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同量表
- 格式:pdf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1
第十四章社会认同【内容提要】社会认同是指个体与某一社会身份建立心理联系的历程和后果。
本章系统阐述了社会认同的概念、社会认同过程发生的条件、基本的心理历程和心理效应,简要介绍了社会认同研究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社会认同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理论价值。
【学习目标】1.了解社会认同的基本概念、基本条件、心理历程和心理效应。
2.认识社会认同理论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社会认同自我认同群际关系最简群体范式社会心理学早期的奠基人之一,奥尔波特(F.Allport)在他本人晚年的一篇论文中这样说:“我们必须尝试去发现更加令人满意的‘群体与个体’的范式。
必须发现某种方式以一般性的术语来描述被我们称作‘群体’的那些条件安排,这些条件包围和进入了个体,我们也必须发现某种方式,简要地说,以普遍的科学方式来系统阐述在被我们称作‘集合’行为的情境中实际发生了什么。
从这个更广泛的角度看,个体与群体的问题是社会心理学中真正的‘总问题’”。
〔F.H.Allport(1962)A structuronomic conception of behaviour: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64,7.〕对于个体与群体(包括社会类别)的关系,自20世纪之初当代社会心理学诞生时就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家争论的主要问题(Turner,et al.,1987)〔J.C.Turner,M.A.Hogg,P.J.Oakes,S.D.Reicher & S.M.Wetherell(1987).Rediscovering the social group:A self categorization theory.Oxford:Blackwell.〕,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洲社会心理学家以群际关系(intergroup relations)、群体过程(group processes)以及群体成员身份(group membership)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开辟了一个新的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社会认同,并以此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
中文版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CIM )的结构及信效度检验①刘妍君1,黄嘉敏2,宋丹2(1.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广东广州510641;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1)自我认同又被译为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对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受和体验[1]。
自埃里克森之后,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自我认同作了探索。
其中Marcia 从自我认同状态出发,提出自我认同可划分出四种状态:同一性获得、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和同一性扩散[2]。
Berzonsky 等则从自我认同的过程角度研究[3]。
近年来,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自我认同会导致一系列人格障碍、情绪障碍及行为问题。
DSM-5将自我认同作为判断人格障碍的核心内容,这表明自我认同是个体发展及临床方面的重要概念。
不同的研究角度催生了不同的测量工具。
如Ben-nion 等编制的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EOM-EIS-2)[4],该问卷在Marcia 的研究范式下测量个体自我认同状态;Balistreri 从自我认同过程入手,编制自我认同过程问卷(Ego identity process questionnaire ,EIPQ )[5]。
Berzonsky 则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编制ISI-5问卷[6]。
以上量表从发展的角度理解自我认同并应用于正常人群自我认同的测量。
临床研究中,有关自我认同的测量有Goth 等修订的青少年自我认同发展量表(AIDA )[7]以及Berman 等编制的身份困扰问卷(IDS )[8]。
国内学者对EOM-EIS-2问卷进行了修订,王树青等将其应用于我国青少年自我认同的测量[9]。
此外,陈昇香和张日修订了加藤厚编制的量表,将之应用于中日青年自我认同的跨文化研究中[10]。
从上面研究可以看出,中文版自我认同量表的修订主要集中在个体发展方面。
本研究拟修订Kaufman 编制的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elf-concept and Identity Measure ,SCIM )[11]。
马洛-克罗恩社会认同性量表简介马洛-克罗恩社会认同性量表(The Marlowe-Crowne Social Desirability Scale)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用于评估被试的社会认同性。
该量表由马尔洛和克罗恩于1960年开发,旨在测量被试在评估中对社会期望的回答倾向。
测量内容马洛-克罗恩社会认同性量表是一套自陈式问卷,其中包含一系列与个人价值观、社交行为和社会期望有关的问题。
测量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自我宣称的社会行为:通过询问被试对某些道德、伦理或社会规范行为的立场,来评估被试在回答中是否倾向于符合社会期望。
2. 社会期望的态度:通过对被试对某些社交行为的态度进行评估,来推断其与社会期望的关系。
3. 反社会行为倾向:通过探究被试对社会期望的态度以及其行为倾向,来分析其对社会规范的遵守程度。
