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第一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2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知道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 中国地形地貌: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地貌,知道中国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各种地形。
3. 中国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知道中国气候复杂多样,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各种气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难点: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观察地图、分析地图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拿出中国地图,观察并说出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2. 讲解知识点: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完成课后练习和绘制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气候类型分布图的绘制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中国地图:为学生提供清晰的中国地图,方便他们观察和学习。
2. 教学PPT:教师制作精美的教学PPT,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课后练习题: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会写8个生字,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3)学习排比、比喻、拟人等常用的修辞手法,学着把句子写具体。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能背诵第二小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书写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学习用适切的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优美的语句,背诵第二小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8个生字,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学时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学时难点弄清每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四(2)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它叫白鸽。
它要带领我们去游览祖国山河,那我们就跟着白鸽一起飞向天空去旅游吧。
视频播放《白鸽飞过祖国山河》,学生欣赏。
2、白鸽带我们去的那些美丽景色就在我们祖国的领土上,(出示中国地图)你站在祖国地图前,一定会感慨万千。
刚好有一位纪宇小朋友跟我们一样站在祖国地图前,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诗:(齐读)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板书:我站在祖国地图前3、我们学习这首诗歌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①、会认、会写8个生字,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白鸽带我们游览了那么美的景色,那纪宇小朋友站在祖国地图前会想到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赤光中心小学:袁丽芳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一种感情与生俱来,那就是亲情;有一位母亲我们共同拥有,她就是祖国。
1、(出示幻灯)看这是什么?(中国地图)2、简介中国相关知识。
3、站在祖国地图前你想说些什么呢?(生说)4、大家说的很好,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此时站在地图前心中有千言万语,下面我们一起来学诗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二、学习第一小节同学们一起齐读课文第一小节,看看作者站在祖国的地图前看到了什么呢?(可以用笔画出这些句子)生:金黄的沙漠,深褐的高山…..作者看到的颜色真(多),用一个成语叫(五颜六色)这些颜色都代表的不同的地形,金黄的是(沙漠);深褐的是(高山);碧蓝的是(湖泊);翠绿的是(平原);淡绿的是(沼泽)浅蓝的是(海湾)…..所以作者说这些颜色是(形象语言)这六句什么的是什么是什么句?排比(让我们读起来郎朗爽口)祖国的地图就这六种颜色吗?不是,后面作者还用了(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颜色很多地形看着看着不禁的说(祖国妈妈,我告诉…..)祖国的土地有多宽(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从这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国土地辽阔(板书:土地辽阔)所以作者说祖国土地是巨大的摇篮1、“巨大摇篮”指什么?2、为什么把祖国比作摇篮?看到祖国有这么多的地形,有这么辽阔的土地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带着这分情感自由大声朗读第一小节三、学习第二小节作者站在祖国地图前,除了看到这些地形,还看见了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小节。
同学们一起朗读第二小节,思考:作者还看到了什么?(生答)现在四人小组说一说,作者看到的哪些景色,然后同学做我们的导游,给我们介绍祖国的美丽景色。
这位同学带我们去游览了祖国的山河,祖国山河怎样(板书:山河壮丽)看到这么壮丽的山河,我们都陶醉了,(个人读)老师叫同学读读,看看你醉了没有。
(齐读)同学们一起齐读这一小节,再醉一回。
四、学习第三小节祖国妈妈的怀抱是宽阔而温暖,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感到自豪骄傲,于是作者有好好端详祖国地图,就像看到妈妈的相片。
四年级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认识中国的大江大河、高山大川等地理特征。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地理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认识中国的大江大河、高山大川等地理特征。
三、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思考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地理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包含中国地理信息的图片和录音资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包含中国地理信息的视频或录音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引入本课内容。
2. 学生观察地图上的中国,思考问题:“我们的祖国中国位于地球的哪个洲?中国的地理位置是什么?”引导学生探索认识祖国的地理位置。
Step 2:认识中国地理位置1.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帮助学生观察和认识中国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注意中国东西南北的位置和接壤国家。
2. 引导学生发现和描述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例如: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Step 3:了解中国行政区划1. 教师出示中国行政区划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如中国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重要的行政区划,例如北京、上海、广东等。
Step 4:认识中国的大江大河、高山大川1.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中国地图上的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以及珠穆朗玛峰、长江三峡等高山大川。
2.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地理特征在中国的分布和重要性,增加学生对祖国地理的认识和了解。
Step 5:综合运用地理知识1. 教师设计地理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如:“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为什么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2. 学生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提高自己的地理运用能力。
2015年上学期教学案(四年级语文学科)全期累计编号:第节主备教师授课教师使用时间第周星期(2015年月日)第节学习内容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第 1 课时课型识字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沙漠、沼泽、海湾、健康”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祖国。
教学重点掌握“沙漠、沼泽、海湾、健康”等词语。
教学难点弄清每节诗的内容,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运用ppt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全称吗?2、能不能指出你家乡的位置,你们站在祖国地图前时,想说些什么呢?3、大家说得很好,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此时站在地图前,心中有千言万语,下面一起来学习纪宇的儿童诗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二、初读课文,学生自学生字词,感知课文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沙漠深褐沼泽湖泊海湾摩天健康五岳三峡泰山宏伟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想办法记字形,再与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想想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摩天:雨天接触,形容极高。
