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消毒的总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管理制度北京康迈思科技有限公司独家提供瑞思迈呼吸机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管理制度一、清洗消毒原则1、呼吸机外置管路及附件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2、科室使用的呼吸机管道做到专人负责,定时清洗消毒。
3、消毒前应尽可能将连接部分彻底拆卸,有套管的物品必须拆成最小单元,以免影响消毒效果,并防止消毒后粘连,拆卸后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
4、清洗消毒时,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做好自我防护,应遵循先彻底清洁,再消毒的程序。
二、清洗和消毒程序方法一:1、医务人员在清洗消毒前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2、管道多为人工合成材料、橡胶、金属等,可用洗洁精、多酶洗液等溶液清洗,尤其注意清洁管道中的痰痂、血渍、油污及其它脏物残留。
3、彻底清洗干净后,消毒剂浸泡消毒。
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30min。
浸泡消毒时物品必须全部浸入消毒剂中,防止管路中留有气泡。
4、消毒完毕,必须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放到清洁环境内自然晾干或氧气吹干,再将清洁干燥的呼吸机管道密闭保存于清洁干燥的容器内。
呼吸机家用呼吸机瑞思迈呼吸机伟康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睡眠呼吸机北京康迈思科技有限公司独家提供瑞思迈呼吸机5、装外置回路前,做好手卫生消毒。
方法二:采用自动清洗消毒器,洗净、消毒、烘干自动完成,清洁干燥后封闭保存备用,此为呼吸机管路的首选消毒方法.SARS患者使用后的呼吸治疗装置应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一次性使用。
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后再清洗消毒;也可使用专用清洗机(80-93?,10min)清洗,烘干备用。
呼吸机家用呼吸机瑞思迈呼吸机伟康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睡眠呼吸机。
呼吸机管道消毒的方法1.呼吸机消毒的原则只有严格对呼吸机进行消毒,才能减少和避免交叉感染。
呼吸机的消毒应先彻底清洗,尤其是接触病人的呼出气体部分,如管道、加温湿化器和呼气阀等(部分呼吸机带细菌过滤器),可先用清洗剂冲洗,将其中的分泌物、痰痂、血渍和其他残留物彻底清除,然后消毒。
消毒后经蒸馏水冲洗晾干备用。
整个消毒处理过程中要避免物品的再次污染。
消毒时各种连接部件应脱开,以达到充分消毒的目的,以化学消毒剂消毒后的呼吸机管路应用蒸馏水清洗,建议不用自来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2.呼吸机的清洁和消毒方法呼吸机的消毒主要指对呼吸机的气道管路系统进行消毒。
目前常见的呼吸机的气路结构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是主机内部气路,病人吸气及呼吸管路,均可以在拆卸后进行清洁和消毒的呼吸机。
例如Siemens Servo900B或C型呼吸机。
这类呼吸机结构的优点是可被彻底消毒不留死角。
第二种:呼吸机主机内部气路系统不能拆下,只有病人吸气和呼气回路的管路可被拆下进行清洗和消毒,在不能消毒的部位可能残留污物及细菌。
为防止感染,设计人员在呼吸机气路出口安装有细菌过滤器,例如瑞士Hamilton的Galileo呼吸机。
第三种:类似于第二种,所不同的是只有病人吸入管路,没有呼气管路。
呼气管路被呼气阀替代,例如伟康无创呼吸机。
a. 清洁(1)管路清洁:要仔细检查管道内有无痰痂、血渍、油污及其他脏物残留,若不冲洗干净则难以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
(2)传感器的清洗:由于传感器属精密的电子产品,价格昂贵,并且有各自的性能特点,必须根据各自呼吸机的说明书或操作指南进行清洗。
(3)呼吸机内部主机的清洁:呼吸机内部主机多为电子元件,不能使用常规方法清洁,需由工程师定期保养。
(4)呼吸机外壳的清洁:呼吸机外壳可用温水纱布轻轻擦净。
b. 消毒呼吸机管路的常用消毒方法有药物浸泡消毒方法,气体熏蒸法。
(1)药物浸泡消毒方法药物浸泡消毒方法是呼吸机管路消毒中最常用的方法,其特点是方法简单,不需特别设备。
