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2012年3月第一节一般知识一、概念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由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两部分组成。
1、通用工艺规程通用工艺规程又称检验规程、工艺程序,是指本单位对结构件、承压设备和其他产品,在制造、安装、在役检验等方面对产品质量检测时,需要进行无损检测的通用的技术规定或规则,是原则性的指导文件,同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程、法规的要求,并满足顾客的要求;针对某一类产品的特点进行编制,提出共有的规定,以便于统一实施;以文字说明为主,图表为辅,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通用性。
2、工艺卡工艺卡是根据通用工艺的规定和要求及有关标准和合同委托要求,针对某一具体产品、工件编制的专用工艺卡,要求检测工艺参数具体,检测方法和程序明确,以图表为主,适当辅以文字说明,在专用工艺卡的各项参数均要有具体数值,操作者可以直接运用这些数据操作。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1、依据(1)依据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
如:¾《xx入级规范》、《xx建造规则》、《固容规》等等;¾CB/T3558、CB/T3559、GB/T3323、JB/T4730等等;¾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
(2)依据顾客的要求,即依据本单位顾客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大多数顾客的要求进行明确的解答,提出处理意见。
(3)依据本单位技术水平,仪器装备情况,编制的工艺规程应做得到,切实可行。
2、原则(1)遵照国家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在检测工艺上可以比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更细,更具体,要求更高。
在质量验收时应同时满足顾客要求和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
(2)应根据本单位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应针对本单位或委托方产品特点,作到简明扼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
如现场检测,只编入需要的内容。
(3)工艺规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写清楚做什么、由谁去做、采用什么设备和辅助器材、什么时机做、按什么标准做等,并明确对工作人员和责任人员的资质要求。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第一篇总则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一般要求1.3.1 选择原则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1.3.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钢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射线检测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钢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射线检测人员应具有的资格,所用设备器材,检测工艺和质量分级等。
本规程依据JB/要求编写。
适用于公称厚度T为2-40mm钢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X射线AB级检测技术,知足《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和GB151等标准规范要求。
检测工艺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合同要求及本规程编制,其参数规定得更具体。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组本钱规程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利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利用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2011《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JB/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一部份:通用要求JB/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二部份:射线检测JB/T7902-1999线型像质计HB7684-2000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GB11533-1989标准对数视力表JB/T7903-1999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GB/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份: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必需通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证。
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一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的一组印刷片字母。
4.辐射防护所有产品原则上一概进入探伤室检测,检测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要在现场检测的,应按GB1635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记。
5.设备、器材和材料现利用设备见表1-1表1-1透照不同厚度的钢制压力容器时,允许利用的最高管电压应控制在图1-1曲线的范围内。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Q/ Zj 92 -2010编制:审核:批准:受控号:二O一O年九月一日实施第一章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1.1检测范围超声检测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检测范围包括原材料,铸件,锻造件,焊缝的缺陷检测。
1.2检测人员检测人员按“规范,根据CHSNDT001-2007 (idt ISO9712-200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认证考核规则”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审核制度。
1.3探伤仪CTS-26超声波探伤仪,工作频率为1~5MHz,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误差在±1dB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水平线性误差≤1%,垂直线性误差≤5%1.4探头常用探头有单直探头、单斜探头、双晶探头等,在达到所检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10dB。
1.5超声检测一般方法2.5.1检测复盖率检测时应尽量扫查到工件的整个被检区域,探头的每次扫查复盖率应>探头直径的15%。
1.5.2探头的移动速度探头的扫查速度不超过150mm/s。
1.5.3扫查灵敏度扫查灵敏度至少比基准灵敏度高6dB。
1.5.4耦合剂采用机油、甘油等不损伤工作表面的耦合剂。
1.5.5检测面检测面应经外观检查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均应清除,其表面粗糙度符合检测要求。
1.5.6耦合补偿1.5.6.1表面粗糙度补偿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对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能量损耗进行补偿。
1.5.6.2衰减补偿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对材质衰减引起的检测灵敏度下降和缺陷定量误差进行补偿。
1.5.6.3曲面补偿在对曲面工件检测时,考虑曲面因素对结果误差的影响进行补偿。
1.6校准校准在基准试块上进行,使超声波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轴线,以获得稳定和最大的反射信号。
1.6.1仪器校准在仪器开始使用时,对仪器的水平线性进行测定;在使用过程中,每隔三个月至少对仪器的水平和垂直线性进行一次测定。
