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哮喘的分类与治疗

哮喘的分类与治疗

哮喘的分类与治疗
哮喘的分类与治疗

哮喘的分类与治疗

什么是哮喘:我们一般所说的哮喘就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这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疾病。大家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著名歌星邓丽君就是被哮喘夺去了生命。目前,全球的哮喘患者约3亿人,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

哮喘的分类与联系:

根据哮喘的发病原因哮喘又分为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变异性哮喘、心源性哮喘、混合型哮喘;从年龄段又分为儿童性哮喘和老年性哮喘。它们都有各自的临床表现症状。

这几种哮喘之间或多或少多会存在一定的联系,比如说过敏性哮喘和心源性哮喘同时存在,在医学上就称为混合型哮喘。再如过敏性哮喘也有可能和支气管哮喘并存,因为有些人患有支气管哮喘,同时又是过敏体质,容易引发过敏性哮喘。

所以,当您有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感觉不适的时候,千万不要大意,不要自己乱服一些止咳平喘等药物,应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查明病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尽早的有效的治愈您的疾病,达到康复的目的。

有效治疗哮喘的方法:

目前,治疗哮喘的方法有很多,但大都是治标不是本,不能起到根治的目的,我院引进先进的AFC国际标准化哮喘治疗体系,它是欧美领先的西医治疗体系与祖国传统中医的完美结合,六中不同的疗法,针对不同的病情病因使用不同的疗法,起到根治、康复的目的,该治理体系集精确诊断、中西合璧治疗、愈后健康管理为一体,起到有效治疗、切断根源;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深入诱导排痰、净肺、润肺、养肺;疗程短、见效快的四大优点。其治疗效果受到众多患者的肯定和赞许。

温馨提示:山西气管炎专科医院是一所以治疗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疾病为主的专科医院,我院以人为本,聘请国内知名医学泰斗担任医疗总顾问,十几名权威医学专家担任医疗专科的首席专家确保疗效和安全;引进先进的AFC国际标准化哮喘治疗体系,快速、精确地检

测出各种哮喘、气管炎疾病,去分病因、病症,准确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随后治疗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支气管哮喘长期用药类

支气管哮喘长期用药类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其是慢性、终生性疾病,即使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但慢性支气管炎症和重构依然存在。因此,支气管需要长期治疗。 支气管哮喘目前尚无法治愈,目前的治疗目的是期望达到哮喘控制;最少或没有慢性症状,包括夜间症状;最少或偶尔急性加重;无需急诊就医;β2受体激动剂的需求量最少或没有;日常活动即运动不受限制;呼吸流量峰值(PEF)日间变异率<20%;PEF正常或接近正常;最少或没有药物不良反应。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支气管哮喘治疗的首要方法,主要包括控制性药物和缓解症状药物。控制性药物又称预防性或维持性药物,是指长期用于持续性控制哮喘气道炎症和哮喘症状的药物。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症药物,已成为 持续性哮喘的首选推荐用药。研究表明,吸入性激素治疗1个月或以上可显著减轻气道炎症,明显改善气道高反应性,改善肺功能、减少症状、降低发作率和严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局部不良反应包括咽部念珠菌病、发音困难,偶见上气道刺激性咳嗽。使用储雾装置、用药后漱口及1:50的两性霉素B稀释液漱口等可能预防。全身不良发应包括皮肤变薄、易擦伤、肾上腺素抑制和骨密度降低,使用储雾器减少全身生物利用可降低。 2全身性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与吸入激素相同。口腹制剂较胃肠 外制剂更适于长期治疗。口服制剂中推荐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基泼尼松龙。应尽量早晨服用,已达到最佳的哮喘控制和最小的全身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糖尿病、下丘脑—垂体后叶—肾上腺轴抑制、白内障、青光眼、肥胖、皮肤变薄导致皮纹,以及易擦伤、肌无力。对长期使用任何形式全身激素的哮喘患者均应预防骨质疏松。对于可能合并肺结核、寄生虫感染、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青光眼、严重抑郁、和消化性溃疡者,应进行谨慎、密切地医学监护。 3甲基黄嘌呤类药物茶碱是支气管扩张剂,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磷 酸二酯酶活性有关。长期使用缓释茶碱能有效抑制症状和改善肺功能,适于已接受正规抗炎治疗仍存在持续性夜间哮喘症状者,既可用于重症哮喘的辅助治疗。目前已证实,低剂量茶碱能控制成人和儿童哮喘,因此可用于轻度哮喘,也可联合用于接受低剂量或高剂量吸入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较高剂量茶碱(>10mg/L)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偶可刺激呼吸中枢,茶碱中毒还可能导致癫痫甚至死亡。发热、妊娠、抗结核药物、肝脏疾患、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和用西咪替丁、雄激素和某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都可能增加中度风险,所以须监测茶碱浓度。

