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涂装常见不良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
- 格式:ppt
- 大小:582.50 KB
- 文档页数:15
当表面张力较高的涂料涂覆于表面自由能较低的底材上,也就是涂料表面张力与底材表面张力相差太大时,容易造成涂料对底材的润湿性不良,接触角变大,使涂料有保持滴状倾向而裸露出被涂面,特别是罩光清漆和颜料份较少的色漆,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缺陷,而且不容易修补。
1缩孔现象缩孔是由低表面张力的小颗粒或小液滴杂物产生的,它们可能存在于塑胶底材上、涂料中或飞落在刚刚涂覆好的湿膜上。
某些低表面张力物质溶解在湿膜中产生一个局部的表面张力差,Marangoni效应将这低表面张力部分的湿膜从颗粒流开,试图覆盖周围高表面张力的湿膜。
随着流动的发生,溶剂的挥发,表面张力差增大。
流动继续,溶剂的挥发增大了黏度,阻碍了流动而最终形成凹下的缩孔。
常见解决方法使用助剂降低涂料表面张力以减少缩孔增加流平。
它可将表面张力降低到大多数会引起缩孔杂物的表面张力以下。
2橘纹现象橘皮现象是涂漆过程中常见又较难克服的流平性问题,影响因素众多,大大地影响到涂膜的平整性。
原因及对策如下:(1)在喷涂过程中,由于溶剂挥发太快,湿膜黏度急剧增加,使流平变得困难而产生橘皮。
措施是根据环境季节温度变化来选择合适的稀释剂,例如[url=javascript.:;]聚氨酯[/url]涂料的稀释剂有冬用和夏用之分。
(2)塑料工件温度太高,使溶剂瞬间挥发,湿膜来不及流平。
(3)喷涂时出漆量太小或喷涂距离太远,表面沉积涂膜太薄,流平变得困难。
(4)[url=javascript.:;]喷枪[/url]雾化不良,漆雾颗粒过大也产生橘纹。
降低出漆量并提高压缩空气输出量,改善雾化性能。
(5)喷涂距离太近。
喷距太近虽然涂膜厚有利于流平,但压缩空气的冲击力使厚涂膜产生更大的橘纹,反而使流平性变差。
(6)涂料黏度过大。
涂料粘度大时,涂料雾化性和湿膜流平性都差。
因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兑稀并采用带恒温装置的喷涂设备。
(7)环境温度偏高,或闪干时间不足就进行烘烤。
(8)喷涂室内空气流速太快,使湿膜溶剂快速挥发而难以流平。
UV常见问题及改善对策一:光泽不好、亮度不够1 、UV光油粘度太低,涂层太薄2 、乙醇等非反应型溶剂稀释过量3 、UV 油涂布不均匀4 、纸张吸收性太强5 、网纹辊太细,供油量不足1> 、根据纸张的不同情况适当提高UV 光油的粘度和涂布量2 >、对渗透吸收性强的纸张,可先行涂布一层底油二:干燥不好、光固化不彻底、表而发粘1 、紫外灯管老化,强度减弱2 、UV 光油存储时间过长3 、非反应型稀释剂加入过多4 、机器速度过快1> 、在固化速度要求小于0. 5S 的情况下,必须保证高压汞灯的功率一般不小于120 w/cm2 >、灯管要及时更新,不要等坏了再换,必要时加入一定量的UV 光油固化促进剂,加速干燥三:印刷品表而UV光油涂不上、发花1 、UV 光油粘度低,涂层太薄2 、油墨中含调墨油或干燥油过多3 、油墨表面已晶化4 、油墨表面防粘材料(硅油、喷粉) 过多5 、涂胶网辊太细1> 、对要求UV 上光的产品印刷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创造条件2> 、上UV 光油时适当涂厚些,必要时可通过上底油或更换特殊光油来解决问题四:UV上光涂层有白点和针孔1 