使用方法使用马洛-克罗恩社会认同性量表进行测量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将问卷分发给被试,确保能够在合适的环境下填写。
2. 引导被试阅读每个问题,并根据其真实观点进行回答。
被试需要尽量真实地回答问题,而不是为了符合社会期望而给出虚假答案。
3. 收集被试填写完毕的问卷,并确保保密性和匿名性。
4. 对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以便进行数据解读和结果报告。
应用领域马洛-克罗恩社会认同性量表在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以下方面的研究和实践:1. 人格特点和社会适应性的评估:通过测量被试的社会认同性,可以了解其对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态度,进而推断其在社交互动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表现。
2. 社会心理研究:通过分析大量被试的社会认同性量表结果,可以揭示某些特定群体或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社会期望和价值观念。
3. 人际关系和沟通研究:通过了解个体的社会认同性,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中的行为和沟通方式,有助于改进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
总结马洛-克罗恩社会认同性量表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可用于评估个体的社会认同性。
自我认同感量表sis介绍自我认同感量表(SIS)介绍什么是自我认同感量表(SIS)•自我认同感量表(SIS)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用于评估个体对自身身份、价值和存在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SIS由一系列问题组成,旨在了解被试者对自己的满意程度、对自身能力和成就感的认知,以及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的认同水平。
SIS问卷构成•SIS采用自报方式,被试者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回答问题。
•通常,SIS问卷由多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都有一系列陈述,被试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对应的回答。
•回答通常采用5或7个级别的评分,表示被试者对陈述的同意程度、满意程度或认知水平。
•SIS包含了多个维度,如自尊、自信、自我接纳和自我理解等,通过多个维度的测量来全面评估个体的自我认同感。
如何使用SIS1.确定使用目的:SIS可用于研究领域、个体咨询、心理治疗等各个方面,使用前需要明确测量的目的和侧重点。
2.选择适当版本:SIS有多个版本可供选择,不同版本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人群,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版本。
3.问卷分发与回收:将SIS问卷发送给被试者,搜集回答后进行整理和统计。
4.数据分析与解读: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个体的自我认同感水平,并解读结果。
5.结合其他测量工具:为了全面评估个体自我认同感,可以结合其他相关的心理测量工具进行综合分析。
SIS的优势和局限性优势•简单易行:SIS问卷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被试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回答问题。
•多维度测量:SIS涵盖了多个维度,可以全面评估个体的自我认同感。
•应用广泛:SIS可应用于不同领域和人群,适用范围广泛。
局限性•主观性:SIS采用主观评价方式,结果受到被试者主观意识和评估能力的影响。
•语言表述限制:SIS中的陈述可能存在理解差异,不同的表述方式可能对被试者的理解产生影响。
•依赖人口学特征:SIS的结果可能受到被试者的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的影响。
总结自我认同感量表(SIS)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用于评估个体对自身身份、价值和存在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社会认同理论国内社会认同理论研究述评社会认同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并一直处于持续而快速发展过程中。
国外众多研究成果显示出这么一种趋势:即从静态到动态,从一元到多元,从重人文到重实证以及从理论到应用的发展趋势。
我国对社会认同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在该领域也取得丰富的成果。
一、国内社会认同理论研究述评国内对社会认同理论的关注始于2001年,然后逐渐得到学者关注,尤其是郑航生教授2009年发表《中国社会发展报告———社会认同的挑战》一书后,社会认同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到现在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一)社会认同的界定近十年来,社会学者、心理学者、政治学者、教育学者均对社会认同提出理论性界定与操作性定义,心理学者多数遵循塔弗尔的原初定义,社会学者则往往结合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中国文化与国情对社会认同作出界定。
李友梅教授给出了社会认同的三个基础性领域或核心领域:社会组织、意义系统和福利渗透。
从以阶级认同为轴心的社会认同体系的角度出发将社会认同定义为“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
与利益联系相比,注重归属感的社会认同更加具有稳定性”[1]。
郑杭生教授[2]则是从社会学中的社会互构论视角界定社会认同,即个人和群体对其身份和社会角色的自我认定和他者认可。
