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163A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经济学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

一、教学目标

目标1:学习本课程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素养。

目标2: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通过数学分析和图形描述,更深入系统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为高级微观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目标3: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关注经济热点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厘清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提高观察经济现象、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中级微观经济学主要由消费者均衡论、生产者均衡论、成本论、市场结构论、要素市场论、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和市场失灵论组成。对于微观经济学中没有涉及的经济学理论,应运用图形、案例和数学方法加以分析,这是本课程的重

点和难点,应细讲、精讲;对于与微观经济学相重复的内容,应粗讲或选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内容来设置问题,启发式讲解,化整为零,将重点和难点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点,各个击破,并进行归纳总结。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应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采取学生自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自学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在课堂或课后进行讨论。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应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工具来分析本专业相关领域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与国内外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专业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基本理论讲授与最新发展介绍的结合。微观经济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教学过程中要在讲授经典理论的同时介绍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开阔学生的理论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经济模型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第三节什么是市场

第四节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

教学重点、难点: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的概念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经济模型;理解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

复习思考题: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什么是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3、什么是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

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市场机制

第二节供给和需求的变动

第三节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第四节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第五节政府干预的结果——价格控制

教学重点、难点:供给和需求的弹性、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供给和需求的变动,理解短期弹性、长期弹性和价格控制,掌握供给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复习思考题:

1、需求的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它们是怎样划分的?

2、什么是价格控制?政府干预市场价格的后果是什么?

3、短期弹性与长期弹性的区别?

第三章消费者需求

第一节消费者偏好

第二节预算约束

第三节消费者选择

第四节显示性偏好

第五节效用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拐角解、显示性偏好和等边际法则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消费者偏好和预算约束,理解显示性偏好、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和等边际法则,掌握拐角解的概念。

复习思考题:

1、拐角解及实现条件是什么?

2、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

3、什么是等边际法则?

4、试述显示性偏好理论。

第四章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

第一节个别需求

第二节收入和替代效应

第三节市场需求

第四节消费者剩余

第五节连带外部效应

5.1 攀比效应

5.2 虚荣效应

教学重点、难点:攀比效应和替代效应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消费者剩余的概念、需求的点弹性和弧弹性,理解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简述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第五章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

第一节风险描述

第二节风险的偏好

2.1 不同的风险偏好

第三节降低风险

教学重点、难点:风险爱好、风险规避和风险中性三种不同的类型

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风险爱好、风险规避和风险中性三种不同的类型

复习思考题:

画图说明三种不同的风险偏好类型。

第六章生产

第一节生产的技术

第二节等产量线

第三节一种投入(劳动)的生产

第四节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

第五节规模报酬

教学重点、难点: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规模报酬

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的三种类型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规模报酬的三种类型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规模报酬不变是否矛盾,为什么?

第七章生产成本

第一节短期成本

第二节长期成本

第三节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曲线

第四节两种产品的生产----范围经济

教学重点、难点: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范围经济

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范围经济的概念,掌握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及计量标准

复习思考题: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规模报酬不变是否矛盾?为什么?

2、试述范围经济的概念?

3、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及计量标准是什么?

第八章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第一节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利润最大化

第二节选择短期产量

第三节竞争性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四节短期市场供给曲线

第五节长期的产量选择

第六节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教学重点、难点:经济租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经济租的概念,掌握成本递增、成本递减和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经济租的含义

2、画图说明成本递增、成本递减和成本不变行业三种行业的长期供给

曲线。

第九章竞争性市场分析

第一节政府政策的损益评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第二节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第三节最低价格

第四节价格支持和生产配额

第五节进口配额与关税

教学重点、难点:政府政策的损益评价方法

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政府政策的损益评价方法

复习思考题:

1、画图说明价格控制带来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化。

2、试分析生产配额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第十章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

第二节垄断势力

第三节垄断势力的来源

第四节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

第五节买方垄断

第六节买方垄断势力

第七节限制市场势力:反托拉斯法

教学重点、难点:垄断势力的定义、垄断势力的来源和社会成本买方垄断与卖方垄断的比较

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垄断势力的定义、垄断势力的来源和社会成本;掌握买方垄断与卖方垄断的比较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垄断势力的定义、垄断势力的来源和社会成本。

2、试比较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的区别。

第十一章有市场势力的定价

第一节侵占消费者剩余

第二节价格歧视

第三节时间期价格歧视和高峰定价

第四节两部收费制

教学重点、难点: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的含义

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的含义复习思考题:

