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切开腱周内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带线锚钉与传统缝合法治疗开放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比较开放性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足部创伤,一般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行走和运动。
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是采用传统缝合法,即通过手术将断裂的跟腱重新缝合起来。
近年来,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带线锚钉治疗法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
带线锚钉治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不同于传统缝合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将锚钉插入骨骼和跟腱中来固定跟腱,以促进跟腱的愈合。
带线锚钉治疗法相比传统缝合法具有以下优点:带线锚钉的固定力更强,可以有效地防止跟腱再次断裂,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带线锚钉的操作简单方便,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期较短,对患者的创伤较小。
带线锚钉可以提供更好的切口边缘对骨组织的支撑,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带线锚钉的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跟腱断裂。
与带线锚钉相比,传统缝合法具有以下缺点:传统缝合法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期长,容易引起感染和并发症。
传统缝合法的固定力较弱,容易出现跟腱再次断裂的情况。
传统缝合法需要切除部分正常组织进行手术,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大。
传统缝合法的应用范围有限,适用于较为轻度的跟腱断裂。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带线锚钉治疗法相对于传统缝合法具有更多的优点,包括固定力强、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
在治疗开放性跟腱断裂时,可以优先考虑使用带线锚钉治疗法。
在具体应用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意见进行选择。
带线锚钉治疗法相对于传统缝合法在治疗开放性跟腱断裂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1月入住我院骨科的50例新鲜跟腱断裂患者,采用经跟腱正中旁内侧入路,krakow 法缝合修复跟腱治疗,并进行术后复健恢复指导与随访。
结果5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年,术后恢复优33例,良16例,深度感染与跟腱再断裂1例,优良率98%。
结论krakow 缝合法修复是跟腱断裂缝合的首选方法,经跟腱正中旁内侧入路为治疗跟腱断裂的最理想的手术入路,术后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是获得小腿及足踝部良好功能的保证。
【关键词】跟腱断裂;krakow;缝合法跟腱断裂是体育运动员常见的疾病,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目前临床跟腱断裂主要依靠手术治疗(非手术指跟腱未完全断裂者),且临床手术治疗方法较多,本文主旨利用krakow 法缝合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均取得成功,且术后进行随访与指导复健恢复,治疗效果较好,具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为闭合性跟腱断裂,包含突发性运动损伤35例,重物砸伤15例,其中30例能够触及明显凹陷区。
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辅助明确诊断。
手术时间为受伤后2-7d。
1.2治疗方法[1]全麻,俯卧体位,均在驱血后止血带下操作。
手术在跟腱内测作0.5cm纵型切口,切口月8cm左右,切口行至跟腱外膜,直至显露跟腱断裂部位,且确认跟腱为完全性断裂。
先屈膝及尽量踝关节跖屈便于显露跟腱两端断端,清理并理顺两断端,用10号慕丝线采用krakow缝合法锁边缝合。
在踝关节跖屈30°时系紧缝合线,使两侧线结均包埋在跟腱断端内。
再次理顺两断端散在撕裂的腱纤维组织,从最远端一侧开始使用3-0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至近端后转到另一侧继续锁边缝合至远端,仔细对合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2结果50例患者随访时间均在1年左右,根据显现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标准评估术后跟腱恢复优33例,两16例,1例出现深度感染及跟腱再断裂症状,术后恢复优良率为98%。
