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第一部分第五章第三讲《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29.50 KB
- 文档页数:7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1.掌握主要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特点。
2.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3.能够结合示意图,根据河流特征判断地形特征。
以区域分布图、剖面图为背景,考查河流地貌的类型、形成过程以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影响等,考查频度较高,选择题、综合题均可命题。
一、不同河段地貌类型及成因 1.河流侵蚀地貌结合河谷的演变图,回答问题。
河谷发展阶段侵蚀类型地貌初期(A)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B)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2.河流堆积地貌结合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答问题。
(1)出山口处(a):洪(冲)积扇或洪积—冲积平原。
(2)中下游地区(b):河漫滩平原。
(3)入海口(c):三角洲。
4.河谷的发育过程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在河流的上游,往往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作用表现得最为强烈,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
5.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及特点比较 地貌分布成因地貌特点 图示冲积扇山前(山口处)河流流出山谷,水道变宽,地势变缓,流速急剧变慢,携带的物质堆积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冲积 平原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河口地区入海处河道宽、坡度缓、流速慢;加上海潮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1.影响聚落的形成(1)作为水源地,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2)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
(3)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中原名校联考)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
下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
读图,完成1〜2题。
1.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 .向斜成谷B .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2. 图中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的是()解析:第1 题,河道呈弯曲状,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2题,内蒙古高原的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A、C项错。
图中河流剖面① 处是凹岸,是侵蚀河岸,河岸软着陆,②处是凸岸,是沉积河岸,有沉积物,所以B 项对, D 项错。
答案:1.C 2.B(2019郑州三模)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
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
读图,回答3〜4题。
3. ①坡是()A .迎水坡,流速快B .迎水坡,流速慢C.背水坡,流速快 D .背水坡,流速慢4.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A .①坡和②坡B .③坡和④坡C.①坡和③坡 D .②坡和④坡解析:第3题,图示①坡后期沙波剖面高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是堆积坡,依据材料可知,该坡为迎水坡,因坡面阻挡而水流较慢,泥沙堆积。
第4题,图示②④两坡后期沙波剖面低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以侵蚀为主。
答案:3.B 4.D(2019绍兴模拟)读地貌模式图,回答5〜6题。
5. 由图可知( )A .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B. 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 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 .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6. 该地貌主要分布于( )A .河流入海口B .山间河谷出口C.大江大河中下游 D .盆地中心解析:第5 题,图中显示扇形地中下部为绿洲分布区,说明其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了流水的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一)河流的侵蚀方式: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流变长;下蚀:向河床底部的侵蚀,使河流变深;侧蚀:向河流两侧的侵蚀,使河流变宽。
溯源侵蚀常考察的两个主题:河流袭夺和瀑布。
【河流袭夺】: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原因:造成河流袭夺的原因是与分水岭迁移和新构造运动有关。
【分水岭迁移】当分水岭两侧坡度和长度不一致时,两侧河流的溯源侵蚀的速度也不一样,在溯源侵蚀较快的一侧,河源向分水岭伸展也快。
当切过分水岭时,侵蚀较快的河流将另一侧河流的上源夺过来,完成了河流袭夺过程。
【新构造运动】有时在某一流域范围内发生局部新构造隆起,河流不能保持原来的流路,迫使河流上游段流入另外河流中去也可造成袭夺现象。
【瀑布】:瀑布在地质学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从高空跌落的现象。
在河流存在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造成跌水的悬崖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将不断地坍塌,使得瀑布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最终导致瀑布消失。
(二)河流的侵蚀地貌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
初期: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形成“V”形谷。
分布在河流上游。
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形成河湾。
一般位于中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成熟期: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拓宽呈宽浅的槽形。
下蚀停止,转为沉积,一般位于下游。
二、河流的堆积地貌1.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位于河流的出山口,较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岩石风化作用更显著,山区有大量岩石松散堆积物,当山地降水较多时,更利于洪积(冲积)扇的形成。
[基础巩固组]
(2017·福建联考)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H地的地貌类型是()
A.“V”型谷B.冲积扇
C.河漫滩D.三角洲
2.下列四幅图描述了该河流谷地的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H位于河流流出山谷口的位置,应是冲积扇。
第2题,从X到Y 等高线变得稀疏,海拔降低,坡度减小,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流变宽。
答案:1.B 2.D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读扇三角洲示意图,完成3~4题。
3.扇三角洲的特征是()
A.发育在河流入海口
B.分布在湿润区
C.沉积物大多为粉沙
D.经多次堆积形成