呼吸机的清洁、消毒及保养呼吸机是一种机械辅助呼吸设备,在医院、家庭中被广泛使用。
正常使用呼吸机需要注意对其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以及定期的保养,以保证其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清洁与消毒1.每日清洁:每天使用完毕,呼吸机的附件(如面罩、管道、滤网等)应该立即取下,用肥皂水或洗涤液清洗干净。
建议使用软毛刷慢慢刷洗并冲洗干净。
注意使用过程中不要让水进入呼吸机本身。
2.每周清洁及消毒:每周对呼吸机附件进行消毒处理,使用酒精、氯气或消毒液,可有效灭菌、消毒呼吸机。
注意使用消毒液时,要按照说明书的比例进行使用。
3.每月清洁:每隔一个月需对呼吸机进行整体清洗。
取下呼吸机附件和内置过滤网,用肥皂水或专用清洗剂清洗呼吸机外壳,注意不要让水进入呼吸机内置部件。
4.新冠肺炎患者使用呼吸机:对于新冠肺炎患者使用的呼吸机,应当采用更为严格的防疫措施,每个患者使用结束后要进行全套清洗和消毒。
二、保养呼吸机是一种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保养。
以下是建议的呼吸机保养方法:1.保持干燥:呼吸机应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不要让其受到太阳直射。
2.定期更换过滤网:过滤网的作用是过滤空气中的尘埃和细菌,应当定期更换。
3.检查管道连通性:定期检查管路是否连通,是否有漏气情况,如发现漏气应及时更换相关附件。
4.定期维护呼吸机:呼吸机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一些杂音或者故障,应该及时找到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和保养。
呼吸机是一种辅助呼吸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清洁、消毒和保养,才能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工作。
每日清洁、每周消毒、每月全套清洁以及定期检查管路和维护呼吸机,这些都是保障呼吸机安全、有效、持续使用的必要措施。
呼吸机的维护保养一、呼吸机维护保养的意义(一)避免交叉感染随着医疗水平的进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接受呼吸机治疗的病人越来越多。
由于这类病人:1、病情重,机体抵抗力差,多伴有呼吸道感染;2、已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易继发气道感染;3、滥用抗生素,使正常菌群失调,易发生难治性气道感染。
所以呼吸机的消毒对于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二)延长呼吸机使用寿命先进的呼吸机价格昂贵,妥善的维护保养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为成功抢救提供基础每次使用后,将呼吸机消毒保养完好,已备下次随时可用,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利于病人抢救的成功。
二、呼吸机的清洁需要清洁的呼吸机部件:按呼吸机说明书的要求,有些部件仅需清洁,这些部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呼吸机的主机外壳和压缩泵的外壳,用清洁的软湿擦布轻擦净即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
若有痰渍、血渍先用浸泡过0.04%533消毒液(即10%533以4:1000配)的软布迅速擦拭干净再用酒精纱布擦拭干净。
2、空气过滤网,包括空气压缩泵和有些呼吸机主机中可清洗的空气滤网。
具体清洁方法为:将过滤网从机器中取出,用清水洗净表面尘埃后,再用力甩干或烘干;或者用吸尘器吸尽灰尘,然后放回原位。
一般每2-3天清洁1次,无需常规消毒。
3、呼吸机内部不可拆卸电子元件,不能使用常规方法清洁,需由工程师定期保养。
4、湿化器的电器加温部分用清洁的软湿擦布轻轻擦净,不能用消毒液浸泡,以免影响加热功能和降低其感温的准确性。
三、呼吸机的消毒拆卸-消毒-组装-调试-存放-使用(一)拆卸呼吸机属精密仪器,要根据不同型号呼吸机在了解其内部结构的前提下,要小心拆卸,切忌盲目、粗暴拆卸。
将使用过的呼吸机管路、气路进行拆卸。
目前常见的呼吸机的气路结构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全部气路可拆卸式:是主机内部气路,病人吸气及呼吸管路,均可以在拆卸后进行清洁和消毒的呼吸机。
例如Siemens的Servo900C型呼吸机。
这类呼吸机结构的优点是可被彻底消毒不留死角。
呼吸机内外管路应该如何清洁消毒?
