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9.21 KB
- 文档页数:3
留置导尿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导尿术操作并发症一、尿道黏膜损伤(一)发生原因1.男性尿道长,存在弯曲和狭窄部位,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不易掌握插管深度。
2.操作者不熟悉气囊导尿管常识及病理情况下男性尿道解剖。
3.患者因害羞、担心、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造成精神高度紧张,插尿管时可出现尿道括约肌痉挛。
4.下尿路有病变时,尿道解剖发生变化,如前列腺增生症,由于前列腺各腺叶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使前列腺部尿道狭窄、扭陷变形,此时插入导尿管易致尿道损伤。
5.病人难以忍受导尿管所致的膀胱、尿道刺激而自行拉扯导尿管甚至强行拔管。
6.所使用的导尿管粗细不合适或使用质地僵硬的橡胶导尿管,导尿管置入时易引起尿道黏膜的损伤,反复插管引起尿道黏膜水肿、损伤出血。
7.使用气囊导尿管时,导尿管末端未进入膀胱或刚进入膀胱,即向气囊内注水,此时,导尿管虽有尿液流出,但气囊部分仍位于后尿道部,胀大的气囊压迫后尿道。
(二)临床表现尿道外口出血,有时伴血块;尿道内疼痛,排尿时加重,伴局部压痛;部分病例有排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有严重损伤时,可有会阴血肿,尿外渗,甚至直肠瘘;并发感染时出现尿道流脓或尿道周围脓肿。
(三)预防及处理为防止尿道黏膜损伤,术者除需熟悉男性尿道解剖特点和严格按常规操作外,还需注意以下各点:1.插管前常规润滑导尿管,尤其是气囊处的润滑,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操作时手法宜轻柔,插入速度要缓慢,切忌强行插管,不要来回抽插及反复插管。
2.对于下尿路不全梗阻的病人,导尿前可先用右手取已备好的润滑止痛胶,挤出少许润滑软管尖端及尿道外口,再轻柔地将尖嘴插入尿道,拇指用力一次性推压,促使裁置内胶液进入尿道并达到尿道膜部,退出软管尖嘴后,以左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加压关闭尿道外口1~2分钟。
亦可用去除针头的注射器将润滑剂注入尿道口,或在导尿管后端接润滑剂注射器,边插边注射润滑剂,易获成功。
3.对于前列腺增生者,遇插管有阻力时,将预先吸入注射器的灭菌石蜡油5~100由导尿管末端快速注入,插管者用左手将阴茎提起与腹壁成600角,右手稍用力将石础注入,同时借助其润滑作用将尿管迅速插入,即可顺利通过增生部位。
男病人留置导尿术常见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男病人留置导尿术并发症:
1.尿道黏膜损伤
2.尿路感染
3.尿道出血
4.虚脱
二.预防措施:
1.耐心解释,取得患者的配合。
2.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较软的导尿管。
3.充分润滑导尿管,尤其是气囊处。
操作手法轻柔,插入导尿管时速度要缓慢,切忌强行插管,避免来回抽插及反复插管。
4.对于前列腺增生者,遇插管有阻力时,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麻醉和润滑尿管,必要时请专科医生处理。
5.插管时延长插入长度,见尿液流出后继续前行5cm以上,充液固定后再回拉至有阻力感处(一般2-3cm),这样可避免导尿管未进入膀胱,球囊充液膨胀而压迫、损伤尿道。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会阴部消毒到位、彻底。
7.插入导尿管后,放尿不宜过快。
对膀胱高度膨胀且虚
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超过1000ml。
三.处理措施:
1.发现患者虚脱,应立即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给予患者温开水或糖水饮用,如以上述处理无效,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通知医生抢救。
2.导尿管所致的黏膜损伤,观察血尿情况,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导尿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导尿操作指的是通过插入导尿管将尿液引到容器中进行排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
然而,不正确的导尿操作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发生,如尿道感染、尿道创伤、尿流出问题等。
因此,预防和正确处理导尿操作的并发症至关重要。
一、导尿操作并发症的预防:1.选择适当的导尿管尺寸:导尿管的尺寸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来确定,选用合适尺寸的导尿管可以减少尿液引流时的刺激和创伤。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导尿操作应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医务人员应戴好无菌手套,避免操作时的交叉感染。
3.规范导尿过程:操作前,需告知患者导尿的过程和目的,以减轻其紧张情绪;选择适合的体位,通常是仰卧位;导尿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牵拉或移位患者,以防止导致导尿管脱落和尿道创伤。
4.定时更换导尿管:长时间留置导尿管会增加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应根据患者情况定期更换导尿管。