1、画图说明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的含义

2、什么是时期间价格歧视、高峰价格和两步收费制。

第十二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第一节垄断竞争

第二节寡头垄断

第三节先行者利益——斯塔克博格模型

第四节价格竞争

第五节竞争和串通:囚徒的困境

第六节囚徒的困境对寡头定价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寡头垄断市场的均衡古诺模型斯塔克博格模型主导厂商模型

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均衡,掌握古诺模型、斯塔克博格模型、主导厂商模型以及囚徒困境对寡头定价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斯塔克博格模型和古诺模型的基本内容和区别。

2、画图说明主导厂商模型。

3、简述寡头市场的均衡特点。

第十三章博弈论和竞争策略

第一节博弈和决策

第二节上策

第三节纳什均衡回顾

第四节重复博弈

第五节序列博弈

第六节威胁、承诺和可信性

第七节对进入的威慑

教学重点、难点:上策纳什均衡重复博弈序列博弈

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重复博弈和序列博弈,掌握上策均衡和纳什均衡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上策?为什么一个上策的均衡是稳定的?

2、上策均衡与纳什均衡的区别和联系。

3、什么是“以牙还牙”策略?为什么它是无限重复囚徒困境的理性策

略?

第十四章要素投入品市场

第一节竞争性要素市场

第二节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均衡

第三节买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

第四节卖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

教学重点、难点: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条件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均衡买方垄断的要素市场卖方垄断的要素市场

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竞争性要素市场、买方垄断的要素市场和卖方垄断的要素市场的均衡。

1、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均衡条件是什么?

2、画图说明买方垄断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

3、画图说明卖方垄断要素市场中工会的目标选择。

第十五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一般均衡

第二节经济效率与帕累托标准

第三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五节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六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七节社会福利理论

7.1效用可能性边界

7.2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7.3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第八节公平和效率

第八节市场为什么会失灵

教学重点、难点: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市场失灵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效用可能性边界,理解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掌握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市场失灵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

2、试述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

3、什么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效用可能性边界?

4、试述市场失灵的定义及四个主要来源。

5、什么是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

第十六章信息不对称

第一节质量不确定和“柠檬”市场

第二节市场信号传递

第三节道德风险

第四节委托—代理问题

第五节劳动市场的不对称信息:效率工资理论

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代理问题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掌握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

复习思考题:

1、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2、画图说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二手车市场出现的逆向选择问题,

应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3、试述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效率工资理论。

第十七章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第一节外部性

1.1负外部性和无效率

1.2正外部性和无效率

第二节纠正市场失灵的办法

第三节外部性和产权

第四节共有资源

第五节公共物品

教学重点、难点:外部性共有资源公共物品

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外部性带来的市场无效率以及解决外部性的措施,理解公共物品的特性和有效供给,了解共有资源的概念

复习思考题:

1、公共物品的特征及有效供给量决定。

2、试述外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及消除外部性的对策

3、什么是科斯定理,通过明晰产权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吗?

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

本课程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考试采取写论文或随堂考试的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六、主要参考书及其他内容

[1]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2月

[2]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3] 沃尔特·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4]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5] 托马斯·内契巴.中级微观经济学:直觉思维与数理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执笔人:方明月教研室主任: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代码:H0207934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标准学时:56 课程类型:理论课 《微观经济学》就是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有市场经济学之称,是一门以市场经济为制度背景,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微观经济管理方法的学科。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的学位必修课程,也是不同程度上构成许多经济学科和课程的理论基础,其中与基础理论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市场营销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财政、证券投资学、货币银行学等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学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和会计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运用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完全不同的理论逻辑和数学模型推导,揭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

律,以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居民实现满足极大化,社会福利达到均衡、市场失灵措施等。比较计划经济的运行,分析它的长短优劣与局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本课程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更具体化,为了更好的掌握这门课,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西方经济学导论、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分配理论以及相关的微观经济政策;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成本控制能力 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经济案例和自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见到的各种经济关系,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经济模型,对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供求关系进行验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宏、微观经济基本性质、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练习、单项实训、综合实训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分析技能。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并积极调动音像、互联网等各类