也就是以利益为基点,以文化为纽带,以组织为归属,在多种社会关系网络中,个人和群体对其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的自我认定和他者认可。
方文教授凸显群体资格在社会认同中的核心地位:社会认同是“行动者对其群体资格或范畴资格(membership)积极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价值承诺”[3]。
此外,在社会学的有关实证研究中,一些学者根据研究需要对社会认同作出一些操作性界定。
比如,按照王春光[4]的定义,社会认同是“对自我特性的一致性认可,对周围社会的信任和归属,对有关权威和权力的遵从等等”。
总之,虽然各个学者对社会认同理解的出发点不同,但在本质上社会认同是一种群体性的观念,是增强社会内聚力的必要条件,是一个社会的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
我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量表的编制与应用研究准备研究背景:我国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地位是很重要的。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少数民族的认同感逐渐减弱,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量的变化和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因此,开发一种能衡量我国少数民族的认同感的量表,不仅有助于深入调查少数民族的认同感,而且为少数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研究目标:为了对我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感进行量化研究,而且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研究者充分利用相关国家政策文件和文献,结合专家的建议,编制一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量表。
量表编制编制过程:在量表编制之前,研究者首先要收集相关研究文献,参考国内外少数民族认同感量表相关决策,采用有效采样方法,收集大量的专家建议和关键词,并进行归纳整理和排序,分析材料有效性和内容完整性,系统集成各项认同感因素,提取研究认知和表示,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确定可比性和科学性,系统制定的建议和实践,确定有效的维度和指标,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科学、清晰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量表。
应用范围被评估者:研究者使用此量表,可以获得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感的有效信息,将其用于少数民族研究和政策制定中,估测被评估者所处的社会阶层、教育水平、专业知识和文化背景,以及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感的程度。
应用方式:此量表是采用自评和描述评价两种形式构成的,被评估者可以自行填答,也可以被采访者进行口头评估。
如果有必要,采用以上两种方式可以并行进行,以便更好地衡量国家认同感。
结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量表是通过参考相关国家政策文件和文献,结合专家的建议,采用自评和描述评价等有效方法编制而成,可以有效检测我国少数民族的认同感,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量表的分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研究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
在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时,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以有效地收集和分析数据。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量表是研究者用来收集信息和数据的工具,通常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量表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问卷调查量表问卷调查是社会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向被调查者发放包含一系列问题的问卷,来获取被调查者的意见、观点和看法。
问卷调查量表根据问卷的设计和内容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结构化问卷和非结构化问卷。
结构化问卷包含了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和选项,被调查者只需要选择或填写答案。
非结构化问卷则是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观点和看法。
问卷调查量表的优点是能够快速、方便地获取大量的数据,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被调查者可能出现不诚实回答或误解问题等问题。
二、访谈量表访谈是一种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交流来获取信息的研究方法。
访谈量表是用来指导访谈过程的一种工具,包含了问题的设计和顺序。
访谈量表可以分为半结构化访谈和非结构化访谈两种类型。
半结构化访谈是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问题的顺序和内容,但也允许被调查者自由发表意见。
非结构化访谈则完全由被调查者自由表达观点和看法。
访谈量表的优点是可以深入了解被调查者的想法和感受,获取更加丰富的数据。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访谈过程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快速获取大量数据等。