1.6.2探头校准在探头开始使用时,对探头进行一次全面的性能校准。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无损检测工艺规程上海基实无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实施日期:2008.01.01目录I.射线检测工艺规程II.超声检测工艺规程III.磁粉检测工艺规程IV.渗透检测工艺规程I.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目的本规程是根据LR船舶建造及入级规范及技术规格书的要求制定的船舶焊缝射线检测质量控制程序及焊接质量合格与不合格的规定。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母材厚度小于等于100mm钢熔化焊对接焊缝的射线照相方法及焊接质量评定。
3.引用标准CB/T3558-94 船舶钢焊缝射线探伤工艺和质量分级GB/3323-2005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探伤和质量分级JIS 3104-95 钢焊缝射线检验方法及探伤底片等级分类方法DN V--------------------------?ASME-2001 第五卷,第二章AWS D1.1 2000 钢结构焊接规范4.检测人员4.1 从事焊缝射线探伤人员,必须掌握射线检测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焊缝射线探伤经验,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金属材料和焊接基础知识。
4.2 射线探伤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Ⅱ级及符合Ⅱ级要求的Ⅲ级资格证书。
4.3 评片人员校正视力不应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隔为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5.焊缝表面质量5.1 需检验的焊缝,其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进行适当的修整。
5.2 焊缝表面经检查合格后,由质管员(或质检人员)填写探伤申请单,申请单上写明工程代号、工程名称、焊工或焊工号、探伤编号、焊接方法、材料牌号及材料规格、焊缝质量评定标准等。
6.设备及器材6.1 射线源6.1.1 X 射线机必须由有资质的法定计量单位进行鉴定合格6.1.2 在确切作好现场防护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使用Ir192和Se 75γ射线源进行摄片。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1. 引言无损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材料和构件内部的缺陷和损伤的方法。
它通过对材料或构件进行非破坏性的测试,不影响其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是无损检测工作的技术文件,它规定了无损检测的方法、流程和要求,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各种材料和构件的无损检测工作,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
3. 检测方法3.1 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原理,通过测量声波的传播时间和强度来确定材料内部的缺陷和损伤的方法。
超声波检测可以用于对材料的厚度测量、焊接接头的检测、板材的裂纹检测等。
超声波检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由经过培训和持有相应证书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3.2 射线检测射线检测是一种利用射线穿透材料的原理,通过测量射线透射或散射的强度来确定材料内部的缺陷和损伤的方法。
射线检测可以用于对焊缝的检测、铸件的质量控制等。
射线检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由经过培训和持有相应证书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3.3 磁粉检测磁粉检测是一种利用磁场和磁性粉末的性质来检测材料中的磁性缺陷和损伤的方法。
磁粉检测可以用于对金属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如裂纹、夹杂物等。
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由经过培训和持有相应证书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3.4 渗透检测渗透检测是一种利用液体在材料表面的毛细作用下渗透入材料缺陷中并通过吸收液体的现象来检测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和损伤的方法。
渗透检测可以用于对材料的裂纹、孔洞等进行检测。
渗透检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由经过培训和持有相应证书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4. 检测流程无损检测工艺的检测流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包括对检测设备的准备、材料和构件的清洁和预处理等。
2.设置检测参数:根据材料和构件的特点,设定合适的检测参数,如声波频率、射线能量等。
3.进行检测:按照设定的参数和方法对材料或构件进行检测,记录检测结果。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工艺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
测四种常规的无损
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评定要求。
1.2 本工艺适用于在制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1.3 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及钢管杆的对接焊
接接头,也可参照本
工艺中相关的无损检测方法使用。
2.引用标准
GB150 压力管道元件
GB151 管壳式换热器
国务院2009年第549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9年固定式压力管道元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JB/T4730.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JB/T4730.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目录第1章编制说明 (3)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32)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第一章编制说明1.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 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1.3 人员资格及职责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1.3.2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委托单要求并同时根据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第一篇总则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一般要求1.3.1 选择原则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1.3.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目录1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般要求 (4)4检验实施要求 (6)5检验细则 (8)6验收标准 (9)7复检 (10)8显示记录 (11)9后清洗 (11)10检验报告 (11)无损检测工艺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使用着色渗透剂、荧光渗透剂实施液体渗透检验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核电站常规岛设备制造中所实施的液体渗透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规范性文件中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下列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则,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097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GB/T18851.2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JB/T473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3一般要求3.1 检验人员的要求3.1.1检验人员资格检验人员应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资格。