哮喘的分类与治疗

哮喘的分类与治疗 什么是哮喘:我们一般所说的哮喘就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这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疾病。大家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著名歌星邓丽君就是被哮喘夺去了生命。目前,全球的哮喘患者约3亿人,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 哮喘的分类与联系: 根据哮喘的发病原因哮喘又分为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变异性哮喘、心源性哮喘、混合型哮喘;从年龄段又分为儿童性哮喘和老年性哮喘。它们都有各自的临床表现症状。 这几种哮喘之间或多或少多会存在一定的联系,比如说过敏性哮喘和心源性哮喘同时存在,在医学上就称为混合型哮喘。再如过敏性哮喘也有可能和支气管哮喘并存,因为有些人患有支气管哮喘,同时又是过敏体质,容易引发过敏性哮喘。 所以,当您有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感觉不适的时候,千万不要大意,不要自己乱服一些止咳平喘等药物,应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查明病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尽早的有效的治愈您的疾病,达到康复的目的。 有效治疗哮喘的方法: 目前,治疗哮喘的方法有很多,但大都是治标不是本,不能起到根治的目的,我院引进先进的AFC国际标准化哮喘治疗体系,它是欧美领先的西医治疗体系与祖国传统中医的完美结合,六中不同的疗法,针对不同的病情病因使用不同的疗法,起到根治、康复的目的,该治理体系集精确诊断、中西合璧治疗、愈后健康管理为一体,起到有效治疗、切断根源;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深入诱导排痰、净肺、润肺、养肺;疗程短、见效快的四大优点。其治疗效果受到众多患者的肯定和赞许。 温馨提示:山西气管炎专科医院是一所以治疗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疾病为主的专科医院,我院以人为本,聘请国内知名医学泰斗担任医疗总顾问,十几名权威医学专家担任医疗专科的首席专家确保疗效和安全;引进先进的AFC国际标准化哮喘治疗体系,快速、精确地检

哮喘病情的分级和长期治疗方案

哮喘病情的分级和长期治疗方案(5岁以上患者) 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主要用于治疗前或初始治疗时严重程度的判断。 治疗前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分级临床特点 间歇状态(第1级)症状<一周1次 短暂出现 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 FEV1≥80%预计值或PEF≥80%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20% 轻度持续(第2级)症状≥一周1次,但<一日1次 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 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但<一周1次FEV1≥80%预计值或PEF≥80%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20%~30% 中度持续(第一日有症状

3级)影响活动和睡眠 夜间哮喘症状≥一周1次 FEV160%~79%预计值或PEF60%~79%个人最 佳值 PEF或FEV1变异率>30% 重度持续(第4级)一日有症状 频繁出现 经常出现夜间哮喘症状 体力活动受限 FEV1<60%预计值或PEF<60%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30% 哮喘病情控制水平的分级: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以取得更好的哮喘控制。 治疗期间哮喘病情控制水平分级 完全控制部分控制(在任未控制

(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何一周内出现以 下情况) (在任何 一周内出 现以下情 况) 白天症状无(或≤2次/ 周) >2次/周活动受限无有 夜间症状/ 憋醒 无有 需要使用急救药的次数无(或≤2次/ 周) >2次/周 肺功能 (PEF或FEV1) 正常 <正常预计值 (或本人最佳 值)的80% 急性发作无每年>1次在任何一 周内出现1

次 长期治疗方案的确定: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要根据病情及治疗反应制定个体化的长期治疗方案。治疗哮喘的药物分为控制药物(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缓解药物(如速效β2受体激动药等)。控制药物需要长期使用,缓解药物按需使用。哮喘患者长期治疗方案可分为5步(见下表)。对于初诊哮喘患者可选择第2步治疗方案,若哮喘患者病情较重,直接选择第3步治疗方案。如果治疗方案不能使哮喘得到控制,应升级治疗直至达到哮喘控制为止。当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后,治疗方案可以降级治疗。常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每天剂量与互换关系见表。 哮喘病情控制分级治疗方案(用于5岁以上患者) 病情控制分级 治疗措施 降级

常用治疗哮喘药物和治疗方案

常用治疗哮喘药物和治疗方案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任光明 一、支气管哮喘常用治疗药物 (一)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变态反应炎症的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包括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与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微血管渗漏;增加细胞膜上β2受体的合成等。 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等。 1、吸入给药:这类药物局部抗炎作用强;通过吸气过程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少;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血液药物的大部分被肝脏灭活,因此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少。口咽部局部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感染。吸药后及时用清水含漱口咽部、选用干粉吸入剂或加用储雾罐可减少上述不良反应。吸入糖皮质激素后的全身不良反应的大小与药物剂量、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肠道的吸收、肝脏首过代谢率及全身吸收药物的半衰期等因素有关。目前上市的药物中丙酸替卡松和布地奈德的全身不良反应较少。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长期治疗持续性哮喘的首选药物。(1)气雾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3种。其剂量高低和互换关系见表1。(2)干粉吸入剂:包括二丙酸倍氯米松碟剂、布地奈德都保、丙酸氟替卡松碟剂,如辅舒酮等。一般而言,使用干粉吸入装置比普通定量气雾剂方便,吸入下呼吸道的药物量较多。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和干粉吸入剂通常需连续、规律地吸入1周后方能奏效。(3)溶液:布地奈德溶液经以压缩空气或高流量氧气为动力的射流装置雾化吸入,对患者吸气配合的要求不高、起效较快,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表1 常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剂量高低与互换关系 药物低剂量(ug)中剂量(ug)高剂量(ug) 500~1000 >1000 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 200~500 400 布地奈德800 400~~>800 200250 ~500 100(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 ~>500 2502、口服给药:急性发作病情较重的哮喘或重度持续(四级)哮喘吸入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应早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以防止病情恶化。一般使用半衰期较短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强龙等。对于糖皮质激素依赖型哮喘,可采用每日或隔日清晨顿服给药的方式,以减少外源性激素对脑垂体一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泼尼松的维持剂量最好≤10mg/d。对于伴有结核病、寄生感染、骨质疏松、青光眼、糖尿病、严重忧郁或消化性溃疡的哮喘患者全身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慎重,并应密切随访。