呼吸机的消毒主要是指对呼吸机整个气路系统如呼吸机外部管路、传感器、内部管路及机器表面的消毒,若未按照呼吸机说明书的正规程序执行,或将应一次性使用的物品重复使用,会影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WS/T509-2016《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在呼吸机内外管路的清洁、消毒部分指出:①外壳及面板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②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
③呼吸机内部管路的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
临床工作中,可以参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每天1~2次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或其他符合要求的消毒剂、医用消毒湿巾等对设备表面清洁消毒。
进行清洁消毒时,应防止液体渗入机器内部,发生电路短路或机器损坏。
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应送消毒供应室进行集中清洁、消毒或灭菌,选择灭菌方式时应考虑管路的材质。
呼吸机管道的清洗消毒与灭菌要求(一)呼吸机管道的清洗消毒医院获得性肺炎占院内感染的第一位,而其中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因素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正确地清洗消毒呼吸机管道,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之一。
呼吸机管道属于中度危险器材,一般采用高水平消毒即可,必要时需灭菌。
1.清洗消毒原则(1)呼吸机管道应在使用科室初步处理明显的痰液和血液后统一回收。
(2)消毒前应尽可能将连接部分彻底拆卸,有套管的物品必须拆卸至最小单位,以免影响清洗消毒效果。
(3)呼吸机管道装入清洗架时应确保每个管道都有水流冲洗,并避免混淆,防止管道不配套。
湿热消毒时要求温度应≥90℃,时间≥5分钟或A0≥3000,如选择浸泡消毒时,应将管道及各部件全部浸入消毒液中,并使消毒液充满整个官腔,确保消毒效果。
(4)消毒后不可用润滑油上油保养,防止异物进入气管。
(5)在干燥柜内干燥时尽量使管道悬挂,以达到最佳烘干效果。
2.机械清洗消毒流程(1)科室使用后,将初步处理后的呼吸机管道装入密闭的容器或防水塑料袋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处理。
(2)将回收的呼吸机管道清点数目并登记。
(3)将管道、湿化罐和滤水杯拆卸至最小单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4)装入管路清洗架,成套摆放,切勿混淆。
(5)选择合适呼吸机管道的程序进行清洗消毒,预洗→酶洗→漂洗→终末漂洗→消毒。
(6)直接在清洗消毒器内选择程序进行干燥或者戴清洁手套取出管道,并放入医用干燥柜内进行干燥。
(7)干燥结束后取出,在检查包装及灭菌区装配、包装。
3.手工清洗消毒流程(1)科室使用后,将初步处理后的呼吸机管道装入密闭的容器或防水塑料袋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处理。
(2)将回收的呼吸机管道清点数目并登记。
(3)将管道、湿化罐和滤水杯拆卸至最小单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4)浸泡在合适的清洗液中5~10分钟,液面下刷洗后用清水灌洗干净。
(5)浸泡在含有效氯500mg/L的84液中30分钟,用纯水或蒸馏水冲洗干净。
呼吸机消毒登记
呼气阀:打开呼气阀用水彻底清洗,送环氧乙烷消毒。
呼出阀膜片(金属片)用75%酒精濅泡12小时后晾干待用。
常规一周更换一次,感染病人用后即刻更换。
模拟肺:75%酒精擦拭。
温度传感器:管路接口处,安装管路前,用75%酒精擦拭接口。
呼吸机内部的细菌过滤器:每年更换一次。
呼吸滤器:用后环氧乙烷消毒,保持干燥。
气源过滤网,首先取下过滤网,用清水冲净表面尘埃,用力甩干或晾干后安装上即可,无需常规消毒,一般每日清洁一次,或隔日一次。
