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66.26 KB
- 文档页数:3
上腔静脉综合征知识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加强患者病情观察,回顾和分析护理经验。
结果:患者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结论:有效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上腔静脉综合征;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健康指导1病例简介一般资料,患者男15例,女7例,年龄40~62岁,均为不同程度的上腔静脉血栓性阻塞。
采取全上腔静脉切除加人工血管置换术。
2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24~72h内上半身水肿、颈静脉怒张等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消失,术后上腔静脉造影显示上腔静脉通畅,SCVS症状无复发。
3术前护理3.1做好围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因病情发展迅速,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或绝望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妥善的围手术期心理准备和心理治疗,已成为外科治疗中一个重要环节,这也是现代医学发展不可忽视的特征。
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3.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亲切和蔼的态度,有礼貌的言谈举止等,情感表达及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使患者及家属充分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爱护,从而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
3.3 针对病情特点做好术前心理护理(1)有计划地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经历、文化修养、家庭社支持及其对病情的认知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2]。
(2)向患者展示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及科学技术力量。
介绍手术医生精湛的医术,并以患者可以理解的方式告诉此类手术的目的、意义、方法、麻醉方式、手术预期的良好效果,以及对身体器官功能的影响,以及如何对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遇到这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并鼓励患者提出问题,给予耐心解答。
对一些不便对患者交待的病情及手术危险性,我们详细向家属说明,以便术中术后可能遇到问题和困难能理解。
事先有充分认识,避免纠纷发生。
(3)选择合适的同种病症恢复期患者,以现身说法,让其详细介绍自己患病后的思想过程,术后的亲身体会,以增强治疗信心,在心理上有所准备。
恶性肿瘤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30 例恶性肿瘤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在放疗期间给予有效护理措施,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30 例患者接受完整的护理措施,结合放疗,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论:给予患者正确的治疗及系统完整的护理措施,为癌症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护理措施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superior vena canasyndrome,SVCS)多发于肺癌、恶性淋巴瘤及胸腺瘤、食管癌等胸腔和纵膈的恶性肿瘤[1]。
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上腔静脉压迫致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导致颜面部、颈部和上肢发绀、水肿及浅表静脉曲张的一组综合病症[2]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愈后较差、生活质量差,现我将我科2017 年2 月-2018年2月度收治的30例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实施系统的临床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 2017 年2 月-2018年2 月收治的恶性肿瘤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共30 例。
其中男性 20 例,女性 10 例;年龄 28-72岁,平均年龄 64.2 岁。
原发病:肺癌 19 例,纵隔肿瘤 6 例,恶性胸腺瘤 5 例。
30 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部、颈部、上胸及双上肢充血水肿,咳嗽、呼吸困难、头痛、颅内压增高、视力改变,进食不畅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采用伽玛射线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系统(KLF-A 型,武汉康桥公司),住院期间患者取坐卧位或高枕卧位,抬高头部吸氧以减少心排出量,降低静脉压;限制液体及钠盐摄入量,使用利尿剂,改善充血水肿;对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联合应用抗生素,常规应用地塞米松。
1.3 护理方法1.3.1 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清洁良好的休息环境,保持病房整洁、温度湿度适宜,保证患者休息充足;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钠的食物,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患者对放疗的耐受力,以保证放射治疗顺利完成;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保持放疗区局部皮肤的清洁,禁止使用热水袋,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勤换内衣,防止皮肤感染;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以便及时救治,减少患者痛苦。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 SVCS)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SVCS是指肺癌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上腔静脉阻塞,导致上肢、颈部和头面部水肿、颈静脉怒张、面部发红等症状。
对于肺癌合并SVCS的患者,在手术前、术中和术后都需要综合护理措施来提供全面、安全、有效的护理。
下面是肺癌合并SVCS围手术期护理的注意事项。
手术前:1.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手术前诊断和治疗情况,包括对SVCS的详细了解。
2.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包括心肺、肝肾功能等,为手术前的麻醉和手术做准备。
