业版图扩及米兰、伦敦、巴黎、开罗…… 等世界主要都市,甚至远赴印度及印尼。
从米兰、伦敦、开罗到印度都有他的足迹。
Adrien Gardère 创造了一个知识与行动之间的对话,为传统与现代找到了全新的演绎方式。
其设计的作品兼顾了传统实用性以及当代趣味感,在尝试摆脱典型设计旧有框架的同时,也不忘加入产品该具备的舒适度及其特有的生活风格。
设计师Alberto Meda1945 生于义大利米兰,Alberto Meda 在许多方面都是一个特例,他并不是念建筑或设计,而是机械工程师。
他的机械背景和实验精神,让他从零件的选择开始,到每个部分的调整度,都经过精细计算与设计。
Alberto Meda 擅长制作实用且具创意的产品,认为必须“以解决生活细节问题为其设计核心”。
1973 年于著名义大利家具品牌Kartell,担任内部产品研发之技术主管,并负责内部塑胶材质研究中心,于1979年成为自由设计师,与极多不同产业合作,如Alfa Romeo Auto, Alias, Alessi, DANESE,作品在家具与灯具设计领域占有一席重要之地,有些还成为MOMA 的永久收藏。
4.2.2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1910-1961年)埃罗•沙里宁,又称小沙里宁(以便与同样著名的父亲老沙里宁区别开来),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同时又是最有影响的家具设计大师。
在他以前,第一代大师如密斯、布劳耶等人主要将注意力放在革新材料和结构技术上,而小沙里宁测决心给20世纪的椅子形象一种新的定义:即有机的雕塑式的设计语言。
这种设计语言随即成为60年代新生代家设计的主流。
小沙里宁命中注定要成为20世纪首屈一指的设计大师。
他生于芬兰著名的设计师家庭,父亲老沙里宁自不必说,母亲洛雅•盖塞露丝则是一位雕塑家、纺织品设计师、建筑模型设计师及摄影师。
老沙里宁设计的自宅本身就是一座综合艺术博物馆,同时又兼作事务所,小沙里宁同姐姐碧帕珊等于是生在一个第一流的艺术学校里,加上老沙里宁的朋友们大都是芬兰、欧洲艺术界、设计界的名流人物,小沙里宁与这批导师频频接触,自是眼界开阔,心境极高。
老沙里宁毕生的强烈的竞争进取心赢得事业的巨大成就,他也将这种心态传统小沙里宁,于是,12岁的小沙里宁就获得当时瑞典火些设计国际竞赛的第一名。
第二年老沙里宁获美国芝加哥塔国际竞赛第二名,赢得巨额资金,全家由此移居美国。
老沙里宁同样在美国建造了充满艺术氛围的住宅,不久又受托创办匡溪艺术学院并任院长,由此接到巨大的建筑设计项目,即全校40座建筑的规划设计,小沙里宁在此完成他的第一件家具设计:造型大胆,充满雕像感的木椅,也许受母亲影响,小沙里宁自幼有雕塑天分,这种天分待他快成年时愈加强烈,并于1929年去巴黎艺术学院学习雕塑,一年后他又回到美国加入父亲的设计事业。
但终其一生,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家具设计,长沙里宁都能表现出天然的雕塑倾向。
回到美国,小沙里宁在纽约一家建筑事务所工作一个多月后,即进入耶鲁大学建筑系学习,优秀的学业使他1934年毕业获两年的旅欧奖学金,第一年他全部用于四处周游,参观各国古典建筑及现代设计大师们的新作,第二年则回到祖国芬兰在维尔•艾克龙德建筑事务所工作(JARL Eklund)。
一,吉瑞特托马斯里特维德:吉瑞特·托马斯·里特维德,荷兰人,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职业木匠,里特维德从7岁起就开始在父亲的作坊中学习木工手艺。
l911年他开设了自己独立的木工作坊,同时开始以上夜校的方式学习建筑绘图。
里特维德不是建筑学或设计方面的科班出身,但他对所学的任何实际知识都非常用心,并始终有独到的理解。
在现代设计运动中,里特维德是创造出最多的“革命性”设计构思的设计大师。
简介里特维德一生富于革命性,是家具设计史上第一件现代家具的设计人:19l7~l9l8年他设计并制作了“红蓝椅”,并于次年成为荷兰著名的“风格派”艺术运动的第一批成员。
“风格派”(DeSaijl)运动是几乎与德国包豪斯齐名的现代艺术设计运动,其核心人物是多才多艺的设计师和理论家提奥·凡·杜斯伯格(TheoVanDoesburg),著名现代派画家皮尔特·蒙德里安(PietMondrian)和里特维德,其中包括许多当时非常“前卫”并在设计思想上崇尚创新的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和理论家。
风格里特维德极富轰动性的“红蓝椅”系列的首批家具设计首先在“风格派”的专业艺术杂志上刊登出来,立即引起同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后这批作品于l923年又在德国包豪斯展览中亮相,对许多同时代设计师,包括另外几位大师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20年代,现代设计运动的发展早期,里特维德的先锋作用并未限于家具设计领域,1924年,他设计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建筑设计史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施罗德住宅(Schr6(1erHouse),其设计思想和手法都与“红蓝椅”出于一辙,同时也贯彻着杜斯伯格的设计理论和蒙德里安的艺术理念。
仅此两项,就足以奠定里特维德在现代设计中的大师地位。
生涯“红蓝椅”仅仅是他丰富多彩的家具设计生涯中的一个开始。
同其他几位经典大师一样,里特维德也始终关注着设计与工业化生产的结合以及适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新材料的运用。
菲利普·斯塔克的家具设计风格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是一位享誉国际的法国设计师,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思维而闻名于世。
他不仅设计家具,还涉足建筑、室内、灯具、餐具等领域,在设计界拥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菲利普·斯塔克出生于1949年,是家具设计领域的先锋之一。
他的设计作品融合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风格,充满了前卫和未来感。
斯塔克的设计不仅在外观上独具匠心,更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体现了他对功能性设计的追求。
斯塔克的家具设计不仅追求美学和艺术感,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
他致力于利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工艺,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倡导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简约和自然。
菲利普·斯塔克的设计作品在色彩运用上也非常独特,他善于运用鲜艳的色彩和奇特的图案,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带给人们全新的感受和体验。
菲利普·斯塔克通过自己的设计作品,不仅改变了家具设计的传统观念,更引领了一种全新的设计风格和生活方式。
他的作品不仅是家具,更是艺术品,展现了设计的力量和魅力。
1.2 菲利普·斯塔克简介菲利普·斯塔克,出生于法国,是当代最知名的家具设计师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理念在设计界享有盛誉。
菲利普·斯塔克擅长将现代主义元素融入家具设计中,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他的设计作品广泛应用于家居、办公空间以及公共场所,深受人们喜爱。
菲利普·斯塔克的作品不仅在设计上具有独特的个性,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致力于利用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
他对材料的运用非常讲究,善于利用金属、塑料等现代材料,创造出简洁、现代的家具作品。
菲利普·斯塔克在色彩搭配上也有独特见解,善于运用明快的色彩和对比色,使作品更加富有活力和表现力。
通过对菲利普·斯塔克的家具设计理念和作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在家具设计领域的影响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