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治疗 发表时间:2017-08-29T15:22:49.5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作者:肖天英朱世立(通讯作者) [导读] 支气管哮喘是人类四大顽疾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显著上升。 (重庆市永川区精神卫生中心重庆 402162) 【摘要】目的:评价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治疗体系应用价值。方法:门急诊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支气管哮喘84例,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患者4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管理,观察组分级治疗,持续6个月。结果:治疗后,组间对比观察组FEV1占预计值、FEV1/FVC%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RP低于对照组,组内对比观察组FEV1占预计值、FEV1/FVC%高于治疗前,CRP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观察组急性发作率2.38%(1/42),低于对照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级治疗支气管哮喘非常必要,有助于预防急性发作。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分级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092-01 支气管哮喘是人类四大顽疾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显著上升。针对哮喘,临床常给予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维持治疗,预防发作,但需注意的是,不同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病情不尽相同,医师在进行治疗时,有必要充分地评估患者的急性发作风险、控制情况,以此指导用药、制定医嘱[1]。为进一步提高支气管哮喘的管理水平,医院尝试进行对照研究,评价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治疗体系应用价值。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门急诊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登记在册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65岁;(2)一般状况尚可,急性发作期得到控制,进入慢性持续期;(3)未合并其它严重的致死性疾病;(4)可获得随访;(5)知情同意。入选对象84例,其中男35例、女49例,年龄24~64岁、平均(45.1±10.6)岁。有家族病史21例。病程6个月~8.4年,平均(3.4±1.4)年。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患者42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家族病史、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仍给予常规的疾病管理,医嘱规律用药,药物以糖皮质激素为主,患者自行吸入用药,或口服用药,部分患者联合或单独应用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预防或治疗哮喘。观察组:进行分级治疗,根据哮喘控制情况进行分级,定期随访、监测,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修订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均入院治疗,予以吸氧、补液、抗炎、解痉平喘、积极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控制情况主要依据白天、夜间症状、有无憋醒、有无活动受限、肺功能、需要用药缓解发作次数等判断。对于肺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制定肺功能康复计划,督促落实肺功能康复训练,如缩唇训练、腹式呼吸运动等[2]。观察时间6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比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C反应蛋白(CRP)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WPS表格记录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采用(x-±s)反映计量资料,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nmov法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否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采用n或%反映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组间对比观察组FEV1占预计值、FEV1/FVC%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RP低于对照组,组内对比观察组FEV1占预计值、FEV1/FVC%高于治疗前,CRP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6个月内,观察组急性发作率2.38%(1/42),低于对照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多数哮喘患者可以通过合理使用药物达到有效控制,避免急性发作。但传统的疾病治疗管理以单纯抗炎、抗过敏为主,疗效受患者的依从性影响较大,同时不重视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随着病程的延长、哮喘反复急性发作,肺功能逐渐减退,急性发作严重并发症风险明显上升[3]。研究中,分级治疗患者6个月后仅1例出现急性发作,其余41例肺功能明显改善,炎症指标CRP显著下降,说明长期规范的分级治疗对预防哮喘的急性发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肺功能改善对于减轻缺氧所致靶器官特别是心脏损害具有重要意义,支气管损伤减轻,炎症反应减轻,有助于降低急性发作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4]。 目前困扰哮喘控制的主要问题是哮喘患者缺乏足够的用药知识,对疾病管理不够重视。分级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哮喘患者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帮助患者制定一个科学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针对性地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J].中国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5):331-336. [2]雷雪春,朱黎明,戴爱国.药物基因组学与哮喘个体化给药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09):871-874.

支气管哮喘治疗首选药

支气管哮喘治疗首选药 【篇一:支气管哮喘治疗首选药】 (上海长征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呼吸专业 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呼吸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 哮喘是一种由多基因参与的异质性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据估计,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有3亿之多,对整个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很大 的负担。正因为如此,全球相关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对哮喘也投入 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1993年,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联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专家,制定并发表了哮喘工作报告,即“哮喘预防和治疗的全球策略”,也即后来著名的“全球哮喘防治创义”(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中国学者也据此创义而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哮喘诊治指南。 一、控制性药物 1. 吸入性皮质激素(ics) ics是最有效的哮喘抗炎药物,可减少哮喘的症状,提高肺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加重或恶化频率。但ics并不能治愈哮喘,当中断吸入后,约25%哮喘患者在6个月内遭遇哮喘的急性发作。临床用于治疗哮喘的ics有多种,根据治疗的需要,将ics的剂量分为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表1列出了常用不同ics及其剂量类型。 表1 成人哮喘治疗的低、中和高剂量ics(ug/d) 吸入皮质激素 低剂量 中剂量 高剂量 二丙酸倍氯米松(cfc) 200-500 500-1000 1000 丙酸倍氯米松(hfa) 100-200 200-400 400 布地奈德(干粉剂) 200-400