五岳:指我国无座名山。
蓝图:比喻建设计划。
依偎:亲热地挨着。
宏伟:宏大雄伟。
三峡:西陵峡,瞿塘峡,巫峡的总称。
4.先小组合作,再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5.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借助字、词卡,多种形式认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办法,教师相机指导。
形声字区别记忆。
熟字加偏旁记忆。
编口诀记忆。
3.重点指导书写泽:偏旁是三点水。
健:注意笔顺。
康: 注意笔顺。
懂: 提醒右边“董”字写法。
泰: 下面不是“水”字。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配乐朗读,看看全诗共有几节,每一节各讲了什么?第一小节:写祖国地域辽阔。
第二小节:写祖国山河壮丽。
篇一:《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盐亭县黑坪镇黑坪中心小学何胜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
这首诗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祖国比作妈妈,赞美了祖国土地辽阔、山河壮丽,展望了祖国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8个词语。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pt)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法等。
教学时间:第5周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地图)二、初读课文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
沙漠深褐沼泽湖泊平原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2、学习第一小节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总起句)(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4)找出这一节中排比句,说说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3)指导朗读。
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出示课件:(生填写)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的三峡,还有()的泰山以及()。
四年级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课文朗读视频、地图图片、生字词卡片。
2.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地理特征。
(二)新课教学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聆听。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记忆。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课文中的“我”指的是谁?作者为什么站在祖国地图前?课文中提到的“五岳”、“四维”分别指的是什么?(三)巩固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祖国地图上的地理特征。
2.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
3.教师出示地图图片,学生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地理名称。
4.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生字词的记忆。
2.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地理特征,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六、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课后实践:观察家乡的地理特征,用文字或绘画形式记录下来。
七、说课稿《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是一篇描写作者对祖国热爱的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案标题: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将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
2. 学生将学会使用地图上的坐标和方位词语描述地理位置。
3. 学生将能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
2. 学会使用地图上的坐标和方位词语描述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1. 祖国地图(可以是电子版或实物地图)。
2. 学生绘制的个人地图。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们所在的国家是哪个吗?它在地球上的位置如何?”鼓励学生回答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探究:1. 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处大陆、周边国家等。
可以使用图片和文字简介进行说明。
2.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坐标和方位词语,如经度、纬度、东、南、西、北等。
解释这些词语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3. 让学生自主观察祖国地图,找到并标注自己所在的城市或地区,并使用方位词语描述其位置。
拓展:1. 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祖国的国土面积有多大,是否有了解过其他国家的国土面积。
2.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并分享有关中国国土面积的信息。
可以使用互联网或其他参考资料进行查找。
巩固: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绘制一张个人地图,标注自己所在的城市或地区,并使用方位词语描述其位置。
2. 学生相互交流和展示自己绘制的地图,共同学习和了解各地的位置。
总结:1. 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等形式。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各个地理特点,如山脉、河流、气候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竞赛或小组研究,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地理知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绘制个人地图和描述地理位置方面的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作业,评估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理解程度。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1.3了解祖国的地理知识,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讨论,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2激发学生探索祖国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1.3了解祖国的地理知识。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地图”、“祖国”等。
2.2培养学生对祖国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地理事物。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理解课文3.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是什么意思?3.2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地图”和“祖国”的概念。
3.3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祖国的地理知识?4.学习生字词4.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注意读音。
4.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注意笔画顺序和结构。
5.拓展活动5.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提到的地理事物,如长江、黄河、长城等。
6.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鼓励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骄傲。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抄写生字词,注意书写规范。
1.2家长签字确认。
2.课堂作业:2.1完成课后练习题。
2.2课下与家长分享课文内容,交流感受。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学习生字词,拓展活动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祖国的地理知识,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情感。
2.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课后作业的布置,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促进了家校合作。
4.教学中仍需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内容简析】这篇课文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
作者看地图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土地的辽阔、山河的壮丽,展望了祖国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通过真切的、充分的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语感,体会感情,积累语言,培养想象力,受到情感和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沙漠、沼泽、海湾、健康”等词语。