、涂层太薄2 、网纹辊太细3 、非反应型稀释剂如乙醇加入量过多4 、印刷品表面粉尘较多1> 、生产环境及印刷品表而应保持护清洁,增加涂层厚度,也可加入少量平滑助剂2 >、稀释最好采用参与反应的活性稀释剂五:表而涂布不匀、有条纹及桔皮现象1 、UV 光油粘度过高2 、涂布辊太粗不光滑3 、压力大小不均匀4 、涂布量过大5 、UV 光油的流平性差1> 、降低UV 光油粘度,减少涂布量,压力调整均匀2 >、涂布辊应磨细、磨光,可加入少量流平剂六:UV光油附着力不好1 、印刷品上油墨表而晶化2 、印刷油墨中的辅助材料不合适3 、UV 光油本身粘附力不足4 、光固化条件不当1> 、印刷工艺要提前考虑上光条件2> 、已印好的产品需要涂上增强附着力的底油七:UV光油变稠、有凝胶现象1 、UV 光油存储时间过长2 、光油未能完全避光存储3 、存储温度偏高1 >、注意UV 光油的有效使用期,严格避光存储2 >、存储温度以5 一25 ℃为宜八:残留气味大1 、干燥固化不彻底2 、UV 光油抗氧干扰能力差3 、UV 光油中非反应型稀释剂加入过多1 >、UV 光油干燥固化必须彻底,加强通风2 >、必要时更换UV 光油品种。
UV处理剂分析涂装常见的问题!(此方案由东莞炅盛UV处理剂整理发布)UV涂装的UV漆漆膜是立体状结构,硬度大,耐磨性好,透明度好,产品耐刮碰、耐摩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使产品色差较小,质量稳定。
UV处理剂是解决UV涂装过程中出现附着力差、掉漆现象或者是不良品返工返喷的一种处理剂,环保不含卤素,生产高效,成本低。
那么UV涂装中常常出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1.UV上光膜面上出现条痕、起泡、起皱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有哪些?1.UV光油黏度太高。
加入适量的稀释剂,降低光油黏度。
2.光油的涂布量大。
适当减少涂布量。
3.光油对印刷品表面墨层润湿性差。
选择适合油墨性质的上光油。
4.上光加工时的工艺条件同上光油适性不匹配,流平性差。
调整工艺参数,使其与上光油适性相匹配。
5.裁切、模切同时出现。
尽量减少在裁切、模切位置的UV上光设计。
2.UV上光层偏黄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有哪些?1.上光油放置时间太长,本身已经变黄,特别是劣质UV光油的变黄现象更为严重。
建议更换合适的UV光油。
2.UV光照射过量,UV光油固化过度。
适当降低UV光照射的功率或少开UV灯组,加快上光速度。
3.UV光油上光出现粘连现象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有哪些?1.涂布太厚。
2.UV灯功率不足或老化。
3.光油已经过期。
解决方法:1.可采用分两次快速UV光照射固化的方法。
2.及时更换UV灯,使之达到额定功率。
3.停止使用过期的UV光油。
4.降低涂布量,减薄光油油膜层。
5.提高上光涂布加工温度,使膜层彻底固化。
上述是在UV涂装中常常会碰到的一些生产问题,很影响涂装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在生产中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记录好问题的原因并加以解决。
在遇到附着力差掉漆等问题的时候,UV处理剂能快速高效稳定解决问题。
