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评课记录本节课是人教版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一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阐述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通过对概念的学习,了解它们之间本质的区别是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自然界与生产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质变化形式,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可更好地服务于生产与生活。
教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启发为主,讲练结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实验探究,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这一重点,由小活动引入变化,再从学生身边实例出发,接着分析比较,各种物质变化中发生变化的现象,如颜色、状态等,进而寻找各种变化中有没有其它物质生成,从而得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
因为这两个概念是构建本节知识的支架,是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本质区别的基础,是学习物理性质与学生性质的前提,进行有效的练习能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也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
安排学生分组实验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并尝试实验现象的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学习不断推向新的高潮。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
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介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够运用概念推论一些极易辨别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观测化学实验,并展开直观的实验现象的叙述,逐步培养较好的自学习惯和方法4.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课前预习】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回应的石灰水中灌入二氧化碳气体,观测至的现象就是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
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情境引入】二、自主探究::1.观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思索与交流】(1)以上五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2)先行概括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出的例子展开恰当分类,讲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不是联系?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
(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索:(1)蜡烛冷却属什么变化?该变化中与否充斥其他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3.概括小结:融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认知,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教你一招】化学变化韵语化学变化,颇存有特征;代莱物质,充斥而生;发光放热,沉淀生成;放出气体,颜色变更;奇特现象,五彩缤纷;物理变化,同时出现。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斩获】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p10.1~3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激凌融化b.苹果腐烂c.玻璃击碎d.海水晒盐2.古诗词就是古人为我们遗留下的宝贵财富,以下诗句中只牵涉至物理变化的就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冬日进令狐冲3.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分解成崭新物质b.分解成结晶或气体c.出现颜色变化d.闪烁咳嗽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5.人类须要能量。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分析,体会化学就在你我身边。
(2)通过观察和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化学的兴趣。
(3)体会、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根本素养之一。
【学习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学习难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雪是如何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产生?雪的形成与蜡烛的燃烧这两个变化有何不同?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阅读课本P6~P8“实验1-1〞的内容,完成课本P7的表格。
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研碎;实验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实验4:石灰石和盐酸反响。
投影:这四个实验的视频。
学生:观察,进一步比拟实验现象。
课堂讨论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
先对学,再群学。
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
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检测反响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二、课后提升三、家庭作业《精英新课堂》完成学生用书的“夯根底分点练〞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整合练〞局部稳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名师测控》完成学生用书的“根底闯关〞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局部稳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设计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课题: 1.1.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课时1授课年级初三课标要求知道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物质的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过程,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生成沉淀、产生气体、发生颜色变化、发光,以及吸热或放热等现象;认识化学变化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及重要应用,感受大自然中化学变化的神奇。
教材分析在《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一章节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
然而,对于“物质的变化”这一概念,学生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本节课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进行概念教学,即详细介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本课题采用了化学学科特有的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通过观察和分析四个典型的实验(水的沸腾、石蜡的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学生将有机会亲自记录和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如颜色、状态、气味、发光、放热等。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物质变化的过程,还能够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此外,本节课还强调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探究。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化学学习之前,已经对物质变化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
例如,他们知道水可以结冰、蒸发,钢铁会生锈等。
这些生活经验构成了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基础知识。
然而,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他们尚未建立起原子和分子的科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期望学生从微观粒子的角度来理解物质的变化。
教学应主要在宏观层面进行,学生判断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主要是观察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3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体验对变化的观察过程,认真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2、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练习。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学习如何通过变化现象的特征推测物质发生何种变化。
【教学方法】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教学过程】引入:以一个有趣的实验引入本节课,先给大家看个小魔术,用无色的NaOH溶液在纸上写几个字,然后在上面用小喷壶喷洒一点酚酞溶液,让同学们观察神奇的现象。
看完这个小魔术,大家心里一定在好奇:纸上老师放了什么物质?喷洒的又是什么物质?为什么会变色呢?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教室里的人和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比如,刚刚这个同学在低头看课本,现在抬起了头看黑板,那么这些变化和小魔术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咱们这一节课就要来学习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且要学会如何区分它们?【板书】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一、物理变化1、物理变化的讲述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几个变化,讨论总结【变化1】小木棍掰成2段,观察现象。
【变化2】描述雪化成水,水化成水蒸气的过程【变化3】石蜡受热熔化成液体【变化4】纸撕成2半【变化5】食盐溶解在水中,蒸发又得到食盐,比如说海水晒盐2、小组讨论5分钟预习课本15.16页,总结出来刚才几个变化的共同点,分析一下物理变化的定义。
3、提问学生举出几个相似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例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二、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的认识和观察让学生观察几个变化,讨论总结:【变化1】火柴燃烧,观察现象并记录【变化2】镁条燃烧,观察现象并记录。
2、小组讨论几分钟,对比刚刚学的物理变化,总结出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定义。
3、提问学生举出化学变化的例子。
燃烧,生锈,食物腐烂等。
三、小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点。
四、练习:【板书】1.3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时)一:物理变化1、定义: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物理变化。
【课题】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课时)
【课型】复习课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梁雪峰
【教学目的分析】
[知识与技能]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3.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
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合作,运用讨论等方法建构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教学重难点】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综合谈话法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生:导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计划
专题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课时)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
反应
基本反应类型
其他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 换 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复分解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
分类
物质的变化 区别 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