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315.00 KB
- 文档页数:20
江阴市学校布局规划(2008~2012年)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更好地落实《幸福江阴行动纲要》,现就全市2008至2012年期间学校布局作如下规划。
2、生源预测本规划生源按照生源数=总人口数×千人指标进行预测,其中千人指标是指每千个居民所含学生人数。
本规划千人指标分为本地生源千人指标和外来生源千人指标。
江阴市千人指标主要参照以下依据制定:单位:生/千人子女入学情况,对现状本地及外来生源千人指标进行调整,制定出符合江阴市实际情况的千人指标如下:全市小学生总数95613生,其中城区37402生;全市初中学生总数50752生,其中城区19537生;全市高中阶段学生总数48960生,其中普高总数24480生,职高总数24480生(普职高比例1:1)。
3、有关测算数据(1)班额人数:幼儿按30人/班;小学生按45人/班;初中学生按50人/班;高中学生按50人/班;大专学生按35人/班。
(2)生均用地面积:按江苏省教育现代化评估标准,如下:幼儿园:生均用地按15平方米/人;小学:生均用地按18平方米/人;初中:生均用地按23平方米/人;高中:生均用地按30平方米/人;大专:生均用地按59平方米/人。
(3)生均建筑面积:按江苏省教育现代化评估标准,如下:幼儿园:生均建筑面积按9平方米/人;小学:生均建筑面积按8平方米/人;初中:生均建筑面积按9~12平方米/人;高中:生均建筑面积按13平方米/人。
(三)全市学校布局规划具体内容1、幼儿园(1)城区通过小区配套、新建、扩建或易地重建,扩大规模,增加布点,均匀覆盖,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园。
到2012年,城区幼儿园总数保持36所左右。
幼儿园最大容量可达到545班16350人,与城区幼儿数15319人相比,略有富余(详见附件2)。
(2)镇(街道、办事处)除城区以外,各镇(街道、办事处)都要办好1所幼托一体化的中心幼儿园,作为本地区学前教育的示范性幼儿园。
市南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青岛市市南区教育体育局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7年12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南区教育设施设校标准 (3)第三章市南区教育设施需求预测 (5)第四章市南区教育设施布局 (7)第五章分期建设计划 (8)第六章实施保障措施与建议 (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相关要求,适应市南区城市更新、新建居住区的推进,满足人口变化对教育设施的需求,统筹市南区教育设施资源,切实保证教育设施在城市空间资源配置中得到优先考虑,为新增教育设施预留用地条件,实现城市规划与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相衔接,青岛市市南区教体局特组织编制《市南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青岛市市南区行政所辖区域,总用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研究对象本规划的规划研究对象为学前教育设施和义务教育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校,不含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设施和校外教育设施等其他教育设施。
第四条规划期限本规划的规划期限至2020年。
第五条规划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2016年版)(6)《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7)《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8)《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9)《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鲁教基发〔2017〕1号)(10)《山东省城市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试行)》(山东省教育厅2010年)(11)《青岛市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理办法》(12)《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13)《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4)《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4-2020)》(15)《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版)》(2017年5月)(16)市南区相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7)其他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文件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结合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青岛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围绕市南区建设国际国内一流的宜业宜居幸福城区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学有优教,加快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义务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学前教育设施和义务教育设施的均衡布局。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表备注: 1.新区、旧城区、旧城中心区区域划分见附图一。
2.-为不允许建设。
3.私房建设按本技术规定其它章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2.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退立交控制线不应少于20米。
3.当与城市绿化带、城市公路、高速路要求后退红线的距离有矛盾时,按高限控制。
4.裙房用于商业的建筑,退距适当增加5米。
5.围墙面向城市道路时,退离道路边缘不少于1.5米,当执行确有困难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调整。
第八十六条地下建(构)筑物及地下车库出入口坡道退用地红线、道路红线的离界净距离应符合如下规定:(一)地下建(构)筑物临城市道路时,离界净距离不得少于5米。
(二)地下建(构)筑物临用地红线时,离界距离不得少于3米。
(三)地下车库出入口起坡线退离城市道路红线不得少于10米,退绿化控制线不小于5米。
第八十七条沿铁路两侧新建建(构)筑工程应符合如下规定:(一)铁路干线两侧的建(构)筑工程与最外侧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30米;铁路支线、专用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20米;铁路两侧的围墙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围墙高度不得高于3米。