流量传感器:非常精密,使用后,一般是在75%的酒精中浸泡15min消毒,并自然干燥后使用,不可用水流冲洗和用力甩。
可先用清水冲去管路中的污物,管路中的血渍或痰痂等赃物需在专用的水槽中用含酶的液体浸泡后,使用专用刷彻底清洁干净,再将洗净的管路及附件全部浸泡在有效的消毒液中,管路不应有死弯,中空物品腔内不应留有气泡,常用的消毒方法是1000 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消毒完成后,晾干装入清洁袋内,干燥保存备用。
每一个患者使用一套新管路,有污染随时更换。
同一患者长期使用呼吸机者,更换消毒管路不宜过于频繁,管道每周更换一次。
“Y”型管以下与人工气道直接相连的螺旋管可每日更换消毒。
呼吸机消毒的总原则:呼吸机的消毒种类可分为患者使用时的日常常规更换消毒和撤机后的终末消毒两种。
研究表明,常规更换消毒的时间不应过于频繁,一般同一患者使用时每48小时。
呼吸机的内部机械部分不应常规消毒。
不同患者使用同一台呼吸机时,呼吸机的内、外部分应更彻底消毒或灭菌。
呼吸机的清洁和消毒方法:需要清洁的呼吸机部件:按呼吸机说明书的要求,有些部件仅需清洁,而有的允许清洁,这些部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呼吸机的主机外壳和压缩泵的外壳,用清洁的软湿擦布轻擦净即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
必要时用消毒液如含氯制剂消毒液浸泡过的软布擦洗。
空气过滤网,包括空气压缩泵和有些呼吸机主机中可清洗的空气滤网。
具体清洁方法为:将过滤网从机器中取出,用清水洗净表面尘埃后,再用力甩干或烘干;或者用吸尘器吸尽灰尘,然后放回原位。
一般每48-72小时清洁1次,无需常规消毒。
呼吸机内部不可拆卸电子元件,其表面的灰尘可用小功率吸尘器轻轻吸除或用专用吸球轻轻吹气去除,不能用消毒液浸泡。
传感器如流量、压力等各种传感器为呼吸机的特殊电子零件,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用消毒液浸泡,以免损坏其性能,因而只能用70%的洒精棉球十分小心地轻轻擦干净或有的传感器只能轻轻浸放在清水中,即刻取出,并自然晾干,切忌用力甩干或烘干。
湿化器的电器加温部分和温控传感器探头的金属部分用清洁的软湿擦布轻轻擦净,不能用消毒液浸泡,以免影响加热功能和降低其感温的准确性。
需要消毒的呼吸机部件:凡是联接于患者与呼吸机之间的各螺纹管、联接管、接头、湿化器、雾化器和呼气瓣等均应彻底消毒。
首选,化学消毒浸泡法临床上常用的消毒液,如0.5%过氧酸溶液浸泡2小时可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该消毒液的主要缺点在于它对金属有腐蚀性;2%二醛碱性溶液浸泡30分钟,可杀灭真菌、病毒、结核和芽胞,是目前最高水平的消毒液,其缺点是对皮肤、粘膜有轻度的刺激性,有气味;2%96(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呼吸机管道上冷凝水排出后用2.5%96(84)消毒液按1:1浸泡1小时。
呼吸机保养年熟悉呼吸机管道上冷凝水的正确引流方法及时倒弃冷凝水,操作时应严防引流液倒流感者呼吸道。
医务人员在操作呼吸机前后应洗手,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做好记录将各种维修、更换、校正记录详细备案,如记录维修的部位、误差或损坏程度、时间、更换零部件的名称、时间、数量等,以便查核。
一般呼吸机的氧源应保证氧气减压后的压力为0.35-0.4Mpa,即与压缩泵的输出压力平衡,氧气表的压力若显示在5以下应更换氧气,应缓慢开动氧气总开关,避免将压力表损坏。
主机电源应在气源接通后方可启动,即先启动空气压缩泵电源和打开氧气,待氧气和空气的压力平衡,漏气声或气源的报警声消失后,才能打开主机电源。
呼吸机的关机顺序正巧之相反,即先关主机电源,再关闭气源。
加温湿化器部分定期更换和补充湿化器内的液体,注意该液体只能用蒸馏水,注意检查调温器的性能,保护温控传感器,密切观察温度报警情况。
这是我们科根据自己无创呼吸机的特点以及临床的经验总结的1.随时检查呼吸机是否处于正常、面罩是否漏气,随时询问患者是否有腹胀、胀气,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2.擦痰或者需要卸下面罩操作时的具体操作如下:关闭开关,解开一侧固定带,打开开关,检查面罩是否漏气,呼吸机是否正常工作,观察SpO2变化。
3.经常检查胃管是否在位,尤其是在挪动面罩时,注意勿牵拉出胃管(因面罩与胃管相连,一旦不注意,胃管容易脱出)。