中级微观经济学-考试试题

《中级微观经济学》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1、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意味着市场出清,即所有消费者在愿意支付的市场价格上都买到了所需商品,而生产者也在该价格水平上卖出了其愿意出售的全部商品。 2、边际分析法 一种经济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指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 3、稀缺 稀缺性指物品现有的数量不能满足对它的需求。分为相对稀缺和绝对稀缺,经济学中研究的是相对稀缺。 4、机会成本 是衡量我们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东西。一项决策的机会成本是作出某一决策而不作出另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东西。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 5、规模经济: 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规模经济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6、自然垄断(又称自然独占) 指整个市场需求只要有一个企业就能得到满足,而不需要两个或更多的企业参与生产的垄断。自然垄断

由于规模经济而存在,垄断厂商的成本低于由多个厂商生产的成本。 7、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即总效用的增量。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边际效用。 8、边际成本: 指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9、边际收益 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 10、消费者均衡 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11、生产可能性曲线 指在技术知识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 12、需求价格弹性 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做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中级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ANSWERS 1 The Market 1. Suppose that there were 25 people who had a reservation price of $500, and the 26th person had a reservation price of $200. What would the demand curve look like . It would be constant at $500 for 25 apartments and then drop to $200. 2. In the above example, what would the equilibrium price be if there were 24 apartments to rent What if there were 26 apartments to rent What if there were 25 apartments to rent . In the ?rst case, $500, and in the second case, $200. In the third case, the equilibrium price would be any price between $200 and $500. < 3. If people have di?erent reservation prices, why does the market demand curve slope down . Because if we want to rent one more apartment, we have to o?er a lower price.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have reservation prices greater than p must always increase as p decreases. 4. In the text we assumed that the condominium purchasers came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163A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经济学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 一、教学目标 目标1:学习本课程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素养。 目标2: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通过数学分析和图形描述,更深入系统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为高级微观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目标3: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关注经济热点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厘清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提高观察经济现象、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中级微观经济学主要由消费者均衡论、生产者均衡论、成本论、市场结构论、要素市场论、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和市场失灵论组成。对于微观经济学中没有涉及的经济学理论,应运用图形、案例和数学方法加以分析,这是本课程的重

点和难点,应细讲、精讲;对于与微观经济学相重复的内容,应粗讲或选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内容来设置问题,启发式讲解,化整为零,将重点和难点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点,各个击破,并进行归纳总结。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应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采取学生自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自学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在课堂或课后进行讨论。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应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工具来分析本专业相关领域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与国内外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专业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基本理论讲授与最新发展介绍的结合。微观经济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教学过程中要在讲授经典理论的同时介绍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开阔学生的理论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西方经济学 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一、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稀缺性与资源配置 1、稀缺性。 2、资源配置。 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2、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 三、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均衡价格理论 2、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 3、生产者行为理论 4、市场结构理论 5、福利经济理论 四、基本的市场竞争模型 (一)产权与交换动机。 (二)私人利益。 (三)市场机制。 五、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经济人假设 2、产权明确 3、完全信息

4、厂商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 六、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奠基时期。 2、建立体系时期。 3、扩充和完善时期。 4、深化时期。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个量研究方法 二、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三、均衡分析 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五、模型分析方法 第三节供求分析 一、需求分析 1、需求 2、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3、需求曲线 4、需求定律 5、需求函数 6、需求的决定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相关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4)消费者的偏好。

(5)政府的消费政策。(6)消费者的预期。 二、供给分析 1、供给 2、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 3、供给曲线 4、供给函数 5、供给定律 6、决定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3)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4)其他商品的价格 (5)预期 (6)税收政策 三、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1、均衡产量 2、均衡价格 四、弹性分析 (一)弹性分析的基本问题 1、弹性的定义 2、计算 (二)需求的弹性分析(三)供给的弹性分析

中级微观经济学试题

《中级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产品差别;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边际产品价值 吉芬商品;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 二、选择题 1、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a 前者依据MR=MC最大化其利润,后者不是 b 前者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是一致的,而后者不是 c 前者拥有影响市场的权力 d 以上全对 2、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之间重要相同点是 a 长期当中,价格等于平均成本,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b 产品异质的程度 c 长期平均成本上使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点是相同的 d 以上全都不对 3、下列哪种情况不正确, a 如果供给减少,需求不变,均衡价格将上升 b 如果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将下降 c 如果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将上升 d 如果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均衡价格将上升 4、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被称为 a 边际代替率 b 边际技术代替率 c 边际转换率 d 边际效用 5 、对于一个竞争性厂商而言,应使 a P=AC b P=MR=AC c P=AR=MC d P=AR=MR 6、正常利润是 a 经济利润的一部分 b 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c 隐含成本的一部分 d b和c两者 6. 如果甲商品价格上升引起乙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那么 a 甲和乙是替代品 b 甲和乙是互补品 c 甲是正常品,乙上次等品 d 甲是次等品,乙是正常品 7. 等产量线的斜率被称为 a 边际代替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 c 边际转换率 d 边际产品 8. 一个完全竞争厂商发生亏损时,所在行业趋于长期均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时 a 较高的价格和较少的厂商 b 较低的价格和较少的厂商 c 较高的价格和较多的厂商 d 较低的价格和较多的厂商 三、是非题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机会成本: 2、价格歧视: 3、纳什均衡: 4、恩格尔定律: 5、帕累托最优: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B.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2、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A.双头垄断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相互依赖性 B.每个双头垄断商都假定对方保持产量不变 C.每个双头垄断者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 D.均衡的结果是稳定的 3、相对于市场分配而言,下列哪一种情况减少了收入或财产分配的不平等状况。() A.政府向穷人的转移支付 B.累退所得税

