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波尔的原子模型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71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是基于经典物理学的理论,提出了原子的电子轨道和能级的概念,为理解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奠定了基础。
该模型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 基本假设:玻尔假设原子由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电子只能存在于特定的能级上,电子在同一能级上的运动轨道是圆形,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时会发射或吸收能量。
2. 能级结构:原子的能级结构由一系列能量不同的电子轨道组成,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会吸收能量,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会放出能量,这些能量对应着电子的光谱线。
3. 稳定性:玻尔模型认为,当电子处于最低能级时,原子最为稳定,称为基态。
当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原子会释放出能量,从而趋向基态,这种现象被称为发射光谱。
反之,当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原子会吸收能量,从而趋向激发态,这种现象被称为吸收光谱。
4. 局限性:玻尔模型的局限性在于其只适用于单电子原子,无法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复杂性,也无法解释原子的化学性质。
因此,在量子力学理论的发展下,玻尔模型已被量子力学描述的更加精细的模型所取代。
- 1 -。
高中物理| 18.4波尔的原子模型详解原子核的组成01天然放射现象1. 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
具有发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2. 天然放射性现象:元素这种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2 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 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天然放射现象02放射型物质发出的射线α 射线、β 射线、γ 射线α 射线:根据射线的偏转方向和磁场方向的关系可以确定,偏转较小的一束由带正电荷的粒子组成,我们把它叫作α射线。
α射线由带正电的α粒子组成。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每个α粒子带的正电荷是电子电荷的2倍。
α粒子质量大约等于氦原子的质量。
进一步研究表明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
由于α粒子的质量较大,所以α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小,我们用一张厚纸就能把它挡住。
β 射线:与α 射线偏转方向相反的那束射线带负电荷,我们把它叫做β 射线。
研究发现β射线由带负电的粒子(β粒子)组成。
进一步研究表明β 粒子就是电子。
β 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很容易穿透黑纸,还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
γ射线:中间不发生偏转的那束射线叫做γ 射线,研究表明,γ 射线的实质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它不带电,是中性的。
γ射线的穿透本领极强,一般薄金属板都挡不住它,它能穿透几十厘米厚的水泥墙和几厘米厚的铅板。
03质子和中子的发现(1)质子的发现1919年,卢瑟福用α 粒子轰击氮核,得到了质子。
经过研究证明,质子带正电荷,其电量和一个电子的电量相同,它的质量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 倍。
进一步研究表明,质子的性质和氢原子核的性质完全相同,所以质子就是氢原子核。
同样的方法,从氟、钠、铝的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
──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