400-800 800 环索奈德(hfa) 80-160 160-320 320 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 100-250 250-500 500 丙酸氟替卡松(hfa) 100-250 250-500 500 糠算莫米松 110-220 220-440 440 曲安奈德 400-1000 1000-2000 2000 ics的临床副作用较少,程度也较轻。常见者有咽部真菌感染,声音嘶哑等。吸入药物后及时漱口可减少这些副作用发生。 2. ics/laba 在ics/laba混合制剂上市之前,未能获得良好临床控制的哮喘患者 常常需在应用ics的同时加用其他控制性药物,如laba。现如今, ics/laba混合剂型业已成为临床哮喘治疗的主导药物。应用这样的混合制剂可更好地控制哮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减少住院率。同时,可减少ics剂量,减少临床副作用发生。目前市场上ics/laba混合 制剂有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糠酸氟替卡松 /vilanterol trifenoate(每日1次)、丙酸氟替卡松/福莫特罗、丙酸氟 替卡松/沙美特罗和莫米松/福莫特罗等。近期被批准用于临床的还有 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3.白三烯调节剂 白三烯调节剂包括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普仑 司特、扎鲁斯特)和5-脂氧化酶抑制剂(齐留通)。这类药物有支

支气管哮喘常用的药物

支气管哮喘常用的药物 (1)β-受体激动剂 β-受体激动剂一直被评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首选药物,在治疗上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药理作用如下:①扩张支气管;②增加气道粘膜纤毛清除能力;③抑制各种炎性介质的释放;④抑制渗出性水肿;⑤降低肺动脉高压和增加心室射血分数等。故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β-受体激动剂分为三代: 第一代β-受体激动剂:其特点是选择性低,对α、β1和β2受体均有一定兴奋作用。作用时间短,应用剂量大,心血管系统副作用大。主要有如下一些药物: ①肾上腺素:可兴奋α受体及β-受体,可产生平喘作用,使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减轻。同时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升高,基础代谢率增加。对支气管的作用强而迅速,但较短暂,且副作用较大,临床很少应用。 ②异丙肾上腺素:对β-受体作用强。对α受体几乎无作用,因对心脏的兴奋性较大,且易产生耐药性,目前临床上也较少应用。 ③异丙喘宁:对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有一定的选择性,能显著缓解组胺、5羟色胺和乙酰胆碱诱发的支气管哮喘,产生较好的支气管舒张效应。 ④氯喘通:选择性激动β2受体,有较显著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对心脏的副作用较小。对组胺和乙酰胆碱诱发的支气管哮喘有良好的缓解作用。临床适宜治疗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等。 ⑤喘速宁:主要作用于β2受体,同时具有罂粟碱样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其对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效应的强度为异丙肾上腺素的5~10倍,对心血管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心悸、头重感、口干、胃肠道反应等。 第二代β-受体激动剂:特点为对β2受体的选择性提高,兴奋作用增强,作用时间延长,对心血管的副作用减少。常用的药物如下: ①舒喘宁:具有高选择性的强效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平喘药物之一,其对支气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强而持久,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很小,被认为是目前比较安全有效的平喘药。临床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等。对严重支气管哮喘患者或哮喘持续状态,可考虑用静滴给药。 ②叔丁喘宁:高选择性兴奋β2受体,对支气管的舒张作用较异丙喘宁大2倍,同时可抑制炎性生物介质的释放,减轻粘膜水肿,增加粘膜纤毛廓清能力,在应用推荐剂量时很少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 ③六甲双喘定:高选择性兴奋β2受体,对支气管平滑肌兴奋性较小,但对心脏兴奋作用极弱,作用时间较长,适用于急慢性哮喘,不良反应有心悸、手指震颤、头痛等。 ④其他:包括双甲苯喘定、茶丙喘宁、酚丙喘宁、吡丁喘宁等,均属此类药物。 第三代β-受体激动剂:其特点为对β2受体选择性更高,效应更强。不良反应减少,作用时间达8小时以上。用量一般较小,为微克水平。主要产品如下: ①氨双氯喘通:为强效高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具有明显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而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很小。可口服、雾化及直肠给药,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某些肺气肿等引起支气管痉挛的病症。不良反应有短暂头昏、轻度震颤等,但比其他品种为轻。 ②异丙喹喘宁、叔丁氯喘通、息克平、福摩特罗等药,均属此类。

