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燃烧热的概念,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2.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和新能源的开发。
一、燃烧热 1.定义在25 ℃、101 kPa 时,□011mo l 纯物质□02完全燃烧生成□03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单位燃烧热属于反应热的一种,单位为□04kJ·mol -1。
3.意义25 ℃、101 kPa 时,甲烷的燃烧热ΔH 为-890.31 kJ·mol -1,热化学方程式为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1 kJ·mol -1。
表示□051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H 2O(l)时放出890.31 kJ 的热量。
二、能源 1.定义能提供□01能量的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02天然气,其缺点是蕴藏量有限、不能□03再生、利用率□04低、污染环境。
2.新能源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05氢能、地热能、风能、□06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
3.地位能源是□07国民经济和□08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
1.解决化石燃料枯竭的措施有哪些?提示:(1)提高能源利用率;(2)开发新的能源;(3)节约现有的能源。
2.甲烷是可再生能源吗?提示:当甲烷来源于化石燃料——天然气时就是不可再生能源;当甲烷来源于生物质能——沼气时就是可再生能源。
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有哪些?怎样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提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应采取以下措施:(1)通入足量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空气足量但要适量,否则,过量的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课标要求1.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实际意义。
●课标解读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及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作用。
3.了解如何节约能源,并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教学地位本节第一部分是关于燃烧热的问题,主要是介绍了燃烧热的化学定义,为本章有关反应热的相关内容做准备,另外燃烧热还是描述能源物质的重要物理量,可以为我们选择合适的能源提供有用的数据。
第二部分是关于能源,介绍了能源的主要种类如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另外就我国的能源现状进行了介绍,能源利用中的相关问题,以及为了解决能源危机而采取的相关措施。
这一部分中还介绍了部分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氢能、地热能。
●新课导入建议热气球的动力就是燃烧器,没有方向舵,它的运动方向必须是随风而行。
不同高度、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风向都是不一样的,想调整方向就需寻找不同的风层。
热气球的升和降与球体内气温有关,球体内气温升高,气球浮力增大,气球就上升;球体内气温下降,球体产生的浮力小于球体自身重量和载重,气球就开始下降。
热气球燃烧器的燃料通常为石油液化气,其成分为丙烷和丁烷,已知每摩尔丙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 221.5 kJ的热量,你能写出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吗?【提示】C3H8(g)+5O2(g)===3CO2(g)+4H2O(l)ΔH=-2 221.5 kJ·mol-1。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7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燃烧热”,并完成【思考交流1】。
(2)看教材P8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能源”,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的教材地位分析。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1、2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课标要求】1、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2、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3、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热的涵义,能准确地书写出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了解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3、知道中和热的概念及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4、了解怎样合理利用化石燃烧及开发新能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热的概念,能源的概念及其范畴。
难点:燃烧热的概念【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教材P7~9,完成下列填空。
一、燃烧热1、概念:在条件下,mol 物质生成的化合物时所的热量,叫做燃烧热。
单位:。
2、对燃烧热概念的理解(1)研究条件:。
(2)燃烧物的量:1mol纯物质是指1mol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
(3)反应程度:。
如:C→,H→,S→,P→等。
(4)物质燃烧的反应都是热反应,所以△H 0。
(5)燃烧热是以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二、中和热附:必修2教材P34“思考与交流”: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如果要通过实验来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你认为在设计实验装置和操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你准备如何设计并进行实验?请与同学讨论、交流。
1、概念:。
2、理解时应注意:(1)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水,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3、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l)△H=-57.3kJ/mol4、中和热的测定[阅读]教材P4~6,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三、能源1、定义:能源是。
2、范畴:能源包括等。
3、目前我国能源的利用情况:(1)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燃烧是,这种燃料的特点是。
高中选修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学案教案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课 题】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燃烧热并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2.常识性介绍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经济效益的观念。
