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与统计图(1)
- 格式:ppt
- 大小:425.00 KB
- 文档页数:47
第四讲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平均数问题)【知识概述】“这老师一人教三(1)班和三(2)班两个班的数学,期中测试用的是同一张试卷,哪个班的成绩好一些呢?如果我们算出三(1)班的平均分是93分,三(2)班的平均分是89分,很明显,三(1)班的数学成绩要比三(2)班的数学成绩好一些。
这样的问题,就是求平均数的问题。
平均数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求平均分、平均速度、平均体重、平均身高、平均价格等。
解决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要求出总数量和总份数,然后再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个数量关系式来解答。
例题精学例1张强在跳远比赛中的三次成绩分别是90厘米、88厘米、92厘米。
张强在跳远比赛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思路点拨】根据已知条件,要求平均成绩,就应该用三次的总成绩(90+88+92)除以比赛的总次数3次,从而得出张强在跳远比赛中的平均成绩。
同步精学1.小华的体重是40千克,小芳的体重是42千克,小红的体重是38千克,小丽的体重是52千克。
他们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2.气象小组测得七月份第三周中每天的最高气温分别是28度、29度、25度、25度、22度、21度、25度。
这一周的最高气温平均是多少度?3.王明期末考试各科成绩分别是:语文96分,外语96分,数学99分。
王明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例2小花看完一本故事书用了一周的时间,前3天平均每天看14页,后4天平均每天看21页,小花平均每天看多少页?【思路点拔】这道题需要综合运用平均数的知识:总教量=平均数×总份数。
根据前3天平均每天看14页,可以得出前3天一共看(14×3)页,后4天平均每天看21页,可以得出后4天一共看(21×4)页,可以求出这本书的总页数。
求平均每天看的页数就是把这本书的总页数平均分成(3+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平均每天看的页数。
同步精练1.校田径队同学测身高,测得最高的一个身高为151厘米,最矮的两个身高为145厘米,还有六位同学身高均为147厘米。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是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画法,并能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类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
2.让学生掌握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画法。
3.培养学生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画法,培养学生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2.难点:让学生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以及它们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画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统计数据,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
2.准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模板,以及画图所需的材料。
3.准备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从而引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已经制作好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组数据,尝试自己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主要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展示数据,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本方法,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有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操作,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接触过简单的统计知识,如用表格表示数据,但四年级的学生对统计的理解更深入,能理解统计的目的和方法,并开始尝试自己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
在信息技术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使用相关的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展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够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和表。
2.过程与方法:学生会通过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会感受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统计的兴趣和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够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和表。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调查、收集、整理数据,自主制作统计图和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示例。
2.学具准备:学生调查表、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制作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和表,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统计表和图,引导学生思考统计的目的和作用。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统计图和表有什么作用?它们是怎么制作的?”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统计图和表的例子,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饼图等,同时呈现制作统计图和表的步骤。
教师讲解并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制作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家庭成员的年龄、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等,进行调查、收集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