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头型硅胶管鼻泪道逆行植入与激光泪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 格式:pdf
- 大小:77.23 KB
- 文档页数:1
【关键词】球头硅胶管【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的简便、有效方法。
方法采用泪道探通、绳扩张鼻泪管、涂5-FU软膏、逆植球头硅胶管于鼻泪管内,留管3个月,必要时拔管后注5-FU软膏防止创面纤维增生再阻塞。
结果治疗201例235眼,治愈175例199眼,有效18例25眼,无效8例11眼,治愈率84.7%,总有效率95.3%。
结论逆植球头硅胶管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鼻泪管阻塞泪道探通球头硅胶管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是眼科常见、多发病,治疗方法甚多,最有效的当数泪囊鼻腔吻合术,但需切皮、咬骨,损伤较大,费用较高。
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泪道探通、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慢性泪囊炎单纯鼻泪管阻塞201例235眼,其中男72例84眼,女129例151眼,年龄17~70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5年。
152例179眼曾在外院及我院门诊多次行泪道冲洗或探通术无效,5例5眼曾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
1.2 基本器械自制泪鼻道送线针:用7号腰穿针,保留针身长8cm,于尖端截断磨成圆钝状,以水中吸线法吸入3-0丝线一根以作泪鼻道引线用。
自制扩鼻泪管绳:以5根4号丝线缠绕成长9cm,直径1.6mm的扩鼻泪管绳,绳一端接一环状牵引线,长9cm。
环状取线钩:以回形针自制。
球头硅胶管:由广州博视医疗保健研究所设计制作。
1.3 方法先以含1%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冲净泪囊内黏液脓性分泌物,再以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置下鼻道内麻醉、收缩鼻黏膜,1%利多卡因做眶下神经及滑车神经阻滞麻醉。
扩张上泪点,用自制泪鼻道送线针自上泪点进入泪囊再垂直转向下,轻轻上下提插找到泪囊最低位、鼻泪管上端,向下探通鼻泪管。
取出下鼻道内棉片,以环状取线钩钩住送线针下段,一手持5ml注射器接送线针用注水送线法边注水边提针,同时另一手持取线钩退出鼻外,钩出泪鼻道引线,接扩鼻泪管绳牵引线环,绳身涂2.5%5-FU软膏,向上牵引绳至鼻泪管,上下提拉扩张鼻泪管,退出扩鼻泪管绳,泪鼻道引线接表面涂有2.5%5-FU软膏的球头硅胶管的牵引线环,缓慢上提引线使球头硅胶管进入鼻泪管,至有落空感,球头硅胶管牵引线环露出上泪点达8cm,证实硅胶管球头已进入泪囊,剪断牵引线环抽出,以1%庆大霉素盐水冲洗即可见洗液通畅流入鼻咽部,术毕。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分析作者:孙廷励张晓湄张永红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第20期[摘要] 目的比较泪道浚通术、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9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170眼)分为三组,58眼接受泪道浚通术(泪道浚通术组),57眼接受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55眼接受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联合术组)。
所有患者随访期6~12个月,期间观察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包括泪道冲洗通畅度、泪道阻塞的症状和体征消失程度),以治愈、好转和无效作为疗效评价标准,计算有效率。
结果泪道浚通组有效率为77.58%。
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有效率80.70%。
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有效率89.09%,联合术组与其他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泪道浚通术组和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三种手术方式中,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最有效的方法,球头硅胶管植入术及泪道浚通术疗效次之,两者无显著差异。
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成本低廉,手术时间短,微创,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泪道浚通术;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中图分类号] R473.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b)-0041-03慢性泪囊炎是较常见的眼病,在鼻泪管下端阻塞,泪囊内有分泌物滞留的基础上发生[1]。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重建鼻内引流通道,即使阻塞的鼻泪管再通[2]。
传统的手术方式是经皮肤鼻腔泪囊吻合术,新兴的手术方式有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泪道激光成形术、泪道支架植入术、泪道浚通术等,其治疗效果不尽相同。
本研究选择2012年2月~2013年9月对在柳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70眼,分别做泪道浚通术、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简称联合术),观察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慢性泪囊炎患者112例170眼,其中男15例20眼,女97例150眼;年龄22~72岁;发病1~10年。
鼻泪管逆行置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凌叶胜;何萍;彭艳红
【期刊名称】《实用防盲技术》
【年(卷),期】2014(009)001
【摘要】目的探讨鼻泪管逆行置管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6眼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及32眼行鼻泪管逆行置管术的术后3月~12月的临床效果.结果鼻泪管逆行置管术组治愈28眼(87.5%),泪囊鼻腔吻合术组治愈30眼(83.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但鼻泪管逆行置管术手术时间较短,且面部没有瘢痕等手术并发症.结论鼻泪管逆行置管手术适应症广泛,操作简单,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疗效确切、简便易操作、费用低,无需特殊设备,便于推广的治疗方法.
