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14春学期《政治经济学》
- 格式:doc
- 大小:299.00 KB
- 文档页数:38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对于切削刀具生产商来说,最神圣的成就莫过于能满足客户在更高生产效率、更长切方面的要求,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涂层技术和制造工艺上现代涂层技术已经使将不同材料一层层地加在硬质合金刀片上成为可能。
只要适当调配序,以及选用合适的涂层制造技术,就能大幅度改进性能,并可显著提高金属切削的生产何让步。
目前有两种基本涂层技术可供选择:一种是化学气相沉积法(简称CVD),另一种是物理良好的耐磨性时使用CVD;而需要获得最大限度的切削刃边缘韧性时则采用PVD。
现代刀片用作不同的涂层,并与几种中间体薄层作时效处理,以达到良好的附着力及其所需晶体和具有不同属性的晶粒结构存在。
CVD工艺在880~l000℃的温度中进行。
涂层在反应器中形成,做法是严格控制几种活性气应器中暴露于这些气体中。
不同的涂层就这样逐个原子地慢慢形成。
在如此高温下,所形料和硬质合金刀片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因此便开始形成扩张应力,当反应器冷却时逐步在层材料断裂韧性的水平时,涂层便开始龟裂,于是便形成冷却裂纹。
达到室温后,涂层也干旱的冷却裂纹。
裂纹和扩张应力降低了CVD涂层刀片的韧性。
但是,如果用适当的后处应力并使表面光滑。
另外,通过在靠近涂层表面将冷却裂纹闭合,也可另一种新的后处理技术是让涂层表面接受强烈的材料冲击,所产生的冲击波穿过涂层,改应力状态,这样就产生厚实的防磨涂层,其刀口边缘韧性可以达到与目前应用较多的CVD涂层是两层TiCN涂层加上Al2O3,较厚的TiCN涂层有助于改善两侧抗低月牙洼磨损,并可作为一道热屏障,保护热敏感的硬质合金材料。
如果Al2O3的厚度和并进一步改善耐磨性。
以前,增加Al2O3涂层厚度意味着降低其韧性,并增加出现涂层分是说,不同属性之间总要作出某种程度的牺牲)。
应用后处理技术,就有可能在切削刃升到能与PVD涂层媲美的水平,使其更适合于断续切削和更高速度的应用场合。
另外,在降低其它方面的属性。
此外使用超细晶粒硬质合金新材料也是新的突破,新的硬质合金材料带有一定含量的铬,独特的切削刃边缘韧性和安全性水平都显著高于普通更长切削时间,以及在多种切削条件下具有更佳性能等要因素之一就是涂层技术和制造工艺上的突破。
2019 年西安交通大学高起专《政治经济学》试题库一、单选1、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1分)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的产品正确答案:C2、资本积聚()(1分)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正确答案:A3、1只绵羊= 2把石斧表示的是()(1分)A一般的价值形式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货币形式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正确答案:D4、金属产品生锈,木材腐朽而造成的资本损耗称为()(1 分) A:有形磨损B:无形磨损C :精神磨损自然磨损正确答案:A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1分) A:劳动力成为商品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业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正确答案:A 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1分) A :I(v+m) =Iic B:II (C+v=m) =I (v+m) +II (v+m) ?C:I (c+v+m) =Ic+IIc?D:I (v+ ΔV+m/x) =II(C+ Δc)正确答案:A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 ( ) (1分) A :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C :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D :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正确答案: B8、 计件工资是 ( )(1 分) A :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正确答案: A 9、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 )(1分) A : 使用价值B :价值C : 交换价值D :抽象劳动正确答案: B 10、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 )(1分)A G — P 、 、、 W '— G 'B : W 、、、 、W '—G '。
G —WC: P 、、、 W ' G 。
西交《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
A.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本质
B. 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C. 公有资产的归谁所有
D. 剩余产品的归谁所有
?
