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5.52 KB
- 文档页数:3
二年级下册第8课《不倒翁》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驱动情境是琪琪和妍妍在茶几前玩不倒翁玩具。
琪琪看着不倒翁被按倒后总能自行恢复直立,觉得很神奇: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呢?由此,驱动了一个探究任务:探究不倒翁被按倒后能恢复直立的原因。
活动1 “不倒”的秘密不倒翁被按倒后总能恢复直立,对于学生来说,这种现象是非常有趣、非常神奇的。
他们喜欢玩不倒翁,感受这种有趣的现象,也想通过探究找到答案。
学生在平时的玩耍过程中,可能已经感受到了不倒翁的底部比较重,但可能还没打开过不倒翁,不知道不倒翁里面的构造是怎样的。
由于年龄原因,学生的思考会比较感性。
他们感受到不倒翁的底部比较重,会想了解不倒翁的底部里面是否有重物,而忽略不倒翁的外形特征。
因此,教科书通过不倒翁的外观图和内部图,引导学生从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上思考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玩不倒翁,初步了解到不倒翁的结构特点(底部是圆弧形,底部的内部有重物)。
这将为学生在活动2中自制不倒翁打下基础。
但学生对不倒翁不倒的原因还只停留在初步的感知和猜测阶段,对该概念的建构也是粗糙和不全面的,他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底部的重物必须固定在底部。
在活动2制作和测试不倒翁的过程中,学生将会逐渐完善对不倒翁不倒原因的认识。
活动1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围绕“不倒翁为什么不倒”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初步认识不倒翁的结构特点,为活动2模仿制作不倒翁做铺垫。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不要求学生掌握重心越低越稳定的科学事实,而要注重他们对不倒翁不倒的结构特点的感知。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1时,可以分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提供不倒翁玩具供学生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倒翁的底部是圆弧形,底部比较重的特征;第二,让学生打开不倒翁,验证不倒翁的底部有重物。
活动2 做个不倒翁在学生对不倒翁的结构特点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猜测后,活动2引导学生模仿不倒翁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选择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不倒翁。
根据不倒翁的结构特点,教科书呈现的制作材料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做外壳的材料——鸡蛋壳和乒乓球;第二种是放在底部的重物——橡皮泥;第三种是装饰不倒翁的材料——纸帽。
第一单元磁铁第一课,磁铁能吸引什么.1、磁铁有各种形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2、磁铁能够吸引(铁)--类的物体。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不能吸引金属(铜、铝)。
3、通常情况下、物体由铁制成或其中含有铁的成分、磁铁、镍(nie)、钴都能被磁铁吸引。
4、辨认铁制品,使用磁铁检测比用眼看更可靠。
第二课,磁铁怎样吸引物体1、磁铁可以隔着一定距离和一些物体对铁产生吸引作用。
2、在磁铁与物体的中间放置一张纸、一块布或一片玻璃,磁铁对物体仍然有吸引力。
3、磁力看不到,摸不着,但和推力、拉力-样,是确实存在的力。
4、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第三课、磁铁的两极.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2、我们把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3、磁铁不同部位磁力有强有弱,在磁极处的磁力最强。
(磁铁两端磁力最强)4、无论是条形磁铁、蹄形磁铁还是其他形状的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5、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了磁铁具有两个磁力最强的部分。
第四课、磁极与方向1、磁铁有两个磁极,能指示南北方向。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2、用悬挂法探索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指示方向。
3、磁铁的红色部分代替磁铁的北极,表示地球的北方。
蓝色部分代表磁铁的南极,表示地球的南方。
第五课、做一个指南针1、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利用磁石制造出能够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
900多年前,出现了指南鱼和水浮式指南针。
后来,人们把磁针和方位盘结合在一起,制造了罗盘,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2、(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制成的仪器。
3、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司南)。
4、利用磁铁来(磁化)钢针,以制成磁针。
5、指南针使用方法:①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②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③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二年级下册第13课《辨方向》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驱动情景是,彬彬和波波坐在面向学校大门的山坡上,望着远方的学校。
