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位置的判断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 格式:docx
- 大小:42.49 KB
- 文档页数:5
基因在染色体上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C.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摩尔根绘制出了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C两项错误;萨顿发现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B项错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制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项正确。
2.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应关系,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可叙述为()A.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B.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强调的都是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B、C两项所述内容包含于非等位基因的概念,D项所述的是等位基因。
3.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因控制红色,w基因控制白色。
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红眼雄果蝇B.白眼雄果蝇C.红眼雌果蝇D.白眼雌果蝇:X W X W或X W X w,红眼雄果蝇:X W Y。
若X W X W×X W Y→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Y(红眼雄果蝇);若X W X w×X W Y→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Y(红眼雄果蝇)、X w Y(白眼雄果蝇)。
可见,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白眼雌果蝇。
4.果蝇某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图甲所示,该条染色体经变异后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属于等位基因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该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果蝇的所有细胞中都能表达D.图中甲、乙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图甲中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A 项错误;据图分析,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 项正确;该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果蝇的所有细胞中都含有,但是只能部分表达,C 项错误;图中乙是甲发生变异的结果,两者不是同源染色体,D 项错误。
基因在染色体上(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1.萨顿和摩尔根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选择的研究材料分别是()A.蝗虫和果蝇B。
果蝇和蝗虫C。
蝗虫和蝗虫D。
果蝇和果蝇【解析】选A。
萨顿选择的实验材料是蝗虫,而摩尔根选择的实验材料是果蝇。
2。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B.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DNA)组成的【解析】选C.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所以并非所有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3.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因控制红色性状,w基因控制白色性状。
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
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雄果蝇C。
红眼雌果蝇 D.白眼雌果蝇【解析】选D.先写出亲代的基因型。
红眼雌果蝇:X W X W或X W X w,红眼雄果蝇:X W Y.若X W X W×X W Y→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Y(红眼雄果蝇);若X W X w×X W Y→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Y(红眼雄果蝇)、X w Y(白眼雄果蝇).可见,后代中不可能有白眼雌果蝇。
4。
已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关于该动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的基因B.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1个基因C。
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母方D.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1个【解析】选D。
根据萨顿的假说,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1条;基因在体细胞中也成对存在,在配子中,也只有成对基因中的1个。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已知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
根据萨顿的假说,下列关于该果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的基因B.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1个基因C.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可以同时来自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母方D.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答案:D解析:由于精子中无同源染色体,所以正常情况下其中的基因均不成对,A项错误。
果蝇的体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所以基因基本都是成对的,且种类也很多,B 项错误。
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不会同时来自母方或父方,C项错误。
2.下列关于果蝇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有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B.白眼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C.白眼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中一半含有白眼基因,一半不含白眼基因D.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全部表现为红眼果蝇答案:D解析:假设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分别用W、w表示,则白眼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为X w,红眼雄果蝇产生的配子有X W和Y 2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的基因型为X W X w和X w Y,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
3.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所用科学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摩尔根在实验中的新发现是()A.F1果蝇全是红眼B.F2果蝇出现性状分离C.F2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数量比是3∶1D.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答案:D4.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现用1只红眼果蝇和1只白眼果蝇杂交,F1中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眼色相同。