正确答案:B
2. 再生产需要两大部类之间、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关系,这是()
A. 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B. 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C. 人类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D. 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
正确答案:D
3.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培育市场体系
B. 转变政府职能
C. 价格体系改革
D. 国有企业改革
?
正确答案:D
4.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
A. 能否买到商品
B. 能否买到生活资料
C. 能否买到生产资料
D. 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
正确答案:D
5. 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是()
A. 价值规律
B. 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C. A剩余价值规律
D.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
正确答案:D。
课程号:10209430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程英文名:Politicai Economics学分:3 学时:51考核方式:期末闭卷理论考试,期中堂下理论开卷考试,平时成绩以学生上课出勤率、回答问题、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
先修课程:无基本面向:经济类专业本科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政治经济学》(上册)朱方明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参考书:1、马克思:《资本论》1-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工资、价格和利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理的研究》商务出版社1979年版4、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出版社1979年版5、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6、[美]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7、[美]萨缪尔森:《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5年版课程简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课程是经济学院所有经济类专业必考的共同课,是为了培养和检验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作为基础课,是为各种经济类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它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和所揭示的客观经济规律,对其他经济学科都具有指导作用和意义。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理论课程,具有理论性和逻辑性强、主要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的特点,主要依靠抽象思维能力,透过现象去认识经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因而学习政治经济学课程,最好应具备一定的哲学、社会发展史、自然科学和经济发展及经济运行方面的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马克思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方法、一种思维的技巧,培养学生用马克思经济学的观点来思考问题。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目录CATALOGUE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与展望01CATALOGUE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政治经济学通过对经济现象的分析,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相互作用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等。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形态及其演变规律01社会形态是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
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02社会形态的演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及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等。
03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地域,社会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发展路径可能会有所不同。
02CATALOGUE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010203原始积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形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及其特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形式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本主义剥削的形式:工资、利润、地租等剩余价值学说与利润平均化趋势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利润平均化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利润平均化趋势及其影响利润平均化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本积累的过程和机制资本积累的内涵和实质资本积累的源泉和机制: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01 02 03资本集中的过程和形式竞争和信用在资本集中中的作用资本集中的形式和特点:股份公司、垄断组织等垄断的形成和发展垄断的形成过程:从自由竞争到垄断垄断的实质和特征垄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0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0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03法人资本所有制和资本社会化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征:全球化、信息化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表现: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等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机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等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特点和影响03CATALOGUE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探讨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历史背景与过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探索01020304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和发展历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必然性与过程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特点转型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01020304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回顾0102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与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挑战030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分析02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问题03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有利条件04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策略与措施当前我国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局面04CATALOGUE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发展中国家现状、问题与挑战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差异巨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另一些国家则陷入贫困和落后。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2013西安交通大学考研状元笔记-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答案解析概念题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指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没有剥削的和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服务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继以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和以资本家所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之后出现的历史上新型的商品经济。
它只同社会主义联合劳动者互相交换劳动相关联,是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服务的。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
(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所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企业之间、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集体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的互助互利的合作关系。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资源配置答:资源配置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自然资源和社会总劳动的按比例分配,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而有效地组合,以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
配置资源的机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
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信号来配置资源的,在价格信号的指导下,通过供求调节和利益诱导,来决定资源的流向和流量。
计划机制是通过行政指令来分配资源。
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取得的最大的效益就是资源最优配置效率。
对合理使用资源的忽视或者滥用资源,就是浪费资源或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
资源最优配置效率要求以一定量资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测定资源最优配置效率的办法是资源不论投于哪种用途,其边际产量都相等。
3.市场调节答:市场调节是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自发变动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市场调节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作用的表现形式。