塑胶UV涂料常见问题1. 附着力不佳机理:单液型底漆与UV面漆之间不存在化学交联,基本上底漆、面漆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分子间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以及底漆和面漆之间的相互溶解,渗透所带来的物理锚合作用,因此要求底漆和面漆之间的配套。
底漆太硬面漆难以咬入,UV面漆溶解力太弱,不能形成良好的层间结合,底漆太软容易咬底、发花、发雾,同样面漆太厚,自由基聚合时体积收缩太大对附着力也有影响。
影响附着力的可能原因:1、底漆硬度高;涂装后放置时间太长,干得太透;铝粉漆的铝粉含量偏高或掉粉都是影响层间附着力的重要因素。
2、UV面漆原因:树脂和单体自身的粘附性不高;配方设计时官能度偏高,造成自由基聚合反应时体积收缩太大(特别是涂膜太厚时体积收缩影响附着力的现象更明显);UV固化不彻底,表干里不干,没有形成足够长的分子链。
溶剂偏弱或挥发太快、导致对底漆及塑料底材的二次溶解力不够。
表面张力太高,不能对底漆充分润湿和流平,配方设计不合理。
解决方案.1、调整底漆的硬度,提高底漆烘烤温度延长烘烤时间。
铝粉含量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使用和UV配套的底漆系统。
2、控制好UV涂膜的体积收缩,调整溶剂的溶解力和挥发速率,调整膜厚、引发剂用量和灯功率,重新选择原材料和调整配方。
2,硬度硬度的影响因素与解决方案硬度的定义:涂层的硬度一般是指涂膜表层的铅笔测试硬度,其测试结果主要取决于涂层自身的硬度,同时也与涂膜的韧性和表面滑爽有关。
影响硬度的可能原因::底漆硬度和涂膜厚度;所选用主体UV树脂的结构和官能度,单体官能度越高硬度越高体积收缩越大,厚涂时附着力就差;配方的最终UV双键固化转化率要求UV固化时能量不小于800mj/cm2。
涂层中丙稀酸双键的交联密度大小;UV线红外流平温度和时间、UV曝光能量以及干膜厚度。
可行的解决方案:调整底漆硬度;调整面漆配方增加交联密度,但不能太高,以硬度大于H为好;增加涂膜厚度,控制在30-40um增加曝光强度,但不宜太高,否则官能团太多,交联点太多,体积收缩太大,厚涂时附着力调整红外流平温度和时间,使UV漆中溶剂在红外流平时要充分释放后再进行紫外光固化,但红外流平温度过高或时间太长也会造成UV漆咬底漆而降低整个涂层硬度。
UV涂料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附着力差1.面漆改进的可能方案:1)增加促进附着树脂的量。
2)增加单、双官能单体。
3)降低体系的收缩性:增加低官能树脂。
4)促使反应固化完全:深层引发剂与常规引发剂搭配使用;调高曝光能量;高官能树脂。
2.底漆改进的可能方案:1)降低底漆树脂的硬度(TG点);2)添加促进层间附着的树脂;3)增强底漆的抗溶剂性;4)选用适量可重涂的流平剂。
颗粒1.提高面漆体系溶剂的溶解力;减低含非UV树脂的量;提高体系的喷涂固含量。
2.提高底漆体系溶剂的溶解力,喷涂时须过滤。
缩孔1.添加合适的抗油污助剂;2.硅类流平剂添加过量或不恰当;3.素材被污染,须用清洗溶剂清洗;4.油漆中混入水份。
硬度不够1.增加高官能的树脂;2.使固化反应完全;3.使漆膜干燥彻底,减少慢干溶剂的用量。
耐磨性差1.增加耐磨性树脂;2.使固化反应完全;3.使漆膜干燥彻底,减少慢干溶剂的用量。
流平差(橘皮)1.降低高黏度树脂的用量;增加低黏度的树脂或单体;2提高体系溶剂的溶解力;增加慢挥发溶剂的量;3.添加合适的流平剂。
发白1.喷涂时湿膜发白1)增加慢干溶剂的量;2)降低施工环境的湿度。
2.固化后干膜发白1)减少慢干溶剂的用量;2)促使固化完全。
