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肺炎喘嗽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45
肺炎喘嗽诊疗常规一、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1.1 肺炎喘嗽(中医病证分类编码:BEZ010)的诊断标准(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制定):肺炎喘嗽临床以气喘、咳嗽、痰鸣咯痰、发热为主要特点,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唇口青紫发绀。
若肢冷,脉伏或数疾无序,乃属正不敌邪,心阳虚衰的变证;若高热不退,神昏痉厥,狂躁不安,为热毒猖獗,内陷心肝的变证。
①主症:发热、咳嗽、咯痰痰鸣、气喘、鼻煽、发绀。
②次症:恶寒、鼻塞流涕、自汗、腹胀、腹痛、呕吐、便秘、拒食、神昏抽搐等。
③急性起病,肺部听诊闻及中、细湿罗音。
④发病年龄为新生儿~14岁患儿。
具备肺炎喘嗽“热、咳、痰、喘”四个典型主要症状,结合起病、年龄、肺部体征及胸片及实验室检查等可确诊。
1.2 肺炎喘嗽的辨证1.2.1 辨常证还是变证(1)常证:风热闭肺、风寒闭肺、痰热闭肺、毒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两虚、痰浊壅肺;(2)变证:心阳虚衰、邪陷厥阴。
1.2.2 九大证型(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制定):(1)风寒闭肺证候特点: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痰稀白易咯,可见泡沫样痰或喉间痰鸣,咽不红口不渴,面色淡白,纳呆,小便清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证候特点:发热恶风,头痛有汗,鼻塞流清涕或黄涕,咳嗽,气喘,咯黄痰,或闻喉间痰鸣,鼻翼煽动,声高息涌,胸膈满闷,咽红肿,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面色红赤,烦躁不宁,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3)痰热闭肺证候特点:发热,有汗,咳嗽,痰黄稠,或喉间痰鸣,气急喘促,鼻翼煽动,声高息涌,呼吸困难,胸高胁满,张口抬肩,口唇紫绀,咽红肿,面色红,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4)毒热闭肺证候特点:壮热不退,咳嗽剧烈,痰黄稠难咯或痰中带血,气急喘促,喘憋,呼吸困难,鼻翼煽动,胸高胁满,胸膈满闷,张口抬肩,鼻孔干燥,面色红赤,口唇紫绀,涕泪俱无,烦躁不宁或嗜睡,甚至神昏澹语,呛奶,恶心呕吐,口渴引饮,便秘,小便黄少,舌红少津,苔黄腻或黄燥,脉洪数,指纹紫滞。
发热头痛汗涕咳嗽痰气急喘促咽红肿口渴面色小便舌苔脉指纹其他症状治法汤药中成药风寒闭肺√√清√稀白易咯,可见泡沫样痰,或闻喉间痰嘶√淡白清长淡红薄白浮紧浮红恶寒、身痛辛温宣肺,止咳平喘华盖散通宣理肺口服液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清或黄√黄痰,或闻喉间痰嘶√√√红赤黄少红薄黄浮数浮紫恶风、声高息涌、胸膈满闷、便秘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麻杏石甘肺宁合剂II(省中)、抗601合剂(儿医)、羚羊清肺散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黄稠,或喉间痰鸣√√√红黄少红黄腻滑数紫滞声高息涌,呼吸困难,胸高胁满,张口抬肩,口唇紫绀、便秘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清肺口服液(省中)、肺宁合剂II(省中)、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羚羊清肺散、猴枣散、清开灵颗粒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壮热剧烈黄稠难咯或痰中带血√√红赤黄少红、少津黄腻或黄燥洪数紫滞喘憋,呼吸困难,胸高胁满,胸膈满闷,张口抬肩,鼻孔干燥,口唇紫绀,烦躁不宁或嗜睡,甚至神昏谵语,呛奶,恶心呕吐,便秘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安宫牛黄丸(散)、清开灵颗粒毒热闭肺证阴虚肺热证时有低热盗汗持久少或无痰,咯痰带血√潮红黄少红、少津少或花剥细数淡红手足心热,神疲倦怠,夜卧不安,形体消瘦,便秘,病程迁延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养阴清肺口服液阴虚肺热证肺炎喘嗽常证肺脾气虚证低热起伏自汗日久稀白面白少华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薄白无力或细弱淡咳痰无力,气短,喘促乏力,动则喘甚,神疲乏力,形体消瘦,便溏(不成形),病程迁延,反复感冒补肺益气,健脾化痰人参五味子汤玉屏风口服液(颗粒)肺脾气虚证心阳虚衰证√苍白少淡紫疾数、细弱欲绝紫滞唇指紫绀,呼吸浅促、困难,四肢不温,胁下痞块,心悸动数,虚烦不安,神萎淡漠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心阳虚衰证邪陷厥阴证壮热喉间痰鸣√红绛细数紫口唇紫绀,烦躁不安,谵语狂躁,神识昏迷,口噤项强,角弓反张,四肢抽搐清心开窍,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加减合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散)、清开灵颗粒邪陷厥阴证炎喘嗽变证。