C.大量的遗产 D.婚姻的门当户对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是规范经济学的命题。() A.征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B. 1982年8月政府把贴现率降到10% C. 1981年失业率超过9%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000美元 5、已知消费者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50和18。如果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增加X购买,同时减少Y的购买 B.增加X购买,同时增加Y的购买 C.减少X购买,同时增加Y的购买 D.减少X购买,同时减少Y的购买 6、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 A.显成本 B.隐成本 C.会计成本 D.经济利润 7、在囚犯的两难选择中,()。 A.双方独立依照自身利益行事,导致最好的结果 B.双方进行合作,得到了最好的结果 C.双方独立依照自身利益行事,导致最不利的局面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微观经济学习题1-7章

《微观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判断题 1、如果各种经济资源都很充裕即不存在稀缺问题,那么就不需要经济学。 2、社会生产位于生产可能线之内是正常的,而位于生产可能线之上是不正常的。 3、有选择就有成本,这种成本就是会计成本。 4、经济学就是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5、实证经济学主要强调“应该怎么样”。 参考答案:TFFFTF 二、单项选择题 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实事被称为( b )。 A.机会成本 B.稀缺性 C.生产什么问题 D.实证经济学 2、稀缺性问题( C )。 A.只存在于依靠市场机制的经济中 B.只存在于依靠命令机制的经济中 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 D.意味着抢购和黑市交易 3、经济物品是指( D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4、经济学科定义为(C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得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 C.研究如何合理的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 D.生产者怎样取得利润 5、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D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问题都包括 6、资源是稀缺的是指(B)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将由于更多的生产而消耗光 7、下列属于实证表述的是() A.合理组织要素对厂商有利 B.合理组织要素对厂商不利 C.只有合理组织要素才能使利润最大化 D.合理组织要素比市场营销更重要 8、下列属于规范表述的是() A.由于收入水平低,大部分中国人还买不起小轿车 B.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小轿车的人会越来越多 C.鼓励私人购买小轿车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此习题中之包括判断、选择和计算,思考问答题见教学大纲每章中所列题目。

中级微观经济学题库及参考答案.doc

一、名词辨析 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不涉及价值判断,只讲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也就是回答“是什么”的问 题;实证分析方法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提出的问题是可以测试真伪的,如果一个命题站得住脚,它必须符合逻辑并能接受经验数据的检验。 规范分析方法:规范分析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以某种标准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出发点,回 答经济现象“应当是什么”以及“应当如何解决”的问题,其命题无法证明真伪。 2.无差异曲线与等产量线; 无差异曲线是指这样一条曲线,尽管它上面的每一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是不同的,但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却是相同的。 等产量线表示曲线上每一点的产量都相等,是由生产出同一产量的不同投入品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3.希克斯补偿与斯卢茨基补偿; 希克斯补偿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后,要维持原有效用水平所需补偿的货币数量。斯 卢茨基补偿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后,要维持原有消费水平所需补偿的货币数量。4. 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增加额外一单位商品 X之后,若要保持满足水平不变而必须放弃的商品 Y 的数量。边际替代率就等于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当只有一种投入品可变时,要增加产量,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的另一种投入品;当两种投入品都可变时,企业往往会考虑用一种投入品来替代另一种投入品。等产量线斜率的绝对值就是两种投入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5.边际产出与边际收益产出 边际产出,就是指在其他生产资源的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增加某种生产资源一个单位的投入 , 相应增加的产出量。当产出以产量表示时 ,即为边际产量 ;当产出以产值表示时 ,即为边际产值。边际收益产出是指,额外单位劳动给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与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 积。 6.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性成本: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中级微观经济学考试试题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简答题 1.机会成本相关 答: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放弃其他东西。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2.劣等品和低档品的逻辑推导(P78) 答:低档品或劣等品(inferior goods):指消费量随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物品。 对于正常商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因此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对于低档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同向变动,但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作用,总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吉芬商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通向变动,收入效应极大地大于替代效应,使总效应与价格同向变动,其需求线向右上方倾斜。 二.计算题 1.生产理论: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要素价格需求函数企业生产量 求:市场长期均衡的产品价格和企业数量 EG A: 已知生产函数为Q=KL-0.5L2—0.32K2,其中Q表示产量,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若 K=10,求: (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 (2)分别计算出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量。