耐溶剂擦拭差1.促使固化完全;2.提高交联密度,选用高官能树脂或单体。
固化不好(硬度和耐刮性差)产生原因: 1、设备(灯)使用时间长,照度不足。
2、曝光速度太快。
3、产品储存时间长或引发剂失效。
4、溶剂添加量过大或溶剂沸点高。
解决方法:1、更换紫外灯管。
2、或者适量的减慢走速,使设备在额定条件下运行。
3、产品应在保质期内使用,若超出保质期,应交生产方进行处理。
4、产品加入溶剂不当,若有必要,应在生产方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产品有凝胶点(颗粒的一种)产生原因: 1、储存不当 2、生产环境紫外线防护不足。
解决方法:1、产品应避光保存。
2、严禁在紫外光灯下暴露,在日光下曝晒。
UV常见问题及解决⽅法当表⾯张⼒较⾼的涂料涂覆于表⾯⾃由能较低的底材上,也就是涂料表⾯张⼒与底材表⾯张⼒相差太⼤时,容易造成涂料对底材的润湿性不良,接触⾓变⼤,使涂料有保持滴状倾向⽽裸露出被涂⾯,特别是罩光清漆和颜料份较少的⾊漆,⽐较容易出现这种缺陷,⽽且不容易修补。
1缩孔现象缩孔是由低表⾯张⼒的⼩颗粒或⼩液滴杂物产⽣的,它们可能存在于塑胶底材上、涂料中或飞落在刚刚涂覆好的湿膜上。
某些低表⾯张⼒物质溶解在湿膜中产⽣⼀个局部的表⾯张⼒差,Marangoni效应将这低表⾯张⼒部分的湿膜从颗粒流开,试图覆盖周围⾼表⾯张⼒的湿膜。
随着流动的发⽣,溶剂的挥发,表⾯张⼒差增⼤。
流动继续,溶剂的挥发增⼤了黏度,阻碍了流动⽽最终形成凹下的缩孔。
常见解决⽅法使⽤助剂降低涂料表⾯张⼒以减少缩孔增加流平。
它可将表⾯张⼒降低到⼤多数会引起缩孔杂物的表⾯张⼒以下。
2橘纹现象橘⽪现象是涂漆过程中常见⼜较难克服的流平性问题,影响因素众多,⼤⼤地影响到涂膜的平整性。
原因及对策如下:(1)在喷涂过程中,由于溶剂挥发太快,湿膜黏度急剧增加,使流平变得困难⽽产⽣橘⽪。
措施是根据环境季节温度变化来选择合适的稀释剂,例如[url=javascript.:;]聚氨酯[/url]涂料的稀释剂有冬⽤和夏⽤之分。
(2)塑料⼯件温度太⾼,使溶剂瞬间挥发,湿膜来不及流平。
(3)喷涂时出漆量太⼩或喷涂距离太远,表⾯沉积涂膜太薄,流平变得困难。
(4)[url=javascript.:;]喷枪[/url]雾化不良,漆雾颗粒过⼤也产⽣橘纹。
降低出漆量并提⾼压缩空⽓输出量,改善雾化性能。
(5)喷涂距离太近。
喷距太近虽然涂膜厚有利于流平,但压缩空⽓的冲击⼒使厚涂膜产⽣更⼤的橘纹,反⽽使流平性变差。
(6)涂料黏度过⼤。
涂料粘度⼤时,涂料雾化性和湿膜流平性都差。
因按照施⼯规范进⾏兑稀并采⽤带恒温装置的喷涂设备。
(7)环境温度偏⾼,或闪⼲时间不⾜就进⾏烘烤。
(8)喷涂室内空⽓流速太快,使湿膜溶剂快速挥发⽽难以流平。
uv涂料的常见问题1、流挂:流挂现象是在喷涂后烘烤均化阶段最容易出现的一类弊病,在垂直涂装中最易流挂,它的形状像小水珠一样沿着边角垂直流淌,形成的表面缺陷。
@原因分析:原漆的粘度太低、工件离喷枪距离太近涂膜过厚,线速度太慢是造成流挂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提高涂装粘度、增加固含量,提高溶剂挥发速度:调整喷枪距离和出油量、调整线速度、降低涂装膜厚和烘烤温度.2.针孔.:面漆上的气泡形如麻点、中间有小孔、象针扎一样密密麻麻的凹于涂层表面。
@原因分析:面漆喷得太厚(特别是施工粘度偏高,更易造成面漆喷得太厚),气温急剧下降,助剂、或溶剂配比不合理是造成针孔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增加开油比例以降低粘度,降低涂装膜厚、调整溶剂挥发速率,提高红外流平温度或者给UV漆加热,放慢UV流水线速度都可以解决针孔问题.:3、雾光:高光UV面漆固化后有一层像雾一样的表面缺陷,这种问题在单液黑底上最容易出现。