那么,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A.X R X R×X r YB.X r X r×X R YC.X R X r×X r YD.X R X r×X R Y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F1中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因此,亲代雌果蝇一定为纯合子,排除C项和D项。
基因在染色体上1.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地址上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好多个基因C.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摩尔根等人首次经过实考据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分析:在杂种生物体内,同源染色体的同一地址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叫作等位基因, A 错误。
答案: A2.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地址时,经历了若干过程。
①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可否与性别相关?②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
③1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
上面三个表达中()对 FA.①为假说,②为推论,③为实验B.①为观察,②为假说,③为推论C.①为问题,②为假说,③为实验D.①为推论,②为假说,③为实验答案: C3.果蝇的大翅和小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同等位基因A、a 控制。
现用大翅雌果蝇和小翅雄果蝇进行交配,再让 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实验结果以下:F1中大翅雌果蝇、雄果蝇共 1 237 只; F2中大翅雌果蝇 2 159 只,大翅雄果蝇 1 011 只,小翅雄果蝇982 只。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A.果蝇翅形大翅对小翅为显性B.依照实验结果判断果蝇的翅形遗传依照基因分别定律C.依照实验结果可证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D. F2中雌果蝇基因型相同,雄果蝇有两种基因型分析:大翅雌果蝇和小翅雄果蝇进行交配,F1全部是大翅果蝇,因此大翅对小翅为显性。
依照题中信息可知F2中大翅∶小翅≈3∶ 1,吻合基因分别定律,又由于大翅果蝇雌雄不等,可推知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遗传图解以下:PA A×aX X X Y大翅(雌)小翅(雄)↓F1X A X a×X A Y大翅(雌)大翅(雄)↓F2X A Y X a Y大翅 (雌)大翅(雄)小翅(雄)可见, F2中雌果蝇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X A X A和 X A X a。
基因在染色体位置的判断练习题及答案详解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所有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2.摩尔根用一只白眼突变体的雄性果蝇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后,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其一系列杂交实验过程中,最早获得白眼雌果蝇的途径是()A.亲本白眼雄果蝇×亲本雌果蝇B.亲本白眼雄果蝇×F1雌果蝇C. F2白眼雄果蝇×F1雌果蝇D. F2白眼雄果蝇×F3雌果蝇3.外耳道多毛症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若父亲是患者,则儿子全是患者,女儿均正常。
控制此遗传病的基因是( )A.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C.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4.下列论述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是()A.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和成对的基因均是一个来自于父方,一个来自于母方B.雌雄配子结合后染色体恢复为成对状态,基因恢复为成对状态C.减数分裂后每一个配子得到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和每对基因中的一个D.在各种细胞中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同源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5.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状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
若统计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发现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则该病的致病基因()A.位于Ⅰ区段上,为隐性基因B.位于Ⅰ区段上,为显性基因C.位于Ⅱ区段上,为显性基因D.位于Ⅲ区段上,为隐性基因6.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
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1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是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
下列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对该基因的位置判断,说法正确的是()A.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Ⅰ上B.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Ⅱ-1上C.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Ⅰ上D.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Ⅱ-1上7.如下图所示,为了鉴定男孩8与本家族的亲缘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基因在染色体上》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黄石高三联考)萨顿推测:父本和母本的染色体配对联会以及随后通过减数分裂进行分离构成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物质基础。
随后,他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的。
下列叙述与萨顿所做的推测不相符的是()A.染色体和基因均是通过受精作用从亲代传到子代的B.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自由组合C.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且是独立进行的D.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2.(2024·镇江高三期中)下列有关摩尔根研究果蝇眼色遗传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摩尔根通过研究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F1的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白眼=3∶1,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C.摩尔根提出的假说是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D.摩尔根等人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3.(2024·焦作高三质检)摩尔根用白眼雄果蝇和野生型红眼雌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均为红眼,F1雌、雄果蝇杂交,F2果蝇表型及比例如图。
