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终结的判定准则商务指南频道_商务_交易_谈判.doc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2
商务谈判有效的结束技巧
商务谈判的有效结束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 确认共识:在商务谈判结束时,确保双方对达成的协议或共识有清晰的理解和确认。
可以通过总结谈判内容、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等方式来达成共识。
2. 形成书面协议:即使双方在谈判中达成了口头协议,也应该将其正式化为书面协议,确保双方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有明确的依据和参考。
3. 确保所有问题解决:在商务谈判结束前,确保所有相关问题都得到解决并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避免留下未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
4. 关注双方关系:商务谈判结束后,要注意维护和巩固与对方的关系。
对方可能是你未来的合作伙伴或客户,所以要保持积极和友好的态度。
5. 感谢对方的时间和努力:在商务谈判结束后,向对方表示感谢并对其投入时间和努力表示赞赏。
这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商业关系。
6. 认真处理后续事务:商务谈判结束后,仍然需要继续跟进和处理相关的事务,例如签署合同、履行协议等。
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保持与对方的沟通。
7. 总结经验教训:商务谈判结束后,花时间回顾和总结这次谈判的经验教训。
反思自己的表现和策略,为以后的商务谈判积累经验和改进方法。
总的来说,商务谈判的有效结束应确保双方对达成的协议有明确的共识,关注双方关系,感谢对方,并继续处理后续事务。
商务谈判结束谈判的策略一、判断谈判进入结束阶段的依据判断谈判是否进入结束阶段主要依赖以下三个标准:交易标准,交易所涉及的所有条件的总和是否已达到预想结果;时间标准,是否在所需时间、所限时间以及竞争时间范畴之内;策略标准,谈判中“生死性”的策略是否被应用且达到基本效果。
二、商务谈判结束的方式最理想的结束方式是达成交易,而谈判破裂和终止谈判也是商务谈判的常态,有时是暂时状态,有时可能是最终结果。
三、草拟协议草拟协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协议由己方起草益处多,但要向对方确认每一个议题的内容,确保对方理解协议内容。
2、如由对方起草,己方参谈人员应反复阅读,力求发现遗漏、错误并及时更改,同时再次核对对方的口头承诺。
3、签字之前一定要重读协议。
四、此阶段常用的策略1、比较结束策略这种策略分为两种,分别是有利的比较结束法和不利的比较结束法。
有利的比较结束法的典型语言是:我发现最发达的厂家刚开始时总是购买三部,我也将你们登记订购三部。
不利的比较结束法是指根据对方的不幸遭遇而设法成交的方法。
2、优待结束策略这种方法是指通过提出优惠条件来促使成交结束,包括两种:让利促使对方签约和试用促使对方签约。
让利促使对方签约是指当对方对大部分交易条件不很满意,而价格又居高的情况下,己方可通过提供一些优惠条件来使对方满意从而促成成交。
这些优惠条件包括采用回扣,减价以及售后服务等。
试用促使对方签约是指谈判者提供一些样品或免费提供廉价样品给对方使用,以此表明诚意,促成成交。
而且把产品留给对方试用充分表明了己方对自己产品的自信,这样可以增加对方的信任感,从而达成协议。
3、利益结束策略突出利益损失,促使对方成交。
这种方法主要是打消对方的迟疑,时刻给对方灌输一种紧迫感,如果不尽早做出决定,日后再决定购买将会损失这一时期的收益,或被别的买家抢先购买,损失将不可估量。
强调产品的好处,促使对方做出决定。
该方法主要在于反复强调,可能在谈判的过程中对方没有全部注意到产品的优点,此时最好可将产品的优点全部写在一个醒目的位置,并且反复强调。
商务谈判中的结束策略“争分夺秒”有它的优点,“拖延时间”也有它的用处。
两个法宝兼备,是谈判人员应有的谈判艺术。
除此之外,商务谈判中有哪些结束策略?下面小编整理了商务谈判中的结束策略,供你阅读参考。
商务谈判中的结束策略:拖延战略商务谈判中的拖延战术,形式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
由于它具有以静制动、少留破绽的特点,因此成为谈判中常用的一种战术手段。
拖延战术按目的分,大致可分以下四种:清除障碍这是较常见的一种目的。
当双方“谈不拢”造成僵局时,有必要把洽谈节奏放慢,看看到底阻碍在什么地方,以便想办法解决。
