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腹泻、液体疗法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102
婴儿腹泻脱水补液方法有哪些文章导读婴儿腹泻必须及时的治疗,因为腹泻情况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脱水,这样对婴儿造成的伤害就更大了,而婴儿脱水要及时进行补液,尽可能的降低这种腹泻脱水,对婴儿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最主要的还是要及时带婴儿到医院进行正确的输液和治疗,降低危害。
1、\u3000据估计,全球每年有500万患儿园重度脱水而死亡,及时补充身体丧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是治疗腹泻最重要的一环。
以往多采用静脉滴注含有适当比例的电解质溶液,如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
但这些救治措施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掌握婴儿静脉穿刺技术,对基层医疗单位说来,有一定困难。
2、世界卫生组织为全球腹泻患儿开了一张大处方----口服补液盐(ORS),治疗腹泻引起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自1967年在全球推广以来,全世界已经有上百个国家采用,许多国家和地区推广口服补液疗法后,腹泻死亡率明显下降。
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患儿通过口服补液治疗而得到存活,一致公认它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的液体疗法。
它的最大优点是不必做静脉穿刺,患儿可以在家服用,而不必住医院。
3、医院或药房出售的口服补液盐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的口服补液盐成分而配制的,其中含氯化钠3.5克、枸橼酸钠2.9克(或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无水葡萄糖20克,加温开7到1000亳升。
应当指出的是,此溶液中含糖的浓度为2%.此浓度最有利于钠和水的吸收,故不能另外再加糖,以防影响钠和水的吸收。
此溶液可补充腹泻时所致的脱水及钠、钾的丢失,并可纠正酸中毒。
但此液体含钠量较多,当腹泻减轻后,在配制液体时适当多加些水,以防发生高钠血症。
4、从腹泻开始就应给予口服扑渡盐,此时用量按千克体重 20-40毫升计,于4小时内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可预防脱水。
如果已经有些脱水,其液体量按每千克体重75毫升计算,于4小时内服完,以后亦随时口服,根据宝宝的需要继续喂服,。
小儿腹泻的体液疗法的考题分析--中公卫生临床资料库中公卫生人才网今天带大家一起学习《小儿腹泻的体液疗法的考题分析》。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也是儿科里的一个重要疾病,无论是护士资格证考试还是事业单位考试,这一节都是常考知识点,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补液疗法,也是个难点,很多考生对于这类考题无从下手,接下来由中公卫生人才网的老师通过一道题来把这部分知识点讲解一下。
1~3题共用题干患儿女,体重5Kg,中度脱水,血清钠145mmol/L。
为该患儿选择的补液溶液的张力是:()A.2/3张B.1/2张C.1/3张D.1/5张第一天的补液总量约为:()A.150~250mlB.320~400mlC.450~600mlD.600~750ml前8小时输入的液体量约为:()A.75~125mlB.160~200mlC.225~300mlD.300~375ml第一道题考察的是液体疗法的定性:等渗性脱水选用1/2张溶液,低渗性脱水选用>1/2张溶液(如2/3张),高渗性脱水选用<1/2张溶液(1/3~1/5张)。
所以要想选出正确答案,我们需要判断出此患儿的脱水性质,小儿正常的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血清钠在正常值范围内称为等渗性脱水,<130mmol/L为低渗性脱水,>150mmol/L为高渗性脱水,根据题干数值可判断,此患儿发生的是等渗性脱水。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第二道题考察的是液体疗法的定量:第一天的补液总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三方面。
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
题干中已给出,此患儿是中度脱水,所以第一天的补液总量为120×5~150×5=600~750ml,正确答案为D。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些题需要根据题干中对患儿的描述判断出脱水程度,然后在用上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第三道题考察的是液体疗法的定速:有以下两种情况:①有周围循环衰竭(重度脱水时):要先扩容(2:1等渗等张含钠夜20ml/kg在30~60分钟内滴入)再补液。
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补液治疗方案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治疗原则:预防和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继续适量饮食、合理用药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补液治疗补液方式分为口服补液、静脉补液和鼻饲管补液。
1.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与静脉补液同样有效,是预防和治疗轻度、中度脱水的首选方法。
目前推荐选择低渗口服补液盐(ORSⅢ),配方见表1。
表1 ORSⅢ配方患儿自腹泻开始就应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可予ORS Ⅲ或米汤加盐溶液[每500 ml 加细盐1.75 g(约为1/2啤酒瓶盖)]。
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月50 ml,6月~2岁100 ml,2~10岁150 ml,10岁以上儿童按需随意饮用),直至腹泻停止。
轻至中度脱水:口服补液用量(ml)=体重(kg)×(50~75),4 h内分次服完。
4h后再次评估脱水情况。
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需调整补液方案:① 频繁、大量腹泻(>10~20 ml/kg·h);② 频繁、严重呕吐;③ 口服补液服用量不足,脱水未纠正;④ 严重腹胀。
2.静脉补液。
适用于重度脱水及不能耐受口服补液的中度脱水患儿、休克或意识改变、口服补液脱水无改善或程度加重、肠梗阻等患儿。
静脉补液的成分、量和滴注持续时间须根据脱水程度和性质决定。
补液原则为“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1)第1个24 h的补液。
① 确定补液总量。
应包括累积丢失、继续丢失和生理需要三个方面。