【重点难点】燃烧热的概念,有关燃烧热计算【学习过程】复习回做:1、已知:H 2(g )+Cl 2(g )=2HCl (g ); △H =mol ,则反应HCl (g )=21 H 2(g )+21Cl 2(g )的△H 为( )A.+ kJ/mol kJ/mol kJ/mol D.+ kJ/mol2、甲硅烷(SiH 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 2和水。
已知室温下1g 甲硅烷自燃放出,其热化学方程式为3、已知H +(aq )+OH -(aq )=H 2O(l )△H=mol ,计算下列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NaOH 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为 kJ 。
(2)用(OH )2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热量为 kJ 。
(3)用1mol 醋酸稀溶液和足量NaOH 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大于、小于、等于),理由是预习试做一.燃烧热1.概念:在25℃、101kPa 时, mol 纯物质 燃烧生成 的 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 /mol 表示。
2.表示的意义:例如C 的燃烧热为/mol ,表示在101kPa 时,1molC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表示为3. 能否根据式子21CH 4(g)+O 2 (g) =21CO 2 (g) +H 2O (l) ΔH=mol 认为甲烷的燃烧热是mol4. 燃烧热的计算一定量的可燃物燃烧放出的总热量=燃烧热×可燃物的物质的量[练习]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 2H 6)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固态B 2O 3和液态水,放出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二.能源1. 重要的化石燃料: 、 、2. 煤作燃料的利弊问题:从资源蕴藏、开采、运输、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等方面分析。
燃烧热能源教案【篇一:人教-选修4-燃烧热能源教案1】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热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热概念及相关计算。
探究建议:①调查与交流:家庭使用的煤气、液化石油气、煤炉等的热能利用效率,提出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
②查阅资料: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以及未来新型能源。
③讨论:太阳能储存和利用的多种途径。
④查阅资料并交流:“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
⑤讨论:选择燃料的依据。
⑥查阅资料并交流:火箭推进剂的主要成分和燃烧热。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言]复习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引入新课。
[[板书]第二节燃烧热能源一、燃烧热[讲述]反应热种类: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板书]1.定义:在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学生讨论、归纳概念要点](1)在101 kpa时,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燃烧。
又如h2燃烧生成液态 h2o,而不是气态水蒸气。
(2)燃烧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
(3)可燃物以lmol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4)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常以分数表示。
例:h2(g)十1o2 (g)=h2o(l);△h=-285.8kj/mol 2[板书]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投影][思考与交流]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汇报]1、根据物质的燃烧热、燃料的储量、开采、储存的条件、价格、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综合考虑。
2、表中较理想的燃料是:氢气、甲烷、甲醇等。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燃烧热的问题,主要是介绍了燃烧热的化学定义,为本章有关反应热的相关内容做找资料优点:一方面使得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多样化(视频,图片 音乐,动画),适合各类学习风格的学生,大范围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讨论的方式优点:提供了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听取去别人观点的 意识.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为培养学生友谊提供了平台,同时也给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五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 2教师的教学准备:能源》,主要讲述了两大部分准备,另外燃烧热的还是描述能源物质的重要物理量, 可以为我们选择合适的能源提供有用的数据。
第二部分是关于能源,介绍了能源的主要种类如化石燃料 阳光 风力 流水 潮汐以及柴草等。
另外 就我国的能源现状进行了介绍,能源利用中的相关问题,以及为了解决能源危机而采取的相关措施。
这一部分中还介绍了部分新能源,如风能 太阳能 氢能地热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 用。
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燃烧热的概念 学情分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趋于多 元化.学生经常可以从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渠道,了解一部分关于能源危机,新能源,环境 污染的知识.另外,高二同学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有一定 的环保意识.同时,新时代的学生个性比较鲜明, 喜欢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 .因此,我打算通过课堂讨论4以小组为单元网上查找资料■课堂再讨论 ______ 总结的流程进行教学网络查阅读课本,填写导学案空白,并结合预习内容找出疑惑内容。
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燃烧热、热中和热相关概念和计算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了解能源的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2.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燃烧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燃烧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回忆反应热、焓变的知识。
一、燃烧热定义:(一)、反应热1、概念: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2、表示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例如:;△H=-241.8kJ/mol表示1mol气态H2与(1/2)mol气态O2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出241.8kJ的热量。
(三)燃烧热1、概念:2、注意:必须以1mol可燃物燃烧为标准;可燃物必须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
例如:1mol碳燃烧生成CO时放出的热不是燃烧热,CO不稳定,可继续燃烧生成CO2。
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而不是110.5kJ/mol。