已知X染色体与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区段不存在对应的等位基因。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的比例,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B.根据F2中的表型及比例,可判断眼色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根据上述过程可确定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其等位基因D.仅利用上述实验材料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无法验证相关基因是否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4.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B.F1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野生型与白眼的比例均为1∶1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5.(2022·北京,4)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典例导悟】【典例1】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B、b),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R、r)。
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1)控制黑身与灰身的基因位于_______;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
(2)雌性亲本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__________,雄性亲本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___________。
(3)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红眼的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
(4)子代雄蝇中,灰身白眼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黑身红眼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规范解答】此题主要考查果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具体分析如下:答案:(1)常染色体X染色体(2)BbXRXr、灰身红眼BbXRY、灰身红眼(3)1∶5 (4)BBXrY或BbXrY bbXRY【互动探究】(1)此题涉及的果蝇的两对性状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若有纯合的红、白眼雌雄果蝇各1只,简要说明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控制红、白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提示:(1)是。
因为子代中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2)能。
取红眼雌雄果蝇与白眼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若正反交后代性状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后代性状表现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典例2】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这种昆虫,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
________。
(2)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3·抚州高三月考)已知控制某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A/a位于性染色体上且雌、雄均有显性和隐性个体。
为探究A/a的具体位置,科研小组选用一只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与一只显性性状的雄性个体杂交,欲根据子代的表型与性别的关系判断基因A/a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雌、雄均有显性和隐性个体可判断出基因A/a不位于Y染色体上B.若子代雌性均为显性、雄性均为隐性,则基因A/a只位于X染色体上C.若子代雌性均为隐性、雄性均为显性,则基因A/a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D.若子代雌性和雄性均为显性,则基因A/a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2.(2023·衡水高三模拟)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羽毛分为有羽和无羽两种类型,受基因A/a控制,有羽类型分为正常羽和反卷羽两种类型,受基因B/b控制。
现将纯合正常羽公鸡与无羽母鸡交配,F1全为正常羽,F1个体相互交配,F2出现正常羽公鸡、正常羽母鸡、反卷羽母鸡、无羽公鸡、无羽母鸡,比例为6∶3∶3∶2∶2。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无羽母鸡基因型为aaZ b WB.F2正常羽公鸡中杂合子比例为1/3C.F2反卷羽母鸡产生AZ b配子的概率是1/3D.F2正常羽母鸡与无羽公鸡交配,后代无羽的比例是1/33.(2024·大连高三模拟)两个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型及比例如表。
假设眼色基因为A、a,翅型基因为B、b。
眼色与翅型性状的遗传方式分别是()A.常染色体遗传伴X染色体遗传B.伴X染色体遗传常染色体遗传C.都是伴X染色体遗传D.都是常染色体遗传4.(2023·苏州高三期末)家蚕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其体色有黄体和透明体(A/a),蚕丝颜色有彩色和白色(B/b),且两对基因均不位于W染色体上,现让一黄体蚕丝彩色雌蚕与一纯合透明体蚕丝白色雄蚕杂交,F1为黄体蚕丝白色个体和透明体蚕丝白色个体,让黄体蚕丝白色个体与透明体蚕丝白色个体杂交,F2中黄体蚕丝白色(♂)∶透明体蚕丝白色(♂)∶黄体蚕丝彩色(♀)∶透明体蚕丝白色(♀)=1∶1∶1∶1,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间的互换。
培优点十四判断基因的位置一、“实验法”判断基因的位置应用1: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实例1.下列是摩尔根所做的果蝇杂交实验,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其中能确定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是()①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②纯合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③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④杂合红眼雌果蝇×纯合红眼雄果蝇⑤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解析】已知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F1不论雌雄全部表现为红眼,不能判断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①错误;纯合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若在常染色体上,则后代都表现为红眼,若在X染色体,后代雌性都是红眼,雄性都是白眼,②正确;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无论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后代雌性和雄性都表现为一半红眼、一半白眼,③错误;杂合红眼雌果蝇×纯合红眼雄果蝇,若后代全部是红眼,说明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出现白眼,说明在X染色体上,④正确;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后代全部是白眼,不能判断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⑤错误。
综上所述,可以判断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的实验组合是②④,B 正确。
【答案】B应用2:判断基因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的同源区段实例2.下面是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思路,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方法1:纯合显性雌性个体×纯合隐性雄性个体→F1方法2:纯合隐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F1结论: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高考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真题练习含答案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答案:B解析:细胞内的基因有的位于细胞质的线粒体或叶绿体中,A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或2个DNA,但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基因,C 错误;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错误。