3.1.2检验员的视力检验人员的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不得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并需每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3.2检验规程检验部门在实施检验前应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按照本文相关章节的规定编写具体的检验规程,该规程应经质保程序的规定认可,并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1)受检部件的类型和所使用材料种类;2)检验所依据的标准或文件;3)检验器材和用品;4)检验条件(被检件材质、受检区域和表面状态);5)渗透方法:对比试验、预清洗,施加渗透剂,去除多余渗透剂,表面干燥,施加显像剂,显示和观察及后清洗等要求;6) 检验参数:检验温度和渗透时间;7) 验收标准。
3.3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是指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显像剂等。
渗透检测剂的检验应符合GB/T18851.2的规定,其灵敏度至少为2级。
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材料之间应配套使用,不同型号的材料之间不能相互混用。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缝超声检测人员具备的资格、仪器、探头、试块、检测技术方法和质量分级等。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厚度为6mm~30mm钢制承压设备全熔化焊的超声检测。
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钢焊缝,外径小于159mm的钢管对接焊缝,内径小于或等于250mm或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向焊缝检测。
本规程按JB4730的要求编写,符合《容规》和GB150等要求。
检测工艺卡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制,其检测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JB/T9214-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Q/STB 62.003-2000《钢缝超声波探伤检查》JB/T10062-1999《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3.检测人员3.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
经理论和实践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等级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3.1.1检测人员每年应检查一次身体,其矫正视力不低于1.0。
4.探伤仪、探头和试块4.1探伤仪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器,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5 MHz~10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
仪器应具有80dB以上的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 dB的误差在±1dB 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4.2探头4.2.1晶片面积一般不应超过500mm2,且任意一边长原则上不大于25 mm 。
4.2.2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度,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4.3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4.3.1在达到所检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灵敏度余量应≥10dB。
4.3.2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30 dB ,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dB 。
4.3.3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9214和JB/T10062的规定进行测试。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编制说明本规程依据JB/T4730.1-4730.5-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进行编写,并符合GB150《压力容器》及《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本规程由质检部提出,探伤室负责起草,由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执行,它是本公司无损检测工作的执行法规,本公司所有的无损检测任务必须以本规程为依据,对于非本公司设备不具备法定意义。
其检测专用工艺及产品检测工艺卡是对本规程的具体补充,作为本公司检测工作的具体指导。
第一章总则1.主题内容及引用标准1.1 本规程规定了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本公司所采用的四种无损检测方法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检测设备,检测工艺,检测时机,验收标准及档案的管理等。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Ⅰ、Ⅱ类压力容器及蒸汽锅炉、热水锅炉、锅炉安装及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
1.2 本规程依据:JB/T4730.1-4730.5-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和本公司实际生产情况进行编写。
引用标准:(1)GB150《压力容器》(2)《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4)《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5)GB5616《无损探伤应用导则》(6)GB/T12604(1-6)《无损检测术语》(7)GB4792《射线防护基本标准》(8)《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2.检测人员2.1 检测人员必须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资格证书,从事与其资格证书相适应的工作。
2.22.3 检测人员的身体素质,视力须满足JB/T4730.1-2005的要求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2.4 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坚持职业道德,抵制降低产品质量的行为,严把质量关。
检测责任师有责任保证标准、法规,工艺的正确实施,并有权拒绝不符合标准,法规要求的任何检测工作。
1 适用范围1.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板厚2~275mm钢制承压设备的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插入式和安放式接管角焊缝、管子-管板角焊缝的X射线和γ射线AB及B级检测技术。
1.2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射线检测应具备的人员资格、设备、器材、工艺、验收标准等。
1.3本规程与工程要求执行的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有抵触时,应以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为准。
