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黄浦区初三数学一模卷
- 格式:pdf
- 大小:757.78 KB
- 文档页数:10
黄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终调研测试 数学试卷 2018.1(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50分)考生注意:1. 本试卷含三个大题,共25题;2. 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3. 除第一、二大题外,其余各题如无特别说明,都必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写出证明或计算的主要步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择正确项的代号并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1、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像大致如图所示,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是( ) (A )0a >; (B )0b <; (C )0c <; (D )20b a +>.(第1题)2、若将抛物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2y x =,则原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A )222y x =+; (B )222y x =-; (C )()222y x =+; (D )()222y x =-. 3、在ABC △中,=90C ∠︒,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sin AC A AB =; (B )sin BC A AB =; (C )sin AC A BC =; (D )sin BCA AC=. 4、如图,线段AB 与CD 交于点O ,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C BD ∥的是( )(A )1OC =,2OD =,3OA =,4OB =; (B )1OA =,2AC =,3AB =,4BD =; (C )1OC =,2OA =,3CD =,4OB =; (D )1OC =,2OA =,3AB =,4CD =. 5、如图,向量OA 与OC 均为单位向量,且OA OB ⊥,令n OA OB =+,则||n =( )(A )1; (B (C (D )2.6、如图,在ABC △中,80B ∠=︒,40C ∠=︒,直线l 平行于BC ,现将直线l 绕点A 逆时针旋转,所得直线分别交边AB 和AC 于点M 、N ,若AMN △和ABC △相似,则旋转角为( ) (A )20︒; (B )40︒; (C )60︒; (D )8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 【请将结果直接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7、已知a 、b 、c 满足346a b c ==,则a bc b+-= .8、如图,点D 、E 、F 分别位于ABC △的三边上,满足DE BC ∥,EF AB ∥,如果:3:2AD DB =,那么:BF FC = .9、已知向量e 为单位向量,如果向量n 与向量e 方向相反,且长度为3,那么向量n = .(用单位向量e 表示)10、已知ABC DEF △∽△,其中顶点A 、B 、C 分别对应顶点D 、E 、F ,如果40A ∠=︒,60E ∠=︒,那么C ∠= 度.11、已知锐角α,满足tan 2α=,则sin α= .12、已知点B 位于点A 北偏东30︒方向,点C 位于点A 北偏西30︒方向,且8AB AC ==千米,那么 BC = 千米.1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下,且其图像顶点位于第一象限,请写出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表示为()2y a x m k =++的形式)14、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开口向上,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截此抛物线于M 、N 两点,那么线段MN 的长度随直线向上平移而变 .(填“大”或“小”)15、如图,矩形DEFG 的边EF 在ABC △的边BC 上,顶点D 、G 分别在边AB 、AC 上.已知6AC =,8AB =,10BC =,设E F x =,矩形DEFG 的面积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不必写出定义域).16、如图,在ABC △中,90C ∠=︒,6BC =,9AC =,将ABC △平移使其顶点C 位于ABC △的重心G 处,则平移后所得三角形与原ABC △的重叠部分面积是 .17、如图,点E 为矩形ABCD 边BC 上一点,点F 在边CD 的延长线上,EF 与AC 交于点O ,若:1:2CE EB =,:3:4BC AB =,AE AF ⊥,则:CO OA = .18、如图,平面上七个点A 、B 、C 、D 、E 、F 、G ,图中所有的连线长均相等,则cos BAF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满分78分) 19、(本题满分10分) 计算:2cot 452cos 30sin60tan301︒︒+-︒︒+.20、(本题满分10分)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2264y x x =-++化为()2y a x m k =++的形式,再指出该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1、(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在ABC △中,90ACB ∠=︒,4AC =,3BC =,D 是边AC 的中点,CE BD ⊥交AB 于点E . (1)求tan ACE ∠; (2)求:AE EB .22、(本题满分10分)如图,坡AB 的坡比为1:2.4,坡长130AB =米,坡AB 的高为BT .在坡AB 的正面有一栋建筑物CH ,点H 、A 、T 在同一条地平线MN 上.(1)试问坡AB 的高BT 为多少米?EDCBA(2)若某人在坡AB的坡脚A处和中点D处,观测到建筑物顶部C处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试求建筑物的高度CH.(精确到米, 1.73≈,1.41≈)23、(本题满分12分)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位于边BC上,已知BD是BA与BE的比例中项.(1)求证:12CDE ABC∠=∠(2)求证:AD CD AB CE⋅=⋅NEB24、(本题满分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称轴为直线1x =的抛物线28y ax bx =++过点()2,0-.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并写出其顶点坐标;(2)现将此抛物线沿y 方向平移若干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顶点为D ,与y 轴的交点为B ,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A ,过点B 作x 轴的平行线交所得抛物线于点C ,若AC BD ∥,试求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的表达式.25、(本题满分14分)如图,线段5AB =,4AD =,90A ∠=︒,DP AB ∥,点C 为射线DP 上一点,BE 平分ABC ∠交线段AD 于点E (不与端点A 、D 重合).(1)当ABC ∠为锐角,且tan 2ABC ∠=时,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2)当ABE △与BCE △相似时,求线段CD 的长;(3)设DC x =,DE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PDBA P EDC BA参考答案1-6、DCBCBB7、738、3:2 9、3e - 10、80 11 12、813、()211y x =--+ 14、大 15、21224255y x x =-+ 16、3 17、113018、5619、320、2317222y x ⎛⎫=--+ ⎪⎝⎭,对称轴32x =,开口向下,顶点317,22⎛⎫ ⎪⎝⎭21、(1)23(2)8:922、(1)50米;(2)89米23、(1)证明略;(2)证明略24、(1)228y x x =-++,顶点()1,9;(2)223y x x =-++25、(1)16;(2)2或45;(3)415410410x y x --⎛⎫=<< ⎪⎝⎭学习-----好资料更多精品文档。
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元二次方程mx 2+mx ﹣12=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则m 的值为( ) A .0 B .0或﹣2C .﹣2D .2【答案】C【解析】由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得到根的判别式等于0,求出m 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满足题意m 的值.【详解】∵一元二次方程mx 1+mx ﹣12=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m 1﹣4m×(﹣12)=m 1+1m =0, 解得:m =0或m =﹣1, 经检验m =0不合题意, 则m =﹣1.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根的判别式的值大于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根的判别式的值等于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根的判别式的值小于0,方程没有实数根.2.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目前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其中80万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8×1012 B .8×1013C .8×1014D .0.8×1013【答案】B【解析】80万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8×1.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科学计数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10n a ⨯ 的形式,其中110a ≤< ,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果对面上所标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图中x 的值是( ).A .3-B .3C .2D .8【答案】D【解析】根据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特征得出每个相对面,再由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可得出x 的值. 【详解】解:“3”与“-3”相对,“y”与“-2”相对,“x”与“-8”相对, 故x=8,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面上的文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 4.已知,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BC ,若AB=2,则BC=( ) A .3﹣5 B .12(5+1) C .5﹣1D .12(5﹣1) 【答案】C【解析】根据黄金分割点的定义,知BC 为较长线段;则BC=51- AB ,代入数据即可得出BC 的值. 【详解】解:由于C 为线段AB=2的黄金分割点,且AC <BC ,BC 为较长线段; 则BC=2×512-=5-1. 故答案为:5-1. 【点睛】本题考查了黄金分割,应该识记黄金分割的公式:较短的线段=原线段的352倍,较长的线段=原线段的512-倍. 5.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解:A .此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 B .此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 C .此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D .此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 故选C .6.将抛物线()2y x 13=-+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A .()2y x 2=- B .()2y x 26=-+ C .2y x 6=+D .2y x =【答案】D【解析】根据“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原则,将抛物线()2y x 13=-+向左平移1个单位所得直线解析式为:()22y x 113y x 3=-++⇒=+; 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为:22y x 33y x =+-⇒=.故选D . 7.已知a 为整数,且3<a<5,则a 等于( ) A .1 B .2C .3D .4【答案】B【解析】直接利用3,5接近的整数是1,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a 为整数,且3<a<5, ∴a=1. 故选:B . 【点睛】考查了估算无理数大小,正确得出无理数接近的有理数是解题关键. 8.解分式方程12x -﹣3=42x -时,去分母可得( )A .1﹣3(x ﹣2)=4B .1﹣3(x ﹣2)=﹣4C .﹣1﹣3(2﹣x )=﹣4D .1﹣3(2﹣x )=4【答案】B【解析】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2),转化为整式方程,由此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2),得 1﹣3(x ﹣2)=﹣4,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 )A .30°B .25°C .20°D .15°【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2+45°=90°,∴∠2=90°﹣∠1﹣45°=25°,10.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1)x 2+2bx+(a+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1一定不是关于x 的方程x 2+bx+a=0的根B .0一定不是关于x 的方程x 2+bx+a=0的根C .1和﹣1都是关于x 的方程x 2+bx+a=0的根D .1和﹣1不都是关于x 的方程x 2+bx+a=0的根 【答案】D【解析】根据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可得出b=a+1或b=-(a+1),当b=a+1时,-1是方程x 2+bx+a=0的根;当b=-(a+1)时,1是方程x 2+bx+a=0的根.再结合a+1≠-(a+1),可得出1和-1不都是关于x 的方程x 2+bx+a=0的根.【详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1)x 2+2bx+(a+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210{2410a b a +≠-+==, ∴b=a+1或b=-(a+1).当b=a+1时,有a-b+1=0,此时-1是方程x 2+bx+a=0的根; 当b=-(a+1)时,有a+b+1=0,此时1是方程x 2+bx+a=0的根. ∵a+1≠0, ∴a+1≠-(a+1),∴1和-1不都是关于x 的方程x 2+bx+a=0的根.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牢记“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 11.若4a+3b=1,则8a+6b-3的值为______. 【答案】-1【解析】先求出8a+6b 的值,然后整体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4a+3b=1, ∴8a+6b=2, 8a+6b-3=2-3=-1; 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 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点A 的双曲线y=kx(x >0)同时经过点B ,且点A 在点B 的左侧,点A 的横坐标为1,∠AOB=∠OBA=45°,则k 的值为_______.【答案】15 +【解析】分析:过A作AM⊥y轴于M,过B作BD选择x轴于D,直线BD与AM交于点N,则OD=MN,DN=OM,∠AMO=∠BNA=90°,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OA=BA,∠OAB=90°,证出∠AOM=∠BAN,由AAS证明△AOM≌△BAN,得出AM=BN=1,OM=AN=k,求出B(1+k,k﹣1),得出方程(1+k)•(k﹣1)=k,解方程即可.详解:如图所示,过A作AM⊥y轴于M,过B作BD选择x轴于D,直线BD与AM交于点N,则OD=MN,DN=OM,∠AMO=∠BNA=90°,∴∠AOM+∠OAM=90°,∵∠AOB=∠OBA=45°,∴OA=BA,∠OAB=90°,∴∠OAM+∠BAN=90°,∴∠AOM=∠BAN,∴△AOM≌△BAN,∴AM=BN=1,OM=AN=k,∴OD=1+k,BD=OM﹣BN=k﹣1∴B(1+k,k﹣1),∵双曲线y=kx(x>0)经过点B,∴(1+k)•(k﹣1)=k,整理得:k2﹣k﹣1=0,解得:k=152(负值已舍去),故答案为152.