过敏性哮喘的首选药物

过敏性哮喘的首选药物 【篇一:过敏性哮喘的首选药物】 (一)咋起作用的? 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性药物,通过作用于气道炎症形成过程中的诸多环节,从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控制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等。 (二)有哪几种药? 1.吸入给药:由于其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已成为目前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常用药物有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 要注意哦: a.通常需规律吸入1-2周才能起效。 b.由于吸烟可以降低激素的效果,故吸烟患者须戒烟并给予较高剂量的吸入激素。 c.虽然吸入激素全身不良反应少,但是少数患者可出现口咽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吸药后及时用清水含漱口咽部可减轻局部反应和胃肠吸收。 2.口服给药:常用药物泼尼松、泼尼松龙,半衰期较短。用于吸入激素无效或需要短期加强治疗的患者。长期口服激素可以引起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白内障、青光眼、肌无力等并发症。 (一)咋起作用的? (二)有哪几种药? 按照疗效维持时间,分为短效saba(作用维持4~6 h) 和长效laba(维持10~12 h), laba又可分为快速起效(数分钟起效) 和缓慢起效(30分钟起效)两种。 1.saba:为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常用的药物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saba应按需间歇使用,不宜长期、单一使用,也不宜过量应用,否则可引起骨骼肌震颤、低血钾、心律紊乱等不良反应。 https://www.doczj.com/doc/079361188.html,ba:与ics联合是目前最常用的哮喘控制性药物,这两者具有协同的抗炎和平喘作用,尤其适合于中至重度持续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laba不能单独用于哮喘的治疗。常用药物沙美特罗、福莫特

哮喘药物分类

必知| 七大常用支气管哮喘药物 哮喘治疗药物分为控制性药物和缓解性药物。前者是指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气道慢性炎症(治疗哮喘的本质,治标治本药物),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亦称抗炎药,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注意这里不是口服和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后者指按需使用的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救命药,可以理解为相当于速效救心丸在治疗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作用,治标不治本),亦称为解痉平喘药。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注意这里不是长效的,是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 糖皮质激素 分为吸入型、口服和静脉用药。 ①吸入: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由于其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已成为目前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环索奈德、莫米松等。通常需规律吸入1-2周以上方能起效。 ②口服:常用泼尼松和泼尼松龙。用于吸入激素无效或需要短期加强治疗的患者。不主张长期口服激素用于维持哮喘控制的治疗。 ③静脉:重度或严重哮喘发作时应及早静脉给予激素。可选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因在体内半衰期较长、不良反应较多,宜慎用。无激素依赖倾向者,可在短期(3-5天)内停药;有激素依赖倾向者应适当延长给药时间,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然后改口服和吸入剂维持。 β2受体激动剂:

分为SABA(维持4-6小时)和LABA(维持10-12小时)。LABA又可分为快速起效(数分钟起效)和缓慢起效(30分钟起效)两种。 ①SABA:为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有吸入、口服、静脉三种制剂,首选吸入给药。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和特步他林。SABA应按需间歇使用,不宜长期、单一使用。 ②LABA:与ICS联合是目前最常用的哮喘控制性药物。常用的LABA有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特别注意LABA(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等)不能单独用于哮喘的治疗。 LABA(β2受体激动剂和)+ICS(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是目前最常用的哮喘控制药物。 ①福莫特罗+布地奈德(信必可都保);在吸入后1~3分钟内起效,单剂量可维持12小时。 ②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30分钟起效,单剂量可维持12小时。 白三烯(LT)调节剂 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同时可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是目前除ICS外唯一可单独应用的哮喘控制性药物,可作为轻度哮喘ICS的替代治疗药物和中、重度哮喘联合治疗用药,尤适用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和伴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的治疗,常用药物有孟鲁斯特(顺尔宁)和扎鲁斯特。 茶碱类 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拮抗腺苷受体。增强呼吸机的力量以及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等,从而起到舒张志气管和气道抗炎作用,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之一。安全有效浓度:6-15μg/mL。 抗胆碱药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 【篇一:支气管哮喘的药物】 (上海长征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呼吸专业 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呼吸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 哮喘是一种由多基因参与的异质性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据估计,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有3亿之多,对整个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很大 的负担。正因为如此,全球相关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对哮喘也投入 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1993年,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联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专家,制定并发表了哮喘工作报告,即“哮喘预防和治疗的全球策略”,也即后来著名的“全球哮喘防治创义”(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中国学者也据此创义而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哮喘诊治指南。 一、控制性药物 1. 吸入性皮质激素(ics) ics是最有效的哮喘抗炎药物,可减少哮喘的症状,提高肺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加重或恶化频率。但ics并不能治愈哮喘,当中断吸入后,约25%哮喘患者在6个月内遭遇哮喘的急性发作。临床用于治疗哮喘的ics有多种,根据治疗的需要,将ics的剂量分为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表1列出了常用不同ics及其剂量类型。 表1 成人哮喘治疗的低、中和高剂量ics(ug/d) 吸入皮质激素 低剂量 中剂量 高剂量 二丙酸倍氯米松(cfc) 200-500 500-1000 1000 丙酸倍氯米松(hfa) 100-200 200-400 400 布地奈德(干粉剂) 200-400

