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
- 格式:ppt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65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国急救医学11月第36卷第11期ChinJCritCareMed,Nov.年度报告[3]显示,有毒物质暴露报告数超过289万人次;其毒物暴露主要集中龄段,占61.28%;毒物暴露途径以消化道摄入为主,占83.7%;意外接触是主要接触原因,占79.4%;毒物暴露地点93.48%集中于家庭;毒物类型以药物和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前五类毒物分别为镇痛药(11.3%)、化妆品/个人护理产品(7.7%)、家庭清洁物质(7.7%)、镇静剂/安眠药/抗精神病药(5.9%)及抗抑郁药(4.4%)。
5岁及以下儿童最常暴露五种毒(药)物依次是化妆品/个人护理产品(14.0%)、镇痛药(9.3%)、家庭清洁物质(11.0%)、异物/玩具/杂项(6.7%)以及外用制剂(5.8%)。
我国卫生部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损伤和中毒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后的第五大死亡原因,占总死亡率的10.7%。
我国目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的数据。
有研究对1994~我国发表的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的文献进行检索,在检索到的714篇文献中符合预定要求的24篇,研究表明,男女比例为1∶1.31,女性中毒例数明显高于男性。
急性中毒患者年龄集中在群体,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药物中毒以治疗性用药为主,最常见的是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5-6];急性中毒病死率为 1.09%~7.34%,其中农药中毒占急性中毒死亡的40.44%[7];急性农药中毒病死率为7.12%~9.30%[8-9],农药中毒种类主要是有机磷农药和百草枯[9-],百草枯中毒病死率为50%~70%[11-12]。
食物中毒在急性中毒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氧化碳中毒与北方冬季家用燃煤取暖及目前家庭使用燃气、热水器或以液化石油为燃料的火锅有密切关系。
2中毒病情分级与评估1998年欧洲中毒中心和临床毒理学家协会(EuropeanAssociationofPoisonsCentresandClinicalToxicologists,EAPCCT)联合国际化学安全计划和欧盟委员会(theInterna⁃tionalProgrammeonChemicalSafetyandtheEuropeanCom⁃mission)推荐了中毒严重度评分[13-14](poisoningseverityscore,PSS)。
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全文版)1前言百草枯(Paraquat,PQ)是一种高效能的非选择性接触型除草剂,喷洒后起效迅速,进入土壤后迅速失活,在土壤中无残留。
百草枯对人畜具有很强毒性,因误服或自服引起急性中毒屡有发生,近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已成为农药中毒致死事件的常见病因。
我国虽无百草枯中毒的正式统计资料,但根据诸多文献报道,目前百草枯中毒已是最常见的农药中毒之一,在有些医院急诊科已成为继有机磷农药中毒之后第二位、死亡绝对数第一位的农药中毒类型。
由于百草枯对人畜的毒性和中毒后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百草枯的广泛使用引起许多国际组织、环境保护部门等的重视,特别是遭到了发展中国家医学学者的反对。
一些欧盟国家目前已禁止在其范围内使用百草枯,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到拒绝使用行列。
百草枯毒性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其中肺是主要靶器官,可导致“百草枯肺”,早期表现为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期则出现肺泡内和肺间质纤维化,是百草枯中毒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病死率高达50~70%。
百草枯中毒至今尚无有效解毒药物,许多治疗方法仍处于探索中,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国内尚无急性百草枯中毒统一的诊疗方案或指南,由此不仅不利于大样本临床疗效的评估,也阻碍国内百草枯中毒救治水平的提高。
为规范与指导各级医院临床医师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诊疗实践,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众多专家就急性百草枯中毒的诊治标准达成共识。
2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毒代动力学及毒理机制百草枯商品名一扫光、克芜踪等,化学名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一般为其二氯化物(分子式为C12H14N2•2Cl,分子量257.2)或二硫酸甲酯。
我国目前市售多为20%的溶液,纯品为白色结晶,市售溶液加入着色剂呈蓝色。
百草枯易溶于水,微溶于低分子量的醇类(如酒精)及丙酮,不溶于烃类,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稳定,可被碱水解。
百草枯中毒诊断与治疗“泰山专家共识”百草枯中毒是当前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中毒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近年来关于百草枯中毒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国内外已经取得了部分进展,但是对于中、重度百草枯中毒的救治仍然没有形成突破。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在百草枯中毒救治“齐鲁方案”(QiluScheme)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最新临床证据,广泛征求国内知名专家的意见,参考专家组编写的全国统编教材《急诊医学》《预防医学》“百草枯中毒”有关章节及国家标准《职业性急性百草枯中毒的诊断》(GBZ246—2013),提出百草枯中毒诊断与治疗“泰山专家共识”(简称“泰山共识”)征求意见稿。