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肺炎喘嗽(肺炎)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肺炎喘嗽(TCD编码:BEZ020)西医病名:肺炎(ICD-10编码:肺炎喘嗽是以肺气闭塞为基本病机,以发热、咳嗽、气促、鼻煽为主要表现的肺系病证。
肺炎喘嗽相当于西医学的肺炎,即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ZY / TO01 . 4-94 ) 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
或有轻度发绀。
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
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 年10 月)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
或持续壮热不己,神昏澹语,四肢抽搐。
初生儿、素体气阳不足的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1)胸部X 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2)(2)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
2023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状况报告[精选五篇]第一篇:2023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状况报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23 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状况报告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状况报告一、根本状况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是国家中医药治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遂宁市中医院儿科连续开展了中医优势病种的实施工作。
肺炎喘嗽始终是我科室确定的儿科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依据临床实际状况,今年对中医诊疗方案进展了优化修订。
从2023 年 5 月到 2023 年 12 月期间承受住院患者 61 例,门诊患者 36例,共有97 例。
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完成97 例,运用中医药治疗率100%;平均住院治疗日 6.5 天,门诊平均治疗日 5 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外敷、中频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状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状况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97 例病例中,承受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状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21%,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 35%,辨证施治率 100%。
其中,承受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状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20 例〔21%〕,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6 例〔 78.35%〕,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97 例〔100%〕,中药外敷 15 例〔15.46%〕,推拿治疗41 例〔42.27%〕,中药雾化吸入 76 例〔78.35%〕,拔罐 3 例〔3.1%〕,儿科根底治疗97 例〔100%〕,其他疗法 6 例〔6.18%〕。
〔二〕应用状况分析依据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 >70% 〕,中等〔20%—70%〕和差〔<20%〕,承受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中药雾化吸入和儿科根底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外敷和其他疗法。
肺炎喘嗽诊疗常规一、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1.1 肺炎喘嗽(中医病证分类编码:BEZ010)的诊断标准(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制定):肺炎喘嗽临床以气喘、咳嗽、痰鸣咯痰、发热为主要特点,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唇口青紫发绀。
若肢冷,脉伏或数疾无序,乃属正不敌邪,心阳虚衰的变证;若高热不退,神昏痉厥,狂躁不安,为热毒猖獗,内陷心肝的变证。
①主症:发热、咳嗽、咯痰痰鸣、气喘、鼻煽、发绀。
②次症:恶寒、鼻塞流涕、自汗、腹胀、腹痛、呕吐、便秘、拒食、神昏抽搐等。