400-800 800 环索奈德(hfa) 80-160 160-320 320 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 100-250 250-500 500 丙酸氟替卡松(hfa) 100-250 250-500 500 糠算莫米松 110-220 220-440 440 曲安奈德 400-1000 1000-2000 2000 ics的临床副作用较少,程度也较轻。常见者有咽部真菌感染,声音嘶哑等。吸入药物后及时漱口可减少这些副作用发生。 2. ics/laba 在ics/laba混合制剂上市之前,未能获得良好临床控制的哮喘患者 常常需在应用ics的同时加用其他控制性药物,如laba。现如今, ics/laba混合剂型业已成为临床哮喘治疗的主导药物。应用这样的混合制剂可更好地控制哮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减少住院率。同时,可减少ics剂量,减少临床副作用发生。目前市场上ics/laba混合 制剂有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糠酸氟替卡松 /vilanterol trifenoate(每日1次)、丙酸氟替卡松/福莫特罗、丙酸氟 替卡松/沙美特罗和莫米松/福莫特罗等。近期被批准用于临床的还有 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3.白三烯调节剂 白三烯调节剂包括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普仑 司特、扎鲁斯特)和5-脂氧化酶抑制剂(齐留通)。这类药物有支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学-支气管哮喘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具有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的呼吸道症状病史,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呼吸道症状和强度可随时间而变化。(2014GINA)。新的定义强调:哮喘本身存在异质性,是一类临床特征相同,均具有气流受限可逆性,但发病机制不同的一类疾病的统称。哮喘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既往有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症状出现与消失,及严重程度和可逆性气流受限随时间改变。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哮喘的主要特征。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一、流行病学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哮喘患者达3亿人,患病率每十年上升50%,每年有10多万人死于哮喘。该病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10~30%)一直居高不下。我国大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平均患病率为2.1%,哮喘病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呼吸道疾病,而且90%以上患者没有接受正规治疗,中国是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依据 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 (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三、常见的哮喘表型 1.过敏性型:童年发病,常有过敏性疾病或相关家族史。诱导痰或病理学显示气道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对ICS反应好

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1

支气管哮喘怎么治,治疗药物有哪些? 支气管哮喘是当前世界威胁公共健康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不少国家的数据提示哮喘患病率及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因此,哮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受重视,由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气道慢性炎症病变引起的支气管高反应性,在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刺激和诱发下而导致广泛的、可逆的气道狭窄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支气管哮喘怎么治,随着医疗界对哮喘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研发出了多类治疗哮喘的药物,治疗药物有哪些如下: 1、茶碱类: 茶碱是常用的平喘药物,应用已经有50余年。茶碱是属于黄膘类衍生物,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除了直接舒张平滑肌外,还具有抗炎作用,具体表现为:首先,抑制IgE介导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通过提高人体内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的浓度而抑制其释放;其次,能降低支气管哮喘患难者呼吸道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5(IL-5)的含量来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从而使嗜酸粒细胞释放白三烯减少约61%;目前临床应用,主要用来控制哮喘急发症状。 轻、中度哮喘可以使用茶碱类药物来暂时控制症状,但是不建议长期使用;另外,重度哮喘患者是否应该使用茶碱则医学上颇有争议,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应慎重。 2、B2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B2-AG): B2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也是常用药物之一,缓解症状较快,有一定副作用,主要是扩张支

气管,它刺激B2-AG受体可使收缩的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能过TH1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抑制TH细胞因子分泌,间接促进TH2细胞因子分泌,还有抑制嗜酸粒细胞粘膜附和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但根据循证医学调查发现,长期吸入可使症状加重,气管反应性增高,病死率升高,病死率升高。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有舒喘灵,氯喘片、博利康尼,阿斯美等药物,中药麻黄也含有其成分,因此一些平喘中成药中基本上含有此成分。 缓解症状较快,但不持久。皮下注射0.25~0.5mg,3~5分钟即见效,但仅能维持1小时,必要时可重复注射1次,但是,医生常建议患者,杜绝长期使用。 3、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于靶细胞,它能够能过抑制气管炎症而有效地控制支气管哮喘症状。研究发现,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抑制IL-4和IL-5面IL-4与呼吸道重塑结构有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撤药过快,可能导致急性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和呼吸道炎症的复发,就慢性支气管哮喘者来就,即使长期给予糖皮质激素也难以降低其持续的呼吸道高反应性,临床上除了地塞米松,强的松外,最常用的是倍他米松的气雾剂。 对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均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另外,使用糖皮激素后,前期患者对药物会产生一定依赖性,长期使用后又会产生耐药性。 4、M受体阻滞剂: M受体阻滞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已有一定的历史,主要作用于抑制气管平滑肌内迷走神经的

哮喘治疗药物分类

哮喘治疗药物分类 【篇一:哮喘治疗药物分类】 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时,不应一味舒张支气管,而应同时重视抗炎和 降低气道反应性的治疗。随着治疗新观点的出现,哮喘治疗的重点 也有所变化。过去偏重于应用支气管扩张剂,采取解除支气管收缩、缓解症状的治疗,必然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具有抗炎症作用的激 素已成为治疗哮喘的主要药物。 在治疗上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药理作用如下:①扩张支气管;② 增加气道粘膜纤毛清除能力;③抑制各种炎性介质的释放;④抑制 渗出性水肿;⑤降低肺动脉高压和增加心室射血分数等。故可用于 治疗支气管哮喘。 ④其他:包括双甲苯喘定、茶丙喘宁、酚丙喘宁、吡丁喘宁等,均 属此类药物。 ②异丙喹喘宁、叔丁氯喘通、息克平、福摩特罗等药,均属此类。 (2)黄嘌呤类药物 该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有:①舒张支气管:通过刺激内源性儿茶酚胺 的释放和抑制磷酸二酯酶而实现。②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力;③兴奋 呼吸中枢;④影响钙离子的转运;⑤拮抗腺苷酸作用;⑥抗炎作用。因此可用于哮喘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 ②二羟丙基茶碱(喘定) 该药水溶液为中性,对胃刺激性小、易吸收,作用较氨茶碱弱,对 心血管副作用却减少,仅为氨茶碱的1/10,尤适合于老年人。0.1~ 0.2mg,每日3次。 ③胆茶碱:与喘定相似,副作用较氨茶碱轻,但作用亦较氨茶碱弱。 0.1~0.2mg,每日3次。 ④三丙基黄嘌呤:为新型的无腺苷拮抗作用的制剂,不经肝脏代谢,而由肾脏清除,避免了清除率大的波动,对中枢无兴奋作用,是很 有前途的药物。 (3)抗胆碱药 (4)糖皮质类固醇 (5)抗过敏药 干扰或阻断气道变应性疾病每一环节的药物都可称为抗过敏药物, 此类药物为哮喘防治的一线药物。常用的药物有: 显改善。此药为治疗哮喘最安全的药,副作用很小。