3.了解患者的SVCS症状和体征,包括颈静脉怒张、颈部和上肢水肿等情况。
4.协助患者接受相关必要检查,如胸部CT、肺功能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和了解病情。
手术中:1.协助医生采用合适的麻醉方法,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和心率等生命体征。
2.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准备,包括切口消毒、麻醉和手术器械准备等。
3.注意监测患者的上腔静脉压力及中心静脉压力,当有变化时及时向医生报告。
4.维持患者的体温平稳,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以及颈静脉怒张、颈部和上肢水肿等症状的变化。
手术后:1.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等。
2.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包括颈静脉怒张、颈部和上肢水肿等情况。
3.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和抗感染治疗,控制疼痛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4.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5.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交流,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是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护士还应维护患者的舒适度、提供安全环境、有效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等。
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探究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6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均未出现中重度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
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癌合并上腔综合征;护理方法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生率较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疾病的病理为上腔静脉受到过大的压力,或者肿大后的肿瘤结对上腔静脉产生压迫作用而导致的。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疾病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临床症状严重,所以对患者的护理措施需要更为严谨。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综合护理。
60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39岁至72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52.61±2.31)岁。
呼吸困难患者10例,体温升高患者27例,胸痛胸闷患者23例。
1.2 护理方法对60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1.2.1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疾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并且治疗过程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创伤,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患者很容易产生害怕、恐惧、紧张等各种不良心理反应。
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帮助患者排遣内心的不良情绪。
倾听患者的诉说,加大对患者内心的了解,给患者解释病情,帮助患者增加信心和勇气,战胜疾病,并且加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
(2)疼痛护理,当肿瘤在患者体内发生转移时,会侵犯患者的胸膜或者脊柱,同时会引起患者的强烈疼痛感。
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摆放一个舒适正确的体位,并传授患者如何进行深呼吸,如何松弛锻炼,可以指导患者听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或者观看一些娱乐节目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王宏悦
【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4(000)019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患者的的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13年6-10月收治的19例肺癌合并 SVCS 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9例患者手术后恢复顺利,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手术是治疗肺癌合并 SVCS 最有效的方法,精心周到的护理有利于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王宏悦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门诊部,上海 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化疗护理
2.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新进展与护理
3.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新进展与护理
4.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护理
5.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新进展与护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老年保守治疗病人临床护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l syndrome,SVCS)又称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是一组由于上腔静脉受压迫、阻塞而导致上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的临床症候群[1].SVCS临床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头颈及上肢水肿、浅表皮下侧支循环形成以及颈静脉怒张等,另外还能引起吞咽困难、头痛、意识混乱以及昏迷等更严重后果[2].根据相关报道显示,恶性肿瘤是引起SVCS的主要原因,而肺癌又是引起SVCS 的最为常见肿瘤之一[3].SVCS是常见危急症之一,肺癌病人一旦并发SVCS往往会在3个月内死亡,严重者甚至数天内死亡,因此,病人一旦确诊需要立即进行干预治疗,但是鉴于老年病人的身体状况,临床上多采取保守治疗[4].2013年3月-2014年5月本院共收治12例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老年保守治疗病人,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1岁~83岁(71.3岁±9.7岁);肺癌分型:小细胞肺癌9例,非小细胞肺癌3例;临床表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12例,胸痛9例,头颈及上肢水肿9例,侧支循环形成、颈静脉怒张7例,吞咽困难4例,头痛、意识混乱2例。