二、导尿操作并发症的处理:1.尿道感染的处理:导尿后,如果患者出现尿道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应怀疑尿道感染的可能,应尽快进行相应的检查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2.尿道创伤的处理:如果导尿操作中出现了尿道创伤,应立即停止导尿并将尿道伤口缝合,必要时可进行尿道吻合术。
3.尿流出问题的处理:在操作过程中,有时可能出现尿液无法顺利流出或仅排出少量尿液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导尿管堵塞、褶皱或积聚在导尿袋中的尿石阻塞等原因引起的。
此时,应立即检查导尿管和导尿袋,清除阻塞物,确保尿液顺利排出。
除了以上的处理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措施可用于预防和处理导尿操作的并发症,如:1.加强护理: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注意对导尿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和护理,避免感染和皮肤损伤的发生。
2.增加液体摄入量:增加患者的液体摄入量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尿液中的刺激物质,从而降低尿道感染的风险。
3.提供足够的安慰和支持:由于导尿操作可能会带给患者不适和不安,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应提供足够的安慰和支持,使患者能够放松并配合操作,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尿道黏膜损伤及出血
处理流程:患者出现尿道黏膜损伤症状→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轻者无须处理或采用止血镇痛治疗;严重损伤者根据情况采取留置三腔导尿管接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尿道修补等手术治疗)→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二)尿路感染
处理流程: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症状→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拔除导尿管,如病情需要暂不能拔者可给予膀胱冲洗,根据病情采用合适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病情允许应指导患者多饮水→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科室讨论分析。
(三)虚脱
处理流程:发现患者虚脱→立刻报告医生、护士长→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体位→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及时完成各种处理→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四)误入阴道
处理流程:导尿管误入阴道→更换尿管重新正确插入。
留置导尿管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泌尿系统感染(一)原因1.导尿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以及发生尿道粘膜损伤。
2.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
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与留置时间成正比。
3.留置导尿管期间未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致使细菌侵入引流装置引起逆行感染。
4.留置导尿管期间出现集尿袋高于膀胱高度或其他原因导致尿液返流的情况,导致逆行感染的发生。
5.留置导尿管期间尿道口、会阴部清洁消毒不彻底。
(二)临床表现1.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征,病人主诉尿频、尿急、尿痛,严重者尿道口可有脓性分泌物。
尿常规结果示红细胞、白细胞、尿培养可有阳性。
严重者可伴有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
(三)预防和处理1.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插管时动作轻柔,避免引起尿道粘膜损伤。
2.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
必须留置导尿管时,尽量缩短留置时间。
3.留置导尿管期间每天清洁、消毒外阴和尿道口,保持会阴部清洁。
4.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返流。
5.在病情允许的情况的下,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的目的。
6.发生尿路感染时,尽可能拔导尿管,根据病情运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二、尿道粘膜损伤(一)原因1.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时,导尿管气囊部未进入膀胱内就过早向气囊注水,膨胀的气囊压迫尿道,引起尿道粘膜损伤。
2.病人不能耐受导尿管所致的膀胱、尿道刺激,自行牵扯导尿管造成尿道损伤。
使用气囊导尿管的病人拉扯导尿管甚至可导致尿道破裂。
3.病人翻身或活动时导尿管过度牵拉,造成尿道损伤。
(二)临床表现病人主诉尿道疼痛,伴局部压痛,排尿时加重。
可见尿道出血,甚至发生会阴血肿。
有些病人伴有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严重者可见尿道撕裂。