(二)沿铁路两侧需建铁路配套设施的,应另设专项报批。
(三)在铁路道口附近进行建设的,必须符合铁路道口管理的有关规定。
备注: 1.每二个居住区设置一处的设置项目(医院、文化馆),其千人指标以二分之一的数值计入本指标表;2.百分比①指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分别占居住区(以5万人计)公共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3.百分比②指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与居住区(以5万人计)住宅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及用地面积占居住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居住区公共设施分级配建及设置规定表10.2备注: 1.表中面积指标是指每百平方米住宅面积需配建的公建面积指标。
配建停车位控制表表11.8备注: 1、表中机动车配建指标旧城中心区采用下限,新区采用上限,其它区域取中间值。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规划目的 (1)第二条规划依据 (1)第三条规划原则 (1)第四条规划范围 (2)第五条规划期限 (2)第二章中小学幼儿园总体规模 (2)第六条人口测算 (2)第七条千人指标 (2)第八条学生总量预测 (2)第九条规划学校总量 (2)第三章城区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 (2)第十条学校选址原则 (2)第十一条配置标准 (3)第十二条高完中布局规划 (3)第十三条高中布局规划 (3)第十四条初中布局规划 (3)第十五条九年一贯制学校布局规划 (3)第十六条小学布局规划 (3)第十七条幼儿园布局规划 (3)第四章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分区布局规划 (3)第十八条片区划分 (3)第十九条南坪片区 (4)第二十条弹子石片区 (4)第二十一条南山功能区 (4)第二十二条茶园片区 (4)第二十三条长生片区 (4)第二十四条峡口片区 (4)第二十五条迎龙片区 (4)第二十六条东港片区 (5)第二十七条广阳岛片区 (5)第五章教育预控用地规划 (5)第二十八条规划控制的基本原则 (5)第二十九条弹子石片区 (5)第三十条长生片区 (5)第三十一条迎龙片区 (5)第六章防灾避险规划 (5)第三十二条校园安全 (5)第三十三条防震 (5)第三十四条消防 (5)第三十五条防地质灾害 (5)第三十六条防洪 (6)第三十七条防气象灾害 (6)第七章近期建设项目 (6)第三十八条近期建设项目 (6)第八章与现行控规比较规划调整内容 (6)第三十九条规划调整的基本原则 (6)第四十条全区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 (6)第四十一条分片区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 (6)第九章规划实施 (8)第四十二条远期控制原则 (8)第四十三条办学方式 (8)第四十四条功能设置 (8)第十章附则 (8)第四十五条本规划包括文本、规划图纸、附件三个部分。
(8)第四十六条本规划自南岸区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生效。
(8)附表1 南岸区中小学及幼儿园现状一览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21-
2035)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山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4.03.01
•【字号】中府函〔2024〕61号
•【施行日期】2024.03.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
的批复
市教育体育局:
你局《关于申请批准〈中山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的请示》(中教体请〔2024〕10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中山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对全市各级、各类教育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形成布局匀、质量优、效益高、特色显的现代教育设施体系,并提出了合理的规划实施方案和项目计划,促进教育事业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原则同意《规划》。
二、你局应加强与相关部门、镇街的衔接,建立项目计划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项目计划清单,强化项目实施计划管理。
三、《规划》作为我市教育设施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你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
各镇街要按照《规划》的有关要求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不得随意调整《规划》有关内容;确需调整的,应按法定程序进
行。
四、你局应当在《规划》获批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24年3月1日。
新校区建设详细规划方案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和教育产业发展,我校计划新建一个更大、更现代化的校区。
本文将介绍新校区详细的建设规划方案,包括建筑布局、教学设施、功能分区等方面。
建筑布局新校区总建筑面积预计达到100万平方米,建筑风格简约现代。
教学区教学区占据新校区的主要位置,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会议中心等。
教学楼和实验楼将根据教学科目的不同分别建设,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图书馆和会议中心则可以作为全校通用的资源。
生活区生活区坐落在新校区的北部,包括学生宿舍区、餐厅、商店和娱乐场所等。
学生宿舍将安排在生活区的西南角,餐厅和商店将位于生活区中部,娱乐场所则设立在生活区的东部。
大型体育设施区大型体育设施区位于新校区的中央,包括运动场、游泳池等。
考虑到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将在新校区建设最先进的体育设施,以提供最好的户外运动体验。
教学设施新校区将拥有全面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交互式智能教室新校区的教学楼将配置高科技交互式智能教室,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该设施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生动地与教授互动,提供最优质的学习环境。
实验室针对各类学科,新校区将拥有高水平的实验室设施。