如何对哮喘患者进行分期和分级

如何对哮喘患者进行分期和分级? 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3期: 1、急性发作期(exacerbation):是指气促、咳嗽、喘息、胸闷或以上症状的组合进行性地加重,以峰值呼气流速值(PEF)降低为特征,它可以由肺功能检查(PEF或FEV1)来量化和监测。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persistent):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临床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分级 1.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附表 根据白天和夜间哮喘发作的频度和肺功能的测定结果分为4级,即①间歇发作,②轻度持续,③中度持续和④重度持续。主要用于治疗前或初始治疗时严重程度的判断。 根据上表对临床哮喘严重度分级的注意事项:白天症状,夜间症状,肺功能只要有一项达到高一级即应将病人按高一级方案治疗;②一年内如有因哮喘而住院治疗,则应按重度哮喘治疗;③询问病人使用短效b2激动剂的次数可帮助正确分级;④肺功能检测在哮喘分级中十分重要。 根据严重程度把哮喘分级对于决定初始治疗方案是有用的。但是,必须认识到,哮喘的严重程度既与目前的病情有关,也与其对治疗的反应有关。因此,一名哮喘患者初诊时由于严重的症状和气流阻塞而被分类为重度持续哮喘,但因其对治疗反应充分而被分类为中度持续哮喘。另外,哮喘患者的严重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数月或数年中可以发生改变。 由于上述考虑,根据专家意见而不是循证医学证据提出的哮喘严重程度的分级,除了在某些临床研究中仍有价值外,不主张继续作为决定治疗方案的依据。其主要局限性在于难于预计患者需要怎样的治疗?以及患者对治疗会出现怎样的反应?为了上述目的,定期评估哮喘的控制水平是更为可靠、更为有用的方法。 2.哮喘控制水平的分级:见表2-3-5。 这种分级方法更容易被临床医师掌握,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以取得更好的哮喘控制。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优选资料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常用支气管哮喘药物介绍 目前,哮喘治疗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和症状缓解作用的药物两大类,某些药物兼有以上两种作用。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过敏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气道对多种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刺激的反应性异常增高。临床上可出现反复性发作的典型哮喘症状,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及喘息。哮喘急性发作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许多病人把自己比喻为"可怜的青蛙",希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治疗,而合理用药在其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炎症和气道反应性过高为特征的疾病。 致敏的气道对特异性抗原的反应有早期哮喘反应( early asthma reaction, EAR)和晚期哮喘反应(late asthma reaction, LAR)。EAR是由于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前列腺素D2(PGD2)、白三烯等支气管收缩因子而引起的。4~6天后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逐渐迁移到致敏的气道对特异性抗原的反应有早期哮喘反应( early asthma reaction, EAR)和晚期哮喘反应(late asthma reaction, LAR)。EAR是由于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前列腺素 D2(PGD2)、白三烯等支气管收缩因子而引起的。4~6天后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逐渐迁移到气道,使支气管反应性增高,即LAR中出现的炎症及气道狭窄。近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参与气道炎症的这些细胞和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重要性,哮喘的治疗也不仅是简单的缓解支气管痉挛。目前,哮喘治疗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和症状缓解作用的药物两大类,某些药物兼有以上两种作用。常用的支气管哮喘药物如下: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变态反应炎症的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包括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与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微血管渗漏;增加细胞膜上β2受体的合成等。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等。 1.吸入给药:这类药物局部抗炎作用强;通过吸气过程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小;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血液, 大部分药物被肝脏灭活,因此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少。口咽部局部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感染。吸药后及时用清水含漱口咽部、选用干粉吸入剂或加用储雾罐可减少上述不良反应。吸入糖皮质激素后的全身不良反应的程度与药物剂量、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肠道的吸收、肝脏首过代谢率及全身吸收药物的半衰期等因素有关。目前上市的药物中,丙酸氟替卡松和布地奈德的全身不良反应较少。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长期治疗持续性哮喘的首选药物。 (1)气雾剂:目前我国临床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3种。其每日剂量高低和互换关系见表1。 (2)干粉吸入剂:包括二丙酸倍氯米松碟剂、布地奈德都保、丙酸氟替卡松碟剂等。使用干粉吸入装置比普通定量气雾剂方便且吸入下呼吸道的药物量较多。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和干粉吸入剂通常需连续、规律地吸入1周后方能奏效。 (3)溶液:布地奈德溶液经以压缩空气或高流量氧气为动力的射流装置雾化吸入,对患者吸气配合的要求不高,起效较快,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表1 常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每日剂量高低与互换关系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分级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分级 【篇一: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分级】 2、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分级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 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 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 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如果患者 出现休息时即气短、端坐呼吸、讲话单个字、大汗淋漓、呼吸次数 超过每分钟30次、心率超过每分钟120次、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沙 丁胺醇气雾剂)后作用持续时间小于2小时、未吸氧时动脉氧分压 低于60mmhg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大于45mmhg或氧饱和度不超 过90%等,这些症状或辅助检查指标只要符合一项或一项以上,就 说明患者病情严重,需高度重视,应尽快开始快速、有效的治疗。 【篇二: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分级】 2、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分级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 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 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 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如果患者 出现休息时即气短、端坐呼吸、讲话单个字、大汗淋漓、呼吸次数 超过每分钟30次、心率超过每分钟120次、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沙 丁胺醇气雾剂)后作用持续时间小于2小时、未吸氧时动脉氧分压 低于60mmhg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大于45mmhg或氧饱和度不超 过90%等,这些症状或辅助检查指标只要符合一项或一项以上,就 说明患者病情严重,需高度重视,应尽快开始快速、有效的治疗。 【篇三: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分级】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 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治疗哮喘病的特效药