3、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 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
4.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四)、中和热1、概念:2、注意:必须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中和反应对象为稀溶液;强酸与强碱中和时生成1mol H2O均放热57.3kJ,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3、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l);△H=-57.3kJ/mol二、能源——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1)重要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2)煤作燃料的利弊问题 (3)新能源的开发【小结】一、燃烧热二、能源课堂练习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2.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水煤气3. 实验测得25℃、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 kJ的热量,写出C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燃烧热、中和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学会燃烧热的简单应用(2)理解中和热的概念,学会中和热的简单应用2、过程与方法实验、讲解、学生互动、教师引导、针对训练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培养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及应用教学难点:燃烧热、中和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复习引入】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根据化学反应热量的变化,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热量的变化可以用反应热来表示,可从物质能量的角度和化学键的角度来理解反应热,并用热化学方程式表达。
【过渡】由于化学反应情况不同,反应热可分为多种,例如:燃烧热、中和热等。
【板书】一、燃烧热1、概念:在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 -1表示。
注意事项:(1)限定条件:101 kPa(2)限定燃料的物质的量:1 mol(3)完全燃烧(4)稳定的氧化物(5)放出、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CO 2(g),H→H 2O(l),S→SO 2(g)等。
例1:能表示25℃时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A.C(s) +21O 2 (g) =CO(g) ΔH= - 110.5 kJ/molB.C(s)+O2 (g) =CO 2(g) ΔH= - 393.5 kJ/molC. CO(g)+21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D.2H 2(g)+O 2(g)=2H 2O(l) ΔH= - 571.6 kJ/molE.H 2(g)+21O 2(g)=H 2O(g) ΔH= - 241.8 kJ/mol 2、表示的意义:例如C 的燃烧热为393.5 kJ·mol -1,表示在101 kPa 时,1 mol C 完全燃烧生成CO 2时放出393.5 kJ 的热量。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燃烧热能源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Fr4iazY3Rv 二预习内容1反应热可分为、、等。
时,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单位为。
Fr4iazY3Rv2能源包括以及柴草等。
化石燃料包括。
新能源包括。
它们的特点是。
Fr4iazY3Rv三提出疑惑1 什么事燃烧热的定义2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Fr4iazY3Rv学习重点难点:1 什么事燃烧热的定义2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二学习过程:一、燃烧热[探究1] 阅读教材指出燃烧热的概念。
[问题] 解释H2的燃烧热为285.8 kJ / mol所表示的含义:[讨论]你是如何理解燃烧热的定义的?(1>条件:(2>可燃物的用量:(3>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 H2燃烧生成,S 生成SO2 Fr4iazY3Rv(4>单位:(5>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1mol可燃物为配平标准,其余可出现分数。
[板书]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探究2] 阅读教材指出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探究3] 分析教材中表1-1,讨论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
试举例说明[板书]二、能源[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能源的定义及分类。
[讨论1] 分析教材中资料卡片并阅读教材讨论我国能源的现状如何?1. 2.3.4.[讨论2] 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问题?1.2.3.4.2.新能源包括那些?有什么特点?三、反思总结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四、当堂达标1.有人预言:H2是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其根据不正确的是(A.生产H2的原料来源广阔B.在等质量的可燃气体中,H2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C.H2易液化,携带方便D.燃烧时无污染2.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酒精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B.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将会成为主要能源C.在农村提倡利用沼气作生活原料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3.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碳或氢气燃烧热的< )A. C<s)+O2<g)===CO(g> ΔH=110.5 kJ/molB. C<s)+O2<g)===CO2(g> ΔH=-393.5 kJ/molC. 2H2(g>+O2(g>===2 H2O(l> ΔH=-571.6 kJ/molD. H2 (g>+O2 (g>=== H2O(g> ΔH=-241.8 kJ/mol 根据以下叙述,回答第4—6题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
燃烧热能源1.理解燃烧热的定义及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知道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知道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和新能源的开发。
1.燃烧热(1)定义:101 kPa时,1_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kJ·mol-1。
(3)表示的意义如CH4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含义:25_℃、101_kPa时,1_mol_CH4完全燃烧放出890.3_kJ的能量。
2.能源(1)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2)解决能源的办法是开源节流,即开发新的能源和节约现有的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3)分析教材中资料卡片并阅读教材讨论我国能源的现状:①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