@原因分析:A、溶剂挥发太快、温度和湿度偏高是造成雾光的主要原因,溶剂挥发太快使UV表面吸水、油水不混容如果UV漆溶解力太强或底漆耐溶剂性偏差,底漆未干透,也易使UV漆咬底漆,也容易造成失光.@ 解决方法:A、调整溶剂挥发速率。
B、调整UV漆和底漆配方,将底漆烘干且适当降低涂膜厚度,使底漆在短时间烘烤时相对会干得透一点!4.鱼眼:鱼眼又称凹陷,它一般呈现出圆形凹痕、边缘凸起、看上去就像鱼的眼睛。
@原因分析工件表面和环境不干净,压缩空气不干净所造成。
@ 解决方法重新清洁待涂装的工件和环境、检查压缩空气过滤系统是否正常。
塑胶UV涂料常见问题1.附着力不佳机理:单液型底漆与UV面漆之间不存在化学交联,基本上底漆、面漆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分子间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以及底漆和面漆之间的相互溶解,渗透所带来的物理锚合作用,因此要求底漆和面漆之间的配套。
底漆太硬面漆难以咬入,UV面漆溶解力太弱,不能形成良好的层间结合,底漆太软容易咬底、发花、发雾,同样面漆太厚,自由基聚合时体积收缩太大对附着力也有影响。
UV漆的常见问题及分析一、附着力问题1、基材与底漆附着力问题。
一般出现基材与底漆附着力不好,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基材油脂过重,建议使用水性附着剂或油性附着剂,一般情况下都能得到改善。
(2)基材含水率过高,基材含水率一般不能超过12%,否则易引起基材变形,导致漆膜破裂、附着力不好、漆膜脱落及漆膜表面白雾状等。
水分超标过大应重新干燥基材。
(3)素砂机的原因:在素板砂光工序当中,应注意的是基材纤维十分紧密的板材(如松木类)不适合过于抛光,否则会引起基材与底漆附着力不理想。
(4)固化程度:在UV涂料固化时应注意:头道固化应适宜(不粘砂带、用手指甲划有白痕),否则会引起附着力不理想或影响底漆的柔软性。
2、油漆层间附着力问题。
(1)淋前辊加色过深或色精含量过大,层间附着力不好较多表现在底漆与面漆之间,如颜色过深会吸收大量的紫外光引起固化不彻底,而造成底面脱落。
建议在底漆上分遍加色,且一定要注意紫外灯光的能量。
(2)底漆固化与砂磨。
底漆的固化程度在生产过程中十分的重要,如固化不好,容易引起整体附着力不好,若固化太过,会造成砂磨效果不好,引起底漆与底漆的层间附着力不理想。
一般生产过程中应:注意:固化后不粘手,指甲划有白痕,砂磨后对光看底漆无明显亮光及痕迹。
二、平整度问题1、素板基材的砂光:涂装好的地板对着光能看见一道道横向的波纹(用手可以感觉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素砂机(重砂机)的问题,应调整设备。
2、底漆涂布量过大,固化太过,砂底不平整,这种现象比较容易分辨。
底漆辊痕明显时,底漆加温,改变底漆粘度,调整底漆涂布量,延长底漆流平时间,调整砂光机及灯距、线速等来改善平整度的问题。
3、面漆流平:面漆一般不大存在流平不好的问题,但冬天生产过程中,环境温度过低也会产生平整度不好的现象,一般冬天红外流平的温度不宜过高,超过淋幕机回流温度10℃以上会出现其他问题(如橘皮、收边等)。
三、气泡问题生产过程中气泡问题最常见,引起气泡的原因也有多种,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种:1、温度:水温不宜过高(d70℃,过高容易产生沉淀,而沉淀物又极象小的气泡),一般建议水温在55℃-70℃之间。