2.为探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科学家们进行了长期实验,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摩尔根等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C.萨顿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摩尔根通过实验验证了果蝇的白眼基因和X染色体的关系答案:C解析:摩尔根通过实验验证了果蝇的白眼基因和X染色体的关系,并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D正确;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两者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B 正确;萨顿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
3.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③只有生殖细胞中才有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A.①②③⑤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⑤答案:C解析:任何体细胞中均含有性染色体,其上的部分基因可以控制性别,③错误;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④错误。
4.如图表示某雄果蝇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
该果蝇产生配子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是()A.B、b和R、r B.B、b和V、vC.R、r和V、v D.B、b和E、e答案:B解析:B、b和R、r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b和V、v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R、r和V、v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B、b 和E、e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专题强化练3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时间30分钟1.(2023黑龙江大庆一模)下图为果蝇的性染色体结构简图。
要判断果蝇的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片段Ⅱ-1或片段Ⅱ-2上,现用一只表型是隐性的雌果蝇与一只表型为显性的雄果蝇交配。
下列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对该基因位置的判断,错误的是()A.若后代雌性表现为显性,雄性表现为隐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Ⅱ-1上B.若后代雌性表现为显性,雄性表现为隐性,则该基因不可能位于片段Ⅱ-2上C.若后代雌性表现为隐性,雄性表现为显性,则该基因可能位于片段Ⅰ上D.若后代雌雄个体均表现为显性,则该基因不可能位于片段Ⅱ-1上2.(2022山东泰安模拟)为探究控制果蝇长翅与短翅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置,现进行了多组杂交实验(如表),不考虑X、Y同源区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组别亲本组合第一组长翅雌果蝇×短翅雄果蝇第二组长翅雄果蝇×长翅雌果蝇第三组长翅雄果蝇×短翅雌果蝇A.若第一组子代性状比为长翅雄果蝇∶短翅雄果蝇∶长翅雌果蝇∶短翅雌果蝇=1∶1∶1∶1,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若第二组子代性状比为长翅果蝇∶短翅果蝇=3∶1,则该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C.若第三组子代性状比为长翅雌果蝇∶短翅雄果蝇=1∶1,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若第一组子代均为长翅、第三组子代均为短翅,可推测该基因位于细胞质中3.(2023广东模拟)小鼠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某科研小组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且表型为黄毛弯曲尾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且表型为黄毛弯曲尾的雄鼠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所得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毛弯曲尾(♂)∶黄毛正常尾(♂)∶灰毛弯曲尾(♂)∶灰毛正常尾(♂)∶黄毛弯曲尾(♀)∶灰毛弯曲尾(♀)=3∶3∶1∶1∶5∶2。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黄毛和正常尾均为显性性状B.毛色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C.F1中异常分离比产生的原因是AX B雌配子致死D.F1中致死的基因型为AAX B X B或AAX B X b4.(2022河南郑州联考)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基因在染色体上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说法,正确的是( )A.萨顿利用蝗虫为材料证明了上述说法B.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使其得出的结论更可信C.摩尔根利用果蝇为材料研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D.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结果是不可靠的2.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作实验材料,通过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已知雌蝗虫(2n=24)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蝗虫(2n=23)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蝗虫卵巢一个细胞中最多可观察到4条X染色体B.蝗虫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可观察到11个四分体C.同一蝗虫个体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均相同D.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是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3.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眼色(受W/w控制)遗传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果蝇的眼色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采用了“假说—演绎法”C.摩尔根认为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D.F2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只有X W X W4.野生型果蝇存在以下隐性突变的类型,相关基因及位置关系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根等人测出了果蝇的上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B.图中两条染色体上的所示基因均属于非等位基因C.在减数分裂Ⅱ后期,上述基因不会位于细胞的同一极D.白眼雄蝇与野生型杂交,可根据F1表型验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5.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下列相关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B.F1互交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C.F1雌蝇与白眼雄蝇回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D.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的杂交后代有白眼雌蝇、红眼雄蝇例外个体,显微观察证明为基因突变所致6.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判断一、杂交实验法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