4.保持两根细管子(白色、兰色)随时在螺纹管上方,以减少积水。
5.若螺纹管中有积水,可将管中积水轻轻向储水罐中抖动,使其流入储水罐中。
6.每4小时向两根细管子内充气,具体操作如下:准备一无水氧气瓶,开至10升/分,关闭电源开关,卸下一细管子和连接面罩的螺纹管,将连接氧气的管子对准细管子充气,同样的方法,充另一个细管子(动作要快);充气毕,立即接好管道,打开电源开关,检查呼吸机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关闭无水氧气瓶(期间密切观察SpO2变化)。
7.随时检查呼吸机光标是否在上下跳动,如果光标固定不动或上下浮动小,提示管道可能有堵,需冲管道。
若管道充气后光标跳动无改变,应立即报告医生。
呼吸机上的光标是压力支持的标志,若不亮或上下浮动小,表示细管子管腔内压力过大,此时病人也会有不适主诉。
8.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SpO2变化,防窒插管方法:①吸引器、呼吸机置于床边,接通电源及氧气,调节呼吸机参数。
②给患者肌注阿托品0.5mg,可预防插管时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跳骤停。
协助患者去枕平卧,头后仰,清醒者作好解释工作,以利配合。
将鼻腔及气道内分泌物吸净,观察鼻腔是否通畅。
③取无菌FOME-CUF 低压气囊气管导管,用无菌石蜡油润滑前端22cm部,抽出外套气囊中气体,塞上活塞。
④于患者咽喉部喷入1%地卡因行局麻,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从一侧鼻腔插入导管直至导管内口达气管上段、声门下(长度22~26cm)。
若无纤支镜,长度可按耳屏到鼻孔的2倍计算[1]。
立即吸痰,保持管腔通畅,松开活塞,使气囊充气密闭呼吸道,然后塞上活塞。
导管外口接手控呼吸囊,试行手控通气15min左右,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以了解是否仅插入一侧支气管,此时可适当调整导管深度。
密切观察患者对手控通气的反应,并了解适应患者需要的通气参数,再过渡到呼吸机通气。
护理1插管护理:①保持气道通畅。
1~2 h吸痰1次,以免时间过长使痰液结痂造成堵塞。
若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可用无菌生理盐水20ml加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每次吸痰前自导管外口滴入2~5ml,以稀释痰液并刺激患者呛咳反射,以利痰被吸出。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吸痰深度以吸痰管到达导管内口为宜,过深易损伤气管粘膜,过浅而达不到吸痰目的。
本组1例因未及时吸痰,1周后痰痂堵塞而被迫拔管。
②导管全长32cm,插管深度22~26 cm,导管外露长度6~10 cm。
若导管外露过长提示导管脱出。
本组3例因剧烈呛咳,导致导管滑出4cm,立即松开气囊活塞,将导管送回原位,待气囊充好气再塞上活塞,重新固定。
故应减少或避免刺激患者剧烈咳嗽的因素如吸痰时插管不易过深、导管内滴药不易过多、过快等。
③呼吸机的监护。
保持呼吸机各管道通畅,注意观察通气量及气道压力显示,若通气量下降,表示气道密闭不严,应调整体位,并使气囊重新充气;若气道压力上升,提示有痰液堵塞气道,应立即吸痰。
注意保持湿化器中蒸馏水量,并及时清理呼吸机管道中的积水。
2基础护理:①患者住监护室,室温保持25℃左右,紫外线照射消毒,1h/d。
②以平卧位或半坐卧位为宜,不宜侧卧,防止因体位改变使导管偏移,导致气道密闭不严,使通气量不足。
③置管期间禁食,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④口腔护理,2/d。
注意预防霉菌感染。
本组9例咽拭培养发现霉菌,经用制霉菌素甘油混悬液涂口腔,3d至1周均治愈。
⑤昏迷者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并进行被动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预防静脉血栓;加强皮肤护理。
⑥眼睑不能闭合者可涂红霉素眼膏或盖凡士林纱布保护角膜。
⑦保持静脉通道畅通,保证营养及电解质的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病情观察:①观察神志、瞳孔变化,了解是否发生肺性脑病。
