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
- 格式:docx
- 大小:18.91 KB
- 文档页数:4
简述中西方园林建筑文化的异同引言:在中西方园林中,由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着人們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产生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继而影响着园林以及园林建筑的风格。
1、中西方园林建筑相同点中西方都将美妙的园林看成是人间天堂。
中国有句名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如果说杭州是自然风光占去一半的位置的话,那么苏州则大半是人工化的园林了。
私家园林已体现了“天堂”的意味,那么皇家园林就更不用说了。
这与西方的观念是相似的。
因为在英文中“天堂”这个词来自古希腊文的Paradeisos,而这个词又来自于古波斯Pairidaeza,意为“豪华的花园”。
“豪华的花园”等于“天堂”,这种观念几乎全人类都是相同的。
同时中西方都将园林看作是权力的象征和政治的情感寄托。
中国园林起源于灵囿和园圃;西方园林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
园囿是各自私家园林的原型。
灵囿和圣林则用于“通神明”或是“敬上帝”均与早期宗教活动有一定关系。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造园活动都经历了古代的功能园艺—观赏园艺—合宜园艺三个不同的时期。
中西园林所用材料都不外乎石头、山水和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
中西园林艺术在园林艺术的服务对象上,它主要服务于特权阶级,成为一种奢侈品。
中西方园林同属世界园林的一部分,同是人类伟大的文化遗产,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2、中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
中国园林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
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遵循的是柏拉图及先验哲学和形而上学的美学思想,认为只有具体的图形才是美的,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就,人工雕琢过的自然散发着另一种美,一种被人类理想化了的美。
这种美表现的直白,很显露。
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例如造园的要旨就是“借景”。
中西方景观设计的特点及异同中国景观设计的特点: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白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
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
因上述条件,其特点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3、岭南类型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
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等。
4. 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西方景观设计的特点:法国现代园林风格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新风的杰出人物——勒·诺特(AndreLeNotre1613-1700),法国园林即由他开创。
勒·诺特的造园保留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庄园的一些要素,又以一种更开朗、华丽、宏伟、对称的方式在法国重新组合,创造了一种更显高贵的园林,追求整个园林宁静开阔,统一中又富有变化,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景观效果。
法国现代园林风格最初体现是在1925年巴黎举办的“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上,人们看到了一些具有现代特征的园林,代表作为建筑师斯蒂文斯设计的用十字形截面的支柱和巨大抽象的混凝土块的组合铸就的四棵一模一样的红色的“树”,以及由古埃及瑞克安设计的“光与水的花园”(GardenofWaterandLight)。
中西方古园林建筑差异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有人称之为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书。
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人们习惯于。
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建筑差异1,建造艺术理念的差异中西方古典园林主要是突出自然风景。
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
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
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如亭、榭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大观园是以景区作为绿化单元来设置林木的。
通过对林木的合理选择和搭配,来渲染、烘托景区的主题。
例如:稻香村所要表现的是一座典型的农庄,故在村前安排了农村常见的桑,榆、槿、柘;在村后又安排了千百株杏树,把“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中的诗情画意引入景区,强化了稻香村的乡土气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西方古典园林,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崇尚开放,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
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如维也纳美泉宫整个宫殿是巴洛克风格的,但是其中有44个房间是洛可可风格的。
中西方园林得异同世界各民族得园林各具不同得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有明显得特点与很高得成就,但概括地讲,以前两种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
一种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得几何园林;一种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得再现自然山水式得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得造园艺术中西园林风格差异得原因1、、审美情趣得差异中国祟尚自然得美学思想来源于老庄哲学,对自然得认识包括三个方面:A.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得关系.人与自然界得友好与睦、相互依存,不就是去征服、破坏.而就是把自然作为自己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得美好环境。