微创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2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新鲜闭合性跟腱微创修复方法及效果。
方法对22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微创法修复,并以amer-lindholm法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 22例随访结果,优19(86.36%)良3例(13.63%)。
结论微创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不失为一种良好方法。
【关键词】跟腱;闭合性损伤;微创手术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15-01跟腱闭合性断裂临床较为多见,常为运动员下蹲起跑、起跳瞬间,比目鱼肌、腓肠肌突然猛烈收缩造成肌肉-肌腱和肌腱-跟骨止点处断裂.其中以肌腱处断裂(距止点2-6cm)最为常见[1]。
由于跟腱及其周围组织的生理特点,损伤后修复时易破坏局部血运,影响跟腱愈合,发生再断裂几率较高,并发症较多。
笔者自2003年至2012年采用小切口微创法修复跟腱断端,术后屈膝、踝关节屈曲石膏固定治疗22例,经随访半年至2年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15-54岁,平均36岁;左侧10例,右侧12例。
受伤到手术时间3-7天。
受伤原因:打篮球9例,踢足球6例,剧烈跑动3例,跳远3例,坠落伤1例。
1.2 手术方法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俯卧位。
以触及跟腱凹陷处为中心,跟腱内侧缘切口长约2cm,锐性切开腱周组织,找到跟腱断裂的两端,屈膝30°、踝关节屈曲60°,牵拉对合跟腱端段,分别于跟腱断端内外侧沿跟腱与腱周组织之间向近端插入折好呈∩形钢丝,使钢丝顶端距跟腱断端约3cm,以2根针尾带1号可吸收缝线,自跟腱断端约2.5cm处内侧一根水平进针,另一根与之成45度角斜向外下,经皮肤、皮下组织、腱周组织、钢丝框、跟腱、对侧钢丝框、腱周组织、皮下组织及皮肤穿出;以另一根针尾带1号可吸收缝线至外侧上方针穿出皮肤处,成45°角,向内下方向经皮肤、皮下组织、腱周组织、钢丝框、跟腱、对侧钢丝框、腱周组织、皮下组织及皮肤穿出;于针尾处剪断缝线,牵拉钢丝框,引出缝线,分别结牢内外侧上断两线尾,牵拉抽紧下端内外侧缝线。
跟腱断裂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跟腱断裂(TCD编码:BGG000)西医病名跟腱断裂(ICD-10编码:S86.001)跟腱断裂是指跟腱连续性中断的一类疾病,多为创伤所致。
二、诊断要点(一)均有在疾跑或跳跃运动中后跟部的急性受伤病史,病人多在后跟受伤处产生“被棒击感”。
(二)断裂点多在跟腱远端,伤后随即出现疼痛、逐渐肿胀、跛行步态。
(三)在患部扪及皮下凹陷;跟腱的连续性消失;患踝关节主动跖屈疼痛;被动踝关节背屈牵拉小腿疼痛,踝关节抗阻跖屈力弱,捏小腿三头肌试验(Thompson征) 阳性,即屈膝位捏小腿三头肌,患踝跖屈活动范围小于健侧为阳性。
(四)陈旧跟腱断裂病人主述多为有既往运动受伤史伤时症状和上述急性跟腱断裂的症状一致。
患处肿疼多已经消失、仍可存在跛行步态,踝跖屈力弱,尤其是下楼梯时患踝行动障碍。
同样能在断端扪及皮下凹陷,并在凹陷远近端能扪及皮下硬结,Thompson试验可以呈阳性,也可以呈阴性。
(五)影像学检查及辅助检查:侧位X线片,彩色超声波和跟腱核磁共振(MRI)等检查有助于确诊对于比较少见的跟腱部分断裂,MRI检查能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
三、鉴别诊断(一)跖肌腱断裂病史、症状与跟腱断裂相似,但其断裂部位较高,皮下凹陷不明显,捏小腿三头肌试验为阴性,彩色超声波检查多能确诊。
(二)跟骨结节撕脱骨折断裂部位紧靠跟腱止点,侧位跟骨X线片跟骨结节处可见分离的小骨片影像。
四、病理分型(一)新鲜闭合跟腱断裂断端呈马尾状,并向相反方向蜷曲,断端皮下可扪及凹陷,断端可见出血或淤血,腱围组织和深筋膜水肿,在断裂后的3周内腱围水肿会逐渐加重。
(二)陈旧闭合跟腱断裂断端已经连接瘢痕愈合,较正常跟腱延长并且薄细,张力松弛,癍痕致密,相间着马尾状腱丝,腱围瘢痕愈合并于跟腱粘连,腱围、深筋膜和跟腱之间没有层次。
(三)开放跟腱断裂伤口出血,肿胀,深筋膜,跟腱离断,断端整齐,呈横形,断端分离,较少蜷曲。
五、证候分类(一)瘀滞型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致伤。
跟腱断裂手术治疗进展跟腱断裂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多见于体育爱好者。
其治疗大致可分为手术和非手术。
目前跟腱断裂首选手术治疗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
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就跟腱断裂手术治疗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1 经皮修复Ma&Griffith(1977年)设计了最早的一种经皮修复方法,即在肌腱中部和侧方纵行开6个小口,以缝线进行肌腱吻合。
