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特区立法的基本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我国经济特区立法的基本原则摘要本文阐释了经济特区立法中的三个基本原则:法治原则、创新原则、公平原则,并分别论述了遵循这些原则的必要性、实现途径以及实现这些原则的作用和意义等重要问题。在经济特区立法中应严格贯彻落实这些原则。

关键词法治原则创新原则公平原则

作者简介:范经云,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2-027-03

经济特区立法的原则是经济特区立法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主要准则。它对经济特区的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学研究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本文依照特区建设的有关政策,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立法的要求,参照国内外经济特区及其他地方的立法原则,总结出如下三个经济特区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法治原则

法治,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法治应当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标志着党和国家治国理政方略的转变以及执政党领导方式和国家

政权运作方式的转变。经济特区依法治区,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局域性的具体体现,是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和健全法治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投资环境和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有力保障。

(一)建立法治特区的必要性

马克思说,法律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的。因此,法律与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律界定权利,规范权利的边界,避免发生利益的冲突,建立起相应的秩序。法律约束权力,既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使之在交易中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又要有效地限制政府的权力,造就有限政府,保护民众自由权,免受政府的任意干预,用法律去规范政府行为源于“政府失败”理论,当政治决策由人来决定时,便会产生控制失败,政策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出现滞后性、不平衡性,不能科学化、民主化,导致调控失败。因此,排除各种人为因素,才能保证政府调控效力,从而实现市场经济主体的自由和公平竞争。特区发展会吸引大量的资金、人才、技术,也会有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关系、社会利益格局、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的重大变化,会触动各方面的利益,引发利益冲突、矛盾和纠纷,所以特区发展要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用法律规范和调整经济社会关系和人们的行为,为特区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稳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诺斯曾提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制度性因素,在制度性因素中,法律制度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法律能引导

和促使人们最有效地使用资源,并把资源优化使用和配置的一般经验加以确认,使这些经验成为约束人们行为的普遍性规则,帮助人们进行正确的预期和决策。特区要有效地利用全国乃至国外的资源,就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为投资者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保护正当利益,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投资效率。法律可以给投资者提供合理预期,使投资者作出合理的决策和安排,进行风险控制,实现预期目的。因此,法治化是特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经济特区发展中的法律缺失问题

在特区建设中,法律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特区的法律缺失问题严重,已成为特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桎梏。

第一,政策的法律化程度低,长期以来主要依赖政策,其稳定性、连续性、约束性差,容易使中央制定的政策被地方政府以各种手段变相执行,甚至任意添加或修改,经常朝令夕改,使人们对经济发展目标不信任。中央与地方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以政策协调其相互间的利益关系,执行中缺乏权威性且冲突严重。政策不具有法定的义务,违反政策,无法追究责任。因此,应当将长期性、战略性、稳定性的政策法律化。第二,地方立法冲突,中央调控不力。特区立法主要是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其效力仅能涉及本省或本市所辖范围,对跨地区的合作缺乏统筹规划,无法可依,并且地方立法地方保护色彩浓厚,导致地方封锁,产业同构,生态破坏等问题,法律冲突严重。第三,优惠政策及政府补偿应法律化。中央对地方

的优惠政策、财政补助、税收返还没有法律的具体规定,是盲目的,随意的,并未界定是否合理,是否公平。能获得多少利益取决于地方政府“跑”、“要”的程度。易滋生“权力寻租”。第四,对政府失职无明确法律责任的规定。在立法中,只是模糊规定了“承担相应责任”、“上级责令改正”。有些法律虽规定明确责任,但惩处力度不够,使失职政府不足以为惧。

因此,解决好特区发展中的法律缺失问题,才能推动特区经济良好发展。

(三)建立法治特区的有效途径

1.完善立法

要及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对特区发展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突出法律的引导作用,大胆进行超前性、预见性的探索。增加鼓励性条款,增强法律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增加单项性、细则性立法,避免片面强调法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使法规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和时效性。立足特区实际,学习、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立法成果,是完善特区立法的重要途径,不仅加快特区立法的进程,有利于特区经济的成长壮大,而且有利于吸引利用外资,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要更加注重立法的质量、保证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因此,在立法过程中,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发挥专家作用,倾听群众呼声。因为法律是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2.依法行政

依据法律规定行使职权,根据法律法规对市场、企业进行宏观调控。确立依法行政观念。使各级政府确实履行职责,严格依法办事,防止和严惩滥用职权。制定监督行政执法的法律,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切实提高政府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实行政务公开,破除行政性垄断,反腐倡廉,建立健全依法、高效、廉洁的行政权力机制和有效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3.提高特区人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思想、观点、心理和态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法治程度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但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缺少法治传统,我国相当一部分人缺乏法律意识。这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是相悖的,而特区建设更需要法治。因此,在特区建设中,必须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特区人的法律意识,特别是要提高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使特区建设能够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下有序推进。

二、创新原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挺进新时代的通行证,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特区立法创新的作用和意义在于用好特区立法权,促进特区现代化进程。特区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新的使命,在经历了以市场经济立法为重点的阶段后,已经进入围绕树立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