在实验室方面,我们将引进最新的科技设备和工具,以支持学院的各项研究和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设备新校区将使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来支持教学活动。
学生可以在校内的任何地方通过WIFI连接到学校的办公网络,这将有助于使教与学更加便捷高效。
功能分区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新校区的效能,我们将对新校区进行进一步细分,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区分区域。
教学区教学区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和会议中心。
学生生活区学生生活区分为学生公寓区和生活区(包括餐厅、商店和娱乐场所)。
大型体育设施区大型体育设施区包括运动场、游泳池等。
其他新校区还包括一些需要人力管理的区域,例如校园保洁、校园安保等。
结论总的来说,新校区规划方案致力于提供最先进的教育设施和高品质的综合服务。
2024年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方案一、前言2024年, 我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面对新形势下的学校建设, 我们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以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本规划方案旨在指导学校在2024年实施学校建设和发展工作, 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1.提高教育质量: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大教育资源配置, 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2.推进课程改革: 加强课程建设, 更新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 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推进数字化教育: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数字化教育平台,提供更多便捷的教育资源和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5.加强家校合作:积极开展家校联系活动,促进家长对学生教育的参与和支持;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三、发展重点及措施1.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1)加强师资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2)建设教育创新实验基地: 创建教育创新实验室, 提供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验和研究的场所和设备。
(3)优化教师职称评定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职称评定机制, 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2.推进课程改革(1)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优化课程设置, 建立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2)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增加教学资源投入, 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教材,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推进德育教育: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
学校布局规划及教育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学校布局规划及教育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加快推进**市“一市两区三组团”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心城区教育规划布局方案》(20212030年)》《**市“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变动、城区规划调整等因素,重点围绕保基本、补短板、提质量、促公平,优化教育设施资源配置,有序推进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一市两区三组团”学校布局规划“一市两区三组团”学校布局规划计划实施81个教育项目,其中:市属学校11个,**区36个、**区6个,**组团11个,**组团6个,**团11个(见附件5)。
二、教育重点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1年)20212021年,分年度实施“一市两区三组团”教育重点项目,计划安排实施81个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63.10亿元。
(一)2021年项目2021年计划实施45个教育项目建设,总投资38.85亿元。
其中市属项目7个,总投资14.78亿元;**区属项目24个,总投资19.75亿元;**区属项目4个,总投资2.28亿元;**组团项目1个,总投资0.22亿元;**组团项目4个,总投资1.55亿元;**组团项目5个,总投资0.27亿元(见附件2)。
(二)2021年项目2021年计划实施18个教育项目建设,总投资13.51亿元。
其中市属项目2个,总投资3.73亿元;**区属项目7个,总投资7.11亿元;**区属项目1个,总投资1.39亿元;**组团项目3个,总投资0.42亿元;**组团项目1个,总投资0.62亿元;**组团项目4个,总投资0.24亿元(见附件3)。
(三)2021年项目2021年计划实施18个教育项目建设,总投资10.74亿元。
其中市属项目2个,总投资1.29亿元;**区属项目5个,总投资2.69亿元;**区属项目1个,总投资1.39亿元;**组团项目7个,总投资5.07亿元;**组团项目1个,总投资0.15亿元;**组团项目2个,总投资0.15亿元(见附件4)。
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9-2035年)一、规划编制背景1.落实省、市关于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编制的要求。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根据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4部门印发的《<关于编制2019—2030年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编制工作要求,市教育局制定《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9-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要求各区市同步编制本区域的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2.落实新标准对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的要求。
