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寿数学史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
- 格式:pdf
- 大小:5.62 MB
- 文档页数:37
林寿数学史教案-第十讲:19世纪的分析第一篇:林寿数学史教案-第十讲:19世纪的分析第十讲:19世纪的分析1、分析的严格化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尝试与酝酿,数学家们在严格化基础上重建微积分的努力到19世纪初开始获得成效。
1.1 分析的算术化所谓分析是指关于函数的无穷小分析,主要贡献归功于柯西(法,1789-1857年)和魏尔斯特拉斯(德,1815-1897),前者著有《分析教程》(1821)、《无穷小分析教程概论》(1823)和《微分学教程》(1829),后者创造了ε-δ语言,是“现代分析之父”。
1837年狄里克雷(德,1805-1859年)的函数定义。
魏尔斯特拉斯简介。
1.2 实数理论19世纪60年代魏尔斯特拉斯提出“单调有界原理”,康托、戴德金各自独立地给出了无理数定义,建立了严格的实数论。
实数的定义及其完备性的确立,标志着由魏尔斯特拉斯倡导的分析算术化运动大致宣告完成。
1.3 集合论康托(德,1845-1918年),1874年发表了“关于一切代数实数的一个性质”,引入了无穷的概念。
康托简介。
2、分析的拓展 2.1 复变函数论在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初,开始了复函数的偏导数与积分性质的探索。
复分析真正作为现代分析的一个研究领域是在19世纪建立起来的,主要奠基人:柯西(法,1789-1857年)、黎曼(德,1826-1866年)和魏尔斯特拉斯(德,1815-1897年)。
柯西建立了复变函数的微分和积分理论。
1814年、1825年的论文《关于积分限为虚数的定积分的报告》建立了柯西积分定理,1826年提出留数概念,1831年获得柯西积分公式,1846年发现积分与路径无关定理。
柯西简介。
背景:波旁王朝、捷克简史、哈布斯堡王朝、拿破仑三世、欧洲1848年革命。
黎曼的几何观点,引入“黎曼面”的概念。
1851年博士论文《单复变函数一般理论基础》,建立了柯西-黎曼条件、黎曼映射定理。
魏尔斯特拉斯于19世纪40年代,以追求绝对的严格性为特征,建立了幂级数基础上的解析函数理论,解析开拓。
《数学史概论》教案主讲人:林寿导言主讲人简介:林寿,宁德师专教授,漳州师院特聘教授,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德国《数学文摘》和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
1978.4~1980.2宁德师专数学科学习;1984.9~1987.7苏州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1998.9~2000.5 浙江大学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拓扑学方向的科研项目先后20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优秀专著出版基金等的资助,研究课题涉及拓扑空间论、集合论拓扑、函数空间拓扑等,在国内外重要数学刊物上发表拓扑学论文90多篇,科学出版社出版著作3部。
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授予福建省优秀专家,1997年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曾宪梓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一等奖。
个人主页:/ls.asp一、数学史要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开设数学史的选修课?数学史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
对于深刻认识作为科学的数学本身,及全面了解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庞加莱(法,1854-1912年)语录:如果我们想要预见数学的将来,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
萨顿(美,(1884-1956年):学习数学史倒不一定产生更出色的数学家,但它产生更温雅的数学家,学习数学史能丰富他们的思想,抚慰他们的心灵,并且培植他们高雅的质量。
数学史的分期:1、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公元前6世纪);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世纪-16世纪);3、近代数学时期(17世纪-18世纪);4、现代数学时期(1820年至今)。
二、教学工作安排授课形式:讲解与自学相结合,分13讲。
第一讲: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第二讲:古代希腊数学;第三讲:中世纪的东西方数学I;第四讲:中世纪的东西方数学II;第五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第六讲:牛顿时代:解析几何与微积分的创立;第七讲:18世纪的数学:分析时代;第八讲:19世纪的代数;第九讲:19世纪的几何与分析I;第十讲:19世纪的几何与分析II;第十一讲:20世纪数学概观I;第十二讲:20世纪数学概观II;第十三讲:20世纪数学概观III;选讲:数学论文写作初步。
第5章 近代数学的兴起主题:近代数学发展的显著变化线索问题:1 斐波那契的主要数学贡献及其意义是什么?2在三四次方程求解方面哪些数学家作出了贡献?3 代数符号化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及有哪些代表人物?4 欧洲三角学的发展过程中哪些主要人物作出了贡献?5 射影几何的发展过程及其代表人物是什么?6 对数的发明及其代表人物是什么?7 解析几何的诞生及其意义?概述:本章概括介绍在向近代数学过渡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几个领域的数学发展,重点介绍了在代数、射影几何、对数和解析几何等方面的发展。
主要内容:一 中世纪欧洲数学中世纪的欧洲,公元5世纪-11世纪,天主教会成为欧洲社会的绝对势力,欧洲文明在整个中世纪处于停滞状态。
12世纪,欧洲是翻译的时代,因此数学开始复苏。
斐波那契(1170-1250):《算经》,斐波那契数列。
数学的发展与科学的革新紧密结合在一起,直到15、16世纪文艺复兴的高潮中,数学才真正复苏。
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数学的发展(一)代数学:三次、四次方程的求解与符号代数是两个主要的成就。
1 三、四次方程的求解和有关代数方程理论的探索(1) 三次方程的根式解:费罗(1465-1520)1515年发现那形如)0,(3>=+n m n mx x 的三次方程的代数解法;塔塔尼亚发现形如)0,(23>=+n m n mx x 的解法。
卡尔丹(1501-1576)将塔氏方法推广到一般情形的三次方程,并补充了几何证明。
(1545年出版《大法》(Ars Magna ))费拉里(卡尔丹学生)解决那一般的四次方程4320ax bx cx dx e ++++=求解,不久也被写入《大法》中。
(2)复数引进:卡尔丹遇“不可约”,邦贝利引进虚数。
(3)代数基本定理:吉拉德推断,18C 高斯最早证明(4)根与系数的关系:卡尔丹、韦达、牛顿、格列高里(5)因式分解定理:韦达2 符号化的发展过程:韦达引进,吉拉德、奥特雷德继承、韦达改进意义:韦达系统地引入数学符号,数学符号体现了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与简练,从而导致了代数性质上产生重大变革。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文艺复兴时期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 的支持!文艺复兴时期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中文摘要:从14 世纪到16 世纪末,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最早从意大利兴起,逐渐扩展到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荷兰,以至整个欧洲大陆。
