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28.04 KB
- 文档页数:2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the newborn, PPHN)是指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使由胎儿型循环过渡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房和(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严重低氧血症等症状。
PPHN约占活产新生儿的0.2%,但在所有呼吸衰竭新生儿患儿中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的比例可高达10%[1],并有相对较高的死亡率。
经典的PPHN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但近年来由于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 r o n c h o p u l m o n ar y dy s p l a s i a,B P D)并发的肺动脉高压开始受到重视;这种慢性肺动脉高压可出现在新生儿后期,甚至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院后在儿科病房被诊断。
2013年法国Nice第5次世界肺高压论坛(WSPH)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分类强调新生儿期不同肺疾病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2],分为:(1)根据新生儿期特殊解剖和生理特性所形成的肺动脉高压,患儿在生后肺血管阻力不能有效地下降,即新生儿PPHN;(2)肺动脉高压基于肺部疾病和(或)低氧,属于发育性肺疾病范畴,如产前、产后影响肺发育的肺泡、肺血管和结缔组织损伤,常见有BPD并发的肺动脉高压。
自2002年发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诊疗常规(草案)" [3]以来,该病的诊治已有较大的进展;为进一步规范诊治,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指南[4,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本共识。
一、新生儿PPHN(一) PPHN发生的相关因素1.围产期窒息或肺实质性疾病:PPHN继发于肺实质性疾病,伴或不伴有窒息的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肺炎或败血症等。
如何预防和处理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婴儿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为了预防和处理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孕期保健和健康管理孕期的母亲要注意充足的休息和饮食均衡,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避免大力度的锻炼或剧烈的身体活动。
母亲应该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关宫内生长受限和胎儿窘迫等问题,减少新生儿出生时存在的风险因素。
2. 新生儿护理和喂养新生儿出生后,要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喂养,确保宝宝的身体健康。
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选择,母乳中的免疫物质和营养素能提供宝宝所需的养分,并有助于宝宝的免疫系统的发育。
同时,要遵循正确的喂养姿势和频率,避免喂养过度或过少,以防止宝宝出现窒息等问题。
3. 疫苗接种及时的疫苗接种可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预防各种传染病。
宝宝在规定的时间接种预防针,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可有效降低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风险,减少肺动脉高压的患病几率。
4. 避免孕产期的危险因素孕期和产后,要避免暴露在二手烟、化学毒物和有害物质等环境中,以免对宝宝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同时,要注意饮食安全,避免食用生肉、海鲜和不洁食品,以防止感染引起的疾病。
当宝宝已经被确诊患有肺动脉高压时,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 药物治疗对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医生可能会采用药物治疗来降低肺动脉的压力,增加心脏的血液流量。
常用的药物包括硝苯地平和前列腺素类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扩张肺动脉,减轻血管的收缩,从而改善宝宝的呼吸困难和发绀等症状。
2. 机械通气如果宝宝的呼吸困难非常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医生可能会采用机械通气来帮助宝宝维持呼吸功能。
机械通气通过气管插管或面罩给予宝宝氧气和人工通气,以减轻宝宝的呼吸负担,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
3. 手术治疗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可以包括修补心脏缺陷、扩张狭窄的血管或移除阻塞的血管等。
手术治疗的效果通常是显著的,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和复杂性,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作者:郭洁婷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和护理。
方法10例PPHN患儿在机械通气下将NO气源加入呼吸机环路中,NO浓度为(15~20)×10﹣6,疗程为24h~7d.。
治疗前后动态观察患儿心率血压,动态血气,氧合指数变化,重点加强一氧化氮使用过程中的观察及气道护理,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
结论机械通气配合一氧化氮治疗持续肺动脉高压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一氧化氮;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新生儿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可由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肺炎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所致[1],病死率高达40%,特点是持续肺高压和右向左分流。
近来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 INO)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获得良好效果,使病死率大为下降。
