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孢子虫等
.
4
非感染因素
食饵性 喂养不当 症状性 胃肠外感染病原体毒素 过敏性 牛奶、大豆(豆浆) 其 他 双糖酶缺乏,气候
.
5
发病机制
主要机制
病理生理
粪便
分泌性腹泻 吸收减少,电解质↑ 水泻
渗出性腹泻 炎症反应,大肠再 粘液血便和
吸收能力下降,
白细胞
肠蠕动增加
渗透性腹泻 消化不良,吸收 水泻有酸味
红、白细胞 咽炎颈淋巴结炎
鼠伤寒杆菌 夏秋
同上
中毒症状显著,
(白色粘液) 败血症,脓毒灶
.
24
抗生素诱发肠炎
金葡菌肠炎 暗绿色大便,带粘液; 镜检脓细胞和G(+)球菌,培养(+)
伪膜性小肠结肠炎 难辨梭状芽胞菌 黄绿色水样便,伪膜;脱水;全身中毒症 状。结肠镜检、厌氧菌培养确诊
真菌性肠炎 白色念珠菌 黄色稀便泡沫多带粘液,豆腐渣样细块; 镜检有真菌孢子体和菌.丝,真菌培养确诊。 25
.
13
病变的肠粘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活性降 低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被细菌分解 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 渗透压增高;
双糖的分解不全亦造成微绒毛上皮细胞钠转 运的功能障碍。
水和电解质进一步丧失(大量水样便)
.
14
.
15
非感染性腹泻
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
食物消化障碍积滞细菌上移发 酵腐败(内源性感染)
.
2
病因
易感因素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防御功能差
h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快
h免疫球蛋白低下
h肠道微生态不稳定
人工喂养缺乏抗感染能力
.
3
感染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