三、观察量表观察是通过观察被调查者的行为、表现和环境来获取信息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量表是用来指导观察过程的工具,包含了观察的对象、内容和方式。
观察量表可以分为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两种类型。
参与式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与到被观察对象的生活当中,非参与式观察则是研究者不直接干预或影响被观察对象。
四、实验量表实验是通过对被调查对象施加特定条件或处理,来观察其反应和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
小学生发言稿我的理想当老师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张海迪阿姨说过:"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梦想是小船的风帆."我的梦想是一名教师。
做一名没有伟大之称的教师。
妈妈从小就对我说道:“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位。
”于是,使我的心是播下了种子。
我的梦想是长大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要成为一名教师,还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于是,我用课间休息的时间为同学讲解难题,在周末赶来为班级出黑板报,在大扫除中挥洒着汗水清洁着班级,在路上看到有人乱丢垃圾会及时阻止。
我要让学生欢乐地学习;我尽量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传授知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
下课时,我要和学生应对面地在一齐聊天、交流,认真倾听并吸取他们为我提的每一个提议,要和他们交朋友,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帮忙他们解决困难。
教师说过:有了梦,只是第一步,还要奋斗!我愿意做这个奋斗的人,去实现自我追求已久的梦,让梦散发迷人的芳香。
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总以这个梦想来勉励自我,永远不要轻易放弃,毕竟这是梦想的希冀。
标题:深度探讨ellemers制定的《群体认同量表》1. 介绍《群体认同量表》是由社会心理学家ellemers制定的一种量表,用于评估个体对自我所属群体的认同程度。
群体认同是指个体对自我所属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社会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ellemers 量表的出现,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客观、科学的方法,来测量和评估群体认同的程度,从而为社会行为和群体互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2. 深度评估从深度方面来看,ellemers量表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问卷调查工具,更是基于系统性的理论和研究背景所制定的。
量表内容涵盖了群体认同的多个维度,例如对自我所属群体的认同情感、认同行为和社会认同等方面,使得其在评估群体认同时能够更全面、多角度地反映个体的认同状态。
ellemers量表还结合了实验研究和实地观察的数据,确保了量表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可以说,ellemers量表在深度上对群体认同这一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广度评估在广度方面,ellemers量表的研究对象并不局限于特定的群体类型,而是适用于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群体的认同研究。
这种广度使得ellemers量表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能够为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统一的、可比较的研究工具,从而促进了群体认同研究的交流和合作。
ellemers量表还能够与其他相关研究工具相结合,如心理学测试、神经科学研究等,为群体认同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层次的数据支持。
4. 文章回顾通过本文的深度和广度评估,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ellemers制定的《群体认同量表》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该量表不仅在研究方法上严谨科学,而且在研究对象和覆盖范围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为群体认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持。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结合自身领域的研究兴趣,深入挖掘ellemers量表在群体认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5.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ellemers制定的《群体认同量表》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
社会工作中的量表一、GAS量表应用于结案与评估环节。
在制定服务计划阶段,工作者与案主一同制定目标,待计划实施后,在五个水平上进行测量。
目标达成量表如下:以上根据《老年抑郁症康复的社会工作介入个案分析》一文的范例整理。
二、TAS量表(一)步骤设定2-3个任务,细化任务使得工作者可以承担责任而且案主也同样可以完成和接受。
要对案主解释每一个任务与案主的哪些问题和目标紧密相关。
用量表(4分数衡量)来记录每一个任务的完成进步情况。
最后计算每一个任务完成的得分和等级。
最后写一个简洁的结果,评估目标完成情况。