(3)证明当APL 达到最大值时,APL=MPL=2 AN A: (1)TP=Q=10L-0.5L^2-30 把K=10带进去 边际产量(MPL )函数 就是上式对L 求导。MPL=10-L 平均产量(APL )函数 就是总产量除以投入的劳动。APL=TP/L=10-0.5L-30/L (2)当TP 最大时,MPL=0。令MPL=10-L=0 ,解得L=10,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10时,劳动的总产量TP 达到极大值。 当APL 最大时,是APL 与MPL 相交的时候。令APL 的导数=0,解得L=2倍根号15(负值舍去),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2倍根号15 时,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 当MPL 最大时,是TP 以递减的速度增加。由MPL=10-L 可知,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考虑到劳动投入量总是非负的,所以劳动投入量L=0时,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 (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APL 达到极大值时,一定有APL=MPL 。由(2)可知,当L=2倍根号15 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L 达到极大值, 即相应的极大值为 APLmax=10-0.5 * 2倍根号15-30/2倍根号15 =10-2倍根号15 又因为APL 达到极大值,有APL=MPL 所以 边际产量函数MPL=10-2倍根号15 很显然,当APL 一定有极大值时,APL=MPL=10-2倍根号15 EN B: 5.某完全竞争行业中每个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 。假设市场需求函数是。试求市场的均衡价格,数量和厂商数目. 解:已知LTC q q q =-+3248,则LAC q q =-+248,欲求LAC 的最小值,只要令d d LAC q =0,即 q -=240,q=2。 当每个厂商的产量为q=2时,长期平均成本最低,其长期平均成本为:224284LAC =-?+=。当价格p 等于长期平均成本4时,厂商既不进入,也不退出,即整个行业处于均衡状态。故行业长期供给函数即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行业的长期供给函数为p=4。 需求曲线为d Q p =-2000100,而行业的供给函数为p=4。 所以行业需求量d Q =-?=200010041600 。 由于每个厂商长期均衡产量为2,若有n 个厂商,则供给量QS=2n 。行业均衡时,Qd=QS ,即 1600=2n ,n=800。故整业行个均衡价格为4,均衡产量为1600,厂商有800家。 EN C . 某竞争 行业所有厂商的规模都相等,都是在产量达到500单位时达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4元,当用最优的企业规模生产600单位产量时,每一个企业的短期平均成本为4.5元,市场需求函数为 ,供给函数为Q =40000+2500P ,求解下列问题: (1)市场均衡价格是多少?该行业处于短期均衡还是长期均衡? (2)当处于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多少厂商?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210164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48 学分:3 开课单位:信管管理学院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管理类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认识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实例分析、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经济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初步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基本的经济分析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微观经济学在解决资源配置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理解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经济实践的辩证关系。 (2)掌握经微观济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理论,要素价格决定理论,市场失衡和微观经济政策。 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导论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分析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本章重点掌握经济学定义的三个方面:稀缺性、选择性和机会成本的含义,知道西方经济学及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重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难点:“看不见的手”原理 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与需求、供给、市场均衡等相关的概念和理论,正确理解需求量和需求的变动、供给量和供给变动的关系,熟知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具备分析均衡价格形成和变动、运用弹性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重点:需求的基本理论,供给的基本理论,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弹性理论 难点: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弹性理论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 教学内容:明确效用理论分析的前提假设,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关效用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及衡量,知道消费者消费的约束条件,能分析说明消费者如何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理解消费者剩余的含义和意义,了解价格、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重点:边际效用的概念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原则和表达式,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效用函数 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第三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生产函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熟知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如何达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知道不同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的划分标准。熟悉各类成本的概念,重点掌握各类成本的变动规律、原因,短期内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关系。 重点:生产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报酬的含义,利润最大化原则的确定,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确定原则,各类短期成本变动的基本规律,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长期成本函数曲线 难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内容:了解市场的划分标准、类别和特点,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条件、特点,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能分析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在不同条件下的均衡状况,理解厂商的最优决策,推导短期和长期内厂商及行业的供给曲线。 重点:完全竞争的条件、完全竞争下的厂商均衡条件、厂商收益规律 难点:完全竞争的条件的含义 第五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内容:明确不同市场的形成条件,知道不同市场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熟练掌握不同市场情况下厂商均衡的条件和厂商的最优市场决策,最后能分析不同市场厂商的资源配置效率。 重点: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价格歧视、斯威齐模型、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难点: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 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教学内容:了解完全市场条件下,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主要生产要素供给状况,以及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的衡量。