B.把自然景物与景象作为欣赏、欢娱得对象,人得栽花养草、游山玩水、乐于景观、投身于大自然中,似乎与它合为一体。
c.人通过某种学习,使身心节律相吻合呼应,而达到“天人合一”得境界。
在它得影响下,中国古代得文人与士大夫追求就是一种文人所特有得恬静淡雅得趣味,浪漫飘逸得风度,朴质无华得气质与情操,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清静、淡泊为特征得人生哲学,她们遨游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更有人藏身于山林之中,过着隐士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与共鸣。
这种崇尚自然得美学思想,在文学上产生了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山林文学,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在魏晋南北朝已成为一个声势很大得独立画种,它与中国山水园林艺术有着非常密切得关系,对中国山水园林起了很大得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得造园家,大多就是有造诣得诗人、画家设计得.所以在园林中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意味隽永得诗情画意,画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园林设计得原理了。
因此,山水园林所遵循得原则就是山水画得原则,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然带有艺术家得主观因素,但它就是自然美景在真实空间里得艺术再现,并且以“理性”为基础。
西方得审美思想与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希腊人自古以来便在研究比例,其中尤以黄金比例最为有名,雅典帕特依神庙屋顶得高度与屋墚得长度便具有黄金比例,米洛得维纳斯雕像得重要尺寸得比例中亦含有黄金比。
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有什么根本差别中国古典园林是在农耕经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培育成长起来的,而且分布甚广,因此在园林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许多不同的类型和艺术风格。
而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的起源是从模仿第一自然开始的,这使得中国园林沿着自然式发展的模式;欧洲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那里人们理想中的天堂是适合农业生产的富庶的土地,于是园林是在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因而西方园林沿着几何式的模式开始的。
而从文化上来讲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存在着理念、审美、物质基础读等原因。
1、理念差异中西园林由于在相对隔离的文化圈中独立产生、发展起来的,因而对方所没有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品质。
蕴涵了不同的造园思想。
中国的自然式花园大都认为受老庄哲学影响。
西方造园艺术的发展轨迹,虽然其风格是多变的,但总体风格一直是规则几何型,崇尚理性主义,以形式的先验的和谐为美的本质;这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主流,表现了以人为中心、以人力胜自然的思想理念。
2、审美差异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
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园林的品题多采自著名的诗作,因而增加了它们的内涵力量;依画本设计布局使得园林的空间构图既富有自然趣味,也符合形式美的法度。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
综述人看树赏花看姿态,不讲求品种,赏花只赏一朵,不求数量,而西方人讲求的是品种、数量,以及各种花在植坛中编排组合的图案,他们欣赏的是图案美。
中国的园林艺术源于中国传统绘画,“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审美境界。
西方园林中的法国有“园林是陪衬,是背景,是建筑的附属物,确实不是独立完备的艺术”(黑格尔语)。
西方园林以科技为缘,将建筑自然化,表现出抽象性的人工技能之美;中国园林与绘画有缘,将建筑自然化,表现出形象的天然韵律之美。
西方园林开阔坦荡,以整体对称图案美见长,中国园林则以曲径通幽,追求意境取胜。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含蓄、蕴藉、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
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前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活泼、规则、奢侈、热烈。
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
1、中国园林造园的美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
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
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
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并遵循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
外师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中得心源则是强调并非机械的抄袭自然山水,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粹取其精华。
除绘画外,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也影响至深。
诗对于造园的影响也是体现在“缘情”的一面。
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不免要反映其气质和情操。
这些人作为士大夫阶层无疑反映着当时社会的哲学和道德观念。
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气质与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
而中西方的历史文化的差异,所以中西方在园林风格上也产生了差异,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一“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一直被中国造园家们奉为圭臬。
中国古典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力求再现大自然中各种事物、景物的造型和气势。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均符合自然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御园还是江南私园都很强调顺应自然。