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3.如图,六边形ABCDEF的六个内角都相等.若AB=1,BC=CD=3,DE=2,则这个六边形的周长等于_________.【答案】2【解析】凸六边形ABCDEF,并不是一规则的六边形,但六个角都是110°,所以通过适当的向外作延长线,可得到等边三角形,进而求解.【详解】解:如图,分别作直线AB、CD、EF的延长线和反向延长线使它们交于点G、H、P.∵六边形ABCDEF的六个角都是110°,∴六边形ABCDEF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都是60°.∴△AHF、△BGC、△DPE、△GHP都是等边三角形.∴GC=BC=3,DP=DE=1.∴GH=GP=GC+CD+DP=3+3+1=8,FA=HA=GH-AB-BG=8-1-3=4,EF=PH-HF-EP=8-4-1=1.∴六边形的周长为1+3+3+1+4+1=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解题中巧妙地构造了等边三角形,从而求得周长.是非常完美的解题方法,注意学习并掌握.14.如图,将三角形AOC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得三角形BOD,已知OA=4,OC=1,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结果保留π)【答案】5π【解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以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OAB 的面积﹣扇形OCD 的面积,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AOC ≌△BOD ,∴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OAB 的面积﹣扇形OCD 的面积2212041201360360ππ⨯⨯⨯⨯=-=5π.故答案为:5π.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扇形的面积公式,正确理解: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OAB 的面积﹣扇形OCD 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15.某公司销售一种进价为21元的电子产品,按标价的九折销售,仍可获利20%,则这种电子产品的标价为_________元. 【答案】28【解析】设这种电子产品的标价为x 元, 由题意得:0.9x−21=21×20%, 解得:x=28,所以这种电子产品的标价为28元. 故答案为28.16.如图,一组平行横格线,其相邻横格线间的距离都相等,已知点A 、B 、C 、D 、O 都在横格线上,且线段AD ,BC 交于点O ,则AB :CD 等于______.【答案】2:1.【解析】过点O 作OE ⊥AB 于点E ,延长EO 交CD 于点F ,可得OF ⊥CD ,由AB//CD ,可得△AOB ∽△DOC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可得AB OECD OF=,由此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如图,过点O 作OE ⊥AB 于点E ,延长EO 交CD 于点F ,∵AB//CD ,∴∠OFD=∠OEA=90°,即OF ⊥CD , ∵AB//CD ,∴△AOB ∽△DOC ,又∵OE ⊥AB ,OF ⊥CD ,练习本中的横格线都平行,且相邻两条横格线间的距离都相等, ∴AB OE CD OF ==23, 故答案为:2:1.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是解本题的关键. 17.二次函数y=(a-1)x 2-x+a 2-1 的图象经过原点,则a 的值为______. 【答案】-1【解析】将(2,2)代入y=(a-1)x 2-x+a 2-1 即可得出a 的值. 【详解】解:∵二次函数y=(a-1)x 2-x+a 2-1 的图象经过原点, ∴a 2-1=2, ∴a=±1, ∵a-1≠2, ∴a≠1, ∴a 的值为-1. 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图象过原点,可得出x=2时,y=2.18.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上的点,DE ∥AC ,若S △BDE :S △CDE =1:3,则BE :BC 的值为_________.【答案】1:4【解析】由S △BDE :S △CDE =1:3,得到BE 1CE 3=,于是得到 41BE BC =.【详解】解::1:3BDECDESS,= 两个三角形同高,底边之比等于面积比.13BE CE ∴=, :1:4.BE BC ∴=故答案为1:4.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比例的性质等知识,知道等高不同底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底的比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9.某产品每件成本10元,试销阶段每件产品的销售价x (元)与产品的日销售量y (件)之间的关系如表: x/元 … 15 20 25 … y/件…252015…已知日销售量y 是销售价x 的一次函数.求日销售量y (件)与每件产品的销售价x (元)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当每件产品的销售价定为35元时,此时每日的销售利润是多少元? 【答案】(1)40y x =-+;(2)此时每天利润为125元. 【解析】试题分析:(1) 根据题意用待定系数法即可得解;(2)把x=35代入(1)中的解析式,得到销量,然后再乘以每件的利润即可得.试题解析:(1)设y kx b =+,将15x =,25y =和20x =,20y =代入,得:25152020k bk b =+⎧⎨=+⎩,解得:140k b =-⎧⎨=⎩, ∴40y x =-+;(2)将35x =代入(1)中函数表达式得:35405y =-+=,∴利润()35105125=-⨯=(元), 答:此时每天利润为125元.20.深圳某书店为了迎接“读书节”制定了活动计划,以下是活动计划书的部分信息: “读书节“活动计划书 书本类别科普类 文学类 进价(单位:元)1812(1)已知科普类图书的标价是文学类图书标价的1.5倍,若顾客用540元购买的图书,能单独购买科普类图书的数量恰好比单独购买文学类图书的数量少10本,请求出两类图书的标价;经市场调査后发现:他们高估了“读书节”对图书销售的影响,便调整了销售方案,科普类图书每本标价降低a(0<a<5)元销售,文学类图书价格不变,那么书店应如何进货才能获得最大利润?【答案】(1)A类图书的标价为27元,B类图书的标价为18元;(2)当A类图书每本降价少于3元时,A类图书购进800本,B类图书购进200本,利润最大;当A类图书每本降价大于等于3元,小于5元时,A类图书购进600本,B类图书购进400本,利润最大.【解析】(1)先设B类图书的标价为x元,则由题意可知A类图书的标价为1.5x元,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先设购进A类图书t本,总利润为w元,则购进B类图书为(1000-t)本,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列出不等式组,求出t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总利润w=总售价-总成本,求出最佳的进货方案.【详解】解:(1)设B类图书的标价为x元,则A类图书的标价为1.5x元,根据题意可得540540101.5x x-=,化简得:540-10x=360,解得:x=18,经检验:x=18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则A类图书的标价为:1.5x=1.5×18=27(元),答:A类图书的标价为27元,B类图书的标价为18元;(2)设购进A类图书t本,总利润为w元,A类图书的标价为(27-a)元(0<a<5),由题意得,() 1812100016800600t tt+-≤⎧≥⎨⎩,解得:600≤t≤800,则总利润w=(27-a-18)t+(18-12)(1000-t)=(9-a)t+6(1000-t)=6000+(3-a)t,故当0<a<3时,3-a>0,t=800时,总利润最大,且大于6000元;当a=3时,3-a=0,无论t值如何变化,总利润均为6000元;当3<a<5时,3-a<0,t=600时,总利润最大,且小于6000元;答:当A类图书每本降价少于3元时,A类图书购进800本,B类图书购进200本时,利润最大;当A类图书每本降价大于等于3元,小于5元时,A类图书购进600本,B类图书购进400本时,利润最大.【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分式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一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和不等式组求解.21.列方程解应用题八年级学生去距学校10 km的博物馆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20 min后,其余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骑车学生速度的2倍,求骑车学生的速度.km h【答案】15/【解析】试题分析:设骑车学生的速度为xkm/h,利用时间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定要检验.试题解析:解:设骑车学生的速度为xkm/h,由题意得10101-=,x x23=.解得x15=是原方程的解.经检验x15答: 骑车学生的速度为15km/h.22.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E,点G为AD的中点,连接CG,CG的延长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FD.求证:AB=AF;若AG=AB,∠BCD=120°,判断四边形ACD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证明见解析;(2)结论:四边形ACDF是矩形.理由见解析.【解析】(1)只要证明AB=CD,AF=CD即可解决问题;(2)结论:四边形ACDF是矩形.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判断即可;【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E∥CD,AB=CD,∴∠AFC=∠DCG,∵GA=GD,∠AGF=∠CGD,∴△AGF≌△DGC,∴AF=CD,∴AB=CF.(2)解:结论:四边形ACDF是矩形.理由:∵AF=CD ,AF ∥CD ,∴四边形ACDF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AD=∠BCD=120°,∴∠FAG=60°,∵AB=AG=AF ,∴△AFG 是等边三角形,∴AG=GF ,∵△AGF ≌△DGC ,∴FG=CG ,∵AG=GD ,∴AD=CF ,∴四边形ACDF 是矩形.【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23.先化简:2222421121x x x x x x x ---÷+--+,然后在不等式2x ≤的非负整数解中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代入求值. 【答案】21x +;2. 【解析】先将后面的两个式子进行因式分解并约分,然后计算减法,根据题意选择x=0代入化简后的式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原式=()()()()222121112x x x x x x x ---⋅++-- =()21211x x x x --++ =21x + 2x ≤的非负整数解有:2,1,0,其中当x 取2或1时分母等于0,不符合条件,故x 只能取0∴将x=0代入得:原式=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注意选择数时一定要考虑化简前的式子是否有意义.24.解分式方程:12x -=3x【答案】x=1【解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详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x﹣2),得:x=1(x﹣2),解得:x=1,检验:x=1时,x(x﹣2)=1×1=1≠0,则分式方程的解为x=1.【点睛】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解分式方程注意要检验.25.如图,在△ABC中,∠C=90°.作∠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若AB=10cm,CD=4cm,求△ABD 的面积.【答案】(1)答案见解析;(2)220cm【解析】(1)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AD;(2)过D作于DE⊥AB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CD=4,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如图所示,AD即为所求;(2)如图,过D作DE⊥AB于E,∵AD平分∠BAC,∴DE=CD=4,∴S△ABD=1AB·DE=20cm2.2【点睛】掌握画角平分线的方法和角平分线的相关定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6.为奖励优秀学生,某校准备购买一批文具袋和圆规作为奖品,已知购买1个文具袋和2个圆规需21元,购买2个文具袋和3个圆规需39元。
2017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1.下列抛物线中,与抛物线y=x2﹣2x+4具有相同对称轴的是()A.y=4x2+2x+1 B.y=2x2﹣4x+1 C.y=2x2﹣x+4 D.y=x2﹣4x+22.如图,点D、E位于△ABC的两边上,下列条件能判定DE∥BC的是()A.AD•DB=AE•EC B.AD•AE=BD•EC C.AD•CE=AE•BD D.AD•BC=AB•DE3.已知一个坡的坡比为i,坡角为α,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i=sinαB.i=cosαC.i=tanαD.i=cotα4.已知向量和都是单位向量,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 B.C. D.||﹣||=05.已知二次函数y=x2,将它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图象的表达式为()A.y=(x+2)2+3 B.y=(x+2)2﹣3 C.y=(x﹣2)2+3 D.y=(x﹣2)2﹣36.Word文本中的图形,在图形格式中大小菜单下显示有图形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同一个图形随其放置方向的变化,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也随之变化.如图①、②、③是同一个三角形以三条不同的边水平放置时,它们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现有△ABC,已知AB=AC,当它以底边BC水平放置时(如图④),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那么当△ABC以腰AB水平放置时(如图⑤),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分别是()图形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⑤绝对高度 1.50 2.01.22.4?绝对宽度 2.0 1.5 2.5 3.6?0 0 0 0A.3.60和2.40 B.2.56和3.00 C.2.56和2.88 D.2.88和3.0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7.已知线段a是线段b、c的比例中项,如果a=3,b=2,那么c= .8.化简: = .9.已知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BP),若AB=2,则AP﹣BP= .10.已知二次函数y=f(x)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4,则f(1)f(5)(填“>”或“<”)11.求值:sin60°•tan30°=.12.已知G是等腰直角△ABC的重心,若AC=BC=2,则线段CG的长为.13.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则它们的面积之比为.14.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C,面积为S,则面积S关于周长C的函数解析式为.1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EF在△ABC的边BC上,顶点D、G分别在边AB、AC上,已知BC=6,△ABC的面积为9,则正方形DEFG的面积为.16.如图,小明家所在小区的前后两栋楼AB、CD,小明在自己所住楼AB的底部A处,利用对面楼CD墙上玻璃(与地面垂直)的反光,测得楼AB顶部B处的仰角是α,若tanα=0.45,两楼的间距为30米,则小明家所住楼AB的高度是米.17.如图,在△ABC中,∠C=90°,AC=8,BC=6,D是边AB的中点,现有一点P位于边AC上,使得△ADP 与△ABC相似,则线段AP的长为.18.如图,菱形ABCD内两点M、N,满足MB⊥BC,MD⊥DC,NB⊥BA,ND⊥DA,若四边形BMDN的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则cosA=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共10+10+10+10+12+12+14=78分)19.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y=x2﹣4x+5化为y=a(x+m)2+k的形式,再指出该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0.