上海财经大学中级微观经济学试卷二复习课程

上海财经大学中级微观经济学试卷二

诚实考试吾心不虚 ,公平竞争方显实力, 考试失败尚有机会 ,考试舞弊前功尽弃。 上海财经大学《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考试卷(B )闭卷 课程代码 101560 课程序号 0996 / 1065 2013 ——2014 学年第 2 学期 姓名 学号 班级 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并签名承诺。一旦您签名,将作为诚信承诺的依据,若您在考试过程中出现舞弊行为,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若您拒绝进行诚信承诺,将取消考试资格。 考试结束后,考卷必须与答题纸同时上交。未上交考卷,或没有诚信签字的考卷将计以零分。 诚信承诺书 我谨以至诚承诺,在此次考试过程中,我绝无任何舞弊行为,也绝不帮助他人舞弊。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I. 选择题 (每个2分) 1. 一个企业的生产函数是f(x; y) = 20x 3/5y 2/5.该企业的等产量线在点(x; y) = (80; 10)的斜率是(选择最接近 的一个): a. -8. b. -1.50. c. -0.67. d. -0.19. 2. 一个竞争性,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使用两种生产要A 和B 。它的生产函数是F(A; B) = A 1/2+B 1/2。生产的产品价格为每单位$5。生产要素A 的价格是每单位$1,当产品价格上升到每单位$6,但是要素价格保持不变时: a. 它将会增加购买生产要素A 11/4单位。. b. 它将会增加购买生产要素A 9/4单位。. c. 它将会增加购买生产要素A 3/4单位。 ……………………………………………………………装 订 线…………………………………………………

微观经济学实践大纲.doc

《微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大纲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实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经济学专业理论课的 同时,了解经济学调查实践活动的程序,增强学生对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 象和供给需求等主要问题的深入理解。实验教学充分体现教学大纲中的具 体要求,通过将理论与经济学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 握,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经济学实践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技 能,增强其日后的就业竞争力。 基本要求:本实验教学环节,以学生到某消费群体和厂商群体实地调 查,通过理论学习,课堂讨论,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要求学生弄清 经济学中消费和生产等基本问题的实际运行机制;使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 问题的调查、分析、归纳、总结等业务技能;要求学生通过对消费者群体 和生产者群体的实际调查,学会基本的调查技巧,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五、考核方式 要求学生结合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日常经济生活的实际调查情况,提交分析报告;设计相关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经济问题基本信息,归纳总结相关经济学基本规律。考核根据学生案例分析报告质量,调查实际操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六、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美)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朱善利,微观经济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金浩主编,微观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实验一: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探究 一、实验名称与性质 所属课程微观经济学 实验名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探究 实验学时 4 实验性质综合 必做/选做必做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从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组织学生实地调查某消费者群体的日常收入与支出的经济活动,掌握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决策情况。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问卷调查,探究消费者群体的决策和思考过程,促进学生对微观经济学问题的更好理解和学习。 三、知识准备 1、前期要求掌握的知识:微观经济学。 2、实验相关理论或原理: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理 3、实验流程:通过问卷调查,使学生认知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根本规律,结合案例分析探究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和研究的基本问题。 四、实验内容 (一)设计问卷调查 根据问卷调查的具体格式,设计出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问卷调查,要求包括消费者性别、年龄、工作性质、收入状况、日常支出情况等。 (二)分发问卷调查 选定特定的消费人群,例如高收入者、工薪阶层、低收入者等,年龄结构层级也得考虑,性别也得平衡等。