部分高校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目汇总表(下)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6.浙江省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财政学)书名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张馨《财政学》科学出版社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书名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孔淑红《国际投资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赵伟《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现实问题》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书名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金融学)书名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黄燕君《新编国际金融》浙江大学出版社戴志敏《证券投资学—理论、实践与案例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书名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浙江理工大学939西方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浙江财经大学811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湖北省武汉大学818经济学基本理论书名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王元璋《政治经济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819宏微观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853经济学综合书名出版社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5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卢现祥《微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朱巧玲《政治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8.湖南省湖南大学846经济学基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庞皓《计量经济学》科学出版社湖南大学848经济学基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湖南大学853经济学原理(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821经济学原理(一)(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822经济学原理(二)(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9.广东省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书名出版社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欧瑞秋《图解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徐现祥《图解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846经济学(含宏观、微观)书名出版社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深圳大学918西方经济学书名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803西方经济学书名出版社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福建省厦门大学806宏微观经济学书名出版社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厦门大学807经济学书名出版社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四川省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书名出版社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逄锦聚《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诗白《政治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一书名出版社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逄锦聚《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诗白《政治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2.重庆市重庆大学804微观经济学(含宏观经济学)书名出版社苏素《微观经济学》科学出版社黎诣远《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3.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877经济学原理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连海事大学812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4.吉林省吉林大学823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逄锦聚《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5.山东省山东大学807西方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869西方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6.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845经济学书名出版社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844中级宏观微观经济学书名出版社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北京大学出版社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西北大学801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书名出版社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科学出版社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科学出版社白永秀《现代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7.甘肃省兰州大学854西方经济学(经济类)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8.安徽省安徽大学803西方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江西省南昌大学857西方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江西财经大学803西方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大学810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逄锦聚《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1.云南省云南大学801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吴树青《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云南财经大学801西方经济学书名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867经济学书名出版社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内各大学主流经济学专业参考书目-辛苦整理,谢谢中国人民大学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合《政治经济学概论》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北京交通大学数学三+820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国际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奥利维尔.布兰查德东北财经大学数学三+802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版暨南大学数学三+803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复旦大学(包括产经数量经济学统计学)数学三+860微观经济学不提供参考书(推免7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学三+815经济学综合微观经济学(第6版)[美]罗伯特·平狄克,王世磊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宏观经济学(第8版)[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等著;王志伟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西方经济学(第4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专业英语(经济类),不指定参考书中央财经大学数学三+801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北京大学数学三+885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H.范里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42元2微观经济学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42元3全球视觉的宏观经济学萨克斯拉雷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65元4宏观经济学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9元5宏观经济学霍尔泰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9元北京工商大学数学三+801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帕金;《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微观部分、或合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版高鸿业首都经贸大学数学三+901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刘英骥著)《经济学教程》经济日报出版社(张连城著)南开大学数学三+884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4版《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4版《经济学》(上、下册)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卡尔·E·沃尔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辽宁大学数学三+806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四版上海交通大学数学三+841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或第七版)H.范里安著上海三联书店;《宏观经济学》曼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2006-5上海财经大学数学三+803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宏观经济学》曼昆(Mankiw)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变革一、名词解释1.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性的活动。
2.劳动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3.劳动对象: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力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4.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也称社会生产力。
5.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6.经济体制:它是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远行机制的统称。
一定的生产关系必须经过一定的经济体制来实现。
经济体制的安排和变革体现着社会生产关系性质和生产力发展的双重要求。
7.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8.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经济基础与上次建筑辩证的统一。
9.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0.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所有制及其具体形式的相互联系及数量比例。