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3,BC=2,点E、F分别在两腰上,且EF∥AD,AE:EB=2:1;(1)求线段EF的长;(2)设=, =,试用、表示向量.21.如图,在△ABC中,∠ACB=90°,AB=5,tanA=,将△ABC沿直线l翻折,恰好使点A与点B重合,直线l分别交边AB、AC于点D、E;(1)求△ABC的面积;(2)求sin∠CBE的值.22.如图,在坡AP的坡脚A处竖有一根电线杆AB,为固定电线杆在地面C处和坡面D处各装一根等长的引拉线BC和BD,过点D作地面MN的垂线DH,H为垂足,已知点C、A、H在一直线上,若测得AC=7米,AD=12米,坡角为30°,试求电线杆AB的高度;(精确到0.1米)23.如图1,点D位于△ABC边AC上,已知AB是AD与AC的比例中项.(1)求证:∠ACB=∠ABD;(2)现有点E、F分别在边AB、BC上如图2,满足∠EDF=∠A+∠C,当AB=4,BC=5,CA=6时,求证:DE=DF.24.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过点A(1,0)、B(3,0)和C(4,6);(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现将此抛物线先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沿y轴方向平移k个单位,若所得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D、E(点D在点E的左边),且使△ACD∽△AEC(顶点A、C、D依次对应顶点A、E、C),试求k的值,并注明方向.25.如图,△ABC边AB上点D、E(不与点A、B重合),满足∠DCE=∠ABC,∠ACB=90°,AC=3,BC=4;(1)当CD⊥AB时,求线段BE的长;(2)当△CD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线段AD的长;(3)设AD=x,BE=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2017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1.下列抛物线中,与抛物线y=x2﹣2x+4具有相同对称轴的是()A.y=4x2+2x+1 B.y=2x2﹣4x+1 C.y=2x2﹣x+4 D.y=x2﹣4x+2【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对称轴方程分别确定各个抛物线的对称轴后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抛物线y=x2﹣2x+4的对称轴为x=1;A、y=4x2+2x+1的对称轴为x=﹣,不符合题意;B、y=2x2﹣4x+1的对称轴为x=1,符合题意;C、y=2x2﹣x+4的对称轴为x=,不符合题意;D、y=x2﹣4x+2的对称轴为x=2,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牢记对称轴方程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2.如图,点D、E位于△ABC的两边上,下列条件能判定DE∥BC的是()A.AD•DB=AE•EC B.AD•AE=BD•EC C.AD•CE=AE•BD D.AD•BC=AB•DE【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分析】根据选项选出能推出对应线段成比例的即可.【解答】解:∵AD•CE=AE•BD,∴,∴DE∥BC,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已知一个坡的坡比为i,坡角为α,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i=sinαB.i=cosαC.i=tanαD.i=cotα【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分析】根据坡比的定义:斜坡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值,即坡角的正弦值,据此即可判断.【解答】解:i=tanα.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坡比的定义,理解坡比是斜坡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值,即坡角的正弦值,是关键.4.已知向量和都是单位向量,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 B.C. D.||﹣||=0【考点】*平面向量.【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根据向量和都是单位向量,可知||=||=1,由此即可判断.【解答】解:∵已知向量和都是单位向量,∴||=||=1,∴||﹣||=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向量、单位向量,属于概念题目,记住概念是解题的关键.5.已知二次函数y=x2,将它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图象的表达式为()A.y=(x+2)2+3 B.y=(x+2)2﹣3 C.y=(x﹣2)2+3 D.y=(x﹣2)2﹣3【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直接根据“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原则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左加右减”的原则可知,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y=(x+2)2,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二次函数y=(x+2)2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可得到函数y=(x+2)2+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知“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Word文本中的图形,在图形格式中大小菜单下显示有图形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同一个图形随其放置方向的变化,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也随之变化.如图①、②、③是同一个三角形以三条不同的边水平放置时,它们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现有△ABC,已知AB=AC,当它以底边BC水平放置时(如图④),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那么当△ABC以腰AB水平放置时(如图⑤),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分别是()图形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⑤绝对高度 1.50 2.01.22.4?绝对宽度 2.00 1.52.53.6?A.3.60和2.40 B.2.56和3.00 C.2.56和2.88 D.2.88和3.00【考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可求AB,即图⑤绝对宽度,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图⑤绝对高度.【解答】解:图④,过A点作AD⊥BC于D,BD=3.60÷2=1.80,在Rt△ABD中,AB==3,图⑤绝对宽度为3;图⑤绝对高度为:2.40×3.60÷2×2÷3=4.32×2÷3=2.88.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图形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的定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7.已知线段a是线段b、c的比例中项,如果a=3,b=2,那么c= .【考点】比例线段.【分析】根据比例中项的定义可得b2=ac,从而易求c.【解答】解:∵线段a是线段b、c的比例中项,∴a2=bc,即32=2×c,∴c=.故答案是:.【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线段,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比例中项的定义.8.化简: = ﹣﹣7.【考点】*平面向量.【分析】直接利用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法则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 =2﹣4﹣3﹣3=﹣﹣7.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注意掌握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是解此题的关键.9.已知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BP),若AB=2,则AP﹣BP= 2﹣4 .【考点】黄金分割.【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的概念、黄金比值计算即可.【解答】解:∵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BP,∴AP=AB=﹣1,则BP=2﹣AP=3﹣,∴AP﹣BP=(﹣1)﹣(3﹣)=2﹣4,故答案为:2﹣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黄金分割的概念和性质,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AC>BC),且使AC是AB 和BC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黄金分割.10.已知二次函数y=f(x)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4,则f(1)>f(5)(填“>”或“<”)【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对称轴及开口方向确定其增减性即可确定答案.【解答】解:∵二次函数y=f(x)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4,∴当x的取值越靠近4函数值就越小,反之越大,∴f(1)>f(5),故答案为:>.【点评】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对称轴及开口方向确定其增减性,难度不大.11.求值:sin60°•tan30°=.【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出各数,再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记各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已知G是等腰直角△ABC的重心,若AC=BC=2,则线段CG的长为.【考点】三角形的重心;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解答即可.【解答】解:∵G是等腰直角△ABC的重心,AC=BC=2,∴CG=,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熟记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是解题的关键.13.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则它们的面积之比为4:9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直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它们的面积之比为4:9.故答案为:4:9【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14.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C,面积为S,则面积S关于周长C的函数解析式为S=C2.【考点】根据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关系式.【分析】直接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的长,再利用三角形面积求法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D⊥BC于点D,∵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C,∴AB=BC=AC=,∴DC=BD=,∴AD==C,∴S=×C×=C2.故答案为:S=×C×=C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正确表示出三角形的高是解题关键.1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EF在△ABC的边BC上,顶点D、G分别在边AB、AC上,已知BC=6,△ABC的面积为9,则正方形DEFG的面积为 4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由DG∥BC得△ADG∽△ABC,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列方程求解.【解答】解:作AH⊥BC于H,交DG于P,如图所示:∵△ABC的面积=BC•AH=9,BC=6,∴AH=3,设正方形DEFG的边长为x.由正方形DEFG得,DG∥EF,即DG∥BC,∵AH⊥BC,∴AP⊥DG.由DG∥BC得△ADG∽△ABC∴.∵PH⊥BC,DE⊥BC∴PH=ED,AP=AH﹣PH,即,由BC=6,AH=3,DE=DG=x,得,解得x=2.故正方形DEFG的面积=22=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关键是由平行线得到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方程.16.如图,小明家所在小区的前后两栋楼AB、CD,小明在自己所住楼AB的底部A处,利用对面楼CD墙上玻璃(与地面垂直)的反光,测得楼AB顶部B处的仰角是α,若tanα=0.45,两楼的间距为30米,则小明家所住楼AB的高度是27 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分析】作PE⊥AB于点E,在直角△AEP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得AE的长,根据AB=2AE即可求解.【解答】解:作PE⊥AB于点E,在直角△AEP中,∠APE=∠α,则AE=PE•tan∠APE=30×0.45=13.5(米),则AB=2AE=27(米).故答案是:27.【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仰角、俯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记住特殊三角形的边之间关系,学会把问题转化为方程解决,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7.如图,在△ABC中,∠C=90°,AC=8,BC=6,D是边AB的中点,现有一点P位于边AC上,使得△ADP与△ABC相似,则线段AP的长为4或.【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分△ADP∽△ABC与△ADP∽△ACB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解答】解:∵在△ABC中,∠C=90°,AC=8,BC=6,∴AB==10.∵D 是边AB 的中点, ∴AD=5.当△ADP ∽△ABC 时, =,即=,解得AP=4;当△ADP ∽△ACB 时, =,即=,解得AP=.故答案为:4或.【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进行分类讨论,不要漏解.18.如图,菱形ABCD 内两点M 、N ,满足MB ⊥BC ,MD ⊥DC ,NB ⊥BA ,ND ⊥DA ,若四边形BMDN 的面积是菱形ABCD 面积的,则cosA=.【考点】菱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分析】如图,连接AN 、CM ,延长BM 交AD 于H .AN 是菱形ABCD 的角平分线,同理CM 也是菱形ABCD 的角平分线,设BD 与AC 交于点O ,易知四边形BMDN 是菱形,设S △OMB =S △ONB =S △OMD =S △OND =a ,因为四边形BMDN 的面积是菱形ABCD 面积的,所以S △AMB =S △AMD =S △CNB =S △CND =4a ,推出AM=4OM ,CN=4ON ,设ON=OM=k ,则AM=CN=4k ,由△ABO ∽△BNO ,推出OB 2=OA •ON=5k 2,推出OB=k ,AB=AD==k ,由AD •BH=•BD •AO ,推出BH==,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H 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连接AN 、CM ,延长BM 交AD 于H .∵AB⊥BN,AD⊥DN,∴∠ABN=∠ADN=90°,在Rt△ANB和Rt△AND中,,∴△ABN≌△ADN,∴∠BAN=∠DAN,∴AN是菱形ABCD的角平分线,同理CM也是菱形ABCD的角平分线,设BD与AC交于点O,易知四边形BMDN是菱形,设S△OMB=S△ONB=S△OMD=S△OND=a,∵四边形BMDN的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S△AMB=S△AMD=S△CNB=S△CND=4a,∴AM=4OM,CN=4ON,设ON=OM=k,则AM=CN=4k,∵△ABO∽△BNO,∴OB2=OA•ON=5k2,∴OB=k,AB=AD==k,∵AD•BH=•BD•AO,∴BH==,∴AH===k,∴cosA===.