彬彬说:“我们学校的大门朝着南方呀!”彬彬怎么知道学校的大门朝着南方呢?波波好奇地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彬彬对于方向的辨认是否与太阳的位置有关?虽然学生知道太阳东升西落,但并不清楚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由此,驱动了一个探究任务:如何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活动1 太阳与方向在本活动前,学生已学习了如何使用前后左右、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有了对前、后、左、右的认识。
在二年级上册“白天与黑夜”单元第13课《天空中的太阳》的活动1“日落的方向”的学习中,学生已了解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太阳与方向”的活动。
知道了前、后、左、右和太阳的东升西落之后,怎样利用这些知识认识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呢?这就是本活动的设计思路。
驱动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场景,学校、太阳的位置(还有地上的影子),利用二年级小学生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在怎么知道学校大门朝向的问题的驱使下,顺势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在探究如何利用太阳东升西落辨别方向前,首先让学生知道“东、南、西、北”是最基本的四个方向。
教科书中给出了标识,让学生了解四个方向的相对关系,如东与西两个方向、南与北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当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其中一个方向后,就能根据这四个方向的相对关系确定剩余的三个方向。
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呢?学生在知道了太阳东升西落的基础上,通过平时的观察,已经能够先辨认出东、西两个方向,再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相对关系,便可以判断出南、北两个方向。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四个方向的相对关系,并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地运用其辨认方向,我们引导学生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与自己身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联系起来,结合使用肢体辨认方向。
平伸双手,转动身体,使右手指向东,那么,左手指向的是西,身体前面是北,后面是南。
二年级下学期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磁铁1.磁铁的性质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例如,磁铁可以吸引铁钉、回形针、铁夹子等,但不能吸引铜钥匙、塑料尺、木块等非铁制物品。
磁铁有两极,分别是南极(S极)和北极(N极)。
当把两个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可以通过用条形磁铁吸引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指向来判断磁铁的两极。
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可以用条形磁铁吸引铁屑来验证,在条形磁铁的两端吸附的铁屑最多。
2.磁铁的应用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磁铁,如冰箱门的磁条,利用磁铁的吸力可以使冰箱门关闭得更紧密;指南针也是利用磁铁指示南北方向的特性制成的,它的指针是一个小磁针,红色一端通常指向北方。
二、空气1.空气的存在空气是无处不在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证明它的存在。
例如,把一个空杯子倒扣在水中,倾斜杯子时会看到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杯子里有空气;吹气球时,气球鼓起来了,这是因为空气进入了气球。
空气具有质量。
可以通过简易天平实验来证明,在天平两端分别挂上空瘪的气球和充满空气的气球,充满空气的气球一端会下沉,这表明空气有质量。
2.空气的性质空气能占据空间。
如将纸团塞进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垂直倒扣入水中,纸团不会湿,因为杯子里的空气占据了空间,水进不去。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例如,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空气被压缩在轮胎里,而且被压缩的空气使轮胎变得硬邦邦的,有弹性。
三、土壤1.土壤的组成土壤不是单纯的一种物质,它是由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成分组成的。
沙和黏土是土壤的固体颗粒部分,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物质,能使土壤变得肥沃。
不同的土壤类型中这些成分的比例不同。
如沙质土中沙的颗粒较多,黏性小;黏质土中黏土颗粒较多,黏性大;壤土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比例较为适中。
2.土壤与植物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分、水分和固定的场所。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生长不同的植物。