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及家属要求,所有病人均采取保守治疗。
1.2保守治疗方法根据病人病情给予抗感染、免疫调节、脱水利尿、解痉止咳、止血、镇静以及肾上腺激素等治疗,其中10例病人给予化疗治疗。
2结果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本组12例病人均能平卧,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水肿消退,其中SVCS完全缓解病人3例,部分缓解病人5例,病情稳定病人3例,病情进展病人1例。
3护理3.1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多伴明显的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身体严重不适症状,本组12例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绝望等负面情绪,为此,责任护士第一时间对病人进行了疾病的健康指导,向病人解释了SVCS 只是疾病的一种并发症,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症状就会很快缓解,同时评估了病人的心理特征,并积极进行心理疏导,为病人提供了心理支持,并消除了病人顾虑,树立了病人信心,所有病人均能积极配合治疗。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护理【摘要】目的:分析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
方法:病例类型为肺癌合并SVCS介入治疗患者,根据1:1比例将38例分为甲组、乙组,每组19例,各行综合护理、常规护理,比较满意度情况的不同。
结果:甲组要比乙组的满意度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肺癌合并SVCS介入治疗围术期配合临床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介入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肺癌;护理SVCS主要是不同原因导致的特征为上腔静脉狭窄或闭塞阻塞,若肿瘤直接造成压迫侵犯或淋巴结肿大对上腔静脉形成压迫,就会阻碍静脉血液回流及侧支循环形成,最终导致的临床症候群。
主要表现为颈部、胸部、肩部、上肢肿胀或瘀血,同时伴随症状为胸闷气促、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眼眶水肿,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
该病主要是恶性肿瘤导致的,其中支气管肺癌占比达到80%。
随着近年来血管腔内支架植入等介入技术的发展,其可迅速开通闭塞段上腔静脉,对临床症状予以缓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选择38例肺癌合并SVCS介入治疗患者,具体作以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类型为肺癌合并SVCS介入治疗患者,根据1:1比例将38例分为甲组、乙组,每组19例。
甲组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54-70(62.5±3.6)岁;乙组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53-71(62.6±3.5)岁。
组间进行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予以公平对比。
1.1.方法甲组综合护理内容:(1)术前:提供温湿度适宜、整洁、卫生、新鲜空气流通的病房环境;给予炉甘石洗剂止痒,做好皮肤护理,床单保证干燥、清洁,温开水泡脚,翻身、叩背定时进行,加强保暖,禁止使用热水袋,利用医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强化口腔黏膜护理,若有咳嗽咳痰或发热症状出现,及时开展抗感染治疗。
恶性肿瘤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黄本卿;王娟【摘要】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SVCS)是指上腔静脉或无名静脉受压或梗阻而发生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面颈浮肿、躯干及上肢浮肿、胸痛、咳嗽、颈静脉怒张、头晕、吞咽困难等.笔者所在科2008~2010年共收治33例肿瘤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通过系统的治疗与护理,配合静脉化疗、放疗,有效缓解了患者上腔静脉压迫症状,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2(029)001【总页数】2页(P53-54)【关键词】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放化疗;护理【作者】黄本卿;王娟【作者单位】463008河南驻马店,159医院肿瘤科;463008河南驻马店,159医院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SVCS)是指上腔静脉或无名静脉受压或梗阻而发生的。
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面颈浮肿、躯干及上肢浮肿、胸痛、咳嗽、颈静脉怒张、头晕、吞咽困难等。
笔者所在科2008~2010年共收治33例肿瘤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通过系统的治疗与护理,配合静脉化疗、放疗,有效缓解了患者上腔静脉压迫症状,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3例。
男21例,女12例;年龄38~55岁。
原发病:肺癌18例,恶性淋巴瘤9例,纵隔肿瘤4例,胸腺瘤2例。
3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面部、颈部、双上肢水肿及咳嗽症状并明确诊断为SVCS,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
1.2 方法加强对症处理,对水肿明显者,短期应用利尿剂,对有呼吸道感染者联合应用抗生素,常规应用地塞米松。
依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制定化疗方案,化疗后立即对纵隔病灶予以放疗,小细胞肺癌及纵隔恶性淋巴瘤首选放疗、化疗,其余患者首选放疗,均采用模拟定位、直线加速器外照射或精确放疗。
1.3 治疗结果根据WHO实体瘤判定标准[1]。
显效:可见肿瘤病变完全消失,维持4周以上;有效:肿瘤病变的最大直径及最大模径的乘积缩小50%以上,其它病灶无增大,无新病灶出现,维持4周以上;无效:肿瘤病变的两径乘积缩小不足50%,增大不超过25%,无新病灶出现,维持4周以上;进展:肿瘤病变的两径乘积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
上腔静脉综合征护理
1.初步护理:
首先,对于怀疑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应对其症状进行详细询问,
包括症状的开始时间、发展情况、出现的频率、加重或缓解的因素等。
此外,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了解面部、颈部和上肢的肿胀和静脉曲张
情况。