2 引用标准2.1 NB/T47013.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一部分:通用要求2.2 NB/T47013.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二部分:射线检测2.3 GBZ117-2015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3 GBZ132-2008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3 人员要求3.1 射线检测人员3.1.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3.1.2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3从事评片的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未经矫正或矫正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4 辐射防护4.1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GB18871、GBZ117和GBZ132的有关规定。
4.2现场进行X射线检测时,应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
检测作业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4.3现场进行γ射线检测时,应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设置警告标志。
检测作业时,应围绕控制区边界测定辐射水平。
检测作业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5 检测工艺文件5.1本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项目及具体要求见表1.。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包括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是指对材料、构件或产品进行检测时所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步骤。
它是保证无损检测工作质量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和可靠性。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范围和目的:规定了无损检测适用的范围和目的。
根据被检测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明确了工艺规程的适用范围,以及检测的目的和要求。
2. 人员要求:规定了参与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的资质和要求。
包括检测人员的培训与认证要求,以及检测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 设备和工具:规定了无损检测所需的设备和工具的要求。
包括仪器仪表的选择与校准要求,以及检测工具和辅助设备的使用规范。
4. 检测方法:规定了无损检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根据被检测对象的材料和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等,并规定了每种方法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5. 检测标准:规定了无损检测的评定标准和接受标准。
根据被检测对象的要求,确定了缺陷的判定标准和评定方法,以及合格与否的判定标准。
6. 检测记录与报告:规定了无损检测结果的记录和报告要求。
包括对检测数据的记录方式和内容要求,以及检测报告的编制和保存要求。
7. 质量保证:规定了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保证措施。
包括对无损检测设备的定期校验和维护要求,以及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要求。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制定和遵循对于保证无损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它能够规范和标准化无损检测工作流程,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在实际应用中,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制定应根据被检测对象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合理调整。
同时,无损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是无损检测工作的基础和指导,它能够规范和标准化无损检测工作流程,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无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严格遵守工艺规程的要求,在无损检测工作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适用范围(依据的法规标准、透照质量等级、透照母材厚度范围、工件种类、焊接方法和类型等)
2.对检测人员的要求(资格、视力等)
3.检测准备要求(检测时机、工件表面状况、钢印标方法等)
4.设备、器材要求(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胶片牌号和类型、增感屏、像质计、暗盒、铅字等)
5.透照方法及相关要求(100%透照或局部透照的要求,焦距选择,一次透照长度,编号方法,像质计和标记的摆放,散射线的屏蔽等)
6.曝光参数及曝光曲线(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等)
7.暗室处理(洗片方法、胶片处理程序、条件及要求等)
8.底片评定(评片条件、验收标准、像质鉴定、级别评定、返修规定)
9.记录报告(记录报告的内容及要求、资料、档案管理要求等)
10.安全防护要求
11.其他必要的说明
超声检测工艺规程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适用范围(指明该通用工艺规程适用于哪类工件或哪种产品的焊缝及焊缝类型等
2.引用标准、法规(技术文件引用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等)
3.检测人员资格(对检测人员的资格要求)
4.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超声检测用得仪器、探头、试块和耦合剂等。
主要性能指标有:检测设备规格型号、探头类型、晶片尺寸和频率;标准试块及对比试块型号名称;耦合剂型号名称)
5.检测表面制备(对被检工件表面的准备方法及要求等)
6.检测时机(指不同材料的被检工件超声检测的时间安排等)
7.检测工艺和检测技术(指明进行超声检测时可选择的检测技术等级、检测方法、检测方向、扫查方式、检测部位范围、仪器时基线比例和灵敏度调整、测定缺陷范围、当量和指示长度的方法等)
8.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指明检测结果评定所依据的验收标准或技术标准以及验收合格级别等)
9.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规定检测原始记录、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资料、档案管理要求、安全管理规定等)
10.编制(级别)、审核(级别)和批准人、制定日期(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的编制、审核及批准应符合相关法规或标准的规定)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总则:适用范围、所用标准的名称代号和对检验人员的要求
2.被检工件:工件材质、形状、尺寸、表面状况、热处理状态和关键部位的检测
3.设备和器材:设备的名称和规格,磁粉和磁悬液的种类
4.工序的安排和检测比例
5.检测方法:采用湿法、干法、连续法还是剩磁法
6.磁化方法:通电法、线圈法、中心导体法、触头法、磁轭法或交叉磁轭法
7.磁化规范:磁化电流、磁场强度或提升力
8.灵敏度控制:试片类型和规格
9.磁粉探伤操作:从预处理到后处理,每一步的主要要求
10.磁痕评定及质量验收标准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适用范围:指明规程适用于哪类构件或部件
2.编制依据:委托书、技术文件盒引用规范、标准等
3.人员要求
4.被检构件或部件状态:包括被检件名称、形状、尺寸、材质表面粗糙度、热处理状态及表面处理状态。
还应指明渗透检测的工序安排
5.渗透检测用得设备仪器及材料:渗透液、乳化剂、去除剂及显影剂的种类和型号
6.渗透检测工艺参数:渗透检测前被检工件表面的准备方法及要求,渗透液、乳化剂及显影剂的施加方法,
清洗或去除方法、干燥方法,渗透、乳化及显像的时间和温度控制,清洗用水压、水温及水流量控制,干燥的温度和时间的要求等。
还应指明后清洗的要求
7.质量验收标准:指明质量等级评定所依据的标准,验收级别及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