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也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2)中的问题作出进一步判断。
实验步骤:①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______________;②用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________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①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关键假设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用D、d表示。
(1)果蝇的圆眼与棒眼杂交,子一代全部是圆眼,说明果蝇的圆眼是显性性状,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说明眼形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Ⅱ区段,则P:X D X D×X d Y→F1,F1:X D X d×X D Y→X D X d∶X D Y∶X D X D∶X d Y=圆眼∶棒眼=3∶1;若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Ⅰ区段,则P:X D X D×X d Y d→F1,F1:X D X d×X D Y d→X D X d∶X D Y d∶X D X D∶X d Y d=圆眼∶棒眼=3∶1。
高一生物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试题答案及解析1.将A、B、C、D四项选填到合适的空格内完善概念图。
A.表现型B.染色体C.基因型D.显性【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性状的相关知识,基因型决定于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性状表现为表现型,表现型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考点】本题考查性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纯种芦花鸡(Z B Z B)与非芦花鸡(Z b W)交配,产生F1,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芦花鸡与非芦花鸡的比例是()A.3:1B.2:1C.1:1D.1:3【答案】A【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纯种芦花鸡(ZBZB)与非芦花鸡(ZbW)交配”产生F1代基因型:ZBZb,ZBW,“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代基因型:ZBZB,ZBZb,ZBW,ZbW;因此芦花鸡为ZBZB,ZBZb,ZBW,非芦花鸡为ZbW,由此可见,F2中芦花鸡与非芦花鸡的比例是3:1,A 项正确,B、C、D项错误。
【考点】伴性遗传点睛: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推断F1的基因型,进而推断F2的基因型,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3.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假如患病男子与正常女性结婚,从优生优育的角度考虑,正确的是A.应选择生儿子B.生男生女均可,都不会患病C.应选择生女儿D.生男生女都会患病,无从选择【答案】A【解析】患病男子与正常女性结婚,由于男子有病,所以其女儿都有病;患病男子与正常女性结婚,由于女子正常,所以其儿子全部正常,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他们的后代儿子都正常,女儿都有病。
【考点】对伴X显性遗传病特点的理解,并利用相关知识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
4.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是()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萨顿的蝗虫实验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水稻杂交实验【答案】C【解析】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是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高一遗传拓展题型—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与探究题型 1 不同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的判断与探究1.如图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若图1、2、3中的同源染色体均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图中所示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依次是()A.2、3、4B.4、4、4 C.2、4、4 D.2、2、4A[图1个体自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图2个体自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AAbb、aaBB、AaBb),3种表现型;图3个体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2.一种植物的某性状可表现为无色、白色、蓝色、紫色,由A/a、B/b、D/d三对等位基因控制。
相关基因的生理作用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Dd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紫色子代的概率为________。
(2)如果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为,在没有发生突变、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对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进行测交实验,后代的表现形式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3)如果要验证b、d两个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写出选用的亲本基因型最简便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并预测后代的性状及分离比:____________。
[解析](1)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紫色为A_bbdd。
如果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型为AaBbDd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紫色子代的概率为3/4A_×1/4bb×1/4dd=3/64A_bbdd。
(2)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ABD和abD,而aabbdd的个体只产生1种基因型为abd的配子,因此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与aabbdd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形式及比例为白色(AaBbDd)∶无色(aabbDd)=1∶1。
(3)如果要验证b、d两个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对于植物而言,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其自交,即让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白色(9AAB_D_+3AAB_dd)∶蓝色(3AAbbD_)∶紫色(1AAbbdd)=12∶3∶1;也可以采取测交方案,即让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测交,其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白色(1AAB_D_+1AAB_dd)∶蓝色(1AAbbD_)∶紫色(1AAbbdd)=2∶1∶1。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1、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平行行为的是()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B.形成配子时,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开,同源染色体也分开,分别进入不同配子C.形成配子时,细胞中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自由组合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答案】A【解析】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表现在4个方面:①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②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③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④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综上所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