最新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目录第1单元身边的动物1.菜叶上的蜗牛教学目标1.认识蜗牛及其外形特征。
2.了解蜗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及其运动的特点。
3.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学会交流和记录。
4.培养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学会爱护身边的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蜗牛及其外形、反应、运动等特征。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从整体到局部的细致、有序观察。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蜗牛、放大镜、小棉棒、透明塑料片。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出示本课的任务驱动场景图。
问题:蜗牛躲进壳里了,它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呢?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简单交流蜗牛长什么样子。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菜叶上的蜗牛。
二、活动探究(一)活动1:观察蜗牛的身体媒体:出示蜗牛的图片。
问题:蜗牛的外形有哪些特征?活动:学生进行观察蜗牛身体的活动,结合《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提示,尝试找出蜗牛的壳、触角、眼、腹足等部分。
教师要指引学生先进行整体观察,从头部到尾部有序地开展,再借助放大镜进行更细致的局部观察,并提醒学生关注蜗牛的触角和眼睛。
小结:蜗牛一般由壳、腹足、触角、眼、口等几部分组成。
蜗牛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前一对触角较短,后一对触角较长且顶端有眼。
问题:蜗牛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吗?媒体:出示用小棉棒靠近蜗牛触角的图片。
活动:让学生用小棉棒轻轻触碰蜗牛的触角,观察它的反应,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做记录。
教师应提醒学生在观察时要爱护蜗牛,不要太用力以至于伤害到它。
小结:蜗牛在行走时会伸出触角,当遇到外界刺激时,会迅速缩回触角,躲进壳里。
(二)活动22:蜗牛是怎样运动的问题:虽然蜗牛能快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是它的运动却是十分缓慢的。
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媒体:出示蜗牛在透明塑料片上爬行的图片。
活动: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师可以指引学生用手模仿蜗牛的运动方式,加深学生对蜗牛运动特点的认识。
二年级科学粤教版掌握学习资料科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从基础的认知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以下是二年级科学粤教版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1. 第一章:日常生活中的事物1.1 什么是物质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要素,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事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比如水、空气等。
1.2 什么是能源能源是做事的动力来源,它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和形状,包括光能、电能、热能等。
例如,太阳光可以提供光能,电是一种常用的能源。
2. 第二章:器官与功能2.1 我的五官五官是人体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和皮肤。
通过眼睛可以看到事物,耳朵可以听到声音,鼻子可以闻到气味,舌头可以尝到味道,皮肤可以感觉温度和触摸。
2.2 器官的功能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功能,眼睛可以看见,耳朵可以听见,鼻子可以闻到气味,舌头可以品味味道,皮肤可以感受触摸。
通过学习器官与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身体。
3. 第三章:植物的生长3.1 植物的组成部分植物由根、茎和叶构成。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承载植物的身体并输送养分,叶用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3.2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土壤、水分、阳光等多种条件。
种子萌发后,发芽,形成根和茎,最终长成一棵成熟的植物。
4. 第四章:动物的生存与繁殖4.1 动物的摄取与排泄动物通过进食摄取养分,通过排泄将废物排出体外。
摄取和排泄是动物生存的重要过程。
4.2 动物的繁殖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性繁殖是指两个个体进行交配并繁殖后代,无性繁殖是指一个个体自行繁殖。
以上是二年级科学粤教版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逐渐了解物质与能源、器官与功能、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与繁殖等科学知识,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第1单元身边的动物一、菜叶上的蜗牛由于蜗牛爬行过的地方会留下黏液,学生在观察时可能会沾到手上,所以要及时提醒学生在观察后洗手。