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学会利用面积法求线段,所以中考常考题型.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共10+10+10+10+12+12+14=78分)19.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y=x2﹣4x+5化为y=a(x+m)2+k的形式,再指出该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考点】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分析】利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y=x2﹣4x+5=(x﹣4)2﹣3,∴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x=4,顶点(4,﹣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三种形式,正确利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3,BC=2,点E、F分别在两腰上,且EF∥AD,AE:EB=2:1;(1)求线段EF的长;(2)设=, =,试用、表示向量.【考点】*平面向量;梯形.【专题】计算题.【分析】(1)作BM∥CD交AD、EF于M、N两点,将问题转化到△ABM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EN,由EF=EN+NF=EN+AD进行求解;(2)由=、=得BC=AD,EB=AB,根据=可得答案.【解答】解:(1)作BM∥CD交AD、EF于M、N两点,又AD∥BC,EF∥AD,∴四边形BCFN与MNFD均为平行四边形.∴BC=NF=MD=2,∴AM=AD﹣MD=1.又=2,∴=,∵EF∥AD,∴△BEN∽△BAM,∴,即,∴EN=,则EF=EN+NF=;(2)∵=, =,∴BC=AD,EB=AB,∴==, ==,则==+.【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向量的运算,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对应边的长度之比和向量的基本运算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在△ABC中,∠ACB=90°,AB=5,tanA=,将△ABC沿直线l翻折,恰好使点A与点B重合,直线l分别交边AB、AC于点D、E;(1)求△ABC的面积;(2)求sin∠CBE的值.【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1)根据∠A的正切用BC表示出AC,再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BC,再求出AC,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2)设CE=x,表示出AE,再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BE=AE,然后列方程求出x,再利用锐角的正弦等于对边比斜边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ACB=90°,tanA=,∴=,∴AC=2BC,在Rt△ABC中,BC2+AC2=AB2,即BC2+4BC2=25,解得BC=,所以,AC=2,△ABC的面积=AC•BC=××2=5;(2)设CE=x,则AE=AC﹣CE=2﹣x,∵△ABC沿直线l翻折点A与点B重合,∴BE=AE=2﹣x,在Rt△BCE中,BC2+CE2=BE2,即2+x2=(2﹣x)2,解得x=,所以,CE=,BE=2﹣x=2﹣=,所以,sin∠CBE===.【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此类题目,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相关的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在坡AP的坡脚A处竖有一根电线杆AB,为固定电线杆在地面C处和坡面D处各装一根等长的引拉线BC和BD,过点D作地面MN的垂线DH,H为垂足,已知点C、A、H在一直线上,若测得AC=7米,AD=12米,坡角为30°,试求电线杆AB的高度;(精确到0.1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分析】作BE⊥AD于点E,设AB=x米,在直角△ABE中,根据三角函数,利用x表示出AE和BE的长,则在直角△BED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BD的长,在直角△ABC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BC,根据BC=BD即可列方程求解.【解答】解:作BE⊥AD于点E,设AB=x米,在直角△ABE中,∠BAE=90°﹣∠DAH=90°﹣30°=60°,则AE=AB•cos∠BAE=xcos60°=x(米),BE=AB•sin∠BAE=x sin60°=x(米).则DE=AD﹣AE=12﹣x,在直角△BED中,BD2=BE2+DE2=(x)2+(12﹣x)2=144+x2﹣12x,在直角△ABC中,BC2=AC2+AB2=72+x2=49+x2.∵BC=BD,∴144+x2﹣12x=49+x2.解得x=≈7.9答:电线杆AB的高度约是7.9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正确作出辅助线,利用AB的长表示抽BD和BC 是关键.23.如图1,点D位于△ABC边AC上,已知AB是AD与AC的比例中项.(1)求证:∠ACB=∠ABD;(2)现有点E、F分别在边AB、BC上如图2,满足∠EDF=∠A+∠C,当AB=4,BC=5,CA=6时,求证:DE=DF.【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证出△ABD∽△ACB,得出对应角相等即可;(2)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对应边成比例求出AD=,BD=,得出BD=C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BC=∠ACB,证出∠ABD=∠BDC,再证明点B、E、D、F四点共圆,由圆周角定理得出,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AB是AD与AC的比例中项.∴,又∵∠A=∠A,∴△ABD∽△ACB,∴∠ACB=∠ABD;(2)证明:∵△ABD∽△ACB,∴,即,解得:AD=,BD=,∴CD=AC﹣AD=6﹣=,∴BD=CD,∴∠DBC=∠ACB,∵∠ACB=∠ABD,∴∠ABD=∠BDC,∵∠EDF=∠A+∠C,∠A+∠C=180°﹣∠ABC,∴∠EDF+∠ABC=180°,∴点B、E、D、F四点共圆,∴,∴DE=DF.【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点共圆、圆周角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四点共圆是解决问题(2)的关键.24.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过点A(1,0)、B(3,0)和C(4,6);(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现将此抛物线先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沿y轴方向平移k个单位,若所得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D、E(点D在点E的左边),且使△ACD∽△AEC(顶点A、C、D依次对应顶点A、E、C),试求k的值,并注明方向.【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直接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出D,E坐标,根据平移,用k表示出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利用坐标轴上点的特点得出m+n=16,mn=63﹣,进而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比例式建立方程即可求出k【解答】解:(1)∵抛物线过点A(1,0)、B(3,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3),∵C(4,6),∴6=a(4﹣1)(4﹣3),∴a=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1)(x﹣3)=2x2﹣8x+6;(2)如图,设点D(m,0),E(n,0),∵A(1,0),∴AD=m﹣1,AE=n﹣1由(1)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2﹣8x+6=2(x﹣2)2﹣2;∴将此抛物线先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6个单位,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8)2﹣2;∴再沿y轴方向平移k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8)2﹣2﹣k;令y=0,则2(x﹣8)2﹣2﹣k=0,∴2x2﹣32x+126﹣k=0,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m+n=16,mn=63﹣,∵A(1,0),C(4,6),∴AC2=(4﹣1)2+62=45,∵△ACD∽△AEC,∴,∴AC2=AD•AE,∴45=(m﹣1)(n﹣1)=mn﹣(m+n)+1,∴45=63﹣﹣16+1,∴k=6,即:k=6,向下平移6个单位.【点评】此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平移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本题的关键是设出了点D,E的坐标,借助韦达定理直接求出k.25.如图,△ABC边AB上点D、E(不与点A、B重合),满足∠DCE=∠ABC,∠ACB=90°,AC=3,BC=4;(1)当CD⊥AB时,求线段BE的长;(2)当△CD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线段AD的长;(3)设AD=x,BE=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考点】三角形综合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压轴题;面积法.【分析】(1)先根据∠ACB=90°,AC=3,BC=4,求得AB=5,sinA=,tanB=,再根据△ACD为直角三角形,求得AD,在Rt△CDE中,求得DE,最后根据BE=AB﹣AD﹣DE进行计算即可;(2)当△CDE时等腰三角形时,可知∠CDE>∠A>∠B=∠DCE,∠CED>∠B=∠DCE,进而得出∠CED=∠CDE,再根据∠B=∠DCE,∠CDE=∠BDC,得到∠BCD=∠CED=∠CDE=∠BDC,最后求得AD的长;(3)先作CH ⊥AB 于H ,Rt △ACH 中,求得CH 和AH 的长,在Rt △CDH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CD 2=x 2﹣x+9,再判定△BDC ∽△CDE ,得出CD 2=DE •DB ,即x 2﹣x+9=(5﹣x ﹣y )(5﹣x ),最后求得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解答】(1)在△ABC 中,∠ACB=90°,AC=3,BC=4,∴AB=5,sinA=,tanB=,如图,当CD ⊥AB 时,△ACD 为直角三角形,∴CD=AC •sinA=,∴AD==, 又∵∠DCE=∠ABC ,∴在Rt △CDE 中,DE=CD •tan ∠DCE=×=,∴BE=AB ﹣AD ﹣DE=5﹣﹣=;(2)当△CDE 时等腰三角形时,可知∠CDE >∠A >∠B=∠DCE ,∠CED >∠B=∠DCE ,∴唯有∠CED=∠CDE ,又∵∠B=∠DCE ,∠CDE=∠BDC ,∴∠BCD=∠CED=∠CDE=∠BDC ,∴BD=BC=4,∴AD=5﹣4=1;(3)如图所示,作CH ⊥AB 于H ,∵×BC ×AC=AB ×CH ,∴CH=,∴Rt △ACH 中,AH==,∴在Rt △CDH 中,CD 2=CH 2+DH 2=()2+(﹣x )2=x 2﹣x+9, 又∵∠CDE=∠BDC ,∠DCE=∠B ,∴△BDC ∽△CDE ,∴CD 2=DE •DB ,即x2﹣x+9=(5﹣x﹣y)(5﹣x),解得.【点评】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中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以及面积法进行求解.。
2017年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5的相反数是()A.5 B.﹣5 C.D.2.(3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左视图是()A.B.C.D.3.(3分)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A.打开电视机,正在播广告B.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点数是6C.地球总是绕着太阳转D.今年10月1日,泸州市一定会下雨4.(3分)化简﹣2a﹣(1﹣2a)的值是()A.﹣4a﹣1 B.4a﹣1 C.1 D.﹣15.(3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A.7 B.9 C.12 D.9或126.(3分)一元二次方程x2﹣4x+5=0的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只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7.(3分)如图是某班为贫困地区捐书情况的条形统计图.则这个班平均每名学生捐书()A.2册 B.3册 C.4册 D.5册8.(3分)已知△ABC,∠A=90°,将△ABC绕点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85°,点B 旋转到点E,点C旋转到点F,得到△AEF,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AE=85°B.AC=AF C.EF=BC D.∠EAF=85°9.(3分)已知0≤x≤,那么函数y=﹣2x2+8x﹣6的最大值是()A.﹣10.5 B.2 C.﹣2.5 D.﹣610.(3分)如图,AB是⊙O的弦,CD是⊙O的直径,CD=15,CD⊥AB于M,如果sin∠ACB=,则AB=()A.24 B.12 C.9 D.6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1.(3分)计算(a3)2的结果是.12.(3分)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COB=26°,则∠1=.13.(3分)分解因式:m2﹣2m=.14.(3分)已知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写出它的逆命题:.15.(3分)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a(a﹣b)+1,其中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如:2⊕5=2×(2﹣5)+1=2×(﹣3)+1=﹣5,那么方程3⊕x=13的解为x=.16.(3分)如图,在△ABC中∠C=90°,AC=BC=2,D是AB的中点,点E,F 分别在AC,BC上运动(点E不与点A,C重合)且保持AE=CF,连接DE,DF,EF.则DE•DF+CE•CF=.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满分102分。