颐和园的昆明湖、万寿山及其中的二堤、六岛、九桥,均显得自然和谐,丝毫没有人工穿凿之感,而苏州园林中巧妙设置的山水树木、亭台楼阁,亦显现出浓郁的自然韵味。
西方古典园林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
园林中所有的景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
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园中虽有许多自然物,但自然的气韵已不存在。
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法国的凡尔赛宫,园中的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连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均是秩序分明,呈现出几何形状,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二不同的建筑美学风格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使古建筑在西方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力。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来制造不同的建筑物,展现不同的信仰。
西方的石头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建得又高又大。
同时巧妙的建筑屋顶是西方古典建筑的一大亮点。
但是,如何将高密度石拱顶引擎,如仓库架构是它的位置,所以是一个直线上升的支柱,如较早出现的塔斯曼干栏,也可以说是西方建筑地基基础支柱。
发展支柱,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建筑屋顶,如果西方建筑的支柱是“基本词汇”,那么建筑物的屋顶是西方“基本句型。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我国的园林讲究自然美,而西方的园林追求线条的美感,这样一对比,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异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欢迎阅读!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一、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结合。
三、对水的运用在西方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现。
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
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水面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
分散用水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
四、在植物运用方面差异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园林,主要是通过花坛、小林园或丛林、树篱和花墙来体现,法国园林中的植物都需要经常修剪,注重人工整理。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每个地方均盛载着独特的文明,即使是同一套符号,都会产生文化的异同,中西方的园林上也有着异同,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异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的异同一中国古典园林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思想,分别是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君子比德思想,以及神仙思想。
因而这主流的思想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一大艺术特点,除此特点之外之外,还有建筑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韵三大艺术特点。
其艺术手法从秦汉时期的单纯写实、仿造摹拟自然逐渐演化成魏晋、隋唐的写实结合写意手法,至宋代最终完成向写意手法的完全转化,元明清初,尚有计成《园冶》、李渔《一家言》、文震亨《长物志》等著作以及诸多筑山名匠等在宋基础上有所发展。
及至清后期,古典园林已倾向于衰落,守成多于创新,过多追求形式化,而缺少了历来的意境含韵。
而审美方面,这的确不好说,古典园林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其审美又不在一个维度上,皇家园林宏大壮观,突显王权,但也常园中有园,明清时又多仿江南私家园林之技艺,如圆明园的如园(仿南京瞻园)、颐和园的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等,此外审美观念也随历史朝代变化而又有所变化,如宋代的皇家园林艮岳即是私家园林意味最浓厚的皇家园林,到明朝时又重新恢复了皇家气派;私家园林总体来说常小巧别致,清雅脱俗,引人入胜,自然以江南私家园林为最经典,但北方贵族的私家园林又常会表达园主尊贵和生活奢华之意,少有江南的那份婉约。
寺观园林就暂且不论了。
从布局来说,中国园林大体是风景式园林(少数为规则式,如明朝御花园等),因此布局多较为自然灵活,或依山傍水,或人工挖池筑山,改造地形,通过山、水、建筑、动植物园林四要素的合理搭配,营造出的园林,意境深远,其叠山,理水,组景等布局手段方法更是难以一一概述。
建筑方面,如前所述,建筑美的融糅是古典园林一大特点,古典园林建筑常与园景相结合,或为观景,或为造景,或为障景等,建筑多为木制,建筑单体或组合常为对称式,又分亭台楼阁榭坊斋等十余种,其风格又多具有地域特色,如徽派建筑的防火墙,黑瓦白墙,北方的水戗发戗,南方的嫩戗发戗。
09级园艺三班王兴
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自然风景式园林同为世界园林的四大流派之一,都是人类文明的艺术的结晶,它们之间具有许多相同点。
但是,由于东西方的人文、历史、地理等的巨大差异,它们之间的差异更多。
相同点
1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自然景式园林都是通过人为的改变之人环境以达到对美的表达。
2它们欣赏纯自然美,并通过人为手段与自然风景相结合来达到目的。
3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当地的宗教、哲学思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方式的影响,并且吸收了一定外来文化来充实自己。
不同点。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一)中国园林发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并在其中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场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