2017年1月,山东省教育厅、国土资源厅等六部门联合颁布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鲁教基发〔2017〕1号)。
2018年5月,市颁布《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青规字〔2018〕57号)。
2018年省厅发布《山东省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2019年1月发布《山东省建设用地控制标准》(鲁政办发〔2018〕39号)等文件,新标准对教育设施规划建设标准提出了新要求。
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区需进一步研究新的建设标准指导下各类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势在必行。
3.为教育设施长远发展预留用地进行研究,推动区教育事业发展。
随着区城市快速发展,增量空间发展潜力逐渐变小,尤其是老城区,其用地权属复杂,且多为零星用地开发。
为更好的落实总规、增加教育设施配建的可操作性、适应市场的灵活性,编制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研究学校布局策略、控制模式,分层、分步的管控教育存量,从长远角度为新增教育设施预留用地条件。
在此背景下,按照市教育局的统一工作部署,市区教育和体育局启动组织编制《市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9-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市南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青岛市市南区教育体育局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7年12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南区教育设施设校标准 (3)第三章市南区教育设施需求预测 (5)第四章市南区教育设施布局 (7)第五章分期建设计划 (8)第六章实施保障措施与建议 (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相关要求,适应市南区城市更新、新建居住区的推进,满足人口变化对教育设施的需求,统筹市南区教育设施资源,切实保证教育设施在城市空间资源配置中得到优先考虑,为新增教育设施预留用地条件,实现城市规划与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相衔接,青岛市市南区教体局特组织编制《市南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青岛市市南区行政所辖区域,总用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研究对象本规划的规划研究对象为学前教育设施和义务教育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校,不含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设施和校外教育设施等其他教育设施。
第四条规划期限本规划的规划期限至2020年。
第五条规划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2016年版)(6)《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7)《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8)《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9)《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鲁教基发〔2017〕1号)(10)《山东省城市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试行)》(山东省教育厅2010年)(11)《青岛市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理办法》(12)《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13)《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4)《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4-2020)》(15)《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版)》(2017年5月)(16)市南区相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7)其他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文件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结合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青岛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围绕市南区建设国际国内一流的宜业宜居幸福城区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学有优教,加快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义务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学前教育设施和义务教育设施的均衡布局。
第七条规划目标区域统筹、合理配置市南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空间资源,增加教育设施总量,优化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的空间布局,提高中小学校用地面积达标率,构建均衡发展的学前和义务教育设施空间体系。
第八条规划原则全区统筹、均衡发展的原则。
全区统筹,结合旧城改造新建扩建学校,增加教育设施总量。
教育设施按照服务人口合理均衡设置,逐步优化学校布局,构建均衡分布的中小学校、幼儿园设施网络,保障绝大多数学龄儿童就近入学。
新建、扩建、减班相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市南区用地特点,立足有限的用地资源,通过新建、扩建等方式扩大教育设施办学规模,合理确定教育设施使用效率。
近期通过对有改造条件的学校改扩建,合理增加建筑面积,缓解目前入学压力,解决学位紧张问题,远期新建学校配套完善后,可逐步减少班数规模。
近远期结合,预留充分、建设有序的原则。
统一规划、逐步完善,结合市南区整体空间发展和居住人口规模统一规划各类教育设施,优先考虑缺少教育设施配套服务、具有改造或建设条件的区域进行建设实施,与市南区近期改造计划相结合,制定合理可行的分期建设实施计划,逐步完善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设施空间布局。
第二章教育设施设校标准第九条设校标准的指标构成设校标准是指学校的服务范围、设置规模、教学设备与师资配备水平等方面的要求。
