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非挥发性成分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56
中药广藿香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齐乐辉;王知斌;孟永海;姜海;匡海学【摘要】广藿香在中药方剂中应用广泛,其药理作用也有很多种类型.广藿香有效成分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从广藿香的有效成分、抗菌活性成分、调节肠道等药理作用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对广藿香的成分提取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Patchouli is widely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its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 has many types.The effective component research of patchouli is closely focused.This article from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patchouli,antibacterial activeingredi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s such as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is paper,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components of patchouli 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年(卷),期】2018(032)002【总页数】3页(P49-50,56)【关键词】广藿香;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齐乐辉;王知斌;孟永海;姜海;匡海学【作者单位】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广藿香为唇形科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人工培育的主产地在广东、海南等省区,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来源于唇形科全草类中药广藿香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的一般特征。
2. 熟悉全草类药材的鉴别方法,提高中药材鉴定能力。
二、实验原理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为唇形科植物,其干燥地上部分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等功效。
本实验通过观察广藿香的性状特征、显微结构以及理化鉴别方法,对广藿香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广藿香干燥地上部分、挥发油、氯仿、溴的氯仿溶液、苯、醋酸乙酯、醋酸铜溶液、百秋李醇对照品、硅胶薄层板、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分析天平、恒温水浴锅、挥发油测定仪、显微切片机、紫外光灯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性状鉴别- 观察广藿香干燥地上部分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征。
- 取少量广藿香粉末,观察其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
2. 显微鉴别- 制作广藿香茎横切面和叶横切面的永久制片。
- 观察制片,分析广藿香茎和叶的各部结构,包括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维管束等。
3. 理化鉴别- 挥发油测定:取广藿香挥发油1滴,加氯仿0.5ml,滴加5%溴的氯仿溶液数滴。
观察颜色变化,石牌广藿香先褪色,继显绿色;海南广藿香先褪色,继显紫色。
- 醋酸铜反应:取广藿香挥发油1滴,加苯0.5ml,再加5%醋酸铜溶液少量,充分混合,放置分层。
吸取上层苯液,点于载玻片上,待苯挥发后,加乙醇1~2滴,观察结晶情况。
石牌广藿香可见众多灰蓝色针状结晶;海南广藿香可见少量灰蓝色结晶及绿色无定形物。
- 薄层色谱法:取广藿香挥发油0.5ml,加醋酸乙酯稀释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百秋李醇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冰醋酸(95:5: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氧化铁乙醇溶液。
供试品色谱中显一黄色斑点;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蓝色斑点。
广蕾香目录“广蕾香”在《中国药典》“广蕾香”在《*辞典》“广蕾香”在《中华本草》《中国药典》:广蕾香【拼音名】GUdngHuδXiang【英文名】HERBΛP OGOSTEMONIS【别名】蕾香、排香草【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誉香POgOStCInOnCabIin(Blanco)Bcnth.的干燥地上部分。
按产地不同分石牌广蓍香及海南广着香。
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性状】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60cm,直径0.2〜0.7Cnu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C n b被灰褐色栓皮。
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5cm,被柔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
石牌广蕾香:枝条较瘦小,表面较皱缩,灰黄色或灰褐色,节间长3〜7cm,叶痕较大而凸出,中部以下被栓皮,纵皱较深,断面渐呈类圆形,髓部较小。
叶片较小而厚,暗绿褐色或灰棕色。
海南广番香:枝条较粗壮,表面较平坦,灰棕色至浅紫棕色,节间长5〜13Cnb叶痕较小,不明显凸出,枝条近下部始有栓皮,纵皱较浅,断面呈钝方形。
叶片较大而薄,浅棕褐色或浅黄棕色。
【鉴别】(1)本品叶片粉末淡棕色。
叶表皮细胞不规则形,气孔直轴式。
非腺毛1〜6细胞,平直或先端弯曲,长约至590um,壁具刺状突起,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
腺鳞头部单细胞状,顶面观常作窗形或缝状开裂,直径37〜70μm;柄单细胞,极短。
间隙腺毛存在于栅栏组织或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直径13〜50口明长约至113口叱柄短,单细胞。
小腺毛头部2细胞;柄1〜3细胞,甚短。
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叶肉细胞中,长约至27Um。
(2)取木品粗粉适量,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D)分取所得挥发油,进行以下试验。
取挥发油1滴,加氯仿0.5ml,滴加5%滨的氯仿溶液数滴。
广藿香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王大海1,殷志琦1*,张庆文2*,叶文才1,3,张晓琦3,张健4(1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9;2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澳门;3 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2;4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与化学研究室,江苏南京210028)[摘要] 目的:研究广藿香P ogoste m on cablin 的非挥发性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 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