二、校园里的蚂蚁1、蚂蚁的外部特征?节的。
通过触角接触外界事物,触角是气味导航,通过闻着释放的气味找到回家的路。
同时,彼此交流沟通,传递信息。
蚂蚁的行动方式是爬行。
2、蚂蚁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蚂蚁生活在土壤里,在草丛中、墙角边、树底下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
3、蚂蚁是成群生活在一起的,没有一只蚂蚁是自己独立生活的。
三、池塘里的鲤鱼1、鲤鱼的外形有哪些特征?鲤鱼身体呈纺锤形,颜色一般为青黄色。
鱼有头,头上有眼睛、嘴巴、鼻子、鳃。
它的头部比较大,眼睛较小,口位于头部前端。
鲤鱼口的旁边有两对胡须。
鲤鱼有鱼鳍和鱼尾,体表被有鱼鳞。
2、和其他动物一样,小鱼也需要食物。
小鱼的食物有鱼食、面包屑等。
3、鱼缸底部那些一条条的黑色东西是鱼的排泄物。
4、鱼靠鳍游动,长有背鳍(qí)、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
5、人是靠肺来呼吸,鱼是靠鳃(sāi)来呼吸的。
鱼呼吸时,水流过鲫鱼的鱼鳃,鱼鳃就能利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第三课:池塘里的鲤鱼。
四、家里的兔子1、兔子的耳朵为什么总是动来动去?答:是为了感知周围的声音。
2、兔子靠什么来找胡萝卜呢?兔子的鼻子很灵敏,当它在寻找食物时,它的鼻子会明显地抽动。
嗅觉不仅能帮助兔子判断周围的物体,还能帮助兔子察觉周围环境的危险情况。
3、兔子是怎样感知环境的?兔子的听觉十分灵敏,耳朵能调节体温。
兔子能通过多种器官(眼、耳、鼻、舌)感知周围的事物。
4、小兔子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头部两只长长的耳朵、红色的眼睛、鼻子、三瓣嘴、胡须、短短的尾巴;灰兔、黑兔等都是黑眼睛,身体毛茸茸的。
四条腿。
5、兔子喜欢吃胡萝卜、白菜。
6、在生物园、小农场等地方可以找到兔子。
第2单元一起种蔬菜五、我们离不开蔬菜2、锄头:用来除草和翻地;铁锹:用处更广,翻地、浇水和排水,处理杂物等;耙子:归拢或散开谷物、柴草或平整土地用;洒水壶:用来浇水。
精练科学二年级粤教版知识点掌握大全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掌握和理解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精练科学二年级粤教版知识点的掌握大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巩固科学知识。
一、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生命体,它们具有自身的生长和变化规律。
在二年级科学教材中,涉及到植物的生长、观察植物的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1.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老化死亡。
2. 观察植物的变化:植物的高度、叶片形状、花朵颜色等。
3. 植物的需求: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等对植物生长的需求。
二、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是地球上的重要生物群体,它们有各自的生活习性。
在二年级科学教材中,涉及到动物的觅食、休息、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1. 动物的觅食方式:捕食、食草、杂食等。
2. 动物的休息方式:躲藏、睡觉等。
3. 动物的运动方式:爬行、跳跃、游泳、奔跑等。
三、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界中存在许多与天气、季节等相关的自然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和认识,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1. 天气现象: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等。
2. 季节现象:春夏秋冬的变化特征,不同季节的温度、降水和光照时间等。
3. 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日出、日落、月亮的变化、彩虹等。
四、环保知识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了解环保知识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环节。
1.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不浪费,珍惜水资源。
2. 分类回收垃圾:对于纸张、塑料瓶、玻璃、金属等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3. 爱护植物和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不乱扔垃圾,保护植物的生长环境。
五、科学实验与观察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科学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记录数据和总结实验结果。
2. 观察与实验:利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细节;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溶解、融化等。
以上就是精练科学二年级粤教版知识点掌握大全的相关内容。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课:菜叶上的蜗牛
1、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运动、反应等。
观察时要保护蜗牛。
2、蜗牛有腹足来爬行,蜗牛爬行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3、蜗牛喜欢吃的食物有白菜、黄瓜、苹果等。
4、用小棉棒轻轻触碰蜗牛的触角,蜗牛有什么反应?答:蜗牛会缩回触角,身体缩回壳里。