(三)预防和处理1.双腔气囊导尿管插管时应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少许,保证气囊部完全进入膀胱。
2.妥善安置留置导尿管和引流管,避免过度牵拉。
3.加强对留置导尿管的病人的健康宣教,告知留置期间的注意事项,不可随意过度拉扯导尿管。
留置导尿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规范
留置导尿管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需每小时监测尿量及尿比重的危重、休克患者;盆腔手术前需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的患者;泌尿系手术后为了便于引流和冲洗的患者;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及需行膀胱功能训练的患者。
预防非盆腔手术手术时间过久,术后出现尿潴留的患者。
尿路感染
发生原因】
1.操作过程中不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选择导尿管型号不合适,造成导尿管插入不顺利而反复多次插管。
3.导尿管留置后护理措施不当,造成泌尿系统上行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检查可见有红细胞、白细胞,细菌培养可见阳性结果。
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是预防留置导尿管术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
导尿管留置过程中所使用的物品必须符合灭菌要求。
2.合理选择尿管:选择光滑和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根据尿道内径与尿管直径的相关联系选择合适的尿管。
一般选择14号、16号、18 号硅胶导尿管。
3.加强导尿管留置后的护理,同时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留置尿管的相关知识宣教,鼓励其主动参与护理。
1)清洁尿道口每日两次。
普通集尿袋每日更换一次,抗返流集尿袋每周更换一次。
2)尿袋及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返流。
3)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因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等导致尿路感染。
4)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鼓励患者多饮水,2000ml/ 日。
控制尿液的PH 值在6.5-7.0 ,可预防感染。
4.若已经发生尿路感染,应尽可能拔除导尿管,同时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
血尿
发生原因】
1.由于个体差异、疾病等因素影响导致留置尿管长度不当,造成尿道损伤。
2.第一次放尿过快、过多,导致膀胱黏膜急剧充血,出现血尿。
3.气囊回缩较差,拔管时致尿道黏膜损伤出血。
4.导尿管意外脱出,损伤尿道黏膜。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尿痛、尿液颜色改变,实验室检查可见镜下血尿,甚至肉眼血尿。
预防及处理】
1留置导尿管时,见尿后再插入7〜10cm,再向气囊注入生理盐水,防止
膨胀的气囊卡在尿道内口,压迫膀胱壁,造成黏膜的损伤。
1000ml。
2.对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得超过
3.选择质量好的导尿管,如果出现气囊回缩较差,不可强行将导尿管拔出。
4.患者翻身或离床活动时,固定好导尿管以防其脱出。
5.患者出现血尿时,积极寻找原因,对症处理。
膀胱痉挛或萎缩
发生原因】
留置导尿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规范
1.气囊对膀胱三角区的压迫刺激,尿管的部分阻塞,泌尿系感染等是
(其)较为常见的因素。
2.长期留置尿管,使膀胱处于空虚状态,膀胱逼尿肌废用性萎缩,导致膀胱挛缩。
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尿意、便意、尿频、尿急、膀胱区和会阴部难以忍受的胀痛或痉挛性疼痛。
出现膀胱冲洗不畅甚至冲洗液回流,冲出液血色加深、导尿管周围有尿液溢出等。
预防及处理】
1.根据导尿管上注明的气囊容积向气囊内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2.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训练膀胱反射功能。
每3h〜4h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3.配合心理疗法,放松技巧,转移注意力,对缓解膀胱痉挛能起到一定作用。
拔管困难
发生原因】
1.尿管末端形成结石:导尿管作为异物长期滞留于膀胱内与尿液接触,易将结石盐沉积于尿管末端,形成结石。
2.气囊回缩不良,体积增大。
3.盲目拔管,导致尿道痉挛,拔管困难。
4.气囊活塞失灵,导致气囊内液体不能抽出,引起拔管困难。
临床表现】患者留置尿管拔出困难。
预防及处理】
1.留置导尿期间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冲洗膀胱。
每月更换尿管一次。
留置导尿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规范
2.选择质量好的导尿管,留置导尿前仔细检查导尿管质量。
3.遇气囊内液体抽不出时,使用拇指与食指将外露尿管拧搓数遍,然后将注射器插入气囊口部注入 5 ml 气体后抽吸。
4.如有尿结石形成,可采用体外震波碎石,待结石粉碎后再拔出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