②我国的人均能源拥有量:少 (填“多”或“少”)。
③近年来我国能源的利用率:低(填“高”或“低”)。
(4)现在探索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主要优势是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
[新知探究]1.如何理解碳的燃烧热概念中”稳定氧化物”的含义?指出C、H的稳定氧化物分别是什么?提示: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是指单质或化合物燃烧后变为最稳定的化合物。
所谓稳定,包含两层意思:①不能再燃烧②状态稳定,如C(s)―→CO 2(g)而不是CO(g),H 2(g)―→H 2O(l)而不是H 2O(g)。
2.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的热化学方程式有何区别? 提示: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是1 mol 。
[名师点拨]1.燃烧热的三要素燃烧热⎩⎪⎨⎪⎧条件:101 kPa标准:可燃物用量是1 mol结果⎩⎨⎧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物:稳定的氧化物⎩⎪⎨⎪⎧ C 元素→CO 2(g)H 元素→H 2O(l)S 元素→SO 2(g)2.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热是以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 1 mol 可燃物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故在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常出现分数。
高中燃烧热能源教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目标:1、知道燃烧热的涵义,能正确书写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如何选择燃料3、通过查阅资料能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4、知道并体会节能与提高能量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的意义5、初步学习数据的几种表达方式,能够识图并画出示意图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热的理解和计算探究建议:查阅资料、交流探究。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复习】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注:强调第6点)①标聚集状态(s、l、g 、aq)②右端标热量数值、符号和单位。
△H:吸热用“+”,放热用:“-”。
③系数单位是“摩”,可用分数,但热量值要相应变化。
④在25℃、101KPa下不注明温度和压强;不在需25℃、101KPa下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⑤不需要注明反应的条件(点燃、加热等)↑、↓(6)反应逆向进行,其反应热的数值与正反应相等、符号相反.【设疑引入】根据化学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分为多种,如中和热、燃烧热、溶解热等。
什么是“燃烧热”呢它的含义是什么是不是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叫燃烧热呢?一、燃烧热1、定义:在25℃,101 kPa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理解要点:①研究条件: 25℃ ,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⑤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101 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物如:C → CO2(g)、H → H2O(l)、S → SO2(g)3、表示的意义:如: CH4的燃烧热为mol(正值)用ΔH表示时,为负值。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燃烧热能源》word 教案二【学习目标】1.了解燃烧热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
2.明白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缘故,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进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明白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重点、难点】燃烧热概念及相关运算。
【知识梳理】[复习] 复习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一、燃烧热反应热可分为 、 、 等1.燃烧热定义: ,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注意】 (1)在101 kPa 时,生成稳固的氧化物。
如C 完全燃烧应生成 ,H 2燃烧生成 ,S 燃烧生成 。
(2)燃烧热通常是由 测得的。
(3)可燃物以 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4)运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常以分数表示。
例:H 2(g)十21O 2 (g)=H 2O(l);△H=-285.8kJ/mol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s)+O 2(g)=CO 2(g) △H=-393.5kJ/mol2CO(g)+O 2(g)=2CO 2(g) △H=-566.0kJ/mol C(s)+ 21O 2 (g)=CO(g) △H=-110.5kJ/mol 试回答:(1)C 和CO 的燃烧热分别是 、 ;(2)上述热反应方程式中,不能用于表示燃烧热的是 , 什么缘故? 。
【例2】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什么缘故?C (s )+O 2(g )===CO(g) ΔH =-110.5 kJ/molC (s )+O 2(g )===CO 2(g) ΔH =-393.5 kJ/molC.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D.H 2(g)+1/2O 2(g)===H 2O(g) ΔH =-241.8 kJ/mol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可更好地操纵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Fr4iazY3Rv 二预习内容
1反应热可分为、、等。
时,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单位
为。
Fr4iazY3Rv
2能源包括以及柴草等。
化石燃料包
括。
新能源包
括。
它们的特点是。
Fr4iazY3Rv
三提出疑惑
1 什么事燃烧热的定义
2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Fr4iazY3Rv
学习重点难点:
1 什么事燃烧热的定义
2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习过程:
一、燃烧热
[探究1] 阅读教材指出燃烧热的概念。
[问题] 解释H2的燃烧热为285.8 kJ / mol所表示的含义:
[讨论]你是如何理解燃烧热的定义的?
(1>条件:
(2>可燃物的用量:
(3>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 H2燃烧生成,S 生成SO2 Fr4iazY3Rv
(4>单位:
(5>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1mol可燃物为配平标准,其余可出现分数。
[板书]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探究2] 阅读教材指出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探究3] 分析教材中表1-1,讨论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
试举例说明
[板书]二、能源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能源的定义及分类。
[讨论1] 分析教材中资料卡片并阅读教材讨论我国能源的现状如何?