现对我科NICU 2012年1月~2013年9月起10例由各种原因引起的PPHN应用机械通气配合使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10例(男7例,女3例),胎龄33~40w,出生体重2200~3700g,均为生后1d入院。
原发病分别为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5例,肺炎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青紫,与低氧血症的程度不相平行。
入院后经常规治疗,病情无好转或进行性恶化,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有肺动脉高压,存在动脉导管或卵园孔水平的右向左分流。
1.2方法确诊病例采用机械通气配合NO吸入通气方式为SIMV或HFO模式,PaCO2目标值为30~35cmH2O(IcmH2O=0.098KPa)。
NO气源由上海诺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0PMa)提供。
新生儿科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病情:遵医嘱给予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注意观察神志、瞳孔及肌张力变化等。
2.呼吸道管理:
1)调整患儿体位,抬高床头15°~30°,颈部用毛巾垫高1~2cm. 头部稍后仰,以保持气道平直,减轻气管内导管对咽、喉部的压迫。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口鼻腔的分泌物,避免分泌物逆流引起呼吸道感染。
按需吸痰,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吸入3min。
吸痰时间要短,一般5~10s,动作轻柔,并将深部痰吸干净,并观察患儿离氧耐受情况,必要时延长纯氧吸入时间。
3)随时检查气管内导管插入深度,以防导管过深或脱出。
4)气管插管患儿口腔分泌物较多,应加强口腔护理。
5)及时发现和纠正呼吸机故障。
每小时记录1次呼吸机参数、一旦呼吸机出现故障,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调整一氧化氮参数时及时记录。
3.合理喂养,给予足够的能量及水分,抬高床头15°~30°,以防窒息。
重者给予鼻饲饮食或由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及液体等。
4.体温的调节:置患儿于暖箱中,根据患儿的体重、日龄及环境温度调节箱温每4h监测体温1次,各种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以减少对新生儿的刺激及降低耗氧量。
【健康教育】
1.保持室温适宜,防止受凉与发热,以四肢温暖、不出汗为宜。
2.指导家属维持患儿健康的必要方法:饮食、休息、活动、预防感染、定期检查。
3.告知患儿家长有关的疾病常识,如病因、疾病表现、并发症的判断等,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护理常规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又称持续胎儿循环(persistent fetal circulation,PFC),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新生儿出生后肺循环压力和阻力正常下降障碍,动脉导管和(或)卵圆孔水平的右向左分流持续存在所致的一种新生儿持续缺氧和发绀的病理状况,是新生儿临床常见危急重症,发生率占活产婴儿的
0.1%,死亡率高。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合理体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机械通气患儿按呼吸机使用护理常规。
3.特殊治疗的观察及护理:NO吸入治疗,NO可以选择性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增加肺血流,改善通气/灌流比例失调,改善换气和氧合,降低死亡率。
注意观察NO吸入治疗时的不良反应,包括NO2的监测、凝血功能的监测等。
4.建立静脉通道,准确使用各种药物,纠正酸中毒,维持体循环压力,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5.注意保暖,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6.保证营养及水分的供给,保证各种药物的及时应用,记录出入量。
7.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监护护理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是指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由胎儿型循环过渡到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上常出现严重低氧血症等症状。
本病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
(一)原因凡能促使肺小动脉痉挛收缩,肺小动脉肌层增生、肺血管床截面积减少、肺静脉回流受阻等的病理因素均能导致肺动脉高压。
1.围产期因素窒息,宫内急、慢性缺氧,母亲孕期服用阿司匹林及吲哚美辛。
2.肺实质性疾病如胎粪吸入、RDS、肺炎。
3.肺发育不良包括肺实质与肺血管发育不良如先天性膈疝、肺发育不良、肺囊性变,先天性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等。
4.全身性疾病包括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低氧血症、酸中毒、低钙血症、低温、败血症。
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主动脉弓缩窄、主动脉闭锁、Ebstein畸形、大动脉转位、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等。
(二)诊断在适当通气情况下,新生儿早期仍出现严重发绀、低氧血症,胸片病变与低氧程度不平行并除外气胸及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者均应考虑PPHN的可能。
1.临床表现多为足月儿或过期产儿,常有羊水被胎粪污染的病史。
生后除短期内有呼吸困难外,常表现为正常,然后,在生后12小时可发现有发绀、气急,而常无呼吸暂停。
呈持续性,吸高浓度氧多数不能好转,少数病例短暂缓解后又恶化。
2.体检无肺实质性疾病时,除呼吸增快外无明显体征;有肺实质性疾病时,除有呼吸困难外,尚有肺部原发性疾病的特征。
胎粪吸入者,胸廓常呈桶状。
部分患儿心前区搏动明显,胸骨下缘有时可闻三尖瓣反流所致粗糙收缩期杂音,心功能不全者有心音低钝、四肢末梢低灌注及低血压现象。
3.辅助检查(1)胸片:约半数患儿胸部X线片示心脏增大。