4.图中的辫状河流()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深
C.容易改道D.无结冰期
解析:第3题,图示扇三角洲发育在河流出山口,不一定分布在湿润区;扇三角洲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下层是砾石、粗沙,上层大多为粉沙、泥土,经多次堆积形成。
第4题,图中的辫状河流是河流在冲积扇上多次改道形成;受山间河流水量影响大,流量不稳定,落差较小,河道较浅,可能有结冰期。
答案:3.D 4.C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河谷()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6.图中()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解析:第5题,图示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背斜顶部受侵蚀形成河谷。
该河谷较宽,应位于河流下游,乙处坡度较陡,为凹岸,侵蚀严重。
第6题,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处岩层受侵蚀断裂;甲处位于平均洪水位内,不适合聚落分布。
答案:5.B 6.C
(2017·陕西联考)读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某河段示意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水大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河水大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河流北岸堆积,南岸侵蚀严重
D.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增强
8.下列关于该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聚落多位于北岸,呈带状分布
B.河漫滩平原处有利于港口建设
C.南岸的陆地地势低,不能利用
D.河流弯曲易形成严重洪涝灾害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河漫滩位于河流南岸,说明南岸堆积,北岸侵蚀;北半球河流向右偏,根据河漫滩的形状可知,该河流大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第8题,河流弯曲,水流变缓,容易产生洪涝灾害;该河段南岸堆积利于聚落分布;河漫滩处水流变浅不利于筑港。
答案:7.A8.D
9.(2017·北京朝阳区质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甲地以上河段和以下河段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2)指出乙、丙两地的地貌类型,并分别说明其形成原因。
(3)说明图中北部地区自然环境对发展地面交通的不利影响。
答案:(1)冰雪融水补给。
雨水补给。
(2)乙地为峡谷;丙地为三角洲。
乙地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形成峡谷。
丙地位于河流入海口(河口)附近,地势低平,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图中北部地区为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冻土广布,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造成地面交通建设成本高,且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能力提升组]
(2017·郑州三模)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
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
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
读图,回答1~2题。
1.①坡是()
A.迎水坡,流速快B.迎水坡,流速慢
C.背水坡,流速快D.背水坡,流速慢
2.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A.①坡和②坡B.③坡和④坡
C.①坡和③坡D.②坡和④坡
解析:第1题,图示①坡后期沙波剖面高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是堆积坡,依据材料可知,该坡为迎水坡,因坡面阻挡而水流较慢,泥沙堆积。
第2题,图示②④两坡后期沙波剖面低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以侵蚀为主。
答案:1.B 2.D
(2017·乌鲁木齐诊断)秦皇岛市北戴河向南直至滦河河口发育着我国最长的沙丘海岸,沙丘高约5~30米,最高42米。
下图为北戴河至滦河口海岸地貌简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海岸沙丘的主要成因是()
A.河流堆积B.风力堆积
C.海浪堆积D.冰川堆积
4.下列关于滦河三角洲的描述,正确的是()
A.堆积物以砾石为主
B.沟壑发育,河网密布
C.夏季面积增长最快
D.适合建设大型深水港
解析:第3题,海岸沙丘是海边大量沙土在风力作用下堆积形成的,B项正确;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泥沙沉积会形成三角洲地貌,A项错误;海浪堆积作用会形成较浅的沙滩,沙丘海拔相对较高,C项错误;该地区没有冰川作用,D项错误。
第4题,滦河地处华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泥沙含量大,三角洲面积增长最快,C项正确;河口地区水流速度慢,堆积物的颗粒小,以泥沙为主,A项错误;沟壑发育主要是因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河口地区流速慢,侵蚀作用弱,以沉积作用为主,B项错误;大量泥沙堆积,会导致沿海地区海水变浅,如果建港易造成港口淤积,D项错误。
答案:3.B 4.C
(2017·广东佛山二模)河流左、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
下图为1988~2014年黄河上游河套平原某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图(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
据此完成5~7题。
5.该河段河道变宽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A.1989~1991年B.1995~2000年
C.2007~2009年D.2011~2013年
6.该河段河道宽窄的变化,说明了()
A.地转偏向力起主导作用
B.该河段河流落差大
C.右岸常年淤积,左岸常年侵蚀
D.该河段河流含沙量与流量变化大
7.2001年前后,河道宽度变化的幅度有显著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流域降水年变率小
B.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C.上游流域植被遭受破坏
D.上游水库投入运行
解析:第5题,河流侧向侵蚀会使河道变宽,图示1989~1991年间折线数值为正值且数值最大,则主要表现为侵蚀,故该时段该河道变宽幅度最大。
第6题,河流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是导致河道宽窄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河流含沙量与流量大小又决定了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强弱。
第7题,图示2001年前后,河岸侵蚀和淤积变化幅度都明显变小,可能是上游水库运行使河流含沙量减小、流量变化减小的缘故。
答案:5.A 6.D7.D
8.(2017·江西检测)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
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
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
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解析:第(1)题,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的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
第(2)题,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
第(3)题,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
位下降,玉石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