1. 2.
3.
4.
[讨论2] 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问题?
1.
2.
3.
4.
2.新能源包括那些?有什么特点?
三、反思总结
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四、当堂达标
1.有人预言:H2是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其根据不正确的是(
A.生产H2的原料来源广阔
B.在等质量的可燃气体中,H2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C.H2易液化,携带方便
D.燃烧时无污染
2.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
A.用酒精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
B.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将会成为主要能源
C.在农村提倡利用沼气作生活原料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3.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碳或氢气燃烧热的< )
A. C<s)+O2<g)===CO(g> ΔH=110.5 kJ/mol
B. C<s)+O2<g)===CO2(g> ΔH=-393.5 kJ/mol
C. 2H2(g>+O2(g>===2 H2O(l> ΔH=-571.6 kJ/mol
D. H2 (g>+O2 (g>=== H2O(g> ΔH=-241.8 kJ/mol 根据以下叙述,回答第4—6题
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
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
级能
源;依靠其它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
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Fr4iazY3Rv
2H2O(l> = 2H2(g> + O2(g>;△H =+571.6kJ/mol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Fr4iazY3Rv
A.电能是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5.已知:CH4(g> + 2O2(g> = 2H2O(l> + CO2(g>;△H =-890.3kJ/mol,1克氢气和1克甲烷分别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之比约是
( > Fr4iazY3Rv
A.1∶3.4
6.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 >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
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7.将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
放出649.5kJ热量,表示乙硼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
又已知:H2O(g>=H2O(l> ΔH=-44.0kJ/mol,则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Fr4iazY3Rv
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kJ。
8.在101kPa时,H2在 1.00molO2中完全燃烧生成 2.00mol液态H2O。
放出571.6kJ的热量,<1)H2的燃烧热为________,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Fr4iazY3Rv
<2)1.00L 1.00mol/L H2SO4溶液与 2.00L 1.00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___________,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Fr4iazY3Rv
9.目前大部分城市居民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管道煤气,使用天然气作为居用燃料对环境更为有利。
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和少量烃类,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它们的燃烧反应如下:
Fr4iazY3Rv 根据以上化学方程式判断:燃烧相同体积的管道煤气和天然气,消耗空气体积较大的是_________。
因此燃烧管道煤气的灶具如需改烧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进风口<填增大或减小),如不作改进可能产生的不良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
管道煤气中含有的烃类,除甲烷外,还有少量乙烷、丁烷等,它们的某些性质见下表:Fr4iazY3Rv
试根据以上某个关键数据解释冬天严寒的季节有时管道煤气火焰很小,并且呈断续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r4iazY3Rv
五、参考答案
课内探究学案:
二学习过程:
一、燃烧热
[探究1]在25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Fr4iazY3Rv
[问题] 实验测得25ºC,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
[讨论]
(1> 25 ℃、101 kPa
(2> lmol
(3> CO2(g>, H2O(l>,
(4> kJ / mol
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探究2] 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探究3] [提示] 可根据物质的燃烧热、燃料的储量、开采、储存的条件、价格、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综合考虑。
Fr4iazY3Rv
二、能源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及柴草等等。
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
Fr4iazY3Rv
[讨论1]
1.主要是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最终将枯竭。
2.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3.能源储量丰富,我国的人均能源拥有量较低。
4.近年来能源的总消费量与人均消费量情况呈下降趋势,但是,仍然出现了能源危机问题。
[讨论2]
1.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2.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水平,科学的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3.节约利用现有能源。
4.研究开发新能源。
2.
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
特点: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
Fr4iazY3Rv
6. 答案AC。
水不分解是不可能得到H2的,且水的分解是个吸热反应。
7.B2H6(g>+3O2(g>=B2O3(s>+3H2O(l> ΔH=-2165kJ/mol ; 1016.5kJ
Fr4iazY3Rv
8. <1)285.8kJ/mol,H2<g)+1/2O2<g)=H2O<l)△H=-285.8kJ/mol ;<2)57.3kJ/mol ,1/2H2SO4<aq)+NaOH<aq)=1/2Na2SO4+H2O<l)△H=-57.3kJ/mol Fr4iazY3Rv
9.天然气;增大;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产生有毒的CO;丁烷遇冷凝结为液体,使
管道流通不畅。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