上海市黄浦区2017届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一模)试题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1. 下列抛物线中,与抛物线224y x x =-+具有相同对称轴的是( )A. 2421y x x =++ B. 2241y x x =-+C. 224y x x =-+D. 242y x x =-+2. 如图,点D 、E 位于△ABC 的两边上,下列条件能判定DE ∥BC 的是( ) A. AD DB AE EC ⋅=⋅ B. AD AE BD EC ⋅=⋅ C. AD CE AE BD ⋅=⋅ D. AD BC AB DE ⋅=⋅3. 已知一个坡的坡比为i ,坡角为α,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sin i α=B. cos i α=C. tan i α=D. cot i α= 4. 已知向量a 和b 都是单位向量,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a b =B. 2a b +=C. 0a b -=D. ||||0a b -=5. 已知二次函数2y x =,将它的图像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图 像的表达式为( )A. 2(2)3y x =++ B. 2(2)3y x =+- C. 2(2)3y x =-+ D. 2(2)3y x =--6. Word 文本中的图形,在图形格式中大小菜单下显示有图形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同一 个图形随其放置方向的变化,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也随之变化,如图①、②、③是 同一个三角形以三条不同的边水平放置时,它们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现有 △ABC ,已知AB AC =,当它以底边BC 水平放置时(如图④),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 绝对宽度如下表,那么当△ABC 以腰AB 水平放置时(如图⑤),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 绝对宽度分别是( )A. 3.60和2.40B. 2.56和3.00C. 2.56和2.88D. 2.88和3.00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7. 已知线段a 是线段b 、c 的比例中项,如果3a =,2b =,那么c = 8. 计算:2(2)3()a b a b --+=9. 已知点P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P BP >),若2AB =,则AP BP -= 10. 已知二次函数()y f x =的图像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4x =,则(1)f (5)f (填“>”或“<”)11. 计算:sin 60tan 30︒︒⋅=12. 已知G 是等腰直角△ABC 的重心,若2AC BC ==,则线段CG 的长为 13. 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 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C ,面积为S ,则面积S 关于周长C 的函数解析式为 15.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EF 在△ABC 的边BC 上,顶点D 、G 分别在边AB 、AC 上,已知6BC =,△ABC 的面积为9,则正方形DEFG 的面积为16. 如图,小明家所在小区的前后两栋楼AB 、CD ,小明在自己所住楼AB 的底部A 处, 利用对面楼CD 墙上玻璃(与地面垂直)的反光,测得楼AB 顶部B 处的仰角是α,若tan 0.45α=,两楼的间距为30米,则小明家所住楼AB 的高度是 米17. 如图,在△ABC 中,90C ︒∠=,8AC =,6BC =,D 是边AB 的中点,现有一点P 位于边AC 上,使得△ADP 与△ABC 相似,则线段AP 的长为18. 如图,菱形ABCD 内两点M 、N ,满足MB BC ⊥,MD DC ⊥,NB BA ⊥,ND DA ⊥,若四边形BMDN 的面积是菱形ABCD 面积的15,则cos A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共10+10+10+10+12+12+14=78分) 19. 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21452y x x =-+化为2()y a x m k =++的形式,再指出该函数 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0.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3AD =,2BC =,点E 、F 分别在两腰上, 且EF ∥AD ,:2:1AE EB =; (1)求线段EF 的长;(2)设AB a =,AD b =,试用a 、b 表示向量EC ;21. 如图,在△ABC 中,90ACB ︒∠=,5AB =,1tan 2A =,将△ABC 沿直线l 翻折, 恰好使点A 与点B 重合,直线l 分别交边AB 、AC 于点D 、E ; (1)求△ABC 的面积;(2)求sin CBE ∠的值;22. 如图,在坡AP 的坡脚A 处竖有一根电线杆AB ,为固定电线杆在地面C 处和坡面D 处 各装一根等长的引拉线BC 和BD ,过点D 作地面MN 的垂线DH ,H 为垂足,已知点C 、A 、H 在一直线上,若测得7AC =米,12AD =米,坡角为30︒,试求电线杆AB 的高度;(精确到0.1米)23. 如图,点D 位于△ABC 边AC 上,已知AB 是AD 与AC 的比例中项; (1)求证:ACB ABD ∠=∠;(2)现有点E 、F 分别在边AB 、BC 上,满足EDF A C ∠=∠+∠,当4AB =,5BC =,6CA =时,求证:DE DF =;24. 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称轴平行于y 轴的抛物线过点(1,0)A 、(3,0)B 和(4,6)C ;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现将此抛物线先沿x 轴方向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沿y 轴方向平移k 个单位,若所得 抛物线与x 轴交于点D 、E (点D 在点E 的左边),且使△ACD ∽△AEC (顶点A 、C 、D 依次对应顶点A 、E 、C ),试求k 的值,并注明方向;25. 如图,△ABC 边AB 上点D 、E (不与点A 、B 重合),满足DCE ABC ∠=∠,90ACB ︒∠=,3AC =,4BC =;(1)当CD AB ⊥时,求线段BE 的长;(2)当△CDE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线段AD 的长;(3)设AD x =,BE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 B2. C3. C4. D5. A6. D二. 填空题7.92 8. 7a b -- 9. 4 10. > 11. 124:9 14. 2S = 15. 4 16. 27 17. 4或25418. 23三. 解答题 19. 21(4)32y x =--,开口向上,对称轴4x =,顶点(4,3)-; 20.(1)73EF =;(2)1233EC a b =+; 21.(1)5;(2)35; 22. 7.9米; 23.(1)略;(2)略; 24.(1)2286y x x =-+;(2)6k =,向下平移6个单位; 25.(1)75BE =;(2)1AD =;(3)3280525x y x -=-5(0)2x <<;。
届黄浦区中考数学一模及答案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黄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终调研测试数学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50分)考生注意:1. 本试卷含三个大题,共25题;2. 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3. 除第一、二大题外,其余各题如无特别说明,都必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写出证明或计算的主要步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择正确项的代号并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1、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像大致如图所示,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是( )0a >0b <; (C )0c <; (D )20b a +>.2、若将抛物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2y x =,则原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A )222y x =+; (B )222y x =-; (C )()222y x =+; (D )()222y x =-. 3、在ABC △中,=90C ∠︒,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第4题)OC D BA(第5题)(第1题)(A )sin AC A AB =; (B )sin BC A AB =; (C )sin AC A BC =; (D )sin BCA AC=. 4、如图,线段AB 与CD 交于点O ,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C BD ∥的是( )(A )1OC =,2OD =,3OA =,4OB =; (B )1OA =,2AC =,3AB =,4BD =; (C )1OC =,2OA =,3CD =,4OB =; (D )1OC =,2OA =,3AB =,4CD =. 5、如图,向量OA 与OC 均为单位向量,且OA OB ⊥,令n OA OB =+,则||n =( ) (A )1; (B(C(D )2.6、如图,在ABC △中,80B ∠=︒,40C ∠=︒,直线l 平行于BC ,现将直线l 绕点A 逆时针旋转,所得直线分别交边AB 和AC 于点M 、N ,若AMN △和ABC △相似,则旋转角为( ) (A )20︒; (B )40︒; (C )60︒; (D )8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 【请将结果直接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7、已知a 、b 、c 满足346a b c ==,则a bc b+-= . 8、如图,点D 、E 、F 分别位于ABC △的三边上,满足DE BC ∥,EF AB ∥,如果:3:2AD DB =,那么:BF FC = .9、已知向量e 为单位向量,如果向量n 与向量e 方向相反,且长度为3,那么向量n = .(用单位向量e 表示)10、已知ABC DEF △∽△,其中顶点A 、B 、C 分别对应顶点D 、E 、F ,如果40A ∠=︒,60E ∠=︒,那么C ∠= 度.11、已知锐角α,满足tan 2α=,则sin α= .lCBA(第6题)F EDCB A(第8题)12、已知点B 位于点A 北偏东30︒方向,点C 位于点A 北偏西30︒方向,且8AB AC ==千米,那么BC = 千米.1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下,且其图像顶点位于第一象限,请写出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表示为()2y a x m k =++的形式)14、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开口向上,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截此抛物线于M 、N 两点,那么线段MN 的长度随直线向上平移而变 .(填“大”或“小”)15、如图,矩形DEFG 的边EF 在ABC △的边BC 上,顶点D 、G 分别在边AB 、AC 上.已知6AC =,8AB =,10BC =,设EF x =,矩形DEFG 的面积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不必写出定义域).16、如图,在ABC △中,90C ∠=︒,6BC =,9AC =,将ABC △平移使其顶点C 位于ABC △的重心G 处,则平移后所得三角形与原ABC △的重叠部分面积是 .17、如图,点E 为矩形ABCD 边BC 上一点,点F 在边CD 的延长线上,EF 与AC 交于点O ,若:1:2CE EB =,:3:4BC AB =,AE AF ⊥,则:CO OA = .18、如图,平面上七个点A 、B 、C 、D 、E 、F 、G ,图中所有的连线长均相等,则cos BAF ∠= .第16题C BAGGF E D CB A(第15题)B A GEBA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满分78分) 19、(本题满分10分) 计算:2cot 452cos 30sin60tan301︒︒+-︒︒+.20、(本题满分10分)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2264y x x =-++化为()2y a x m k =++的形式,再指出该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1、(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在ABC △中,90ACB ∠=︒,4AC =,3BC =,D 是边AC 的中点,CE BD ⊥交AB 于点E . (1)求tan ACE ∠; (2)求:AE EB .ED C BA22、(本题满分10分)如图,坡AB 的坡比为1:2.4,坡长130AB =米,坡AB 的高为BT .在坡AB 的正面有一栋建筑物CH ,点H 、A 、T 在同一条地平线MN 上. (1)试问坡AB 的高BT 为多少米?(2)若某人在坡AB 的坡脚A 处和中点D 处,观测到建筑物顶部C 处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试求建筑物的高度CH .(精确到1.73, 1.41≈)23、(本题满分12分)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E 位于边BC 上,已知BD 是BA 与BE 的比例中项.N(1)求证:12CDE ABC ∠=∠ (2)求证:AD CD AB CE ⋅=⋅24、(本题满分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称轴为直线1x =的抛物线28y ax bx =++过点()2,0-.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并写出其顶点坐标;(2)现将此抛物线沿y 方向平移若干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顶点为D ,与y 轴的交点为B ,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A ,过点B 作x 轴的平行线交所得抛物线于点C ,若AC BD ∥,试求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的表达式.ED CBA25、(本题满分14分)如图,线段5AB =,4AD =,90A ∠=︒,DP AB ∥,点C 为射线DP 上一点,BE 平分ABC ∠交线段AD 于点E (不与端点A 、D 重合).(1)当ABC ∠为锐角,且tan 2ABC ∠=时,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2)当ABE △与BCE △相似时,求线段CD 的长;(3)设DC x =,DE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参考答案 1-6、DCBCBB 7、738、3:2 9、3e - 10、80 1112、813、()211y x =--+ 14、大 15、21224255y x x =-+ 16、3 17、1130 18、5619、320、2317222y x ⎛⎫=--+ ⎪⎝⎭,对称轴32x =,开口向下,顶点317,22⎛⎫ ⎪⎝⎭PDBA P EDC BA21、(1)23(2)8:9 22、(1)50米;(2)89米 23、(1)证明略;(2)证明略24、(1)228y x x =-++,顶点()1,9;(2)223y x x =-++25、(1)16;(2)2或45;(3)41010y x ⎫=<<⎪⎝⎭。
2017年广州市黄浦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共50分)1. 的相反数是A. B. C. D.2.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左视图是A. B.C. D.3. 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A. 打开电视机,正在播广告B.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点数是C. 地球总是绕着太阳转D. 今年月日,广州市一定会下雨4. 化简的结果是A. B. C. D.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和,则它的周长为A. B. C. D. 或6.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是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只有一个实数根D. 没有实数根7. 如图是某班为贫困地区捐书情况的条形统计图,则这个班平均每名学生捐书本.A. B. C. D.8. 已知,,将绕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点旋转到点,点旋转到点,得到.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B. C. D.9. 已知,那么函数的最大值是A. B. C. D.10. 如图,是的弦,是的直径,,于,如果,则A. B. C. D.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30分)11. 计算的结果是.12. 如图,为直线上一点,,则度.13. 分解因式:.14. 已知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逆命题是.15. 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都有:,其中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如:,那么方程的解为.16. 如图,在中,,是的中点,点,分别在,上运动(点不与点,重合)且保持,连接,,.则.三、解答题(共9小题;共117分)17. 解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8. 如图,为矩形边的中点,求证:.19. 已知.(1)化简;(2)如果,是方程的两个根,求的值.20. 已知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点关于轴的对称点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1)求的值;(2)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1. 某市“艺术节”期间,小明、小亮都想去观看魔术表演,但是只有一张魔术表演门票,他们决定采用抽卡片的办法确定谁去.规则如下:将正面分别标有数字,,,的四张卡片(除数字外其余都相同)洗匀后,背面朝上放置在桌面上,随机抽出一张记下数字后放回.然后重新洗匀后背面朝上放回到桌面上,再随机抽出一张记下数字.如果两次抽到的数字之和为奇数,则小明去;如果两次抽到的数字之和为偶数,则小亮去.(1)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列举两次抽取卡片,依次记下两个数字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2)你认为这个规则公平吗?请说明理由.22. 小明家离学校千米,平时骑自行车上学.这天自行车坏了,小明只好步行上学,结果这天比平时慢了小时到学校.