中式园林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阶级对抗尖锐,政局复杂多变,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自信心遭到崩溃,理想幻火,并逐渐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淡泊为特征的人生折学与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
他们选择了“隐居”,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寄情于山水,隐身于山林,复归大自然。
正是此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使艺术家产生了表现大自然优美的情感动力,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势必在文艺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
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
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
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
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
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
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西方的不同的文化,在许多方面和较为明显的的区别,所以在园林方面也产生了区别,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区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一不同的建筑和谐之美和对抗之力审美艺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色调的和谐之美。
虽然秦朝的建设也具有较高的台榭,美的宫殿,阳刚之美雄奇,壮丽辉煌,而是由儒家的影响“和”的思想,后汉,阳刚力量对这个节目逐渐美中国传统建筑的和谐与含蓄之美。
封闭的内部空间组合,俞渝委曲施工顺序级别,旋律,建筑端庄,自然的建筑设计的舒缓的节奏,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无忧无虑,舒适的审美心理感受。
大多数中国传统建筑被扩展到平面布置组,个人受整体追求和谐。
正如李泽厚先生说:“中国的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木质结构和特点的可能,在独立之初并不是基于一个单一的个体建筑的目的,但在巨大的空间,扁平材,互联并与建筑群特点它关注的是有机安排之间的整体平坦多个建筑物。
“艺术的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国对抗的表现。
纹理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硬邦邦,冷冰冰的,理性色彩浓,缺乏人情味的。
在大楼里,西方古典建筑与夸张的造型,真棒规模呈现永恒而崇高的架构,以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的物理结构方面。
这些精确的几何比例,那些充满张力的穹顶,尖拱,谁傲然屹立寺,庙坛,处处与自然显示了对抗和征服,引起人们怀疑,兴奋,恐怖的审美情感。
即使有园林建筑的主题景观的自然之美,也是一种反中国风特色天道,与天道反对战斗机主题的性能特点。
在西部园丁眼中的对象,自然风光是不是模仿的对象,而是改造,从而西方古典园林造景多以反映主楼人工伟力,而是个陪衬花卉园林建筑。
鲜花和景观,这里就不多保持状态的自然增长,并切成各种规律。
园林的布局,同时也受到了人们的意志为规则的几何形状,显示出勇气征服了古代西方人的拼搏精神本质。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二总体风格的差异由于中国园林追求的是意境美,追求“境生于象外”的艺术境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主张酷爱自然,提倡自然之美、朴素之美,强调自然、自由、自我的思想, 反对一切清规戒律,要在自然的无限空间中得以自我心灵的抒发和满足,所表达的是“物与神游,思与境谐”的审美意识。
2018年第9期现代园艺中西方园林艺术比较许冬宁(青岛市园林环卫技术学校,山东青岛266000)摘要:通过比较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差异与审美差异,分析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随着西方科技与传统文化等新思潮不断涌入我国,深刻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对优化生活环境和园林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比较园林艺术是一门表达人与自然关系最直接的综合艺术,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载体。
园林的艺术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以严谨巧妙的技术方式进行设计布局,运用精湛而高超的设计技巧,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让人流连忘返,深刻见证了我国园林艺术对大自然美的见解和欣赏。
1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上的差异1.1道路中国园林道路的主要承载者是游览者,它会引导游览者观赏各处不同的景象,有的道路有宽有窄,蜿蜒曲折,路面用青砖、瓦石及鹅卵石等铺砌成美观的图案,成为园林艺术重要的审美对象。
西方园林大多是笔直的大道,组成井井有条的网络道路,有主轴线道路和副轴线道路,组成许许多多巨大的放射形状,整体给人呈现出一幅严谨的几何图案,其目的是解决景点与建筑物之间的道路交通问题。
1.2花草树木花草树木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主体所在,中国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强调自然天成,同时也强调花草树木的寓意,栽种植物花草重在取其意境,不在于数量的多少。
西方园林中的花草植物一般会整齐地排列在道路的两侧,树冠被修剪得整齐划一,花园大多呈方方正正的形状。
1.3建筑风格传统的中国园林以花草树木之类的自然物为主体,使建筑物更加园林化,使其与树木山水融为一体,达到和谐的视觉效果。
大多数建筑是由轻灵小巧的木结构建筑,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经过精心选择赏景地点,使人赏心悦目。
西方园林以建筑物为主体,周边的花草树木也被加以建筑化,目的在于使花园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产生和谐统一的效果,西方园林的建筑物同我国园林设计的建筑物有明显的差别。