文艺复兴以反基督教思想体系为中心,推崇人文主义,颂扬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标榜人道,批判神道。
因此,中世纪束缚人们自由思想的经院哲学和神学教条逐渐被推毁,开始出现科学、文学和艺术发展的高潮。
在数学史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数学是初等数学向近代数学跃进的一个转折关键词:文艺复兴数学史因素发展十四至十六世纪在欧洲历史上是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时期,史称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束缚人们思想的宗教观、神学和经院哲学逐步被摧毁,出现了复兴古代科学和艺术的文化运动。
在自然科学方面,如哥伦布地理上的大发现、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在数学物理上的创造发明等革命性事件相继发生。
这一时期,在数学中首先发展起来的是透视法。
艺术家们把描述现实世界作为绘画的目标,研究如何把三维的现实世界绘制在二维的画布上。
他们研究绘画的数学理论,建立了早期的数学透视法思想,这些工作成为十八世纪射影几何的起点。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阿尔贝蒂(Leone Battista Alberti)、弗朗西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德国的丢勒(Albrecht Durer)等。
文艺复兴时期更出版了一批普及的算术书,内容多是用于商业、税收测量等方面的实用算术。
印度—阿拉伯数码的使用使算术运算日趋标准化。
L帕奇欧里(Pacioli)的《算术、几何及比例性质之摘要》(Summa de arithmetica ,geometrica ,proportioni et proportionalita,1494)是一本内容全面的数学书;J维德曼(Widman)的《商业速算法》(1489)中首次使用符号「+」和「-」表示加法和减法;A里泽(Riese)于1522 年出版的算术书多次再版,有广泛的影响;斯蒂文(Simon Stevin)的《论十进》(1585)系统阐述了十进分数的理论。
数学的发展历程课件
1. 早期数学的起源:早在古代文明时期,人类就开始使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统计人口、测量土地等。
2. 古希腊数学:古希腊是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著名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建立了几何学的基础。
3. 阿拉伯数学:在中世纪,阿拉伯世界成为数学知识传播的中心。
他们对印度数字系统进行改进,引入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4. 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文艺复兴时期,数学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发展。
著名的数学家如勒让德、笛卡尔、费马等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理论。
5. 高等数学的建立:18世纪,高等数学开始独立发展,与其
他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等有更紧密的联系。
微积分的概念和方法被引入,并逐渐完善。
6. 现代数学的兴起:20世纪数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各
个分支如代数学、几何学、概率统计学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7. 应用数学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应用数学在各个领域的作用日益重要。
数学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经济、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8. 数学的未来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将继续在人类的
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数学也将不断发展。
9. 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它培养了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
10. 数学的挑战和困惑:尽管数学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困惑。
数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探索数学的边界。
《数学史概论》教案主讲人:林寿导言主讲人简介:林寿,宁德师专教授,漳州师院特聘教授,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德国《数学文摘》和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
1978.4~1980.2宁德师专数学科学习;1984.9~1987.7苏州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1998.9~2000.5 浙江大学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拓扑学方向的科研项目先后20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优秀专著出版基金等的资助,研究课题涉及拓扑空间论、集合论拓扑、函数空间拓扑等,在国内外重要数学刊物上发表拓扑学论文90多篇,科学出版社出版著作3部。
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授予福建省优秀专家,1997年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曾宪梓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一等奖。
个人主页:/ls.asp一、数学史要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开设数学史的选修课?数学史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
对于深刻认识作为科学的数学本身,及全面了解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庞加莱(法,1854-1912年)语录:如果我们想要预见数学的将来,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
萨顿(美,(1884-1956年):学习数学史倒不一定产生更出色的数学家,但它产生更温雅的数学家,学习数学史能丰富他们的思想,抚慰他们的心灵,并且培植他们高雅的质量。
数学史的分期:1、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公元前6世纪);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世纪-16世纪);3、近代数学时期(17世纪-18世纪);4、现代数学时期(1820年至今)。
二、教学工作安排授课形式:讲解与自学相结合,分13讲。
第一讲: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第二讲:古代希腊数学;第三讲:中世纪的东西方数学I;第四讲:中世纪的东西方数学II;第五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第六讲:牛顿时代:解析几何与微积分的创立;第七讲:18世纪的数学:分析时代;第八讲:19世纪的代数;第九讲:19世纪的几何与分析I;第十讲:19世纪的几何与分析II;第十一讲:20世纪数学概观I;第十二讲:20世纪数学概观II;第十三讲:20世纪数学概观III;选讲:数学论文写作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