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荣誉与爱荣誉_教学简案
- 格式:pdf
- 大小:136.61 KB
- 文档页数:6
第3课荣誉与爱荣誉学案(含答案)第3课荣誉与爱荣誉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本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2.比较深入地探讨荣誉的内涵,领会本文的论证思路,培养质疑能力。
3.提高对荣誉的认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提升人文素养。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懔然徽号譬如作祟宽恕加冕头衔炫耀侏儒汲汲求名答案lnhupsushminxinxunzhrj2多音字度藏臭磨答案d/ducn/znchu/xim/m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234答案1荣誉/誊写2作祟/崇高3堕落/坠毁4瞻仰/赡养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沾沾自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特立独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无声无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4实至名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5上谄下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6相提并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答案1形容自以为很好而得意的样子。
2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
3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形容人没有名声或事情没有消息。
4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
5对上谄媚讨好,对下骄横无理。
6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荣誉与爱荣誉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荣誉与爱荣誉(学案)罗家伦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作者的观点,理解“荣誉”,明确怎样“爱荣誉”。
2、理解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说特点。
3、学习本文采用的例证法和引证法。
能力目标:1、比较深入地探究荣誉的内涵,理清本文的思路,培养质疑能力。
2、培养学生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对荣誉的认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提升人文素养。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说特点,深入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本文采用的例证法和引证法。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一、了解文体知识(大声读,并理解,时间2分钟)议论文具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科学原理和典型事实,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在议论文里,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骼。
二、准备练习(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或查工具书,时间3分钟)1、懔.然( )2、炫.耀( )3、庸.俗( )4、譬.如( )5、侥.幸( )6、骰.子( )7、枢.密( )8、一士之谔谔..( )三、学生自学课本。
(标段,默读课文,边看边画出重点信息,时间15分钟)四、出示尝试题(独立解决尝试题。
时间20分钟)(一)本文的论述对象是“荣誉”,作者反复强调的“荣誉”的内涵是什么?(二)勾画文中表明思路的词句和关键句,梳理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各层次的大意。
1—4段:5—8段:9—14段:15—17段:(三)为了明确荣誉的内涵,文中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说特点,将这一概念与“名誉”“虚荣”“野心”“荣宠”进行对比分析的?请阅读文章5—8段文字,筛选出关键信息,一一指出,然后完成下列表格。
(四)作者认为,真正的荣誉“是人格最光荣的完成”。
请阅读文章9—14段文字,用50字左右,从文中提取信息,描述“人格完成”的人的主要特征。
明确:(五)例证法和引证法是议论文常用的说理方法。
荣誉与爱荣誉-语文版第四册教案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课文《荣誉与爱荣誉》。
此篇课文是语文版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荣誉,荣誉和爱荣誉的不同,以及如何去争取荣誉。
教学目标1.了解荣誉的定义。
2.了解荣誉和爱荣誉的区别。
3.学习《荣誉与爱荣誉》这篇课文,理解文章中的词汇和句子。
4.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谈论个人经历和想法。