单纯特发性PPHN肺野常清晰,血管减少;其他原因所致的PPHN则表现为相应的胸部X线特征,如胎粪吸入性肺炎等。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马京京发布时间:2023-07-04T02:18:14.636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7期作者:马京京[导读]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方法以2022年9月-2023年2月我院行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例新生儿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参照组),另外3例接受综合护理(研究组),观察不同护理措施下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及住院时间,OI、A-aDO2、pH、PaO2、PaCO2各项指标两组数据组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方法以2022年9月-2023年2月我院行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例新生儿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参照组),另外3例接受综合护理(研究组),观察不同护理措施下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及住院时间,OI、A-aDO2、pH、PaO2、PaCO2各项指标两组数据组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住院时间研究组(18.62±2.45)d低于参照组(24.29±3.58)d,数据间差异明显(P<0.05)。
结论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血气指标,同时针对性开展综合护理,可提升临床治疗依从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建议广泛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一氧化氮吸入;持续肺动脉高压一氧化氮可以扩张和软化血管,使外周循环更顺畅,使血液更有效地滋养心脏等组织,能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抑制癌细胞生长、降低胆固醇、刺激血管增生。
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行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时,受到患儿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的影响,需要临床接受护理干预协助治疗,促使临床疗效增强。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及护理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表现为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水平升高等于或高于体循环压力,通过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儿大量的右向左分流。
【生理病理】一旦脐带结扎,胎儿血液循环停止,新生儿充足的氧合取决于肺部的充气,胎儿血液循环停止,肺血流量减少肺血流量减少。
正常情况下,肺血管阻力随生后的一次呼吸降低。
当肺动脉压力持续高的时候,就会影响胎儿血液循环转变为新生儿血液循环。
新生儿表现为持续性肺动脉高压,高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高压祖阻碍肺流量。
增加的肺血管阻力引起低氧血症、酸血症、高碳酸血症,最终导致酸中毒。
引起肺小动脉收缩,进一步促进血流量减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肺血管阻力持续增加,心内右侧压力等于或超过体循环压力。
从而导致右向左分流,这是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特征。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对心肌功能也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压力变化,缺氧和酸血症共同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肺血流量减少和进一步血管收缩的恶性循环。
生后由于发育不良,畸形或肺血管适应不良,出生后血管阻力持续存在。
在宫内血管平滑肌增生或围产期因素引起血管痉挛是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
早产儿肺动脉高压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1,Apear评分低;2,早产胎膜早破;3,羊水过少;4,肺发育不良;5,败血症。
足月儿有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肺部疾病称为肺泡表面活性蛋白B(SP-B),缺乏可引起渐进性、致命性的低氧血症的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1,病史母亲吸烟、孕妇肥胖、胎膜早破、经济因素、剖宫产、晚期早产儿或过期产儿、大于胎龄儿、种族(黑人、亚洲人)、母亲糖尿病和哮喘都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增加有关。
这些新生儿在既往史中有两点主要的考虑:1,识别与肺动脉高压高度相关的主要疾病过程或综合征;2,新生儿青紫发作和恶化的时机。
2,体格检查最初的临床表现通常发生在晚期(34周或较大胎龄)的早产儿,生后24小时内有青紫逐渐加重的足月或过期产儿,常见有呼吸急促伴随吸凹,表明肺顺应性下降。
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措施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到底应该给予患者一定的护理措施之后,患者才会提高自己的治疗效果,但是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如果病情严重的话,比如说咳血的患者还需要做好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因为一旦出现呼吸道的问题,患者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并发症。
一、护理措施1、维持患者正常的呼吸功能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呼吸方式、发绀情况,监测患者的血气情况,特别是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
因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频率增加,易发生过度换气,使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发生呼吸性碱中毒。
2)改善缺氧状况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持续吸氧。
氧疗,可提高血氧饱和度,纠正低氧血症,改善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
指导有效的呼吸,控制呼吸频率,深呼吸缓呼气,必要时改用面罩吸氧,保持氧饱和度90%以上。
3)满足患者生活需要经常巡视病人,减少不必要的言语和活动,保持排便通畅,减少肌体耗氧量。
4)治疗和护理集中进行减少患者搬运,外出检查时使用轮椅或平车,备好充足氧气,必要时专人陪同,途中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5)危重患者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病人心率、心律,如有异常给予对症处理,并备好急救物品。