这决定于西方人的思想空间观念,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筑材料的选择,西方的建筑多砖石结构,中国古典园林则为木结构建筑,砖石结构的建筑质量较实较笨重,木质结构的建筑趋于轻巧空灵。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差异是由于两方或多方的不同引起的,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大,那么其园林的差异也就不小了,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一造园手法上的差异(1)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西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人工美,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水体都方方整整,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
园林中所有的景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楼阁亭台排列整齐,花木修剪成形,水源理成喷泉等等。
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图1中法国的凡尔赛宫,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秩序分明,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2)中国古典园林的处理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处理崇尚自然,“虽由人作,宛如天开”运用人力,艺术地再现自然的天地万物及其壮丽景观,布局灵活,山水喻道,潜心会意,复归自然。
古典园林艺术注重意境的创作与表达,皆以自然为比喻,采用象征、联想、比拟和隐喻等手法再现自然美,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二世界观的差异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
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
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较西方发达得多,这种思维方式注重总体观念和对立统一观点。
儒道两家都注重从总体来观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
老子、孔子都注重观察事物时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转化。
古代中国人把这种宇宙模式的观念渗透到园林活动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群体空间艺术。
与西方清晰客观的雄辩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回答。
中国园林正有这种味道,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张文洁B110301230世界上古典园林造园方式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大致分为中国古典园林跟西方古典园林两大类。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哲学追求纯粹的自然之美,融入诗画之美,感悟深厚意境。
西方古典园林造园哲学则强调“秩序和控制”,注重人工改造,追求几何规则之美。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共性由于客观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中西方不仅在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思想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其表现形式上也各不相同,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虽然中西园林属于不同的园林体系,但它们同属于与建筑和绘画艺术相关联的艺术门类,因此,在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中西方古典园林都是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现实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人们的情绪、陶冶人们的情操。
因而,中西方园林都具有世界园林文化之共性。
1.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是人们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
将人类的哲学思想、精神情趣、情感意识融入园林的各个方面。
2.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是有生命的物质空间,从园林的构成来看,中西园林艺术均通过建筑、山水、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来表现。
3.中西方园林文化都是与功能相结合的科学文化。
中西方园林在考虑文化艺术性的同时,均将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甚至是实用价值等多方面的要求放在重要的位置,做到文化艺术性与功能性的高度统一。
4.中西方园林文化都具有综合性。
一方面体现在具有空间的多维性,另一方面又体现在具有极强的兼容性。
各门艺术彼此渗透、融会贯通形成一个能够统辖全局的综合艺术。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差异比较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一样,中西方亦具有各自的特征和风格。
中国园林是再现自然的“山水式”园林,崇尚自然、追求意境和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是一种既摹绘自然又超越自然的园林文化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来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
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因中西的文化和地理的不同,其园林艺术也是有异同的,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一
园林艺术是整体性的艺术,它把植物、建筑、山水和各种自然的、物质的材料按照园林的艺术原则和使用要求进行创造,将这些有机体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艺术。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
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
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
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
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园林布局要因地制宜,布局前对建园单位或园主的要求先行了解,对建园基地的情况作详细调查,不仅了解基地自身情况,还要了解四周外围的环境。
布局要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适当的改造,才能构图得体合宜。
园林布局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要不断推陈出新。
