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实例
- 格式:ppt
- 大小:5.84 MB
- 文档页数:49
布鲁克核磁共振波谱仪案例
布鲁克核磁共振波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样品中原子核的相对运动和化学环境的仪器。
下面是一个布鲁克核磁共振波谱仪的案例:
实验目的:
通过布鲁克核磁共振波谱仪分析甲醛样品中的氢原子核的化学环境和相对运动。
实验步骤:
1. 准备样品:取一定量的甲醛溶液,并将其放置在装有标准核磁共振管的样品室中。
2. 样品校准:首先将空的核磁共振管放置在样品室中,并通过调整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参数,使仪器能够准确地检测样品中的信号。
然后,将样品放入核磁共振管中,并再次校准仪器。
3. 获取核磁共振波谱:通过控制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参数,如脉冲宽度、扫描时间等,获取甲醛样品中氢原子核的核磁共振波谱。
根据波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分析样品中氢原子核的化学环境和相对运动。
4. 数据处理:将获取的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处理,如峰面积的积分、峰形的拟合等,可以得到更详细的描述样品中氢原子核的化学环境和相对运动的信息。
实验结果:
通过布鲁克核磁共振波谱仪分析甲醛样品中的氢原子核,得到了一组核磁共振波谱数据。
通过对波峰的位置和强度的分析,确定了甲醛样品中不同位置的氢原子核的化学环境和相对运动。
实验结论:
甲醛样品中的氢原子核存在不同化学环境和相对运动,通过布鲁克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分析,可以得到关于样品中氢原子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理解和研究甲醛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合谱图解析1. 某未知物分子式为C5H12O,它的质谱、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谱如图,它的紫外吸收光谱在200 nm以上没有吸收,试确定该化合物结构。
并解释质谱中m/z 57和31的来源。
1 :2 : 92. 待鉴定的化合物(I)和(II)它们的分子式均为C8H12O4。
它们的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见图。
也测定了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数据:(I)λmax223nm,δ4100;(II)λmax219nm,δ2300,试确定这两个化合物。
未之物(I)的谱图未之物(II)的谱图3、某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9H10O2,紫外光谱数据表明:该物λmax在264、262、257、252nm (εmax101、158、147、194、153);红外、核磁数据如图所示,试推断其结构,并说明理由。
4. 某未知物 C11H16的 UV、IR、1H NMR、MS谱图及13C NMR数据如下,推导未知物结构。
序号δc(ppm)碳原子个数序号δc(ppm)碳原子个数1143.01632.012128.52731.513128.02822.514125.51910.01536.015. 某一未知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10H10O。
已测定它的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KBr压片)以及核磁共振谱,见图确定该化合物结构。
51136. 某未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如图,分子式根据元素分析为C6H11O2Br,试推测其结构。
7. 某一未知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13H16O4。
已测定它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紫外吸收光谱.如图,试确该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列举几种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植被,土壤,水体,岩石的地物
反射波谱曲线实例
1. 植被反射波谱曲线实例:
- 绿色叶片的反射波谱曲线在可见光波段呈现高反射峰,并在
近红外波段逐渐下降。
- 干枯的植物叶片在整个波段上反射较低,尤其在近红外波段。
2. 土壤反射波谱曲线实例:
- 黑色土壤在可见光波段上呈现较低的反射率,而在近红外波
段上表现出较高的反射率。
- 沙质土壤在整个波段上都表现出较低的反射率。
3. 水体反射波谱曲线实例:
- 清澈的湖泊和海洋水体在可见光波段上呈现较低的反射率,
而在近红外波段上反射率逐渐上升。
- 浑浊的水体在整个波段上都表现出较高的反射率。
4. 岩石反射波谱曲线实例:
- 砂岩在可见光波段上具有一定的反射率,而在近红外波段上
反射率较低。
- 部分火山岩在整个波段上具有较高的反射率。
例1 未知物分子式为C6H14,其IR图谱如下,试推其结构。
例 2 未知物分子式为C4H5N,其红外图谱如下图例3 未知物分子式为C 7H 9N ,其红外图谱如下图 所示,试推其结构。
例4 未知物分子式为C8H8O2,其红外图谱如下图所示,试推其结构。
1、未知物分子式为C14H12,其IR图如下,试推其结构2. 分子式为C8H7N ,红外光谱如下,试推其结构。
3. 分子式为C4H6O2,红外光谱如下,试推其结构例2,C7H16O3,推断其结构:例3:化合物C10H12O2,推断结构例4,化合物 C 8H 8O 2,推断其结构:例2:C 8H 14O 41、未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6H 12O 2,13C -NMR 谱如下,求其结构2、未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8H8O,13C-NMR谱如下,求其结构结构为C6H5C(O)CH33、某含氮化合物,质谱显示分子离子峰m/z 209,元素分析结果为C:57.4%, H:5.3%, N:6.7%, 13C-NMR 谱如下,推导其结构.4、未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8H 18,13C -NMR 谱如下,求其结构.结构为 (CH 3)3C -CH 2-CH (CH 3)25、分子式为C 9H 10O ,根据氢谱、碳谱推测其结构【例题3.1】 某未知化合物分子式为C 7H 9N ,碳谱数据如图3-例1所示,同时在氢谱的芳香区有一个明显的单峰,试推导其结构。
【例题3.2】 某含氧五元环化合物,分子式为C 5H 10O ,由其碳谱图3-例2推测结构。
【例题3.3】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7H 12O 3,由其氢谱和碳谱图3-例3推断结构结构未知(C6H12O,酮)解析:100,分子离子峰;85,失去CH3(15)的产物;57, 丰度最大, 稳定结构,失去CO(28)后的产物。
例题1. 图示一未知化合物的红外、氢谱、质谱。
紫外光谱在210nm以上没有吸收。
氢谱δ0.9(12个氢),δ1.2~2.0(6个氢),δ2.5(4个氢)。
推导未知物结构。
292814601380236例题2. 图示一未知化合物的氢谱、红外、紫外和质谱(M+为222)。
紫外光谱:浓度1.6mg/25ml的乙醇溶液,槽的厚度为5mm。
氢谱δ8.2~7.6多重峰(4个氢),δ4.5附近四重峰(4个氢),δ0.8附近三重峰(6个氢)。
根据这些光谱写出结构式。
446例题3.图示一未知化合物的氢谱、红外、紫外和质谱。
化合物由C、H、O、N 组成,高分辨质谱M+109.0527确定分子式C6H7NO。
紫外光谱:(a)浓度3.45mg/25ml,槽的厚度5mm.(b)加酸(c)加碱。
氢谱:δ7.8(1个氢),δ7~6.7(1个氢),δ6.3~6(3个氢),δ4.4(2个氢),推导结构式。
例题4. 未知物质谱确定分子量为137,其红外光谱图中3400~3200cm-1有一个宽而强的吸收峰,根据氢谱和碳谱推测未知物结构。
氢谱中从低场到高场各峰面积比为2:2:1:2:2:2。
例题5未知物元素分析结果为C:68.27%,H:7.63%,N:3.80%,O:20.30%。
图示未知物的红外、紫外、质谱、核磁共振谱(1H、13C、DEPT45、DEPT135、DEPT135、HMQC、HMBC),推测化合物结构。
例6.下面给出某一未知物的MS、IR、和氢谱,试推测其结构。
例7. 从伞形科植物防风中提取分离得到一个化合物,为无色针状结晶,UV max(MeOH)nm: 232,287,325, 在紫外灯下显天蓝色荧光,氢谱、碳谱、HMBC、MS谱如图所示,试解释其结构。
波谱图的分析原理,方法和典型实例分析(荆州市神舟纺织有限公司)欧怀林一·波谱图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机械波和牵伸波的概念与计算方法:⑴.机械波在波谱图中,呈现“烟囱”柱形状,在一个或多个频道上出现。
当宽度占据二个频道时称为双柱机械波;超过二个频道以上时称为多柱机械波。
⑵.机械波长计算公式:a.牵伸倍数法:λ=πDxE。
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Dx-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直径;E-输出罗拉(前罗拉)到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牵伸倍数。
b.传动比法:λ=πD1i。
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D1-输出罗拉(前罗拉)的直径;i-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到输出罗拉(前罗拉)之间的传动比。