已知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的倍,求小明步行和骑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23. 如图,已知在等腰中,,交于点.(1)尺规作图:作线段的中点(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并连接;(2)已知,是线段上一点,若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的长为多少?24. 如图,已知边长为的正方形,点是边的中点,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不与,重合),以为圆心,的长为半径的圆与边相交于点,过点作的切线交于点,连接,.(1)证明:是的切线;(2)问为何值时,经过的中点?(3)的周长是否一个定值?请说明理由.25. 已知直线;抛物线:.(1)若抛物线经过,两点,且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上,求此时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若把直线向上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且无论非零实数为何值,直线与抛物线都只有一个交点.①求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②已知是过点且平行于轴的直线,点是此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不在轴上),过点作直线轴与直线交于点,为原点求证是等腰三角形.答案第一部分1. B 【解析】,的相反数是.2. B3. C4. D5. C6. D7. A8. D9. B 10. C第二部分11.12.13.14.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15.16.第三部分17.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18.四边形是矩形,,,是边的中点,,在和中,,.19. (1)(2)解方程,得,.所以.20. (1)在上,,.(2)关于轴对称点为,.在上,..所以所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1. (1)用列表法列举所有可能:(2)上述所有出现的结果均是等可能的,且有种可能.其中和为偶数的有种,和为奇数的有种.和为偶数,和为奇数.这个规则公平.22. 设小明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则小明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依题意得,解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小明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23. (1)如图点为所求,连接.(2)是边的中点,.,,,为等边三角形,.而,,,.①过作交于,在和中,,,即,.②过作交于,在和中,,,即,.综合①②若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的长为或.24. (1)四边形是正方形,,又是的半径,是的切线.(2)在中,,设,则,,若经过的中点,即,则.解得,当时,经过的中点.(3)的周长是一个定值.理由如下.延长交的延长线于,连接,,过作,垂足为.为的切线,是的切线,,.,,.在和中,.,.在和中,..的周长.的周长25. (1)抛物线经过,两点,抛物线的对称轴为,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上,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①依题意直线的解析式为:,把代入得,,此时.无论非零实数为何值,直线与抛物线都只有一个交点,,.解得,.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②设,与轴交于点,则,,是等腰三角形.。
2017年黄埔区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数学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三大题25 小题,共4 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第1 面、第3 面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填写考生号、座位号,再用2B 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涉及作图的题目,用2B 铅笔画图.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自留.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5 的相反数是( * ) .A.5 B.-5 C 15D.15-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 ) .3.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打开电视机,正在播广告B.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点数是6 C.地球总是绕着太阳转D.今年10 月1 日,广州市一定会下雨4. 化简-2a -(1-2a)的结果是( * ) .A.-4a -1B.4a -1C.1D.-1数学试卷第1 页共4 页数学试卷第2 页共4 页5 .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 和5,则它的周长为( * ).A.7 B.9 C.12 D.9 或126.一元二次方程x2-4x+5=0 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只有一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7.如图是某班为贫困地区捐书情况的条形统计图,则这个班平均每名学生捐书( * )本.A.3 B.3.5 C.4 D.5第7 题8.已知∆ABC ,∠A =90°,将∆ABC 绕点A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85︒,点B 旋转到点E ,点C 旋转到点F ,得到∆AEF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BAE = 85︒B.AC =AF ,C.EF =BC D.∠EAF = 85︒9.已知0≤x≤12,那么函数y=-2x2+8x-6 的最大值是(* ).A.-6;B.-2.5;C.2;D.1.10.如图,AB 是⊙O 的弦,CD 是⊙O 的直径,CD =15,CD ⊥AB 于M ,如果sin ∠ACB=35,则AB =(* ).A.24 B.12 C.9 D.6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20 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 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18 分.)11.计算(a3 )2 的结果是* .12.如图,O 为直线AB 上一点,∠COB=26°,则∠1= * 度.13.分解因式:m2 - 2m =* .第12 题14.已知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逆命题是 * .15.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 都有:a ⊕b=a(a -b) +1,其中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如:2⊕5=2⨯ (2 -5) +1=2⨯ ( -3) +1 =-5 ,那么方程3 ⊕x=13的解为x =* .16.如图,在∆ABC 中∠C = 90︒, AC =BC =,D 是AB 的中点,点E,F 分别在AC, BC 上运动(点E 不与点A, C 重合)且保持AE =CF ,连接DE, DF, EF .则DE⋅DF+CE⋅CF=*数学试卷 第 3 页共 4 页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9 小题,满分 102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 9 分)解不等式: 5x - 3 ≤ 2x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8.(本小题满分 9 分)如图,M 为矩形 ABCD 边 AD 的中点,求证:BM =CM .19.(本小题满分 10 分)已知 A = ()()a b b a b a a b --- (1)化简 A ;(2)如果 a , b 是方程 x 2 - 3x +2 = 0 的两个根,求A 的值20.(本小题满分 10 分)已知点 P (1, a ) 在反比例函数 y =2x的图象上,点 P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 P ' 在一次函数 y = k x + 4 的图象上.(1)求α的值;(2)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某市“艺术节”期间,小明、小亮都想去观看魔术表演,但是只有一张魔术表演门票,他们决定采用抽卡片的办法确定谁去.规则如下:将正面分别标有数字 1、2、3、4 的四张卡片(除数字外其余都相同)洗匀后,背面朝 上放置在桌面上,随机抽出一张记下数字后放回. 然后重新洗匀后背面朝上放回到桌面上, 再随机抽出一张记下数字.如果两次抽到的数字之和为奇数,则小明去;如果两次抽到的 数字之和为偶数,则小亮去.(1)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列举两次抽取卡片,依次记下两个数字所有可能出现 的结果;(2)你认为这个规则公平吗?请说明理由.数学试卷第4 页共4 页数学试卷 第 5 页共 4 页22.(本小题满分 12 分)小明家离学校 2 千米,平时骑自行车上学.这天自行车坏了,小明只好步行上学,结果这 天比平时慢了13小时到学校.已知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的 4 倍,求小明步行和骑自 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23.(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已知在等腰 ∆ABC 中, ∠A =∠B =30︒ , CD ⊥ AC 交 AB 于点 D .(1) 尺规作图:作线段 AD 的中点 E (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并连接CE ; (2)已知 AD =P 是线段BC 上一点, 若以 P , D , 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BCE 相似,DP 的长为多少?24.(本小题满分 14 分) 第 23 题如图,已知边长为 4 的正方形 ABCD ,点 E 是边 AB 的中点,点O 是线段 AE 上的一个动点( O 不与 A , E 重合),以 O 为圆心, OB 为半径的圆与边 AD 相交于点 M ,过点 M 作 ⊙ O 的切线交 DC 于点 N ,连接OM , O N .(1) 证明:BC 是⊙O 的切线; (2) 问 OB 为何值时,⊙ O 经过 AD 的中点?(3)∆DMN 的周长是否一个定值?请说明理由.25.(本小题满分 14 分)已知直线l 1 : y = kx (k ≠ 0) ;抛物线: y = ax 2+ bx + 1 . (1)若抛物线经过(1,t ),(3,t )两点,且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y = x 上,求此时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若把直线 l 1 向上平移( k 2 +1)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 l 2 ,且无论非零实数 k 为何值,直线 l 2 与抛物线都只有一个交点.① 求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②已知 MN 是过点 (0, 2) 且平行 于 x 轴的直线,点 P是此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不在y 轴上),过点P 作直线PQ ∥y 轴与直线MN 交于点Q,O 为原点.求证 POQ 是等腰三角形.数学试卷第6 页共4 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7届初三一模数学试卷2017.1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1.下列抛物线中,与抛物线224y x x =-+具有相同对称轴的是()A. 2421y x x =++B. 2241y x x =-+C. 224y x x =-+ D. 242y x x =-+2.如图,点D 、E 位于△ABC 的两边上,下列条件能判定DE ∥BC 的是( )A.AD DB AE EC ⋅=⋅B.AD AE BD EC⋅=⋅C.AD CE AE BD ⋅=⋅ D.AD BC AB DE⋅=⋅3.已知一个坡的坡比为i ,坡角为α,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sin i α=B.cos i α=C.tan i α=D.cot i α=4.已知向量a 和b 都是单位向量,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a b =B.2a b +=C.0a b -=D.||||0a b -= 5.已知二次函数2y x =,将它的图像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图像的表达式为( )A. 2(2)3y x =++B. 2(2)3y x =+-C. 2(2)3y x =-+ D. 2(2)3y x =--6.Word 文本中的图形,在图形格式中大小菜单下显示有图形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同一个图形随其放置方向的变化,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也随之变化,如图①、②、③是 同一个三角形以三条不同的边水平放置时,它们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现有 △ABC ,已知AB AC =,当它以底边BC 水平放置时(如图④),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那么当△ABC 以腰AB 水平放置时(如图⑤),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 绝对宽度分别是( )A.3.60和2.40B.2.56和3.00C.2.56和2.88D.2.88和3.0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7.已知线段a 是线段b 、c 的比例中项,如果3a =,2b =,那么c =8.计算:2(2)3()a b a b --+=9.已知点P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P BP >),若2AB =,则AP BP -=10.已知二次函数()y f x =的图像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4x =,则(1)f (5)f (填“>”或“<”)11.计算:sin 60tan30︒︒⋅=12.已知G 是等腰直角△ABC 的重心,若2AC BC ==,则线段CG 的长为13.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C ,面积为S ,则面积S 关于周长C 的函数解析式为15.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EF 在△ABC 的边BC 上,顶点D 、G 分别在边AB 、AC 上,已知6BC =,△ABC 的面积为9,则正方形DEFG 的面积为16.如图,小明家所在小区的前后两栋楼AB 、CD ,小明在自己所住楼AB 的底部A 处,利用对面楼CD 墙上玻璃(与地面垂直)的反光,测得楼AB 顶部B 处的仰角是α,若 tan 0.45α=,两楼的间距为30米,则小明家所住楼AB 的高度是米17.如图,在△ABC 中,90C ︒∠=,8AC =,6BC =,D 是边AB 的中点,现有一点 P 位于边AC 上,使得△ADP 与△ABC 相似,则线段AP 的长为18.如图,菱形ABCD 内两点M 、N ,满足MB BC ⊥,MD DC ⊥,NB BA ⊥,ND DA ⊥,若四边形BMDN 的面积是菱形ABCD 面积的15,则cos A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共10+10+10+10+12+12+14=78分)19.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21452y x x =-+化为2()y a x m k =++的形式,再指出该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0.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3AD =,2BC =,点E 、F 分别在两腰上,且EF ∥AD ,:2:1AE EB =;(1)求线段EF 的长;(2)设AB a =,AD b =,试用a 、b 表示向量EC ;21.如图,在△ABC 中,90ACB ︒∠=,5AB =,1tan 2A =,将△ABC 沿直线l 翻折,恰好使点A 与点B 重合,直线l 分别交边AB 、AC 于点D 、E ;(1)求△ABC 的面积;(2)求sin CBE ∠的值;22.如图,在坡AP 的坡脚A 处竖有一根电线杆AB ,为固定电线杆在地面C 处和坡面D 处各装一根等长的引拉线BC 和BD ,过点D 作地面MN 的垂线DH ,H 为垂足,已知点C 、 A 、H 在一直线上,若测得7AC =米,12AD =米,坡角为30︒,试求电线杆AB 的高度;(精确到0.1米)23.如图,点D 位于△ABC 边AC 上,已知AB 是AD 与AC 的比例中项;(1)求证:ACB ABD ∠=∠;(2)现有点E 、F 分别在边AB 、BC 上,满足EDF A C ∠=∠+∠,当4AB =,5BC =,6CA =时,求证:DE DF =;24.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称轴平行于y 轴的抛物线过点(1,0)A 、(3,0)B 和(4,6)C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现将此抛物线先沿x 轴方向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沿y 轴方向平移k 个单位,若所得抛物线与x 轴交于点D 、E (点D 在点E 的左边),且使△ACD ∽△AEC (顶点A 、C 、 D 依次对应顶点A 、E 、C ),试求k 的值,并注明方向;25.如图,△ABC 边AB 上点D 、E (不与点A 、B 重合),满足DCE ABC ∠=∠,90ACB ︒∠=,3AC =,4BC =;(1)当CD AB ⊥时,求线段BE 的长;(2)当△CDE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线段AD 的长;(3)设AD x =,BE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B2.C3.C4.D5.A6.D二.填空题7. 928.7a b --9.410.>11. 1212. 13.4:914. 2S =15.416.2717.4或25418. 23三.解答题19. 21(4)32y x =--,开口向上,对称轴4x =,顶点(4,3)-;20.(1)73EF =;(2)1233EC a b =+;21.(1)5;(2)35; 22.7.9米; 23.(1)略;(2)略;24.(1)2286y x x =-+;(2)6k =,向下平移6个单位;25.(1)75BE =;(2)1AD =;(3)3280525x y x -=-5(0)2x <<;。