园林是一种多维空间供游人身临其境进行游赏。
组织景区、分隔空间务使全局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各个景区互相呼应衬托。
布局要突出主体,分别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道
路等分隔空间,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小中见大,使全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使游人感觉有不穷之景,不尽之意。
各国园林有不同的形式、流派和风格,式样上有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等。
布局时采取何种艺术形式,要随建园意图和基地环境而定。
一般说来,一个园的艺术形式应该统一和谐,如果用混合式,在不同形式的过渡衔接上要处理得顺理成章。
有时可用“园中园”手法或集锦式方法,把不同的形式风格布置在一个整体园林中。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二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不同之处,首先体现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造园家所要表达的情感之一。
以儒家和道家为代表,这两派都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要顺从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尤其是老庄思想主张“道法自然”,认为“自然为万物之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追求一种平静舒适的生活。
这些思想就很自然的反映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
以亲近、和谐的态度对待自然,力图再现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气韵,“师法自然”,取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是中国古园林的一大显著特点,追求精神的解脱和升华。
而在西方园林艺术中,因为西方哲学与自然较多地处在对立面,故而更多的是驾驭自然、改造自然,自然物大多都被改造、加工、重组,直到符合他们的眼光为止。
在对园林美的表现上,中西两方的园林艺术也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都有对艺术意境的追求,但其内涵却有所不同。
西方的古典园林艺术受西方哲学和美学的影响,重视人的理性,寓理于情,表现出来的情意理性色彩很浓。
正如西方美学所提倡的理想美一样。
园林艺术更偏重于附和数和比例观念的形式美的体现,使其诗情画意都理性化了。
而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则强调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概念,诗画与园林相通。
园林的设计,常常突出幽深曲折的特点,含蓄而保守,不如西方那般直接。
许多园林在入口处都有一座假山或照壁,挡住游客的视线,绝不让你对园中的风景一览无余,还用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把全园分成若干个小园或景区,达到小中见大,大中见小,变化多致地美学追求。
整个园林的设计,就如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富有层
次、虚实相生,一层一层地把画卷打开让你欣赏,使人回味无穷,不觉得单调乏味富有新意,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了无限的景象。
在西方园林艺术中,更多地是重视建筑,大多以建筑为主体,山水只是陪衬,喷泉、雕塑、树木等都要服从于建筑整体。
所有的设计都有统一的规划,然后进行对照,按号入座,条块鲜明,明朗开阔。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三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性反映了中西文化传统以及哲学美学思想的不同,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造园家会自己或请别人写诗词,或是请人来游玩,并发表看法,留下名家墨笔,将其嵌在园内,以增添其艺术色彩和文学形象。
在中国古园林中,常可见到主人的诗、词、画,以及写的对联,刻的碑刻,和给园内景物题的名字,这些都是文学在艺术中的表现,也是一种无形的文学艺术美,能加强园内景物的美感和调解游人的心情,不会因全是自然景观没有人文景观而感到乏味。
造园家们都在园林艺术创造中抒发出自己的情感,他们不仅将文人的志趣、气质、情操反映在园林中,而且把诗情画意赋予了园林,使中国的园林艺术具有别具一格的艺术境界,表现着丰富的自然情感。
以有形表现无形,以物质表现精神,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表现虚境,小中见大,大中见小,最大限度地引发人们的共鸣和联想,使实境与虚境融为一体,虚实相生。
西方则表现着理性的美学,处处体现着一个理字,用以区别于人治。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四
由于中西园林艺术具有不同的精髓,追求各自的理想,因此,在艺术形态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中国园林的象征手法,无论是用山石,或用水池,或通过花木的选择培植,总是存在,且总是有意识的,而这一方式,在西方并不普遍。
相反,中国园林也缺少西方人希冀找到的成分,特别是缺少规则、对称的规划布置人工操纵水源组成喷泉,以及对草坪的大量使用。
1.中西园林起源的形似性:前者起源于灵囿和园圃;后者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
园囿是各自私家园林的原型。
灵囿和圣林则用于“通神明”或是“敬上帝”均与早期宗教活动有一定关系,也分别是
各自游乐园的先声。
中西园林不仅有着十分相似的起源,而且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园林类型也是相似的。
这突出地表现在园林的实用功能和观赏休闲的演变关系上。
2.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造园活动都经历了古代的功能园艺——观赏园艺——合宜园艺三个不同的时期。
中西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中西园林所用材料不外乎石头、山水和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
4.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这主要表现在园林艺术的服务对象上,它主要服务于特权阶级。
成为一种奢侈品。
总结出以上论述后,我感慨颇深,虽然很多学者都着重论述中西园林的差异性,但中西园林竟有着这种种的相似性,虽然它们存在于相距甚远的时空中,但存在着深刻的同一性。
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体系,但他们同属世界园林的一部分,同是我们人类伟大的文化遗产,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园林艺术是民族的、阶级的、时代的、个体的差异性与园林艺术的同一性是对立同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