c.速度法:λ=V/n。
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V-出条速度;n-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转速。
下图为典型的机械波波谱图:下面几张图例为前道工序产生的机械波,随后道工序牵伸后其波长变化情况:上图为并条胶辊产生的机械波波谱图。
上图为对应的粗纱波谱图。
上图为对应的细纱波谱图。
⑶.机械波危害程度的评价:当基本波谱上的峰高超过该峰所在波长处基本波谱高度的50%时,会对织物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连续两个或者多个机械波,其波峰必须叠加后来评价。
机械波产生的疵点绝大多数呈现为规律性,机械波波峰越高,曲线图上的振幅就越大,疵点在布面体现越明显。
⑷.牵伸波在波谱图中,跨越三个或三个以上频道,形成像小山形隆起状的波形。
⑸.牵伸波计算公式:λ=KEL W。
E-输出罗拉到产生牵伸波部位的牵伸倍数;L W-纤维的平均长度;K-常数,细纱2.75;粗纱3.5;并条4.0;精梳条4.0;气流纺5.0。
⑹.牵伸波危害程度的评价:牵伸波波峰越高,曲线图上的振幅就越大,疵点在布面的体现越明显。
牵伸波波长不像机械波波长那样基本固定,而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故触发多个频道,形成小山包状的波形。
典型的牵伸波波谱图如下:2.波谱仪及各种波形分解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基于经济性的考虑,波谱仪对波谱的识别分析是建立在正弦波的基础上的。
有机波谱分析要点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有机波谱分析简介有机波谱分析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它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常见的有机波谱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谱(NMR,包括氢谱 1H NMR 和碳谱 13C NMR)以及质谱(MS)。
二、红外光谱(IR)(一)原理分子中的化学键在不同频率的红外光照射下会发生振动和转动,从而产生吸收峰。
不同的官能团具有特定的吸收频率范围。
(二)要点1、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例如,羰基(C=O)在 1700 1750 cm⁻¹有强吸收峰;羟基(OH)在 3200 3600 cm⁻¹有宽而强的吸收峰。
2、影响吸收峰位置的因素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氢键等。
(三)例题例 1: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 1720 cm⁻¹处有强吸收峰,可能含有什么官能团?答:可能含有羰基(C=O)。
三、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一)原理基于分子中的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产生吸收。
(二)要点1、生色团和助色团生色团如羰基、双键等能产生紫外吸收;助色团如羟基、氨基等能增强生色团的吸收。
2、影响吸收波长的因素包括共轭体系的大小、取代基的种类等。
(三)例题例 2:某化合物在 250 nm 处有强吸收,可能的结构是什么?答:可能具有共轭双键结构。
四、核磁共振谱(NMR)(一)氢谱(1H NMR)1、原理氢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自旋能级跃迁产生信号。
2、化学位移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位移值。
例如,甲基上的氢通常在 08 12 ppm 处出峰。
3、峰的裂分相邻氢原子的个数会导致峰的裂分,遵循 n + 1 规律。
例题 3:一个化合物的氢谱在 12 ppm 处有一个三重峰,在 36 ppm 处有一个单峰,可能的结构是什么?答:可能是 CH₃CH₂OH。
(二)碳谱(13C NMR)1、化学位移不同类型的碳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位移范围。
波谱图的分析原理,方法和典型实例分析(荆州市神舟纺织有限公司)欧怀林一·波谱图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机械波和牵伸波的概念与计算方法:⑴.机械波在波谱图中,呈现“烟囱”柱形状,在一个或多个频道上出现。
当宽度占据二个频道时称为双柱机械波;超过二个频道以上时称为多柱机械波。
⑵.机械波长计算公式:a.牵伸倍数法:λ=πDxE。
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Dx-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直径;E-输出罗拉(前罗拉)到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牵伸倍数。