累积丢失根据脱水程度估算(见附表2);继续丢失一般为20~40 ml/kg·d;儿童生理需要量按照第一个10 kg体重lOO ml/kg,第二个10 kg 50 ml/kg,其后20 ml/kg补给。
第1个24 h的补液总量为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
表2 脱水程度评估②确定液体性质。
等渗性脱水一般选择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一般选择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一般选择1/3~1/5张含钠液。
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补液原则
一、概述
小儿腹泻一般与病毒细菌感染,气候变化过快,温差过大,受凉后导致肠蠕动增强有关,如果发现小儿腹泻的情况,家长们最好是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小儿腹泻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一旦有脱水的情况,对小儿的身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今天大家来分享小儿腹泻液体疗法,补液体原则。
二、步骤/方法:
1、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主要是通过适当的途径,输入质、量的液体,实体业重新获得平衡的治疗方法,对小儿腹泻导致脱水的症状得到平衡,使体液的数量、分布和电解质成分发生变化。
2、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主要针对由于腹泻和呕吐,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进行液体疗法,液体疗法能及时的补充脱水的症状,预防脱水,液体疗及时的平衡失调,补充累积损失量,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3、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补液原则,首先要解决血容量,要以先盐后糖的原则,以先快后慢的原则,先浓后淡的原则随时的调整,治中有防,要根据患儿的身体情况来定量、定性,定时的补充。
三、注意事项:
小儿出现腹泻严重的话会引起脱水情况,一旦有脱水的症状,会让患者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们平时为了预防小儿出现腹泻
的情况,要注意小额的个人卫生,要注意小儿的饮食,不要给小儿吃不新鲜的食物,以免导致腹泻的情况。
小儿液体疗法原则小儿液体疗法原则是指在小儿疾病治疗中使用液体药品,采取一系列仪器和药物的治疗方式。
其主要通过静脉注射等方式将药物直接输送到病变部位,达到治疗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小儿液体疗法的原则。
1.安全原则小儿液体疗法是应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所以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药物的安全性,避免因药物导致的过敏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等。
2.准确用药原则在小儿液体疗法治疗中,要根据孩子的体重、年龄和身体情况等情况,确定使用的药物种类和剂量,避免药物的过量或者用错药物,对患儿造成不良反应。
3.对症治疗原则小儿液体疗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疾病种类,注重对症治疗,而不是盲目医治,注意药物的选择和时间的掌握,避免因药物过度依赖而导致病情加重。
4.严密观察原则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对出现异常反应和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规范用药原则小儿液体疗法的用药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不得自行更改剂量,避免药物滥用或耽误治疗。
同时,药物的注射方法也需要合理规范,以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6.个性化治疗原则小儿液体疗法在临床应用中,不同的患儿病情不同,治疗方案也应该因人而异。
要根据患儿病情的轻重缓急,制定出符合患儿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7.合理营养原则在小儿液体疗法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儿的营养支持,尽量减轻治疗对患儿身体的影响,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加速康复。
综上所述,小儿液体疗法的治疗原则是以安全为第一、准确用药、对症治疗、严密观察、规范用药、个性化治疗和合理营养,以期最大程度的保证治疗的疗效和患儿的安全,缩短回复期,减轻痛苦,提高治疗的满意度。
小儿腹泻补液计算方法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腹泻引起的体液丧失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在治疗腹泻时,儿童需要适当的补充液体来维持体液平衡。
在补液方面,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丧失的体液量来计算需要补充的液体量。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小儿腹泻补液计算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小儿腹泻的补液可以采用口服或静脉输液的方式。
一、口服补液如果儿童能够进食和喝水,那么可以给予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的目的是补充失去的水分和电解质。
常用的口服补液方案为ORS(口服补液盐)。
ORS的制备方法是将1小袋ORS粉末(每袋含90mmol/L的钠、20mmol/L的钾、80mmol/L的氯)加入1升清水中。
婴儿可按体重计算,每日喂养量为每千克体重50ml,分多次饮用。
大一点的儿童可按体重计算,每千克体重75-100ml,分多次饮用。
根据腹泻丧失的体液量,可以计算出需要补充的液体量。
在轻度脱水的情况下,补液量为丧失体液量的1.5倍。
在中度脱水的情况下,补液量为丧失体液量的2倍。
在重度脱水的情况下,补液量为丧失体液量的3倍。
丧失体液量的计算方法为:每日丧失的体液量=大便+呕吐+尿液的总量。
大便量可以通过称重排便前后的纸尿裤或尿布来测量,呕吐量可以通过呕吐物的量和儿童每次呕吐的次数来估算。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2岁的儿童,体重为15kg,每日大便量为200ml,呕吐量为100ml,尿液量为500ml。
根据口服补液的需要,需要根据丧失体液量计算需要补液的量。
每日丧失的体液量 = 200ml(大便)+ 100ml(呕吐)+ 500ml(尿液)= 800ml。
轻度脱水补液量 = 800ml * 1.5 = 1200ml。
因此,这个儿童需要每天口服补液1200ml。
二、静脉输液在重度脱水的情况下,儿童可能无法口服液体,需要进行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的目的是迅速补充失去的体液量和电解质。