本组1例于插管后1d右侧瞳孔散大,直径6 mm,出现深昏迷,立即给予20%甘露醇125ml静脉推注,1/6 h。
2 d后终因脑疝死亡。
②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自主呼吸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配合情况。
如患者自主呼吸与机器对抗时,可适当抑制患者自主呼吸,以改善通气。
本组3例于插管后自主呼吸恢复时出现对抗呼吸机现象,给予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1/12 h。
2 d后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同步。
③观察心率、血压变化。
呼吸机通气过度可导致血压下降,此时可适当将呼吸机参数下调,或使用升压药物。
④插管后测SaO2,1/30min,4 h后病情改善可改为1/4 h,必要时用长程SaO2监护仪,以观察疗效。
每日行动脉血气分析,了解pH、PaO2、PaCO2的变化,根据变化调节呼吸机参数。
发现酸、碱中毒时,及时对症处理。
⑤观察痰量及性状,了解有无肺部感染或肺水肿等。
每日清晨抽吸气管深部痰液作细菌培养。
本组1例于痰液中培养出绿脓杆菌,经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局部及全身用药2周后复查,感染控制。
4拔管护理:①脱机指征。
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并平稳,神志清楚,紫绀消退,SaO2>0.90,PaO2>8kPa、PaCO2<6.67 kPa。
将呼吸机辅助次数和氧浓度逐渐下调进行过渡直至脱机。
但呼吸机仍保持工作状态备于床边。
持续用导管高流量(4~6L/min)氧气吸入。
24~48 h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自主呼吸良好,SaO2稳定于0.90以上,面色无紫绀,并能自行咳痰,方可拔管并清理呼吸机。
②拔管时,先充分吸出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再抽尽气囊中气体,快速向后、向下拔出气管导管。
拔管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吞咽、发音等有无异常。
鼓励患者咳痰,必要时行超声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拔管后12h可进流质饮食。
本组9例拔管后,除1例因被迫拔管呼吸困难尚未纠正仍需使用面罩式呼吸机辅助通气外,余8例均呼吸平稳、吞咽、发音正常。
机械通气的撤离与护理问题尽管呼吸支持技术的应用抢救了许多呼吸衰竭病人的生命,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应用却不可避免的带来许多相关的并发症。
因此应尽可能维护病人的呼吸功能,并尽早脱离呼吸机。
机械通气撤离的习惯定义为各种终止机械通气的技术与方法。
其严格定义是指机械呼吸支持的整个过程,包括逐渐减少呼吸支持的时间,同时逐渐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直至完全脱离机械辅助通气。
一、人工呼吸机撤离的指征1.基础疾病好转及一般状况良好(1) 神智清醒,精神状态良好。
(2) 感染基本上被控制,痰液明显减少。
(3) 循环系统功能稳定, 血压、脉搏正常。
(4) 肾脏、消化系统无异常表现。
(5) 无酸、硷平衡失调及水电解质紊乱的证据。
2. 呼吸功能有自主呼吸被证明有效(l) 在吸痰或更换人工气道导管等暂短脱机过程中, 病人所耐受的时间越来越大。
(2) SIMV 率减至1~2 次/分仍能维持患者正常通气。
(3) 人工呼吸机的调节, 诸如呼吸频率、潮气量、E/I、送气压力等已在正常范围,吸氧浓度在40% 以下, 特殊的通气方式如PEEP 等已经停用。
3. 床边肺功能测定(l) 自主呼吸频率<30 次/分。
(2) 静息潮气量>200ml, 分钟通气量<10 升/ 分,肺活量>10ml/公斤体重, 努力分钟通气量为静息分钟通气量的 2 倍以上。
(3) 最大吸气负压超过-25cm水柱。
(4) 随意呼吸40% 浓度氧气并湿化良好的空气15~30 分钟, 血气分析检查可见PaO2>70~80mm汞柱, PaCO2 正常, 或达到本次发病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