术后伤口外观较好,皮肤坏死和延迟愈合相对较少。
但术后腓肠神经卡压发生率高,对此Majewski M提出术中充分暴露腓肠神经可较好解决此问题。
另外一般认为发生肌腱再次断裂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但近年来随着缝线材料及专用仪器的更新与发展,目前很多国外学者经过大量临床观察后认为这是一种较可靠的修复方法。
2 新鲜跟腱断裂开放手术治疗方法2.1新鲜损伤中的开放性断裂,创缘整齐,宜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采用锁扣缝合法(Tsuge)缝合或握持缝合法Kessler缝合。
Strauss EJ等对74名开放跟腱断裂患者术后随访2至4年,平均SOFAS评分为96分,其中9例伴刀口浅表感染,1例再断裂。
远期效果均属优良,切口局部接近正常,功能恢复正常。
对跟腱挤挫伤患者清除挫损肌腱至断端整齐,其间若约缺损较小(一般认为小于6cm),可采用V-Y腱成形术。
2.2闭合性断裂,如跟腱从止点撕脱,采用Bunnell钢丝缝合法,将跟腱固定于跟骨上;对撕裂型损伤,跟腱断裂犹如马尾,采用丝线做Bunnell缝合顺行整理断裂跟腱,使两断端马尾状断缘互相交叉呈瓣结样,此种缝合法较为稳妥,不易发生再断裂。
Uchiyama E等采用先调整肌腱至适当长度用Tsuge缝合后,再将每个纤维束纵向聚集成束并以Bunnell缝合固定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此外,Rippstein PF等提出微型开口技术修复急性跟腱断裂,此方式结合了经皮修复与开放手术两种修复方式。
由于愈合过程中没有形成中间疤痕组织,减少了制动时间,允许早期安全负重,减少了再次断裂的可能性。
有限切开腱周内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目的探讨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有限切开腱周内缝合术的初步临床应用结
果。
方法对27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有限切开腱周内缝合术修复跟腱。
采用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价。
结果平均随访32个月,无感染及跟腱再断裂,腓肠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正常。
功能评定:优23例(85.2%),良4例(14.8%)。
结论有限切开腱周内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能有效保护断端血运,创伤小,再断裂及感染机会少,功能恢复好,是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又一选择。
标签:跟腱;腱损伤;腱周内缝合;外科手术;微创性
关于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已有较多报道,微创手术的应用也逐渐推广[1-2]。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研究采用有限切开腱周内缝合法来修复跟腱断裂,结果疗效显著,且该法实用性、微创性及可操控性等均较传统手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27例,均为首次断裂患者,左侧18例,右侧9例,其中,男24例,女3例,年龄35~64岁,平均36岁。
受伤至手术时间均在3 d内。
踢足球15例,羽毛球6例,篮球2例,短跑2例,跳远1例,踢毽子1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足跟部位存在重击感和(或)“砰”响感;触诊:跟腱处存在凹陷感;Thompson试验阳性者。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并于跟腱断裂凹陷处做皮肤切口,约2 cm。
确定断裂跟腱的两端位置,在跟腱与腱周间隙插入金属棒。
采用大角针(系有双股爱惜邦5号线)经过皮肤、皮下、腱周组织、金属棒顶端的圆孔、跟腱、对侧的金属棒顶端的圆孔、腱周组织、皮下及皮肤,从对侧对应部位穿出,回抽金属棒[3-5]。
尽量将入针点靠于跟腱的止点,两端缝线拉紧、打结,缝合腱周组织,消毒。
1.3 康复训练
术后第3天支具制动踝关节跖屈位、中立位继续固定,共计20 d。
40 d后拆卸支具,扶拐部分负重锻炼。
1.4 功能评价
治疗半年后,依据Amer-Lindholm法进行评估。
(1)优:患者不存在不适应感,能够正常行走,肌力与健侧相近,小腿围度减少≤1 cm,跖屈角减少≤5°;(2)
良:轻度不适,行走稍有异常,肌力稍有减弱,小腿围度减少≤3 cm但>1 cm,跖屈角减少在6°~10°;(3)差:患者出现明显的不适,行走明显出现跛,肌力减弱较大,腿围度减少>3 cm,跖屈角减少>10°。
2 结果
随访25~42个月,平均32个月,无感染及跟腱再断裂,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无异常。
功能评定:优23例(85.2%),良4例(14.8%)。
3 讨论
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主要有非手术保守治疗、切开、经皮不切开、有限切开修复术等。