结果:从广藿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田蓟苷(1),香叶木素 7 O D 吡喃葡萄糖苷(2),1,2 O [2S (3,4 二羟基苯基) 1,2 乙烷二基] 3 O L 鼠李吡喃糖基 4 O 阿魏酰基 D 吡喃葡萄糖苷(3),尿嘧啶(4),大豆脑苷 和 (5),藿香苷(6),7 O (3!,6! 二 反式 对 香豆酰基) D 半乳糖 芹菜素苷(7),5 羟基 3,3∀,4∀,7 四甲氧基黄酮(8),4∀,5 二羟基 3,3∀,7 三甲氧基黄酮(9),金合欢素(10),1,2 O [2S (3,4 二羟基苯基) 1,2 乙烷二基] 3 O L 鼠李吡喃糖基 4 O 咖啡酰基 D 吡喃葡萄糖苷(11),1,2 O [2S (3,4 二羟基苯基) 1,2 乙烷二基] 3 O L 鼠李吡喃糖基 6 O 咖啡酰基 D 吡喃葡萄糖苷(12)。
结论:化合物1,2,4~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广藿香;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稿件编号] 20091228005[基金项目] 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013/2008/A1);澳门大学研究基金(G087/07 08S /Z QW /I CM S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8351063201000003)[通信作者]*殷志琦,Te:l (025)86185371,E m ai :l chyz q2005@126 co m;*张庆文,Te:l (00853)83974879,E m ai:l qw zhang@umac mo广藿香Pogoste m on cablin (B lanco )Benth 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是多年生草本,全草药用。
广藿香化学成分
广藿香,学名Lamiophlomis rotata,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也是中药材中的一员。
广藿香富含多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中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广藿香主要的化学成分及其功效。
广藿香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
这些挥发油主要由蒎烯类、酚类、醛类等多种化合物组成。
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镇痛等药理作用。
尤其是蒎烯类物质,可以有效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一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具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广藿香中还含有多种酚类化合物,如儿茶酚和酚酸类物质。
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人体的损害。
此外,酚类成分还具有抗炎、抗肿瘤和抗过敏等作用,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广藿香中还含有一些具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的成分,如苯乙醇类物质。
这些成分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活性,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对于一些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广藿香中还含有多种醛类化合物,如香叶醛和香叶烯醛等。
这些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有效治疗一些皮肤感染和炎症性皮肤病。
广藿香作为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包括挥发油、酚类物质、苯乙醇类物质和醛类物质等。
这些成分赋予广藿香多种药理活性,
如抗菌、消炎、镇痛、抗氧化、抗肿瘤、抗焦虑等作用。
因此,广藿香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被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广藿香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还会有更多的发现和应用。
中药广藿香研究概述摘要】广藿香是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广藿香的药用成分主要是挥发油,广藿香油中含有5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广藿香酮(pogostone)的含量可达23.58%[2],是广藿香油中的重要化学成分。
目前,广藿香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藿香酮的提取分离[3]、广藿香酮的鉴定[4]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尚未见广藿香酮药动学方面的研究报道。
现对广藿香及广藿香酮、中药药动学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关键词】广藿香;广藿香酮;综述【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330-02广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较广,常见栽培,是我国常用的芳香化湿中药,具有芳香化湿、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
多用于治疗霍乱腹痛,肠胃胀气,暑湿暑热、脘痞呕吐、、胸闷不舒、寒湿闭暑等。
[1]广藿香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等国家,后传入我国岭南地区(今广东),故习称广藿香。
目前在广东省的肇庆地区、湛江地区、广州郊区、海南岛均有栽培。
广藿香为广东地道药材,是“十大南药”之一,也是多种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藿香祛暑软胶囊”和“藿胆丸”等的主要组成药物。
此外,广藿香所含挥发油还可以作为化妆品、定香剂和杀虫剂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配料。
[5]以下就其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活性成分广藿香酮相关研究作一概述。
1.本草考证据考证[6]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未见藿香的相关的记载,其发源于东南亚诸国,最早的时候仅用作为香料使用,后逐步入药。
最早的文献出处可追溯到东汉杨孚《异物志》“藿香交趾有之”。
至此之后,诸多本草均记载了藿香的原产地:《太平御览》云:“都昆在扶南山,有藿香。
”《本草图经》记载:“扶南国人言:五香共是一木,叶是藿香,胶是熏陆。
”《本草纲目》云:“藿香似苏合。
”晋代《南方草木状》中记载:“藿香出交趾、九真、武平、兴古诸地。
· 27 ·许家其 张海红河北北方学院药学系,张家口,075000,中国【摘要】 广藿香是我国十大南药之一,主要功效为祛暑化湿、和胃止呕和芳香化浊。
广藿香一般的治疗由广藿香挥发油和水提取物形式进行,其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生物碱和一些醇类等化学物质,其中主要有效成分有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和广藿香烯等,具有抗炎镇痛、保护胃肠道、抗肿瘤、抗疟原虫和抗氧化等作用。
