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76.28 KB
- 文档页数:2
导尿术并发症留置导尿是在导尿后将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后及危重患者,是临床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若发生留置导尿并发症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现浅谈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一、疼痛原因:1心理因素:患者精神紧张,膀胱颈肌肉收缩,痉挛,导致尿道口狭窄而引起疼痛。
2.操作因素:未用石蜡油润滑或润滑长度不够,尿管与尿道之间摩擦增加,引起疼痛。
3.尿管因素:尿管类型及型号不合适。
4.固定因素:气囊未完全进入膀胱就开始注水。
处理:1.心理护理:耐心向病人解释留置导尿的目的,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
2.熟悉掌握操作要点,插管时动作轻柔,切勿遇阻力强行插入或者盲目反复试插,加重尿道损伤,引起疼痛。
3.选择合适的尿管4.妥善固定,注水量适宜,意识障碍者加强看管,防止强行拔管。
二、尿道黏膜损伤原因:1.男性尿道长,存在弯曲和狭窄部位,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不易掌握插管深度。
2.操作者不熟悉气囊导尿管常识及病理情况下男性尿道解剖。
3.患者因害羞、担心、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造成精神高度紧张,插尿管时可出现尿道括约肌痉挛。
4.下尿路有病变时,尿道解剖发生变化,如前列腺增生症,由于前列腺各腺叶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使前列腺部尿道狭窄、扭曲变形,此时插入导尿管易致尿道损伤。
5.病人难以忍受导尿管所致的膀胱、尿道刺激而自行拉扯导尿管甚至强行拔管。
6.所使用的导尿管粗细不合适或使用质地僵硬的橡胶导尿管,导尿管置入时易引起尿道黏膜的损伤,反复插管引起尿道黏膜水肿、损伤出血。
7.使用气囊导尿管时,导尿管末端未进入膀胱或刚进入膀胱,即向气囊内注水,此时,导尿管虽有尿液流出,但气囊部分仍位于后尿道部,胀大的气囊压迫后尿道。
表现为尿道外口出血,有时伴血块;尿道内疼痛,排尿时加重,伴局部压痛;部分病例有排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有严重损伤时,可有会阴血肿,尿外渗,甚至直肠瘘;并发感染时,出现尿道流脓或尿道周围脓肿。
处理:1.操作者需熟悉男性尿道解剖特点和严格按常规操作,插管前常规润滑导尿管,尤其是气囊处的润滑,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操作时手法宜轻柔,插入速度要缓慢,切忌强行插管,不要来回抽插及反复插管。
导尿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导尿操作指的是通过插入导尿管将尿液引到容器中进行排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
然而,不正确的导尿操作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发生,如尿道感染、尿道创伤、尿流出问题等。
因此,预防和正确处理导尿操作的并发症至关重要。
一、导尿操作并发症的预防:1.选择适当的导尿管尺寸:导尿管的尺寸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来确定,选用合适尺寸的导尿管可以减少尿液引流时的刺激和创伤。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导尿操作应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医务人员应戴好无菌手套,避免操作时的交叉感染。
3.规范导尿过程:操作前,需告知患者导尿的过程和目的,以减轻其紧张情绪;选择适合的体位,通常是仰卧位;导尿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牵拉或移位患者,以防止导致导尿管脱落和尿道创伤。
4.定时更换导尿管:长时间留置导尿管会增加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应根据患者情况定期更换导尿管。
二、导尿操作并发症的处理:1.尿道感染的处理:导尿后,如果患者出现尿道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应怀疑尿道感染的可能,应尽快进行相应的检查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2.尿道创伤的处理:如果导尿操作中出现了尿道创伤,应立即停止导尿并将尿道伤口缝合,必要时可进行尿道吻合术。
3.尿流出问题的处理:在操作过程中,有时可能出现尿液无法顺利流出或仅排出少量尿液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导尿管堵塞、褶皱或积聚在导尿袋中的尿石阻塞等原因引起的。
此时,应立即检查导尿管和导尿袋,清除阻塞物,确保尿液顺利排出。
除了以上的处理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措施可用于预防和处理导尿操作的并发症,如:1.加强护理: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注意对导尿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和护理,避免感染和皮肤损伤的发生。
2.增加液体摄入量:增加患者的液体摄入量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尿液中的刺激物质,从而降低尿道感染的风险。
3.提供足够的安慰和支持:由于导尿操作可能会带给患者不适和不安,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应提供足够的安慰和支持,使患者能够放松并配合操作,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留置导尿管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泌尿系统感染(一)原因1.导尿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以及发生尿道粘膜损伤。