本次规划中主要研究服务规模、服务范围、设校规模、千人指标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服务范围包含服务半径、不同规模学校的服务人口两项指标;设校规模包括学校班级数量、班级规模、生均用地和建筑面积四项指标;千人指标是每一千居住人口的生源数量。
第十条标准选取新建学校应符合《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版)》(2017年5月)的有关要求。
用地规模确实难以实现时,可适当降低用地标准,但不得低于《标准及导则》的70%;历史城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可根据情况设置。
对于既有城区就地改造的教育设施,有条件的应结合周边用地统筹规划,确保教育设施用地标准不降低。
教育设施用地条件受限的,应首先确保建筑面积达到标准要求,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控制好班数和班额,并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一条各类教育设施的服务半径幼儿园的服务半径宜为300-500米;小学的服务半径宜为500-800米;初级中学的规划服务半径宜为800-1000米。
第十二条各类教育设施的千人指标幼儿园的千人配建座位数目为30座;小学的千人配建座位数目为60座;初中的千人配建座位数目为30座。
第十三条各类教育设施的建设指标及班级规模市南区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建设指标及班级规模需满足下表的有关要求。
表1 学校设置标准一览表第十四条各类教育设施的班级数量幼儿园宜采用3班、6班、9班、12班设置;小学宜采用18班、24班、30班、36班设置;初中宜采用18班、24班、30班设置;九年一贯制学校宜采用27班、36班、45班设置。
第十五条教育设施的服务范围居住小区必须设置相应规模的小学,可根据具体情况配建初中;居住区必须设置相应规模的初中。
第三章市南区教育设施需求预测第十六条需求预测方法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设施的需求预测方法是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依据人口出生率测算适龄人口,按照入学率目标预测在校生人数,根据设校标准,预测需要的各类设施的班数。
为提高规划预测结论的可靠性,对预测学生数进行校核,本次规划对接《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采用的《青岛市教育适龄人口预测研究报告》中预测的市南区2017-2020年在校学生及在园幼儿数作为校核指标,指导学校近期建设计划。
第十七条市南区教育设施需求预测依据教育设施配置标准和市南区规划人口规模,预测到2020年市南区各阶段在校学生数分别为:在园幼儿数1.98万人,在校小学生3.95万人,在校初中生1.98万人。
市南区需初中395-494班,小学878-988班,幼儿园659-791班。
初中教育设施需求预测:初中学校需求班数以50人/班计,测算需求班数共计395个班,与现状班数相比较需新增加206个班;以40人/班计,测算需求班数共计494个班,与现状班数相比较需新增加305个班。
小学教育设施需求预测:小学需求班数以45人/班计,测算需求班数共计878个班,与现状班数相比较需新增加223个班;以40人/班计,测算需求班数共计988个班,与现状班数相比较需新增加333个班。
幼儿园教育设施需求预测:幼儿园需求班数以30人/班计,测算需求班数共计659个班,与现状班数相比较需新增加253个班;以25人/班计,测算需求班数共计791个班,与现状班数相比较需新增加385个班。
表2 教育设施需求预测班数与现状比较一览表备注:现状班数未包含市属公办学校初中72班(其中市南区招生班数约39班),民办学校初中79班、小学106班。
第四章市南区教育设施布局第十八条总体规划布局梳理市南区规划可利用的教育设施空间资源,按照均衡布局、合理可行的原则,结合现状学校建设情况和未来规划建设条件,调整优化中小学、幼儿园的空间布局,确定本次规划布局方案。
规划共设幼儿园93所,共659班。
规划设初中16所,共487班;小学39所,共1015班;其中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共128个班。
表3 规划教育设施一览表第十九条幼儿园教育设施布局规划规划幼儿园93所,共659个班;其中现状保留61所,共401班;规划新增30所,共237班;改扩建2所,共21班。
(详见附表一:规划幼儿园一览表)第二十条小学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根据需求预测小学以45人/班计需要878班,规划小学共39所1015班。
其中,现状保留小学共19所509班;改扩建小学10所296班;新建学校10所210班。
规划39所小学中,共包含4所民办学校,分别为:榉园小学(25班)、新世纪小学(37班)、银海学校(小学42班)、海信学校(小学24班)。
(详见附表二:规划小学一览表)第二十一条初中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根据需求预测,初中按50人/班需要395班,规划班数含市区属、民办学校能够满足需求预测。
本次规划共包含初中16所(含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共487班,占地面积30.62公顷,其中:现状保留学校9所,初中283班;改扩建初中3所,共108班;新建初中2所,72班;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班数24班。
(详见附表三:规划初中一览表)第五章分期建设计划第二十二条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原则(1)优先考虑新建居住区及缺少配套教育设施的区域。
(2)规划与城市近期改造计划或改造意向相结合。
(3)新学校建设与现有学校改造相结合。
第二十三条2017-2020年建设计划2017-2020年计划建设各类教育设施17所,其中幼儿园6所,小学8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
其中,改扩建学校4所小学、1所初中、1所幼儿园;新建小学4所、幼儿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
2017年建设项目:新建宁德路幼儿园(6班)、四方路规划幼儿园(6班)、南岛组团幼儿园(6班)、市南区九年一贯制学校(36班)、宁德路小学(24班),改扩建宁夏路二小(24班)、金门路小学(48班)、海信学校(36班),继续推进建设工人疗养院远洋公馆幼儿园(6班)和天山新建幼儿园(9班)、原址重建青岛南京路小学(48班)。
2018年建设项目:宁夏路教学实验中心(24班)。
2019年建设项目:原址改扩建青岛镇江路小学(36班),新建澳门路小学(18班)。
2020年建设项目:新建中岛小学(24班)、原址改扩建青岛五十一中(36班)、市南区教育第六幼儿园(12班)。
第二十四条远期建设计划远期计划建设中小学14所,包括:新建4所小学、2所初中,改扩建6所小学、2所初中。
远期建设幼儿园26所,其中新建25所,改扩建1所。
积极推进青岛三十九中搬迁后学校的利用工作,落实青岛市实验初级中学全部面向市南招生工作。
第六章实施保障措施与建议第二十五条落实旧城改造中教育设施布局优化前置管理。
将旧城改造作为完善基础教育设施布局的重要契机,根据青岛市出台的相关办法,优先保障教育设施的用地,现状学位的缺口与新增学位需求应统一纳入考虑,教育设施的配置规模作为所在片区改造规模的依据,教育设施容量不能满足要求的片区不再增加人口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