广藿香是通过对血清中的前列腺素、丙二醛和一氧化氮的含量进行控制,使血清中这三种物质的含量降低从而发挥抗炎的作用;对胃肠道的保护,广藿香油具有调节胃肠的运动、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肠屏障的功能;广藿香的水提物和挥发油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肠道杆菌。
该文对广藿香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进行综述,对今后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促进其在临床医学、化工、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开发。
【关键词】 广藿香;药理作用;广藿香挥发油;广藿香酮;广藿香醇【中图分类号】 R96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2095-1396.2020.03.005Research Progress on Physiological Activity of PatchouliXU Jia-qi ,ZHANG Hai-hongDepartment of Pharmacy ,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075000,China【ABSTRACT 】 Patchouli is one of the top ten southern medicines in China. Its main functions are to dispel heat and dehumidify ,prevent stomach vomiting ,and aromatize turbidity. Patchouli general forms of treatment by patchouli essential oil and water extract ,its main ingredients include flavonoids ,terpenoids ,alkaloids ,and some chemicals ,such as alcohols ,the major effective components have a wide grandiflorum ,sweet alcohol ,ketone of patchouli and patchouli ene ,etc.,have 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 ,protect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titumor ,anti malaria parasites and antioxidant ,etc. Patchouli plays an anti-inflammatory role by controlling the content of prostaglandin ,malondialdehyde and nitric oxide in serum. To protect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patchouli oil plays a role in regulating gastrointestinal movement ,promoting digestive secretion ,and protecting the intestinal barrier. The water extract and volatile oil of patchouli have certain inhibitory effect on Escherichia 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Candida albicans ,among which the inhibitory effect on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 obviously stronger than that on enterobacteria. In this paper ,the functions of patchouli and its active components are summarized ,which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it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linical medicine ,chemical 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广藿香作用的研究进展基金项目:河北北方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用项目(No.JYT2020007)作者简介:许家其,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抗肿瘤诊疗药物研究;E-mail:********************通讯作者:张海红,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E-mail:***********************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又名大叶薄荷、山茴香、水蔴叶,主要药用部分为干燥地上部分。
李春龚,吴友根,林尤奋,等.广藿香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498-500.广藿香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李春龚1,吴友根1,林尤奋1,张军锋2,梁振益2,范春蕾2,敖霄3(1.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海口570228;2.海南大学材料化工学院,海南海口570228;3.海南大学图书馆,海南海口570228)摘要: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是著名“十大南药”之一,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
文章对近年来广藿香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广藿香;化学成分;挥发油;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 -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1)06-0498-03收稿日期:2011-01-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960533);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0022);海南大学科研项目(编号:hd09xm58);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编号:hjkj2009-25);海南大学科研启动基金(编号:kyqd1002)。
作者简介:李春龚(1988—),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南药种质资源、活性成分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通信作者:吴友根,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南药种质资源、活性成分及其开发利用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E -mail :wygeng2003@163.com 。
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Benth.]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我国引种栽培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梁代或以前[1],现主要分布于海南和广东两省,是重要的药材和香料兼用植物。
广藿香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