【重点难点】弄清每节诗的内容,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请看大屏幕,谁能读得又对又好?(指名读、全班跟读等)2.(全班齐读最后一行词)我们祖国的沙漠、海湾等等在地图上分别用什么颜色来表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第1小节。
二、读懂课文,体会感情(一)学习第1节。
1.学生汇报。
(颜色分别表示什么)。
这里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标点符号,是什么?你从“……”读懂了什么?(地图上还有其他颜色,省略了其他颜色所代表的意义)师:地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地形,所以小作者说——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引读——生:看五颜六色,都是形象语言。
师继续读“色彩”,生读“沙漠、高山、湖泊、平原、沼泽、海湾”,师:祖国……是因为——生:我有……摇篮)2.读了这个小节,你懂得了什么?(我国的地域非常辽阔)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诗歌把什么比做巨大的摇篮?为什么?(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中,就像婴儿生活在摇篮里一样,十分的幸福和快乐)3.我们祖国的地域是多么辽阔啊!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骄傲、自豪)谁能来自豪地读一读这一节。
(指名读:层次由低到高,体现老师的指导效果——读好排比句、自豪的语气)(二)学习第2节。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能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案、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出示中国地图)师:看,这是什么?生:中国地图。
师:出示课题,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
2、小组内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1)抽查学生书写字词和相互打等级以及相互听写的情况。
(2)给词语中的带点字注音。
()()南沙诸.海岛沼.泽(3)写出两字的笔画部首和最后一笔的名称。
“泰”字共有_________画,部首_________,最后一笔的笔画名称_________。
“康”字最后一笔的笔画名称_________。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1、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生:骄傲、自豪)(5)带着这样的感受全班齐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3)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四五百栋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高不可攀)师:第一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摩天)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师: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生:美、迷人、多……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师: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四年级语文第十三课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引导学生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等8个生字,会写“漠、湾、健、康、峡、泰、懂、宏”等8个生字,掌握“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每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课前准备:课件、中国地图、朗读课文的音频。
学生课前查阅地图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题、质疑。
1、同学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我们又将开始新一个单元的学习,这个单元我们将会学习到关于什么主题的文章呢?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哪方面的学习呢?让我们一起打开64页,揭开本单元的神秘面纱。
2、现在就让我们马上进入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出示地图)看,这是什么?(中国地图)同学们,这小小的地图,是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浓缩。
你看到我们祖国的地图,你想到了什么?你们想到了这些,那作者纪宇站在祖国地图前又想到了什么呢?他以一首优美的诗歌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表达了出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纪宇的文字和内心世界,来品味这首文辞优美、热情澎湃的诗歌。
3、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感知大意。
1、出示读的要求:(1)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诗歌一共有几节,每节主要讲了什么?与同桌交流各自的想法。
2、从汇报中引导学生学习从关键句中提炼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
如:第一节中从沙漠、高山、湖泊、平原……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巨大等中提炼出“地域非常辽阔”这个主要内容。
(三)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1、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词。
2、组员轮流读生字词,及时纠错和评价。
3、检查认读情况。
分组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全班读。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2.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祖国的地理位置。
2. 地图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祖国地理位置的理解。
2. 地图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准备一幅中国地图。
2.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2.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致地理位置和地图的基本概念。
3.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祖国地理位置和地图的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祖国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位置。
2.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
1. 祖国地理位置的理解。
教学难点:1. 祖国地理位置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准备一幅中国地图。
2.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位置。
2.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致地理位置。
3.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祖国地理位置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地图的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
教学重点:1. 地图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地图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准备一幅中国地图。
2.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
2.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3.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地图的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
第四章:地图的阅读和理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阅读和理解地图。
2.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
教学重点:1. 地图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难点:1. 地图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准备一幅中国地图。
2.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让学生学会阅读和理解地图。
2.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我的设计》学习法学习示例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浑源县永安镇北岳小学张瑞芳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
2.学习诗歌优美词句,感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抓住优美词句,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
学习方法:《我的设计》学习法。
学习过程:一.立意1.导入: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生答)想不想当一位作家,诗人?(生答)好,今天你们包括老师就以作家,诗人的身份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以满怀豪情的笔调写一首诗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2.概括中心:(学生小组活动,确定中心)明确:赞美祖国地域的广阔,山河的壮丽,表达爱国之情。