2、预防晕厥发生,以防止发生意外1)晚期肺动脉高压患者不同程度地伴有右心功能改变。
活动耐力降低,轻微活动即可出现气促及喘憋症状,所以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一般活动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限,以免加重病情。
2)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血管扩张剂时由于药物作用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易发生晕厥,特别是在服药后1~2小时最易发生。
所以应嘱患者在服药2小时内卧床休息,服药2小时后起床时要先坐床上几分钟,无任何不适感觉再缓慢下床活动,必要时加用床档。
服药前后注意监测患者血压。
3)肺动脉高压患者通常血压均偏低,晕厥是其常见并发症,嘱患者活动要适量,减少弯腰程度,避免长期站立,尽量坐位休息,及时发现晕厥先兆,如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出汗。
一旦出现眩晕、黑矇,应立即采用坐位或卧位休息。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探究【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采用一氧化氮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效果。
方法: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选取92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展开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患儿均采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对照组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结局。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低血压、肺炎、心力衰竭、败血症)发生率 4.35%小于对照组17.39%(P<0.05)。
结论:PPHN采用一氧化氮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可改善血气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一氧化氮;常规护理;综合护理;血气指标;并发症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属于常见新生儿急危重症,死亡率在40%-50%[1]。
临床多采用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治疗疾病,临床验证该方案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但有研究[2]指出,为保障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应在PPHN治疗期间积极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调节患儿身心健康,提升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
基于此,对比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选取92例PPHN展开研究,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男女比为26/20,胎龄36-42周(39.38±0.89)周,病程5-43h (24.24±8.79)h。
观察组男女比为25/21,胎龄36-42周(39.23±0.81)周,病程5-44h(24.50±8.71)h。
上述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对照组(常规护理):在新生儿娩出子宫后,迅速清理患儿呼吸道。
若患儿存在胎粪吸入综合征,需及时给予经口气管插管,利用导管将被胎粪污染羊水全部吸除。
采用生理盐水对患儿气管进行反复冲洗,为患儿提供吸氧治疗。
如何应对新生儿的肺动脉高压问题新生儿的肺动脉高压问题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它可以导致新生儿的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将就如何应对新生儿的肺动脉高压问题进行论述。
首先,了解肺动脉高压的病因是非常重要的。
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在静脉血管阻力增加的情况下,发送到肺部的血液压力上升。
常见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综合征等。
了解病因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其次,早期儿童的肺动脉高压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一些儿童可能会出现喂养困难、呼吸急促、发绀等表现。
一旦怀疑肺动脉高压,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肺动脉压力检查等。
接下来,治疗肺动脉高压需要个体化的方案。
一般而言,治疗的目标是减轻肺动脉的压力,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等。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矫正先天性心脏病和肺动脉成形术等。
此外,家庭护理在新生儿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避免感染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
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对新生儿的康复也非常重要。
要确保新生儿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同时,保持愉快的情绪和放松的心态对促进康复也非常有益。
最后,定期的随访和复查对新生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定期随访还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和并发症,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总之,新生儿的肺动脉高压是一种需引起重视和及时处理的疾病。
通过了解病因、及早就医、个体化治疗方案、良好的家庭护理和定期的随访复查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应对新生儿的肺动脉高压问题,并为其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新生儿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摘要】目的: 加强对新生儿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呼吸道护理,减少肺炎、肺不张、呼