我公司喷的VU光油总有很多小点,不属于尘点,是什么原因啊?怎么样改善呢?谢谢赐教!首先你确认是喷涂的问题么?a根本上你那个问题也有人叫做麻点。
麻点的原因:1、表面张力太大导致形不成平滑而连续的膜,造成表面润湿性差,使光油缩成麻点或砂眼,甚至出现针孔,建议添加改善润湿性的一类助剂。
2、UV固化由于速率太快,膜内的某些挥发性物质来不及释放而聚结成颗粒状的小点。
3、UV涂料麻点的产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还要看具体的工件和涂装的工艺4、除了楼上所说的原因以外,我再补充一点:5、如果你的UV涂料下面有底漆,那么有可能是UV涂料咬底所致。
6、如果你在底材上直接涂装,那么你的底材是否擦过,擦过后的酒精或IPA之类的没有挥发完全,或者留有水蒸汽,也可能造成麻点的产生7、UV喷涂后,应当放置一段时间,让溶剂跑掉才固化,如果有残留溶剂或慢干溶剂会有这种情况,润湿不好也会有这种情况UV光油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印刷品上光后表面发粘、干燥不好主要原因:A、紫外光功率不够B、紫外灯管老化,强度减弱C、 UV光油引发剂选择不当D、乙醇、甲苯等溶剂加入量过大E、机器走纸速度过快F、 UV光油自身光固性能欠佳解决方法:A、及时检修设备和更换灯管B、加入一定量的光引发剂和光敏剂,如三乙胺等以加快光固速度C、调整印刷工艺★表面涂布不匀,有条纹及桔皮现象主要原因:A、 UV光油粘度过高B、压力大小不均匀C、涂布量过大D、 UV光油的流平性差E、纸张不平整,吸收性太强F、UV光油表面和平性差解决方法:A、降低UV光油粘度,可加入少量流平剂B、减少涂布量,涂布辊调整均匀C、先上UV底油D、对印刷品表面进行电晕处理,以增加UV光油对表面的亲和力★UV涂层有针孔现象主要原因:A、涂层太薄B、网纹辊太细C、乙醇、甲苯非反应型稀释剂加入量过大D、印刷品表面有粉尘解决方法:A、加强作业环境的清洁B、可加入少量的流平助剂、润湿助剂C、选择专用的UV稀释剂稀释、防止体系组分不相容D、印刷时设法增加涂层厚度,或者先上UV底油★印刷品表面有火山口、鱼眼现象主要原因:A、印刷品表面不洁净,有可能有油污B、UV光油的流平性差C、光油的消泡剂选择不当,消泡性能过于强烈解决方法:A、清洁印刷品表面B、合理选用消泡、流平助剂★UV光油附着力不好主要原因:A、印刷品油墨表面"晶化"与光油无法亲和、润湿B、印刷品油墨中的辅料(如撤粘剂)选择不合适C、UV光油自身的附着力不够D、光固化条件未合理掌握,固化时间过短或者过长E、对于非极性或低极性基材(如PE、PP、PET、OPP、BOPP等)未处理直接印刷UV光油解决方法:A、印刷油墨应选择含蜡较低的型号B、选择柔韧性好、附着力佳的光固树脂和活性单体。
第四十一课UV印刷故障一、UV印刷干燥不良的原因与解决办法㈠、UV照射装置不合适的原因与解决办法:1、UV照射装置不合适的原因:⑴、灯管功率不足:①灯管数量不足②灯管输出不足例80W/cm③灯管种类选择不当:例无臭氧灯管;金属卤素灯;高压水银灯⑵、UV装置选择不当:①水冷双重夹套②带红外线阻断过滤③灯管距照射物距离太远⑶、保养不良:①灯管表面脏②反射板脏③超过了使用寿命2、UV照射装置不合适的解决办法:⑴、灯管功率不足的解决办法:①增加灯管数量②提高灯管输出120W/cm或160W/cm④普通型(光油、油墨)⑤高压水银灯(光油等)⑥金属卤素灯(油墨等)⑵、UV装置选择不当的解决办法:①改为空冷系统②拿掉③调整灯管的高度⑶、保养不良的解决办法:①用丙酮、乙醇等清洗灯管,清洗不掉时换新灯管。