但保守治疗后的再断裂率较大,为10%~30%[6-8]。
手术切开修复术的固定缝线相对牢固,但切口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对跟腱血运破坏较为严重,并发症较多[9-11],可能的机制为:跟腱缝合后,原本失张力的跟腱绷紧,大量缝合线的占位使得修复后的跟腱裸露在外,增大了感染、粘连的概率[12-13]。
经皮不切开修复术是在跟腱两侧做6个小切口,经皮缝合断裂的跟腱,该术式可有效增大跟腱的血运,降低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其易出现再断裂及跖屈力弱的现象。
6个小切口对机体的损伤或羁绊,往往会影响皮下、腱周及跟腱等组织的走向,延长术后跟腱功能恢复的时间。
目前,有限切开修复术的应用在临床上逐渐推广。
通过有限切开的切口,可实现两断端的有效对合,整个缝合修复过程不变。
有报道显示,腱皮缝合技术可在距断面近侧5 cm、断面远侧3 cm处经皮贯穿跟腱,在丝线上穿橡皮管,皮外收紧打结,但此方法会导致皮肤长时间处在压迫状态,继发损伤较大;另外穿出的缝合线增加了机体内部组织的感染概率,并发症较多。
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有限切开腱周内缝合术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随访25~42个月,平均32个月,无感染及跟腱再断裂,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无异常。
功能评定:优23例(85.2%),良4例(14.8%)。
鉴于该方法的微小切口,两断端对合成功后跟腱无弓弦样绷起,跟腱的保护力度得到提高,皮下组织发生粘连的可能性降低。
综上所述,对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行有限切开腱周内缝合术,其效果明显且微创,对血运破坏力度小,软组织继发粘连、再断裂及感染发生的概率降低,跟腱功能恢复加快,患者生存质量可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熊小龙,王和驹,马心赤,等.手术与保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Meta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4):590-595.
[2] 岳莉,苏畅,吴迪.高频超声在诊断闭合性跟腱断裂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11,85.
[3] 龚虹云,李皓桓,宋启斌.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效果的Meta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12):887-888.
[4] 荆春霞.闭合性跟腱断裂术后病人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2,10(29):2740-2740.
[5] 陈辉,刘华渝,沈岳,等.微创跟腱吻合器(Achillon)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J].创伤外科杂志,2012,14(2):150-152.
[6] 杜顺杰,吴希瑞,高海军,等.微创经皮缝合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J].河北医药,2012,34(7):1016-1017.
[7] 徐海林,王天兵,党育,等.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微创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1):36-39.
[8] 王国华,初向全.非手术疗法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34例[J].山东医药,2011,51(38):5.
[9] 李培钢,王拴柱,赵云霞.Achillo微创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J].中国康复,2011,26(5):349.
[10] 周运勇,汤中滚,唐刚健,等.Krackow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35例报告[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4):463-464.
[11] 陈业平,张华.小切口手术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29例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6):47-48.
[12] 王拴柱,李培刚,王春江,等.ACHILLON微创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2011,17(6):525-529.
[13] 张国柱,蒋协远,王满宜.有限切开腱周内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J].山东医药,2010,50(4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