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三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4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公顷和平方千米》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复习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巩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二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他们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能灵活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
2.难点: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巩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实物模型等。
2.学具:练习本、尺子、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个校园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个校园的面积,应该使用哪个面积单位?引导学生回顾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组关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这些图片分别表示了多少公顷和平方千米?2.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千米?3.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互动交流。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3课时笔算乘法(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
2、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学具】小棒、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多媒体课件出示基本练习题:1.口算下列各题。
400×2= 300×3= 100×2= 4×300=400×6= 700×8= 300×9= 53×3=学生边回答边说出口算的方法。
2.笔算下列各题。
24×4= 48×3=这是两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题,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竖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列式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师边巡视边向学生强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数相乘时,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学生完成基本练习题后师指名说一说计算结果,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师:刚才同学们可真细心,真会观察。
其实不仅仅是数学课堂上有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的数学知识。
不信,你瞧!(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例题。
例题:动物园里有一只雄狮,体重是223千克。
一头牛的体重是一只雄狮的3倍,一头大象的体重是一头牛的5倍。
让学生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什么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相应出示2个问题在黑板上:(1)一头牛的体重是多少千克?(2)—头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头牛的体重是多少千克,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指名回答:需要知道一只雄狮体重是223千克,一头牛的体重是一只雄狮的3倍,这两个信息。
师:应该怎样列式?指名说出算式:223X3= (教师板书:223×3=)师:你能估算出一头牛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吗?学生可能会说出:660多千克;600多千克。
第三课:拖把一、教学内容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时,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裁剪等技艺继续运用到制作拖把上。
通过了解传统拖把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引导孩子们小组合作制作拖把,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艰辛,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养成变废为宝、勤俭节约、积极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拖把的制作过程和方法,掌握制作拖把的劳动技能。
2.在劳动中培养团结合作、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习惯。
3.进一步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主动在家庭中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
三、教学重点了解传统拖把的制作过程和方法,掌握制作拖把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勤俭节约、参与家庭劳动的习惯。
五、教学准备教师用具:课件、剪刀、旧T恤、木棍、棉线、小奖品。
学生用具:剪刀、旧T恤、木棍、棉线。
六、教学过程第三课时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挂袋来收纳,你们真是一群心灵手巧的孩子。
这节课,我们继续变废为宝,今天要做什么呢?答案藏在这个谜语中。
2.出示谜面:倒着披头散发,立着地上乱爬,有事水里洗澡,无事墙上悬挂。
(打一生活用品:拖把)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拖把源于抹布,擦洗地面最早是抹布,人们发现弯着腰抹地太累了,便在抹布上安装了一个长柄,还起了个形象的名字――拖把。
所以,拖把又称墩地抹布,是一种擦洗地面的长柄工具。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拖把。
3.你家的拖把是什么样的?你经常帮父母做家务吗?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一起看图片,认识各种各样的拖把吧。
4.同学们,传统的拖把由一束布条捆扎在一根木杆上制成,制作简单,今天我们就利用旧T恤来制作拖把,将旧物最大化地利用,节约环保,让我们一起做个快乐的巧手小达人吧。
设计意图:联系上节课内容,通过猜谜语引入本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中的看到的拖把和自己劳动体验,认识各种不同的拖把,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第3课时酯油脂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建构1.知道酯的结构和性质,会写酯的水解反应方程式。
2.熟知油脂的结构和重要性质,能区分酯与脂、油脂与矿物油。
3.认识油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油脂⎩⎪⎨⎪⎧类别: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分类:油和脂肪性质:水解(皂化)反应或氢化[知识梳理]一、酯1.概念及结构特点酸()与醇(R′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物,结构简式为,官能团为。
2.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有香味,比水轻,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1)按表中实验操作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芳香气味很浓芳香气味较淡芳香气味消失实验结论中性条件下乙酸酸性条件下乙碱性条件下乙酸乙酯几乎不水解酸乙酯部分水解乙酯完全水解(2)写出上述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CH 3COOCH 2CH 3+H 2OCH 3COOH +CH 3CH 2OH②CH 3COOCH 2CH 3+NaOH ――→△CH 3COONa +CH 3CH 2OH 【自主思考】1.丁酸与乙酸乙酯是否为同分异构体? 提示 是。
2.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与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有何不同?为何不同?提示 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大。
酯水解生成酸和醇,是可逆反应,碱能与生成的酸发生中和反应,减小了酸的浓度,使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促进了酯的水解,可使水解趋于完全。
二、油脂 1.概念: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油脂属于酯类。
2.分类:油脂分为油和脂肪两类。
(1)油:常温下呈液体 ,如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
(2)脂肪:常温下呈固态,如牛油、羊油等动物油。
课时课时话题:Naughty Kitten教学内容:Let’s act,Let’s enjoy,再构文本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单元核心单词book, ruler, pencil, rubber,及拓展单词pen, pencil-case, bag等文具词汇,并能在核心句型Give me the .../ Here you are. /Thank you.中进行熟练运用;2、能在再构语篇中感受、体验和操练对话Oh! The... Here you are. / Thank you;3、能在语境中理解文具收纳的重要性,并养成物品随时归位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能听、说和认读单词book, ruler, rubber, pencil及拓展词汇pen, pencil-case, bag;并能Give me..., please./ Here you are.句型和同学互动寻找文具。
教学难点:〔明确难点所在、因何而难、解难策略〕1、能听、说和认读单词book, ruler, rubber, pencil及拓展词汇pen, pencil-case, bag;并能Give me..., please./ Here you are.句型和同学互动寻找文具。
2、能在再构语篇中感受、体验和操练对话Oh! The... Here you are. / Thank you.解难策略:1、借助微信对话导入本课时情景,并通过图片、chant、动画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对核心词汇及句型的掌握;2、能在新场景中迁移前两课时掌握的核心句型并不断进行操练及稳固。
文本再构:备注:红色局部为教材文本,重点学习。
黑色为旧知,融合运用。
紫色为拓展,适当补充。
蓝色文本为情景呈现内容,不作具体学习。
情境对话迁移文本一:Alice: Oh! The ruler. Here you are, Kitty. Kitty: Thank you.Danny: Oh! The pencil. Here you are, Kitty. Kitty: Thank you.Eddie: Oh! The rubber. Here you are, Kitty. Kitty: Thank you.Alice: Oh! The pen. Here you are, Kitty. Kitty: Thank you.Danny: Oh! The book. Here you are, Kitty. Kitty: Thank you.Eddie: Oh! The pencil-case. Here you are, Kitty. Kitty: Thank you.情境对话迁移文本二:Kitty: Give me the book, please.Alice: Here you are.Kitty: Thank you.Kitty: Give me the pencil, please.Danny: Here you are.Kitty: Thank you.Alice, Danny, Eddie: How nice!教学过程:。
题: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练习)节次:8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把假
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综合应用分数的意义及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知识解题。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1)节次: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