【总页数】4页(P25-27,33)
【作者】凌叶胜;何萍;彭艳红
【作者单位】242300 安徽省宁国市眼病防治所;242300 安徽省宁国市眼病防治所;242300 安徽省宁国市眼病防治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鼻泪管逆行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临床疗效观察 [J], 李红丽
2.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对照研究 [J], 余洪华;邓金印;郑鲜娜;路璐;曾东
3.鼻泪管逆行置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J], 邹美英
4.逆行泪管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效果 [J], 吕涛; 梁辉
5.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腔泪囊吻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伴鼻泪管阻塞的对比研究[J], 李艳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泪道逆行硅胶植管及联合YAG激光医治泪道阻塞临床对照观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泪道逆行硅胶植管手术与泪道逆行植管联合泪道激光手术在医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方面的不同疗效,为基层临床眼科挑选一种平安简便、疗效靠得住、低创伤的医治方式,进一步提高基层眼科医治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成效。
方式选择2003年1月~2005年6月我院眼科门诊就医的泪道阻塞患者241例253眼,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纳单纯泪道逆行植管方式,B组采纳逆行植管联合YAG泪道激光医治。
两组均统一采纳复方一枝蒿泪道冲洗液于术后1天、2天、3天及2周、1个月、2个月进行冲洗医治,术后3个月掏出硅胶管,取管后按疗效标准对两组医治成效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A组128例132眼,治愈95眼(71.97%),总有效率95.45%;B 组113例121眼,治愈94眼(77.69%),总有效率98.35%。
结论泪道激光探通结合逆行硅胶植管较单纯逆行硅胶植管疗效较为明显,尤其是远期疗效。
采纳激光探通后植入硅胶管方式,不仅排除激光医治带来的不良反映,同时也有地效幸免了手法探通的不足的地方,更要紧的是充分利用了激光医治及硅胶管植入的各自优势,进一步降低了疾病复发的可能性,达到了双重的功效。
各级医院眼科应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形选择适合自身的医治方式,以便于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幸免太高地增加医疗本钱。
[关键词]硅胶插管;泪道激光;泪道阻塞泪道由于解剖及生理上的特殊性,极易受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而致病,因此,泪道阻塞也是眼科临床的常见病,伴有泪囊积脓者,还可成为临近组织专门是角膜组织的感染源。
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医治方式要紧有泪道探通、泪囊鼻腔吻合术及泪道植管术。
由于泪道探通和泪囊鼻腔吻合手术存在必然的局限性和缺点,自2003年起我院别离采纳逆行硅胶植管、泪道硅胶植管联合激光医治泪道阻塞,术后统一采纳复方一枝蒿液冲洗医治,融中西医之长,经随访观看,疗效中意,现将两种方式医治及对照情形报告如下。
球头型鼻泪管置入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效果的比较目的比较球头型鼻泪管置入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DCR)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NDO)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7例ND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微创组(65例92眼)和常规组(102例119眼)。
微创组采用球头型鼻泪管置入术治疗,常规组采用DCR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微创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89%,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球头型鼻泪管置入术与DCR治疗NDO的效果相当,而前者在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
标签:鼻泪管阻塞;球头型鼻泪管置入术;鼻腔泪囊吻合术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以溢泪为主要症状,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可能与女性泪道生理结构及女性爱哭等原因有关[1-2]。
阻塞在整个泪道系统中任意一点均可能发生,由于鼻泪管顶端或中部常有生理性狭窄,使得鼻泪管阻塞(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NDO)成为LDOD中的常见类型之一[3]。