b.传动比法:λ=πD1i。
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D1-输出罗拉(前罗拉)的直径;i-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到输出罗拉(前罗拉)之间的传动比。
c.速度法:λ=V/n。
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V-出条速度;n-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转速。
下图为典型的机械波波谱图:下面几张图例为前道工序产生的机械波,随后道工序牵伸后其波长变化情况:上图为并条胶辊产生的机械波波谱图。
上图为对应的粗纱波谱图。
上图为对应的细纱波谱图。
⑶.机械波危害程度的评价:当基本波谱上的峰高超过该峰所在波长处基本波谱高度的50%时,会对织物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连续两个或者多个机械波,其波峰必须叠加后来评价。
机械波产生的疵点绝大多数呈现为规律性,机械波波峰越高,曲线图上的振幅就越大,疵点在布面体现越明显。
⑷.牵伸波在波谱图中,跨越三个或三个以上频道,形成像小山形隆起状的波形。
⑸.牵伸波计算公式:λ=KEL W。
E-输出罗拉到产生牵伸波部位的牵伸倍数;L W-纤维的平均长度;K-常数,细纱2.75;粗纱3.5;并条4.0;精梳条4.0;气流纺5.0。
⑹.牵伸波危害程度的评价:牵伸波波峰越高,曲线图上的振幅就越大,疵点在布面的体现越明显。
牵伸波波长不像机械波波长那样基本固定,而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故触发多个频道,形成小山包状的波形。
典型的牵伸波波谱图如下:2.波谱仪及各种波形分解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基于经济性的考虑,波谱仪对波谱的识别分析是建立在正弦波的基础上的。
波谱图的分析原理,方法和典型实例分析(荆州市神舟纺织有限公司)欧怀林一·波谱图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机械波和牵伸波的概念与计算方法:⑴.机械波在波谱图中,呈现“烟囱”柱形状,在一个或多个频道上出现。
当宽度占据二个频道时称为双柱机械波;超过二个频道以上时称为多柱机械波。
⑵.机械波长计算公式:a.牵伸倍数法:λ=πDxE。
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Dx-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直径;E-输出罗拉(前罗拉)到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牵伸倍数。
b.传动比法:λ=πD1i。
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D1-输出罗拉(前罗拉)的直径;i-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到输出罗拉(前罗拉)之间的传动比。
c.速度法:λ=V/n。
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V-出条速度;n-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转速。
下图为典型的机械波波谱图:下面几张图例为前道工序产生的机械波,随后道工序牵伸后其波长变化情况:上图为并条胶辊产生的机械波波谱图。
上图为对应的粗纱波谱图。
上图为对应的细纱波谱图。
⑶.机械波危害程度的评价:当基本波谱上的峰高超过该峰所在波长处基本波谱高度的50%时,会对织物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连续两个或者多个机械波,其波峰必须叠加后来评价。
机械波产生的疵点绝大多数呈现为规律性,机械波波峰越高,曲线图上的振幅就越大,疵点在布面体现越明显。
⑷.牵伸波在波谱图中,跨越三个或三个以上频道,形成像小山形隆起状的波形。
⑸.牵伸波计算公式:λ=KEL W。
E-输出罗拉到产生牵伸波部位的牵伸倍数;L W-纤维的平均长度;K-常数,细纱2.75;粗纱3.5;并条4.0;精梳条4.0;气流纺5.0。
⑹.牵伸波危害程度的评价:牵伸波波峰越高,曲线图上的振幅就越大,疵点在布面的体现越明显。
牵伸波波长不像机械波波长那样基本固定,而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故触发多个频道,形成小山包状的波形。
典型的牵伸波波谱图如下:2.波谱仪及各种波形分解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基于经济性的考虑,波谱仪对波谱的识别分析是建立在正弦波的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