二、选择题(前十题为单选,后十题为多选)1.作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C )A.分配关系B.消费关系C.生产关系D.交换关系2.生产资料是指( B )A.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3.社会生产方式是( C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D.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4.政治经济学所考察的社会生产力包括(D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变化B.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性质C.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发展D.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5.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D )A.价值规律B.社会基本经济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6.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 A )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B.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7.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D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8.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 B )A.揭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C.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D.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9.“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这个命题( D )A.混淆了生产和消费B.说明生产和消费就是一个东西C.表示生产和消费互为媒介,相互依存D.生产和消费处于经济关系的同一环节之上10.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A )A.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C.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D.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11.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ABC )A.劳动力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科学技术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有(ACD )A.资本主义世界产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确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其本身所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B.资本集中和垄断现象日益严重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3.物质资料生产(ABCE )A.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B.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是生产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过程D.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内容E.它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其他社会活动的发展水平14.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因为如下各方面都依赖于科技发展和进步(ABCDE )A.劳动者素质的提高B.劳动资料的革新C.自然资源的开发D.新原材料的发明和利用E.生产力各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组织等15.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BCE )A.包括社会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B.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C.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之上D.不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E.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6.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人们是可以(ABCD )A.认识它B.利用它C.限制它D.发现它E.创造它1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BCDE )A.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B.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必须与前者相适应C.前者的发展会引起后者的部分质变,到一定阶段引起后者的根本变革D.前者的发展状况决定后者可能变化的程度E.后者对前者也具有强大的反作用18.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是(ABCDE)A.辨证统一关系B.前者的性质决定后者的性质C.前者的变革必然导致后者的相应变革D.后者对前者存在着巨大的反作用E.后者适应前者,则对前者具有保护和促进作用,否则会对前者具有限制和破坏作用19.生产关系是(ACD )A.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B.人类社会所有人和人的关系C.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D.人们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20.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是(ABCDE )A.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B.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C.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D.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不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E.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在经济体制上也可以取长补短三、简答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答: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获取所需要的物资生活资料。
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停止生产,否则这个社会就不能继续存在下去。
⑵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只有当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时,人类才有可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以外的其他社会活动,并且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政治、文化、科学和教育等社会活动的的发展水平。
⑶因此,政治经济学探索社会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就必须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
2.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⑴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是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发明,只有被实际运用于生产,同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相结合,才会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⑵在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中,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资料的革新,自然资源的开发,新的原材料发明和利用,生产力各个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组织等等,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怎样科学界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答:⑴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或物质利益关系。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⑵狭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广义社会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狭义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⑶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一切经济关系的基础并决定着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就是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基础上的、人们在社会总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各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即广义的社会生产关系。
4.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答:⑴揭示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规律,必须把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包括在研究范围内。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关系的发展与变革。
⑵在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中,社会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根据;上层建筑是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重要条件。
只有了解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才能揭示出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动因,按照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要求及时适当地变革和调整生产关系。
⑶只有了解上层建筑存在和发展的状况,才能阐明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对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曲折性做出科学说明。
5.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关系?如何区分经济规律的不同类型?答:(1)经济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它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人们不能消灭、废除、改造和创造经济规律。
(2)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相反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3)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按照经济规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不同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规律可区分为三种类型: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表示一切社会生产的某种共同本质和各个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体现几个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由于从低到高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规律的作用范围、程度和形式也会不同;一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表现它们赖以存在的社会生产关系特有的本质特征。
6.为什么说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支配着社会形态的演化过程?答: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是一条支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基本经济规律。
它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会存在和发生作用,决定一种社会形态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决定人类社会新旧生产关系的更迭;决定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上升演进的全部历史过程。
⑵科学地认识这一基本经济规律,揭示出它在人类历史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表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也是人们利用客观经济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需要。
7.如何认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答:当代生产力发展新趋势可以概括为生产力的集约化、信息化和市场化三大趋势。
(1)当代生产力集约化趋势,主要表现在生产力要素的集约化,生产力运行过程的集约化和生产力运行成果的集约化。
(2)生产力集约化,基本特征是技术度与组织度的提高,而在技术进步与组织优化的过程中,都须借助于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处理和选择。
因此,集约化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生产力不断信息化的过程。
首先是产业信息化。
其次,信息产业化。
第三,信息集约化。
(3)在当代,生产力的集约化和信息化都要通过市场化来实现;市场化是当代生产力最明显的特征和最强劲的趋势。
首先,资源配置市场化。
其次,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相适应,生产力要素自身表现为商品化。
第三,生产力运行成果的市场化。
第四,生产力发展空间规模的市场化。
第五,生产力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市场化。
四、论述题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怎样实现相互作用的?答:⑴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二者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即社会经济形态。
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