②用丙酮、乙醇等清洗灯管,清洗不掉时换新灯管。
③换上新灯管。
㈡、UV油墨不合适原因与解决办法:1、UV油墨不合适的原因:⑴、油墨选择不当①油墨类型不适合②油墨太硬⑵、UV油墨中添加剂过量①UV调墨油加过量②UV减粘剂加过量③有杂质混入a、混入了清洗剂b、混入了普通油性油墨c、混入了机械油等d、混入了UV油墨以外的助剂2、UV油墨不合适的解决办法:⑴、油墨选择不当①换上干燥快的油墨类型②换上墨性软的油墨⑵、UV油墨中添加剂过量①重新调整添加量②重新调整添加量③丢弃混有杂质的油墨,使用新的油墨㈢、印刷设备方面的原因与解决办法:1、印刷设备方面的原因:⑴、胶辊不良①材质不合适②胶辊硬度不合适⑵、叼纸牙的影响⑶、油墨和涂布光油同时干燥的系统。
2、印刷设备方面的解决办法:⑴、更换成适合UV油墨的材质;更换胶辊。
⑵、换成不会产生影子的UV用叼纸牙⑶、在滚筒间安装UV灯。
㈣、在排除油墨、灯管等原因的时候如仍然存在干燥不良问题,请联系设备厂家注意对灯管冷却温度、开始冷却时间的调准。
灯管温度过低会引起灯管效率降低而出现干燥问题。
二、UV油墨机上增粘的原因与解决办法㈠、油墨不适合的原因与解决办法:1、油墨不适合的原因:⑴、油墨选择不当:①油墨类型选择不当②油墨太硬③油墨浓度过高⑵、版面设计方面的影响:图文极少⑶、印刷设备上的问题①紫外线泄漏引起油墨干燥②太阳光照射③荧光灯里有很多紫外线,引起机上油墨干燥④胶辊选择不当,吸收UV成分。
附着力差1.面漆改进的可能方案:1)增加促进附着树脂的量。
2)增加单、双官能单体。
3)降低体系的收缩性:增加低官能树脂。
4)促使反应固化完全:深层引发剂与常规引发剂搭配使用;调高曝光能量;高官能树脂。
2.底漆改进的可能方案:1)降低底漆树脂的硬度(TG点);2)添加促进层间附着的树脂;3)增强底漆的抗溶剂性;4)选用适量可重涂的流平剂。
颗粒1.提高面漆体系溶剂的溶解力;减低含非UV树脂的量;提高体系的喷涂固含量。
2.提高底漆体系溶剂的溶解力,喷涂时须过滤。
缩孔1.添加合适的抗油污助剂;2.硅类流平剂添加过量或不恰当;3.素材被污染,须用清洗溶剂清洗;4.油漆中混入水份。
硬度不够1.增加高官能的树脂;2.使固化反应完全;3.使漆膜干燥彻底,减少慢干溶剂的用量。
耐磨性差1.增加耐磨性树脂;2.使固化反应完全;3.使漆膜干燥彻底,减少慢干溶剂的用量。
流平差(橘皮)1.降低高黏度树脂的用量;增加低黏度的树脂或单体;2 提高体系溶剂的溶解力;增加慢挥发溶剂的量;3.添加合适的流平剂。
发白1.喷涂时湿膜发白1)增加慢干溶剂的量;2)降低施工环境的湿度。
2.固化后干膜发白1)减少慢干溶剂的用量;2)促使固化完全。
耐溶剂擦拭差1.促使固化完全;2.提高交联密度,选用高官能树脂或单体。
固化不好(硬度和耐刮性差)产生原因:1、设备(灯)使用时间长,照度不足。
2、曝光速度太快。
3、产品储存时间长或引发剂失效。
4、溶剂添加量过大或溶剂沸点高。
解决方法:1、更换紫外灯管。
2、或者适量的减慢走速,使设备在额定条件下运行。
3、产品应在保质期内使用,若超出保质期,应交生产方进行处理。
4、产品加入溶剂不当,若有必要,应在生产方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产品有凝胶点(颗粒的一种)产生原因:1、储存不当2、生产环境紫外线防护不足。
解决方法:1、产品应避光保存。
2、严禁在紫外光灯下暴露,在日光下曝晒。
涂布的产品表面有滚痕(桔皮)产生原因:1、生产环境温度过低2、选择产品粘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