NDO发生后,泪道阻塞引起泪液长期潴留,易滋生细菌,成为潜在的感染灶,若不及时治疗,可诱发急慢性泪囊炎、角膜溃疡、角膜穿孔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失明[4-5],而溢泪、泪囊区红肿伴脓性分泌物又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
目前,临床治疗NDO的方法以手术为主,其中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dacryocystorhinostomy,DCR)是经典术式之一,手术成功率高,但泪道正常生理结构受到极大破坏,且操作复杂、费用高、术后颜面部留下瘢痕,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7]。
泪道逆行置管对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分析泪道逆行置管方法在泪囊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本院眼科收治的100例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通过采用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4%、不良反应发生率10%,与对照组的80%、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适应证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泪囊炎是眼科临床较为常见病症之一,临床表现以流泪、溢脓为主[1]。
传统治疗方法以泪囊鼻腔吻合术为主,尽管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是其在手术过程中创口较大,同时手术费用较高,无法满足患者临床治疗需求。
本院眼科通过对泪腺炎患者实施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本院眼科收治的100例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80例,年龄32~58岁,平均(45.5±3.5)岁。
临床症状为:急性睑部泪囊炎32例、急性眶部泪囊炎28例、慢性泪囊炎40例。
排除标准:(1)具有鼻部、眼眶、泪道外伤史者;(2)既往曾有鼻部及泪囊手术史者;(3)小泪囊、泪囊纤维化或者瘢痕增生者;(4)合并有泪小管狭窄及阻塞者;(5)鼻部器官异常者;(6)身体状况较差、无法满足手术要求者[2]。
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病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采取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手术之前先使用经1%地卡因和肾上腺素浸润过的纱条填塞中鼻道1/3部位处。
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术医治慢性泪囊炎梅红云杨萍樊有集张继旭普晓燕【摘要】目的观看球头硅胶管植入术医治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式慢性泪囊炎患者41例(49眼),行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术,术后1周冲洗泪道1次/天,以后每一个月冲洗泪道1次。
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成功植入球头硅胶管,手术时刻平均5~10分钟。
术后溢泪病症当即改善,泪道冲洗均通畅。
观看5-24个月,治愈42眼%)、好转6眼(%)、硅胶管自行脱落1眼(2%)。
结论球头硅胶管植入医治慢性泪囊炎,操作简便,创伤小,成效较好,值得推行。
【关键词】球头硅胶管植入慢性泪囊炎我院眼科自2007年至2020年采纳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术医治慢性泪囊炎,取得良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式年4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顺利行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41例(49眼),女34例(42眼),男7例(7眼)。
术前均泪道冲洗确诊鼻泪管阻塞并有脓液自泪小点返流,鼻腔检查排除泪道及鼻腔急性炎症反映和占位等疾病。
手术方式1%的庆大霉素溶液冲洗泪道直至泪囊分泌物冲洗干净。
1%丁卡因棉签伸入下鼻道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再沿上泪小管走行向内眦韧带区局部麻醉。
扩张上泪点,7号泪道空心探针插入3-0丝线,探针自上泪点插入,行鼻泪道探通并顺势插至下鼻道。
向探针内注入生理盐水,将引线下段送入鼻腔,用环状取线钩将引线下段钩出鼻孔,拔出探针。
接扩鼻泪管绳(粗),借助引线将扩张绳拉入鼻泪道并做“拉锯式”运动,利用其粗糙面除去阻塞鼻泪管的炎症增生组织,使其充分扩大。
接球头硅胶管,将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鼻泪管及泪囊,使球头部进入泪囊并卡在鼻泪管上口而尾部留置鼻腔。
自下泪点注入生理盐水,如冲洗通畅那么说明植入管位置良好,不然需作调整。
确信硅胶管位置良好后剪除上端牵引线。
术后处置全身利用抗生素3-5天,滴左氧氟沙星眼液4次/天,持续1个月。
1%庆大霉素溶液冲洗泪道1次/天,持续1周,以后冲洗泪道1次/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