2.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
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与留置时间成正比。
3.留置导尿管期间未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致使细菌侵入引流装置引起逆行感染。
4.留置导尿管期间出现集尿袋高于膀胱高度或其他原因导致尿液返流的情况,导致逆行感染的发生。
5.留置导尿管期间尿道口、会阴部清洁消毒不彻底。
(二)临床表现1.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征,病人主诉尿频、尿急、尿痛,严重者尿道口可有脓性分泌物。
尿常规结果示红细胞、白细胞、尿培养可有阳性。
严重者可伴有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
(三)预防和处理1.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插管时动作轻柔,避免引起尿道粘膜损伤。
2.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
必须留置导尿管时,尽量缩短留置时间。
3.留置导尿管期间每天清洁、消毒外阴和尿道口,保持会阴部清洁。
4.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返流。
5.在病情允许的情况的下,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的目的。
6.发生尿路感染时,尽可能拔导尿管,根据病情运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二、尿道粘膜损伤(一)原因1.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时,导尿管气囊部未进入膀胱内就过早向气囊注水,膨胀的气囊压迫尿道,引起尿道粘膜损伤。
2.病人不能耐受导尿管所致的膀胱、尿道刺激,自行牵扯导尿管造成尿道损伤。
使用气囊导尿管的病人拉扯导尿管甚至可导致尿道破裂。
3.病人翻身或活动时导尿管过度牵拉,造成尿道损伤。
(二)临床表现病人主诉尿道疼痛,伴局部压痛,排尿时加重。
可见尿道出血,甚至发生会阴血肿。
有些病人伴有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严重者可见尿道撕裂。
(三)预防和处理1.双腔气囊导尿管插管时应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少许,保证气囊部完全进入膀胱。
2.妥善安置留置导尿管和引流管,避免过度牵拉。
3.加强对留置导尿管的病人的健康宣教,告知留置期间的注意事项,不可随意过度拉扯导尿管。
留置导尿并发症及护理措施精留置导尿是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将导尿管插入膀胱中以排尿的方法。
尽管留置导尿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排尿,并避免尿潴留的风险,但使用导尿管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
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并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护理干预。
1.泌尿道感染:导尿管插入尿道后,可能会引起泌尿道感染。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导尿管的通畅,每日进行冲洗并做好消毒工作。
-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保持尿液通畅。
-定期更换导尿管,以避免细菌滋生。
2.尿道损伤:插入导尿管时,可能会造成尿道创伤。
护理措施包括:-在插入导尿管之前,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润滑。
-谨慎插入导尿管,避免过度插入,以免对尿道造成损伤。
3.血尿: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可能出现血尿症状。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尿量和尿液颜色的改变。
-及时向医生报告血尿情况,以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4.导尿管阻塞:导尿管内可能会出现结晶、血块或粘液等物质阻塞的情况。
护理措施包括:-定期冲洗导尿管,保持通畅。
-观察尿液是否有异常,如尿液浑浊、尿量减少等,并及时清理和更换导尿管。
5.膀胱感染:导尿管插入的时间越长,膀胱感染的风险就越高。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导尿管的清洁和通畅。
-冲洗导尿管时,注意避免将细菌从肛门传入尿道和膀胱。
-鼓励患者饮水,并定期进行尿液培养以评估感染情况。
6.皮肤创伤:导尿管的插入可能会导致皮肤创伤,尤其是当患者不配合或存在皮肤脆弱的情况下。
护理措施包括:-选择合适大小的导尿管。
-注意插入时的技巧,避免对尿道和周边组织造成过度刺激。
-妥善固定导尿管,避免导尿管与皮肤摩擦。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导尿状况,包括尿液颜色、尿量、导尿管通畅情况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护理措施不仅仅包括导尿管本身,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身体舒适程度,提供必要的关怀和支持。
总之,预防和及时处理留置导尿的并发症对于减少患者的不适和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保障导尿过程的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