吸衰竭的发生,促性新生儿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康复。
方法:固定好输气管,保持呼
吸道的通畅,在进行面罩吸氧的时候要进行定期的翻身,同时鼓励患儿咳嗽排痰,必要时可使用鼻导管吸痰。
结果:35名患儿在良好的理疗护理过程中顺利的得到
了康复。
结论: 对呼吸道进行良好的护理,可以降低新生儿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能够改善症状使得最终得到康复。
【关键词】新生儿重度肺动脉高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
章编号】1672-5085(2014)13-0244-01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尤其是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是一
种诊断比较棘手,并且后期的预防也比较困难的一种肺病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
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疾病。
肺动脉高压指的是
在处于休息状态的情况下肺部的主动脉压大于25mmHg,并且在运动的过程中肺主
动脉压超过30mmHg。
组织病理学对肺动脉高压的定义是血管收缩、血管增生、
体内血栓形成,以及血管壁重构。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 ic obstruct ive pu lmonary disease,COPD)中, 导致肺动脉高压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低氧、炎症和严
重肺气肿毛细血管损伤引发的肺血管重塑。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共
收治35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先对对他们的
护理情况进行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35名,其中20名男性患儿,15名女性患儿。
在所有的患儿中,15名为室间隔缺损,10名为完全型大动脉转位,4名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
名为主动脉缩窄,1名为动脉导管未闭,1名为右室双出口,1名为主动脉弓离断,1名为房间隔缺损。
所有的患儿都是在低温的体外循环直视下进行手术治疗,并
且都产生了重度肺动脉高压。
2.结果
通过本院的治疗,使得25名患者得到痊愈,3名死亡,还有7名因为其他原因而放弃治疗出院。
他们住院的平均时间为22d,使用呼吸机的评价时间为4d。
3.术后护理
3.1气管插管期间的呼吸道管理
3.1.1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由于新生儿的气管比较短,所以在使用气管的时候,留在体内的就会更短,
所以要注意导管是否固定,用测量导管露出部分长度和床边X线检查,然后确定
导管的位置。
在插管的过程中,要对患儿定时的翻身和吸痰,翻身的时候由两名
护士配合操作,以防导管松动或扭曲。
3.1.2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对患儿进行吸痰时,一定要按照标准的指导动作进行,以免造成气管黏膜
损伤、诱发哮喘、气道痉挛,患儿在安静的情况下可以使痰量减少。
在对本次治
疗的35名患儿中,每个都需要定时的听诊肺病,观察气道压力的变化和血氧饱
和度,如果出现痰鸣声或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就需要及时的进行吸痰。
本组无1 例
患儿因吸痰不及时造成气道阻塞加重缺氧和肺部感染。
吸痰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润
滑吸痰管,15例患儿因使用吸痰管细、软,我们采用石蜡油润滑取得了比较好的效
果,并且为了防止损伤黏膜,必须要检测吸痰管的吸力是否合适,是否通畅,吸
痰管的负压力是否合适。
新生儿的迷走神经张力比较大,如果吸痰的时间太长,
或者习惯插入过深,就可能导致心跳减小,甚至停止呼吸,并且深部的吸痰可能
会导致组织损伤而发生感染,所以吸痰的时间、深度应严格掌握,每次吸痰时间
不超过15s,吸痰深度掌握在不超过气管导管总长度1cm为宜,在插管的时候,如果遇到阻碍或者患儿出现咳嗽等不良反应后,将管倒退1厘米进行吸引。
在这些就
诊的患儿中有15名吸痰的时间在10s内完成。
3.2 气道湿化和温化护理
会导致上呼吸道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分泌物难以排出,所以需要对气
道进行相应的措施,保持吸入的气体温度在30-35℃,在拔管之后要进行相应的
预防措施,防止喉咙出现气管痉挛,并且使用喘定、氨茶碱、沐舒坦等进行静脉
输液,有利于排痰。
3.3 肺部体疗护理
对病情比较稳定的患儿,没两个小时进行一次肺部体疗,同时用机械松动分
泌物,拔管之后鼓励患者进行咳嗽排痰,对于咳嗽能力较弱的患儿应该按压胸骨
上凹,以便排痰。
但是一定要注意,动作必须要小心,并且要观察心跳、呼吸、
面色、血压等。
对缺氧明显患儿肺部体疗,促进排痰的护理要集中操作,短时间
内有效排痰,操作过程中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气促明显者应尽快使用无创通气。
3.4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的监测
肺动脉高压患儿在手术后为了避免出现低心排综合症,一定要使用血管活性
药物配合康复,以改善微循环,调整前负荷,增强心肌收缩能力。
由于患儿在手
术后使用药物的时间会比较长,同时药物的浓度与剂量都会比较大,所以一定通
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格的监护:(1)按剂量和浓度配好所需的各种药物,并
且做好明显的标志,需要通过两位护士进行核对;(2)静脉输液的时候要单独
的使用药物,并且要均匀的输入,以防止血压的不稳定。
(3)确保药物的疗效。
血管活性药大多为长期持续静脉滴注,因此班班交接,24h 及时更换药物,保证
药物的有效性。
4.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对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护理是一件相当难度的工作,必
须要严格的对呼吸道进行护理,在保持呼吸通畅的同时正确的进行用药,以维持
肺部的正常功能,同时对病情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及时的处理,防止出现危机病况,这些所有的措施都是保证患儿病情恢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玉祥,韩良荣,武荣等.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重度肺动脉
高压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11):918-920.
[2]林莉,赵旭东.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85例的围生结局[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5):358-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