5.能够讨论如何积极争取荣誉,成为一个有荣誉感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的词汇和句子。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表达个人观点和想法。
3.讨论如何争取荣誉,成为有荣誉感的人。
教学难点1.如何表达荣誉感。
2.如何讨论如何争取荣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教学用书。
2.准备好课件和相关资料。
3.学生准备好学习笔记本。
4.教室环境整洁,能够促进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可以适当讲解荣誉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培养荣誉感。
同时,可以跟学生讨论他们对有荣誉感的理解和认识。
学习课文《荣誉与爱荣誉》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
2.教师读一遍课文,解释比较难懂的词汇。
3.学生听录音,并跟读课文。
4.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并将总结分享给全班。
进一步讨论1.讨论荣誉和爱荣誉的区别。
2.讨论若没有荣誉感,将如何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3.讨论如何争取荣誉。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荣誉感的理解和认识。
作业布置1.学生整理学习笔记。
2.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荣誉感的理解和认识,但是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实践。
此外,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
《荣誉与爱荣誉》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荣誉”,明确怎样“爱荣誉”。
2.学习本文采用的例证法和引证法。
3.比较深入地探究荣誉的内涵,领会本文的论证思路,培养质疑能力。
二、情境导入:荣誉是一定的社会或集团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是特定人从特定组织获得的专门性和定性化的积极评价。
个人因意识到这种肯定和褒奖所产生的道德情感,通称荣誉感。
在中国,孟子最早从伦理方面使用荣辱概念:“仁则荣,不仁则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一篇关于荣誉的文章《荣誉与爱荣誉》。
三、作者简介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绍兴柯桥镇江头人。
父传珍,曾任江西进贤等县知县,思想比较进步,家伦幼年就受其父影响。
1914年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肄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文科,成为蔡元培的学生。
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
同年,当选为北京学生界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支持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惟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主要著作有《新民族观》、《新人生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科学与玄学》、《逝者如斯集》、《中山先生伦敦蒙难史料考订》、《蔡元培先生与北京大学》等。
四、研读课文1.为了明确荣誉的内涵,文中是怎样将这一概念与“名誉”“虚荣”“野心”“荣宠”进行对比分析的?请一一指出并分析。
【提示】首先明确“荣誉”一词的内涵,指出:“名誉是外加的,而荣誉却是内足的”,“名誉只是外界的称许,而荣誉则是内部发出来的光荣”,“荣誉具有内心的价值,较名誉还要可贵”;“虚荣乃求他人一时之好尚,或是庸俗的称颂,而即沾沾自喜,以为满足的”,“虚荣的表现,就是好炫耀,好夸大,借此以博得他人对自己的称赞”,“他(荣誉)不是求之于外的,而是求之于内的”;野心是“求自己政治的名誉,权力,地位,官阶,以作个人自私的满足”;所谓“门第”“头衔”“豪富”,“都可叫作‘荣宠’,而绝不是‘荣誉’。
《荣誉与爱荣誉》学案内容感知唤醒世道人心向来是中国文人写作时的一个出发点、一个试图抵达的目的地。
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其实与古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入世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文以载道被视为写作的第一要义。
《荣誉与爱荣誉》正是一篇富有道德激情和使命感的文章,它阐述了应该如何看待荣誉,如何有人格、有尊严地生存。
罗家伦把包括这篇文章在内的书取名为“新人生观”,表明他的写作目的就是试图引导读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增强了启蒙意识,作为一位五四运动的亲历者、一位大学校长、一位教育家,这种启蒙意识就更加自觉和强烈,他自觉担当了人生导师这一角色,把培养教育学生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基础梳理 一、字音1.典型字 决.斗(ju é) 懔.然(l ǐn ) 骰.子(t óu) 徽.号(hu ī) 灰烬.(j ìn ) 侏儒..(zh ū r ú) 白圭.之玷.(gu ī)( di àn )忿.怒(f èn )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h è)( zh ān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nu ò)(è) 2.多音字二、字形⎪⎩⎪⎨⎧嵩山嵩鬼祟祟崇高崇 ⎩⎨⎧膝盖膝油漆漆 ⎩⎨⎧凛冽凛懔然懔 三、词义1.重点词 鄙吝:鄙俗。