2017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1.(4分)下列抛物线中,与抛物线y=x2﹣2x+4具有相同对称轴的是()A.y=4x2+2x+1 B.y=2x2﹣4x+1 C.y=2x2﹣x+4 D.y=x2﹣4x+22.(4分)如图,点D、E位于△ABC的两边上,下列条件能判定DE∥BC的是()A.AD•DB=AE•EC B.AD•AE=BD•EC C.AD•CE=AE•BD D.AD•BC=AB•DE 3.(4分)已知一个坡的坡比为i,坡角为α,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i=sinαB.i=cosαC.i=tanαD.i=cotα4.(4分)已知向量和都是单位向量,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B.C.D.||﹣||=05.(4分)已知二次函数y=x2,将它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图象的表达式为()A.y=(x+2)2+3 B.y=(x+2)2﹣3 C.y=(x﹣2)2+3 D.y=(x﹣2)2﹣3 6.(4分)Word文本中的图形,在图形格式中大小菜单下显示有图形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同一个图形随其放置方向的变化,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也随之变化.如图①、②、③是同一个三角形以三条不同的边水平放置时,它们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现有△ABC,已知AB=AC,当它以底边BC 水平放置时(如图④),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那么当△ABC 以腰AB水平放置时(如图⑤),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分别是()A.3.60和2.40 B.2.56和3.00 C.2.56和2.88 D.2.88和3.0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7.(4分)已知线段a是线段b、c的比例中项,如果a=3,b=2,那么c=.8.(4分)化简:=.9.(4分)已知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BP),若AB=2,则AP﹣BP=.10.(4分)已知二次函数y=f(x)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4,则f(1)f(5)(填“>”或“<”)11.(4分)求值:sin60°•tan30°=.12.(4分)已知G是等腰直角△ABC的重心,若AC=BC=2,则线段CG的长为.13.(4分)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则它们的面积之比为.14.(4分)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C,面积为S,则面积S关于周长C的函数解析式为.15.(4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EF在△ABC的边BC上,顶点D、G分别在边AB、AC上,已知BC=6,△ABC的面积为9,则正方形DEFG的面积为.16.(4分)如图,小明家所在小区的前后两栋楼AB、CD,小明在自己所住楼AB的底部A处,利用对面楼CD墙上玻璃(与地面垂直)的反光,测得楼AB顶部B处的仰角是α,若tanα=0.45,两楼的间距为30米,则小明家所住楼AB的高度是米.17.(4分)如图,在△ABC中,∠C=90°,AC=8,BC=6,D是边AB的中点,现有一点P位于边AC上,使得△ADP与△ABC相似,则线段AP的长为.18.(4分)如图,菱形ABCD内两点M、N,满足MB⊥BC,MD⊥DC,NB⊥BA,ND⊥DA,若四边形BMDN的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则cosA=.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共10+10+10+10+12+12+14=78分)19.(10分)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y=x2﹣4x+5化为y=a(x+m)2+k的形式,再指出该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0.(10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3,BC=2,点E、F分别在两腰上,且EF∥AD,AE:EB=2:1;(1)求线段EF的长;(2)设=,=,试用、表示向量.21.(10分)如图,在△ABC中,∠ACB=90°,AB=5,tanA=,将△ABC沿直线l 翻折,恰好使点A与点B重合,直线l分别交边AB、AC于点D、E;(1)求△ABC的面积;(2)求sin∠CBE的值.22.(10分)如图,在坡AP的坡脚A处竖有一根电线杆AB,为固定电线杆在地面C处和坡面D处各装一根等长的引拉线BC和BD,过点D作地面MN的垂线DH,H为垂足,已知点C、A、H在一直线上,若测得AC=7米,AD=12米,坡角为30°,试求电线杆AB的高度;(精确到0.1米)23.(12分)如图1,点D位于△ABC边AC上,已知AB是AD与AC的比例中项.(1)求证:∠ACB=∠ABD;(2)现有点E、F分别在边AB、BC上如图2,满足∠EDF=∠A+∠C,当AB=4,BC=5,CA=6时,求证:DE=DF.24.(12分)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过点A(1,0)、B(3,0)和C(4,6);(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现将此抛物线先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沿y轴方向平移k个单位,若所得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D、E(点D在点E的左边),且使△ACD∽△AEC (顶点A、C、D依次对应顶点A、E、C),试求k的值,并注明方向.25.(14分)如图,△ABC边AB上点D、E(不与点A、B重合),满足∠DCE=∠ABC,∠ACB=90°,AC=3,BC=4;(1)当CD⊥AB时,求线段BE的长;(2)当△CD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线段AD的长;(3)设AD=x,BE=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2017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1.(4分)(2017•黄浦区一模)下列抛物线中,与抛物线y=x2﹣2x+4具有相同对称轴的是()A.y=4x2+2x+1 B.y=2x2﹣4x+1 C.y=2x2﹣x+4 D.y=x2﹣4x+2【分析】根据对称轴方程分别确定各个抛物线的对称轴后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抛物线y=x2﹣2x+4的对称轴为x=1;A、y=4x2+2x+1的对称轴为x=﹣,不符合题意;B、y=2x2﹣4x+1的对称轴为x=1,符合题意;C、y=2x2﹣x+4的对称轴为x=,不符合题意;D、y=x2﹣4x+2的对称轴为x=2,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牢记对称轴方程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2.(4分)(2017•黄浦区一模)如图,点D、E位于△ABC的两边上,下列条件能判定DE∥BC的是()A.AD•DB=AE•EC B.AD•AE=BD•EC C.AD•CE=AE•BD D.AD•BC=AB•DE 【分析】根据选项选出能推出对应线段成比例的即可.【解答】解:∵AD•CE=AE•BD,∴,∴DE∥BC,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4分)(2017•黄浦区一模)已知一个坡的坡比为i,坡角为α,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i=sinαB.i=cosαC.i=tanαD.i=cotα【分析】根据坡比的定义:斜坡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值,即坡角的正弦值,据此即可判断.【解答】解:i=tanα.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坡比的定义,理解坡比是斜坡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值,即坡角的正弦值,是关键.4.(4分)(2017•黄浦区一模)已知向量和都是单位向量,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B.C.D.||﹣||=0【分析】根据向量和都是单位向量,可知||=||=1,由此即可判断.【解答】解:∵已知向量和都是单位向量,∴||=||=1,∴||﹣||=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向量、单位向量,属于概念题目,记住概念是解题的关键.5.(4分)(2017•黄浦区一模)已知二次函数y=x2,将它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图象的表达式为()A.y=(x+2)2+3 B.y=(x+2)2﹣3 C.y=(x﹣2)2+3 D.y=(x﹣2)2﹣3【分析】直接根据“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原则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左加右减”的原则可知,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y=(x+2)2,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二次函数y=(x+2)2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可得到函数y=(x+2)2+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知“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4分)(2017•黄浦区一模)Word文本中的图形,在图形格式中大小菜单下显示有图形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同一个图形随其放置方向的变化,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也随之变化.如图①、②、③是同一个三角形以三条不同的边水平放置时,它们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现有△ABC,已知AB=AC,当它以底边BC水平放置时(如图④),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那么当△ABC以腰AB水平放置时(如图⑤),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分别是()A.3.60和2.40 B.2.56和3.00 C.2.56和2.88 D.2.88和3.0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可求AB,即图⑤绝对宽度,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图⑤绝对高度.【解答】解:图④,过A点作AD⊥BC于D,BD=3.60÷2=1.80,在Rt△ABD中,AB==3,图⑤绝对宽度为3;图⑤绝对高度为:2.40×3.60÷2×2÷3=4.32×2÷3=2.88.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图形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的定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7.(4分)(2017•黄浦区一模)已知线段a是线段b、c的比例中项,如果a=3,b=2,那么c=.【分析】根据比例中项的定义可得b2=ac,从而易求c.【解答】解:∵线段a是线段b、c的比例中项,∴a2=bc,即32=2×c,∴c=.故答案是:.【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线段,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比例中项的定义.8.(4分)(2017•黄浦区一模)化简:=﹣﹣7.【分析】直接利用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法则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2﹣4﹣3﹣3=﹣﹣7.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注意掌握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是解此题的关键.9.(4分)(2017•黄浦区一模)已知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BP),若AB=2,则AP﹣BP=2﹣4.【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的概念、黄金比值计算即可.【解答】解:∵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BP,∴AP=AB=﹣1,则BP=2﹣AP=3﹣,∴AP﹣BP=(﹣1)﹣(3﹣)=2﹣4,故答案为:2﹣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黄金分割的概念和性质,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AC>BC),且使AC是AB和BC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黄金分割.10.(4分)(2017•黄浦区一模)已知二次函数y=f(x)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4,则f(1)>f(5)(填“>”或“<”)【分析】根据对称轴及开口方向确定其增减性即可确定答案.【解答】解:∵二次函数y=f(x)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4,∴当x的取值越靠近4函数值就越小,反之越大,∴f(1)>f(5),故答案为:>.【点评】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对称轴及开口方向确定其增减性,难度不大.11.(4分)(2017•黄浦区一模)求值:sin60°•tan30°=.【分析】先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出各数,再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记各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4分)(2017•黄浦区一模)已知G是等腰直角△ABC的重心,若AC=BC=2,则线段CG的长为.【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解答即可.【解答】解:∵G是等腰直角△ABC的重心,AC=BC=2,∴CG=,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熟记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是解题的关键.13.(4分)(2017•黄浦区一模)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则它们的面积之比为4:9.【分析】直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它们的面积之比为4:9.故答案为:4:9【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14.(4分)(2017•黄浦区一模)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C,面积为S,则面积S关于周长C的函数解析式为S=C2.