静脉输液的液体配方可以使用乳酸林格液、生理盐水或者维持溶液。
小儿液体疗法实验报告引言小儿液体疗法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小儿疾病的方法。
通过给予患儿适量的液体,可以有效维持其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为了探究小儿液体疗法的疗效,本实验设计了一组小儿液体疗法实验,旨在评估该疗法对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实验设计与方法实验对象选取具有感染性疾病的40位小儿作为实验对象,其中20位为实验组,20位为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接受小儿液体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实验步骤1. 患儿收入实验室,并进行病情评估。
2. 实验组患儿接受小儿液体疗法治疗,通过静脉注射给予适量的液体,包括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并监测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情况。
3.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按照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卫生护理。
4. 监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液化学指标等疗效相关指标。
5. 观察并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实验组结果经过小儿液体疗法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体温迅速下降,呼吸频率和心率恢复正常,血液化学指标也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
同时,实验组患儿的症状明显缓解,复原时间较短。
对照组结果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较实验组延长,且复原过程中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的恢复速度较慢。
血液化学指标的改善情况也不如实验组明显。
数据分析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小儿液体疗法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小儿液体疗法可以迅速调整患儿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加速病情好转。
相比之下,常规治疗只能提供局部和症状性的缓解,无法对病因进行根本治疗。
然而,本实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选择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本实验并未考虑患儿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干扰。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小儿液体疗法在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时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加速病情好转,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小儿腹泻的静脉补液治疗1. 引言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患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变稀或呈水样,并伴有腹部胀满、腹痛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
腹泻导致婴幼儿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加剧,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和营养不良,因此,静脉补液常被用于治疗婴幼儿腹泻。
2. 静脉补液的基本原理静脉补液是将溶液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补充婴幼儿体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以纠正和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静脉补液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补充水分腹泻导致婴幼儿大量水分从肠道丢失,补液可以迅速提供婴幼儿所需的水分,避免脱水的进一步加剧。
2.2 修复电解质平衡腹泻引起婴幼儿体内电解质的丢失增加,特别是钠、钾等重要电解质的丢失,静脉补液可以有效补充婴幼儿所需的电解质,维持正常的电解质平衡。
2.3 提供营养支持腹泻导致婴幼儿肠道功能受损,吸收能力下降,静脉补液可以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保证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3. 静脉补液的适应症静脉补液通常适用于以下情况的婴幼儿:•严重脱水:腹泻引起的明显脱水症状,如口渴、唇干、尿量显著减少等。
•营养不良:长期腹泻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无法通过口服进食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其他并发症:腹泻引起的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静脉补液并不是所有腹泻患儿的必要治疗手段,对于轻度腹泻,保持充足的口服水分摄入即可满足治疗需求。
4. 静脉补液的操作方法4.1 补液种类选择常用的静脉补液种类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葡萄糖溶液等。
选择补液种类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4.2 静脉通路建立建立静脉通路是进行静脉补液的前提条件。
常用的静脉通路包括外周静脉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
选择具体的静脉通路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等因素综合考虑。
4.3 补液速率控制静脉补液的速率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初始补液速率较快,以快速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随后逐渐调整为较慢的速率,以维持液体平衡和营养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