2、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1:1B.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答案】B【解析】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不能说明伴性遗传,A错误;摩尔根利用F1中雌雄果蝇杂交,子二代中,发现有白眼只有雄果蝇中有,雌果蝇全是红眼,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不能说明伴性遗传,C错误;题目问的是最早能够判断,但摩尔根一开始找到的白眼果蝇只有雄性的,没有白眼雌性。
第2章第2节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首先找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的科学家是()A.孟德尔B.摩尔根C.萨顿D.克里克[答案] B[解析]摩尔根首先用果蝇作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已知蛙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现有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蝌蚪,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最终发育成了一只具有生殖功能的雄蛙。
若由该蛙与正常雌蛙抱对,适宜条件下,所得后代的雌、雄性别比应是()A.1∶1 B.2∶1C.3∶1 D.1∶0[答案] D[解析]误认为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了性染色体的改变,由XX―→XY,实际上是错解了遗传原理。
环境条件只是影响了性别的分化,但并没有改变染色体或遗传物质的种类。
所以,这对抱对的雌雄性,性染色体组成都是XX,因此其后代也应都是XX型,在条件适宜时,发育成的蛙自然只有雌蛙了。
3.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高茎和矮茎杂交实验的解释正确的是()①高茎基因和矮茎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②豌豆的高茎基因和矮茎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③在杂种一代形成配子时,高茎基因和矮茎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④豌豆的高茎基因和矮茎基因都是随染色体向子代传递的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4.现代分子生物学采用的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是()A.杂交法 B.测交法C.荧光标记法 D.X射线衍射法[答案] C[解析]现在分子生物学可采用荧光标记法,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5.正常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可以描述为()A.3+X B.3+YC.6+XX D.6+XY[答案] D6.萨顿和摩尔根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选择的研究材料分别是()A.蝗虫和果蝇B.果蝇和蝗虫C.蝗虫和蝗虫D.果蝇和果蝇[答案] A[解析]萨顿的实验材料是蝗虫,而摩尔根的实验材料是果蝇。
二、非选择题7.“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表现在:(1)染色体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并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在染色体位置的判断练习题及答案详解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所有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2.摩尔根用一只白眼突变体的雄性果蝇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后,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其一系列杂交实验过程中,最早获得白眼雌果蝇的途径是()A.亲本白眼雄果蝇×亲本雌果蝇B.亲本白眼雄果蝇×F1雌果蝇C. F2白眼雄果蝇×F1雌果蝇D. F2白眼雄果蝇×F3雌果蝇3.外耳道多毛症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若父亲是患者,则儿子全是患者,女儿均正常。
控制此遗传病的基因是( )A.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C.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4.下列论述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是()A.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和成对的基因均是一个来自于父方,一个来自于母方B.雌雄配子结合后染色体恢复为成对状态,基因恢复为成对状态C.减数分裂后每一个配子得到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和每对基因中的一个D.在各种细胞中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同源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5.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状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
若统计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发现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则该病的致病基因()A.位于Ⅰ区段上,为隐性基因B.位于Ⅰ区段上,为显性基因C.位于Ⅱ区段上,为显性基因D.位于Ⅲ区段上,为隐性基因6.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
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1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是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
下列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对该基因的位置判断,说法正确的是()A.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Ⅰ上B.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Ⅱ-1上C.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Ⅰ上D.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Ⅱ-1上7.如下图所示,为了鉴定男孩8与本家族的亲缘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
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A.比较8与2的线粒体DNA序列B.比较8与3的线粒体DNA序列C.比较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D.比较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8.下图是一对夫妇和几个子女的简化DNA指纹,据此图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基因Ⅰ和基因II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B.基因Ⅲ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C.基因IV与基因II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D.基因V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9.某XY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纯种品系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实验1:阔叶♀×窄叶♂―→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阔叶实验2:窄叶♀×阔叶♂―→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窄叶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C.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D.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窄叶植株10.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