二、选材中心确定了,哪咱们为了表现这个中心,选取了哪些材料?(学生小组活动、代表发言)明确:颜色、山峰、江河三、组材1.对于这些材料我们应该怎样安排(小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颜色→山河→想象2.为什么这样安排?各小组讨论,共同交流明确:站在祖国地图前首先看到的是颜色,之后想到山川和祖国的发展。
3.朗读训练四、习作1.我们完成了这篇佳作,真是太幸福了,咱们再回味一下自己的得意之笔吧。
(学生阅读,交流展示,教师提示,可以是文章的写作方法、优美词句、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师适时地播放祖国山川课件)2.小结:写法写诗歌应先确定中心,然后精心选材,组材,运用简练、精辟的语句,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我们的中心思想。
五、总结我们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感到无比的温暖,为祖国贡献我们的力量是我们的责任,今天我们的祖国正一步步走向辉煌,当我们站在祖国地图前,心中充满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让我们深情地道一声:“祖国妈妈,我爱您!”六、作业与板书(略)。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张利前伊川县实验小学 2014年10月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目标: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2小节。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本,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齐读课题二学习第一小节1.首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第一小节,说说诗歌第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五颜六色都是形象语言)2我们一起来看看地图上的“五颜六色都是形象语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师生对读3.这是一组什么句?(排比句)4.这个句子的末尾用了什么符号?从这个省略号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其它的颜色所代表的意义,说明我国地形复杂,地域辽阔。
地形图是按海拔高度定的,海平面以下用蓝色,海底越深颜色越深,海平面以上用黄色,山越高颜色越深)5祖国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有海洋。
做为祖国的孩子,我们怎能不为祖国感到骄傲呢!让我们带着骄傲的语气来读一读!6 “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幅员辽阔)老师深情地讲述: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7 你又读出了什么?“摇篮”把祖国比作摇篮,那我们就是她的孩子,妈妈一边哼唱甜美的摇篮曲,一边摇晃着摇篮.我们这些孩子是多么地幸福!带着自豪、带着幸福 , 来让我们饱满深情地对妈妈说说过渡:我国地域这么辽阔,现在我们就去游览一番小作者站在祖国地图前,看到了祖国哪些壮丽山河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用横线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三学习第二小节1按要求,自由读2交流你认为美的地方。
1)感悟“珠穆朗玛峰,举手能摩天”出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摩天”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就像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很多很美)美吧!资源丰富把!可就是这么富饶的南沙群岛近几年越南、菲律宾、马拉西亚等国竟然说是他们的,我们能不能把南沙群岛拱手让给他们?(不能)对,我们要捍卫我国的每一片疆土!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3.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的意象的理解。
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祖国地图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3. 生字词卡片。
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诗歌:(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气。
(2)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内容,解释生字词。
(3)学生讨论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
3. 诗歌欣赏:(1)教师展示祖国地图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闭眼聆听课文朗读录音,想象自己站在祖国地图前的场景。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诗歌,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诗歌的情感。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站在祖国地图前的感受和想法。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掌握:通过默写和运用生字词的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第一章:祖国的地理位置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使学生理解经纬度、地理位置对国家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1.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祖国的地理位置。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我国地理位置的认识和理解。
1.4 教学活动: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位置和周边国家。
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我国地理位置的意义和对国家的影响。
第二章:我国的主要地形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地形特点。
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沙漠等。
我国地形对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有着重要影响。
2.3 教学方法:使用地形图、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我国地形的认识和理解。
2.4 教学活动:展示我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形特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我国地形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我国地形的特点和对国家的影响。
第三章:我国的自然资源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及分布。
帮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分布在我国各地差异较大,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我国自然资源的认识和理解。
3.4 教学活动: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图片和图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及分布。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图表,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对国家的影响。
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主备人秦建军授课教师改备记录上课时间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8个生字,会写“漠、湾、健、康、峡、泰、懂、宏”8个字,掌握“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读通课文,会写生字。
教学准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收集搜集赞
美南沙群岛、五岳、三峡、泰山的诗句。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地图,深情表述。
(展示课件第三屏)
有一种感情,与生俱来,那就是亲情;有一位母亲,
我们共同拥有,她就是祖国,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
2.简介中国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展示课件第四屏)板书: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指名交流,指名补充。
三、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
和新词。
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展示课件第五屏)
3.检查自学情况:
在自学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这些生字在书写中要注意什么?
4.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祖国山川秀美的语句。
四、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共有几小节?每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全文共有四个小节。
第一小节:地图上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
第二小节:祖国的名山大川;
第三小节:为祖国发展设计的宏伟蓝图;
第四小节: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像依偎着妈妈。
五、配乐朗读,总结全文
1.学生跟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
计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地域辽阔
山河壮观祖国像妈妈
描绘蓝图
作业布
置与设计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