③急性起病,肺部听诊闻及中、细湿罗音。
④发病年龄为新生儿~14岁患儿。
具备肺炎喘嗽“热、咳、痰、喘”四个典型主要症状,结合起病、年龄、肺部体征及胸片及实验室检查等可确诊。
1.2 肺炎喘嗽的辨证1.2.1 辨常证还是变证(1)常证:风热闭肺、风寒闭肺、痰热闭肺、毒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两虚、痰浊壅肺;(2)变证:心阳虚衰、邪陷厥阴。
1.2.2 九大证型(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制定):(1)风寒闭肺证候特点: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痰稀白易咯,可见泡沫样痰或喉间痰鸣,咽不红口不渴,面色淡白,纳呆,小便清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证候特点:发热恶风,头痛有汗,鼻塞流清涕或黄涕,咳嗽,气喘,咯黄痰,或闻喉间痰鸣,鼻翼煽动,声高息涌,胸膈满闷,咽红肿,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面色红赤,烦躁不宁,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3)痰热闭肺证候特点:发热,有汗,咳嗽,痰黄稠,或喉间痰鸣,气急喘促,鼻翼煽动,声高息涌,呼吸困难,胸高胁满,张口抬肩,口唇紫绀,咽红肿,面色红,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4)毒热闭肺证候特点:壮热不退,咳嗽剧烈,痰黄稠难咯或痰中带血,气急喘促,喘憋,呼吸困难,鼻翼煽动,胸高胁满,胸膈满闷,张口抬肩,鼻孔干燥,面色红赤,口唇紫绀,涕泪俱无,烦躁不宁或嗜睡,甚至神昏澹语,呛奶,恶心呕吐,口渴引饮,便秘,小便黄少,舌红少津,苔黄腻或黄燥,脉洪数,指纹紫滞。
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儿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肺炎喘嗽的诊断标准。
(1)起病较急,有发热,干咳,气促,鼻煽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及《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
(1)新近出现发热,干咳为主,稍有黏痰,可伴有畏寒、头痛、胸痛等症状。
婴幼儿症状相对较重,可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
(2)肺部听诊可闻及吸气末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或干啰音,年长患儿肺部体征初期常不明显。
(3)胸部X线检查显示点状、斑片状、节段性、大叶性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
(4)肺炎支原体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原阳性和(或)单次MP–IgM抗体滴度≥1∶160;或者恢复期和急性期双份血清MP–IgM或IgG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
(二)证候诊断参考《中医儿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1.急性期常证(1)风热闭肺证:发热,咳嗽,咽红,气急,有汗,口微渴,痰黄,量少或无,舌红,苔黄,脉浮数。
(2)痰热闭肺证:高热不退,咳嗽,痰黄黏稠,痰涎壅盛,气急鼻煽,面赤口渴,口周发绀,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3)毒热闭肺证:高热炽盛,喘憋,咳嗽,烦躁口渴,涕泪俱无,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红芒刺,苔黄,脉洪数。
(4)湿热闭肺证:身热不扬,咳嗽,咯痰不爽,食少腹胀,大便黏腻,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兼证瘀血阻络证:咳嗽,喘促,气急,胸闷胸痛,口周发绀,舌质暗红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曲张,脉弦涩。
2.恢复期(1)阴虚肺热证:干咳,少痰,盗汗,低热,手足心热,面色潮红,咽干,舌红而干,苔剥脱、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2)肺脾气虚证:咳嗽无力,食少纳呆,动则汗出,气短懒言,面白神疲,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证候病程较长,低热反复,⾯⾊少华,多汗易汗,咳嗽⽆⼒,纳呆便溏,神疲乏⼒,⾆质偏淡,苔薄⽩或⽩腻,脉细⽆⼒或指纹淡红。
辨证本证为肺炎喘嗽的后期阶段,余邪未尽⽽正⽓已虚,因邪热耗伤肺脾之⽓所致。
⽓虚则见低热反复;肺⽓虚,卫表不固,则多汗易汗;肺⽓虚,宣肃失职,则咳嗽⽆⼒;脾⽓虚,运化失司,则纳呆便溏;肺脾⽓虚,均可见⾯⾊少华、神疲乏⼒、⾆淡、苔薄⽩、脉细⽆⼒或指纹淡红之象。
本证以咳嗽⽆⼒,多汗易汗为特征。
偏于肺⽓虚者,⼜见⾯⾊少华,容易感冒;偏于脾⽓虚者,⼜见纳差便溏,神疲乏⼒。
治法补肺健脾,益⽓化痰。
主⽅⼈参五味⼦汤加减。
(《幼幼集成》)
常⽤药⼈参、茯苓、⽩术、⽢草、五味⼦、橘红、炙黄芪、防风。
咳嗽痰多,去五味⼦,加法半夏、陈⽪、杏仁化痰⽌咳;咳嗽重,加款冬花、紫菀肃肺⽌咳;虚汗多,动则尤甚,加煅牡蛎、煅龙⾻收敛⽌汗;若汗多不温,加桂枝、⽩芍、浮⼩麦以调和营卫;⾷欲不振,加神曲、⾕芽、麦芽以⽣发脾胃之⽓;便溏,加⼭药、煨⽊⾹、煨葛根以健脾升阳⽌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