治疗哮喘病的特效药 【篇一:治疗哮喘病的特效药】 【篇二:治疗哮喘病的特效药】 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气道炎症反复发作导致气流受限、粘液产生 和咳嗽。 主要治疗: 使用药物控制气道炎症,并预防慢性症状,如夜间、清晨或者运动 后出现的咳嗽或气短。 当哮喘发作时用药物治疗(快速缓解药物) 避免哮喘触发因素(过敏原或其它刺激性物质) 特异性免疫治疗 在哮喘日记中每日记录哮喘症状、监测峰流速,并记录使用的药物。有两类药物,分别用于长期控制哮喘或者快速缓解哮喘症状: 抗炎药物。对于大多数哮喘病人这是最重要的药物类型,因为使用 这类药物可以预防哮喘发作。类固醇激素,也称为“糖皮质激素”, 是一类重要的抗炎药物。这些药物能够减轻气道粘膜肿胀和黏液的 形成,因此当病人遇到触发因素的时候,气道的敏感性降低、反应 程度降低。 剂。这些药物能够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从而缓解哮喘的症状。这一 作用迅速打开气道,使进出气道的气体更多,呼吸得到改善。支气 管扩张剂还帮助清除肺脏的黏液。气道扩张后,黏液更容易被排出 肺脏。 这些药物在很多方面帮助控制哮喘。成功的治疗应该使你过着积极的、正常的生活。 长期控制用药:治疗炎症 医生现在已经认识到哮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气道炎症和急性支气 管收缩(气道收缩)。研究显示,预防哮喘发作、预防需要急诊或 住院治疗的哮喘加重和哮喘死亡的关键,在于减轻和预防气道的炎症。 长期控制药物需要在一段时期内每天使用,以使持续性哮喘患者 (哮喘症状多于每周两次和频繁的哮喘发作影响活动)达到和维持 哮喘控制。

最有效的长期控制药物是那些能够阻止气道炎症的药物(抗炎药物),但是还有一些药物常常与抗炎药物一起使用以增强它们的疗效。 长期控制药物包括: 糖皮质激素(提倡使用吸入性药物治疗哮喘) 缓释茶碱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用于替代类固醇激素和肥大细胞稳定剂) 快速缓解药物:阻止哮喘发作 这一类药物用于迅速缓解哮喘症状(咳嗽、胸闷和喘息—这些都是 支气管痉挛的表现),包括: 全身用激素(抗炎药物,用于哮喘急性加重时快速控制,加快疾病 缓解) 吸入剂、雾化剂和片剂 哮喘药物可以吸入(使用定量气雾剂、干粉吸入剂或者雾化吸入剂),或者口服(片剂或口服液),或者静脉注射。 有些哮喘药物可以联合使用。有些吸入剂中含有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这些装置使不同的药物通过一个装置输送,缩短用药的时间和 减少治疗哮喘需要使用的吸入剂的数量(如舒利迭和信必可)。 免疫治疗能够治疗哮喘? 近来的一些研究显示,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方法治疗儿童过敏, 不仅改善过敏症状,而且这些儿童发展为哮喘的几率降低。由于许 多哮喘病人的触发因素是过敏原,接受控制过敏原的特异性免疫治 疗后,通过逐渐增加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剂量,使身体对过敏原产生 耐受,再次接触过敏原所触发的反应(憋气、咳嗽、胸闷等症状) 减轻甚或消失,使哮喘得到更好的控制。 向你的医生咨询你是否适合免疫治疗。 我是否必须经常使用哮喘药物? 使用哮喘药物的频率与你的哮喘严重程度以及症状出现的频率有关。比如,如果你的症状只在每年过敏原的季节出现,那么你只需要在 此期间使用药物控制症状。 但是,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么你需要每天使用药物。 药物指南: 哮喘的药物治疗是控制哮喘的基础。尽量了解你的药物。了解你的 哮喘行动计划中包括哪些药物,你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它们,它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