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1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群体中所形成基因型的种类不同,如图为果蝇XY染色体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1)若控制某性状的等位基因A与a位于X染色体Ⅱ区上,则该自然种群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2)若等位基因A与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与b位于X染色体Ⅱ区上,则这样的群体中最多有________种基因型。
(3)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A与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Ⅰ上(如图所示),则该种群雄性个体中最多存在________种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若干纯合的雌雄果蝇,已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区段)上,请补充下列实验方案以确定该基因的位置。
实验方案:选取若干对表现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的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F1)中无论雌雄均为显性;再选取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其后代表现型。
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等人则通过假说—演绎法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叶绿体及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但含有基因;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答案】B【解析】白眼为隐性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要获得白眼雌果蝇,必须用白眼雄果蝇和携带白眼基因的雌果蝇杂交。
A选项中亲本雌果蝇不携带白眼基因,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F1雌果蝇携带白眼基因,符合题意;C、D选项用的时间较长,不符合题意。
3.【答案】C【解析】本病为伴性遗传,而且父亲患病时儿子全患病,女儿全正常,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其后代为女性,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其后代为男性,因此该致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
4.【答案】D【解析】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也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5.【答案】B【解析】若致病基因位于Ⅱ区段上,一般情况下男性患病和女性患病的概率相等。
若致病基因位于Ⅲ区段上,则只有男性患病。
若致病基因位于Ⅰ区段上,即为伴X染色体遗传,有两种情况: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之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之一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6.【答案】C【解析】图中是一对性染色体X和Y,Ⅰ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1为X染色体所特有的片段,Ⅱ-2为Y染色体所特有的片段。
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因后代雌果蝇的两个X染色体来自双亲,雄果蝇的X染色体只来自母本,所以后代都含有X b。
若子代雌性为显性,基因型为X B X b,雄性为隐性的基因型为X b Y或X b Y b,Y染色体上可以含有b基因也可以不含有,所以该对基因可以位于同源区段Ⅰ上,也可以位于非同源区段Ⅱ-1上,若子代雌性为隐性的基因型为X b X b,雄性为显性的基因型为X b Y B,Y染色体上必须有B基因,雄性才为显性,所以该对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Ⅰ上。
7.【答案】C【解析】8与5的Y染色体间接或直接来自1号,可以进行比较。
8.【答案】D【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基因I和II均存在于母亲体内,后代中有且只有这两个基因中的一个,所以基因I和II最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基因Ⅲ的遗传特点是父亲传给了两个女儿,没有传给儿子,所以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基因Ⅳ和Ⅱ的遗传情况是一样的,同时出现,所以基因Ⅳ和Ⅱ可能位于一条染色体上,C正确;如果基因V位于Y染色体上,那么遗传特点是父亲只能传给儿子,但女儿1也有此基因,所以基因Ⅴ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D错误。
9.【答案】A【解析】仅根据实验2可以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符合一次杂交定显隐的实验要求,A项错误;实验2中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比例不相等,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1、2的亲本均为纯合子,所以子代中雌性植株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由题意可判断阔叶为显性性状,假设由B基因控制,则实验1中子代基因型为X B X b、X B Y,杂交后代雌性植株均为宽叶。
10.【答案】B【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该对同源染色体形成的四分体中有2个A、2个a、2个B、2个b,即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同源染色体形成的2个四分体中只有2个A、2个a或2个B、2个b。
11.【答案】(1)5(2)15(3)4X A Y A、X A Y a、X a Y A、X a Y a(4)雌性个体为隐性雄性个体为显性①雌雄中均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②雄性个体为显性,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解析】(1)若等位基因A与a位于X染色体Ⅱ区上,则在雌性个体中可形成X A X A、X A X a、X a X a3种基因型,雄性个体中可形成X A Y、X a Y 2种基因型,共5种基因型。
(2)若等位基因A与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与b位于X染色体Ⅱ区上,则在雄性个体中有3(AA、Aa、aa)×2(X B Y、X b Y)=6种基因型;雌性个体中有3(AA、Aa、aa)×3(X B X B、X B X b、X b X b)=9种基因型,因此共有15种基因型。
(3)X和Y染色体属于性染色体,其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
在一个群体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 A X A、X A X a、X a X a3种;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 A Y A、X A Y a、X a Y A、X a Y a4种。
(4)将基因可能分布的两种情况依次代入,并通过绘制遗传图解分析,即可获得答案。
如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区段)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 a X a、X A Y A,F1的基因型为X A X a、X a Y A,F2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 A Y A、X a Y A,均表现为显性性状;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 A X a、X a X a,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