柯南道尔是《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生性固执,在写完探案集第四卷后,执意不肯再写,用实际行动,让笔下的福尔摩斯与罪犯莫里亚蒂教授同坠深谷,“一了百了”了。
柯氏的出版商梅斯是个精明人,知道柯氏只是厌倦了这种通俗文学的写作,对于这个给作者带来过巨大声誉和利益的福尔摩斯,柯氏还是情有独钟的。
于是梅斯一面牢牢抓住版权代理不放,同时拼命作柯氏的工作,不时向他透露福尔摩斯迷们的种种惋惜不满之情;同时又许以一个故事一千镑的优厚稿酬。
双管齐下,一年以后果然有了成果,柯南道尔又重新执笔,让福尔摩斯从峡谷里爬了出来,再演出一段段精彩的探案故事。
试想,如果当时梅斯不是给对方一段缓冲时间,而是心急火燎,不断催逼,恐怕侦探文学史上将会失去一颗亮丽的巨星。
当然,有的谈判中的阻碍是“隐性”的,往往隐蔽在种种堂而皇之的借口之下,不易被人一下子看破,这就更需要我们先拖一拖,缓一缓,从容处理这种局面。
美国ITT公司著名谈判专家D·柯尔比曾讲过这样一个案例:柯尔比与S公司的谈判已接近尾声。
然而此时对方的态度却突然强硬起来,对已谈好的协议横加挑剔,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
柯尔比感到非常困惑,因为对方代表并非那种蛮不讲理的人,而协议对双方肯定是都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S公司为什么还要阻挠签约呢?柯尔比理智地建议谈判延期。
之后从各方面收集信息,终于知道了关键所在:对方认为ITT占的便宜比己方多多了!价格虽能接受,但心理上不公平的感觉却很难接受,导致了协议的搁浅。
第7章 结束商务谈判启示:从这个案例得到的启发是多方面的。
如没有签约的谈判就没有实际的谈判效果,没有签约的口头承诺就是一句空话。
没有签约也容易发生误会,同时拒绝也是要讲究艺术的。
小米与迅雷,在结束谈判前,还有哪些工作要做?双方该如何结束谈判?这是双方都要思考的。
7.1.1 商务谈判终结的判断商务谈判何时终结?是否已到终结的时机?这是商务谈判结束阶段极为重要的问题。
谈判者必须正确判定谈判终结的时机,才能运用好结束阶段的策略。
错误的判定可能会使谈判变成一锅夹生饭,已付出的大量劳动付之东流。
错误的判定也可能毫无意义地拖延谈判成交,丧失成交机遇。
谈判终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判定。
1.从谈判涉及的交易条件来判定这个方法是指从谈判所涉及的交易条件解决状况来分析判定整个谈判是否进入终结。
谈判的中心任务是交易条件的洽谈,在磋商阶段双方进行多轮的讨价还价,临近终结阶段要考察交易条件经过多轮谈判之后是否达到以下三条标准,如果已经达到,那么就可判定谈判进入终结阶段。
(1)考察交易条件中的分歧数。
首先,从数量上看,如果双方已达成一致的交易条件占据绝大多数,所剩的分歧数量仅占极小部分,就可以判定谈判已进入终结阶段。
因为量变会导致质变,当达到共识的问题数量已经大大超过分歧数量时,谈判性质已经从磋商阶段转变为终结阶段,或者说成交阶段。
其次,从质量上看,如果交易条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都已经达成一致,仅余留一些非实质性的无关大局的分歧点,就可以判定谈判已进入终结阶段。
谈判中关键性问题常常会起决定性作用,也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谈判是否即将成功,主要看关键问题是否达成共识。
如果仅仅在一些次要问题上形成共识,而关键性问题还存在很大差距,是不能判定进入终结阶段的。
(2)考察谈判对手交易条件是否进入己方成交线。
成交线是指己方可以接受的最低交易条件,是达成协议的下限。
如果对方认同的交易条件已经进入己方成交线范围之内,谈判自然进入终结阶段。
谈判终结的判定准则_商务指南频道_贸易实务_商务_交易_谈判正确判定谈判终结可使谈判双方减少谈判损失,增大谈判收益,避免误导谈判。
一般而言,谈判终局的判定有三个准则:条件准则、时间准则、策略准则。
以下是谈判终结的各个判定准则的说明表格。
(一)条件准则
条件准则即以谈判所涉及的交易条件,诸如商业、法律、技术、文字的、数字的等条件的解决的状况来衡量全场谈判是否完结的做法。
此准则,需先将所有可谈判的条件量化为谈判的量级:分歧量、成交线与一致性,然后谈判的量级来判定谈判是否进入终结阶段。
交易条件的判定是实体性判定谈判终结。
(二)时间准则
时间准则系以谈判时间来判定终局阶段的标准。
谈判时间包括谈判所需、所花、所限的时间。
时间的判定则是过程性判定谈判终结,即从谈判发展的过程来判定谈判的终结阶段的时刻。
时间判定准则有如下三种标准:
(三)策略准则
谈判终局是因为谈判策略的运用而实现时,即为策略准则。
具体讲是由于谈判策略实施后决定谈判必然进入终局。
常见的终结性策略有:边缘政策,折衷进退,一揽子交易和冷冻政策。
作: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