【分析】直接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的长,再利用三角形面积求法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D⊥BC于点D,∵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C,∴AB=BC=AC=,∴DC=BD=,∴AD==C,∴S=×C×=C2.故答案为:S=×C×=C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正确表示出三角形的高是解题关键.15.(4分)(2017•黄浦区一模)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EF在△ABC的边BC上,顶点D、G分别在边AB、AC上,已知BC=6,△ABC的面积为9,则正方形DEFG 的面积为4.【分析】由DG∥BC得△ADG∽△ABC,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列方程求解.【解答】解:作AH⊥BC于H,交DG于P,如图所示:∵△ABC的面积=BC•AH=9,BC=6,∴AH=3,设正方形DEFG的边长为x.由正方形DEFG得,DG∥EF,即DG∥BC,∵AH⊥BC,∴AP⊥DG.由DG∥BC得△ADG∽△ABC∴.∵PH⊥BC,DE⊥BC∴PH=ED,AP=AH﹣PH,即,由BC=6,AH=3,DE=DG=x,得,解得x=2.故正方形DEFG的面积=22=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关键是由平行线得到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方程.16.(4分)(2017•黄浦区一模)如图,小明家所在小区的前后两栋楼AB、CD,小明在自己所住楼AB的底部A处,利用对面楼CD墙上玻璃(与地面垂直)的反光,测得楼AB顶部B处的仰角是α,若tanα=0.45,两楼的间距为30米,则小明家所住楼AB的高度是27米.【分析】作PE⊥AB于点E,在直角△AEP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得AE的长,根据AB=2AE即可求解.【解答】解:作PE⊥AB于点E,在直角△AEP中,∠APE=∠α,则AE=PE•tan∠APE=30×0.45=13.5(米),则AB=2AE=27(米).故答案是:27.【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仰角、俯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记住特殊三角形的边之间关系,学会把问题转化为方程解决,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7.(4分)(2017•黄浦区一模)如图,在△ABC中,∠C=90°,AC=8,BC=6,D 是边AB的中点,现有一点P位于边AC上,使得△ADP与△ABC相似,则线段AP的长为4或.【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分△ADP∽△ABC与△ADP∽△ACB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解答】解:∵在△ABC中,∠C=90°,AC=8,BC=6,∴AB==10.∵D是边AB的中点,∴AD=5.当△ADP∽△ABC时,=,即=,解得AP=4;当△ADP∽△ACB时,=,即=,解得AP=.故答案为:4或.【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进行分类讨论,不要漏解.18.(4分)(2017•黄浦区一模)如图,菱形ABCD内两点M、N,满足MB⊥BC,MD⊥DC,NB⊥BA,ND⊥DA,若四边形BMDN的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则cosA=.【分析】如图,连接AN、CM,延长BM交AD于H.AN是菱形ABCD的角平分线,同理CM也是菱形ABCD的角平分线,设BD与AC交于点O,易知四边形BMDN是菱形,设S=S△ONB=S△OMD=S△OND=a,因为四边形BMDN△OMB=S△AMD=S△CNB=S△CND=4a,推出AM=4OM,的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所以S△AMBCN=4ON,设ON=OM=k,则AM=CN=4k,由△ABO∽△BNO,推出OB2=OA•ON=5k2,推出OB=k,AB=AD==k,由AD•BH=•BD•AO,推出BH==,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H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连接AN、CM,延长BM交AD于H.∵AB⊥BN,AD⊥DN,∴∠ABN=∠ADN=90°,在Rt△ANB和Rt△AND中,,∴△ABN≌△ADN,∴∠BAN=∠DAN,∴AN是菱形ABCD的角平分线,同理CM也是菱形ABCD的角平分线,设BD与AC交于点O,=S△ONB=S△OMD=S△OND=a,易知四边形BMDN是菱形,设S△OMB∵四边形BMDN的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S△AMD=S△CNB=S△CND=4a,∴S△AMB∴AM=4OM,CN=4ON,设ON=OM=k,则AM=CN=4k,∵△ABO∽△BNO,∴OB2=OA•ON=5k2,∴OB=k,AB=AD==k,∵AD•BH=•BD•AO,∴BH==,∴AH===k,∴cosA===.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学会利用面积法求线段,所以中考常考题型.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共10+10+10+10+12+12+14=78分)19.(10分)(2017•黄浦区一模)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y=x2﹣4x+5化为y=a(x+m)2+k的形式,再指出该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析】利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y=x2﹣4x+5=(x﹣4)2﹣3,∴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x=4,顶点(4,﹣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三种形式,正确利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是解题的关键.20.(10分)(2017•黄浦区一模)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3,BC=2,点E、F分别在两腰上,且EF∥AD,AE:EB=2:1;(1)求线段EF的长;(2)设=,=,试用、表示向量.【分析】(1)作BM∥CD交AD、EF于M、N两点,将问题转化到△ABM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EN,由EF=EN+NF=EN+AD进行求解;(2)由=、=得BC=AD,EB=AB,根据=可得答案.【解答】解:(1)作BM∥CD交AD、EF于M、N两点,又AD∥BC,EF∥AD,∴四边形BCFN与MNFD均为平行四边形.∴BC=NF=MD=2,∴AM=AD﹣MD=1.又=2,∴=,∵EF∥AD,∴△BEN∽△BAM,∴,即,∴EN=,则EF=EN+NF=;(2)∵=,=,∴BC=AD,EB=AB,∴==,==,则==+.【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向量的运算,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对应边的长度之比和向量的基本运算是解题的关键.21.(10分)(2017•黄浦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CB=90°,AB=5,tanA=,将△ABC沿直线l翻折,恰好使点A与点B重合,直线l分别交边AB、AC于点D、E;(1)求△ABC的面积;(2)求sin∠CBE的值.【分析】(1)根据∠A的正切用BC表示出AC,再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BC,再求出AC,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2)设CE=x,表示出AE,再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BE=AE,然后列方程求出x,再利用锐角的正弦等于对边比斜边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ACB=90°,tanA=,∴=,∴AC=2BC,在Rt△ABC中,BC2+AC2=AB2,即BC2+4BC2=25,解得BC=,所以,AC=2,△ABC的面积=AC•BC=××2=5;(2)设CE=x,则AE=AC﹣CE=2﹣x,∵△ABC沿直线l翻折点A与点B重合,∴BE=AE=2﹣x,在Rt△BCE中,BC2+CE2=BE2,即2+x2=(2﹣x)2,解得x=,所以,CE=,BE=2﹣x=2﹣=,所以,sin∠CBE===.【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此类题目,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相关的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22.(10分)(2017•黄浦区一模)如图,在坡AP的坡脚A处竖有一根电线杆AB,为固定电线杆在地面C处和坡面D处各装一根等长的引拉线BC和BD,过点D作地面MN的垂线DH,H为垂足,已知点C、A、H在一直线上,若测得AC=7米,AD=12米,坡角为30°,试求电线杆AB的高度;(精确到0.1米)【分析】作BE⊥AD于点E,设AB=x米,在直角△ABE中,根据三角函数,利用x表示出AE和BE的长,则在直角△BED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BD的长,在直角△ABC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BC,根据BC=BD即可列方程求解.【解答】解:作BE⊥AD于点E,设AB=x米,在直角△ABE中,∠BAE=90°﹣∠DAH=90°﹣30°=60°,则AE=AB•cos∠BAE=xcos60°=x(米),BE=AB•sin∠BAE=xsin60°=x(米).则DE=AD﹣AE=12﹣x,在直角△BED中,BD2=BE2+DE2=(x)2+(12﹣x)2=144+x2﹣12x,在直角△ABC中,BC2=AC2+AB2=72+x2=49+x2.∵BC=BD,∴144+x2﹣12x=49+x2.解得x=≈7.9答:电线杆AB的高度约是7.9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正确作出辅助线,利用AB的长表示抽BD和BC是关键.23.(12分)(2017•黄浦区一模)如图1,点D位于△ABC边AC上,已知AB是AD与AC的比例中项.(1)求证:∠ACB=∠ABD;(2)现有点E、F分别在边AB、BC上如图2,满足∠EDF=∠A+∠C,当AB=4,BC=5,CA=6时,求证:DE=DF.【分析】(1)证出△ABD∽△ACB,得出对应角相等即可;(2)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对应边成比例求出AD=,BD=,得出BD=C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BC=∠ACB,证出∠ABD=∠BDC,再证明点B、E、D、F四点共圆,由圆周角定理得出,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AB是AD与AC的比例中项.∴,又∵∠A=∠A,∴△ABD∽△ACB,∴∠ACB=∠ABD;(2)证明:∵△ABD∽△ACB,∴,即,解得:AD=,BD=,∴CD=AC﹣AD=6﹣=,∴BD=CD,∴∠DBC=∠ACB,∵∠ACB=∠ABD,∴∠ABD=∠BDC,∵∠EDF=∠A+∠C,∠A+∠C=180°﹣∠ABC,∴∠EDF+∠ABC=180°,∴点B、E、D、F四点共圆,∴,∴DE=DF.【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点共圆、圆周角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四点共圆是解决问题(2)的关键.24.(12分)(2017•黄浦区一模)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过点A(1,0)、B(3,0)和C(4,6);(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现将此抛物线先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沿y轴方向平移k个单位,若所得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D、E(点D在点E的左边),且使△ACD∽△AEC (顶点A、C、D依次对应顶点A、E、C),试求k的值,并注明方向.【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直接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出D,E坐标,根据平移,用k表示出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利用坐标轴上点的特点得出m+n=16,mn=63﹣,进而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比例式建立方程即可求出k【解答】解:(1)∵抛物线过点A(1,0)、B(3,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3),∵C(4,6),∴6=a(4﹣1)(4﹣3),∴a=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1)(x﹣3)=2x2﹣8x+6;(2)如图,设点D(m,0),E(n,0),∵A(1,0),∴AD=m﹣1,AE=n﹣1由(1)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2﹣8x+6=2(x﹣2)2﹣2;∴将此抛物线先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6个单位,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 ﹣8)2﹣2;∴再沿y轴方向平移k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8)2﹣2﹣k;令y=0,则2(x﹣8)2﹣2﹣k=0,∴2x2﹣32x+126﹣k=0,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m+n=16,mn=63﹣,∵A(1,0),C(4,6),∴AC2=(4﹣1)2+62=45,∵△ACD∽△AEC,∴,∴AC2=AD•AE,∴45=(m﹣1)(n﹣1)=mn﹣(m+n)+1,∴45=63﹣﹣16+1,∴k=6,即:k=6,向下平移6个单位.【点评】此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平移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本题的关键是设出了点D,E的坐标,借助韦达定理直接求出k.25.(14分)(2017•黄浦区一模)如图,△ABC边AB上点D、E(不与点A、B 重合),满足∠DCE=∠ABC,∠ACB=90°,AC=3,BC=4;(1)当CD⊥AB时,求线段BE的长;(2)当△CD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线段AD的长;(3)设AD=x,BE=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分析】(1)先根据∠ACB=90°,AC=3,BC=4,求得AB=5,sinA=,tanB=,再根据△ACD为直角三角形,求得AD,在Rt△CDE中,求得DE,最后根据BE=AB ﹣AD﹣DE进行计算即可;(2)当△CDE时等腰三角形时,可知∠CDE>∠A>∠B=∠DCE,∠CED>∠B=∠DCE,进而得出∠CED=∠CDE,再根据∠B=∠DCE,∠CDE=∠BDC,得到∠BCD=∠CED=∠CDE=∠BDC,最后求得AD的长;(3)先作CH⊥AB于H,Rt△ACH中,求得CH和AH的长,在Rt△CDH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CD2=x2﹣x+9,再判定△BDC∽△CDE,得出CD2=DE•DB,即x2﹣x+9=(5﹣x﹣y)(5﹣x),最后求得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解答】(1)在△ABC中,∠ACB=90°,AC=3,BC=4,∴AB=5,sinA=,tanB=,如图,当CD⊥AB时,△ACD为直角三角形,∴CD=AC•sinA=,∴AD==,又∵∠DCE=∠ABC,∴在Rt△CDE中,DE=CD•tan∠DCE=×=,∴BE=AB﹣AD﹣DE=5﹣﹣=;(2)当△CDE时等腰三角形时,可知∠CDE>∠A>∠B=∠DCE,∠CED>∠B=∠DCE,∴唯有∠CED=∠CDE,又∵∠B=∠DCE,∠CDE=∠BDC,∴∠BCD=∠CED=∠CDE=∠BDC,∴BD=BC=4,∴AD=5﹣4=1;(3)如图所示,作CH⊥AB于H,∵×BC×AC=AB×CH,∴CH=,∴Rt△ACH中,AH==,∴在Rt△CDH中,CD2=CH2+DH2=()2+(﹣x)2=x2﹣x+9,又∵∠CDE=∠BDC,∠DCE=∠B,∴△BDC∽△CDE,∴CD2=DE•DB,即x2﹣x+9=(5﹣x﹣y)(5﹣x),解得<<.【点评】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中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以及面积法进行求解.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sjzx;王学峰;zhjh;弯弯的小河;nhx600;HJJ;zcx;知足长乐;CJX;1987483819;gbl210;家有儿女;ZJX;三界无我;星期八;星月相随;szl(排名不分先后)菁优网2017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