中级微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简述题 1.如果我们看到在(1y ,2y )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消费者却选择了(1x ,2x ) ,那么,(1x ,2x ) (1y ,2y )的结论是否正确?(第二章,题1) 答:不正确,因为也可能是消费者恰好在这两个消费束之间无差异。也就是说,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我们只能断定(1x ,2x ) (1y ,2y ),这是弱偏好。对本题加上什么样的假设前提,题目中的断定就是正确的?如果加上消费者的偏好是严格凸的这一限制条件,断定(1x ,2x ) (1y ,2y )就是正确的。因为严格凸性条件下,最优解若存在则只有一个。 2.若某个消费者的偏好可以由效用函数22121122(,)10(2)50u x x x x x x =++-来描 述,那么对消费者而言,商品1和商品2是完全替代的吗?为什么?(第二章,题5) 答:两种商品完全替代即它们的边际替代率为常数。边际替代率是在消费者保证效用相等的条件下,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因此有: 商品1的边际效用为MU 1=du /dx 1=10(2x 1 +2 x 2) 商品2的边际 效用为MU 2= du /dx 2=10(2x 1 +2 x 2) 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MRS 12= MU 1 / MU 2 =1。满足完全替代品的效用函数特征,因此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3.假定消费者购买x 和y 两种商品,起初, x x y y MU P MU P = ,若x P 下降,y P 保持不变,再假定x 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则y 的购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第三章,题3) 答:原来消费处于均衡状态。设消费者花在x 商品上的支出为1m ,则 1x m p x =。对该式求x p 的导数有, 11x x x x x p dm dx dx p x x dp dp dp x ?? =+=+???? ,因x 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绝对值),所以有 1 0x dm dp <,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者花在x 商品上的支出会增加。那么,消费者花在y 商品上的支出会减少,从而y 的购买

中级微观经济学考题

《中级微观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 绪论 1、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一书中认为,市场经济是商业完全自由的经济制度,如果没有外在干预的影响,它会自然地、有序地发展下去。李嘉图指出:“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国家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预,既不要鼓励生产的一个源泉,也不要抑制另一个源泉。对此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予以系统论述。 2、微观经济学研究极大满足人类需要的方式,但这真的是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吗?比如,假设人民需要不好的东西,如吸毒、酗酒等等。尽可能满足人们的这些需要仍是切合实际的吗?微观经济学对人们的需要的假设有什么问题?你认为应怎样改进? 3、对大多数经济政策问题,人们可以发现经济学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这能证明经济学不是一门科学吗? 4、在评价经济学家的论述的准确性时,你是否能够区分:(1)经济学家的那些论述是描述性的?(2)那些是它们关于究竟应采取何种政策的论述。 5、西方有一种“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如果两个模型预测的准确度相同,我们应选择不太复杂的那个?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你如何去判断一个模型的复杂程度? 6、为什么一个不能通过经验事实来验证的理论不是一个好的理论? 第二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1、需求的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它们是怎样划分的? 2、什么是价格控制?政府干预市场价格的后果是什么? 3、短期弹性与长期弹性的区别? 4、影响需求弹性与价格弹性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5、假定需求函数为N MP Q -=,其中M 不是收入,P 表示水平价格,N (N>0)

