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141.00 KB
- 文档页数:5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引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中国民族工业的起步,到开展独立自主的产业化探索,再到现代化工业体系逐步建立,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介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1. 1840年至1911年:经历西方列强的侵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摧残。
在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几乎被摧毁,大量的产业被外国资本控制。
中国成为了一个被西方列强掠夺资源的半殖民地国家。
然而,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抵制和反抗的措施。
例如,洋务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起步。
清朝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工业发展,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工业技术的引进和发展。
2. 1911年至1949年:探索独立自主的产业化道路辛亥革命后,民国时期的中国开始探索独立自主的产业化道路。
虽然经济发展仍然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但中国民族工业逐渐崭露头角。
在这一时期,中国成立了许多国营工业企业,推动了一些重要的工业项目。
例如,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基地,如大庆油田和武汉钢铁厂。
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国内各种因素的干扰,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步伐仍然相对缓慢。
尽管有一定的起步和进展,但整体上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3. 1949年至1978年: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工业化的重要性,并制定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计划和政策。
在这一时期,中国着力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工和基础设施建设。
大规模的工业化计划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例如“第三个五年计划”和“大跃进”运动。
中国成立了许多重要的国营工业企业,如中国一汽和中国第五机械工业公司等。
尽管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中国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实现了飞速发展。
中国逐渐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如军工、航天和核能等。
第六单元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知识点一:状元实业家张謇1. 张謇:清末状元,江苏南通人。
2. 主张:“实业救国”。
3. 创办的主要企业:大生纱厂。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开采矿山,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2)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发展。
相关链接: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初创时期最成功的一个棉纺织企业。
张謇经营大生纱厂的主要决窍在于:善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管理严格科学;发展规模经营;实施灵活的市场策略;把股东的物质利益放在一个重要位置等。
这些独特的经营之道是大生纱厂成功的主要原因。
(3)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大生纱厂被吞并。
知识点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 发展过程(1) 萌芽:鸦片战争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洋务运动后,中国民族资本得到发展。
(2) 兴起: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思维拓展: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3) 短暂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中国民族工业进入了“黄金时代”。
思维拓展: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提示:①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缺乏原始积累;技术和人才准备不足,从手工劳动直接进入机器大生产,存在技术和人才上的空白;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的消积影响。
②后天畸形:面临四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封建主义的阻碍,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
③缺乏正确的道路,安定的环境。
(4)陷入困境:①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业严重受挫。
抗战胜利后,也未摆脱萧条的处境。
②原因:中国民族工业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缓慢落后。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发展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的贷款②军阀政府的支持③辛亥革命的刺激④帝国主义无暇东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D点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首先要阅读题干,理解题意,对于历史事件的原因,一般从内因、外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几方面去思考,着眼于历史事件的背景来考虑,结合课本可知,③④为正确答案。
例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集中在()
①纺织业②冶铁业③轮船制造业④面粉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D点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等重工业企业,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则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落后。
2.洋务派的民用工业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相同点是()
A.私人投资创办 B.实行封建管理
C.适应军事工业的需要而创办 D.受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练习
1.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开采矿山是在()
A.《南京条约》签订以后 B.《北京条约》签订以后
C.《马关条约》签订以后 D.《辛丑条约》签订以后
2.清朝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了的口号()
A.“师夷长技” B.“自强” C.“求富” D.“实业救国”
3.下列企业由张謇创办的是()
A.大久精盐公司 B.福新面粉厂C.大生纱厂 D.南洋兄弟烟草公司4.“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这里所说的“今也其时矣”的“时”是指()A.洋务运动以后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以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5.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出现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C.土地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势力不包括()
A.帝国主义 B.三民主义 C.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7.下列不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的是()
A.总体来说比较落后 B.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C.地区发展不平衡D.民族工业产品主要出口国外
8.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失败的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济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8.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原因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四个选项都是“实业救国”失败的原因,但考虑到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日益加深,所以“三座大山”才是根本原因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是指辛亥革命后
B.状元办实业体现了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和执著的创业精神
C.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荣氏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软弱和落后的原因是由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9.D点拨: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A、C项考查事件发生的时间,是正确的;B 项则是对“实业救国”的理解和认识,也是正确的;D项是不准确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三座大山”的压迫。
10.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
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
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10.D点拨: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工业一度受到鼓舞,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11.(探究开放题)2003年6月,南通各界采取各种方式,纪念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诞辰150周年。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日前也为大型画册《张謇》题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南通大街小巷随处都可见纪念
活动的标语、条幅。
6月24日,江苏省工商联、南通市委、市政府在100年前由张謇创办的更俗剧院举行纪念集会,将纪念活动推向高潮。
想一想:
(1)结合教材,说说今天我们纪念张謇的原因有哪些?
(2)今天我们纪念张春应该学习他哪些高尚品质?
11.(1)张謇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为了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今天我们应该学习张謇热爱祖国的精神和敢于冲破世俗观念的创新精神。
点拨:本题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题目。
张安开创“实业救国”先河,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12.下图是 1902~1927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统计(仅统计创办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企业)。
(1)看图后,讲讲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线索。
(2)想一想,为什么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仅仅是昙花一现?
12.(1)1914~1918年,工厂数和创办资本总额比1902一1910年都有所下降。
1919~1922年,工厂数和创办资本总额又有较快的增长,是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时代”。
1923~1927年,工厂数和创办资本总额有了较大的下降。
(2)1922年以后,随着外国资本的再次大量输入,国内军阀混战和南方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民族工业发展的大好环境没有了,“黄金时代”也随之结束了。
点拨:由于辛亥革命的冲击和“一战”时期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一战”后,帝国主义又加深了对中国的掠夺,加之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转入低潮。
13.(阅读理解题)阅读下列材料: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般阻抑,勒价停市。
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绿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
据统计,1912年,全国工厂数为20749家,其中使用机器生产的只有363家,其他仍然依靠人力或畜力。
有的企业到香港或外国注册,有的船只悬挂外国旗帜……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由此导致我国民族工业形成了哪些特征?
13.(1)材料说明了外商企业对商办企业的压制与排挤导致民族工业难以正常发展。
(2)特征: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决定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必然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第一,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第二,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部门和沿海地区;第三,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整体水平落后。
14.右图是《民国初年东部沿海及长江下游民族工业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长江南岸以纺织和食品工业为主。
请回答:
(1)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跟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有何关
系?结合史实叙述之。
(2)纵观当时民族工业分布情况,长江下游是民族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纺织业、面粉业发达,请分析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
(3)当时,苏南、苏北出现了哪些发展实业的有识之士?试评价他们的救国主张。
14.(1)国际形势:“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国内形势:由于辛亥革命的影响,一批有识之士致力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民族工业进入了“黄金时代”。
(2)①长江下游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重点,致使该地区自然经济解体最快。
②长江下游地区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有利于轻工业的发展。
③由于上海是经济、政治中心,其影响力也拉动了周边的发展。
(3)苏南:荣氏兄弟;苏北:张容。
这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实
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壮大,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但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复兴。
中国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推翻“三座大山”,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独立、振兴。
点拨:本题以图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的理解、掌握能力。
在仔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可正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