孤寂:孤独寂寞。
恭维:为讨好而赞扬。
庸俗:平庸鄙俗;不高尚。
徽号:褒扬赞美的称号。
流俗: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批评:文中意思为评论,评判。
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臆度:主观地猜测。
门楣:门框上端的横木。
指门第。
骰子:即色(shǎi)子,一种游戏或赌博的工具。
懔然:严肃认真、小心谨慎的样子。
这里指以严肃戒慎的态度对待。
加冕:某些国家的君王即位时所举行的仪式,把皇冠戴在君主头上。
决斗:过去欧洲流行的一种风俗,两人发生争端,各不相让,约定时间地点,并邀请证人,彼此用武器对打。
第3课荣誉与爱荣誉本课话题——荣誉一、从课本中积累“荣誉是人格光辉的表现,也是整个人生不行分解的一部分。
没有荣誉心的人,就谈不上人格;漆黑黯淡地过一世,这种生存有何意义?”英国诗人拜伦所说“情愿把光荣加冕在一天,不情愿无声无臭地过一世”,可以说是对罗家伦先生这句话的最好注解。
可见一个人是否活得有价值,有无荣誉感的确是一个公认的衡量点。
荣誉感是来自自身的满足,而受人敬重则来自外界,是别人、社会对我们人生价值的一种确定。
做了对家庭、团体、社会、国家有益的事情,我们自身就会有荣誉感,而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敬重。
二、从历史中积累1.已故大将王树声,能够正确对待职务的变化,职务降了,他却毫无怨言。
他曾说:“职务大小,都是为人民服务,我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争荣誉和地位的权利。
”2.居里夫人先后被国内外的多个科研机构聘为名誉会员、名誉院士、名誉博士等,多次荣获奖金、奖章,但她对此淡然处之,从不骄矜炫耀,所以科学巨子爱因斯坦赞扬她说:“在全部有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颠倒的人。
”三、从生活中积累一九八一年三月,童非参与巴黎体操大奖赛时,在到达巴黎后去旅馆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头部受伤,再做简单的空翻动作有危急,大家劝他不要上,可他却说:“国家派我个人来参与竞赛,我的成果就是中国的成果,既然来了,就要参与竞赛。
”童非用他那坚韧的毅力,超群的技巧和美丽的造型,夺得了三枚金牌,二枚银牌,一枚铜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四、从名言中积累1.荣誉在于劳动的双手。
——达·芬奇2.荣誉不能查找,任何追求荣誉的做法都是徒劳的。
——歌德3.荣誉就像萤火虫,远看闪闪发光,近看既不发热,也不怎么亮。
——约翰·韦伯斯特4.荣誉使艺术盛兴,一切有志于钻研的人,无不受着荣誉感的感动。
——西塞罗5.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久守住它,否则就一事无成。
——居里夫人6.荣誉就像河流:轻浮的和空虚的荣誉浮在河面上,沉重的和厚实的荣誉沉在河底里。
《荣誉与爱荣誉》教案第一篇:《荣誉与爱荣誉》教案2荣誉与爱荣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本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比较深入地探讨荣誉的内涵,领会本文的论证思路,培养质疑能力。
情感素养目标:提高对荣誉的认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提升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领会本文议论思路,深入理解作者观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设想]文章思路清晰且有特点,让学生先整体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明确论述主旨,再抓住关键问题领会概念内涵,可就作者提出的观点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到见解。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荣誉的内涵,人应如何对待荣誉,讨论后可让学生写一篇学后感,也可让学生模仿本文思路结构写一篇议论文。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导入。
议论文具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科学原理和典型事实,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在议论文里,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骼。
(一)速读全文,勾画文中表明思路的词句和关键句,试写结构提纲。
问:本文的论述主旨是“荣誉”,作者反复强调的“荣誉”的内涵是什么?答:荣誉就是人格,是人格最光辉的完成。
请同学简述文章论述思路:文章针对当时国人荣誉的观念“不太发达”的现实,区别了荣誉与名誉、虚荣、野心、荣宠的界限,明确了真正的荣誉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指出爱荣誉特别是爱集体荣誉的必要。
(二)为了明确荣誉的内涵,文中是怎样将这一概念与“名誉”“虚荣”“野心”“荣宠”进行对比分析的?请一一指出并分析。
作者将这一概念进行区分,明确“荣誉”一词的内涵,指出:“名誉是外加的,而荣誉却是内足的”,“名誉只是外界的称许,而荣誉则是内部发出来的光荣”,“荣誉具有内心的价值,较名誉还要可贵”;“虚荣乃求他人一时之好尚,或是庸俗的称颂,而即沾沾自喜,以为满足的”,“虚荣的表现,就是好炫耀,好夸大,借此以博得他人对自己的称赞”,“他不是求之于外的,而是求之于内的”;野心是“求自己政治的名誉,权力,地位,官阶,以作个人自私的满足”,而所谓“门第”“头衔”“豪富”,只可叫作“荣宠”,不是真正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