2013年11月1~3日,第三届全国百草枯农药中毒学术会议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百草枯中毒诊断与治疗“泰山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经修订后获大会通过。
1概念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paraquat poisoning)是指短时间接触较大剂量或高浓度百草枯后出现的以急性肺损伤为主,伴有严重肝肾损伤的全身中毒性疾病,口服中毒患者多伴有消化道损伤,重症患者多死于呼吸衰竭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20世纪50年代末,百草枯的除草作用首次被发现,1962年市场上开始出现百草枯产品。
由于百草枯中毒没有特效解毒剂,所以病死率很高。
口服自杀是我国百草枯中毒的主要原因。
临床也有误食被百草枯污染的蔬菜导致中毒的病例,儿童百草枯中毒主要是将百草枯药液当做饮料误服所致,职业活动中的百草枯中毒主要是百草枯药液经皮肤黏膜接触吸收所致。
2毒理学特点及发病机制百草枯为联吡啶类化合物,分子式C12H14N2C12,大鼠经口LD50为100mg /kg,尽管在毒理学分类上被列为中等毒性毒物,但由于具有很高的病死率,临床上应列为剧毒毒物。
肺是百草枯中毒损伤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它同时会造成严重的肝肾损害。
百草枯中毒晚期则出现肺泡内和肺间质纤维化,称为“百草枯肺”,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一种变异形式。
“泰山专家共识”之百草枯中毒的诊断和治疗百草枯这个夺命杀手是ICU中的战友们头痛的敌人,我们为之准备了众多的武器,但是屡屡败北的还是我们。
还是把老虎锁在笼子里更好些。
严格管理也许是最好的办法。
续接上期,我们要分享百草枯的诊断和治疗管理措施,根据短期内接触较大剂量或高浓度的百草枯病史,出现以急性肺损伤为主,伴有严重肝肾损伤等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参考血液或尿液中百草枯含量的测定,经过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类似疾病后即可诊断。
职业性急性百草枯中毒的诊断参照《职业性急性百草枯中毒的诊断》(GBZ246-2013)进行。
非职业性百草枯中毒的诊断可参考GBZ246-2013 及何凤生院士推荐的百草枯中毒诊断分级方法。
我们根据中毒病例临床特点及毒物分析结果,提出和推荐如下百草枯中毒诊断分级标准。
轻度中毒:除胃肠道症状外,可有急性轻度中毒性肾病(见GBZ79-2013),早期尿液快速半定量检测(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法)百草枯浓度<10μg/ml。
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者:( a)急性化学性肺炎(见GBZ73-2009):( b)急性中度中毒性肾病(见GBZ79-2013) ; ( c)急性轻度中毒性肝病(见GBZ59-2010)。
早期尿液快速半定量检测百草枯浓度10~30μg/ml。
重度中毒:在中度中毒基础上,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者:(a)急性化学性肺水肿(见GBZ73-2009):(b)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见GBZ73-2009):(c)纵隔气肿、气胸(见GBZ73-2009)或皮下气肿:(d)胸腔积液或弥漫性肺纤维化:(e)急性重度中毒性肾病(见GBZ79-2013):(f)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见GBZ77-2002):(g)急性中度或重度中毒性肝病(见GBZ59-2010)。
早期尿液快速半定量检测百草枯浓度>30μg/ml。
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服毒后是否立即进行催吐、服毒后至洗胃的时间间隔、服毒时是否空腹以及服毒后至正规治疗的时间间隔等,在诊断时也应该充分考虑。
2020急性敌草快中毒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敌草快(diquat,DQ)是一种非选择性速效灭生性除草剂,与百草枯(paraquat,PQ)同属联吡啶类化合物。
2012年4月24日我国发布公告(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第1745号公告):自2016年7月1日起停止百草枯水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自2020年9月26日起禁止百草枯可溶胶剂在境内销售使用。
敌草快随之成为国内企业登记、生产除草剂的热点。
据中国农药登记数据:2016年至今国内新增144个敌草快农药产品登记证。
同时,自2016年起国内陆续见敌草快急性中毒(各篇报道病例数7~43例不等)的病例报道。
然而,急性敌草快中毒在流行病学、毒代动力学、临床诊治等相关文献较少,国内外尚无诊疗指南和共识。
鉴于目前对敌草快中毒的认识尚不全面,本共识由专家组在查阅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依据文献数据和专家的临床经验共同总结、起草,以期制定一个现阶段适合我国临床需求的急性敌草快中毒诊疗的指导性文件。
1 流行病学1969年国际上首次报道了敌草快中毒病例。
目前仅检索到美国多个相关数据库分别发布的敌草快中毒流行病学数据:①1998-2011年间美国职业风险-农药计划警报通知系统(SENSOR)、加州农药法规部农药相关疾病监测计划(PISP)、美国环境保护署农药项目办公室事件数据系统(IDS):共有144例敌草快急性中毒病例,②美国国家毒物数据系统(NPDS)两段数据(1998-2003年,2006-2013年):共计2128例急性敌草快中毒;③美国毒物控制协会(AAPCC)2018年度报告敌草快中毒406例。
综合以上数据,美国敌草快中毒,职业相关因素占8%~44%,自杀比例仅为1%~9%,病死率低(<1%~3%)。
我国目前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急性敌草快中毒流行病学数据。
江苏省8所医院急诊科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3例"敌草快"暴露史的急性中毒患者数据示:院内病死率为18.6%,随访校正后28 d 病死率为60.0%,死亡组摄入剂量为100~400 mL,接触途径均为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