5、蜗牛的外形有哪些特征?答:蜗牛身体分为头、腹、壳三部分,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
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触角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长的触角顶端有眼睛。
第二课:校园里的蚂蚁
1、蚂蚁生活在土壤里,校园里、花坛边、墙角处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2、蚂蚁的外形有哪些特征?答: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六条腿,头上有一对触角。
3、蚂蚁喜欢吃哪些食物?答:蚂蚁喜欢吃甜食,如白糖、面包屑、菜叶、苹果、饼干等。
4、在校园里观察蚂蚁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答:(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护小动物的生活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危险的地方活动。
第三课:池塘里的鲤鱼
1、鲤鱼生活在水里,靠鳍游动,用鳃呼吸。
2、和其他动物一样,小鱼也需要食物。
小鱼的食物有鱼食、面包屑等。
3、鱼缸底部那些一条条的黑色东西是鱼的排泄物。
4、鲤鱼的外形有哪些特征?答:鲤鱼头部较大,有胡须,身体表面有鱼鳞,还有鱼鳍和鱼尾。
第四课:家里的兔子
1、兔子有两只耳朵,四条腿。
在生物园、小农场等地方可以找到兔子。
2、兔子能通过多种器官感知周围的事物。
3、兔子喜欢吃胡萝卜、白菜。
4、兔子的耳朵为什么总是动来动去?答:是为了感知周围的声音。
第五课:我们离不开蔬菜
1、常见的蔬菜有黄瓜、番茄、白菜、胡萝卜、芹菜等。
2、我们参观小菜园,能了解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
3、我们必须给蔬菜按时浇水和施肥,施肥时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肥料,要戴上手套。
4、我们为什么离不开蔬菜?答:因为蔬菜含有我们成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第六课:动手种蔬菜
1、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我们在种豌豆种子时,在土壤里戳个洞,是为了放进种子。
2、种植蔬菜首先要做的是播种。
3、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答:(1)在土壤中播种;(2)用土把种子盖好后,还要按时浇水和施肥;(3)种子民芽后,把它放到窗台上,让它得到阳光照射;(4)要记录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
第七课:谁的蔬菜长得好
1、光照充分的蔬菜才能长得好。
2、蔬菜属于植物,我们的周围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温度和肥料等。
3、常见的植物有各种蔬菜、各种树木、各种花朵等。
4、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对我们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第八课:不倒翁
1、我们扳倒不倒翁时,它总会恢复直立。
2、我们可以用鸡蛋壳、乒乓球、橡皮泥、小铁块等来做不倒翁。
3、不倒翁内置的重物要位于下边。
4、观察不倒翁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我们可以知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因为不倒翁的底座是一个半球形且比较重,身体比较轻。
第九课:小鸡啄米
1、啄米小鸡能灵活点头,与小鸡的连接方式有关。
2、小鸡啄米玩具各部件是相互连接的,而且连接方式是活动的。
3、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活动的连接方式的物品有剪刀、折尺、扇子等。
第十课:喷气小车
1、当我们放开充满空气的气球时,气球会喷着气飞出去。
2、喷气小车是利用气球来推动小车的,喷气小车的动力来源于气球中的空气。
3、喷气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气球的喷气口方向相反。
喷气飞机、火箭都是应用喷气方式来运动的。
4、小车运动的距离与气球的大小有关。
第十一课:纸陀螺
1、纸陀螺是由卡纸和竹签制作而成的。
2、制作纸陀螺时要注意安全,别被竹签扎着。
3、纸陀螺转动的持久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答:(1)陀螺的重量,陀螺越重,转得越久;(2)纸盘的大小,纸盘越大,转得越久;(3)纸盘的高度,适当调低会让陀螺转得更久。
第十二课:位置和方向
1、人们常用前、后、左、右和远、近等词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
2、观察教室前后门的位置,说说自己的座位离哪个门更近。
3、教学楼和图书馆都是校园里的建筑物。
站在校园里的不同地方,尝试描述教学楼和其他建筑物的位置。
第十三课:辨方向
1、最基本的四个方向是东、南、西、北。
2、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太阳落下的方向是西。
早上面对太阳时如何确定方向?答:早上面对太阳时。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3、指南针是用于指示方向的工具。
4、如何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答:使用指南针时,指南针应平放,并使红色指针与方位盘上表示正北的刻度线重合,这时方位盘上东、南、西、北对应的方向就是实际方向。
第十四课:
1、观察校园,了解建筑物的位置和方向。
2、根据学校建筑物的位置和方向,制作校园简易模型,并作介绍。
人们可以通过看一所学校的简易模型去了解一所学校的布局。
3、制作校园简易模型时应注意什么?答:根据学校建筑物的位置和方向,用不同的盒子代表不同的建筑物,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