为常数。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和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6、若某商品市场是有100个消费者,其中,6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1/3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3;另外4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2/3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6。 求:按照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多少? 7、画图说明蛛网模型的三种情况。 8、若商品X 的市场供给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该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会随其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吗?为什么? 9、根据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家理查德·狄特玛斯的说法,英国人不必对医院为他输血治疗支付任何费用,而献血者也得不到任何报酬。而美国则要对献血者支付报酬,但在英国供病人输血用的血浆却比美国多。可以用什么假说来说明这个问题? 10、如果某产品的需求曲线是D Q P 2100-=,P 为产品价格,D Q 为需求量。这种产品的实际价格为70。如果这种产品的供给曲线为S Q P 350+=,S Q 为供给量,你能预期价格将上升或下降吗?如果能,上升或下降多少?为什么? 11、奢侈品被定义为一种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请证明,对于只有两种商品的经济,两种商品不能都为奢侈品。 12、假定一个老人嗜书如命,晚年的收入都用来买书和吃饭。有一年,其收入增加了,他在伙食和书籍上也都花了更多的钱,但他声称,食品对他来说是劣质品。如果真是这样,食品对书籍的相对价格发生了什么变化?图示说明食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3、证明:若效用函数为)0(>=r Y X U r ,则恩格尔曲线是一条直线。 14、假定某人把一天的时间用来睡觉(s )、工作(w )和消费(c ),在睡觉和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函数为75.025.0),(c s c s U =,假定此人在消费是每小时花费6元,在工作时每小时可以赚4元,而且他消费时的收入来源于其工作所得。试问: (1)若此人想使效用最大化,应花多少时间来睡觉、工作和消费?(2)睡觉和消费的机会成本各是多少?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大学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授课专业:金融学 授课教师: 职称/学位:副教授 开课时间:二○二○至二○二一学年第一学期《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标要求 《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一级学科下属各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是广大学生顺利完成经济学和管理学本科学业和今后继续深造的重要基础。其基本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概论,供求理论,消费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和市场失灵及政府的微观决策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学习和理解各章节术语指标分析,熟练掌握思考和研究各类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并为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引入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和政府参与经济运行取得的成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经济政策实施的认同感,帮助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作为社会主义爱国青年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为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最终达到专业育人和育才的统一。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达到以下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有关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架构和分析逻辑; 课程目标2: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课程目标3:初步培养学会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4:使学生建立起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框架,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学及其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储备 课程目标5: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学习和理解掌握课程内容重点,引入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和政府参与经济运行取得的成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经济政策实施的认同感,帮助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微观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2)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认清市场机制和政府的作用及其局限;(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认识微观经济学,吸收微观经济学中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对市场机制运行的正确看法;(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5)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选用教材:《西方经济学》上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2版。 二、课程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教学进程安排表、课程教学详细内容与要求如下: 表1 教学进程安排表

中级微观经济学 第3讲不确定性

第三讲 第讲不确定性下的选择 教材第 ?5章 ?不确定性和风险 ?风险偏好 ?存在风险时的需求

不确定性y和风险 Uncertainty Risk 什么是不确定性?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能确?什么是不确定性?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能确 定哪个结果会实现。也就是说,有若干结果发生的概率都是正的。我们用不确定性来描述这生的概率都是正的我们用不确定性来描述这类情况 ?有时我们不知道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可能性), 但有时知道每种结果发生的客观概率。后一种类型的不确定性通常称为风险 在本章中我们始终只分析风险在术语中通?在本章中,我们始终只分析风险,在术语中通 常不区分风险和不确定性

如何描风险 如何描述风险? ?为了描述某个事件的风险,我们需要知道:?该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 ?每个结果发生的客观概率,或概率密度?为了简化起见,我们把每个具有风险的事件都看作一个彩票(lottery),每个可能的结果都用 每个可能的结果都用收入(货币) 来表示 即使是没有不确定性的事件也可以被认为是一张退? 化的彩票

期望值和方差 ? 给定一个彩票,可能的结果是,相应给定个彩票可能的结果是相应 的概率分别是,或概率密度expected value ? 期望值(expected value ): ? 方差(variance ):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 方差的平方根 ?直观上,期望值表示彩票的平均回报,而方差刻画彩票的风险(是对风险的客观度量)

一些性质 性质 E X+bY E ?(aX+bY)= aE(X)+bE(Y) ?D(aX+b)= a2D(X) ?D(X+Y)= D(X)+D(Y)+2cov(X,Y) cov X Y) ?(X,Y)=E(X-EX)(Y-EY)=E(XY)-EX·EY ?如果X和Y相互独立,则D(X+Y)=D(X)+D(Y)

微观经济学A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

《微观经济学A》课程教学大纲 Microeconomics 课程编号:131507051 学时:72 学分:4.5 适用对象:经济学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等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特别是经济学系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许多专业课程(如:宏观经济学、技术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会计理论等)的掌握程度,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供求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等方法),能够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出发,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体系,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产生、研究对象、发展简史以及微观经济学在经济学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掌握需求、供给、均衡价格等基本概念,了解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等基本内容,并基本掌握微观经济学前沿理论(博弈论、寻租理论等)的发展情况。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学生应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有一系统全面的了解,学习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准确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2)握微观经济学的各种分析方法;(3)引导学生形成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4)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引论 1.基本内容: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4)对待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5)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2.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明确了解本课程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内容归属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建议: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基本内容: (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2)需求曲线 (3)供给曲线 (4)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5)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6)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7)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8)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 2.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供求基本原理对现实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做出尝试性的解释,简单了解蛛网模型。 3.教学重点难点:弹性的概念及其计算 4.教学建议: 第三章:效用论 1.基本内容: (1)效用论概述 (2)无差异曲线 (3)预算线 (4)消费者均衡 (5)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6)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