如果患者症状明显,应及时安排CT、MRI等检查,以确定病因。
2.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潜在原因进行治疗,可以采取手术切除肿瘤、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以减轻上腔静脉受压的程度。
3.适当的体位:
患者应采取适当的体位,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平卧位或者高垫高的状态,以减轻颈部和上肢的水肿和沉重感。
可以适当使用枕头抬高头部,促
进下排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4.局部冷敷:
对于面部和颈部的水肿,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敷物进行局部冷敷,可以
起到收敛毛细血管、减轻局部水肿的作用。
但应避免过度冷敷造成局部损伤。
5.运动和按摩:
对于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来说,适量的运动和按摩对缓解症状非常有效。
运动可以促进肌肉泵作用,增加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水肿和静脉曲张。
按摩可以促进淋巴循环,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减轻局部水肿和压力。
6.穿戴松紧适中的衣物和饰品:
患者应避免穿戴过紧的领带、项链和手镯等饰品,以免加重局部压力。
衣物选择宽松舒适的款式,利于血液循环和舒缓症状。
7.营养支持:
8.心理护理:
总之,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护理应综合考虑病因治疗、体位调整、局部
冷敷、运动和按摩等多个方面,以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心理护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要尽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怀。
1例肺癌术后合并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病人的临终护理作者:王辛,王淑清作者单位:030013,山西省肿瘤医院【关键词】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肺癌;临终护理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VCS)是由于上腔静脉或周围的病变引起静脉阻塞,致使上腔静脉血流受阻,导致上肢及面部静脉曲张、水肿及青紫的一种综合征。
上腔静脉位于狭窄的右前上纵隔,在胸骨的后方,紧邻右主支气管和升主动脉,四周为淋巴结所包绕。
胸腔手术后纵隔局部血肿压迫上腔静脉或肿瘤直接浸润,血管内血栓形成等因素均可产生SVCS。
我科2010年6月收治了1例肺癌术后合并SVCS的病人,通过护理人员对病人实施临终护理,尽最大的努力为病人减轻痛苦,缓解病人面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维护其尊严,提高尚存的生命质量,使病人安宁、平静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同时使病人家属在心理上也能得到安抚。
1 病例介绍病人,男,48岁,因咳嗽伴胸痛,痰中带血1个月,于2010年6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右肺上叶癌。
查体:精神食欲好,生命体征正常。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于2010年6月10日上午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肺上叶癌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安全返回病房。
生命体征平稳,第3天拔除了胸腔闭式引流管,第10天拆线,伤口一期愈合。
病理报告提示低分化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第20天给予2个疗程的化疗后办理了出院。
出院半个月后,病人因头面部明显肿胀逐渐加重,发展到颈部前胸,双上肢也肿胀,右侧尤为明显,端坐位不能平躺、皮肤稍发紫、胸痛、呼吸困难而急诊入院。
行胸部X线检查,纵隔增宽,可见数枚肿大淋巴结。
CT示侧支循环及上腔静脉内外肿瘤,提示肺癌术后并发SVCS。
遵医嘱给予吸氧,取半坐卧位或高枕平卧位,减少心输出量和静脉压力,静脉补液但要限制液体量及钠盐入量,给予低盐饮食,适当用利尿剂呋塞米20 mg~60 mg入壶静脉输注,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输注,每日1次。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5 mg~10 mg入壶静脉输注,根据病情给予镇静剂和止痛药物,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和疼痛所引起的焦虑和不适。
一例肺癌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个案护理体会肺癌属于比较严重的肿瘤疾病,有手术指征者采取手术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晚期患者手術治疗难度大,可辅助放化疗治疗。
从过去报道中可以看出,肺癌术后可能并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VCS),我院也有个别病案出现。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主要是各类病因所致的完全或不完全上腔静脉阻塞,导致血流回流受阻,最终出现颜面部、上肢及颈部发绀,以及水肿与浅表静脉曲张等表现[1]。
SVCS发生后不仅会加重肺癌的病情,还可能影响预后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此需尽早诊断与处理。
同时,应做好患者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才能促进患者更快康复出院。
本文就我院2017年11月25日上午9点收治的1例肺癌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实施了护理个案报道。
标签:肺癌;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个案;护理体会一、临床资料颜某,男性,年龄64岁,该病患于2017年9月26日因“反复咳嗽,咯血1月余”到本院门诊进行胸部CT诊查,结果显示“右上肺占位”,考虑为Ca伴纵隔淋巴结肿大,两上肺轻度肺气肿与两肺少许纤维化病灶。
2017年10月7日到上海胸科医院进一步诊查,经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显示“右肺小细胞癌”,ck(+)、TIF 1(+)、CD56(+)。
2017年11月25日晨该病患发生“气急,面部浮肿,双上肢肿胀(右侧较为严重),无法平卧”等症状,经轮椅送入病房。
体格检查显示“身高164cm,体重60kg,体表面积1.64m2,T 36.4℃,P 80次/min,R 20次/min,BP 135/85mmHg”。
询问病史或既往史,主诉并无高血压、糖尿病、药物过敏史,也无家族史,无肝炎结核病史等。
该病患神志清醒,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但有气急、颜面部浮肿、双上肢明显肿胀(右侧为甚)表现,但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并无肿大,也无蜘蛛痣、肝掌等,其余体格检查结果显示无异常。
诊断为右肺小细胞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待气急与肿胀等症状好转后拟定依托泊苷+顺铂(EP)方案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