包括任务贯彻结果(TIS),包括以下内容:案主对任务执行的陈诺计划执行任务的细节分析和解决阻碍排练和练习任务里要求的行为。
总结任务计划。
上述TAS量表资料来源:The following articles provide the necessary background for this assignment: Shulman, L., Hepworth, D. H., Rooney, R. H., Rooney, G. D., Strom-Gottfried, K., & Larsen, J.(2012). Readings in Foundations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Vol. 1 (Adelphi University Ed.). Belmont, CA: Brooks/Cole CENGAGE Learning.Hepworth et al. section三、关于使用与社会心理学的量表社会心理学有十大经典量表分别是:自尊量表,自我意识量表,尴尬易感性量表,自我监控量表,乐观/悲观解释风格量表,评价需要量表,一致性偏好量表,矛盾的性别主义量表,关系型-互依性自我构建量表和孤独感量表。
关系性——互依性自我构念量表指导语:下面是一系列有关男性和女性以及他们在当代社会中关系的句子,请按照下面的等1.()我的亲近关系对反映我是谁很重要。
亲社会行为问卷(26题)一、问卷介绍C arlo和Randa的亲社会倾向量表(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PTM是由Carl ,和Randall编写的,它包括开放、依从性、利他性、匿名性、紧迫性和情感性6个分量表,平用5点计分法进行评分,该量表后来由寇彧等人结合中国青少年关于亲社研究结果进行了翻译及修订,修订之后量表依然6个因素,但是删除了利他性维度的两个条目,增加了依从性维度的三个条目。
修订后各维度的内部--致性信度分别为0.71、0.74、0.76、0.78、0.56、0.73, 采用李克特5级评定法,为提升量表效度因此增加了三个用于提升效度的题项,共26个条目,量表的Cronbacha为0.90。
修订后的量表得到了国内学者的认同并广泛用于国内亲社会行为研究。
二、问卷维度公开性(第1、4、6、14 题):助人者在公众场合或第三方看到的情况下帮助受助者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匿名性(第8、12、16、20、22 题):助人者在不知道受助者是谁的情况下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利他性(第10、17、23、25 题):助人者出于为减轻受助者痛苦的动机做出帮助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依从性(第3、7、11、19、24 题):助人者在受助者请求下做出帮助的亲社会行为倾向;情绪性(第2、13、18、21、26 题):指助人者在在自己的情绪唤起的情境中做出帮助的亲社会行为倾向;紧急性(第5、9、15题):指发生紧急事件时助人者做出帮助的亲社会行为倾向。
二、问卷计分该量表共6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该维度与自身情况越相符。
四、问卷题目指导语:亲爱的同学们,本测验一共40个题,分为正反两页,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一题的五个选项中选择一项打“√”,你的选择没有对错、好坏之分。
你的个人信息与测验结果仅用于科研使用,我们会完全对外保密,请放心填写。
1我为自己是中华民族成员而感到高兴 1 2 3 4 5 2我很高兴自己拥有中华文化背景 1 2 3 4 5 3我为中华文化及其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1 2 3 4 5 4我很清楚中华民族成员这一身份对于自身的意义 1 2 3 4 5 5我对自己的文化背景及其内涵有清晰的认识 1 2 3 4 5 6我对中华文化有较深的依恋 1 2 3 4 5 7我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归属感 1 2 3 4 5 8参与大部分由中华民族成员组成的组织或社会群体 1 2 3 4 5 9我在日常生活中会践行中华文化 1 2 3 4 5 10我会与他人讨论中华文化的相关问题 1 2 3 4 5 11我考虑过中华文化如何影响我的生活这一问题 1 2 3 4 5 12花时间去更多的了解中华文化 1 2 3 4 5。
社会心理学经典研究量表(10个)一.自尊量表指导语:仔细阅读下列条目并随后用数值标明每一条陈述在多大程度上描述了你:0=极不典型(根本不像我)1=不典型(有些不像我)2=不典型,也不能说典型3=典型(有些像我)4=极典型(非常像我)1.()大体上,我对自己满意。
2.()有时候我对自己一点也不好。
3.()我感到我有一些好品质。
4.()我可以像其他大部分人一样把事情做好。
5.()我感到我没有很多值得骄傲。
6.()我有时确实感到自己没有用。
7.()我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和其他人在一个同等水平上。
8.()我希望我可以对自己有更多尊重。
9.()总而言之,我倾向于感到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10.()我对自己持正向态度。
二.自我意识量表指导语:仔细阅读下列条目并随后用数值标明每一条陈述在多大程度上描述了你:0=极不典型(根本不像我)1=不典型(有些不像我)2=不典型,也不能说典型3=典型(有些像我)4=极典型(非常像我)1.()我总是尝试了解我自己。
2.()我关心自己做事的风格。
3.()大体上,我不太关注自己。
4.()我总是反省自己。
5.()我关心我所呈现出自己的方式。
6.()我经常是我自己的幻想的主体。
7.()我从不仔细审视自己。
8.()我自己意识得到自己看起来的样子。
9.()我通常关注我的内在感受。
10.()我通常担心自己是否给人好印象。
11.()我经常检验自己的动机。
12.()我离开家之前的最后一件事是照镜子。
13.()我有时感到我在某个地方看着我自己。
14.()我关心其他人怎么想我的。
15.()我很警觉自己情绪的改变。
16.()我通常都注意自己的外表。
17.()当我思考问题时我注意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三.尴尬易感性量表指导语:仔细阅读下列条目并随后用数值标明每一条陈述在多大程度上描述了你:“1”为“完全不像我”,“7”为“完全像我”。
1.()我对自己没有自信。
2.()在公众场合,除非我的衣服、发型都很合适,否则我会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